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复习资料分析

申论复习资料分析
申论复习资料分析

申论获得高分必须注意的九要九不要(转)

1)要有正确的分析视角──(符合题目要求的)公务员的视角。这种视角要体现在观点、论述、用词等各个层面。

2)要首先弄清楚哪些社会热点有可能是申论主题,要注意有针对性深入思考积累。

3)备考申论最好先认真阅读一本或几本好的参考书。申论参考书目前最推荐《樊政讲申论》,高守国的书以及《万能宝典》也值得参考。

4)对策的提出要全面、深入、准确而且一定要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写申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对如何才能施好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5)作答申论要先看后面的作答要求(即题目要求),要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对给定材料的精读和泛读。

6)申论文章的主题要鲜明、准确、新颖,要有理智、郑重的写作态度。

7)申论文章语言要丰富有文采,要条理清晰,要具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引用、排笔等修辞。

8)分析题要“一分为二”的全面、深入把握问题的实质。要尽量上升分析高度,比如联系科学发展观等。

9)要主次得当,申论文章要突出和把握好重点。不要过多的“标语口号”、“漫谈”式的空话套话。

1)不要简单的认为“答案都在材料里”,而应该在平时就对申论常见主题有一定的思考。(概括题除外。)

2)不要将一些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牵强的引入文中,千万不能出现认识上的错误。

3)不要有非理性的或是夸张的感情色彩。不要通篇仅仅是发人深省,而应该重点分析解决办法。

4)概括题不要占用过的时间,注意分配好作答时间。

5)不要过多的将时间花在看《半月谈》等报刊上,这种积累有大海捞针之嫌。

6)不要有绝对化的、偏激的语言。不要有过分的长句和长篇段落。不要将过多的描述性、记叙性语言写入申论文章。

7)分析题不要单纯“就事论事”,不要仅仅停留在给定材料涉及的思想内容。

8)不要使用牵强的修辞。修辞运用不恰到好处还不如不用。

9)不要字迹潦草、过多的涂改

这才叫申论!看完它,准过(我才找到的,真得非常好)

管理提醒:(静夜悠思) . (09-9-8 10:39)

一、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

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5.对策是什么。

二、阅读的基本套路:一勾二概三分类。三遍四步法,用30-40分钟。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

2.关联词原则

3。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测,分析,强调,指出,认为。

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

一般标注关键词即可,但最终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重的地位,以及从哪个角度分析对自己最有利。特别要注意的是典型现象,事例和图表。

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横向原则:并列关系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四种现象等等。对立关系如积极消极方面,成绩和问题等等。

纵向原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多层次原则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角度分析,这也是以后命题的趋势。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首先要注意给自己设定的身份。

主旨突出,应用万能模式。八股模式。P21

三遍四步法实施的好,你的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三、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一步: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先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根据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因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多项求异分析)。

1.内外因分析,要注意内外因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现实,内在,外在,尽可能全面到位。

SWOT分析:优势,劣势(企业能够做到的),机遇,威胁(企业可能做到的)。

第二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内外因分析和多角度分析的写照)

l.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具体措施和万能句式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出发,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几种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智(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反馈机制

组织专家制定。。。领域的实施细则。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或舆论监督

领导或上级监督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对于一切忽视。。。违反。。。的行为,要大胆揭露,公开曝光,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必须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万能八条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万能八条示万万不能的。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

第三步评估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当试题反应的问题很多的时候,只有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抓住一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涉及各个问题,才能提出标本兼治的方案。

2.对策的可行性,方案要能解决现实社会重存在的问题,由谁执行,执行步骤(怎样去执行),何时实施,在什么条件下执行,总之,要通盘考虑,尽量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切忌脱离世纪,坐而论道。3.对策要符合政府部门的职能。要合法。

四、论证写作的基本套路

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整体把握试题,从所获得的不同观点中选取最深刻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最有利于自己发挥的一个作为论点。论点要有政治高度,看到事物本质,有预见性,概括,立场正确,态度鲜明,有创见

突出论点的方法有:将文章的论点摄制为题目,第一段概述材料,第二段单独成段,点名论点,每段分论点紧扣总论点展开,开头结尾照应总论点,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要注意应该采用并列句,条件句等句型,灵活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申总论点的重要性,必然性和意义。

论据:真实,典型,全面,新鲜。包括具体或概括的事例,统计数字或图表,亲身经历,引经据典,公理规律等等。

论证

可采用例证,引证,理论论证(通过分析,判断等推理手段剖析事理,分析问题以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分为因果演绎和多角度演绎,常用没有。。。就。。。),假设论证,比较论证(横向,纵向,对照),比喻论证,归谬论证。

三种结构,三段式是总的思路

1.提出问题:引用资料,开门见山。

2.分析问题:紧密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重点论和两点论。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

