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和方法

一、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多变量(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元统计学的推广。

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的一门统计学科。

二、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简化数据结构(降维问题)

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综合成数量较少且互不相关的变量,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但损失的信息又不太多。

(1)主成分分析

(2)因子分析

(3)对应分析等

2、分类与判别(归类问题)

对所考察的变量按相似程度进行分类。

(1)聚类分析:根据分析样本的各研究变量,将性质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的方法。

(2)判别分析:判别样本应属何种类型的统计方法。

例5: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

考察指标有6个:

1、X1:每千居民拥有固定电话数目

2、X2: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目

3、X3: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的成本

4、X4:每千人拥有电脑的数目

5、X5:每千人中电脑使用率

6、X6:每千人中开通互联网的人数

3、变量间的相互联系

一是:分析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是否依赖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回归分析)

二是:两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典型相关分析)

4、多元数据的统计推断

点估计

参数估计区间估计

统u检验

计参数t检验

推F检验

断假设相关与回归

检验卡方检验

非参秩和检验

秩相关检验

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小概率事件原理

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P<0.01或P<0.05等)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反证法思想是先提

出假设(检验假设H0),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确定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小,如可能性小,则认为假设不成立;反之,则认为假设成立。 2、假设检验的步骤 (1)提出一个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例如:要对妇女的平均身高进行检验,可以先假设妇女身高的均值等于 160 cm (u=160cm )。这种原

假设也称为零假设( null hypothesis ),记为 H 0 。

2.1 均值向量的检验

1、正态总体均值检验的类型

根据样本对其总体均值大小进行检验( One-Sample T Test ) 如妇女身高的检验。

根据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对其总体均值的检验( Indepent Two-Sample T Test ) 如两个班平均成绩的检验。

配对样本的检验( Pair-Sample T Test ) 如减肥效果的检验。

多个总体均值的检验 A 、总体方差已知 用u 检验,检验的拒绝域为

即 B 、总体方差未知

用样本方差 代替总体方差 ,这种检验叫t 检验.

(2)根据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对其总体均值的检验

目的是推断两个样本分别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其检验过程与上述两种t 检验也没有大的差别,只

是假设的表达和t 值的计算公式不同。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其假设一般为:

12

{

}W z u α-

=>112

2

{}

W z u

z

u

αα

-

-

=<->或2

s

Ⅲ 0μμ= 0μμ< α--<1u z )1(1--<-n t t α

H0:µ1=µ2,即两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相等.

H1:µ1>µ2或µ1<µ2,即两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不相等,检验水准为0.05。

计算t统计量时是用两样本均数差值的绝对值除以两样本均数差值的标准误。

相应的假设检验问题为:

H0:μ1=μ2

H1: μ1大于μ2

μ1 为第一组的总体均值,而μ2 为第二组的总体均值。

用SPSS 处理数据:

Spss 选项:Analyze—Compare Mean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3、配对样本的检验(paired samples )

(针对同样的样本)考察实验前后样本均值有无差异。能够很好地控制非实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注意:实验前后两个样本两个样本并不独立

注意:同一样本实验前后并不独立,但不同样本之间却相互独立。

配对样本的检验实际上是用配对差值与总体均数“0”进行比较,即推断差数的总体均数是否为“0”。故其检验过程与依据样本均数推断总体均数大小的t检验类似,即:

A、建立假设

H0:µd=0,即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H1:µd>0或µd<0,即差值的总体均数不为“0”,检验水平为α。

B. 计算统计量

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时t值为差值均数与0之差的绝对值除以差值标准误的商,其中差值标准误为差值标准差除以样本含量算术平方根的商。

C. 确定概率,作出判断

以自由度v(对子数减1)查t界值表,若P<α,则拒绝H0,接受H1,若P>=α,则还不能拒绝H0。

例4:要比较50个人在减肥前和减肥后的重量。这样就有了两个样本,每个都有50个数目。

这里不能用前面的独立样本均值差的检验;这是因为两个样本并不独立。

每一个人减肥后的重量都和自己减肥前的重量有关。但不同人之间却是独立的。令减肥前的重量均值为μ1 ,而减肥后的均值为μ2 ;这样所要进行的检验为:

H0:μ1=μ2

H1:μ1大于μ2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1、定义

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 检验,其目的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了解方差分析中几个重要概念: (1)观测因素或称为观测变量

如:考察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农作物产量就是观测变量。

(2)控制因素或称控制变量

进行试验(实验)时,我们称可控制的试验条件为因素(Factor),因素变化的各个等级为水平(Level)。 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如品种、施肥量、土壤等。

如果在试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在变化,其他可控制的条件不变,称它为单因素试验; 若试验中变化的因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则称为双因素或多因素试验 。

方差分析就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因素)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

响的变量

3、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设有r 个总体,各总体分别服从 …… ,假定各总体方差相等。现从各总体随机抽取样本。透过各总体的样本数据推断r 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

:至少有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与其它组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的思路:用离差平方和(SS )描述所有样本总的变异情况,将总变异分为两个来源:

(1)组内变动(within groups ),代表本组内各样本与该组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即水平内部(组内)方差 (2)组间变动(between groups ),代表各组平均值关于总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即水平之间(组间)方差 即:SS 总=SS 组间+SS 组内

消除各组样本数不同的影响--离差平方和除以自由度(即均方差)。从而构造统计量: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的比值构造的F 统计量,将其与给定显著性水平、

自由度下的F 值相对比,判定各组均数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零假设否定域:

例2 SIM 手机高、中、低三种收入水平被调查者的用户满意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即:研究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是否会影响其对SIM 手机的满意程度。

SPSS 处理:Analyze — Compare Mean — One-Way ANOV A 多元方差分析(操作参见书例2.1,第36页):

SPSS 选项: Analyze — General Linear Model — Multivariate

可用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组成的样本均数向量推论该年级男、女生身体发育指标的总体均数向量μ1和μ2相等与否, 得到:

F=8.8622,P=0.0008。拒绝该年级男女生身体发育指标的总体均数向量相等的假设,从而可认为该校男女生身体发育状况不同。

4、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

(1)可比性,若资料中各组均数本身不具可比性则不适用方差分析。

21

(,)N μσ22

(,)N μσ2(,)

r

N μσ012

:r

H μμμ==1

H

(1)

SS r F SS -=

组间组内(n-r)

1,(

)r n r F

F α--

(2)正态性,各组的观察数据,是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即偏态分布资料不适用方差分析。对偏态分布的资料应考虑用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倒数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等变量变换方法变为正态或接近正态后再进行方差分析。

(3)方差齐性,各组的观察数据,是从具有相同方差的相互独立的总体中抽取得到的。即若组间方差

不齐则不适用方差分析。

依据涉及的分析变量多少分为:一元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

依据对分析变量的影响因素的数量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什么是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P54)

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对样品或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与其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更强。

聚类分析的目的(P54)

使类内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

二、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是根据一批样品的多个观测指标,具体地找出一些能够度量样品或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然后利用统计量将样品或指标进行归类。把相似的样品或指标归为一类,把不相似的归为其他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

相似样本或指标的集合称为类。 1、聚类分析的类型有:

对样本分类,称为Q 型聚类分析 对变量分类,称为R 型聚类分析

Q 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性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 R 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性的变量聚集在一起,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可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达到变量降维的目的。

2、聚类分析的方法: 系统聚类(层次聚类) 非系统聚类(非层次聚类)

系统聚类法包括:凝聚方式聚类、分解方式聚类

非系统聚类法包括:模糊聚类法、K -均值法(快速聚类法)等等 常用距离:

(1)、明考夫斯基距离(Minkowski distance)

明氏距离有三种特殊形式:

(1a )、绝对距离(Block 距离):当q=1时 (1b)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当q=2时

(1c)切比雪夫距离:当 时

g

p

k g

jk ik ij x x d 1

1

)||(∑=-=()∑=-=

p

k jk

ik

ij x x

d 1

1()2

112)(2⎥

⎤⎢⎣⎡-=∑=p

k jk ik ij x x d q =∞

jk

ik p

k ij x x d -=∞≤≤1max )(

当各变量的单位不同或测量值范围相差很大时,不应直接采用明氏距离,而应先对各变量的数据作标

准化处理,然后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计算距离。常用的标准化处理:

其中 为第j 个变量的样本均值;

为第j 个变量的样本方差。

(4)马氏距离

*1,2,,1,2,,ij x x x i n j p

-

-=

==1

1n

j

ij i x x n -

==∑2

1

1()1n jj

ij j

i s x x n -==--∑)

()(2j i 1j i x x x x -∑'-=-ij d 1/2[()()]

ij d -'=-∑-1i j i j x x x x

马氏距离与上述各种距离的主要不同就是马氏距离考虑了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假定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即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则马氏距离就退化为用各个观测指标的标准差的倒数作为权数进行加权的欧氏距离。因此,马氏距离不仅考虑了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且也考虑到了各个观测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为了对马氏距离和欧氏距离进行一下比较,以便更清楚地看清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现考虑一个例子。

1、类的定义

相似样本或指标的集合称为类。 (数学表达见63-64页定义3.1-3.4)

2、类的特征描述: 设类G 这一集合有

x

x x m

......,2

1

m 为G 内的样本数。其特征:

(1)均值(或称为重心)

(2)协方差矩阵

(3) G 的直径

d 12=[(7.9-7.68)2+(39.77-50.37)2+(8.49-11.35)2+(12.94-13.3)2+(19.27-19.25)2+(11.05-14.59)2+(2.04-2.75)2+(13.29-14.87)

2]0.5

=11.67

d 13=13.80 d 14=13.12 d 15=12.80 d 23=24.63 d 24=24.06 d 25=23.54 d 34=2.2 d 35=3.51 d 45=2.21 1 2 3 4 5 D1= 1 0河南与甘肃的距离最近,

2 11.67 0先将二者(3和4)合为

3 13.80 24.63 0 一类 G6={G2,G4}

4 13.12 24.06 2.20 0

5 12.80 23.54 3.51 2.21 0

1

1m G

i i x x m -

==∑'

