普通语言学论文

普通语言学论文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程。根据Rod Ellis[1]的观点,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从结果看,母语迁移可分为两种[2],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前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而后者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使用了母语的知识,并且没有出现错误,这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6]。

(1)、行为主义理论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始,语言学习和教学受行为主义理论控制达二三十年之久。该派理论家沿用Skinner等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把语言学习看作是目的语习惯形成的过程,是对语言刺激的自动反应。该理论把学习的主要障碍归咎于母语干扰即当母语与目的语结构不同、旧的语言习惯妨碍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时,母语干扰便会发生。此时,学习者需要先“化解”,即淡化旧习惯,然后才能学习新习惯。母语作用的方式决定于它与目的语形式之间的异同性:当二者相同时,母语将通过正迁移促进二语学习;而当二者相异时,学习困难将会产生,母语形式的负迁移会导致学习者错误的发生。这些错误或“不良习惯”将阻止正确的目的语习惯的形成,妨碍习得。

(2)、对比分析假设

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Lado提出了对比分析假说,拉多有一句名言,常为人引用:“与学习者的母语相似的语言成分易学,不同的难学。”拉多的观点后来被人称为对比分析假设。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是转移理论。母语习惯会向外语学习转移,母语习惯若有助于养成外语习惯,那么母语对外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被称为正向转移(positive transfer)。相反如果阻碍了外语学习,人们称这种阻碍现象为负向转移(negative transfer),我们称为负迁移,更通俗的说法是干扰(interference)。对比分析假设的核心是,外语学习的主要障碍来自母语的干扰,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的异同,我们可以预测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难点。

(3)、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一词最早由Selinker(1972)提出的,他认为中介语

存在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中介语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依据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中式英语的深层处潜藏着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学习策略,我们称之为母语迁移策略(strategy transfer),即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利用由经验积累和储存组成的认知结构(已掌握的本族语native language)语言体系和已获得的有限的不完整的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表达新的语言现象。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通常发生语际正迁移,学习者多利用母语知识说出正确的母语语句;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之间出现差异时,则出现语际负迁移(干扰),导致中式英语这种病态语言。

2、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翻译作为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不仅是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中两种文化的沟通。如果语言学习者不了解目的语的习惯,不遵循目的语的规则,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当遇到与母语相悖的情况时,就只会采用母语的规则,套用母语的习惯,削足适履,产生负迁移,造成翻译表达的不准确,甚至混淆和误解,从而无法按照“传神、化境”的原则,再现原文的风貌。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做好翻译工作的基础,而对原文中词汇的恰当翻译是做好翻译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词汇误解的现象,表现为学习者往往用母语词汇去一一对应目的语中的词汇.事实上,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确有一些可以直接对译成目的语的词汇,包括简单的词、短语和习语等,它们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在目的语中有比较明显的对应词汇。这种直译不影响原文的意义和风格,是词汇翻译中最简单的一种.如: 她年轻貌美—She is young and beautiful,像鸟儿一样欢乐—as happy as a bird等。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英汉对应词往往不包括所有的对应词义,也就是说,有些词带有深厚的社会文化、风土习俗的色彩,或者某些新的词语在对方语言中找不到现成的对应词,词义的模糊现象和词义的不完全对应通常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原信息误解,词的概念不同或所指范围大小不等就会造成负迁移.例如汉语中

的“阴阳”、“火锅”等,都找不到确切的英语对应词.有的语言学习者在遇到此类词时,往往根据自己的母语习惯用一个近义词或使用几个词来表达,还有人把我们的一句口头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根据母语习惯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马马虎虎”译成“Horse horse tiger tiger”等等,这些完全是Chinglish。再如把“下大雨”译成“have big rain”、看电影、看朋友、看病、看书中的“看”全部用“see”来表示等等,都是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2)、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英汉句子大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的基本结构,但是在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形成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英汉句子结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缉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洁明快.难怪有人把英语句子比做一申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却象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闪闪发光、璀璨夺目。了解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在翻译时就应按各自的句法特点,重新排列组合,遵循其规律。必要时还要突破原文的形式,改变句子的整个结构,只有这样才符合不同民族的文化接受心理。反之,则会出现汉译“欧化”或英译“汉化”的句子。

例如:有许多人参加了这个会议。

译文:There were many people attended this meeting.

