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发展史1

意大利歌剧发展史1
意大利歌剧发展史1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摘要自17世纪初,意大利歌剧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意大利歌剧从产生到辉煌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期间,作曲家的辛勤创作是重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可以说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作曲家和作品的历史。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阶段;作曲家;作品

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在17 世纪继续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对于传统复调音乐的厌倦以及对复兴古希腊艺术的发展的渴望,直接促进了歌剧这种以主调音乐为主的音乐体裁的诞生。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美术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以及16世纪末的牧歌喜剧。歌剧在意大利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1600年,歌剧最早诞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爱好研究古艺术的人常在巴尔第伯爵家聚会,讨论音乐问题,并试图复兴古希腊音乐。他们试图要综合音乐与戏剧,加强音乐感染力,并决心向复调音乐宣战,认为复调音乐歪曲了歌词,主张应以单音音乐加乐器伴奏。1597年,佩里根据诗人李努基尼的剧本,写出第一步歌剧《达芙妮》,可惜此歌剧现已失传。1600年俩个人再次合作,完成《优丽狄茜》,大获成功。之后,佛罗伦萨的歌剧逐渐影响到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并逐渐出现了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和那不勒斯乐派。

这一时期威尼斯乐派的蒙特威尔第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起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另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是那不

勒斯乐派的A·斯卡拉第,创造了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成为近代交响乐的先声。

在此之后,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越来越弱,注重发展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和华丽的舞台装饰,趋向娱乐性。

二、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一)意大利正歌剧改革

18 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歌剧中演员过分的炫耀技巧,从而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与启蒙时代的艺术原则大相径庭,为了追求理性和真实的自然风格,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格鲁克提出改革的主张,把矛头直接指向意大利正歌剧。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没得原则。”他在歌剧中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短,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达,突出宣叙调的重要地位,加强旋律性,废除数字低音,取而代之的是各声部的明确记谱,他的代表作有《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采斯特》等。

格鲁克的改革对18世纪法国歌剧乃至整个欧洲的歌剧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意大利喜歌剧的出现

18世纪20年代,正当意大利喜歌剧处于停止衰退之时欧洲各国出现了带有轻松喜剧风格的新型歌剧,喜歌剧的出现给歌剧体裁注入了生动活泼的新鲜血液。

意大利喜歌剧是在正歌剧的幕见间剧的基础上产生的,主题多为现实性的,多取材于市民农民的生活音乐生动富有活力强调舞台的正式表演,因此广受欢迎。第一部喜歌剧是佩格莱西的《女朴作夫人》,其后还有皮契尼的《好姑娘》,帕伊谢罗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

意大利喜歌剧一直保持它轻松戏虐的风格,在其后莫扎特的歌剧里的到继承

三、意大利歌剧的繁荣

18世纪下半叶,曾被称为“音乐古国”的意大利远远落后于德奥音乐的发展,直到19世纪才重新树起起传统歌剧的旗帜,在欧洲回复了它的重要地位,与法国和德意志的歌剧并驾齐驱。

19世纪意大利的歌剧较之其他国家更为固守传统,一直保持着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分野。但是随着浪漫主义新精神的深入人心,音乐的戏剧性和喜剧的真实性不断得到重视,剧本的选择也从杜撰的神秘主义走向真实主义。在音乐创作上,虽然还是十分注重发挥歌唱家的演唱技巧,但更加重视了与角色个性的结合。剧中的宣叙调更具有表现了,甚至于咏叹调和用,管弦乐在音乐戏剧中的表现作用不断受到重视,但依然以衬托歌唱为主。

19世纪上半页的罗西尼是意大利歌剧的复兴者,他的喜歌剧作品有《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正歌剧有《唐克雷迪》和《威廉退而》,之后还有两位重要的作曲家是贝里尼和唐尼采第,前者的作品有《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后者的作品有《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夏莫尼的琳达》等。

19世纪下半叶,威尔第将意大利的歌剧创作推向一个高峰。他的主要作品有《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等等,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感人的人物形象和震撼人心的音乐。

四、意大利歌剧的顶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实主义文学的盛行对意大利歌剧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时的作曲家把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命运视为己任,力求真实的反映他们的贫苦生活和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写作方法接近自然主义,追求环境和情

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具有浪漫主义晚期的音乐特征。代表人物是马斯卡尼,他创作出第一步真实主义歌剧《乡村骑士》。另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是列昂卡瓦罗,他的歌剧《丑角》是真实主义歌剧的有一力作。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普契尼的歌剧在继承威尔第传统的基础上把意大利歌剧的创作达到一个辉煌的顶峰,其著名的歌剧有《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图兰朵》等,他的歌剧揭开了20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新篇章。

意大利歌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普契尼这里达到辉煌的顶峰,其后也有人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但都没有超越。

参考文献

【1】于润杨《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2】田可文《中西方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京剧与西方歌剧差异之比较

