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简介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

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

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

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

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

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

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

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

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

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

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

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

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着。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建筑背景

清明上河图内所见的开封城楼,硕大雄厚的斗拱配以轻柔的屋脊。

宋朝在经济活动、农业、文化、都市化与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

发展。盛唐时期中国人口最高达为5288万,而宋代人口却由初期的约4640万增加到的北宋末年的1.25亿。大部分的宋朝政治性城市都发展为经济中心,譬如汴京与临安。建筑方式突破了以前的里坊制,而转变为坊巷制,摆脱了里坊围墙的限制,容许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约束。各地遍布驿站、商店和中国戏曲舞台--勾栏。

社会开始出现官商合流,经济活动空前蓬勃,商业建筑盛极一时。农业方面,土地开垦面积(高达7.0亿亩)与亩产量皆为唐代最高值的两倍。华北地区的铁产量在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曾高达12.7万吨左右。造船业方面,能够制造运载千吨货物的船只。人民生活富庶,追求享受的风气蔓延,皇室、官员、文人、富商争相建造园林。

文化方面,理学、文学和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自北宋起,儒学与佛教复兴,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兴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标志了史学的发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筹办官学,地方民间也大量举办学校,城乡书院林立。当时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

艺术价值

宋代建筑虽然没有了唐代建筑的雄伟和大气,但是他的建筑结构和建筑装饰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直到现在仍被人称颂。

奇特的建筑布局:例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其布局和结构是典型的宋

代建筑,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佛香阁与周围的转轮藏、慈氏阁所形成的空间,成为整组寺院建筑群的高潮,具极强的感染力。寺中的摩尼殿--为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摩尼殿。大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殿面阔、进深皆七间,重榴歇山顶。奇特的是,正方形殿身每面正中各出一扇向前的歇山式抱厦,使平面形成十字形。由于殿身和四抱厦的整体组合,大殿外观重叠雄伟。对此,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大加赞赏:“这种的布局,我们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在宋画里见过;那种画意的溉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的成熟期。以北宋东京为例,有关文献所登录的私家、皇家园林名字就有一百五十余个,此可见宋代园林建筑之盛。宋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不仅数量超过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诗情画意更为浓郁,意境创造更加自觉。通过借景、补景等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宫殿园林有山西太原的“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其主殿圣母殿和“鱼沼飞梁”是北宋遗物。其标志性建筑“圣母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晋祠内圣母殿的宋塑侍女(泥塑)、老枝纵横的周柏(齐年柏)、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并称“晋祠三绝”。

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这种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的十字形桥式,在中国现存实物仅此一例。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很有价值。

建筑装饰

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格子门的一条门框可以有七八种断面形式,毯文窗格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在彩画中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要经过由浅到深、四层晕染才算完成。雕一朵花,花瓣造形极尽变化,生动活泼。

一些宗教建筑中,室内作神灵

居住的“天宫楼阁”,把虚幻中的

佛国净土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

前。在墓葬建筑中,望想将生活中

美的感受永远保存下来,于是出现了墓主观戏、墓主夫妻饮宴、墓主出行和回归之类题材的壁画或雕刻。工匠观察事物细致入微,刀功绘笔掌握熟练。在建筑内部空间的塑造上,力图表现出人们的审美理想。这些壁画和雕刻对后来的民间图案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文化内涵

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宋代的文化正如王振复老师在《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中所描述的“宋代是一个文弱而文雅的时代,其思想感情已有唐代的热烈奔放而渐渐变冷从而收敛自己,犹如从崇拜旭日而转为崇拜明月,从敢于面对喷薄之朝阳转而遥望明寂之星空,显得宁静而沉滤。”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深深的烙上了宋型文化的痕迹。

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不管是北宋首都东京,还是南宋首都临安,其城池和宫殿的规模都远远

小于唐代长安。《中国建筑史》指出:

“北宋宫殿布局不如唐代恢廓。”4

比如东京宫城“因为他的宫城是在

州级子城的基础上扩张而成。仅2.5

公里周长,……,这些都是气局不

大之处。”至于陵墓建筑尺度趋小,也很明显。以北宋的七帝八陵为例,他们比较拥挤地集中在河南巩县,分布在相距不过10公里的地域范围内。这种建筑布局虽然与当时的国力贫弱有关,但主要还是受到当时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因此当时的中国文人学子及其整个民族的文化心态,有“向内转”、“内敛”、“内倾”的特性,在物质层面上一般不求其宏大,而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具有深广的蕴意。正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气吐胸中,充塞宇宙”。

宋辽金建筑技艺

其次,是建筑布局随意。完全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住家和商业贸易、手工业作坊等直接面对街道,形成了临街设店的平面布局,并且取消夜禁制度。体现了城市市民意识和实用观念的苏醒。也体现了宋代文化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

