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实验报告单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

小学实验报告单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把玻璃杯换成了集气瓶,因玻璃杯大且长,故改用集气瓶,大小合适,而且与玻璃片配套,当然用合适的玻璃杯进行实验也可以。

2、把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进行了更改。由1:3更改为:小苏打10毫升,白醋多于30毫升。因为白醋并不是由100%纯醋酸组成,并且在上课前,我实验了多次,发现只有多于3倍的白醋才能将小苏打反应完全,现象会更加明显。 3、将蜡烛熄灭这一实验作了修改,教材上倾倒的方法我在课前试了几次,都没成功,认真分析后才发现:(1)、瓶口大,一部分气体散发到空气中,向下倾倒时不利于气体集中在蜡烛的火焰上。(2)、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不足以将蜡烛熄灭,所以我告诉学生把蜡烛的灯芯剪的短些,让火焰小点,这样就容易成功。(3)、倒气体的同时容易将液体倒出杯外,气体还没完全倒出来就会有液体流出。所以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塑料注射器,等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完后用注射器把杯底的液体抽出就不至于把液体流出。而后,我引导学生用分析、想象、推理的方法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这一特性。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理念,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为:(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3)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4)阅读资料是什么气体。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讲课前,我直接出示小苏打和白醋,让学生来认真观察它们的特点,他们怀着好奇而又急切的心开始了观察。这一环节我采用了直接导入法,用具体的材料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观察后让各小组汇报结果,然后教师播放课件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4课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八桂绿城小学李映南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常见的物质:小苏打和白醋,增进对他们的了解,为进一步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反应做好准备。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悬念:猜测把两种物质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让他们讨论怎样进行这一混合。通过猜测、讨论,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课教学的探究活动。当同学们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就会很容易想到这是什么气体?就有了查明气体身份的欲望,这时教材设计了两个实验来检验产生的气体:一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入杯中;二是将这种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上。(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同学们对这种气体的特性有了了解,这时教科书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这种气体进行了阐述,同时还把之于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气体联系起来,以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概念。 当同学们的一个好奇心得到解决之后,会马上想到:小苏打还在吗?剩下的液体还是醋吗?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了解二氧化碳具有的特殊性质。 3、组织学生经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的探究过程。 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研究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的观察和阐述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2、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11瓶、白醋11瓶、集气瓶11个、勺子11个、玻璃片、蜡烛11支、火柴11包,小黑板1块两面用、废弃存放的小烧杯1个,实验记录表1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玩个魔术。(师用白醋和石蕊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 (生惊奇地欢呼。) 2、师:刚才玩魔术时用到了这瓶液体(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看、摸、闻的方法,还有什么办法吗?我听到有个同学说尝,对于一种不知名的液体,我们去尝它可能会怎样?所以对于不知名的物质,不能随意去闻它的气味更不能去尝它的味道。那这瓶液体其实是白醋,没有危险,我们可以这样来闻它的气味。(演示扇闻)在实验室里我们一般不尝物品的味道。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种物质,一种是刚才用的白醋,装在滴瓶里,另一种是这种材料——小苏打,装在广口瓶里。我们之前学到两种物质混合有的会发生变化,有的不会发生变化,老师这里有两种物质你有什么想法? 生: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会有什么变化? 师: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2页。 【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靖宇县靖宇镇明德小学谢洪福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特点。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盖玻片、药匙、蜡烛、水槽、集气瓶、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实验,导入新课: 1、趣味小实验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把一杯凉的白开水和一杯醋放到一起,现在我分不开了,请大家给老师出个主意,怎样很快就辨别出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醋? 生:学生积极回答,闻一闻、尝一尝方法可以辨别出来。如果闻一闻有酸味就是醋、品尝一下很酸的就是醋。