3.解决问题:由条理,最好和前面的各个问题照应,涉及到相关部门职责的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的精神。

五个得分突破点

提纲:标题开头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结尾

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P42万能标题

开头:交代事件的缘起,揭示主题,谈主题的影响。有叙述式,引言式和设问式P44,模板。

结尾:概括总结,强调深化主题(或正或反翻新),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上升到理论高度,一般可以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万能句式P45。

过渡:

过渡段:在三个部分之间,可使文章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前半部分概括上一段,后半部分引出下一段。过渡句:可以用于某个段落句首,总结上一段,或用于句末,引出下一段,或概述材料,或表示转折,或提出问题。

过渡词:转折词,连词。

万能八条口诀: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一)“万能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记者通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力量。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孙志刚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就不会有我国救助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非典发生时,没有《南方周末》关于钟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报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同关注》栏目对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可能就没有今年这么浓烈的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氛围。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迅速的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体,依靠各种形式的宣传之外,可能别无他法。党和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根据

人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具体措施举例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1)根据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因此,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辛向阳在《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一书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

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①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②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③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④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2)具体措施举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1)根据

政府的管理就是要通过组织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与整合,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的城管工作需要依靠公安、工商、税务、城管、市政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文明办网工作则需要依靠公安、文化、通信、工商等部门的齐抓共管。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协调,更加需要形成机制。我们常说的与“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等,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为什么要形成机制呢?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所谓有章可循,机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例如,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意愿随意改变的。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所谓万众之法,机制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例如监督机制,它既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也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党的建设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2)具体措施举例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1)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可见,物质上的满足是民心和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相反,资源的有限性,物质条件的不足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当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对于环境治理、节约能源等一些具体的、不可抗拒的技术性问题来说,依靠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2)具体措施举例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1)根据

卢梭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之所以走向腐败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由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往往在执行过程出现走形的情况,往往是“一个重点班倒下了,千百个‘特长班’、‘实验班’站起来”。因此,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称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必备措施。

(2)具体措施举例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舆论监督)

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1)根据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何处?无外乎来自自身或者外部。来自自身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靠总结反思,正所谓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理性的人总是具有反思和忧患意识的,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最终获得成功;来自外部的经验就是借鉴他人长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具体措施举例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申论答疑

首先,我不是权威,没有答疑的资格。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因此受益的,是你自己会学习;没有什么效果的,也跟我没有关系。

Q友对申论学习中有什么疑问,可以跟帖,我将视自己能力水平、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略作简答。申论很难,猴哥也很难帮到大家,原因有三:

第一、我不了解大家,不了解文字、理论、思维、偏好,要想了解,需要交流很多,而我没有时间和心情。不了解就不能因材施教,只能泛泛而谈。

第二、申论很难,它不是练习科目,而是杀敌工具。申论的作用是战败千百计的对手,需要极其重视,竭尽全力,往往一篇申论下来,我就像是脱了一层皮,而自从上岸后,我就很难找到这种感觉了。没有这样的精神,很难有震慑人心的魂。

第三、申论是能力考查,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就算我说的全是真理,你要怎样将这些东西长到自己身上?

所以,一切都还要靠自己。在猴哥没有上岸的时候,谁来帮猴哥?猴哥上岸,靠的是什么?你要考上,应该怎么做?

几点注意事项:第一、请勿提问上边楼层提问过的问题,因为有的问题我在站短已经回答过多次,不胜其烦,我也比较容易生气,浪费时间、消耗视力、指头尖和脑细胞。

第二、请勿发一大篇真题和作答让我点评,这里是答疑,不是点评。假如非要问跟试题有关的问题,仅限于2010年前的国考真题,因为我都做过,还有印象。

第三、至于我说的对与错,相信大家自有评判,有选择的取舍即可,有不同见解的尽可提出,但是恕不交流。

顺祝广大女同胞节日快乐,公考顺利!

公务员考试申论 议论文事例素材积累

议论文事例素材积累(一) 湖北华图夏青青 100分的申论考试中议论文通常占35分—40分,很多同学谈作文色变,在写作文的过程没话说尤其是脑海中没有事例可举来论证观点。我们都知道,举例论证离不开事例,甚至在开头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事例来引出中心论点,所以事例在议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总结一些常用的事例。 一、诚信篇 1、立木为信 秦国时,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老百姓议论纷纷,但无人行动。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后有一人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铜),一分也没少。 2、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3、海尔砸冰箱 创业伊始,海尔提出“真诚到永远”的理念,以高质量、高品质实现企业对用户的诚信承诺。1985年,海尔总裁张瑞敏的一位朋友在厂里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朋友走后,张瑞敏把400多台冰箱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缺陷。当时冰箱的价格是