1

()()m

G i G i G i s x x x x -

-

==--∑1

1

G G

s n ∑=

-,max G ij

i j G

D d ∈=

判别分析

根据已知对象的某些观测指标和所属类别来判断未知对象所属类别的一种统计学方法。

如何判断(判断依据)? 利用已知类别的样本信息求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未知样本所属类别进行判别 判别分析的特点(基本思想)

1、是根据已掌握的、历史上若干样本的p 个指标数据及所属类别的信息,总结出该事物分类的规律性,建立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

2、根据总结出来的判别公式和判别准则,判别未知类别的样本点所属的类别。

判别分析的目的:识别一个个体所属类别

3、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往往联合使用。当总体分类不清楚时,先用聚类分析对一批样本进行分类,再用判别分析构建判别式对新样本进行判别。此外判别分析变量情况: 被解释变量为属性变量; 解释变量是定量变量。 判别分析类型及方法

(1)按判别的组数来分,有两组判别分析和多组判别分析

(2)按区分不同总体所用的数学模型来分,有线性判别和非线性判别 (3)按判别对所处理的变量方法不同有逐步判别、序贯判别。 (4)按判别准则来分,有费歇尔判别准则、贝叶斯判别准则

距离判别

基本思想即:首先根据已知分类的数据,分别计算各类的重心即各组(类)的均值,判别的准则是对任给样品,计算它到各类平均数的距离,哪个距离最小就将它判归哪个类。 (一)两个总体的距离判别法 1、方差相等

先考虑两个总体的情况,设有两个协差阵∑相同的p 维正态总体,对给定的样本Y ,判别一个样本Y 到底是来自哪一个总体,一个最直观的想法是计算Y 到两个总体的距离。故我们用马氏距离来给定判别规则,有:

2、当总体的协方差已知,且不相等

贝叶斯(Bayes)判别 ---------(考计算题)

()()()()⎪⎩⎪⎨⎧=<∈<∈)

,(),(221212

22222121G y d G y d G d G d G G d G d G 如待判,,,如,,

,,如,y y y y y y ()()()()⎪⎩

⎪⎨⎧=<∈<∈),(),(221212

22222121G y d G y d G d G d G G d G d G 如待判,,,如,,,,如,y

y y y y y )()()()(),(),(11

1121

2

21222μμμμ-∑'---∑'-=---y y y y y y G d G d )

()()()()

,(),(11

121

212

22μμμμ-'---'-=---y y y y y y ∑∑

G d G d 22211y y y μμμ1

2---'+'-'=∑∑∑)2(111

1μμμ---∑'+∑'-∑'-11y y y )(]2

)

([221121y μμμμ-∑'+-=-2

2

1μμμ+=

令),,,()(21'

=-∑=-p a a a 211

μμα

☐ 贝叶斯判别法是通过计算被判样本x 属于k 个总体的条件概率P (n/x),n=1,2…..k. 比较k 个概率的大

小,将样本判归为来自出现概率最大的总体(或归属于错判概率最小的总体)的判别方法。 ☐ 一、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 例7:设有

G 1

,G

2

G 3

三个类,欲判别某样本x 0

属于哪一类.已知

现利用后验概率准则计算 x

0 属于各组的后验概率:

贝叶斯公式:

所谓Fisher 判别法,就是用投影的方法将

k 个不同总体在p 维空间上的点尽可能分散,同一总体内的

各样本点尽可能的集中。用方差分析的思想则可构建一个较好区分各个总体的线性判别法 -------- (只

作了解)

例:设先验概率、误判损失及概率密度如下:

,30.0,65.0,05.0321===q q q 10.0)(01=x f 63.0)(02=x f 4.2)(03=x f 004

.01345.1005

.04.230.063.065.010.005.010.005.0)

()

()(3

1

01101==⨯+⨯+⨯⨯=

=

∑=i i

i x f q x f q x G P 361

.01345.14095

.04.230.063.065.010.005.063.065.0)

()

()(3

1

02202==⨯+⨯+⨯⨯=

=

∑=i i

i x f q x f q x G P 635

.01345

.172

.04.230.063.065.010.005.04.230.0)

()

()(3

1

03303==⨯+⨯+⨯⨯=

=

∑=i i

i x f q x f q x G P )()|()

()|()|(i i i i i B P B A P B P B A P A B P ∑=判别为

G1

G2

G3

G1 C(1/1)=0

C(2/1)=20

C(3/1)=80 G2 C(1/2)=400 C(2/2)= 0

C(3/2)=200

实 组

G3

C(1/3)=100 C(2/3)=500 C(3/3)=0

先验概率 P1=0.55 P2=0.15 P3=0.30 概率密度

f1=0.46

f2=1.5

F3=0.70

试用贝叶斯判别法将样本x0判到G1、G2、G3中的一个。考虑与不考虑误判损失的结果如何?