再次,是建筑风格改变。宋代的宫殿不论是群组建筑还是个体形象都是清雅柔逸之风采,尤其其屋顶形象,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以轻灵、柔美、秀逸的感觉。宋代的园林建筑更是纤巧秀丽、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建筑的这种风格和宋代的绘画、雕塑都有相似之处,如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画,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起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5。我想这也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适应的吧。

另外,宋代还产生了大量的书院建筑,如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这是与宋代的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的,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以及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的政策使大量寒门学子奔求功名有望,极大地刺激了各类书院的发展,也促进了书院建筑的发展。

科技含量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科技水平发展较高的一个朝代,同样宋代的建筑也体现了其高超的技术水平,对后世及至当代的建筑界都产生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砖石建筑上,如海清寺阿育王塔。

海清寺阿育王塔,坐落在花果

山风景区大村水库之滨,这里峰峦

合抱,碧波千顷,是一处著名的游

览区。塔原建在海清寺正殿前,因

而称海清寺塔。此塔地处大村,当

地老百姓传称大村塔。塔内有瘗入

的阿育王“灵牙”,所以又称海清寺阿育王塔。明《隆庆海州志》描述它说:“浮屠九级,矗兀层霄”6,我们可以想见当时古刹浮屠的规模和气概。旧日的海清寺已荡然无存,但阿育王塔依旧耸立在风景秀丽的花果山景区。历代相传说此塔乃唐朝尉迟恭所修。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天圣元年起塔至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并碑文天圣九年二月三日碑记”,说明此塔始建于天圣元年(1023年),竣工于天圣九年,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它是江苏省北部现存的历史最悠久、塔体最高的一座浮屠。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1972年9月曾来连考察,认为此塔和河北定县料敌塔时代相当,建筑形制相似,誉称为“南北二巨构”。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

海清寺塔置于山门内殿前,平面布置如洛阳伽兰记所载的永宁寺,与唐宋以后佛寺以殿为主的配置方法不同,而海清寺塔建于北宋,其位置虽不在山门殿前,然仍对正中的轴线,不失为中国古寺建筑史上佛寺嬗变中的一例。

塔为八边形,九级八面高40.58米,正门向南,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拱状券门。塔身纯砖结构,塔身心柱、内廊梯级、腰檐、卷刹均为砖砌而成。塔二层以上各层的其余四面均隐出直棂窗形。塔的底层是迭式腰檐,二至九层均是平座迭涩式腰檐。二至八层,外壁内绕以走廊,中砌八边形塔心柱,内设梯级。第一层入口在西南首,第二层在南首,第三层在西北首,第四层在东北首。再上梯形各级形成十字交叉形。至第九层无砖柱,无走廊,内部易为八边形室。上置八角形藻顶。

海清寺塔继承了宋《营造法式》中的优良传统,巧作精构。塔址和塔基都经过精心的选择和处理,虽经近千年的风风雨雨和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大小小的十八次地震考验,至今仍未见不均匀的下沉和倾斜现象,岿然屹立,正应了塔门楣上的碑文:“根深固蒂”。

城市建设

简述

宋东京汴梁,今之河南开封,

是一个因大运河而繁荣的古都。五

代开始成为政经中心,后周正式定

都于此,北宋更形富饶,人口近百

万。城三重相套第二重内城即唐时

州城,史载“周二十里五十步”,内城中心偏北为州衙改建成的宫城,最外的郭城为后周显德二年(955)扩建,周40余里。由宫城正门宣德

门向南,通过汴河上的州桥及内城正门朱雀门到达郭城正门南薰门,是全城纵轴,州桥附近有东西向的干道与纵轴相交,为全城横轴。这些都和汉魏邺城以来都城的布局相似。在宫城外东北有皇家园林艮岳,城内有寺观70余处,城外有大型园林金明池和琼林苑,这些都丰富了城市景观。汴梁首次在宫城正门和内城正门间设置了丁字形纵向广场。这些都对以后直至明清的都城布局产生了很大影响。

随着城市经济的逐渐发达,晚唐五代时已开始临街设店,宋代的城市正式取消了唐代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场制,准许邻街设店。这使此后的都市面貌多样化,丰富了市民生活,也改变了都市规划的结构。可以从宋画《清明上河图》清楚地看到这些。

平江府建筑

平江,即今苏州,是江南平原上手工业和商业汇集的水运城市。南宋临安,即今之杭州,是早期海运贸易中心和江南的文化古城。北京当时为辽南京,后为金中都,以至后来的元大都,成为全国新的政治中心乃告确定,又经过明清两代的经营,终成为世界不朽名城之一。

宋朝的都市规划

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

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

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

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建筑结构在宋代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斗拱的承重作用大大减弱,且拱高与柱高

之比越来越小。原来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昂,有些已被斜袱代替,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此时期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公元916年,北方的“蛮族”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侵占了山西、河北的北部,吸收汉文化,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北方从唐末就成为藩镇割据状态,建筑风格很少受后期中原和南方的影响,因此辽代建筑保持了很多五代及唐的风格,再加上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建筑物显得庄严而稳重。辽代有些殿宇东向,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随后兴起的金朝在建筑领域由于工匠都是汉人,建筑兼具宋、辽风格,但更接近柔丽的宋朝建筑,且不少作品流于烦琐堆砌。