师:刚才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很好。但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尝、摸的方法。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你们认为可以随便尝或摸吗? 生:有的同学说可以!有的同学说不可以! 生摇头: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全班笑) 师:哦,摇头,怕有毒。对了嘛!这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平常的时候不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是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随便闻、尝和摸的,容易中毒的。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其中,就有刚才用到的这种液体,拿起白醋。这还有一袋小苏打。都是是厨房里常见的食物调味剂。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小苏打和白醋有关知识,以及它们混合起来会有什么变化呢?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我们首先用闻、尝、摸、看等方法来观察和认识一下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出示课件1填写表格) 师: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分小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记录在表格上。(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给以指导)生:观察结束,器材归位,汇报结果。(教师从状态、颜色、透明、味道等小结白醋和小苏打的特点) 师:小苏打白醋(板书) 三、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 今天老师带着全班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首先准备一个有盖的杯,然后用火柴点燃一根蜡烛,往杯里倒入小苏打和白醋,顿时那杯里的物质像雪碧似的窜了上来,吓了我们一跳,啊!太奇妙了。我顿时对这个实验充满了兴趣。后来老师给我们总结了这个现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嗤嗤的声音。 后来我们把混合成的水放到火边,顿时我的心跳了起来,还不知道该发生什么惊人的事情。我小心翼翼的把点燃的火柴放到杯里,一眨眼的功夫火灭了,顿时我感觉有妖精在作怪,故意在捣乱。我很惊奇火为什么会灭呢?这种种问题使我把句号改为问号。后来老师站起来,对我们说:“怎么样了?”我说:“老师为什么燃烧火柴放到杯里火就灭了呢?”老师微笑地说:“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合体,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有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顿时我明白了,原来是二氧化碳气体在作怪,和汽水一样的气体,我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把问号拉成了感叹号。 啊!这个实验太有趣了,不但让我知道二氧化碳气体能熄灭蜡烛,还让我了解许多科学真理,让我受益匪浅。

白醋与小苏打混合实验 白醋,小苏打,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物质,一碰头,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学课上,老师给每个四人小组都发了包有小苏打的纸和装有白醋的透明玻璃瓶。小苏打看起来很像面粉,雪白的“皮肤”,成粉末状,摸起来细腻而柔滑,没有一点儿味道;而白醋如自来水一样冰凉、无色,但那酸味却异常刺鼻。看到它们俩的“外表”,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许许多多的问号,它们俩的混合,难道也只会如白糖在水中溶化那么单纯吗?如果不是,那么它们俩的混合究竟会怎样呢? 开始实验了,我把包有小苏打的纸从桌上轻轻拿起,小心翼翼地把它往装了白醋的玻璃瓶方向移动。近了,近了,,我明显感觉到我的心跳加速了,,手也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小苏打“来”到瓶子上空,手微微向下倾斜,纸里的小苏打便顺着纸滑落到白醋瓶中。哈,碰头了。我紧闭着双眼,希望睁开眼后能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果然,没过几秒钟,白醋瓶内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平静地“躺”在玻璃瓶中的白醋,在与小苏打碰头后,一个个气泡便从瓶底蜂拥而上。先是如米粒一般的小气泡;紧接着,变成如珍珠一般大的气泡;最后,一个个圆滚滚的大气泡掺和着白醋朝瓶口“冲”去。尽管瓶口盖了盖子,可是因为强大的冲击力,盖子的一角还是被气泡微微掀起。我看到这一切,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瓶内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小组的同学个个也瞪大了双眼,还不时叹道:“天哪,太奇妙了。” 活跃了许久的气泡,终于平静下来,瓶内又恢复了平静。但如自来水一般颜色的白醋,似乎在与小苏打碰头后,变成了米黄色,这米黄色的液体物质,究竟又是什么呢? 正当同学们个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科学老师拿了一个混合后的玻璃瓶放在讲台上。他轻轻擦然了一根火柴。只见李老师把火柴靠近玻璃瓶,霎那间,火光不见了,看着冒着青烟的火柴棍。大家交头接耳,纷纷讨论起这一神奇的“魔术”来。可我觉得,这里面一定藏着一个科学现象。老师缓缓地说道:

教科版科学最新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教材先用图片形式呈现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形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之后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由于混合反应速度很快,于是教材提示学生不要仅仅被气泡所吸引,还可以采用盖上玻璃片、用手触摸杯的外壁等方法,进行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对二氧化碳的确定,教材不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最后,教材提出“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继续进行探究。 【学情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的直接经验比较少。本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对实验的合理分析和论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黑盒、小苏打、白醋、火柴。 学生:小苏打、白醋、玻璃片、火柴、蜡烛、烧杯、废物盒、气液分离器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准备材料:装有小苏打的气球、白醋、黑盒] 1.出示气球,师:今天老师表演一个魔术,不吹也能让它鼓起来,大家仔细看哦! 2.学生根据气球自动鼓起来这一现象进行初步判断。(预设:黑盒里有打气筒……) 3.教师提示里面是小苏打和白醋,学生作进一步猜想。(预设:产生气体……)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究竟会有什么现象?揭示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板书) 二、探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现象(预设8分钟) [准备材料:一份小苏打、适量白醋、气液分离器、玻璃片、实验记录单] 1.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并交流各自的特点,教师适时板书。 2.混合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4.交流汇报。(预设:冒出大量气泡、产生气体、变化很剧烈、杯壁凉凉的……) 三、研讨:验证气体(预设25分钟)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说课稿 都昌三小徐家伟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第4课。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四、设计理念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的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垫脚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采用激趣导入、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归纳和拓展延伸等方法 来完成本课教学。 2、学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来学习本 课。 五、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魔术导入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小苏打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解析观察活动的内容 我并不满足于学生通过看的方式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学生们在以前的观察活动中,已经学会了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看、闻、摸、尝等。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备用品,浅尝一下对身体并无妨碍,教师事先说明这一点。让学生全方位地对小苏打和白醋进行观察,了解它们混合前各自的一些特征,同时为后续的对比观察活动提供更多的内容,也更能理解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反思 实验东校区张广玲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4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物质与物质混合后会产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基础上学的。课文从三方面进行编排:第一方面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了解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是否产生新物质作准备;第二方面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判断产生了气体;第三方面是探究产生了什么气体。这是一堂比较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经历观察——实验——分析判断——实验验证等过程,分析有据,逻辑严谨,环环相扣。教学重点是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醋发生的变化。教学难点是分析小苏打和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我在执教《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时,最大的难点是实验操作。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反应剧烈,产生气泡是最直观的,但操作中要求学生去触摸杯子的外壁,这其实是一个难点,细微的变化,学生不仔细,往往判断错误,说出相反的意见。如何有效的预防呢?我采用了先摸上部,再摸下部这种对比的方法,这种处理就有了较好的效果。 在“产生什么气体”这个部分,看似简单的两个小实验,更是本课时的最难点,而且第二个实验是建立在第一实验准确、有效的基础上的,因为瓶内的气体必须要十分充足的留给熄灭蜡烛这个实验,否则实验就无法进行。基于这一点,我要求学生操作时尽量给瓶子开一个小口,现象产生后就盖回去。后面这个实验要倒出气体,熄灭蜡烛。我们老师做做可能很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接近蜡烛时瓶口的位置,取下玻璃片的动作,把杯子往火焰上倒,任何一步动作稍大都会造成实验的失败,还有同学就是呼吸了一下,实验也失败了。可见学生操作时难度之大。 最后这个大难度的实验,我可以自己演示,还更轻松,效果更好。但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角度,我决定还是要让他们自己做,即使失败也值。所以我在实验前不断强调要求,重点提示,甚至自己模拟演示,尽可能要求学生做实验时小心些,不可动作太大,甚至屏住呼吸,来尽最大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实验。从实验情况来看,这种选择是正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注重学生实验的成功率,而在许多方面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比如:在小苏打和白醋的量上,就没有让学生自己探究,而直接交代的很细,甚至准备时就规定很到位。在熄灭蜡烛火焰时,也没让学生事先说说实验的注意点,而是一并告之。

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时间:2016年4月28日 地点:湖州市吴兴区织里实验小学 执教:叶军 活动:第八届小学教坛名师(科学)教学艺术展示活动 记录:施娟 【课前谈话】 老师每次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请同学们猜一猜自己 ——35,我的依据是你的头发 ——38岁,你的依据是昨天你小孩16岁 我说过么? ——40多岁? 那是肯定的,我的孩子今年20岁,今年考大学。 ——45,我有个亲戚有孩子读考大学,也差不多 看来,你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调查。 ——47?我觉得把我和爸爸和我的年龄加起来是47 好的,孩子们,你们的说法都很有趣。 好的,我们开始上课。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样物质:两杯紫色的液体,一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白色粉末,观察一下,它们各是什么?