译文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语言学习者受到汉语语序以及寻找对应词的影响,只是简单地套用汉语语法规则,忽视了两种语言在语序排列及句法结构上的差异。正确的译文应该是: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ttended this meeting.

(3)、篇章结构方面的负迁移

充分地把握原文是翻译的前提,有效地落实译文是翻译的关键,因此在翻译之前必须充分地把握原文,不仅要把握句词的意思,而且要把握篇章的意旨。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由段落组成。段落的结构相对完整,具备一个中心意义,段落中的句子或句群都是为表达中心意义服务的。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对段落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实现的手段却不尽相同,所以在英译时应适当加以调整,使得整个段落结构更完整,句与句之间更加紧密结合,从而符合目的语的习惯.反之,则会发生负迁移.如下面这段文章: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去看一位朋友。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子上留着一张纸条,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冰心 :《小桔灯》)

译:On the Eve of Chinese New Year's Day, I went to visit a friend. Climbing a flight of dark, narrow stairs,I went into a room with a table and several bamboo stools and a telephone hung on the wall. The room where my friend lived was separated by a mere cloth curtain. She had gone out, leaving a note on the desk by the window saying that she had suddenly something urgent to do and wanted me to wait for her to come back.

译文的失误之处主要就是因为一味地采用母语的翻译习惯,一句一句地逐译,句子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因此,第二、三句可改译为:

A flight of dark, narrow stairs led to a room where a table and several bamboo stools stood and a telephone hung on the wall. Beyond this room, separated by a mere cloth curtain, was the room where my friend lived. 此译文的第三句用了倒装,使“where my friend lived”与下文“She had gone out...”相连,调整了句子结构,以实现连贯。

3、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

(1)、中西语言特征方面的差异

在词汇层面,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在文化、历史、地理、习俗、语言逻辑思维、语言结构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汉语词汇不能一一在英语里找到绝对的对等词。例如:“红”对应的英文是“red”,但以下这些词得根据汉语中的不同意思做相应的处理,红自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红榜(Honor roll),红包(Red paper bag of reward),红尘(The world of mortals)。

在句法层面,英语是形合语言,有时态、语态、人称、数等多种形态变化,注重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汉语是意合语言,没有时态、人称、数等的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实词来表达含义,句子结构松散、不严谨。“我吃了晚饭后,出去散步”应该译成“I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如果忽略时间的先后顺序直译成,“After I had my dinner,1 went out for a walk。”就会造成句序的负迁移。译者调整了句子结构,实现了段落中旬与句之间的衔接连贯。

在语篇层面,英汉两种语言的篇章结构大体相同,都是由段落组成。段落的结构相对完整,具备一个中心意义,段落中的句子或句群都是为表达中心意义服务的。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对段蓬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实现的手段却不尽相同。英语文章主要通过各种衔接手段使之有序、清晰。汉语虽然也使用关联词语、过渡句或过渡段等使文章前后衔接,但是不像英语有那么多衔接手段。

(2)、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活动,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在翻译活动中有必要对比源语与目的语的民族思维形态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其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从而减少或避免由于对思维模式的转换缺乏重视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词汇上,汉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而英式思维是概括的抽象的。汉语较少使用表达抽象概念的名词,而较多地使用具有实指意义的具体名词,如“望梅止渴”中的“梅”与“渴”,又如“八个人吃一桌”;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如“桃李满天下”,正确的英语表达是“one’s pupils or disciples”,而很多学生错误表达为“peaches and plums all over the world”。

在句法上,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当人称不言自明时,就用“有

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而英语物

称倾向比较普遍,常使用不主动发出动作的词或无生命名词充当

主语。如:

a.我肚子很饿了 My stomach clamors for food.

b.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A good idea occurred to him.