唐朝以来的封闭的里坊制度瓦解,各类市集遍布大街小巷与桥头路口。早市、夜市、庙市与各类节日市集非常常见。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娱乐繁盛,开封内外都有瓦市。瓦市,又名瓦舍、瓦肆、瓦子,是宋朝商品贸易的市集,也是杂剧艺人的集中地。吴自牧在《梦梁录》解释:“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在《梦梁录》卷十九《瓦舍》中记载:“杭城、绍兴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设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士暇日娱戏之地。”根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录了汴京其中一个瓦市的情形:“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

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做场。”由此可知,表演戏剧的艺人多会利用栏杆搭建勾栏,作为临时表演场地。一个大的瓦市能够容纳十多个勾栏。根据元代杜仁杰的散曲《庄家不识勾栏》:“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团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是人旋涡。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寨社,不住的擂鼓筛锣。”可见勾栏是以木材兴建,设有门口,进门后上坡,观众分层一排一排坐。根据宋朝《西湖老人繁胜录》:“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可见当时的有很多瓦市,并且吸引了大量固定的观众,也吸引了不能够进入官场的文人投入创作事业,促使宋朝杂剧的兴盛。

宫殿建筑

宋朝时期的宫殿建筑体量较唐时较小,

细部装饰增加,注重彩画,雕刻,总体呈绚

烂,柔丽的形象。女真人攻破繁华的宋东京

城后,按照宋金东京宫城的样式在中都建造

了金朝的皇宫。皇宫的宫城在城中而稍偏西

南,从丰宜门至通玄门的南北线上,南为宣

阳门,北有拱辰门,东置宣华门、西设玉华门,前为官衙,后为宫殿。正殿为大安殿,北为仁政殿,东北为东宫,共有殿三十六座。此外还

有众多的楼阁和园池名胜。当时人记载金中都“宫阙壮丽”、“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城的东北的琼华岛(即今北京北海公园)建有离宫,供皇帝游幸。现存的山西繁峙岩山寺的壁画所绘的仙界的宫殿反映了当时宫殿建筑的形象,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开封的皇宫前身是唐代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的使衙署。到了后梁,才开始兴建宫殿。宋太祖登基后,马上大力扩建,超越原有建筑的规模。宫城周界长大约五里,南面建有三门,分别为宣德门、左掖门和右掖门。宫城东西各有东华门与西华门,北有拱宸门。宫城从南至北,分有外朝区、内庭区西部、内庭区东部与后院。外朝区位于城南,有大庆殿群组、文德殿群组、紫宸殿群组、政事堂-枢密院建筑群、西南区与东南区。内庭区西部是皇帝生活的地方,而内庭区东部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城北的后院是皇家的园林,除了布置假山水池、奇花异木,还建有亭台楼阁、宴会场所、藏书楼等等。

虽然皇宫划分为多个建筑群,但布局模式多采用工字殿型制度。一般都沿着一条中轴线安排,建筑群核心的大殿有凸字形台基,殿后有阁,两旁有挟殿,挟殿通往四周的走廊。宫内设立钟楼鼓楼,作报时之用。

园林建筑

宋朝的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别,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与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都有自己要表现的内容与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

廊、亭、堂、榭、阁、花木与动物。虽然宋朝国力不比唐朝强,园林规模也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更见精巧。

宋代园林中的个体建筑与群体形象都

是千变万化,从现存的宋画中可以看得出

来。譬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中见到一

字形、折带形、丁字形、十字形、工字形等

布局,造形各异,如架空、覆道、两坡顶、九脊顶、五脊顶、平顶、平桥、廊桥、亭桥、十字桥、拱桥、九曲桥等等。倚山临水、架岩跨洞都是落院的基本模式,充分发挥衬托风景的效用。

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是中国著名的宫苑。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下令在开封的东北部兴建,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完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艮岳位于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由于宋徽宗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天才艺术家。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为了寿山艮岳的假山,搜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他又深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他对置石、挖池、叠山等技术非常讲究。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园林中央

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除了自然景观,还添置不少建筑物,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最后,金人灭了北宋,把这个皇家园林拆毁。

琼林苑,建于干德2年(公元964年),位于河南开封外城顺天门西南。苑内满种长松古柏、石榴、樱桃等,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一带,并且建有很多亭榭,以茱莉、山丹、瑞香、含笑点缀。苑内东南角落,有高约数十米的华嘴冈,冈上的横观层楼辉煌华丽。山下池塘有画船,名叫凤炯,水面建有拱桥,称作若虹,杨柳布满堤岸。