京剧与西方歌剧差异之比较 【摘要】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欧洲歌剧也必定存在很多差异,主要包括:写实与写意的区别,唱腔的不同;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二者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二者诞生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关键词】京剧;西方歌剧;比较 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欧洲歌剧也必定存在很多差异。 一、写实与写意的区别 中国京剧运用虚拟的表演手法非常普遍,而西方歌剧始终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京剧,演员要表现一个喝酒的行为,他们手中最多有一个酒杯,而且其中不会有酒。如果要表现一个人物是以车代步,只要有几个画着轮子的旗子就足够了。如果人物要骑马,就拿一条马鞭。而西方歌剧则不然,它是对真实的再现生活或是剧本的原形要求十分严格。比如,表现喝酒的动作,一定会有酒的。对道具的要求也很具体,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要表现阳台就搭建了实景,理发师的手里也真的拿着刀具。中国戏曲不创造独立于人物之外的自然环境,它的自然环境存在于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中,存在于舞台人物对它的态度和反映之中。戏曲人物的舞台动作如骑马、上楼、关门、开窗等,都有一套规范的动作符号,因此要求观众采取反观的审美方式,即运用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特有的交流方式来表演舞台的时空环境,这就是中国戏剧程序性特征的体现。中国戏剧程序性是中国戏剧特有的艺术语言,它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生活,是将生活素材提炼、夸张、艺术加工后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生活样式。戏曲的程式不限于身体运动,戏剧语言、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饰等也有自己的程式。西方歌剧展现给观众的则是个具体的实在的空间,舞台时空依据舞台物质的再现体现,将舞台装扮成生活中的实际空间来。 二、唱腔的区别 京剧的唱腔与西方歌剧的唱腔在方式上是有差异的。京剧采用的是“吟唱”体系。“吟唱”是指歌唱者所唱的歌调,大体上是一首具有某种程度灵活性的旋律音调,当它和不同的歌词,歌者相结合的时候,由于歌词、歌者、时间、地点、情景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即兴的加以装饰、变化、发展。在戏曲中,某一剧种的某一板式,某基调只有一个,但歌唱者运用吟唱方式,可以唱出一些完全不同的腔调来。. 西方歌剧采用的是“咏唱”体系. 咏唱是指歌唱者所唱的歌调,其旋律是和特定的歌词相匹配的,歌唱者在歌唱时,对歌曲的旋律是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加以

歌剧的发展史

吴勇辉 09401240124 电气本0901 歌剧的发展史 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另一种不良现象是,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引进某些与剧情关系不大的奇特情景,豪华的布置或盛大的场面,这样做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 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 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意大利歌剧发展史1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摘要自17世纪初,意大利歌剧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意大利歌剧从产生到辉煌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期间,作曲家的辛勤创作是重要的,也是不可忽视的,也可以说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作曲家和作品的历史。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阶段;作曲家;作品 16世纪的人文主义思潮,在17 世纪继续发展,这一时期,人们对于传统复调音乐的厌倦以及对复兴古希腊艺术的发展的渴望,直接促进了歌剧这种以主调音乐为主的音乐体裁的诞生。 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和美术等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以及16世纪末的牧歌喜剧。歌剧在意大利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1600年,歌剧最早诞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一群爱好研究古艺术的人常在巴尔第伯爵家聚会,讨论音乐问题,并试图复兴古希腊音乐。他们试图要综合音乐与戏剧,加强音乐感染力,并决心向复调音乐宣战,认为复调音乐歪曲了歌词,主张应以单音音乐加乐器伴奏。1597年,佩里根据诗人李努基尼的剧本,写出第一步歌剧《达芙妮》,可惜此歌剧现已失传。1600年俩个人再次合作,完成《优丽狄茜》,大获成功。之后,佛罗伦萨的歌剧逐渐影响到罗马、威尼斯和那不勒斯,并逐渐出现了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和那不勒斯乐派。 这一时期威尼斯乐派的蒙特威尔第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是早起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另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是那不

勒斯乐派的A·斯卡拉第,创造了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成为近代交响乐的先声。 在此之后,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越来越弱,注重发展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和华丽的舞台装饰,趋向娱乐性。 二、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一)意大利正歌剧改革 18 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歌剧中演员过分的炫耀技巧,从而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与启蒙时代的艺术原则大相径庭,为了追求理性和真实的自然风格,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格鲁克提出改革的主张,把矛头直接指向意大利正歌剧。 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没得原则。”他在歌剧中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的炫技短,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表达,突出宣叙调的重要地位,加强旋律性,废除数字低音,取而代之的是各声部的明确记谱,他的代表作有《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采斯特》等。 格鲁克的改革对18世纪法国歌剧乃至整个欧洲的歌剧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意大利喜歌剧的出现 18世纪20年代,正当意大利喜歌剧处于停止衰退之时欧洲各国出现了带有轻松喜剧风格的新型歌剧,喜歌剧的出现给歌剧体裁注入了生动活泼的新鲜血液。 意大利喜歌剧是在正歌剧的幕见间剧的基础上产生的,主题多为现实性的,多取材于市民农民的生活音乐生动富有活力强调舞台的正式表演,因此广受欢迎。第一部喜歌剧是佩格莱西的《女朴作夫人》,其后还有皮契尼的《好姑娘》,帕伊谢罗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 意大利喜歌剧一直保持它轻松戏虐的风格,在其后莫扎特的歌剧里的到继承