而中国学生写作时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没有考虑英汉思维

上的差异,往往首先会想到这样的英语表达。如:

c.I’m very hungry。

d.He suddenly thought of a good idea。

(3)、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制约作用,同时,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又要由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表达在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由于英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生活习俗和社会文化理念的差异,对词汇赋予的文化伴随意义往往不一样。在英汉词汇中关于“牛”、“马”的文化伴随意义的不同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牛”在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一直作为主要农耕工具,因此,汉民族赋予“牛”许多文化伴随意义。健壮、力大、任劳任怨等。在英语里“马”被赋予了类似子汉语中“牛”的文化伴随意义,产生了“as strong as a horse(健壮如牛),a willing horse(老黄牛)”等一系列的表达。可是中国学生对类似如“牛”、“马”的词语文化伴随意义不了解,在进行翻译时仍套用汉语的文化规约,写出“He is as strong as a bull”的句子。

4、克服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对策

了解了汉英翻译中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原因,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就应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避免负迁移的发生。笔者认为主要可采用以下策略:

(1)、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翻译是一种艺术和创造性的劳动。只有掌握了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比如英译汉中的增词法、减字法、转换法、切分法(定语从句、长句等)以及正反、反正表达法等,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因此,翻译学习者要针对各项翻译技巧,做适当的翻译练习。在实践中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母语和外语水平。

正确地理解原文,熟练地运用母语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例如“别班门弄斧”,如译成“Don’t teach Lu Ban to use axe”,让外国人读起来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译为“Don’t teach fish to swim”,外国人读起来则会一目了然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如果译者的英语和汉语缺乏素养,翻译质量则得不到基本的保证。

(3)、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我们要对有关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科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有应有较多的了解。只有对母语和目标语涉及的内容了解

得愈多,知识愈丰富,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译文的表达也就越确切、越完美。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母语的负迁移对英汉翻译带来的影响。翻译学习者如果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把文化习俗、意识形态、思维方法和生活习惯与语言习得机制有效结合起来,就能逐步减少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逐步提高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7.

[2] Gass, S. & Selinker, 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3]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 陈小曼。大学英语翻译实践中的母语负迁移与对策。江西:井冈山师范学院

学报。2001,10。

[5] 唐振华。论汉译英文的文化负迁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

[6] 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 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语言学论文

日语语言学实践作业日语的外来语 院系:外国语学院班级:日语二班 姓名:向博宇 学号:110402060 指导老师: 滕淼 完成时间: 2014.06.04

摘要: 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大量的外来语进入日本社会, 并渐渐发展成为日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出现了两次外来语高潮。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的使用外来语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 外来语的吸收和普及也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日本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 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本文对从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日语外来语的定义和分类方法。最后,还对特殊的日语外来语—和制外来语进行了简单说明。 关键词: 外来语; 日本社会; 影响; 发展 一、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及其现状 日本原本没有自己的文字, 随着与中国的交流,公元五世纪左右, 汉字传入日本, 并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平假名与片假名。到了公元十六世纪,日本开始与欧美各国交往。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外来语不断被吸收到日本社会。关于外来语,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语大辞典》中为外来语作如下定义: 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 经同化, 被社会普遍接收, 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外来语。1据此定义, 日语中的汉字与汉语也应属于外来语, 但是由于汉字和汉语传入日本历史悠久, 是日本文字的来源, 在古代就已与日语融为一体, 成为日本固有的语言文字, 因此一般人们都不把汉语词汇看成外来语。所以, 日语中平时所说的外来语是指除了汉语与汉字以外从欧美各国传入日本社会的语言。日本吸收外来语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百年前。从16 世纪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先后派船来日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英语语言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the defini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its characteristic 外语系06接本6班尹珊珊24号 [abstract]sociolinguistics is a term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linguistics applied towa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and the way we use it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it rang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ialects across a given region down to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way men and women speak to one another. sociolinguistics often shows us the humorous realities of human speech and how a dialect of a given language can often describe the age, sex, and social class of the speaker; it cod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a language. [key words] sociolinguisticssociolinguistics variationsocial function [content]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ny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including cultural norms, expectations, and context, on the way language is used. it also studies how lects differ between groups separated by certain social variables, e.g., ethnicity, religion, status, gender, level of education, etc., and how creation and adherence to these rules is used to categorize individual socio-economic classes. as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varies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language usage varies among social classes. it is socialists that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语言学论文