金明池,北宋著名别苑,又名西池,始建于

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位于开封市以西郑

门口村附近。原本周世宗为了征服南唐,所以训

练水军,让水军在金明池演习,故又名教池。太

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曾在金明池检

阅水军演练。政和年间,宋徽宗下诏兴建许多亭

台、楼阁、花木、假山作为春游和观赏龙舟比赛之用。金明池呈方形,四周有围墙,北接汴河西水门,南临琼林苑的宝津楼,池中建有仙桥。桥尽处建有五殿,对岸的龙奥停放大龙舟。沿岸种植杨柳,东岸搭盖临时观众棚,让百姓观看龙舟比赛。金明池的殿宇一般采用黄色、蓝色、绿色琉璃瓦,线条十分工整,庄严瑰丽。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赞赏金明池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可是,到了明崇祯15年(公元1642年),金明池被洪水摧毁了。

除了皇家园林,开封也有不少私家园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宋仁宗的宰相富弼所建的富郑公园,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的环溪,前身为唐代宰相裴度的湖园。这些圆林的特点就是娇小、简约、雅致、天然。富弼的富郑公园位于他的宅院的东侧,入口设有探春亭。园中挖了一个大水池,水从东北方引入,经过方流亭,从西南方流出。水池北岸建造假山,假山之北有竹林,假山内有水洞,利用大竹引水出洞。假山之南建有四景堂,隔着水池,遥望南岸的卧云堂。卧云堂之南堆土成山,种有梅与竹,山顶建有天光台与梅台。两者高于丛林,能够观看园内景色。竹林内建有五个亭,名为从玉、披风、漪岚、夹竹与兼山。北宋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曾经对这些竹子景观作专门描述。整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北区以山为主,比较幽静,南区以平地为主,比较开朗。

北宋《金明池争标图》描绘了金明池当时的景况

环溪布局比较别致,南北各有水池一个,东西各有小桥连接中央的大洲,因此而得名。主要建筑物都集中在岛上,南池北岸建有法华亭,北池南岸建有凉榭。岛上山丘之上则有多景楼,能欣赏远方景物。园林各处种植松树、桧树。树林间空地模仿岛屿。这种水景与借景的处理手法成为环溪的特色。

宋朝寺院多集中在临安,因为当时临安是江南的佛教中心,寺院园林遍布各处,以环溪最甚。

书院建筑

宋朝的教育制度可分为三类,一是朝

廷办的官学,譬如国子学、四门学、太学、

武学(古代军事学院)、广文馆、医学、

算学、书学、画学等,二是地方办的府学

与县学,三是民间办的书院。太学开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国子学则始于西晋武帝时,宋朝的国子学只取录七品以上官员的儿子。四门学始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到了庆历3年,凡是八品以下官员及百姓的儿子都可以入读。可见,当时的教育规模非常大。

唐代以来,各地学院都设立孔子庙。宋朝的学院则增建了东庑、西庑、光贤祠等祭祀建筑。庑是指走廊、廊屋。一般的都建有大成殿,殿内设孔子像,东西庑则设有孟子像等等。“大成”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也”,意指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学问,是集大成的学者。以此为建筑命名,来突显孔子庙的特质。另外,如果曾经得到皇帝的诏书,学院会兴建御书阁。譬如平江府学的御书阁,前身为六经阁,邻近池水,是一座两层重檐式建筑。后来被毁,重建为三层高的御书阁。

辟支塔,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县泰山西北麓的灵岩寺内,高54米,建于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

除了御书阁,一般学院内设有讲堂,为教学之用;斋舍,为学生宿舍;射圃,为体育训练场地。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三大类别,前庙后学,即孔子庙、讲堂、藏书楼为一条中轴线,斋舍分布于左右两旁。典型例子有建康府学。第二类,右庙左学,典型例子有临安太

学,而第三类的左庙右学,代表则有平江府学。

书院的布局却比府学的自由很多。好像程明道创办的明道书院以两组工字排列房屋,前一组设两层高春风堂楼,楼下是占了七开间的讲堂,中间设立讲座,二楼设有五开间的御书阁,陈列古代典籍。后一组设主敬堂,占三开间,是会茶场地。往后的地方就是程明道的祠堂与安放孔孟肖像的燕居堂。祠堂东西两侧有十五个廊子。然而书院山长与堂长的办公室在主敬堂两侧。其他附属建筑物都坐落书院的两侧。

重建于宋朝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全院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院内由五个院落并列组成,分别为礼圣殿、先贤书院(礼圣殿之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其他建筑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朱子祠、礼圣门和礼对殿。礼圣殿,又名大成殿,是建筑群的核心,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桥梁建筑

于隋世祖大业六年(610年)落成的安济桥,

又名赵州桥、大石桥。该桥属节段性拱桥,它启

发后来朝代的桥梁工程,如建于宋朝类似结构的

永通桥。

宋朝桥梁建筑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更出现了

高架桥,譬如1256年落成的绍兴越城区八字桥,

是保存至今的石桥。它南临东双桥,北接广宁桥。根据宋嘉泰《会稽

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而根据主桥孔下的第五根石柱上的记载:“时宝佑丙辰仲冬吉日建”。大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重建,由4.85米长的石条砌成。桥东西长27米,桥高5米,跨度达4.5米,桥面宽3.2米。