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特征共4页word资料

19世纪末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特征 1870年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成功了,但代表大工商资产阶级和大农业资产阶级的反对统治却跟人们所期望的大相径庭,使广大人民对在民族解放运动时所宣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失去了兴趣。另外,受法国现实主义的影响,维尔加、卡普安娜等意大利文学家发起了真实主义热潮,创作了一大批描写社会下层阶级小人物悲苦命运与日常生活的作品,受这股热潮的影响,作曲家们也将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真实主义歌剧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真实主义歌剧着力于描写社会下层阶级的贫困生活,力求使其在舞台上真实地再现,以此来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在这些故事中往往会出现受原始情感驱使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血腥场面,剧情发展迅速,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特点突出,对生活环境的描写极具特色,音乐与民间歌舞相结合,旋律简单动听。典型的代表作有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与列昂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也就是人们所称的“骑士”与“丑角”,另外还有普契尼的《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等。下面我们就对真实主义歌剧的特征一一进行详述。 一、取材于日常生活.追求真实 真实主义歌剧与其他类型的歌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取材,它主要描写日常生活,特别是描写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苦生活,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点滴的描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弊端―贫困、罪恶等,这种小人物比比皆是。如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青年士兵图里杜、同村姑娘桑杜查、马车夫阿尔菲奥以及他的妻子―洛拉;还有列昂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中的的剧团团长卡尼奥、团长妻子内达、剧团成员托尼奥、

贝佩以及青年村民西尔维奥等,这些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不仅有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同时又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另外,作者追求作品的真实性,贴近人们的生活,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极大共鸣,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注重心理描写,情节细腻 心理描写是歌剧人物性格刻画的一种重要手段。比如《丑角》中,卡尼奥知道了妻子内达与别人偷情,在舞台下痛哭流涕,且唱道:“穿上戏装,涂上脂粉,向观众讨笑,即便在人伤心的时刻,也要用笑脸来掩饰悲伤,笑吧,丑角……”通过这段告白的描写,将卡尼奥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表达了他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卖艺人的痛苦烦恼。又如《晴朗的一天》是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咏叹调。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认为他不会回来,但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尔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在这里普契尼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歌曲中宽广、优美的旋律配以富有表现力的近乎说话的唱词,优雅展现普契尼歌剧特有的风格。 三、故事情节紧凑,具有激烈的戏剧冲突 真实主义歌剧的故事都很简短,比如《乡村骑士》和《丑角》,这两部歌剧的表演时间都不超过75分钟,但是却具备了多种演唱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可谓是短小而精悍。真实主义歌剧在艺术上追求紧张的戏剧情节和夸张的情绪,所以往往在故事的关键时刻出现意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新

17世纪意大利歌剧发展 学院:艺术学院 学号:14090820 姓名:王晔 指导教师:吕净植

摘要:歌剧,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融入了现代文明。歌剧的兴起首先是在意大利。意大利歌剧自佛罗伦萨兴起后,迅速发展到罗马、威尼斯、拿波里等各大城市,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本文主要对17世纪的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做出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产生发展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意大利,这种体裁把舞台戏剧与布景、情节和持续的音乐相结合,音乐中包括各种独唱、对白、合唱和器乐演奏。 早期巴洛克歌剧的一个直接的灵感来源是古希腊的戏剧。在那些戏剧中,合唱和一些抒情段落是需要歌唱的。人们相信古代音乐具有打动听众情感的力量,因此,也希望以类似的形式为基础来创作当代的音乐。歌剧的更加直接的来源是幕间剧。这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和喜剧的幕间上演的音乐短剧。在一些重大的礼仪性的场合上,幕间剧可以变得非常壮观,有合唱、独唱和较大的乐队。 歌剧的诞生是和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一个学者和艺术家的小组)的活动分不开的。这个小组以贵族巴尔迪伯爵为首,从16世纪70年代起常在伯爵家中聚会,其中包括两位重要的早期歌剧的作曲家-雅可布·佩里和朱里奥·卡契尼,还有几位最有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家,如文森佐·伽利莱(科学家伽利略的父亲)。他们在聚会中对音乐的讨论受到一位研究古希腊著作的学 者吉罗拉莫·梅伊的信件的很大影响。梅伊认为古希腊音乐之所以感人,是 由于它是以单音旋律为基础的,这种旋律特别能够通过人声的自然表现而传达歌词中的情感。 佛罗伦萨卡梅拉塔成员的理论在佩里和卡契尼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 实践。首先是在1597年,他们都为诗人利努契尼的诗歌《达夫尼》谱写了音乐。这部作品可能是最早的歌剧,可惜只有一些片断保存下来。1600年,佩