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欺瞒消费者。”他亲自抡起大锤子砸下了第一锤!很多职工流着眼泪砸了冰箱。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4、孙氏兄弟信守承诺,按时发放农民工工钱 2010年2月10日,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不顾风雪,提前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5、青岛大虾事件 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经过多方协商后,最后两人分别给了烧烤店老板2000元和800元的餐费后离开。 6、毒疫苗事件 2016年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起毒疫苗案件,在社会上引起悍然大波。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问题疫苗”事件在舆论场中引发较大的恐慌情绪。北大教授称这种疫苗或致人死亡。很多婴幼儿接种此类疫苗后出现不良症状。 7、电信诈骗—徐玉玉事件 山东省临沂市一名家境贫寒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骗子的诈骗电话,被骗走9900元学费,在当天傍晚与父亲报警返回时,该名女生突然昏厥,尽管在医院抢救两天多,仍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

申论复习资料分析

申论获得高分必须注意的九要九不要(转) 1)要有正确的分析视角──(符合题目要求的)公务员的视角。这种视角要体现在观点、论述、用词等各个层面。 2)要首先弄清楚哪些社会热点有可能是申论主题,要注意有针对性深入思考积累。 3)备考申论最好先认真阅读一本或几本好的参考书。申论参考书目前最推荐《樊政讲申论》,高守国的书以及《万能宝典》也值得参考。 4)对策的提出要全面、深入、准确而且一定要有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写申论文章的时候,可以对如何才能施好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5)作答申论要先看后面的作答要求(即题目要求),要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对给定材料的精读和泛读。 6)申论文章的主题要鲜明、准确、新颖,要有理智、郑重的写作态度。 7)申论文章语言要丰富有文采,要条理清晰,要具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引用、排笔等修辞。 8)分析题要“一分为二”的全面、深入把握问题的实质。要尽量上升分析高度,比如联系科学发展观等。 9)要主次得当,申论文章要突出和把握好重点。不要过多的“标语口号”、“漫谈”式的空话套话。 1)不要简单的认为“答案都在材料里”,而应该在平时就对申论常见主题有一定的思考。(概括题除外。) 2)不要将一些存在较大争议的观点牵强的引入文中,千万不能出现认识上的错误。 3)不要有非理性的或是夸张的感情色彩。不要通篇仅仅是发人深省,而应该重点分析解决办法。 4)概括题不要占用过的时间,注意分配好作答时间。 5)不要过多的将时间花在看《半月谈》等报刊上,这种积累有大海捞针之嫌。 6)不要有绝对化的、偏激的语言。不要有过分的长句和长篇段落。不要将过多的描述性、记叙性语言写入申论文章。 7)分析题不要单纯“就事论事”,不要仅仅停留在给定材料涉及的思想内容。 8)不要使用牵强的修辞。修辞运用不恰到好处还不如不用。 9)不要字迹潦草、过多的涂改 这才叫申论!看完它,准过(我才找到的,真得非常好) 管理提醒:(静夜悠思) . (09-9-8 10:39) 一、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 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5.对策是什么。