观察好了,是么?谁来说一下? ——我觉得白色的是面粉 面粉,为什么觉得他是面粉 ——颗粒很细小, 看起来像是么?其他小朋友同意么?都同意么?不同意的举手?你说 ——小苏打 你怎么觉得是小苏打呢? ——白色的更细小 是吧,像面粉但不是面粉,这就是我们四年级的用过的小苏打,请坐。板书(小苏打) 那这是什么呢? ——我觉得白色的是醋。 白色的么?有没有颜色。 ——没有颜色,因为我觉得有点酸酸的,它是醋 对,它就是白醋,那紫色的呢? ——我觉得是高锰酸钾,四年级时,我们学过,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就是这种深紫颜色的样子 能够把以前做过的实验联系起来,非常好,只可惜他不是高锰酸钾,没关系,等下这节课上完了,你就知道了 (滴一滴管紫色液体到制冰盒中,紫色) 【老师演示】: 舀一勺小苏打到紫色液体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我觉得紫色的液体变淡了。 还是紫色么?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课说课稿-2. 4 小苏打和白醋的 变化|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本课的三维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把玻璃杯换成了集气瓶,因玻璃杯大且长,故改用集气瓶,大小合适,而且与玻璃片配套,当然用合适的玻璃杯进行实验也可以。 2、把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进行了更改。由1:3更改为:小苏打10毫升,白醋多于30毫升。因为白醋并不是由100%纯醋酸组成,并且在上课前,我实验了多次,发现只有多于3倍的白醋才能将小苏打反应完全,现象会更加明显。 3、将蜡烛熄灭这一实验作了修改,教材上倾倒的方法我在课前试了几次,都没成功,认真分析后才发现:(1)、瓶口大,一部分气体散发到空气中,向下倾倒时不利于气体集中在蜡烛的火焰上。(2)、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不足以将蜡烛熄灭,所以我告诉学生把蜡烛的灯芯剪的短些,让火焰小点,这样就容易成功。(3)、倒气体的同时容易将液体倒出杯外,气体还没完全倒出来就会有液体流出。所以我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塑料注射器,等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完后用注射器把杯底的液体抽出就不至于把液体流出。而后,我引导学生用分析、想象、推理的方法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这一特性。 三、说教学过程

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3教案 教科版 (2)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打火机、一次性筷子、蜡烛、集气瓶、玻璃片 一、引入学习 1.老师给大家玩个魔术。(用白醋和石蕊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了粉红色的。) 【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白醋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魔术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2.刚才玩魔术时用到了这瓶液体(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3.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看它的颜色、摸摸它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冷的,还可以摸它粘不粘、打开瓶盖闻它是什么气味的、尝一口也能知道它是什么。) 4.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 (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 【指导学生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又尤为重要。教师特别强调了“在不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随便尝摸”,又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的教育】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这里还有一瓶白色的粉末,又是什么呢?老师给每个小

