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影响及启示

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影响及启示
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影响及启示

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母语迁移是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影响英语学习与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分析了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使英语学习者和教师从中得到启示,并探讨了利用母语正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英语教学

“迁移”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母语迁移是普遍存在于英语学习中的一种现象,主要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对目的语产生的影响,对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产生的积极有效的作用称为正迁移,对学习者学习目的语产生的干扰阻碍作用称为负迁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全面了解和把握迁移的作用,充分发挥母语正迁移的影响,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

1.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尤为明显,因为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之前,母语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借助母语知识来理解学习英语,而这些习惯恰恰是产生负迁移的因素。母语对学习英语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及文化四个方面。

1.1 语音负迁移

汉语与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与汉语中的音不是一一对

母语负迁移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养成了母语语言行为的习惯,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势必会受到旧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即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一般认为,当母语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类似或一致时,容易产生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则往往产生于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差异,差异越大,干扰也越大。笔者在承认母语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的同时,认为学生能够在无意识状态下利用母语迁移的积极作用来促进外语学习,同时还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负迁移上,以期能够唤起教师与学生的注意力,使高中学生在二语习得中把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分类及表现 (一)语言负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无论学生讲多么流利的英语,都有一点Chinese accent,不可能像本族语使用者那样讲得纯正地道。究其原因,一旦学习者错过学外语的关键期(一般在十二岁以前),学习外语就不可能像学习母语那样能轻松自然。 首先,从发音学角度看,英语是由肺部气流压缩往外送音,感觉比较浑厚;而汉语则一般从口腔发音,感觉比较柔和。所以,中国人讲英语与外国人比,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从而带上异国口音的标记。这是一种常见的中介语发音特征的僵化现象,在高中阶段尤为突出。 其次,从语音的语言系统看,英语是一种主要依靠语调来区别字义的“语调语言”(intonationlanguage),而汉语则属于以声调区别字义的“声调语 言”(tonelan guage),这两种语言在音素的数量及其组合方式上相差甚大。第一,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而汉语的字基本以元音结尾。而学生往往在英语辅音后再加一个元音,于是,work被读成了worker,bet被读成了better。第二,有些英语音素在汉语中根本没有,所以,thank,sing,shy常被读成[senk][sin][sai],特别是方言很重的学生。再者,英语中的辅音簇汉语中没有,汉语辅音之间总会隔着一个元音,因此,在读英语辅音簇时,学生倾向于在中间加一个元音。第三,英语中的失去爆破、辅音浊化、连读、重音等,也往往会令学生犯难,容易导致语音方面的迁移。

对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考察

对母语是英语的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考察 为了考察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使用关联词语的情况,笔者对在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学习的留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以便于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试卷所用的关联词语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列出的关联词语,我们从甲、乙、丙、丁四类关联词语中的甲类词中选出最常用的那些词语。每类关联词语选定一个,共11个关联词语。这11个关联词语分别是:一边……一边,省得,越……越,先……然后,只有……才,无论……都,不是……就是,如果……就,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之所以选择这些词语是因为这些关联词语都是学生们学过的,按照要求应该掌握的,而且也是比较常用的,这次测试主要是调查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参加测试的共有12个人,总共有12份调查问卷,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学了一年到两年的汉语,属于中级水平。这次调查问卷的情况如下: 这张试卷的题型全部是客观题,总共有三个题型,分别用来考察关联词不同的使用情况。第一类题是四个不同的关联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这个题的目的是考察学生区别不同的关联词语的情况,第二个题是判断关联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考察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位置的掌握情况,第三个题是选词填空,主要是考察学生能否正确地判断关联词语的逻辑意义。试卷的结果如下:第一类题选择最佳答案题,具体情况如下表格: 这是第一种题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表示并列关系的一边……一边,是正确率最高的,其正确率达到了100%。其次是因为……所以,如果……就,虽然……但是,这三类词语的正确率达到了99%,省得,只有……才,无论……都,不是……就是,不但……而且,这五类词语的正确率达到了73%,最后,越……越,先……然后,正确率为67%,由此可见,留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的关联词语,正确率都在60%以上。 第二类判断正确位置的题,结果如下: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负迁移现象研究定稿

