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

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

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

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

的配穴规律,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以充分发挥腧穴相互配合的协调作用。临床上配穴处方应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有方有法,以法统方。常用配穴方法有下列四种:

(1)前后相配。即胸腹部穴(募穴为主)和腰背部穴(俞穴为主)相配。如胃病可取胃俞配中脘。此法也可在人体头部和四肢部的前面和后面取穴。如天柱配迎香治鼻塞;内关配外关治疗胸胁胀痛;丘墟配照海治踝关节扭伤。

(2)上下相配。即上肢部穴位和下肢部穴位相配。如胃脘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高血压,上肢取曲池,下肢取太冲;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

(3)左右相配。这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的,就是“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此法多用于头面部疾病。如左侧面瘫、牙痛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牙痛取左侧合谷;左侧头痛取右侧阳陵泉,右侧头痛取左侧阳陵泉。又因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所以临床上对于内脏病证的取穴,一般均可左右同用,以加强其协调作用。如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前额痛取双侧合谷。此外,也有舍患侧而取健侧者,如偏瘫、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左上与右下,右上与左下交叉配同各经穴位治疗扭挫伤,也能取得良效。

(4)远近相配。即取病症的邻近穴和远部穴相配。如胃痛取中脘、胃俞是近取法,取内关、足三里是远取法;腰痛取肾俞、腰眼配委中、承山。

挥腧穴相互配合的协调作用。临床上配穴处方应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有方有法,以法统方。常用配穴方法有下列四种:

(1)前后相配。即胸腹部穴(募穴为主)和腰背部穴(俞穴为主)相配。如胃病可取胃俞配中脘。此法也可在人体头部和四肢部的前面和后面取穴。如天柱配迎香治鼻塞;内关配外关治疗胸胁胀痛;丘墟配照海治踝关节扭伤。

(2)上下相配。即上肢部穴位和下肢部穴位相配。如胃脘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高血压,上肢取曲池,下肢取太冲;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

(3)左右相配。这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的,就是“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此法多用于头面部疾病。如左侧面瘫、牙痛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牙痛取左侧合谷;左侧头痛取右侧阳陵泉,右侧头痛取左侧阳陵泉。又因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所以临床上对于内脏病证的取穴,一般均可左右同用,以加强其协调作用。如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前额痛取双侧合谷。此外,也有舍患侧而取健侧者,如偏瘫、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左上与右下,右上与左下交叉配同各经穴位治疗扭挫伤,也能取得良效。

(4)远近相配。即取病症的邻近穴和远部穴相配。如胃痛取中脘、胃俞是近取法,取内关、足三里是远取法;腰痛取肾俞、腰眼配委中、承山。

三、特定穴的应用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由于这种腧穴的分布和作用不同,故各有不同特定的含义和名称。在临床应府时,这些穴位与其他配穴方法相配合,疗效较好。

(1)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重要腑穴的合称。这类腧穴,每经五穴,十二经共有六个穴位。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络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人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所溜的“荥”,意思即脉气流经此处,有如泉水已成小流;所注为“输”,指此处脉气较大,有如水之能灌注运输;所行为“经”,象水之通行,喻经气正盛,畅通流行;所入为“合”,象水之汇合,是经气深入,进而内人于脏腑的部位。《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这些都说明了五输穴的独特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云: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故按摩时常取用合穴治疗六腑病症(表4-1,表4—2)。

(2)俞募穴。俞穴,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腧穴,是脏腑经气向背部转输布散的穴位,共十二对,亦称背俞穴。脏腑功能失调,则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有压痛或敏感的异常反应。因此,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可取其相应背俞穴进行治疗。如肺病取肺俞,大肠病取大肠俞。另外,背俞穴也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五体的病证。如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目疾和筋病可用一指禅推或按揉肝俞治疗。

募穴,是指脏腑经气聚结于胸腹部的穴位,共有十二个,募穴有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尤其多用于治疗腑病。如胃病取胃的募穴中脘;大肠病取大肠的募穴天枢等。“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俞穴相配合使用,即俞募配穴。如冠心病,可按揉膻中配厥阴俞;胃院痛按揉中院配胃俞(表4—3)。

(3)原络郗穴。原穴是人体元气汇集的部位,脏腑之病皆反映于十二原,故五脏六腑有疾者,皆取其原。十二经络各有一个原穴,均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络穴大部分布于表里经的联络之处,具有主治表里经有关病症的作用。十二经和任督两脉各有一络穴,还有脾之大络大包,故共有十五络穴。原穴和络穴可单独应用,或相互配合应用。如心悸失眠为心经病,先按揉心经原穴神门,再配小肠经络穴支正。郗穴是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脉各有一郗穴,奇经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四脉也有一个郗穴。总称十六郗穴。郗穴都用于治疗本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闭塞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表4—4)。