桥梁的装饰手法有如亭台楼阁,在梁柱之间加入山水画,譬如宋代杰出画家夏珪。夏珪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是南宋宋宁宗时期的画院待诏。他跟从范宽与李唐学习画画。早年主力人物画,后来专攻山水画,并且以此著称。他与同时代的马远齐名,号称“马一角、夏半边”或者“马夏”。著名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和《西湖柳艇图》。

在江西省婺源,一座建于12世纪的彩虹桥非常著名。该桥是廊桥结构,即建有屋顶的桥,让途人感到舒适。彩虹桥的名字取自李白所写的唐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彩虹桥设计独特,不但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桥墩外型像船只。

除了彩虹桥,位于杭州西湖的苏堤也十分著名。因为它是诗画家苏轼在杭州当官的时候为了治理西湖而兴建的人行堤道。由于两旁种植很多观赏花木,风景优美,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

1221年,长春真人到撒马尔罕探访成吉思汗,告诉他在伊宁东面的天山旅游中所见的大大小小的中式桥梁。根据历史学家李约瑟所引述:这条路上的)“木桥不少于48座,每座木桥皆能够让两架马

车并行通过”。这条路就是由Zhang Rong(译音:张戎)与察合台其他的工程师所建造的。公元前3世纪以降,中式桥梁无疑与凯撒大帝在莱茵河于公元前55年所建的桥、达芬奇所绘画的桥甚至非洲所用的桥都是十分类似。但在公元13世纪的欧洲哪里找得到像张戎所兴建、有如双线高速公路一般的桥?

宋代的福建省兴建了许多大型桥梁。某

些桥全长1219.2米,跨度达到22.33米,

耗用石材重达20万3200公斤。可惜,建造

这些桥梁的工程师没有留下名字,只有资助

兴建和负责监督兴建维修官员的名字。可是,历史学家李约瑟指出福建很有可能有一所工程学院,由蔡襄所主持。蔡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对茶甚有研究,曾经着有《茶录》和《荔枝谱》并且曾出任福建郡守。在泉州附近,蔡襄计划并监督兴建万安桥,(后来被称呼为洛阳桥)。根据《泉州府志》的记载,万安桥坐落于泉州市东北的洛阳江上,是北宋庆历初年郡人李宠所建的浮桥-万安渡的旧址,后来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四月(公元1053年),于嘉佑四年十二月(公元1059年)完成。万安桥原本全长1200米,现在长731米,宽5米,桥高7米,桥墩共46座,扶栏500个,石狮子28只、石亭七所、石塔九座,是中国著名梁架式古石桥。技术工人利用船只来运送石材,利用潮水涨退来安置石材。船形的桥墩更有助减低水流冲击。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简介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 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 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 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 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 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

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 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 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 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 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 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 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着。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建筑背景 清明上河图内所见的开封城楼,硕大雄厚的斗拱配以轻柔的屋脊。 宋朝在经济活动、农业、文化、都市化与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

浅议宋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摘要] 建筑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现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技术进步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反映。本文从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文化特征入手,并通过对典型建筑的个案分析,展现宋代建筑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引起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唤起文化自觉意识。 [关键词] 宋代建筑、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科技含量、文化自觉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刻画了历史的变迁,不同社会时期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发展到宋代,达到了成熟时期,宋代建筑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科技含量也达到了顶峰。 一、宋代建筑概貌 经过了五代十国短暂的纷争,宋朝(公元960-1279年)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在史学家眼里,这是一个颇有争议、又值得关注的时代。在南、北宋存在的三百多年时间里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和侵扰,北宋与辽、金对峙,南宋与西夏、金、元对峙并最终被元取代。宋代的历史一方面是由于它过分的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外采取和亲纳币

的妥协政策,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较为衰落的朝代;另一方面它在社会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正是在宋代出现的。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规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流行仿木构建筑形式的砖石塔和墓葬,创造了很多华丽精美的作品。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并有了建筑总结性著作如《木经》、《营造法式》。 二、宋代建筑的艺术价值 宋代建筑虽然没有了唐代建筑的雄伟和大气,但是他的建筑结构和建筑装饰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直到现在仍被人称颂。 1、奇特的建筑布局:例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其布局和结构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佛香阁与