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现象探究 摘要: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或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大多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而忽视了母语的正迁移。本文试图在语言迁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建设性地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从而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关键词:语言迁移;普遍语法理论;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论;语言标记理论;二语习得 一、前言 多年来,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从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迁移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因此不同时期不同研究领域的语言学家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Odlin将其定义为母语对目标语影响和母语向目标语的借用,也就是目标语和其它任何已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Schachter则从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法角度,把语言迁移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制约,即学习者先前所获得的知识都有可能对之后的二语习得产生某种制约,这种制约既是迁移。Faerch和Kasper则重视语言迁移的心理层面,他们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中介语的被激活而最终掌握目的语。 尽管语言迁移的研究是跨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但多数研究还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此语言迁移常被语言学界解释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即为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有利于目标语言学习的迁移;反之,由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某种形式和规则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干扰”被称为负迁移。任何学习外语的人都易于把母语中的表达运用到目标语学习中来,因此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在外语教学中极为常见。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依据 语言迁移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论、对比分析假说理论以及近期的语言标记性理论为依据,先后经历了早期的行为主义母语习惯迁移论、中期的心灵主义最低影响度立场论以及近期的认知学迁移制约论。其具体研究理论依据如下: 1、普遍语法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由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所提出,该理论使语言学研究的重点由对语言的描写转向对语言本质的探究。普遍语法理论强调先天的语言机制及语言共同的规律性对语言习得的作用。Chomsky认为,人类最基本的智能要素的语言能力的认知结构是天赋的,人类天生就继承了一套通用的语言参数和原理,控制着人类语言的形成,这就是人类所共享的基本的语言规则(即核心语法)。20世纪90年代关于母语迁移研究的三个理论----最小树理论、弱迁移理论和全迁移理论均都承认了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所产生影响。最小树理论认为从第一语言到二语习得的语言迁移局限在词汇范畴和词汇的线性扩展,初始状态的迁移只包括词汇迁移,不包括任何功能范畴的迁移。弱迁移假设认为词汇和功能范畴及两者的线性扩展都会迁移到二语习得,但与功能范畴相关的,包括屈折变化在内的一些功能作用不能迁移。全迁移假设认为第一语言的全部语法(不包括语音,词汇和词性)是二语习得的初始状态。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就普遍语法理论与母语迁移现象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

谈母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000字

谈母语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在中国,绝大多数人学习的第二语言是英语,大多数中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汉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汉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关键词:母语中学生英语正负迁移教学策略 一、前言 1.目的和意义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已经掌握了某一语言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称为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 2.背景. 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与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产生正迁移,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而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出现差异,尤其是表面相似但实际不同时,往往产生负迁移,负迁移则为干扰因素,给外语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出现偏误的根源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尤其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其积极因素,避免母语负迁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一)定义 1.1 语言迁移的概念 语言迁移就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 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即为原有语言知识对新语言知识学习产生影响象,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 1.2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形式 在英语学习中.母语对英语学习可能产生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因此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可分为两种),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二)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 1.母语对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 ①母语促进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 教育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于新信息的获得多半是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有的新信息本身就包含与旧知识相同的因素,而且“人的语言发展经历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在学习外语过程中以母语为认知基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来学习领会英语的语言规则,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②母语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一种重要的内在动力,是学习主体指向一定事物(客体)的自我活动。它不

英语母语国文化常识

ackground information~~ 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有6个: 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 新西兰 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最大的城市:奥克兰(Auckland); 民族:白人,毛利人(Maoris); 国旗:新西兰是英联邦成员国,“米”字图案表明同英国的传统关系;四颗星表示南十字星座,表明该国位于南半球,同时还象征独立和希望; 新西兰于1856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为自治区,到了1947年完全独立;kiwi除了用来称呼奇异鸟,这个词还用来称呼新西兰人。 加拿大 首都:渥太华(英语:City of Ottawa 法语:Ville d'Ottawa);最大城市:多伦多(英语:City of Toronto)。 民族:英裔,法裔 加拿大原住民:印第安人又称美洲原住民(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总称)面积:直接第二(1俄罗斯;2加拿大;3中国) 国体议会君主制monarchical parliamentary system 政体:联盟制confederacy 选举:5年 澳大利亚(Australia) 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 民族:70%是英国及爱尔兰后裔 首都:堪培拉(Canberra);最大城市:悉尼(Sydney) 国体:议会制parliamentary system 政体:联邦制 结构形式:联邦制 政党制度:多党制(执政党和反对党,最大党为澳大利亚自由党Liberal Party和澳大利亚工党) 选举:3年大选(义务投票制) 爱尔兰(Ireland) 民族:爱尔兰人属于凯尔特人,是欧洲大陆第一代居民的子嗣 首都:都柏林(Baile átha Cliath) 文学:四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诗人叶芝(W.B.Yeats)、剧作家萧伯纳(G.B.Shaw)、剧作家贝克特(S. Beckett)和诗人希尼(S. Heaney)。还有19世纪唯美主义代表王尔德(O. Wilde)和代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文化负迁移现象。“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新知识新技能习得和解决新问题的处理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语言表达也就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 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影响,他们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 判断和认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文化相距甚远时, 会产生来自母语的负向迁移,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误。因此, 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增强文化差异意识, 克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外语习得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现象 在外语学习的研究中, 从第一语言过渡到第二语言时往往会发生迁移现象。本文试从文化方面探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1.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有些比喻修辞的喻意相同, 但喻体完全不一样. 某些词汇或习语的字面意思非常相近,然而, 它们深层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却差异极大, 一方可能具有褒义, 而在另一方却可能含贬义。如果学习者望文生义, 以母语知识去理解目的语的内容,那么就很容易出现母语的负迁移现象。 例如,在描写过去10年中, 许多电脑商店像“雨后春笋”般的