申论阅读材料的简要方法

申论阅读材料的简要方法 实际上,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每个考生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因为我们从小学就开始练习语文阅读。但是,申论和语文课文有相当大的不同,主要有三点: 1.语文课文都会围绕一个中心思想进行,而申论的材料,或者围绕一个中心,或者围绕两个中心来安排。 2.语文课文都是有合理的逻辑顺序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符合我们的阅读理解习惯。但是申论的材料,故意打乱了这种逻辑结构,分段给出,各段之间,在逻辑上并不遵守我们阅读理解的习惯。 3.语文课文每一段都会围绕它这一段的主题思想来展开论述,但申论材料,可能并不是这样,甚至有些段落,有些句子还是理解的干扰项,故意扰乱你对材料的理解,因此有不少的考生在阅读理解这个问题上栽跟头。 申论给出的材料近几年都是七千多字,要求考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把材料读完。经过测算,一个大学毕业生,在40分钟的时间里面,应该可以阅读完八千字左右的材料。可是,由于不少考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如果是阅读速度稍微慢点还没有关系,但极限时间是60分钟内读完材料。否则,后面的答题就会受到绝对的影响。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就有大量的考生,在材料阅读问题上吃了大亏。有很多考生,读了一遍材料以后,根本弄不清楚材料究竟描述什么问题,于是紧张地去阅读第二遍,才隐隐约约知道材料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为了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再去第三遍阅读材料。三遍阅读之后,终于弄明白材料所讲的内容了,开始答题,可惜时间已经不够了,写了第一题第二题的答案,考试的终场铃声就响了!所以这一年有很多的考生没有时间把最后一道大作文题写完,甚至还没有开始动笔。不少考生只得了二三十分。 申论考试时间150分钟,推荐的时间安排是阅读材料40分钟,写作答案60分钟,四道题思考时间平均每题10分钟共40分钟,最后留10分钟检查。答案长度要求四道题总字数限制在大约2000字。根据测算,大学毕业生正常的写字速度,在60分钟时间内可以写大约2000字。如果阅读材料消耗的时间超过60分钟,最后写答案的时间就会不够。而考生在现场紧张的状态下,60分钟一般写不了2000字,因为他要边写边思考,不是单纯地写字。如果赶时间,在少于60分钟的时间里飞快地把答案写完,就会导致卷面潦草和错误增多。也有的考生写作速度很慢,远不能在60分钟的时间里把2000字的答案写完。这样的考生需要练习加快写作速度。还有的考生思考的速度很慢,总是要思考再三,才敢下笔,写的时候还要继续思考,结果时间往往不够。 如何加快写作和思考的速度,在作文题部分我会详细讲解,此处讲如何正确快速地阅读理解材料。采用三个小小的步骤就可以做到既快速又正确地阅读好材料: 1.先看题目再看材料。有很多考生,拿到试卷就按照试卷的顺序,先看前面的材料,看完了七千多字的材料,最后才看后面的问题。看完问题知道要做什么了,结果又忘了前面的材料是怎么说的了,于是只有回过头去第二遍阅读材料。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因此我建议,拿到试卷后,首先要翻到试卷的后半部分去看题目,看要回答哪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只经过一遍阅读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把答案找出来。但是有很多考生,在考场中非常紧张,不能够同时记住四道大题的内容。那么,我建议,还是应该先看完四道题目,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什么,这样心里有了底和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记住第一题的内容,带着第一题的问题去读材料。一般来说,第一题都是一道概括主旨题,需要把材料中各段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然后回答该题。在我们带着第一题的问题,把材料各段的主要意思归纳出来以后,就可以顺利答完第一题。回答接下来的问题时,也不用去第二次、第三次阅读材料了,因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保证在做后面的题目时,只需要阅读相应的材料细节即可。采用这个小小的技巧,可以得到巨大的收获:不用读两遍材料就可以答完试卷,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因为再读一遍七千多字的材料需要花费考场上宝贵的30分钟左右的时间!方法虽小,效力宏大,切记,切实行之! 2.按段总结,简要标记。材料有七千多字,全部读完后再来总结,难度非常大。在考场中紧张的状态下,一次性地把七千多字全部记忆到大脑中是不现实的,然后对七千多字再进行完整的分析,就更不可能了,必定会导致分析不完全,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方法是:按材料段进行总结。每读完一段材料,就对该段及时进行总结,总结完该段后,再去阅读和总结下一段材料,这样,我们每次只需要把一段几百字的材料,记忆到大脑中,并只需要对这几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近六年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题型汇总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近六年国考申 论归纳概括题题型汇总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五大题型中的基础题型,已经是国考必出题型,虽然所占分值低,但是其能力考察非常重要,其他题型都是此题型的加成。因此,了解此题型的特点,对于考生攻克此题型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一、归纳概括题型追溯 1.国考归纳概括题型近5年考察的题目梳理 2013副省(无) 2013市地 (二)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014副省: 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二、读读“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2014市地: 一、“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2015副省: 一、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1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精炼;

(2)在答题卡上按“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作答; (3)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2015市地: 二、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10分) 要求: (1)准确、精炼; (2)标题和三个小标题须分条写,小标题要标注序号; (3)每条不超过20字。 2016副省 1、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2016 市地 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20分)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回答下列问题: (1)T县政府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分析引发热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2)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赞成有反对,请你对网友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10分)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2017年副省 (1)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 要求:分条归纳;表述准确,完整;不超过150字 2017年市地 (1)根据“给定资料2”,阐述城市水系所具有的功能。(15分) 要求:准确,精炼,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二、国考归纳概括题特点分析 1.题目数量:

申论材料阅读技巧和要点

读快、读好申论材料是一门艺术或者说是技巧。申论材料通常有篇幅长、内容多、问题复杂的特点。申论考试由于时间紧、写作答题多、解答难,因此必须尽可能地缩短阅读时间,腾出时间用于答题。如果能够很快很好地读懂申论材料,就会增加写作答题的自信心;相反,如果在很长时间还难以读通读懂申论给定材料,那么考生就会心急气躁,不利于后面题目的解答。 申论阅读的技巧主要有两种: 第一,把握好普读与精读。普读就是对申论材料的泛泛之读。申论材料文字幅很多很长,许多的文字表述都是背景性的叙述。如某省文化建设取得很大成就,罗列了许多的数字、增长比例以及重视发展之类的词语。对此,你不要详读,只要泛泛快速阅览即可,只要知道其大意就可。比如上述段落实质表述就是某省文化建设有进展或文化建设好就行了。但是有些段落甚至一种做法、一个观点,你要详细地精读,有时可以反复读几遍,直到基本读懂为止。如创新创业中的好做法、新观点或者有争议的观点,要在阅读时仔细考究,读懂其内涵,不能只求一知半解,否则对做题会产生不利影响。处理好普读和精读的关系,必须因人而异,有的考生拿到材料后,先泛泛读一遍,尔后再作选择性的精读,也即读二遍。有的直接读一遍,一读到底。为节省时间,有阅读基础或阅读能力较强的考生应选择“读一遍”。因为这样读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另外在答题时,考生也可以回头寻找相应段落、相关观点进行二次阅读。这是上策。 第二,概括段落意思。阅读中一般每个自然段都表明一层意思,当然

也有多个段落表明一层意思。其概括的基本技巧是,在对每一个自然段阅读后作出概括性的几个词,记在备考纸上或直接写于申论材料上。这样做的好处是阅读时迫使你去思考、归纳,同时阅读完成后,只要将这些段落大意看一下就知道整个申论材料的实际意思表述,不会产生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糊涂现象。概括段落大意时,要注意每个段落的前面几句话与后面几句话的意思,一般而言,段落的开头是交代什么事情,后面结尾告诉你事情的最后结果。当然,这也是一般而言,考生要在平时多观察才能有所心得。段落大意概括时,要力求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15个字即可概括。 申论材料中的要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政策;二是观点;三是做法或者称措施。 首先,要把握材料中的政策要点。政策要点一般是党和政府对于社会问题所出台的法律法规制度等规范性规定。比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省政府有一系列的指导性意见以及政策规定,这些政策要点一般都在材料中可以找到,也有一些是材料中未标出,但是社会普遍知道的,例如节能减排中国家对住宅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有文件规定,即所有房屋都可以安装太阳能,这是法规规定的,任何单位、组织都不可以违背。 其次是主要观点,材料中罗列了许多的观点,也就是主张和意见。这些观点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有争议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就有许多观点,像以工促农、城乡联动、户籍改革、公共服务一体化等。这些观点中,有的提出户籍改革一步到

申论复习资料:弘扬劳动精神

申论复习资料:弘扬劳动精神 申论复习资料:弘扬劳动精神 背景链接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最近设立了一个“勤劳奖学金”,这项奖励旨在引导和鼓励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和来自贫困家庭的同学一样“晨兴夜寐、俭以养德”,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得更全面的自我成长。 公考角度解析 [提出观点] 劳动是促进社会发展之动力。劳动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我国古人既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问,也有“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之训。中华民族有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之优良传统。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在一代代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伟大祖国灿烂的篇章。 [综合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的讲话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积极引导,努力让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对劳动有端正的态度;二是持续教育,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三是大力提倡,让学生长大后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劳动有具体的行动。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建立崇尚劳动的价值共识和行动自觉,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毋庸讳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劳动的地 位和作用渐渐被忽视、淡忘,甚至出现了轻视、藐视、蔑视劳动的 倾向。应该看到,无论是劳动机会减少还是劳动意识缺乏,最直接 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和升学目标,无论是一般的家庭劳动还是专门的劳动教育,常被有 意无意忽视或置于次要地位,似乎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一切 都不重要。这其实是教育理念的极大缺陷,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 养成好逸恶劳、轻视劳动甚至希望不劳而获的恶习,这值得深刻反思。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突出强调弘扬劳动精神,显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将 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全面发展的要素,更具有深 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教育培养什么人的百年大计。 [参考对策] 一是要加强教育。从幼儿开始,就需要在教育中注入劳动的内容。小学、中学、大学都应有相应的劳动课程、劳动实践和劳动锻炼。 二是要有效引导。为什么劳?怎么劳?都需要加以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 三是要形成氛围。全社会都要倡导劳动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家长、老师都要做带头热爱劳动的表率,给学生弘扬劳动 精神作出榜样。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风气之日,一定是中华民族再 次腾飞之时。 来源:中公教育