宋朝建筑技术

宋辽金夏科技史之建筑技术 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93 字体大小: 【小】【中】【大】 建筑技术 (一)宋辽金夏时期建筑技术发展概况 宋代的手工业和商业突出发展,科学上出现不少伟大的发明。古代木结构体系的基本作法,在唐代已经完成流传发展过程。到了宋代,产生了两种新的趋向:在形式上,讲求轻巧和变化;在技术上,为着简便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朝着标准定型的方向发展。 公元11世纪李诫编著《营造法式》,记载了北宋及北宋以前木结构建筑的规范,以它与实物互相对照,互为补充,使我们对于北宋以前的建筑技术的发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宋代出现了许多屋顶山面向前的殿堂和楼阁,产生了丁字脊、十字脊屋顶以及工字型、亚字型平面的殿宇。而斗拱比唐代缩小,现存的宋代木构建筑,如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太原晋祠圣母殿、正定龙兴寺摩尼殿、晋城青莲寺大殿等,都反映了宋代建筑技术的这种新发展和特点。这时,已经开始出现减柱的作法,如晋祠圣母殿减中间老檐柱四根,劲城青莲寺大殿减中间前金柱四根,反映了结构布置的灵活性,从而改善和扩大了室内空间。 木构技术发展到宋代,其卓越成就和另一趋向,就是产生了整个建筑所有构件的统一比例单位,即斗拱的材、契(拱的用料尺寸,即标准材),从而在建筑上达到了设计的标准和定型。这种材分制度体现在北宋的《营造法式》中,它的产生,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是为了控制宫廷和官府建筑的等级,以关防工料为目的,在建筑技术史上是一个发展的里程碑。《营造法式》总结的材分制,具有模数的意义,即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各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营造法式》的产生,反映了北宋时大兴土木对于做法规范及工料定额的需要,同时也说明了当时建筑技术的成熟水平。古代的一座带斗拱的木构建筑,有几十种构体,大小数千个零件,要一件件预先做好然后加以安装,是一个极复杂的过程。在设计方面规定标准对于提高施工效率有极大的意义。现存辽代木构建筑实物中,用材多采用3∶2的断面,

宋代建筑的特点

建筑 那个是飞檐吧 飞檐,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之一,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飞檐为中国建筑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檐部上的这种特殊处理和创造,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中层层叠宋代建筑的特点 宋代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屋子的几个角尖尖的弯起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江南的很多这种特色,是哪个朝代出现的??即不同于唐代的,也不同于明清的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而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其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屋顶在单座建筑中占的比例很大,一般可达到立面高度的一半左右。古代木结构的梁架组合形式,很自然地可以使坡顶形成曲线,不仅坡面是曲线,正脊和檐端也可以是曲线,在屋檐转折的角上,还可以做出翘起的飞檐。梁架组合形式所形成的体量巨大的屋顶,与坡顶、正脊和翘起飞檐的柔美曲线,使屋顶成为中国建筑最突出的形式特色。

各朝代建筑结构特点

唐代建筑结构上有5大特点:1 出檐深远屋檐平直2 斗拱硕大 3 比例协调造型规正4 颜色柔和5 工艺精湛轮廓分明。5大特点简称唐5条 唐代建筑看上去简洁大气帅气 宋代建筑虽然在各方面有所发展,但还保留唐5大特点。 宋代建筑色彩丰富,但艳而不俗;斗拱极富变化,但烦而不乱。宋代建筑还在结构上善于变化,如抱夏十字歇山等;宋代建筑雕饰精巧,但丝毫压不住建筑结构之美。有的宋代建筑完全继承唐代,在敦煌宋代石窟发现有的建筑做法比南禅寺大殿还早。 宋代建筑看上去精致柔美高贵 日本建筑在造型神韵上大多与唐宋建筑无异。有的建筑如城堡寺庙成没有硕大斗拱,出檐也不深远,但有唐代建筑颜色柔和屋檐平直造型规正轮廓分明比例协调之特点,也有宋代十字歇山抱夏悬鱼等结构精巧之美,故日本之建筑精致漂亮举世公认 韩国建筑大多为李朝建筑。朝鲜建筑大多保留宋代建筑之特点,如彩绘艳而不俗出檐深远少有砖包墙等。但也有明代之特点,如没有悬鱼斗拱缩小雕饰笨拙等。朝鲜建筑由于出檐深远,彩绘艳而不俗,所以能把彩绘体现得淋漓尽致。朝鲜建筑基本保持7分宋代3分明代之特点 明清建筑不但没有唐宋建筑之美反而有所退化。明清皇家建筑城池寺庙(北方寺庙)尚保存中国古建筑之造型,民居及南方寺庙基本无中国建筑之美。 宋代民居基本为宋代经典建筑之简化版,明清民居建筑基本就是灰墙劣瓦三雕而已(砖雕木雕石雕)。北方建筑如北京之四合院山陕民居基本可用灰墙劣瓦卷棚硬山形容。南方建筑如徽派建筑书卷气重,价值只在木雕装饰;福建红砖民居比例失调,装饰繁乱;岭南建筑装饰更加俗艳,其装饰物颜色生硬可比万历五彩瓷器。现存民居都是明清建筑,宋代民居看界画,本吧有。 明清建筑不但没有唐5条,反而把唐宋建筑经典元素去掉,如悬鱼抱夏十字歇山等。由于卷棚硬山之普遍使用,可谓是唐宋建筑结构之美彻底丧失。造形上南式发戗把中国之古建筑搞的和南亚建筑一样,再无造型规正之建筑。工艺上唐宋大多工艺失传故无法造出经典建筑,如有些唐宋巨构后世无法再造,粗瓦灰砖取而代之。明清彩绘颜色可谓艳俗土,再加上斗拱小气出檐保守,反使彩绘繁乱,尤以清代彩绘最为俗艳繁乱。 明清建筑斗拱缩小,不如唐宋大气;颜色艳俗乱,不如唐宋颜色柔和;造型上比例失调,不如唐宋建筑造型规正轮廓分明;工艺粗劣者或是屋檐不平,或是雕饰粗糙。雕饰上如瓦脊繁乱俗艳,不如唐宋精巧。另外明清建筑砖包墙十分严重,凡古建筑不管唐宋明清一律砖包,致使有些建筑以无法分清年代。 明清建筑看上去呆板俗艳繁乱