涌现出来时, 学生按汉语的喻体写成“like bamboo shoots”.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 在英国没有这种喻体。在表达同样意思时,英国人用“ like mushrooms”。这是因为英国的气候十分适宜蘑菇的生长, 春雨过后, 蘑菇长得遍地都是.。又如, 中国人将身强力壮者比作“牛” , 而英国人却比作“马”(as strong as horse), 这是因为牛在英国的主要用途是食用, 传统上把马作为耕田、运输的工具. 2.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往往会从语言中体现出来 中国文化比较突出群体意识, 自古以来倡导团队精神, 它的思 维模式是以群体为中心。个人主义被视为这种精神的对立面而被赋予贬义。然而, 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体意识, “个人主义”是美国化的中心。无论在家庭里或在一个团体里, 个人需求总是摆在第一位。因此, 对他们来说, “个人主义”的精神绝无汉语中的贬义。 例如, 中国学生会写出这样的句子:Individualism among some people is harmful. (一些年轻人中的个人主义是有害的)。中国的英语教师觉得顺理成章, 但外籍教师就会迷惑不解。这就是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3.中西方文化在礼貌准则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中国人的“谦虚”是做人的一种优秀品质, 而英语中的“谦虚”只是减少自夸的一种策略。在交往中, 中国人遵循“自卑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1]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

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影响【摘要】:母语迁移分可分为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母语对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既有正迁移,又有负迁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负迁移产生的原因,根据迁移规律,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克服其负迁移,从而提高教学中的预见性和针对性。母语的负迁移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尤其突出,这是农村小学相对落后的教学现状的客观原因所致,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针对种种不足,改善教学环境,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创造更好的客观环境。 【关键词】:农村小学负迁移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英语运用 2001年1月,教育部提出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要求20 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时间一般为三年级。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尤其是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无疑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大进步,然而这同样也意味着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语音最敏感的时期,机械记忆能力甚至超过中学生,因此小学开设英语课无疑是科学的、准确的。然而小学生英语基础知识都较少,还未完全形成理解性的思维方式,学习语音时很容易受母语发音——汉语拼音的影响。而小学阶段形成的语音习惯对学生今后的语音又起着关键作用,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会对今后的语音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一旦形成某个语音习惯,之后想纠正往往比学习语音时更加困难。由于农村小学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开展规范有效的语音教学更加显得困难重重。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接触到英文字母、音素等时必然会联想到以前所学的汉语拼音,学习发音时也必然会受其影响,这是自然的联想,是不自觉的知识的迁移。本文就汉语拼音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一些探讨。 一、何谓迁移 迁移作为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已有的知识被运用到新知识的环境中的过程。比如,会打篮球的人在第一次学习排球时,会不自觉地联系起篮球的知识或技巧来。所谓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已获得的母语知识对英语学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或称之为干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弄清迁移的本质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母语对英语语音方面的负迁移影响 由于三年级学生在开始学英语之前都已学习了汉语拼音,而汉语拼音的书写又与英语字母相似,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26个字母时往往会把英语字母的读音发音成汉语拼音的读音,如把字母Aa/ei/读成汉语拼音a,把字母Dd/ di:/读成汉语拼音d等,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字母时应给予学生规范的示范和正确的指导,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语音素质,让学生反复地模仿。小学生的语音可塑性很强,如果他们一开始学英语字母时就能得到教师的正确指点和训练,就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另外,许多教师自己的语音都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这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难题。因此,我们英语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多听一些英语录音,多看一些原版的英语电影和录像,不断模仿、交流,这样才能说出地道