【2019联考】—申论学科:第25天复习资料

【2019联考】—申论学科:第 25天复习资料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2019联考】—申论学科:第25天复习资料 方法二:联系小题的主题+浏览全篇资料验证 【例】(2013国考·地市级)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 要求:(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审题】 1.针对题目没有限定范围,也没有小题未使用的材料,老师将讲解一个“秒杀”技巧,可能不一定适用于浙江省考,但是适用于大部分的省份和联考(吉林也属于联考的范畴)。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说明观点必须来源于资料,而举的例子不能全部来源于资料。 3.通过审题,首先要找到“要让XX大放异彩”;其次,要找到“为什么要让XX大放异彩”;最后再说明如何“让XX大放异彩”。但是这样的思路类似于“没说”,比如本题基本上不知道到底要让什么大放异彩,且题干没有限定范围,此时不要将资料1到资料8看一遍,有一个快速的解题方法,即先看小题的题干,小题的题干等于全篇(联系小题的主题+浏览全篇资料验证)。 (一)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7”,指出法国在保护本国文化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10分)要求: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四)假如你是H县文化局的干部,要在有村官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的培训班上做一次关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讲座,综合“给定资料8”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应该重点讲哪几方面的内容?(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分条作答,观点明确,有针对性,不得摘抄原文。不超过300字。 【审题】 1.第一题:“给定资料1-3”说明范围明确,讲述的是基层文化关乎传统文化,即主要是文化建设的对策。 2.第二题:汉语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本题主要谈论的是问题。 3.第三题:“本国文化”即本土文化/本民族文化,本题要求找对策。

2014多省市公务员考试用书资料 公务员联考 内部讲义申论教材 第1部分

m . w w w

联考专用 翻印必究第一章透视申论 很多同学在学习申论之前,其实是不太了解“申论”二字的,知道后又觉得“不就是写作文吗?很简单”,而后在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不了解申论的情况下,自行做了几套题目,一对照答案,“错了这么多”,“申论考试时间怎么那么长,我都坐不住了……”一系列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再加之与师哥师姐们聊天,上网了解历年申论考试的分数,才发觉申论如此难考。消极的心理、厌学的状态出现,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虽然也会有一些同学与之相反,想努力学习,突破难关,不过依然对“申论之难”心存畏惧。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申论考试是有规律可循的;申论试题也没有难到令人无从下手。只要理解了申论考试的本质及一些相关内容后,加上自己科学的训练,其实得到理想的分数还是非常可能的。申论是一门注重理解和动笔的科目,所以脑子要勤,手也要勤,但不要死记硬背,包括即将开始讲解的 二、作答要求【3】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 (二)申论 报考者务必携带的考试文具包括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2B 铅笔和橡皮。报考者必须用2B 铅 c o m

联考专用 翻印必究 笔在指定位置上填涂准考证号,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一律无效。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 四、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4】。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5】。 申论试卷重点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6】。包括: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内容主旨,全面分析给定资料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条理清晰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根据考试的规模和招考对象的不同,题目的类型和数量会有所调整。二尧大纲关键信息解读 【1】《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主观不等于没有客观答案。申论的“主观性”体现在要求考生具备摘抄材料要点、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以及依据材料分析推论的能力。申论最后的采分点是“客观的”,即主观作答,客观阅卷,得分的关 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将这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考生要理解每项能力的具体要求,并知悉其与申论具体题型的对应关系。◎申论测查能力之阅读理解能力 该能力是四大能力之首,申论考试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贯穿始终,对这项能力的把握,是作答所有题目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c o m

申论素材积累:23个精选“特色名词”

1.“两个一百年” 说明: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双引擎 说明: 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短板”,助力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双引擎”还如“做好XXX这篇大文章”,可以成为解决问题、写文章的思路——论述中注意介绍清楚“双引擎”是什么。 3.双创 说明: 近年省考申论中常常会出现的名词,与乡村振兴、青年的人生选择和价值等结合较为紧密。 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两个倍增” 说明: 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倍增; 一个就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 概述来讲就是“国富民强”。 5.两免一补 说明: 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的贫困家庭学生。 6.“三去一降一补” 说明: 针对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7.“三严三实” 说明: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8.“三共”原则 说明: 是“一带一路”的建设思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说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四大考验 说明: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1.四大危险 说明: 关注的是领导干部面临的“危险”

申论备考方案与备考计划

申论备考方案与备考计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申论备考方案与备考计划》的内容,具体内容:申论考试的复习准备可以分为基础复习、重点复习、模块提升和冲刺巩固四个阶段,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申论备考方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申论备考方案申论理念之能力提升很多... 申论考试的复习准备可以分为基础复习、重点复习、模块提升和冲刺巩固四个阶段,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申论备考方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申论备考方案 申论理念之能力提升 很多考生对申论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申论不用复习也可以拿到高分。其实,申论不仅需要复习,而且复习还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短期的突击式复习也有作用,但毕竟作用有限,想要在申论上取得高分,必须依仗能力的提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明确指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并且明确规定了各级职位的能力要求。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能力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之功。从实际考试来看,申论越来越倾向于考生实际工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把握能力的考查,只有真正具备各项能力的考生,才有可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只有经过了认真准备和复习,才有可能金榜题名。 申论理念之科学训练 考生的第二个错误认识,就是不重视对申论题目的练习。公务员考试有句话叫:"失行测者失公考,得申论者得公考。"相比行测来说,对于大部