1、考虑误判损失:

误判到G1的平均损失为

ECM1=0.55*0.46*0+0.15*1.5*400+0.30*0.70*100=

误判到G2的平均损失为

ECM2=0.55*0.46*20+0.15*1.5*0+0.30*0.70*50=

误判到G3的平均损失为

ECM3=0.55*0.46*80+0.15*1.5*200+0.30*0.70*0=

其中ECM2最小,故将x0判别到G2。

2、不考虑误判损失:

将x0判别到G1的条件概率为:

P(G1/x0) =(0.55*0.46)/(0.55*0.46+0.15*1.5+0.30*0.70)=

将x0判别到G2的条件概率为:

P(G2/x0) =(0.15*1.5)/(0.55*0.46+0.15*1.5+0.30*0.70)=

将x0判别到G3的条件概率为:

P(G3/x0) =(0.30*0.70)/(0.55*0.46+0.15*1.5+0.30*0.70)=

其中P(G1/x0) 取值最大,故将x0判别到G1。

主成分分析的重点

1、掌握什么是主成分分析?

2、理解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几何意义?

3、理解主成分求解方法:协方差矩阵与相关系数矩阵的差异?

4、掌握运用SPSS或SAS软件求解主成分

5、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主成分分析:将原来较多的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新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

主成分:由原始指标综合形成的几个新指标。依据主成分所含信息量的大小成为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等等。

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主成分保留了原始变量绝大多数信息。

2、主成分的个数大大少于原始变量的数目。

3、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

4、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满足如下的条件:

1、每个主成分的系数平方和为1。即

2、主成分之间相互独立,即无重叠的信息。即

1

2

2

2

2

1

=

+

+

+

pi

i

i

u

u

u

p

j

i

j

i

F

F

Cov

j

i

2

1

0=

=

3、主成分的方差依次递减,重要性依次递减,即

F1、F2….Fp 分别称为原变量的第一、第二….第p 个主成分。

根据旋转变换的公式:

I

U U U U ='='-,1

旋转变换的目的:为了使得n 个样品点在Fl 轴方向上的离散程度最大,即Fl 的方差最大。

总体主成分的求解及其性质

矩阵知识回顾: (1)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A 、若对任意的k 阶方阵C ,有数字 与向量 满足: ,则称 为C 的特征根, 为C 的相应于 的特征向量。

B 、同时,方阵

C 的特征根 是k 阶方程 的根。 (2)任一k 阶方阵C 的特征根 的性质:

(3)任一k 阶的实对称矩阵C 的性质: A 、实对称矩阵C 的非零特征根的数目=C 的秩 B 、k 阶的实对称矩阵存在k 个实特征根

C 、实对称矩阵的不同特征根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

D 、若 是实对称矩阵C 的单位特征向量,则

若矩阵 ,是由特征向量 所构成的,则有:

因子分析的重点

1、什么是因子分析?

2、理解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3、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以及模型中公共因子、因子载荷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

4、因子旋转的意义

5、结合SPSS 软件进行案例分析 1、什么是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2、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

把每个研究变量分解为几个影响因素变量,将每个原始变量分解成两部分因素,一部分是由所有变量共

)

()(21p F Var F Var F Var ≥≥≥ )(⎩⎨

⎧+-=+=θ

θθ

θcos sin sin cos 212211x x y x x y x U '=⎪⎪⎭

⎝⎛⎪⎪⎭⎫ ⎝⎛-=⎪⎪⎭⎫ ⎝⎛

2121cos sin sin cos x x y y θθ

θθ正交矩阵,即有为旋转变换矩阵,它是U 'λξξλξC =λλ

λ0=

-I C λj

λ对角线上的元素之和

矩阵C C tr k

j j

==∑=)(1

λ

j

ξj

j j C λξξ='ξj

ξ

⎥⎥⎥⎦⎤

⎢⎢⎢⎣⎡=k j j C λλξξ

01

'

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组成的,另一部分是每个变量独自具有的因素,即特殊因子。 4、主成分分析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联系和差异: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是主成分分析的逆问题。主成分分析是将原始变量加以综合、归纳;因子分析是将原始变量加以分解、演绎。

(1)主成分分析仅仅是变量变换,而因子分析需要构造因子模型。

(2)主成分分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表示新的综合变量,即主成分; 因子分析:用潜在的假想变量(公共因子)和随机影响变量(特殊因子)的线性组合表示原始变量。用假设的公因子来“解释”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

(3)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个数和变量个数相同,它是将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变换为一组互不相关的变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取前m 个主成分;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公因子,以便构造一个结构简单的因子模型。

共同度----又称共性方差或公因子方差(community 或common variance )就是变量与每个公共因子之负荷量的平方总和(一行中所有因素负荷量的平方和)。变量 的共同度是因子载荷矩阵的第i 行的元素的平方和。记为

从共同性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原始实测变量与公共因子间之关系程度。如因子分析案例中 共同度h12=(0.896)平方+(0.341)平方=0.919

因子负荷量(或称因子载荷)----是指因子结构中原始变量与因子分析时抽取出的公共因子的相关程度。

i

X 。∑==

m

j ij i a h 1

2

2i

m im 2i21i1*i F F F x εααα++⋯++=ij

i j m

1

i j m

1i j *i Fj),cov()F ,cov( )F ,cov(

)F ,Cov(x αεαεα=+=+=∑∑==k ik i k ik F F )

var(*)var()