宋朝建筑与器物

简谈宋朝建筑与器物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做场。”------《东京梦华录》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探讨宋朝建筑或器物前,我们先着眼于宋朝的经济情况。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句话说明了宋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确实盛极一时,可以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唐朝严谨规整的里坊制由于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渐被坊巷制代替,建筑的建造方式摆脱了里坊围墙的限制,容许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业活动也不再受到时间约束。各地充满了驿站、商店和勾栏。 宋的商业繁荣但国力衰微。致使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柔弱纤秀,曲线柔和,注重装饰,华丽而繁细。在宋朝建筑中,优秀的建筑类型有桥梁、佛塔、寺庙、皇陵,皇宫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皇宫以及园林这两方面。 宋朝的都城是中国历代宫殿中最小的。据《宋史·地理志》卷八十五记载:“宫城周四五里,南三门,中曰乾元(明道二年改称宣德),东曰左掖,西曰右掖,东西两门曰东华、西华,北一门曰拱宸。”宋朝时期的宫殿建筑体量较唐时较小,细部装饰增加,注重彩画,雕 刻,总体呈绚烂,柔丽的形象。

提到宫廷那便不能不提皇家庭院。虽然宋朝的国力不比唐朝强,园林规模也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却更加精巧。以中国最出名的宫苑——艮岳为例,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宋徽宗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他对置石、挖池、叠山等技术非常讲究。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园林中央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除了自然景观,还添置不少建筑物,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 为打造精致秀丽的宫廷和巧夺天工的园林,百姓们饱受其苦,深受其难,最终也间接导致东京梦华的结束。但作为一名建筑系的学生,却依旧不能不感慨那殿宇重重,高潮迭起的精致,也不能不为宋徽宗这份对美的极致追求而打动。不疯魔不成活,或许宋徽宗就是这句话的最好代言。 宋朝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其建筑文献-《营造法式》对施工和度量的深入描写,让以后的朝代建筑有了可靠的依据,使得建筑智慧系统地流传下来。 而宋代器物的艺术风格往往被史学家归为质朴、典雅。质朴指器物造型的简洁,对于功能的强调,以及器表装饰注重材质自身美感的表现。典雅则是指宋代一些用于雅玩的器物设计的艺术化倾向。以瓷器设计为例,宋人尽可能利用自然窑变产生的肌理替代了人工纹饰,建窑的茶具在这一时期颇受欢迎。在造型方面讲究其形态的结构与比例关系,强调一种抽象的韵律之美。玉壶春和梅瓶是经典款式,有着鲜明的艺术化倾向。 宋朝造物风格的形成不仅与当时繁荣的经济、文化思潮有关,也与佛教的盛行,宋人遵

宋代建筑

唐代建筑特点大气——结构简练,形体稳健,庄重大方。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 件。到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特点有: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但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另详城市建设篇),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大明宫麟德殿,面积 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 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第五: 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第六: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浅析宋代建筑

浅析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 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 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 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 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 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 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 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 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 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 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 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 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清明上河图内所见的开封城楼,硕大雄厚的斗拱配以轻柔的屋脊。建筑方式突破了以前的里坊制,而转变为坊巷制,摆脱了里坊围墙的限制,容许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约束。各地遍布驿站、商店和中国戏曲舞台-

-勾栏。 文化方面,理学、文学和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自北宋起,儒学与佛教复兴,道教盛行,三者相互融合。佛塔、寺院大量兴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标志了史学的发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筹办官学,地方民间也大量举办学校,城乡书院林立。 宋代建筑虽然没有了唐代建筑的雄伟和大气,但是他的建筑结构和建筑装饰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直到现在仍被人称颂。 奇特的建筑布局:例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其布局和结构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建筑错落而变幻。佛香阁与周围的转轮藏、慈氏阁所形成的空间,成为整组寺院建筑群的高潮,具极强的感染力。寺中的摩尼殿--为隆兴寺现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最高的摩尼殿。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创造的成熟期。 宋代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不仅数量超 过前代,而且艺术风格更加细致、清新, 诗情画意更为浓郁,意境创造更加自觉。 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 点,宋代建筑从外貌到室内,都和唐代有 显著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着 力于建筑细部的刻画,不仅一梁一柱都要进行艺术加工,而且对于装修和装饰更要着力细致处理。 首先,是建筑的尺度缩小。不管是北宋首都东京,还是南宋首都临安,其城