分考生而言申论的提升空间往往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申论已经成为通过笔试的充要条件,而"练"则是实现这一条件的必要条件。在短短150分钟的作答时间内,考生需要阅读6500多字的材料,寻找要点,书写2000余字的答案;需要大脑高速运转,思维与文字结合的天衣无缝,这是要有一定强度的训练才能做到的,"眼高手低"是申论的大忌。 申论理念之反模式化 考生第三个错误认识,就是认为申论背背所谓的"万能模板"和"万能对策",考试时照着模板套用即可。这样生搬硬套的结果必然是申论考试的失败。 近几年,在申论阅卷上,对于套路化的答案打击越来越严厉——一旦出现套路化的文章,作文直接划归为四类文的最低档,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申论是一系列思维方式、能力水平、作答方法的集合,任何单一的组成要素都容易陷入套路化,只有放在复习、作答的全过程中,放在阅读材料、提炼要点、加工要点的所有环节中去审视,才能避免陷入套路化的"枷锁"之中。 申论备考计划 基础复习阶段 这一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掌握申论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理论热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复习初期,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申论,明晓申论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熟知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材料特点、题型种类、作答要求,建立对申论的基本认识,然后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

申论复习资料

答案 :新时期大学生“上山下乡”运动 要把这件事办好,需要相关各方作出努力: 第一,政府要对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出台相应的扶持和鼓励政策。要建立和完善“上山下乡”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大城市户籍、优先提干、推荐考研等鼓励政策。拓展“上山下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另外,要努力拓宽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才的渠道,不能仅限于“村官”一种途径,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 第二,农村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搞清楚本地区哪些岗位需要大学生,需要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大学生来了能干什么,有什么发展前途,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和经济待遇等。 第三,作为大学生,一方面要把基础打牢,确有一些“真本事”,有专长,到农村能发挥作用,逐渐能独当一面;另一方面,也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第四,基层单位要经常组织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参加各项社会活动,特别是结合他们的所学专业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促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必要的激励措施,对大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及时给予评价,对先进典型和突出人物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进一步提拔使用的依据。 第五,社会要营造氛围。社会特别是媒体应该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多将笔头和镜头对准农村和中小企业,多宣传那里发生的故事,多讴歌那里的先进人物。努力营造一个不尚浮华、脚踏实地的社会风气。 网络问政问题 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让网络问政切实发挥效力网络问政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是网民也可以说是广大群众参与政治的一个新型而有效的平台。在广阔的互联网时代,正确进行“网络问政”,已经成为贴近民众、走群众路线的一种新要求,成为考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政治智慧和行政能力的一项新指标,成为当前执政观念和政治文化的一个新变迁。 人民网近日关于“网络问政”的大型调查显示,近七成网友对“网络问政”充满期待,但同时也对“网络问政”的效果持观望、质疑态度。在回答“您相信官员通过网络回复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吗?”时,选择“不知道”的占51%,选择“不相信”的占21%,而选择相信的仅占15%。 不少网民反映,当前网络问政多停留于“问”和“听”,答复、督办、采纳则往往少有下文。如果“只听不办”,让网民“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那么网络问政无异于做秀。个别地方官员搞出来的动静很大,然而更多的似乎是为了展示其“亲民形象”。网络问政,要“问”有“答”;“问”只是动因,“行”才是目的。既“上网访民意”,又“下网解民忧”,切实解决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是网络问政的主旨。 我们认为,要发挥网络问政的效力,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研究网络,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这是实现网络问政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通过网络征求民意不能仅仅限于中央政府的自觉行为,而且也应该成为每一级地方政府的自觉行为。要把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形成机制。为此,各级政

2014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归纳概括。。(10分) 要求要求::全面准确全面准确,,分条归纳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给定资料2’揭示的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题干已经限定了作答范围,即“给定资料2”,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所以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且要将同类项合并后分条表述。字数不超过150字,一定要语言精炼。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资料2第二段介绍了在职工作人员压力较大,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特定的职业群体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属于轻松感缺失。第三段则主要介绍了因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的公平感缺失问题。第四段虽然也描述了焦虑、恐惧、迷茫心理,但是落脚点在信任和诚信危机,安全感缺失。第五段首先介绍了“白领阶层”的焦虑心理,此处可同第二段在职工作人员的焦虑心理相合并;第五段随后介绍了收入较低人群及心理“无根”人群等的孤独无助感,属幸福感缺失,精神空虚迷茫。第六段则主要阐述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 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属于同情感缺失。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可从轻松感缺失、公平感缺失、安全感缺失、幸福感缺失、同情感缺失五个方面分别组织。 【参考答案】