(4)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古人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认为在四肢有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这八个腧穴可以用于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证。如脊柱强痛,可掐揉通于督脉的后溪穴。也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互相配合应用。如治疗冠心病,可按揉内关配公孙(表4—5)。

(5)八会穴。八会穴是指人体的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的精气会聚处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部。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在临床应用时,凡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的病变,都可以取其所聚会的腧穴进行治疗。如脾胃虚弱,可一指禅推或按揉脏会章门;宗筋不收,可按揉筋会阳陵泉;骨节痹痛,可按揉骨会大杼;中风瘫痪,可按揉髓会绝骨。

(6)下合穴。下合穴是指六腑在足部阳经的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这是根据《灵枢·本腧》有“六腑皆出于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的理论而确定的。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变的主要穴位,所谓“治府者治其合”。如大肠腑病,可按揉上巨虚;小肠病变,可按揉下巨虚等。

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发现某一脏腑的病变,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可能出现上下相连,内外相应的病痛,以及压痛、结节等现象。这些病理性反应点或区域是按摩治疗的关键部位,对于这些部位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按摩的疗效。在按摩治病诊断时,除一般物理诊断、实验诊断、仪器诊断外,还有很重要的按摩触诊法诊断,寻找疾病的体表反应点或区域。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织器官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当人体某一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则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出现痛觉、触觉过敏等病理现象。因此病理性反应点或区域是按摩治疗过程中重要的选择部位。其主要表现是感觉过敏;穴位组织松弛、凹陷、隆起或坚硬;皮下出现结节状或条索状反应物。

(以下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包括一、感觉过敏;二、穴位组织松弛、凹陷、隆重或坚硬;三、皮下结节或条索状反应物。)

一、感觉过敏

轻压某体表反应点或区域,患者即感酸、麻、胀、痛,有时还可以循经传导。压痛在临床最常见,如胃脘痛,则在胃俞、足三里穴处可找到压痛点。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压痛点是检查、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其分布规律多为肌肉的起止点;韧带在骨膜处附着点;筋膜在骨膜处附着点。从人体生物力学观点上来分析,因为这些肌肉的起止点韧带、筋膜的附着点是人体机械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压痛点一般具有三个主要特征:①压痛点的痛过敏现象有持久性的特点,压痛点可以持续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②按压压痛点时,临床常发现患者感觉疼痛不仅仅局限于压痛点处,而且有牵涉性疼痛。如按压臀小肌髂前上棘附着点处,疼痛可辐射到整个大腿外侧;③这类压痛点可用按摩手法消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穴位组织松弛、凹陷、隆起或坚硬

穴位组织松弛与凹陷常会出现在脾胃虚弱患者的脾俞、胃俞、肝俞处,而隆起或坚硬则出现在软组织的慢性劳损处。

三、皮下结节或条索状反应物

皮下结节多为梭形、圆形、椭圆形等,条索状反应物多数质硬,病轻时隐约可觉,大的结节一般较软,可有移动性如脂肪球。小结节与条索状反应物一般不可移动。

以上三种表现,可单独出现,或多种并见。同一病人不同穴位的反应常有差异,如胃下垂病人常在足三里穴处出现条素状反应物,中院穴处有皮下结节,胃俞穴处出现凹陷。对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病理性反应点或区域往往就是病灶和治疗部位。

按摩十大穴位可治便秘

便秘,是时下很多年轻人的困扰,因为饮食的不规律和长期不运动造成排便困难,除了可以多吃通便的水果之外,还可以利用按摩穴位还促进肠胃的蠕动进行消化。 便秘的直接原因,是大肠吸收水分的功能正常、蠕动的功能下降。身体所需水分,是靠大肠吸收的。大肠蠕动乏力,粪便久滞,而大肠又不停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于是粪便就干结,那么排便就困难。 治便秘,古代名医名方今犹在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载有“蜜煎导方”:蜂蜜煎稠,冷却成膏,捻成尖头细条,徐徐捻进肛门,蜜条受热融化,便可通。 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有“神仙一把抓”,通便迅速。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二方:一方为楝实、茴香、穿山甲、牵牛,治他外甥的便秘;一方为皂角、牵牛,治一位皇亲国戚的便秘。 华佗有润肠丸传世,如今药店有售。 穴位按摩解便秘 1. 揉天枢 (肚脐两旁 2 寸),30次 2. 揉关元 (脐下 3 寸),30 次 3. 手掌按在下腹部,顺时旋转摩运 50 次。 4. 按揉脾俞 (背部第十一胸椎两旁 1.5 寸),30 次。 5. 按揉胃俞 (背部第十二胸椎两旁 1.5 寸),30 次。 6. 按揉支沟 (前臂背侧腕关节正中对上 2 寸),30 次。 7. 按揉合谷 (手背拇指与食指中间),30 次。 8. 按揉足三里 (髌骨外下胫骨前缘一横指),30 次。 9. 以掌心或掌根,紧贴小腿,由上而下拍撃小腿后肌 10 次。 10. 提拿搓揉小腿后肌 10 次。 便秘吃什么水果: 草莓:草莓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含果胶,能润燥生津,调理胃肠,降血脂,防止便秘。 鲜桑椹:鲜桑椹1000克,鲜蜂蜜300克,先把桑椹煎煮2次,取煎液1000毫升,文火浓缩,以粘稠为度,加入蜂蜜,再煮一沸停火,冷却即可装瓶。每服20毫升,温水送下,每日2-3次。主治血引起的便秘。年老