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 (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 2.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1)这瓶液体是醋,味道酸酸的;这包白色的粉末有点像盐,咸咸的。 (2)这瓶液体是白醋,这包粉末是小苏打。 3.你能肯定吗? (我们这组的材料上有标签,上面写的有名称。) 4.看标签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对这两种材料的特点还有要补充的吗? (3)白醋的气味很酸,有点冲鼻,摸起来凉凉的。 (4)小苏打像面粉一样,比面粉粗一些,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贴有标签,有的没有贴标签,这其实也暗藏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看标签和说明。学生通过对标签的阅读以及和其他小组的沟通,共同认识这两种材料。】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1.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2.你为什么这样想? 【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四、讨论混合的方法 1.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我们可能有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集气瓶、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予以指导) 2.你们想到了哪些混合的方法?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的一样吗? (1)我们组想了3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把小苏打倒进烧杯里,后倒白醋;第二种是先倒白醋后倒小苏打;第三种是把小苏打和白醋同时倒入烧杯中。 3.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都放完吗? 4.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完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案背景】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本课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一二氧化碳就生成了。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不是采用直接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经经过实验验证。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的内容。本课由3部分组成:一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二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三是探究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三部分的内容安排的环环相扣,让学生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火柴,长木条,蜡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那这节课我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9)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9)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知道二氧化碳气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课前准备: 学生: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种物质(白醋和小苏打)。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种物质,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用处吗?(提示学生:今后在科学课中不要随意去尝、闻实验物品) 2.请各小组仔细观察这两种物质并做好实验记录。 3.各小组汇报观察记录。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如果把这两种物质混合起来会怎么样呢?

2.你们认为它们该怎样混合?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3.确定方案后学生开始实验,提示学生实验时注意安全并做好记录。 4.小组汇报: 你看现了什么现象? 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5.刚才的实验我们最明显的发现是什么? 6.你们认为泡泡中是什么?在我们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物质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实验)让我们一起来实验来看看这种气体它有什么性质? 三、验证它们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一)蜡烛火焰的观察 1.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把刚产生的这种气体像倒水一样倒在蜡烛火焰上。 2.小组实验并注意观察。 3.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4.小组汇报。 5.大家玩过氢气球吗?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6.刚才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气体有什么性质? (二)火柴的燃烧实验 1.观察一只空瓶和实验后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 2.(教师示范)观察点燃的火柴在空气中的现象,再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在实验后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的现象,点燃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科学探究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探究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知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3、能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讨论交流法 一、实验课题说明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变化”的范畴。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二个化学实验,这个实验涉及到小苏打和白醋。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三部分,主要通过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反应过程来认识化学变化,明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的物质,并在进一步验证的基础上,寻找证据判断新物质。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在教材中,首先观察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再往正在反应的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然后把烧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这两个实验过程如果按先后顺序进行,产生的气体容易逸散,蜡

烛很难熄灭。如果重新添加药品增加了实验操作时间,实验过程也不严谨,并且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这个操作不易把握,实验效果不理想。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设计的这个实验在书本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气 体收集装置,对整个实验进行了整合,连续性更强。 2、通过改进以后的实验便于操作,现象更加明显。 3、高低不同的蜡烛先后熄灭,过程新颖趣味性强,抓住学生 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 4、实验器材简单,在平常的生活中容易找到,可替代的东西 也很多。 实验器材 本实验的器材大部分取自生活用品,小苏打、白醋、矿泉水瓶、塑料吸管、橡皮管、玻璃管、烧杯、蜡烛、火柴等。 4、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本实验的原理为:小苏打跟白醋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熄灭燃烧的蜡烛。本实验装置是用矿泉水瓶的瓶口连接塑料吸管,然后通过橡皮管套在塑料吸管上,橡皮管另一端套上玻璃管,将玻璃管头朝下放置在玻璃杯底部,在玻璃杯底放上一长一短两根蜡烛。 5、实验过程 把玻璃杯内一长一短两跟蜡烛点燃,然后将小苏打放入矿泉水瓶,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 化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六年级科学下册 [优秀教案]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白醋瓶*13份,,烧杯2*13只;(2)小苏打药品瓶*13份,药匙*13只,白纸13份;(3)玻璃杯*13只,玻璃片*13片;(4)玻璃杯*13只,长火柴13盒,铁皮托盘13个;(5)生日蜡烛15支(插在蜡烛台上面)。 教师准备:同学生。附加(3)白醋一杯,红外线测温仪。(5)一杯过量白醋后的小苏打混合液,空玻璃杯一个。赠送卡片(以化学家介绍为主)等。 教学重点: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现象的观察、描述。 2,新产生气体特征的判断。 难点: 1,新产生气体特点的检验方法。 2,剩余的白色粉末和透明液体的研究。 教学过程: 师:魔术导入:小苏打加饮料