主要表现为:一是轻松感缺失。大部分职业群体易紧张、焦虑。二是公平感缺失。一部分人接受不公平信息产生心理失衡,且不断传递。三是安全感缺失。特定人群社会陌生感增加,归属感降低,出现公众信任危机。四是幸福感缺失。社会转型期的急剧变化易引发迷茫恐惧心理。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有偏见和歧视。 二、谈谈谈谈““预先失败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中的含义。。(10分) 要求要求::全面全面、、准确准确,,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我们需重点研读“给定资料4”。里面提到时下人们各种各样的跟风行为,指出这问题是源于“依赖”,恰好凸显“预先失败”。我们要解释这个词就必须结合这种跟风的现象来理解。为什么依赖、如何依赖、这种依赖的后果等等我们都能从材料中提取出相关要点,在拟写答案时需慎重考虑,去粗取精,从“解释内涵——阐释外延”两方面整合要点,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预先失败”是指人们过于依赖媒介如“专家指导”的意见,弱化甚至丧失自主选择能力的心理状况。 在现代社会,人们由于期待权威,总习惯在任何活动前假定自己是失败者,去参考外界的意见,来主导自己的选择。而事实上,过于依赖媒介或他人而一味跟风折射出人们浮躁的“亚健康”问题,盲目相信“权威”容易导致个人的迷失、焦虑甚至伤害。 三、“给定资料3”介绍了S 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分)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行测、申论)完整版及职位表下载等最新资料详情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016782759.html,/guojia/index.php预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一、民工荒 “民工荒”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是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热点话题。 1.“民工荒”现象的背景 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民工荒”成为各大媒体的一个“热门词汇”,连日来,珠三角频传“民工荒”,经历了去年初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这一现象令各方瞩目。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2010年全国两会农民工问题继续成为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民工荒现象所折射出的,除了表层上的劳资关系纠缠不清外,还有深层的体制问题。这样一个从微观到宏观都意味深长的问题,无疑会成为近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热点。 2.“民工荒”的表现和原因 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民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技校和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供不应求等方面,毋庸置疑的是民工荒的发生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民工荒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城乡二元传统体制所造成的种种身份歧视,其具体原因包括: 一、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老龄化的趋势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发展。这是“民工荒”出现的必然。 二、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愿意做一线工人的人员比例必然减少,他们更期望以平等而有尊严的方式成为劳动者。 三、政府部门在政策与管理上的短视与限制。管理部门为了便于管理民工,时有歧视性条款出现,令民工缺乏归宿感,缺乏安全感。 四、民营企业主及其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偏低,用工制度不够科学和不规范,欠缺人性化的管理。 五、我国实行的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人口的界限和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加剧当前日益突出的城市“民工荒”。 3.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解决民工荒问题方案的核心在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重新审视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部分沿海地区主要依靠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在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企业应注重改善工人劳动环境、提高工人工资待遇、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 第二,建立供求信息对应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已迫在眉睫。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劳动力供需的信息不通畅加剧了“民工荒”,建立完善的劳动力供需信息网络,在劳动力输出地区与用工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等问题已提上了日程。 第三,地方政府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用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财政资金要到位,同时应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

申论真题给定资料

给定资料 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

申论“阅读速度慢,时间总是太少”原因探析

申论“阅读速度慢,时间总是太少”原因探析 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伍明华 从材料的字数来看,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给定材料约为8800字;2007年6300余字;2008年也在6300字左右;2009年为6500余字;2010年省级以上约6200字,地市以下约6000字。可以看出近三年以来材料字数没有太大变化。如此大的阅读量导致很多同学遇到相同的问题:阅读速度慢,时间总是太少。 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1.没有带着题目看材料 有很多考生,拿到试卷就按照试卷的顺序,先看前面的材料,看完了七千多字的材料,最后才看后面的问题。看完问题知道要做什么了,结果又忘了前面的材料是怎么说的了,于是只有回过头去第二遍阅读材料。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因此,拿到试卷后,首先要翻到试卷的后半部分去看题目,看要回答哪些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这样只经过一遍阅读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把答案找出来。但是有很多考生,在考场中非常紧张,不能够同时记住四道大题的内容。其实只要看看题目要我们做什么,这样心里有了底和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记住第一题的内容,带着第一题的问题去读材料。一般来说,第一题都是一道概括主旨题,需要把材料中各段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然后回答该题。在我们带着第一题的问题,把材料各段的主要意思归纳出来以后,就可以顺利答完第一题。回答接下来的问题时,也不用去第二次、第三次阅读材料了,因为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保证在做后面的题目时,只需要阅读相应的材料细节即可。 2.没有按段总结,简要标记。 材料有七千多字,全部读完后再来总结,难度非常大。在考场中紧张的状态下,一次性地把七千多字全部记忆到大脑中是不现实的,然后对七千多字再进行完整的分析,就更不可能了,必定会导致分析不完全,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