催眠的特效穴位是

催眠的特效穴位是“失眠” 症状 :由于兴奋或有什么心事引起的不眠状态 ,如果持续较长的时间 ,就 是失眠症。只要不是因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引起的失眠就不必担心。可是严重的失眠症患者会随着夜幕的降临感到非常恐怖 ,越担心越失眠 ,往往形成恶性循环。 穴位 :失眠、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 :失眠穴位于脚后跟底部 ,它对治疗失眠症非常有效。这个穴位还有利尿作用 ,所以最好在白天对它进行刺激 ,用拳头对失眠穴敲击 200次左右即可。另外 ,再用电吹风对足三里到三阴交吹暖风 ,温度以感到舒适为宜 ,再指压这 两个穴位 ,这样进行后一定会有睡意。 睡前做安眠操催眠 失眠症有各种原因 ,但是睡前必须解除身体的紧张状态 ,使之进入睡眠状态。做安眠操使身体放松之后 ,即使有心事 ,身体也有睡眠的要求 ,因而自然能进入睡眠状态。 方法 :睡前在床上做安眠操。 ( 1)仰躺 ,手、脚尽量伸展 ,保持此状态几分钟。 ( 2)两腿尽量分开 ,然后将两脚的脚底合在一起 ,进行腹式深呼吸 100次 以上。 ( 3)两手平伸 ,右脚抬起接触左手指尖 ,然后左脚抬起接触右手指尖。 ( 4)两手撑住腰部 ,两脚并拢垂直向上形成肩倒立 ,何时两脚尖靠向头前 的床单。 ( 5)两手握拳 ,两肘用力紧贴身体的两则 ,同时尽量扩胸做深呼吸 ,然后 两手突然放松,“扑咚”一声落下。 桂圆汤对失眠疗效很好。 按摩穴位可以预防失眠,从医学的角度来讲,睡眠与精神科和神经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自身体会角度来看,在接受按摩后,身体的痛感消除,睡得很香,所以,身体状态不佳时,说不定按摩穴位是一种好办法。 穴位的功效并没有被西方医学所证实,在中医学上有“针灸刺激疗法”,该方法与其说是治疗,倒不如说穴位的刺激和按摩可使症状缓解。试试看未尝不可。 解除失眠有效的主要穴位: 背部:膈俞、膈关、郅阳、肚食、肾俞; 胸腹部:鸠尾、巨阙、不容、期门、大巨、关元。 有助睡眠的穴位: 天柱:天柱穴在脑后发根部,用两个大拇指缓慢地揉该处,就会头痛减轻、心情平静下来,容易入睡了。 鸠尾:鸠尾穴在胸骨的下部(正好是鸠尾中央部位),用两个大拇指平均按压此穴,消除焦躁不安,带来心态安宁的睡眠。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发表时间:2016-09-07T11:32:51.8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曹涛向国典 [导读] 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株洲县中医院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日夜间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 咳嗽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夜间和凌晨多发,有关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哮喘,28%的哮喘患者的惟一临床症状是咳嗽[1]。现就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1岁,平均年龄(48.6±3.32)岁;病程4~10个月,平均(9.4±3.2)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0岁,平均年龄(48.3±2.3)岁;病程2~8个月,平均(6.8±2.3)个月。经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美普清,口服25ug/次,每天2次[2]。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内服,中药基本配方:黄芪8 g、白术7g、防风6g、炙麻黄5g、射干6g、炒莱菔子7g、苏子5g,水煎,每天一剂;穴位敷贴,药物组成延胡索和白芥子温水调制膏状敷帖穴位即可。两组均连用15天(1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疗效分为,痊愈: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有效:患者各项指标开始趋于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中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是5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患者有效32例,显效6例,2无效例,有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日夜间的症状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92±0.33),夜间症状评分(0.94±0.3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22±0.13),夜间症状评分(0.24±0.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改善,详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春秋季节多发,其临床症状表现在长期顽固性干咳,易发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干咳;该疾病会发展成较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生命的健康[4]。 中药和穴位敷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祛风宣肺、解痉止咳。黄芪可益气固表,补气养血,白术可泄泻,痰饮,防风可除湿热,通便,止汗,炙麻黄可治疗咳嗽、气喘、去湿疹,缓解水肿;射干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喉;炒莱菔子可解毒、降压、促进肠胃运动;苏子可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延胡索可治热瓢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治咳喘;白芥子可散结消肿,豁痰利气。多种中药材共同作用于患者,发挥药物最佳疗效[5]。 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8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治疗甲亢突眼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眼球突出度,改善视力情况,稳定血清中的FT3、FT4、HTSH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桂凤.中药内服合并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7(12):1700-1701.