*,cov(r ij j i j i F x F x r =

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和方法

一、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多变量(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是一元统计学的推广。 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的一门统计学科。 二、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简化数据结构(降维问题) 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多个变量综合成数量较少且互不相关的变量,使研究问题得到简化但损失的信息又不太多。 (1)主成分分析 (2)因子分析 (3)对应分析等 2、分类与判别(归类问题) 对所考察的变量按相似程度进行分类。 (1)聚类分析:根据分析样本的各研究变量,将性质相似的样本归为一类的方法。 (2)判别分析:判别样本应属何种类型的统计方法。 例5: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 考察指标有6个: 1、X1:每千居民拥有固定电话数目 2、X2:每千人拥有移动电话数目 3、X3: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的成本 4、X4:每千人拥有电脑的数目 5、X5:每千人中电脑使用率 6、X6:每千人中开通互联网的人数 3、变量间的相互联系 一是:分析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是否依赖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回归分析) 二是:两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典型相关分析) 4、多元数据的统计推断 点估计 参数估计区间估计 统u检验 计参数t检验 推F检验 断假设相关与回归 检验卡方检验 非参秩和检验 秩相关检验 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小概率事件原理 小概率思想是指小概率事件(P<0.01或P<0.05等)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反证法思想是先提 出假设(检验假设H0),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确定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大小,如可能性小,则认为假设不成立;反之,则认为假设成立。 2、假设检验的步骤 (1)提出一个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例如:要对妇女的平均身高进行检验,可以先假设妇女身高的均值等于 160 cm (u=160cm )。这种原 假设也称为零假设( null hypothesis ),记为 H 0 。 2.1 均值向量的检验 1、正态总体均值检验的类型 根据样本对其总体均值大小进行检验( One-Sample T Test ) 如妇女身高的检验。 根据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对其总体均值的检验( Indepent Two-Sample T Test ) 如两个班平均成绩的检验。 配对样本的检验( Pair-Sample T Test ) 如减肥效果的检验。 多个总体均值的检验 A 、总体方差已知 用u 检验,检验的拒绝域为 即 B 、总体方差未知 用样本方差 代替总体方差 ,这种检验叫t 检验. (2)根据来自两个总体的独立样本对其总体均值的检验 目的是推断两个样本分别代表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其检验过程与上述两种t 检验也没有大的差别,只 是假设的表达和t 值的计算公式不同。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其假设一般为: 12 { }W z u α- =>112 2 {} W z u z u αα - - =<->或2 s 2σ Ⅲ 0μμ= 0μμ< α--<1u z )1(1--<-n t t α

多元统计分析知识点 多元统计分析课件

多元统计分析(1)题目:多元统计分析知识点 研究生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年 12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 1 §1.2多元统计分析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 2 §1.3主要内容安排 ................................................................................................................... 2 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 .. (2) §2.1基本概念 ........................................................................................................................... 2 §2.2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 (8) 1.(多元正态分布)定义 ................................................................................................ 9 2.多元正态变量的基本性质 (10) §2.3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12(,, ,)p X X X X '= (11) 1.多元样本的概念及表示法 (12) 2. 多元样本的数值特征 ................................................................................................ 12 3.μ和 ∑ 的最大似然估计及基本性质 (15) 4.Wishart 分布 (17) 第五章 聚类分析 (18) §5.1什么是聚类分析 ............................................................................................................. 18 §5.2距离和相似系数 . (19) 1.Q —型聚类分析常用的距离和相似系数 ................................................................ 20 2.R 型聚类分析常用的距离和相似系数 ...................................................................... 25 §5.3八种系统聚类方法 (26) 1.最短距离法 .................................................................................................................. 27 2.最长距离法 .................................................................................................................. 30 3.中间距离法 .................................................................................................................. 32 4.重心法 .......................................................................................................................... 35 5.类平均法 ...................................................................................................................... 37 6.可变类平均法 .............................................................................................................. 38 7.可变法 .......................................................................................................................... 38 8.离差平方和法(Word 方法) (38) 第六章判别分析 (39) §6.1什么是判别分析 ............................................................................................................. 39 §6.2距离判别法 (40)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多元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英文名称:Multicat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6174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李燕辉开放实验项目数:6个 大纲主撰人:李燕辉大纲审核人:潘文荣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22学时 课程总学分:4学分实验学分:1.5学分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适合统计学专业3年级同学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统计学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独立进行思考,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多元变量,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常用工具SPSS的基本数据操作,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多元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和检验,能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联合分析、对应分析等,以提高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的能力。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消耗品 计算机(50台)、打印机(1台),打印纸(若干)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 学分 实验 时数 每组 人数 实验 类型 实验 要求 实验 类别 内容提要 1 均值检验 方差分析1/4 4 1 专业 类 必 做 基础性复习一元统计分析的 均值检验方差分析 进行多元总体的均值 检验及多元方差分析 2 聚类分析、判 别分析1/4 4 1 专业 类 必 做 基础性利用spss软件对不 同的社会经济现象进 行系统聚类分析、掌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多元统计分析》是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多元统计分析是在数理统计学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经济、金融、管理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该课程较全面地论述了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和内在的统计规律以及常用的统计方法,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应用范围以及注意事项;能够熟练地应用SAS或SPSS for windows 软件,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简单课题。 掌握:随机向量的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和参数估计,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的假设检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基本方法。 T分布和Wilks分布,多元正态总体协差阵的假设检验,典型相关理解:Wishart分布、Hotelling 2 分析,多重多元回归分析。 了解:多元数据图表示法,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PPT,实物投影及板书相结合为手段。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多元统计分析涉及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因而先俢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惠璇编著,《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学参考书:1、张尧庭、方开泰著,《多元统计分析引论》,科学出版社,1982年 2、方开泰编著,《实用多元统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美]Richard A. Johnson, Dean W. Wichern 著,《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及应用范围。 要求: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对象及应用范围,多元数据图表示法 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的估计 本章介绍多元正态分布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以及参数估计。 要求:①理解Wishart分布的定义和性质。 ②掌握随机向量的概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定义及性质。 ③掌握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和主要性质。 ④掌握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重点:多元正态分布。 难点:Wishart分布。 第三章多元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本科)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量的成倍增长以及信息储存手段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多元统计分析简称多元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近三、四十年迅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多元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研究、处理多维大量数据的一项重要工具,多元分析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国内国外实际应用中卓有成效的成果,已证明了多元分析方法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手段,并日益显示出无比的魅力,为日后从事金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本课程要求学生学过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相关基础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应用背景,且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多种多元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大量的数据简化,对之进行判别和分类,尽量从现有样本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息,并能够对数学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结合专业背景上给予分析; 3、该课程提升学生对大数据应用、信息化等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至实际中去。 4、要求学生学会使用SPSS软件。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方式,辅以课外 作业的形式。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多元正态分布主要内容:多元分布、多元正态分布及其参数估计、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 基本要求:本章重点掌握多元正态分布的有关内容。可根据学生相关基础课程实际掌握情况, 对本章课时内容做适当安排。