对于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思考

对于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思考 摘要:音乐剧的风靡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时代的精神表现,上至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无不为音乐剧所痴迷。外国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剧,值得我们在传承、发展音乐剧的领域上学习和借鉴。而中国正要学习它们的艺术生产机制以及它们对艺术的创新和改革的信心,站在世界的角度去看去学习,探索音乐剧在中国的道路。 关键词:外国音乐剧,发展史,中国音乐剧,借鉴和发展。 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欧美音乐剧发展史是精心制作后给后人的一份礼物,正是她让我对欧美音乐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她的历史,她的发展还是她独特的美,都令我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课上老师的带领下我欣赏了几部可以说在音乐剧发展过程中不朽的经典作品:《猫》、《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歌剧魅影》、《巴黎圣母院》等等。每部剧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西区故事》、《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Q大道》等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音乐剧界最重要的奖项为美

中国传统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比较

中国传统京剧与西方歌剧的比较 众所周知,中国的京剧被誉为“中国的歌剧”,英语名称也是“Beijing Opera”(北京歌剧)。中国的京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京剧与西方歌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我们先来听一小段传统京剧——《三岔口》。 虽然京剧广义上也属于歌剧,但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却与西方概念中的“歌剧”有着非常大的本质区别。首先,戏曲艺术并不是什么“歌剧”,甚至也不是“歌舞剧”,而是一种内涵非常丰富的综合性戏剧艺术。 下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西医讲究对每一种药品的“分析”——阿司匹林是治什么的、咖啡因是治什么的……哪个药是专治头疼的,哪个药又是专治胃痛的……而中医则讲究的是“辨证施治”,综合“调理”,头痛了可能给你的脚上扎一针就好了,如果你的“感冒”是由于身体虚弱而引起的,那么或许给你“补一补”而并不是“清热解毒”…… 这是东西方哲学思想上的根本不同之处。 在戏剧方面,情况也是这样的。西方把戏剧艺术给“分解”得细而又细,可以说是把“物质”都给分解成了“元素”:“歌剧”是运用“歌唱”来表现剧情的,那么它就没有“舞蹈”,也不能“说话”;“话剧”是用“话”来表现剧情的,那么它就要没完没了地“说”,像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就是一个人在那里自说自话……话剧里几乎是从来不“唱”不“舞”的;“舞剧”是用“舞”来表现剧情的,那么它的一切戏剧内容就都要通过人体的律动——“舞蹈”的形式来反映。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感交流,每一点情节……都靠舞蹈表现之。绝对不能“唱”或“说”出来,甚至连一些静止的造型都属于舞剧中的忌讳。 下面我们给大家听一段全是“唱”的西方古典歌剧,看一段全是“舞”的舞剧。比较一下,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些什么? 中国戏曲则与之根本不同:戏曲艺术本身首先就是文学(语言艺术、诗歌、音韵……)、音乐(唱腔、伴奏……)、美术(服装、化妆……)与表演艺术的大综合体;而在表演艺术方面,它又是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即包括了歌唱、说话、表演动作和舞蹈、杂技等等方面的。因此,说戏曲是某种“歌剧”,拿戏曲艺术来与西方的“歌剧”作比较,这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可比性。如果要比,似乎应该是拿戏曲艺术与西方的歌剧+话剧+舞剧+哑剧+清唱剧……综合地进行比较才合理。 其次,如果仅仅就戏曲的“唱”来与西方歌剧的“声乐”来进行一下比较的话,那也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 西方的声乐体系是按照演唱者的音域和演唱方法来划分成“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包括“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这个区分是由歌剧的作曲家来给予区别的,一个小伙子可能是由一位男低音演员来主唱的,也可能是由一位男高音或男中音演员来主唱的;而一位老人却也同样可能是要么由男低音来唱、男中音来唱或男高音来唱……也就是说,一个剧中人的歌唱艺术风格,是由作

浅析意大利歌剧对声乐发展的影响

浅析意大利歌剧对声乐发展的影响 ——以浪漫主义时期为例 学院: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班级:09级一班 姓名:宋颖 学号:12009244067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对声乐发展的影响 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1597年,意大利作曲家培里(1561-1633)和科尔西根据诗人里努契尼的脚本写出了第一部单声的抒情音乐戏剧《达芙妮》,但因其乐谱没有保存下来,故把现存的歌剧《优丽狄茜》作为第一部。1600年,培里和卡契尼两人各自为里努契尼的脚本《优丽狄茜》写了音乐,成为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歌剧。 第一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欧洲近代歌剧的奠基人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他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并把歌剧的音乐形式定型化。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奥》题材相同,但不侧重抒情而侧重戏剧力量。1637年,威尼斯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公开演出的歌剧院,使歌剧从宫廷娱乐转变为面向公众的艺术。在他的领导下,形成了威尼斯歌剧乐派,歌剧被引向更深广的发展。 意大利歌剧诞生后;对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歌剧这个新生音乐艺术品种很快在欧洲各国普及发展,一直非常兴盛,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日趋丰富。几百年来,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直接影响下,激发了诸多文学家、音乐家、戏剧家神妙的灵感、动人的想象,他们用精湛的技巧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歌剧作品,这些作品以它们动人的剧情、美妙的诗句、丰富的曲调,及其迷人的歌声、精湛的表演、宏大的场面和布景体现了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特有的艺术形式,所以,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始终兴盛不衰、引人入胜。并以她特殊的风格和始创者的姿态傲然屹立在世界歌剧之林。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 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并影响了欧洲各国。18世纪下半叶,曾被称为音乐古国的意大利远远落后于德奥音乐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在意大利是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它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并使18世纪末颓废了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浪漫主义思潮是时代的潮流,它使意大利歌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