预设生:……(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2+2分)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瓶白醋,它是厨房里常见的物质,等下请同学们倒约30~40毫升白醋到烧杯里,我们来看看、闻闻它是什么样子的开始吧。 (学生实验:取30~40毫升白醋进行观察。) 师:好,请把材料放好。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 师:白醋就是无色透明有点酸酸的液体。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苏打,打开瓶盖,旁谂套永铮认虑胪侨〈笤2平勺倒到白纸上,把勺子放在边上,盖上盖子,我们来观察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开始吧。 (学生实验:取约2平勺小苏打进行观察。) 师:好,请把材料放好。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 师:啊,你尝的啊,幸好老师准备的材料是无毒的,要不你就惨啦。小苏打是厨房中常用的疏松剂,使蒸出来的馒头、面包等更松软。 师:小苏打就是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讨论反应现象。(13分) (1)问题揭课,猜测现象(2分) 师:如果把小苏打和白醋在这个玻璃杯里混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预设生:…… 预设生:可能会产生气泡。有学生还会说会产生气体。 师:为了防止气体从杯子里可能跑出来,我们用玻璃片盖住,毛的一面朝下,千万要盖牢玻璃片,不能让气体跑掉。 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板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2)设计实验,明确要求(2分) 师:请看实验步骤。 师:先放小苏打约2平勺,用纸把小苏打都放到杯子底

公开课《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教学案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案例 金佛坪中心小学——马银花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玻璃杯,火柴,长木条,蜡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崇拜刘谦的魔术表演吧!老师也偷偷学了一手,我不倒水,也不用嘴巴吹,就能使点燃的蜡烛熄灭。—— 2、要想知道谜底,这节课必须认真听,课后呢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魔术师了。(微笑)师:首先呢,大家玩个猜一猜(出示两杯液体)有这样两只杯子,杯里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一杯白醋,一杯是盐水。现在老师想请大

家帮忙判断哪一杯白醋?你们打算如何来判断呢? (我们前边学过辨认物体的方法就是用感官。)(鼻子、眼睛等) 生:闻气味。 师:那你来闻。生:(该生跑上来,一闻指着其中的一杯说)这杯是白醋。 师:有没有谁怀疑他的判断?(学生纷纷举手)上来,上来,想闻的叫几名上来。(闻后说说那杯是白醋……) 师:真棒啊!看来刚才这几位同学们都拥有一双科学的眼睛和一个科学的鼻子。非常了不起,我相信下边在做的同学同样都有着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的眼睛和鼻子。老师今天带来的物质除了白醋之外还有小苏打呢,大家想不想认识下?(想) 师: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组内由组长位记录员,从面前的实验盒中先取出一张观察记录单准备记录,其他四名同学都是观察员,从面前的实验盒中取出纸包中的小苏打和烧杯里的白醋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汇报给组长,组长完成观察记录单。(比一比看哪个组观察的最仔细、表现的最好、回答问题最积极,然后可以得分) (学生静静地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观察记录,教师悄悄地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2分钟)

教科小学科学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word教案(8)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课前准备: 学生: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这里还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它又是什么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课本上。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 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学生汇报。 小苏打白醋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研究(板书课题)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学生讨论回答猜想,说出理由。 师: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我们可能有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集气瓶、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师:你们想到了哪些混合的方法?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的一样吗? 学生讨论,制定详细方案,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哪些小组写好了?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实验方法,你认为哪种最好?等会儿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选择 哪种实验方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 师:待会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分工?谁记录?谁操作?……实验中怎样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请各小组讨论好之后派代表领取实验材料。 师:请大家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课本表格中,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 师: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师: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 师: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刚才在实验中大家都看到 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产生气泡。 泡泡里面是什么呢?这可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是不是正如同学们分析的那样一一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关键。先猜猜看吧。 师:会是空气吗? 师:用什么办法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空气呢? 师:这里有一盒火柴(出示实物),火柴在空气中能燃烧(点燃火柴),能不能利用火柴进行验证?

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