第二章聚类分析主要内容: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聚类统计量、系统聚类法基本步骤。 基本要求:了解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了解系统聚类法中类与类间距离的确定方法;掌握快速聚类方法的基本思想与聚类步骤;掌握最初凝聚点与最终凝聚点的确定。了解样本聚类时统计量的选择类型和变量聚类时统计量的选择类型; 第三章判别分析主要内容: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费舍尔判别法、逐步判别分析、具体实施。 基本要求:了解判别分析基本思想;掌握判别函数的建立与判别准则的应用;了解费歇尔判别准则和逐步判别思想;掌握两组判别的思想及应用;了解多组判别思想、判别函数的建立及应用。 第四章主成分分析主要内容:主成份分析的原理及模型、主成分的导出及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基本要求:了解主成分的基本思想与原理;掌握主成分的生成;掌握熟悉主成分个数的选取及主成分的统计含义及性质;掌握主成分的适用范围及基本步骤;解析主成分的实际经济意义。第五章因子分析主要内容:因子分析的原理与模型、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方法、因子得分及因子分析步骤。 基本要求:了解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因子载荷矩阵的性质;掌握因子分析模型求解的方法(主成分法);掌握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掌握利用主因子法求解因子分析模型;了解因子得分;了解因子分析的适用范围;了解其它求解因子载荷的方法。 第六章对应分析 主要内容: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对应分析方法的方法和原理、对应分析的步骤及逻辑框图、对应分析的上机实现。 基本要求:了解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对应分析的步骤、上机实现。 第七章典型相关分析主要内容: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基本步骤、典型相关分析的应用。 基本要求:掌握的重点是:了解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第八章路径分析 主要内容:基本思想和理论、路径分析流程图及SPSS指令、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路径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的重点是:方法的应用。 第九章数据建模主要内容:结合实际问题考虑模型建构、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方法的应用。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06020 学分:2 学时:32(其中: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应用统计学 建议教材:《多元统计分析及R语言建模》,王斌会,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3 课程归口:理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应用统计学专业的专业课。多元分析研究的是多个变量的统计总体,即它是处理多个变量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学习的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各种多元分析方法的思想及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会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诸多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和不同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对所考虑具体问题给出合理的推断,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基本运算,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具备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多种多元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原理。 目标2. 能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上,同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分析能力,使其能够更深层次认识物质世界,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2(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7%)、毕业要求5-3(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5%)、毕业要求6-2(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5%)、毕业要求6-3(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7%),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教学内容 (1)多元统计分析的应用。 (2)多元统计数据的图表示法。 2.基本要求 (1)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应用。 (2)能够分析多元统计数据的数据结构、读懂多元统计数据的图表示法。 3.思政内容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核心价值观,增强职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估计 1.教学内容 (1)随机向量。 (2)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3)条件分布和独立性。 (4)随机阵的正态分布。 (5)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说明 (3) 二、开课目的 (3) 三、教学要求 (3)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3) (二)考核方式 (4)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 五、课程教学内容 (5) 第一章绪论与矩阵代数 (5) 第一节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及发展简史 (5) 第二节多元分析能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 (5) 第三节主要内容和方法 (5) 第四节矩阵代数相关知识回顾 (5) 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 (5) 第一节基本概念 (5) 第二节多元正态分布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6) 第三节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6) 第三章多元正态总体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假设检验 (6) 第一节均值向量的检验 (6) 第二节协差阵的检验 (6) 第四章多元数据图表示法 (7) 第一节轮廓图 (7) 第二节雷达图 (7) 第三节调和曲线图 (7)