从宋朝建筑细谈清明上河图

从宋代建筑中细谈《清明上河图》 U201310974朱秋萌 U201310991邓晓语 【摘要】宋朝的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其流传的著作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于宋代建筑的分析,让人能深刻的体会到当时建筑的特色。除去书本著作外,画作的影响,特别是《清明上河图》其长篇的画卷对于宋朝都城汴梁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绘,让人仿佛在大都行走,感受着宋代建筑带来的美妙。 【关键词】宋代;建筑;清明上河图; 【正文】 宋代建筑,泛指在960年至1279年的宋朝时期,于北宋及南宋境内的建筑。 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多方面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现存有当时的著作《木经》、《营造法式》等,对后世的中国建筑工程有深远影响。再者,宋朝的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于系统化与模块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硕大雄厚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 《营造法式》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时建筑多采用斗拱、榫接、横轴斗拱、悬臂等技法。在宋朝的殿堂建筑上,其结构大都以横向铺排垂直的屋架为主。每个屋架均由纵柱、横梁椽襻以卯榫方式组合而成,柱顶铺作斗拱。厅堂结构,由于规模比较小,不需铺作,故称为柱梁作。全书将当时的官式建筑分为三类[1]。 第一类:殿阁,包括殿宇、楼阁、殿阁挟屋、殿门、城门楼台、亭榭等。这类建筑是宫廷、官府、庙宇中最隆重的房屋,要求气魄宏伟,富丽堂皇。 第二类:厅堂。包括堂、厅、门楼等,等级低于殿阁,但仍是重要建筑物。 第三类:余屋。即上述二类之外的次要房屋,包括殿阁和官府的廊屋、常行散屋、营房

宋代建筑

宋代建筑-简介 宋代建筑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较为衰落的朝 代,但在经济、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 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 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 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 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宋辽金建筑技艺 宋代建筑可认为是柔和化的唐代建筑,体制较小,趋 于秀丽俊挺,柔美典雅,影响了元、明、清的发展, 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辽为契丹所建,保存了唐的雄 健爽朗,刚古劲挺之风格。此时首先出现斜袱,木结 构内部空间及朔造形式及精炼,为创造力的高度发 挥。斗拱技术此时期已相当成熟,种类多样,但其承 重作用大大减弱,且拱高与柱高之比越来越小。原来 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昂,有些已被斜袱代替,补间 铺作的朵数增多。此外宋代建筑屋顶坡度加大,大胆 使用减柱法,房屋组合十分丰富。瓦饰在此时期多 种多样,制琉璃瓦的工艺有了进步,高档建筑多用琉 璃瓦和青瓦组成剪边屋顶,给人以柔和灿烂的印象。 天花的式样丰富,有圆形井、八角井、菱形覆斗井等。宋代装饰纹样大致承唐,精美雅致,但气魄却远逊于唐。彩画随建筑等级的差别而有五彩遍装、青绿彩画和土朱刷饰三类,详见《营造法式》。此时期出现了乌头门,房屋的门窗有板门,落地长窗,格子门,格门栏槛钩窗等。柱础多为覆盆式,较矮平,花样较多。栏杆的较明清式样纤细,残留有木栏杆的形象。此时期台基的艺术处理也十分细致,如《营造法式》中规定的须弥座做法竟达12层之多。此时期砖的产量进一步增加,从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砖结构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但城墙还多为夯土制,仅有少数城门处包砖处理,且砖券拱门还未出现,仍为梯形木桩支撑,这在《清明上河图》中足以映证。明代有许多人伪造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却总是脱离不了当时的时代风格的影响,把城门画成了券拱形的,露出了破绽,成为捕捉真伪的目标。 宋代建筑-建筑背景 清明上河图内所见的开封城楼,硕大雄厚的斗拱配以轻柔的屋脊 宋朝在经济活动、农业、文化、都市化与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发展。盛唐时期中国人口最高达 为5288万,而宋代人口却由初期的约4640万增加到的北宋末年的1.25亿。大部分的宋朝政治 性城市都发展为经济中心,譬如汴京与临安。建筑方式突破了以前的里坊制,而转变为坊巷制, 摆脱了里坊围墙的限制,容许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约束。各地遍布驿站、 商店和中国戏曲舞台——勾栏。 社会开始出现官商合流,经济活动空前蓬勃,商业建筑盛极一时。农业方面,土地开垦面积(高达7.0亿亩)与亩产量皆为唐代最高值的两倍。华北地区的铁产量在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曾高达12.7万吨左右。造船业方面,能够制造运载千吨货物的船只。人民生活富庶,追求享受的风气蔓延,皇室、官员、文人、富商争相建造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