治疗便秘的穴位按摩手法 附图

治疗便秘的穴位按摩手法(附图) 1.抹任脉(见图①、②)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仰卧或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由上向下,操作20次,力量不宜过大,但是要紧贴皮肤 2.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见图③)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将自己两掌平放于中腹,两中指正对于脐中,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令腹内有热感为佳。 3.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见图④、⑤) 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操作1分钟。 4.顺时针摩揉全腹(见图⑥) 按摩方法:将两掌重叠,扣于脐上,稍加用力,沿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这样才能促进肠道蠕动,注意摩揉方向,如果操作方向相反,就会适得其反。

5.点揉尺泽穴和曲池穴(见图⑦、见图⑧) 位置: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尺泽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曲池穴操作同尺泽穴。此二穴为上肢治便秘要穴,尺泽穴为肺经穴位,曲池穴为大肠经穴位,二者相配能有效促进大便排出,效果显着。 6.点揉合谷穴(见图⑨)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下便是此穴)。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7.按揉支沟穴(见图⑩) 位置:支沟穴位于前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各型便秘均可使用。 8.按揉内庭穴(见图⑾) 位置: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内庭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内庭穴是泻胃火的效穴,此穴对青年过食酒肉辛辣所致的便秘效果最好。 9.按揉三阴交穴(见图⑿)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全)

治疗咽炎的特效穴位 友人咽喉炎一个多月了,说话沙哑,难受得很。先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拍过片,输过液,吃过中西药,均不见效。前后花了一千多元钱。 选了以下这些穴位给他按摩:照海、少商、丘墟、商丘、鱼际、尺泽、曲池、内关。共按了二十多分钟。 以下为所按穴位的一些功效: 1、照海(肾经)-专治咽喉炎。 从古至今,它治疗咽喉方面的疾病最有效,如咽喉痛、慢性咽炎。 实际上,肾经上的穴位都能治疗咽喉疾患,因为肾经本身就是通咽喉的。 但照海穴是专治,且效果极佳。 2、少商穴(肺经)--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 少商穴治嗓子痛效果最佳,特别是急性咽喉肿痛有特效。但这些穴要强刺激才行,过去通常用三棱针来点刺,放一滴血,当时就见效果。用指甲使劲掐一掐也行。 3、丘墟(胆经)--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上身各种炎症。身体自带的消炎大药。 丘墟是胆经的原穴。专治各种上火之症,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发炎症状,如嗓子发炎、咽