第四节星座图 (7) 第五章聚类分析 (7) 第一节什么是聚类分析 (7) 第二节距离和相似系数 (7) 第三节八种系统聚类方法 (8) 第四节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性质及区定分类个数的方法 (8) 第六章判别分析 (8) 第一节什么是判别分析 (8) 第二节距离判别法 (8) 第三节费歇判别法 (8) 第四节贝叶斯判别法 (9) 第五节逐步判别法 (9) 第七章主成分分析 (9) 第一节什么是主成分分析及基本思想 (9) 第二节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及几何解释 (9) 第三节总体主成分的推导及性质 (9) 第四节样本主成分 (9) 第五节计算步骤 (9) 第八章因子分析 (10) 第一节什么是因子分析及基本思想 (10) 第二节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10) 第三节因子载荷阵的估计方法 (10) 第四节因子旋转 (10) 第五节因子得分 (10) 第六节计算步骤 (10) 第九章对应分析 (10) 第一节概述 (11) 第二节对应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11) 第三节计算步骤 (11) 第十章典型相关分析* (11) 第一节什么是典型相关分析及基本思想 (11)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060503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8,其中实验18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统计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等。 二、课程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多元统计分析作为统计学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中必须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学校《关于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专项活动的通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多元统计分析几乎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的多维数据分析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已取得很多具有卓越成效的成果。因此,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好的一门定量分析课程,将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教学中。 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数据图表示法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多重多元回归分析、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等。 多元统计分析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体步骤及其完整性,相应结果须通过计算机计算实现。 INTRODACTION The complexities of most phenomena require an investigator to collect observations on many different variables.This text is concern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designed to elicit information from these kinds of data sets. Because the data includ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n many variables,this body of methodology is called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objectives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to which multivariate methods most maturally lend themselves include the following:1.Data reduction or structural

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和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和方法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及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结构,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理解数据。本文将重点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技术工具。 一、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和内容 多元统计分析的重点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变量对于总体的贡献程度。在多元统计分析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内容: 1. 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协方差矩阵等参数,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同时,多元统计分析还能够通过降维技术,如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将多个相关的变量汇总为少数几个主成分或因子,便于进一步分析。 2. 总体的组成和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总体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样本划分为不同的分类,从而了解总体的内在结构。聚类分析通常采

用欧氏距离或相关系数作为度量指标,采用不同的聚类算法(如层次聚类、K均值聚类等)可以得到不同的聚类结果。 3. 变量对总体的贡献程度: 多元统计分析还可以通过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地分析每个变量对总体的贡献程度。方差分析(ANOVA)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变量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判断它们对总体的贡献程度。回归分析可以通过拟合回归方程来预测和解释因变量的变化程度,进而评估解释变量对总体的贡献程度。 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1.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用于度量不同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可以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接近1表示正相关,接近-1表示负相关,接近0表示无相关。 2.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技术,通过将多个相关的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主成分,来解释大部分的数据方差。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寻找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变量,使得这些新变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变量信息。主成分分析可以降低数据维度,提高后续分析的效率。

高级统计学课程总结

高级统计学课程总结 高级统计学课程总结 高级统计学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涵盖概率论、统 计推断、线性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个领域。以下是我对这门 课程的总结: 一、基础理论 在高级统计学的学习中,概率论是先学的基础。概率论是一种研 究某一事件在已知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的数学理论。在概率论中,我 们需要学习基本概念、样本空间、事件、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等重要知识。 凭借着概率论的基础,我们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的统计推断中。统 计推断是通过小概率事件推断大概率事件的理论和方法。其中就包括 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技术工具。掌握这些技术工具可以让我们更 好地对研究目标进行概率推断。 二、多元统计分析 在学习高级统计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是指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来分析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不同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数据的挖掘和预测。在多元统计分析中,我们还会学习到最 小二乘轮廓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重要的分析方法。 三、回归分析 另一个重点就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回归方程来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来 的趋势或结果。在回归分析中,线性回归分析是其中最基础的内容, 因此我们要详细地学习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四、时间序列分析 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随时 间变化而呈现出来的数据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在这方面,我们需要