浅析会话含义理论的实际运用及不足 姜丽 (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本科(1)班33号) 摘要:无论是社会生活中学习中,谈话都不是毫无章法无逻辑可循的简单交谈模式。谈话总有一个目的,一个能传达信息得到对方反应的方式,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在谈话的各个阶段,也可以有各个阶段的谈话目的而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也就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事实上这个原则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一、引言:语言的意义寓于社会互动交际中,其表达及使用遵循一定原则及规则。会话研究主要从剖析话语结构和解释话语连贾I生两个方面进行H J。多数会话在形式上都有一定结构特征(如问候、致谢、课堂提问一回答等),并在语义上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但是,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为了礼貌或修辞等需要并不总是使用直接言语而是使用间接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使话语呈现字面意义不连贯、但言外之意连贯的特点。 二、会话含义理论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 G f ice )于1 9 6 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 讲座上提出了语用学面的一种新理论,即会话含义理论。这一理论指出,谈话是受一定的条件制约的。人们的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而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 。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这时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即了解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使用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应用语言学期末论文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ourse Name: 应用语言学Credits: _____2___________ Name: 田冬 Student ID: 2015110591 Date: Jau.15. 2016

应用语言学:基于实践的理论 我对这个领域的理解 从我在德国文学领域的研究,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的学习,以及后来我移民到美国。我发现我在20世纪60年代在学术氛围浓厚的美国大学做出乎意料的大量的外语教学。我不知道在美国教授语言被认为不如教授文学,我开始厌恶美国外国语言和文学系中的语言、文学层级结构。终究,我认为,文学是由语言构成的,我们必须先学会语言才能明白文学的微妙。这些年来,我发现我对解析文学文本和分析句子都不感兴趣,但我对演讲者和作者如何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他们的思想很感兴趣。事实上,我对我和我的美国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基本区别不感兴趣,尽管我们在课堂上都讲德语。我对英语和德语有一个法国局外人的观点,正如他们对法语和德语有一个美国局外人的观点。这种局外人的视角对我的实践来说是痛苦的,但对我的研究是有好处的。这些我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的一块肥沃的研究领域。在教授我的学生德语词汇时我教授了什么认知范畴?并且,为什么我的美国学生总是用一些在法语或德语中没有对应的单词比如challenge或者agency?今天,这些问题在我的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语篇和跨文化理解的更大的问题。我意识到我作为学者的身份或许和在这个特殊的领域做贡献的其他人有些不同。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在美国,我故意停留在盎格鲁-撒克逊和欧洲大陆教育和文化传统的交叉点上。事实上,这些年来,关于不同文化间的误解一直是我研究工作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我沉浸于一本小的自传的原因是为了突出我如何来到应用语言学以及我个人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我在社会科学而非文学和文化领域中寻求答案。通过Pierre Bourdieu 的工作,我对演讲者而非演讲感兴趣,对话语而非语言系统感兴趣。Bourdieu在1977年用英语出版的Outline of a Theory of the Practice,美国应用语言学会也在同年成立,第一届大会于1978年由Wilga Rivers组织并在波士顿举行。他是当时哈佛大学的法语教授并且是学会的首任主席。由于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Wilga Rivers慷慨地允许我参加他在哈佛的基于心理语言学的二语习得的研讨班并将我带入了应用语言学的领域。 Bourdieu当时在法国的畅销书对我来说是一个启示。他对反映社会学的呼唤,冲破了科学的客观性和实践性的界限。这与我对理解语言学习者的努力产生了共鸣。它打消了我作为移民的焦虑并坚定了我对研究事业的决心。在那个时候我通过二语习得的分支对应用语言学的发现使我在社会科学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同时通过话语文体学的分支使我对文学的原始研究有了新的发现。 对我来说,应用语言学从来不是语言学理论或其他理论对语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它是语言研究本身的实践,并且是可以从实践中得到的理论。和Bourdieu对人种学的研究一样,我对应用语言学的兴趣源自它提供了基于实践的理论。与其称作应用语言学,我宁愿称它为实践语言研究。然而,这样一个名字必然会引来歧义。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语言教学方法或者是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不像理论语言学或者社会功能系统那样是一门抽象的研究语言系统的科学。它是一个基于实证经验的领域,从中产生基于实践的理论。 抛开它的名字,应用语言学不仅从语言学理论也从其它领域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发展的理论中获得启示。像其它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一样,应用语言学的目标有两方面。一是观察,解释,分析,阐释实践并将其研究的成果告知实践者;二是反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实践并发展实践的理论。 近年来,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语言实践的应用语言学理论。比如,维果茨基学派关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学者把活动聚焦于二语习得中的单元分析。Pennycook的《作为实践的语言》指出语言从活动中产生。Widdowson的《实践文体学》提供了探索它对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益处的机会。话语分析学家比如Kasper,Markee,或者Gardner和Wagner研究了会话实践分析如何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在专业领域,Chris Candlin和Srikant Sarangi和已将他们的期刊《应用语言学与专业实践》更名以缓解应用语言学中研究与实践的紧张关系。