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差异

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西方歌剧和中国戏曲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们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和表现形式。从它们的艺术特征上来看,有以下几点不同。2013 ■在唱法方面西方歌剧一般由宣叙调、咏叹调贯穿始终。剧中往往要穿插重唱、合唱、舞曲。西方的声乐体系是按照演唱者的音域和演唱方法来划分成“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包括“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这个区分是由歌剧的作曲家来给予区别的,一个小伙子可能是由一位男低音演员来主唱的,也可能是由一位男高音或男中音演员来主唱的;而一位老人却也同样可能是要么由男低音来唱、男中音来唱或者是男高音来唱;也就是说,一个剧中人的歌唱艺术风格,是由作曲家和演唱者来决定的。演员的演唱风格不是根据角色,而是根据曲子和自己演唱的“声部”来决定的。而在中国的戏曲艺术里,演唱的声乐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套———演员的演唱区分不是根据演员音域的高低,而是根据角色“行当”的特点。每一个特定的“行当”,都有着自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方法。比如,小生绝不是“男高音”;花脸也绝不是“男低音”,青衣不能作为“女高音”,老旦也不能作为“女低音”。任何一位演员,如果掌握了这个“行当”的演唱风格与发声要领,那么就可以演唱这个行当的角

色:一个女演员可以按照花脸的演唱要领来唱好张飞,一个男演员也可以按照花旦的演唱要领来表演尤三姐。女演员演唱的男角色,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性的人物,而不是“女声”表演;男演员演唱的女角色,给我们看到的也同样是真真正正的女人,而不会是“男人装女人”———除非他是在表演“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的人物。由此可见,二者演唱方面的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音乐创作方面首先,中国的戏曲基本属于“一曲多用”的范畴,而歌剧则基本属于“专曲专用”。比如在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黑桃皇后》中盖尔曼所唱的歌曲,就不能也不应当通过什么手法改造后换上新词在《利哥莱托》中去给利哥莱托演唱。然而对于中国戏曲来说,它们的乐曲就可以通过板眼变化和曲牌连接来换上新的唱词进行演唱。比如,豫剧的曲调即可来演唱《花木兰》,也可通过板眼变化和曲牌连接演唱《朝阳沟》。因此,戏曲音乐构成了“一曲多变应用”的体系,而歌剧则构成“专曲专用”的体系。 ■在艺术表现方面1、舞美。在戏曲舞台上,除去“一桌二椅”和简单的道具外便没了多余的装置,戏剧情节全由演员的虚拟性动作表演而成。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1]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

近现代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

近现代中国歌剧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歌剧可以说萌芽于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儿童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黎锦晖作曲),配乐剧《扬子江暴风雨》(聂耳作曲)它们都将歌曲与对白并重。四十年代初的《上海之歌》( 张昊作曲),《大地之歌》(钱仁康作曲),《秋子》(黄源洛作曲)等作品,在如何吸收西洋歌剧特色以探索中国歌剧创作的道路方面,起了先行作用。直到1942年以后,由延安秧歌剧发展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马可,瞿维等作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后来的歌剧创作有深刻的影响。为了与中国固有传统戏曲相区别,此种歌剧被称为新歌剧。到解放战争期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歌剧创作,如《刘胡兰》(罗宗贤等作曲),赤叶河(梁寒光等作曲),《王秀鸾》(艾实惕等作曲)等。a{g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歌剧得到了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继承《白毛女》的传统时,又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特点和西洋歌剧的一些有益经验,陆续涌现出《小二黑结婚》(马可作曲),《红霞》(张锐作曲),《洪湖赤卫队》(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江姐》(羊鸣等作曲),《草原之歌》(罗宗贤作曲),《阿依古丽》(石夫,乌斯满江作曲),《伤逝》(施光南作曲)等优秀作品。 中国歌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开始进入探索期,有多种体裁,多种题材的形式出现。 体裁方面,有歌舞剧、小调剧、音乐剧、秧歌剧、正歌剧等;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抗战生活与精神等方面;形式上或就传统戏曲形式改造、将话剧与歌曲结合、或据民间曲调填词改编,总有作品近百部之多。 中国新歌剧的最初尝试 一九二七年阎述诗(1905-1963) 创作用民乐伴奏的舞台歌剧「高山流水」,阎述诗多才多艺,自已写剧本,自已谱曲,自导自演,还亲自参加灯光布景的设计制作,「高山流水」情景交融,再现了春秋时代的音乐盛况和善乐者辈出的高文明社会。 阎述诗继而又创作并演出「梦里桃花」及「疯人泪」、「孤岛钟声」、「忆江边」等歌剧。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大批爱国志士离开东北进入关内,阎述诗不惧艰险,在编演揭露日寇侵略罪行的歌剧「风雨之夜」后,离开东北入关。