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有效的交流

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有效的交流北美学习、生活的几年,既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不少教训。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各位今后在和外国人(英语是母语)交往中更富有成效;也使那些为学好英语而苦恼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的学好、用好英语。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上花的时间最长,效果也最差。这和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重大误区有关,一是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考试,其英语实际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误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认为只要学习"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比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但被国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忽略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首先,让我们一同探讨目的问题。没有目标的船只永远在海上漂流。学习英语的目的多种多样,但学口语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s进行"有效的交流",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 建立、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或生活中结交几个native speaker 的朋友,能够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励和帮助。 而不是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为了能和"老外"说上几句诸如:How are you? I amfine,thanks. My English is poor. Bye-bye. 等幼儿园英语而转身离去,搞的"老外"一头露水,找不着北。(国内很多学英语的朋友,就好像一个苦苦练了10年武功的大侠,"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终于有一天有机会面对敌人时,唯一想到的招式就是:逃命!)更不是为了"为了说英语"而浪费时间的、没话找话的和老外闲聊---分手几分钟后,别人就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也根本记不住你是何方神圣了。 在中国,可怜的老外们,大多饱经那些被问了上千遍雷同的、无聊的、毫无创意的、有时Chinglish 式的问题的摧残和蹂躏,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类的。我发现,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说:我英语口语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几句天儿。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英语学到这程度,那由中国式的、复杂的句子结构、严谨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构成的英语能力,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因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口语。 新加坡的一个人,前一段时间出了本书,叫"亚洲会思考吗",说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在内,除了会模仿,不具有创新(Innovation)的能力,很难真正意义上和欧美竞争。但愿不要被他不幸言中了。 我在去美国留学前,自认为英文水平还可以:毕竟学了那么多年,自己也下了许多功夫,且上了不少培训班---从普通的到最高档次的,里里外外花费了上万元。应付各种考试包括留学考试,也算是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摘要:英语的语音语调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弱方面。根据资料和分析,这篇论文是要陈述大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指出一些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以及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发音问题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dlin,2001,p.127).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7-16T09:11:13.43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瑜 [导读]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张瑜(汕头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515041) 摘要:母语在英语的学习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正、负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尤其我们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都是在汉语环境下进行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正确看待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面积极作用,避免陷入母语的思维模式中而产生负面消极作用。我们只有重视和研究这些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的学习。目前,我国从小学义务教育到大学高等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英语这门课程,然而,大多数中国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已有的母语知识势必对新语言的掌握造成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对比分析”理论认为有正负之分:正的影响对英语学习起积极作用,能帮助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负的则为干扰因素,给学习带来困难,是造成语言偏误的根源之一。所以,作为学生,只有首先明确汉语母语对学习英语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母语而引发的各种问题。 一、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1.语音方面 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是两个不同的语音体系,对于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英语语音中存在着汉语所不具有的、学生所不熟悉的语音;并且他们已经习惯了汉语发音,所以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用与英语语音相似的音来代替,或用汉语语调来代替英语语调。特别是英语初学者,总是会用找出读音相似的拼音以帮助记忆。 汉语是声调语言,靠声调辨义。英语是语调语言,靠语调辨义。英语的字词有重音、次重音,句子也去升降调之分,初学者往往对其掌握不好,所以,说起英语来往往语调起伏不大,很难读出标准的英语语调来。这样也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韵味,语音上变成了地道的中式英语。 2.词汇方面 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冠词、连词、介词的滥用或误用,形容词与副词的混用,单复数的混用,词义的误用。以下是两个典型的错误例子: A.She is student. B.We can speak English very good. 例A,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常常漏用冠词,所以正确说法应该是“She is a student”。 例B,原句译作汉语应为“我们可以把英语讲得很好”。在英语中,一般情况下,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而在汉语中,却没有这方面的区分。因此受汉语的影响,学生错用“good”,应改为“well”。 除此之外,学生经常混淆一些词或词组的含义和用法。他们认为只要汉语意思一样,任意哪个英文单词或词组都可以使用,却不知这些词或词组在用法上有很大区别。例如,表示“听”的英语动词有“hear、listen to”,表示“找”的有“look for、find”,表示“穿”的有“put on、wear、dress”,学生使用这一类词时,受汉语影响就经常出现错误。以下是一个错误的翻译练习题: 昨天,她丢失了手表。她到处找它,但是没有找到它。 Yesterday she lost her watch.She found it everywhere,but she could not look for it anywhere. 这显然是受到汉语的影响,没有区分出look for 和find的用法,所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Yesterday she lost her watch.She looked for it everywhere,but she could not find it anywhere. 3.语法方面 汉语语法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句型结构、否定词的用法、语序、时态等方面。 汉语中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句型,但是翻译成英语时就不能逐字逐句套译。例如: (1)因为他太小了,所以还不能去上学。 译成:Because he is too young,so he can’t go to school. (2)虽然他年纪很大了,但是还是每天工作。 译成:Though he is very old,but he still works every day. 由此可见,这两个句子都是受汉语句型结构的影响,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显然没有明确英语语法的一个规则,即一个句子中because和so、though/although和but不能同时使用。 另外,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语态和人称的变化,通常用“曾经、正在、已经、将要”等副词作状语,或用“着、了、过”等作补语体现时间意义。而英语是通过动作的时和态体现时间意义。表示被动意思时,汉语的表达习惯经常不用“被”字,通常是主动形式表示一种被动意思。如“这本书是1998年出版的”,其实表达的含义是“This book was published in 1998”。汉语中说“你最好把教室清理干净”,而用英语表达是“You had better have the classroom cleaned”,所表达的意思是“教室要被清理干净”。 而且,英语句式结构比汉语的复杂得多,有时一个句子会包括几个从句。如果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很可能一个句子中出现几个谓语动词,甚至是没有谓语。这是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困扰。 4.文化方面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语言的使用会受到文化的制约,各民族的语言与各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风俗习惯、传统思想和思维方式等都体现在语言当中。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干扰,造成误解、歧义甚至闹笑话等。例如:“a lucky dog”的中文表达是“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红茶”的英文表达是“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还有一些我们常常引为笑谈的中国式英语,例如,中国人被别人赞扬后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那中国人就会根据母语把英语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为