普通语言学论文

母语负迁移对汉英翻译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廖银玲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 11113021066) 摘要:母语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迁移有正负之分,正迁移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相同或相似,对目标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则是指母语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干扰。翻译涉及双语信息转换的过程,尤其会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母语负迁移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探讨克服此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翻译;表现形式;原因;对策 Abstract: Language transfer has been a central issu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language transfer can be mainly classified as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is the facilitation of the first language through its similar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whil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nguage,resulting from the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irst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As a process involving the shift of bilingual information,translation is particularly constrain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first language.This study is an effor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and causes of negative transfer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hen provid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translation; manifestation;causes ; solutions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运用最广泛的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往往事倍功半。造成这种现象的有各方面的因素.母语负迁移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1、定义及相关理论背景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英语系语言学本科毕业论文 简论经济语言学 摘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从语用层面上将已有的语言经济原则重新界定为经济语言学。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栽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是研究言语优化配置,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科学。它遵循认识支配言语配置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如何使语言经济的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以及言语生效性。 关键词:言语配置;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 一、引言 经济语言学不是语言经济学,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语言学被语言经济学包含,经济语言学承载语言经济学袁俏玲2021。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语言经济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为: 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语言作为人力资本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它类型的人力资本。 2 学习母语、第二语言、外语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它可以产生学会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 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语言有经济价值高低之分。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语言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同,而赋予语言学习者高低有分的经济效益。 4语言的经济效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黄知常2002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由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所决定,因国家、民族、地区、社会环境、语言政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经济语言学不是有关经济方面语言的学说。所谓“经济语言是人们理解经济问题、进行经济联系的工具。”周冰1994 语言学层面上语用经济概念最早是相对冗赘un-dancy提出的。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论及,郭秀梅1985认为“经济即指如果一个词足够的话,决不用第二个”;Leech1983将语言经济原则理解为“快捷”quick and easy。他从语音和句法两个层次对语言如何经济进行了阐述。陈新仁1994又在Leech的基础上将语言如何经济充实为“逻辑缩约”、“语法省略”和“语音简略”。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语言学论文选题小范围 1.题目要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可行性。这样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以往的知识积累、可以占有的材料等等。比如《某某县方言音系调查与研究》,题目很好,但是,如果作者在方言调查以及辩音、记音方面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的话,这样的题目是没有办法做的。再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一个本科生的创新支持项目,几个同学打算做这样一个题目《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该计划中包括对全国各大城市的代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这对于几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笔者就让他们改成《曲阜师范大学文科大学生使用新词语的调查与研究》,这样,题目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完成项目就不那么困难了。 2.题目要具有一定的新意。这就是说,要尽量避开那些热点、大家讨论较多的问题,除非自己确实有不同于以往研究的理论、方法或材料,否则还是选择冷门为好。有一年笔者指导了一批自考生和函授生的毕业论文,其中不少学生写了“四大名著中的佛道描写”之类的题目,这当然不是语言类的,是文学类的题目,但是由于写类似文章的太多,许多文章都给人一个似曾相识的感觉很难写出新意的。那么,怎么保证选题有新意呢?那就是尽量避开热门问题,比如选择研究对象的时候,尽量选择别人不太关注的。例如,关于《红楼梦》的语言大家研究的比较多,你可以选择《儒林外史》或《儿女英雄传》等。