从五部经典歌剧看西方歌剧的发展

从五部经典歌剧看西方歌剧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奥菲欧、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图兰朵、克林霍佛之死(恐怖分子)这五部代表了西方歌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的分析,简要地谈一谈笔者对西方歌剧发展的认识。 在选修西方古典音乐这门课之前,笔者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了解还仅限于平时耳熟能详的音乐家和经典曲目,对歌剧这一门精彩艺术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在课堂上听了奥菲欧、费加罗的婚礼等经典曲目后,笔者对歌剧这门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欣赏完了这五部歌剧,也了解了歌剧发展的相关历史。总体来说,17世纪,西方歌剧在意大利诞生;18世纪,西方歌剧在法、德、英等国得到发展;19世纪,西方歌剧艺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20世纪,西方歌剧艺术开始调整方向,而这五部歌剧恰好都是它们所在时代的代表。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奥菲欧》与西方歌剧的萌芽 16世纪末,西方歌剧在欧洲诞生。西方的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巴尔迪伯爵的宫廷内出演的《达芙妮》,此作品爱人文主义的影响,企图恢复古希腊戏剧精神,但是由于此剧原稿失传等原因,后来人们把1600年为庆祝亨利四世婚礼而写的《尤丽狄茜》作为欧洲最早的歌剧。歌剧的诞生年亦被认定是1600年。 17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是意大利尤其的蒙特威尔第,他一生创作颇丰,为巴洛克风格的奠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还是歌剧《奥菲欧》。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完整的体现了巴洛克的创新、融合及理性情感的精神和美学观,而且显示出巴洛克时代杰出的作曲技术和纯熟的对位法。该剧以古希腊悲剧神话故事为题材,运用大量的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介于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和各种器乐形式,增强旋律的美感与和声的效果,并采用当时不多见的管弦乐编制以及独创性的配器法效果,奠定了歌剧中的器乐地位。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是歌剧走向成熟的的标志。他用当代的音乐语言展现出一幅具有古韵的戏剧长卷,奥菲欧的音乐之力在诗画般的情境中显现出神奇的美丽。人们在此不仅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能领悟到渗透在音乐之中的戏剧情节。可以看出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在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戏剧性对比的同时,更注重细节的装饰性,这些都完美地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审美特征。 二、《费加罗的婚礼》与18世纪古典主义歌剧 进入18世纪后,传统意大利歌剧(正歌剧)由于程序化创作等原因,使歌剧出现了危机,在这时,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开始兴起,歌剧开始改革。其中有影响力的事件是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他针对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就纯朴、自然。他的歌剧改革对后世歌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歌剧作曲家——莫扎特,他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作品,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他的歌剧总结了歌剧二百年的发展,综合了各种歌剧的优势,使歌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对喜歌剧的贡献,在他之前意大利喜歌剧只是一种滑稽、逗笑和杂耍式的剧种,它最早诞生在意大利正歌剧中。他的喜歌剧不在是单纯的逗趣,音乐不只是追求热闹和轻快。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他废弃了原来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而赋予了更

[音乐剧,发展史,其他论文文档]音乐剧发展史

音乐剧发展史 毕业论文 音乐剧发展史 (1)音乐剧的诞生 在107世纪——108世纪的欧洲,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国人找到了用声音概括哲理和刻画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国和英国也发展了富丽堂皇的音乐剧和英雄气概的清唱剧。这是进步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发,有意识地追求1种新的表现方法——最富于戏剧力量的表现方法的结果。 1750年,1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之后英国喜歌剧、洁国歌剧和维也纳轻歌剧也进行了1些类型尝试,可谓旱期音乐剧的雏形。但是直到1866年,由于音 乐剧《黑魔鬼》的冲击才使纽约的观众真正为音乐剧的链力所祈服。《黑魔鬼》也因此被公认为第1部美国的音乐剧。那壮丽的场面及1群赤膊的美丽少女给观众圈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候起欣赏用歌曲进行润饰的剧目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娱乐方式。(2)音乐剧 的发展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韦》对音乐剧的界定所示:它乃是能“激发情感而又给 人娱乐”的“戏剧表演的作品”。如果说,戏剧本身是1种综合艺术,那么与话剧相比, 音乐剧则是“综合性”充分发挥的戏剧形式。凭其涤荡心胸的律动节奏,光怪陆离的艺 术效果,令人陶醉的戏剧故事,百老汇音乐剧己成为1种与众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 世界的人们认同着,喜爱看。纵然它的形式本身派生于其它门类,但是它依然成为了1枝 盛开的艺术奇葩。美国人自豪地说“美国已给了全世界1种新的形式!”。美国人对音乐 剧的兴奋和拥护“就象当年米兰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剧,或维也纳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响曲1般”。他们不仅愿意花很多钱去看音乐剧,并在早餐或聚会中热烈地讨论着他们,而且还执着地期待着罗吉斯的下1部作品。虽然音乐剧是在美国诞生成长的,但其极富时 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正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到今天。在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音乐剧正以巨大的生命力在文化消费市场争奇斗妍。成为大众文化的1颗名珠。 (3)音乐剧的探索期 美国的历史虽短,但为使人类赏心悦目却贡献了种类繁多的娱乐。 109世纪,城市如雨后春笋在全美各地建立起来,于是应运而产生两种以城市观众为对象的娱乐形式:轻歌舞剧(Vandevi11c)及其更为粗俗的姐妹剧种–滑稽表演(Burlesque)。轻歌舞剧适合每个 人的口味,每周的节目单上有杂技,魔术,舞蹈、动物表演。单口相声(monologist)唱歌和滑稽戏等等。轻歌舞剧的来源很多:合法剧院的幕间特别节目、黑人歌曲表演、卖野药的玩意儿,英国音乐厅的表演和只供男观众欣赏的下流,见不得人的“音乐沙龙”。 轻歌舞剧后台老板中的知名人物托尼?帕斯特比在纽约市的百老汇开办了他的第1个剧院,保证“提供正当,干净的杂要演出”,供全家人1起观赏。他的这个谗头轰动1时,很快就有几百个模仿者。而滑稽表演主要是给成年男子看的。不适合全家1起去看,最初是合法