鲸鱼外教培优的学习体验:中国孩子的英语也能和母语国家孩子达到同等水平

鲸鱼外教培优的学习体验:中国孩子的英语也能和母语国家孩子达到同等水平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英语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我也不例外。所以在儿子1岁多的时候,就开始给他听各种英文儿歌,启蒙他的耳朵。到他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计划为他找专业的学习机构,通过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对比,终于在儿子三岁多的时候,为他选择了鲸鱼外教培优。 之前在家里给儿子做启蒙时,我一直希望他能够早一点输出,有时候我就在家里故意引导他用英语对话,他的配合也不是特别积极,再加上家里的语言环境本省就不足,所以从他接触英语以来,一直都是输入要比输出多,这也是我为什么在他那么小就计划给他找一家专业外教机构的原因,主要就是希望通过跟外教的交流,让他多进行一些输出,因为在我的认识里,只有输出了才算是掌握了。 来鲸鱼之前其实我们短暂的在一家当地外教机构学过一个多月,这家机构在我们这里名气还是很大的,但是上了一段时间的课之后,我就发现这家机构并不不能满足我的需求。首先是因为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孩子们,大量使用做游戏等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其次就会因为儿子的性格内向,但是这家机构是大班教学,每个班上有二十几个孩子,儿子跟外教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的机会。 后来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鲸鱼外教培优,并了解到了这家机构采用了1V2的小班课教学,于是我就给儿子报名了鲸鱼的原版精读语言课。让我非常惊喜的是,原本性格内向的儿子,在外教老师和小学伴的陪伴下,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开始用英语交流,课上,老师会给他们提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他都会积极的回答,有时候还会和老师及小伙伴进行讨论。而且在生活中,他也开始用英语跟我们进行一些对话。 到鲸鱼外教培优一年多以后,儿子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现在他跟外教老师纯英文交流完全没有问题,前段时间的定级当中,他也从最初的Pre-K升到了G3,就是从学龄前水平升到了国内高中生的水平,已经完全跟母语国家的同龄孩子达到了同等水平,这些都跟鲸鱼的精读教学分不开。相信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的英语水平还会越来越好。