3.选题宁小毋大。不少同学喜欢选择大的题目,比如《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现代汉语语法方向》《古汉语“俗”字研究》等题目,这些是08级毕业生的论文选题,这三个题目都是太大,让人感觉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第一个题目《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题目中的新词语指的是哪个时代的新词语?如果不限制时代,所有的汉语词汇都曾经是新词语。再说“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社会哪个方面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这样宏观的题目,根本没有办法去进行研究。第二个题目《现代汉语语法方向》,这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的方向还是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哪种意思,都是语法学家们也不敢进行的研究,我们的本科生选择这样的题目,只能暴露对语法研究的无知。第三个题目《古汉语“俗”字研究》,古汉语有那么漫长的历史,指的是哪个时期的俗字?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俗字,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学者进行研究,比如,有的专门研究碑刻的俗字,当然里面又分汉魏碑刻、唐宋碑刻等。有的研究敦煌俗字,有的研究近写作本的俗字等等,选择这样的题目,也暴露了学生对“俗字”研究领域的陌生。 有的同学选择了这样的题目,相比以上题目就要好的多:《<红楼梦>中的骂语研究》,《安丘方言语音特点及音变研究》。这些题目都比较“小”,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如果这些题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英语语言学论文题目 13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交际技巧 33成人世界的童话——从文体学角度解析现今童话再度流行的现象49论文化差异与英汉商标互译 55浅谈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59诗意的美和喜剧性幽默 62试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65统觉团对英语初学者词汇学习的影响 67外语学习中应该重视中介语的作用 69新闻报道中的转述动词研究 73英汉禁忌语、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74英汉数字习语的对比研究 76英译汉中词序的变动 78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80英语双关语汉译的可译性限度 101词义演变的原因与方式 137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翻译看文化交流 138从价值观转换看斯佳丽的角色特征 142从礼貌准则看中英文化的异同 146从习语看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149从英语人名中看性别歧视

157动词过程类型的选择和话语隐性态度的表达161对母语在英语写作中词汇负迁移现象的思考162对严复译作中“信”的质疑 167法律英语用词特征分析 168法律语言翻译与法律文体 177副词EVER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特征 180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报纸新闻标题的功能183广告口号语的语言特点 189国际商务文化之对比研究 204汉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213基于概念隐喻的诗歌解读 228论广告英语中的幽默 265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268论汉英谚语的语言特征 280论清教理念与美国西进运动 282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 300论英语广告中几种常用修辞格及其汉译310论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 324名词化的语篇功能 330诺曼时期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39浅谈英语虚拟语气的语用功能

340浅谈英语虚拟语气及其语用功能 345浅析二十世纪计算机英语词汇的构成特点346浅析汉英动物谚语中的文化 348浅析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根源349浅析英语禁忌语及其发展 352浅析英语无标志被动句 356浅议译者能力 359认知语言学角度下“within” 的空间隐喻意义365商标英语汉译的原则和方法 384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 375社会语言学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418新闻英语中的语法特点研究 423颜色词在英汉互译中的不对应性 425移就的审美价值和生成基础 426以认知为基础的颜色隐喻研究 428隐喻认知功能研究的新视角 429隐喻与一词多义的关系 438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 439英汉宾语类型差异的认知原因 440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之比较研究 442英汉否定问句的答句对比研究