最新西方音乐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第七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第一节历史文譬匕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急剧变化,一些新的哲学思潮蜂拥而出,如泰纳(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柏格森(法国)的直觉主义哲学,还有尼采(德国)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斯宾塞(英国)的社会生理学,以及重新流行起来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所有这些都对欧洲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艺术流派方面,这个时期占主流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但随着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的出现,也相应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左拉)、象征主义文学(马拉美)、印象主义画派(莫奈)等。在俄国、东欧、北欧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结合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向前发展,出现了托尔斯泰、易卜生、莫泊桑等著名作家。政治、社会、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各项新发展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对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家中有两种消极的世界观:一类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另一类人则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用虚伪的艺术来麻痹自己,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东欧和北欧一些被压迫民族国家的音乐则侧重于表现民族独立运动以及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发展民间音乐。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些崭新的特征,形成了某些新的流派,对20世纪的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基础。法国音乐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意义,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弗朗克创建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并亲任主席,联合夏布里埃、肖松、丹第、福雷等人,形成了法国民族乐派。当然,更加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德彪西受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成为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继德彪西之后,拉威尔、杜卡被认为是带有一定印象派音乐特征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德奥的地位相对来说有所下降。在交响曲和交响诗的创作方面,较为重要的作曲家有布鲁克纳、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舒曼和舒伯特之后,欧洲的艺术歌曲乐史与尔仵赏忻创作陷入低潮,沃尔夫的创作使人们对德奥艺术歌曲有了新的认识-在意大利,由于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而出现了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两部真实主义歌剧代表作,使欧洲歌剧艺术山此跨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普契尼以《艺术家的小涯》、《托斯卡》、《蝴蝶夫人》和《图兰多》等歌剧杰作,将意大利歌剧艺术推上了又一个顶峰,他的成就可以视为意大利歌剧艺术最后的辉煌;;俄罗斯的音乐通过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大等人的努力,在继续保持俄罗斯音乐遥远广袤,淳朴自然等朴点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向欧洲学/J,使俄罗斯音乐很快就有厂国际声誉;-美国音乐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具彳/多元化(国际化)、发胰速度快和吸收性强等特点,除·厂本地印第安人的旨乐之外,美国音乐中的元素大多米自欧洲、·小洲、大洋洲以及亚洲;麦克道尔、艾犬斯等人对美国早期的专业音乐做出厂自己的贡献:籼斯特的歌曲创作以具旋律流畅,简单动听和朗朗上口而深受广泛欢迎;.第二节法国音乐一、法国民族乐派法国在经历厂巴黎公社的革命风暴和普法战争以后,人们又,/政治以及社会变笮普遍感到厌倦,对远离社会现实的事物反倒逐渐产牛兴趣;普法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法闲人的民族感情,对意大利和德国歌剧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尤其对歌剧中的“北格纳热”产生反感、当时法国大歌剧已经衰落,舞台卜盛行的足奥芬巴赫的轩歌剧,器乐创作dl很不景气;;以弗朗克和圣—桑为代表的一批法国作曲家,于1871年创建厂“民族音乐协会”,标志看法国民族乐派的诞生、该协会在组织创作和演出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加入协会的作曲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交响乐和室内乐创作),发扬了本国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促进了法国音乐事业沿着自己的轨道不断发展;,首先应该提到的人物足塞扎尔·弗朗克(CesarFranck,1822一1890),弗朗克原籍比利时,1822年]2月10日生于列日,1890年11月8日卒于巴黎,.起初,父亲想把他培养成钢琴家,即人当地钢琴学校学习,11岁时就以钢琴家的身份在比利时巡回演出:1837年人巴黎旨乐学院学/J,1842年毕业后定居巴黎,1858年起在圣克罗蒂尔德教堂任管风琴师,因其出色的

歌剧起源与发展

歌剧起源与发展 摘要:1762 年,巴黎建立了喜歌剧院,这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很快在欧洲各地风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也具有明显的喜歌剧色彩,而脚本作者正是一位法国人。19 世纪,意大利歌剧在贝利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三位歌剧大师手中再次焕发出征服全欧的魅力,特别是罗西尼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意大利人圆滑、幽默的天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 关键词:意大利;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院 一、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 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 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 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