喉肿痛、牙痛发炎、眼睛红肿发炎,头痛和乳房痛的炎症等。 在足底反射区,丘墟相当于上身淋巴反射点。 4、商丘(脾经)--消炎大药,下身各类炎症。 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为什么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它能治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5、鱼际(肺经)--清火效果最好。 鱼际是肺经的火穴,清炎的效果出人意料的好。心中有火、夜间爱咳嗽、比较烦热、睡不着觉时,按它最好。 它还能调节小孩的肠胃功能。 6、尺泽(肺经)--降火、补肾、调节身体虚实,高血压、头重脚轻、哮喘 交通肺和肾,调节身体虚实,补肾,化“肺”补“肾” 中医号脉时,三个手指分别摸在腕关节寸、关、尺的位置。尺的位置是号肾的功能。所以“尺”代表肾,“尺泽”上给肾以恩泽,给肾以浇灌。 尺泽穴就是补肾的要穴。 它能补肾,跟五行有很大关系。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所以肺气足了就可以补肾。按尺泽穴就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经上去。 尺泽穴又是合穴,属水,所以这种补肾方法叫做泻肺补肾法。其实,泻只是一种能量转化,是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转化到肾经上去。因为上焦的能量过多,淤住了,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老有火气,老想吃点凉的东西或祛火的东西,现时却两脚冰凉。这是火气都用到上边去了,没有留些到下面来,形成了上实下虚之症。 此时,不能盲目地泻火。而去医院,一般会让你吃点苦寒的药祛火,往往用通便的办法。可一吃祛火的药,一通便,上边的火没有了,下边却更虚了。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把这种能量转化,不要白白地浪费。要知道,即使是“火”,也是人体里的一种能量,也是靠气血制造出来的,所以不要把它泻掉,泻掉就等于把刚生出来的气血又给浪费了。我们要把它转化。揉尺泽穴就是很好的办法。 有的人头重脚轻,有高血压,还有哮喘,也是上实下虚之证,需要揉尺泽穴来转化。 7、少海(心经)--水火相济,降火补肾,心火盛。 夜里比较热燥、出汗、心痛、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手痉挛、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心烦上火、耳朵老响、起急。 少海穴在肝横纹边上的点上,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 因为心经属火,而这个穴是合穴,属水,所以少海穴起到一个水火相济的作用。就是说心火太盛的人,揉这个穴可以降火,同时又滋阴补肾。有一种病叫心肾不交,夜里就比较燥热、烦燥、爱出汗、老睡不着觉,这时一定要多揉少海这个穴。 少海主治的病非常多,如心脏疼痛、手臂麻、手颤(包括帕金森病的那种手颤)、手痉挛,平时都要多按少海穴。失眠、两肋痛、牙龈老肿痛,也是心火过旺造成的,如果再配合合谷穴一起按,效果更好。 少海穴是一个治疗耳鸣的要穴,就是老爱心烦上火、耳边响、起急的那种耳鸣,少海穴治疗效果最好。 8、曲池(大肠经)--降血压、降火、排毒、祛痘痘、治皮肤病、明目、增加血液循环、减肥。 9、合谷(大肠经)--包治百病的万能穴,主治牙痛。 左牙痛揉右手合谷,右牙痛揉左手合谷。揉的时候最好再加上一个压痛点,那效果就太

解决便秘最快的好方法按摩脚部穴位

解决便秘最快的好方法按摩脚部穴位 解决便秘最快的好方法按摩脚部穴位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经常转动脚腕子,并按摩踝部至脚底的一些穴位,能起到降低血压、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的作用。“脚踝以下分布着近30多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可以说,从脚腕至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经常转动脚腕,的确可以对高血压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可以减缓身体老化速度,还能灵活骨关节。“昆仑、申脉、金门、丘虚、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穴位,都在脚踝周围,在转动脚踝时,可以刺激这些穴位,起到保健作用。”姜良铎举例说,如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此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刺激它可以治疗头痛、腰痛、高血压、怕冷症等。而商丘穴位于人体的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刺激它可以治疗腹胀、便秘、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转脚腕的方法很多,姜良铎表示,可以盘坐在床上,一只手握住脚踝,一只手握住脚