语言学论文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典型中国式英语句型现象探析 An Analysis of Chingiish in English compositions Written by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摘要 中国式英语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语言学术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中国式英语的特点是涉及到大量的汉语语言迁移和文化迁移,体现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倾向和语言现象.本文探讨的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拼造出来的语法正确但不合英语语义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正确辨认和分析此类错误的类型和来源,对今后的外语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发现并描写中国式英语现象,为教师提供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步骤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而为帮助学生克服中国式英语倾向,真正掌握规范英语作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迁移;过渡语;对比分析;错误分析;文化 ABSTRACT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Chinglish, a linguistic term used in English teaching, is a system of interlanguage between Chinese mother tongue and English target language used by English learners of Chinese when they haven't mastered Standard English. Chinglish is an inevitable mental disposition and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nd involves a great deal of cultural and language transfer of Chinese. Chinglish discussed here is influenced by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semantically ill-formed but syntactically well-formed in Englishcompositions written by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sis of such kind of errors is of practical meaning to English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abilit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Chinglish errors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earning processe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procedures of Chinese students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我的语言学概论期末论文 终于写完了,那个辛苦啊!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体会到努力的快乐,做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昨天刚交了,今天就发在博客上,作为一段记录一个回忆,七月继续加油。 浅谈礼貌原则与英语学习 摘要: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指导成功交际的重要原则,它显示了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教养和素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样的语言有可能有礼貌和不礼貌之分别。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言的礼貌原则是有必要的,这对是否能进行成功的交际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英语学习〈English study〉 日常交际 语用学〈Pragmatics〉 前言: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而语言表达是否得体是衡量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高低的一项主要指标。礼貌作为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之一,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礼貌原则的正确使用,能在交际中取得最佳效果。本文将从礼貌原则的概念,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和在英语学习日常交流中的实际应用几方面对英语中的礼貌原则作简略的分析。 一.礼貌原则的概念和从语用学角度的把握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所研究的内容之一。礼貌体现出人们对他人“面子”的意识,在语用学中,“面子”被称其为自身的公众形象(public self-image)。(Leech.1994)也就是说,作为说话人,你说的话要达到如下几个效果:既要明确清晰的表达你想表达的意思,又要让对方,即听话人听了觉得舒服痛快,还要让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你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有素质的人。尤其是在一些气氛紧张严肃容易引起争执或翻脸的场合,说出去的话既能保全他人的颜面,不至于双方都下不来台,又能提升你自己的公众形象,这是一种艺术,需要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去体会和积累。 对英语中礼貌原则的分析,语言学家Leech认为:委婉的话语是建立在礼貌这一文化因素上。(Leech.1994)在语用学的框架内,英语的礼貌原则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六类: 1.1得体原则(tact maxim). 即少让别人吃亏,多让别人得益。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某件事。适用于我们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祈使句方面提供(offer)比要求(request)要显得礼貌。(章振邦.1999)如:have some ice-cream比close the door 要礼貌。从表示请求方面,越不直接越显得有礼貌。看下面三个句子:Carry the box. Can you carry the box? Can I probably ask you to carry the box? 这三句的礼貌程度是逐步加深的。普遍疑问句比直接祈使句显得有礼貌,而先提出“是否可以提出请求”的疑问句比普遍疑问句显得更有礼貌。 1.2慷慨原则(generosity maxim). 即尽量少使自己得益,多让自己吃亏。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多用于指示和宣布。当发出提供性的示意时,直接比不直接礼貌。如:Let me clean the house. 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possibly clean the house.前一句显得真诚有礼貌,表示热忱真心地帮助别人。 1.3赞誉原则(praise maxim). 即尽量少贬低别人,多赞誉别人。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多用于表情和表态。这一原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式称赞,就是说,觉得不好,但不直接的批评别人反而说好话。如:-Do you like my new hat? -Well, yes, but it's not my favorite.不直接说不好而是说很好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给别人台阶下,不至于太难堪。另一类是夸大式称赞,用于正式的场合,给足别

语言学重要论文和着作-山西大学初民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 《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 ,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 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 . 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 London Fontana ,1977 . 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 《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北京,1990。 《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 。 《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9。 《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 《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2001。 《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学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语言学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文现存问题及 应对措施 每年都有一些同学选择语言方面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但是,由于我们平时很少进行语言研究的训练,大部分同学没有阅读过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这样,同学们几乎是在完全不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程序的情况下选择了语言类的论文题目的,因而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在考察了近几年本科论文选题和往届毕业生语言类论文的基础上,对同学们的语言类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对以后愿意选取语言类题目作为毕业论文题目的同学有些参考价值。 一、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1.选题太大 不少题目是一个学科,或者是一个分支学科的名称,这样的题目,别说一篇论文,就是一本几十万字的著作,也只能写出一个概论或者纲要,不可能写成观点明确、论证详细的论文。比如这样一些题目:《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语言得体性研究》、《现代广告语言研究》、《汉语典故词语研究》等。第一个题目《模糊语言的语用研究》,是汉语的“模糊语言”还是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模糊语言”,是古代的还是