代歌剧之父”。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 1637 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与此同时,17 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 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音乐剧的发展

音乐剧的发展 音乐剧是由音乐、歌舞、对白、表演组成的,时至今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美国学者斯坦利·格林在他的著作《音乐剧的世界》中说到:“音乐剧从根本上说是漂亮的服装,快乐的舞蹈和轻松的富于情趣的音乐与台词组成的戏剧”。 音乐剧是伴随着欧洲舞台艺术的发展而诞生的,并且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1750年,民谣歌剧(Ballad Opera)从英国传入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大受欢迎,流行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建国后,民谣歌剧逐渐衰落,从欧洲传来的滑稽歌舞杂剧(Burlesque)开始逐渐壮大,最终取代了民谣歌剧的地位。滑稽歌舞杂剧由歌曲、舞蹈、哑剧表演及对话组成,其表演形式和歌舞杂耍表演类似,充斥着粗俗、下流的段子,但也不乏一些优秀的小品和歌曲。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第一部音乐剧《黑钩子》上映,它的出现奠定了美国音乐喜剧的独特风格,其表演道具十分华丽,服装也极其精美,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色情成分。1860至1900年期间,在美国盛行的滑稽歌舞杂剧被轻歌剧(Opperetta )取代,包括奥芬巴赫和勒科克的法语轻歌剧( Opéra Bouffe )、苏佩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轻歌剧、吉尔伯特和萨利文的喜歌剧(Comic Opera )。轻歌剧的出现对美国作曲家和剧作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里作曲家和剧作家都在模仿这种来自欧洲的轻歌剧。 除了从欧洲传来的艺术形式外,美国本土的艺术形式也推动了美国音乐剧的发展。十九世纪中期,斯特里秀(Minstrel Show)利用美国黑人的幽默、歌曲和舞蹈为观众表演,并受到了追捧和欢迎。这种表演十分特别,没有故事情节、没有角色塑造也没有舞台布景。1879年创作的《小溪》成为第一部采用此风格的美国音乐剧。随着美国流行文化和本土艺术的不断发展,美国音乐剧逐渐吸收了爵士乐、迪斯科、嘻哈摇滚等风格的音乐,并在舞蹈上吸收了爵士舞、芭蕾舞、踢踏舞、民族舞等众多舞蹈元素。如此丰富的音乐风格和舞蹈形式,使得美国音乐剧的表演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为美国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打下了基础。 音乐剧由上世纪八十年代随改革开放传入中国,此后,中国的艺术工作者逐渐接触到了与音乐剧相关的信息和影像资料,引起了众多艺术者对音乐剧的浓厚兴趣,并根据从国外传来的有关资料,创造出了中国第一批音乐剧作品,如《现在的年轻人》、《芳草心》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国外的音乐剧表演团队受邀来中国表演,在中国艺术工作者和国外艺术表演者的共同努力下,美国音乐舞台剧《乐器推销员》、《异想天开》于1987年5月在中央歌剧院天桥剧场和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这两部音乐舞台剧的上演开创了中国音乐舞台剧表演

浅析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浅析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摘要:意大利古典声乐曲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声乐演唱者和欣赏者。所以,对它的研究探讨不是以上千字小文所能够讲清的,人们只有在演唱和欣赏的实践中才有可能对其理解得更深入、更客观。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 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它的歌剧发展史可以称为意大利的音乐史,在欧洲的音乐史中有着光辉灿烂的一页,19 世纪的意大利是歌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从上半叶以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为代表的“美声学派新时期”的歌剧风格到19 世纪下半叶以威尔第和普契尼为代表的歌剧发展,歌剧的创作和演唱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歌剧也体现出了极高的人文涵和精神追求。 一、罗西尼乔阿基?罗西尼 他就是这个过渡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曲家。《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到《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两部喜歌剧都体现了作曲家天生的喜剧效果。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取材于法国作曲家博马舍的同名讽刺喜剧,

这部作品极富舞台效果,音乐与人物联系紧密,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人物及情节的变化可以说是与原作同样成功的一部作品,其精彩效果完全可以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相媲美。在他创作的歌剧中,咏叹调不加随意的,而是自己所写的部分,并将咏叹调的全部定旋律进行包括装饰音和花腔都明确记下,这就克服了演唱者即兴加入而炫技的弊端,而且罗西尼在他的歌剧中创造了一种以不断的反复来达到渐强的目的,因此也被称为“罗西尼式渐强”,这样的创作手法运用在歌剧中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在他的创作中,呈现着进步与保守两种倾向。他创作最优秀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以大胆的切合实际的容,使喜歌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尽管在创作思想上经历了两种深刻的危机,但他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向英雄题材转移,丰富了正歌剧的创作。他的正歌剧《威廉?退尔》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二、威尔第 威尔第是19 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19 世纪特别是30―60 年代以来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压迫的民族独立战争在意大利文化艺术领域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威尔第的歌剧创作活动同政治运动是分不开的。例如《纳布科》,这部作品所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