掌,缓慢转动;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进行转动;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早晚各一次。此外,姜良铎还指出,脚底部的一些穴位对治疗高血压也有一定作用,如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的涌泉穴,按摩它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倦怠、失眠、高血压、眩晕、更年期障碍等。还有位于脚大拇指根部横纹中央的“高血压点”,用两手的大拇指按压此处6秒钟,一天10次,对降血压有显著疗效。姜良铎提醒大家:“平时开会、工作时都可以转转脚腕,晚上洗脚后可以按摩脚部穴位,交替进行,长期坚持,就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解决便秘最快的好方法按摩脚部穴位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经常转动脚腕子,并按摩踝部至脚底的一些穴位,能起到降低血压、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的作用。“脚踝以下分布着近30多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可以说,从脚腕至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经常转动脚腕,的确可以对高血压起到辅助治疗的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 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 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 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一种特殊的穴位刺激疗法 "全穴斜刺法":曾看到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其要点是在阿是穴旁开1~2寸处下针,斜刺至阿是穴深处,其疗效远比在阿是穴直刺为好。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其要点是要使针尖到达痛点深处后,再进针0.5~1寸,结果疗效更好。受此启发,既然穴位呈近似圆柱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让针体最大范围地透过呈卵圆体之穴位的有效刺激区的纵轴线,才能提高疗效。基于上述认识,对除危险区以外的穴位采用一种新的定位和针刺方法---"全穴斜刺法",取得了远比传统定位和针刺方法更好的疗效。其基本操作方法分作针刺较深的穴位和只能平刺的浅表穴位两类。 治疗方法依患者主诉,运动障碍和触诊结果,确定受损软组织的位置、深浅、走向、范围及其最痛点,沿肌肉长轴,取离最痛点有适当距离的一点为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注意保持针的斜行走向,使之能准确地刺入受损软组 织的最痛点处,可刺到骨膜或肌腱附着处。当有明显针感时留针,留针时不行针,时间视针感消失快慢而定,但对劳损者以5--10分钟左右为宜(长时有益无害)。在出针过程中,患者感到针感突然加强时,应暂停出针,待针感重新减弱后,再将针完全退出。一般3-5日针1次,急性损伤间隔时短些。针细间隔短,针粗间隔长些。 针刺体位,就是针刺施术要患者采取术者所需体位。笔者临床使用痛姿位、牵胀(恢刺)进针施术,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1)斜刺效果取决于是否准确刺入受损组织、保持进针后的走向;(2)原痛点经斜刺后疼痛消失,其邻近部位又有较强的痛点出现,这可能是受损所涉及的部位较多及强痛点对较弱痛点的"掩盖"作用所致,故每次针刺后,应注意观察分析,继续对其它痛点给予斜刺;(3)压痛点较多且程度差别不大,可依患者的体质和 病情,对3~5个压痛点进行治疗;(4)针刺后,第2天如出现症状加重,但第3天会显著好转,这可能反映了针刺具有调整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后作用或是个体对针刺的反应不同,这样以适当间隔天数为宜。数次治疗后有二至三周恢复期。 针刀(刃针、粗针)斜刺,针刀治疗以简、便、廉、验治疗软组织损伤而被社会广泛认可。虽然有的患者能接受针刀治疗,但也有不少人恐惧针刀治疗所带来的痛苦,针刀治病的目的就是要减轻患者痛苦。如何将针刀施术痛苦降到最低限度,本博将针刀刃口改为一尖二刃,进针快,痛觉小。斜刺施术,取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对个别惧针患者,初次用毫针或细针治1—2次,再改用合适针具治之。 基础医学研究和实践,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当骨骼肌超过习惯性负荷工作致力平衡失调后,肌肉就发生延迟性收缩蛋白降解,从而导致收缩结构改变或解体的现象。当针刀斜刺进入损伤软组织时,肌肉中收缩蛋白马上出现组装、合成,收缩结构功能即时恢复,酸、胀、痛很快消除,带来稳定持久的疗效而不是一时性的镇痛。值得重视的是,斜刺治疗肌肉损伤是通过外周机制实现的。在分别破坏脑、脊髓、阻断运动终板的功能以及对离体肌肉等做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后,仍然能够观察到针刺有促进肌肉功能和结构恢复的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斜刺促进肌肉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主要不是通过神经的调节,而是通过肌肉本身所固有的外周机制调节的。 针刀入路的选择:针刀临床主要用于松解软组织,而大多数疼痛或酸胀及功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便秘的穴位按摩防治

便秘的穴位按摩防治 一、概述 老年人便秘,除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所致外,大多数是功能性的。主要原因是老人胃肠蠕动功能降低,直肠张力减退,粪便在肠腔停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造成粪质坚硬不易排出。 二、穴位按摩操作:(支沟、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石门) 三、操作 1、支沟穴:属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位于腕背侧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具有清三焦热、通关开窍、疏经活络之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2、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又是手阳明大肠之募穴,位于神阙穴(脐中)旁开两寸处。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之效,尤适宜气滞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3、大肠俞: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系大肠在背之腧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具有通调大肠气机的作用,可用于燥热伤津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2次。 4、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具有调理脾胃、疏通经络、解痉止痛之效,并有强壮作用,尤适宜气血亏虚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5、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穴,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之会穴。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具有健脾益气、调补肝肾之效,应用极为广泛,尤适用于女性便秘患者。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6、石门穴:属任脉,系三焦之募穴。位于正中线上,脐下两寸处。具有补肾培元之效,尤适宜阴寒凝结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失眠(神经衰弱)的穴位按摩 一、概述 二、穴位按摩(太阳、神门、印堂、率谷、三阴交、内关、劳宫、涌泉、安眠) 三、操作 1、推摩印堂穴此穴位位于两眉正中央处。用拇指推摩印堂穴2~3分钟。 2、按揉三阴交穴此穴位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用拇指按揉左右三阴交穴各5 分钟左右。 3、按摩涌泉穴此穴位于足2、3趾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上。用拇指分别按摩左右涌泉穴各100次。 4、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按摩劳宫穴有助于清心火、安心神,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采用揉擦方式按压,每穴按压5分钟,每天2~3次。对于手掌心的劳宫穴,也可借助笔帽等钝性物体进行按摩,左右手交叉进行。 5、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6、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的神门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7、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8、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9、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穴位按摩治疗肠胃疾病