现代的,是外交方面的还是军事、政治方面的?就汉语范围内来说,古代汉语的模糊语言和现代汉语的模糊语言在“语用”上肯定是不同的。这么大的题目,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从后来写成的论文来看,也只是大话、空话,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2.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和题目太大相一致的问题是,选题中没有体现出研究对象和研究的范围。比如上文所罗列题目中的《汉语典故词语研究》,汉语的典故词语是非常多的,题目中没有交代作者要研究的是哪一本书或者是哪一部词典的“典故词语”,而要研究所有的汉语的典故词语的话,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然是难以完成的。而且这个题目也没有说明要研究汉语典故词语的哪一方面的问题:是来源方面的,还是应用方面的或是结构方面的。也就是说,这个题目实际是一个研究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 (二)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论文选题时,首先要想到把研究的对象锁定在一个比较明确具体的范围内:比如要研究古代汉语,第一步是选定古代汉语中的一本典籍,比如《论语》、《孟子》、《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然后再确定研究这本书哪一个方面的问题:是词汇的还是语法的?如果选定研究语法方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英语词汇学期末论文 题目:浅析英语词汇巧记法 专业:英语 班级:13级3班 学号:201313010309 姓名:黄旷静 完成时间:2015年1月14号

浅析英语词汇巧记法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高水平的掌握英语这门外语,而浩瀚的词汇海洋让很多人望而生畏。尽管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背,记忆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原因就在于没有使用科学的方法记忆词汇。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规律性的,英语单词的组词与构词方法也有规律,了解了它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有效甚至高效学习英语单词。为了提高单词记忆的效率,本文从不同方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关键词:词汇科学记忆规律效率 一.读音记忆法 1.拼读法 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中的单词的读音大多是有规律的,熟悉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掌握正确的拼法与读音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单词的读音,降低记忆难度,正确地拼写单词。 例如ay读[ei]。带有ay字母组合的词,如say,day,way,pay,may,play,spray,不仅发音容易,而且拼写也没有任何困难。Sh ch tion ture 等也都有固定读音,ee发音为i: culture 文化pasture牧场mature 成熟的architecture 建筑学带有true的单词也都能很方便的记忆下来

2.谐音法 尽管有些人认为用这种谐音记忆法记忆单词不科学,不利于正确掌握发音,但实践证明,对尚未掌握外语的构词特点和记词规律的初学者来说,采用谐音法记单词确实能有效地记住一部分难记的单词。但是,在用谐音法记单词时需要特别注意,绝不可将其作为模仿发音的依据,只能作为记忆单词时的谐音联想手段,以加强记忆,而必须按照单词的标准发音去读记,以避免这种记词法干扰正确发音。用谐音法记单词是,根据外语单词的读音到中文中寻找与其读音相似的谐音,寻找到谐音与单词的联系。用这种方法甚至可能达到终身不忘,这也正是谐音记忆法的绝妙之处。 例如:mouth嘴[联想:说话“冒失”的就是嘴] think想[联想:想时要“深刻”] 二.联想法 1.拆分联想 科学研究表明:联想是记忆的基础。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联想法是联想记忆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它是指学习者展开积极丰富的想象力,使所要记忆的知识生动、形象化,通过联想在新旧知识(如英语熟词词义与生词词义)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

语言学论文Linguistic and Language Learning

Linguistic and Language Learning Nowadays, in China,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lear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hav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ers.For them, the first thing they should do is to learn linguistic---the guide for our language learning. On one hand, 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human language. It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ree subfields of study: language form, language meaning, and language in context. With language, we can communicate to others about many things, through spoken word or in writing. That is how history is recorded, spoken or written. But language is very complex; the function of linguistics is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analyze it. For example, when we talk about a sentence we try to analyze it from four aspects: sound system, grammatical system, lexical system and discours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linguistics is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Without linguistics, there wouldn’t know what happened during a particular period in time. People learn to speak and process spoken language more easily and much earlier through the learning of linguistics. The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or learning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gularities. When we learn a language, we should follow the linguistics rules.Without a solid foundation of linguistics it is hard for students to reach high leve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