母语负向迁移

Corresponding author: Fran?ois Grosjean, Université de Neuchatel, Ave. du Premier-Mars 26, 2000 Neuchatel, Switzerland Email: francois.grosjean@unine.ch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16(1) 11 –21? The Author(s) 2011Reprints and permiss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0217748348.html,/journalsPermissions.nav DOI: 10.1177/https://www.360docs.net/doc/0217748348.html, An attempt to isolate, and then differentiate, 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 Fran?ois Grosjean University of Neuchatel, Switzerland Abstract Transfer/interferen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bilingualism research with moments of clear interest and moments of disregard. We are currently entering a period of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the only way to isolate transfer/interference from other contact phenomena such as code-switching and borrowing is to put bilingual speakers in a strictly monolingual language mode. In the second part, an attempt is made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transfer/interfere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use the term ‘transfer’ for static phenomena which reflect permanent traces of one language (La) on the other (Lb), and that we use the term ‘interference’ for dynamic phenomena which are elements of the other language(s) which slip into the output of the language being spoken or written. According to this view, interferences are linked to processing. A way of differentiating empirically between transfer and interference is described. It is a byproduct of a study conduc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Neuchatel which was aimed at gett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restructuring in an L1, based on the long- term influence of an L2. 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e, two other studies are described which examined the comprehension of speech containing transfers/interferences. Keywords contact phenomena, interference, language mode, psycholinguistics, transfer Transfer/interference has a long history in bilingualism research with moments of clear interest and moments of disregard. We are currently entering a period of renewed interest and hopefully we now have the right tools in linguis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 to make some headway in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on. In this article, I first argue that the only way to isolate transfer/interference from other contact phenomena such as code-switching and borrowing is to put bilingual speakers in a strictly monolingual language mode when they are either speaking or writing. This is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one imagines as bilinguals in controlled studies invariably activate their two, or more, languages whereas they do not always do so in normal interac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article,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浅析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摘要]中介语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目的语时所产生的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的描述。中介语的形成与母语的负迁移有很大的关系。就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汉语的语音、语调、用词和语法结构与英语的不同会产生负迁移,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只有把握好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才能趋利弊害,更好的掌握目的语。 关键字:汉语母语英语中介语目的语负迁移 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过渡语,其概念最早是由塞林格提出的,该词一直以来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介语既不是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一种过渡语,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它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是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使用目的语时所产生的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的描述。内姆塞尔(William Nemser)把中介语这一独特的语言系统称为“近似系统”(approximative systems)或“学习者的语言”(learner’s language)等。 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学习方法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而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用母语规则将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对目的语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这一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那么即是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这一迁移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国内,我们学生处在汉语的大环境下,几乎时时处处被汉语的声音和文字包围,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口中说出的、甚至脑中思维的都是汉语,即使在学习英语,那也是用汉语的表达方式,用汉语思维。多数英语学习者都是在通过母语条件下所获得的整个知识系统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来学习英语,而母语学习所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不可避免地影响英语学习。随着改革开放越向纵深发展,英语的社会功能和意义越为人所认识,学生们通过书籍、电视、电影等渠道接触英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并不可能改变汉语大环境的影响。由于母语和目的之间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且学习者缺乏充足的模仿条件,导致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现象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浅谈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母语都会对其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所谓母语迁移,就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母语对所学语言的影响。在语言学习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分为负向迁移和正向迁移两种。其中,正向迁移,是指对学习有利的语言习惯迁移,在母语与目的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负向迁移,它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不符合目的语规则的用法。我们有必要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以便更为高效地学习外语,学好外语。 一、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音负迁移 把walk念成walker,把blow念成below,其原因是由于汉语(普通话)里面没有以/p/,/t/, /k/等辅音结尾的字,也没有/bl/, /gr/等辅音群。另外,因为受各种乡音的影响而不分/n/和/η/, /n/和/l/等情况也长期存在着。 2、词汇负迁移 词汇负迁移有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冠词、连词、介词等多用少用或误用;形容词与副词混用;词义的误用;单复数的混用;动词不同形式的误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错误例子: a.Mr.Smith is a rich man who like collect-stamps. b.It’s clear that there is a big hole on the wall. c.He is teacher. 例 a.英语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其后谓语应发生相应变化,但是汉语中却没有这种语法现象。所以“like”应改为“likes”。例 b.原句译作汉语应为“很明显墙上有个大洞”,学生受汉语影响把“在墙上”错译为“on thewall”,但是英语习惯用法应该用“in the wall”。 例c.受汉语影响学生常常漏用冠词或不定冠词,所以正确说法应该是“He is a teacher.” 3、语法负迁移 下列句子的正、误翻译体现了英、汉在否定词的用法、动词的含义及时态、介词的用法、词性的变换等语法规则和习惯表达上的不同。 (1)我昨天给了他一本字典。 误: I have given him a dictionary yesterda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