(一)每个穴位每天按揉10分钟左右,即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肠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 指压解溪:此穴位置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点处。用手指尖在穴位上一压一放,做 60次,可清胃热,除腹胀,治便秘。 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髌韧带外侧向下 3寸,胫骨向外1横指处。足三里在小腿的前缘。 取穴时,让他以掌心盖住膝盖, 食指伸直按在小腿骨的外缘, 中指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按 揉足三里可以用较大的力量,使穴位处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中医的针灸学中认为,足三 里是保健要穴,有固肾益精、温脾助阳、 益寿延年的功效。仅按一个穴位就能起到这么好的 补肾效果,当然不能放过 海天点按15分钟。如果穴位周围有硬结,则要慢慢揉散。此穴能 补益气血,调节胃肠功能。 揉按曲池、手三里: 曲池穴位置在屈肘位,肘横纹桡侧尽头处。手三里穴在曲池穴向下 寸处。每穴按揉35分钟,以有酸胀感时为度。能治疗腹部胀痛、呕吐、腹泻、便秘等。 掐按内关:此穴位置在手掌腕横纹中点向上 2寸处,每次掐按15分钟,左右手相互掐按。 有和胃降逆,理气消胀的功效。 推擦三阴交:此穴在足内踝高点向上 3寸,小腿内侧正中处。推擦方向由下向上,共推 60 次,可 治疗脾胃虚弱,肠鸣腹 胀。 合谷: 气海: 中脘: 天枢: 阳陵泉:位置:膝外侧下方, 太冲:脚趾拇指骨与第二指骨结 合处 上巨虚:正坐屈膝位,在 犊鼻下 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下巨虚:正坐屈膝位,在犊鼻下 9寸,条口下约1横指,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当犊鼻与 解溪穴的连线上取穴。 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梁丘: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 的上方也是该穴。 小肠俞:穴位于骶部,当第一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一骶后孔齐平。 大肠俞:当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左右旁开 1.5寸即是此穴) 膻中:在两头乳连线中点,用手指点按 天突 :在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 -LEJM 1 4丘三里 解g 在第一、 二掌骨间见微凹陷处。 在腹正中线上,脐下 在腹正中线上, 脐上 在脐左右各两指处 1.5寸处。 4寸处,在胸骨体下沿与脐中连线的中点。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推荐收藏)2016-07-01 19:40 50种常见病的穴敷疗法 作者/李今庸 ?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按摩穴位治疗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多因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肠道感染、小肠功能紊乱吸收能力下降引起。生活中隔三差五就会碰到腹泻病人,我有一位朋友,上班期间着急慌慌奔向卫生间,一蹲十几分钟,没出一小时,又到处找纸。问他,拉肚子好几天了,打针吃药不见效,一下午就进了三次厕所,他脸上的痛苦表情表明,拉稀把人搞得七荤八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很无奈。我告诉他穴位就是长在你自己身上的止泻药,中医经络指针点穴疗法就能手到病除。 他不信,但可以试试。毕竟病急乱投医,只要能够止住腹泻,紧急情况下哪管土法偏方,止住腹泻就是良方。 我给他按摩二十分钟,身体很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腹泻立止。他说比吃药要快、还灵。 此法被几十个腹泻病人验证,基本一次治愈,你说不灵能行? 用中医通经活络就能治疗常见病,是不是很神奇? 我用了如下穴位 1、中脘穴:归属任脉,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同身寸),前正中线上。或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 从肚脐向上量手掌四横指,再加一拇指即是。以中指指尖按揉中脘穴,可止肠鸣、治胃痛。 2、天枢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脐中旁开2寸。 从神阙穴(肚脐)向外量两拇指即是天枢穴。自我按摩以中指指尖按揉天枢穴,可治腹胀、脐周痛、腹泻、便秘,本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大横穴:归属足太阴脾经,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先找到神阙穴,向外量手掌的4横指加一拇指既是大横穴。以手中指指尖按揉大横穴可缓解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该穴在天枢穴外侧两横指处,自助按摩可食指按在天枢穴上,中指按在大横穴上,同时点压按揉,左右取穴。 4、曲池穴:归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肘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处取穴。或屈肘成直角,肘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位图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 位图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女性痛经的按摩治疗(附穴位图) 中医穴位按摩法赶走痛经 ... 痛经,不知折磨了多少女性。难道除了止痛药,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缓解痛苦了吗当然不是。 中医有一个“三阴交”穴,又称“女三里”、“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或过少,经前综合征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有痛经问题的女性,可在平时轻轻用拇指揉按该穴,左右各指压3分钟;还可以用艾条灸疗。将从药店买回的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此外,还要尽量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以及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保持身体暖和能松弛肌肉,可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重保暖,忌食生冷;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适度参加锻炼.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 太冲穴.位置在脚大趾与第二趾之间.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 三阴交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子宫穴.它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左右,旁开正中线3寸的距离各一点.按摩时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有酸胀感为度. 按摩治疗痛经时,要用拇指指腹分别揉捻穴位,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般在经前一周开始,月经来潮后停止.非经期的时候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若结合艾灸对这几个穴位施治,效果会更好.痛经患者在治疗中,要注重保暖,忌食生冷;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规律;适度参加锻炼. 女性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痛经常持续数小时或l—2天,一般经血畅流后,腹痛缓解.本病以青年妇女较为常见,是妇女常见病之一.饮食疗法能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月经已来潮,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 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都应保持大便通畅.尽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认为,痛经病人适量饮点酒能通经活络,扩张血管,使平滑肌松弛,对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如经血量不多可适量地饮些葡萄酒,能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葡萄酒

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

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 文章目录*一、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二、失眠的原因*三、失眠的饮食该吃什么好 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1、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百会穴百会为督脉经穴,位居人体头部正中最高点,乃诸阳之会,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而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名医指出:“脑为元神之府”脑的生理和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故“心主神志”。 2、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神门穴 神门穴是心经的穴位,常用在治疗失眠、惊悸、心脏动悸等症状。对心脏方面,情志方面,情绪不稳的,像动辄生气,还有心神不守的,都可以灸神门,神门可以心定下来。百会和神门搭配可以治疗各种失眠症状,包括重度失眠。 3、失眠艾灸哪几个穴位:涌泉穴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启闭开窍。艾灸涌泉穴可以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症等。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4、失眠最好治疗方法 4.1、运动法:生命在于运动,不做体育锻炼人不会精神却也

不累,这就会导致有些人在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却睡不着。运动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过度的运动,疲劳就会导致我们很快的进去梦乡,毕竟失眠的人总是精神抖擞,根本没有想睡觉的感觉,所以运动 可以让人疲劳,然后才能快速的进去梦乡。 4.2、、音乐入睡法:很多们都是喜欢听音乐的吧,如今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是离不开的,听着音乐入睡也不 失为一种快速睡觉的好方法。就是在睡眠的时候在家里放一段比较舒缓的音乐,可以使钢琴曲,可以是曲风悠扬的曲子,总之就是让你的身心都处于平静的状态。 4.3、牛奶法:日常饮食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长期失眠的朋友们不妨度一下每晚入睡前来一杯牛奶,长期坚持才会有好的疗效。牛奶法就是在你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因为牛奶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内部很多维生素和营养元素。 失眠的原因1、生活压力太大 郁闷日子压力的增大,如今而很多刚入职的年轻人不得不愈加卖命,他们由于家庭担负轻、应付、娱乐、加班这些无法的表象变成年轻人的家常便饭,也让睡觉时刻一减再减,一朝一夕变 成失眠一族。 2、透支睡觉 睡觉的时刻应当是有规则可循的,而很多年轻人都是在一夜

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治疗阳痿

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治疗阳痿 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治疗阳痿?针灸法源远流长,对许多疾病都有极好的疗效,在中医治疗中广受推崇,备受欢迎,对于阳痿病症,也可以采用针灸法来治疗。不过,用针灸法治疗阳痿时要特别注意,不同的阳痿病症要采用不一样的针灸疗法才有效。 对于肾气虚弱型阳痿,针灸时应取会阴、长强、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曲骨、然谷、曲泉为配穴。 会阴针1。5寸;针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骺骨平行刺入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射至肛门部,古人在针此穴时,以大痛为度;肾俞穴刺 1寸。三穴在得气之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配穴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灸会阴穴49次。 对于命门火衰型阳痿,针灸时应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后留针5分钟。另以艾条作雀啄灸,先关元后会阴穴,各49次。 对于湿热下注型阳痿,针灸时应取肝俞、行间、曲泉、会阴为主穴,取阳陵泉、膀胱、水分为配穴。先针主穴,捻转泻法不留针。后针配穴,平补平泻。7次为1个疗程。 对于肝气郁结型阳痿,针灸时应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对于惊恐伤肾型阳痿,针灸时应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 部分穴位位置 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