掌握平稳时间序列、ARIMA模型、季节性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其中ARIMA模型是整个时间序列分析中较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学习这些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分析和处理时间序列数据。 总结 高级统计学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多元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知识领域。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精力来学习和理解,并在实践中加深对其内容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设计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多元方差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场景、实现步骤和结果解释方法。此外,本课程还将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解释数据结果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多元方差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的使用方法。 •能够分析实际数据并解释分析结果。 2.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能够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撰写多元统计分析报告。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兴趣和能力。 •增强学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信心和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 本课程共分为16个课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周(2课时) 课程介绍和多元统计分析概述 •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和评估方法。 •简要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周(2课时) 多元方差分析 •理解多元方差分析的适用场景和原理。 •掌握多元方差分析的实现步骤和结果解释方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实例。 第三周(2课时) 因素分析 •理解因素分析的适用场景和原理。 •掌握因素分析的实现步骤和结果解释方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实例。 第四周(2课时) 聚类分析 •理解聚类分析的适用场景和原理。 •掌握聚类分析的实现步骤和结果解释方法。 •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实例。 第五周(2课时) 线性回归分析 •理解线性回归分析的适用场景和原理。 •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实现步骤和结果解释方法。

空气污染源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

空气污染源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 空气污染困扰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其污染源的研 究一直备受重视。随着大数据和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空气污染 源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逐渐兴起。 一、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在空气污染源研究中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 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分析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在空气污染源研究中,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对大量的污染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 找到污染源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环保政策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利用聚类分析将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分类,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点,进而探究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影 响因素。同时,可以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不同污染物之间的关系, 以及它们的主要排放源和污染程度。 二、重点关注工业和交通二大污染源 工业和交通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两大主要来源。工业污染主要来 自排放废气和废水等,而交通污染则主要源于机动车辆的燃烧排放。因此,在多元统计分析中,需要对这两个污染源进行重点关注。

对于工业污染源的分析,可以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技术,将同类型工业企业的排放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同时,也可 以从微观角度入手,对单个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从 源头上控制污染。 对于交通污染源的分析,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 感技术,结合交通流量和燃烧排放数据,精确地确定排放量最大 的热点区域和时段,为减少交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 以在政策上采取措施,推广新能源汽车和限制某些区域内的机动 车辆通行,从而降低交通污染的污染源强度。 三、空气污染源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 成为空气污染源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数据分析和建模方面,深度 学习技术可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预测能力,为环保决策提供更多 可靠的依据。 展望未来,空气污染源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将逐步向深度学习 和人工智能技术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与GIS、遥感等技术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效率。同时,将结合社会、经济、 气象等多个领域的数据,综合研究空气污染源分布和影响因素, 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更全面、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持。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 Mu1tivariateS⅛atisticaIAna1ysis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 学分:2.5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中文简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发展,信息储存手段以及数据信息的成倍增长,多元分析的方法己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国内国外实际应用中卓有成效的成果,已证明了多元分析方法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并日益显示出无比的魅力。多元分析是现代统计学中重要而活跃的学科。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多元统计》为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学会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每章在讲述理论的同时注意相应典型问题背景,尽量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重视模型的建立,每章内容结束后借助案例分析帮助理解模型的建立和方法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求解的计算能力。 精心设计多媒体电子教案,充分、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算法步骤呈现出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利用课件呈现足够的案例及其建模、分析求解过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熟练相关算法,培养建模能力和分析计算能力,平均每次完成课后2~4道题习题。 (三)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相关计算掌握程度,建模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题型由选择题和填空题计算题构成。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外作业情况)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本课程已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演示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进行讲授。(2)教学网站:目前校外有很多优秀的程序设计网站,可以指定学生在相关网站注册学习,既增加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能力。(3)网上答疑:学生可以通过QQ或者邮件等方式和老师交流,老师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何晓群版)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课纲领 (M utilvariate Analysis For Economics)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2、课程学时:总学时64 3、学分: 3 4、合用专业: 5、纲领执笔者: 6、订正时间: 二、课程教课目标 多元统计分析引进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分 析、刻画、综合的方法。是以统计学方法中的综合指标法为基础,对现象用指标进行描 绘,而后再考虑指标的引进与删除、指标的抽象与综合、样本的聚类和类间的差别、以 及回归模型的成立等问题,能够对经济问题深入分析,纵向横向对照研究。本课程在方 法的数理推导上不作较高要求,主要弄清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思路;要点是方法的适应范 围、解决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各样方法之间的互相关系是什么、各样方法 在计算机上怎么实现、特别在 SPSS 怎样操作、输出结果的数学意义是什么、经济上又 怎样分析。在掌握上述各基本问题此后,本课程侧重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和书 面表达能力,口头上要能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叙述门路和分析可能性,大 概判断最后结果,必需上讲台讲。 多元统计分析是高年级专业课程,要为学生写作毕业论文和参加其余科研创作活动作好准备。 三、课程教课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多元正态散布 学生采集现象的多指标数据,简单考证大样本状况下绝大多数问题是可用多元正 态散布来描绘现象的特色的。 第二章多元正态整体均值向量和协差阵的假定查验 1.认识几个常有的统计查验量听从的概率散布; 2.深刻理解样本统计量和依据明显性水平查表所得值之间的比较与最后接受或 拒绝原假定之间的关系; 3.学生必需举例说明均值向量查验在实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和其已知与未知的 意义和存在性分析,理解两整体及多整体均值向量查验的应意图义;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pplic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08605 学分:2 学时:2周 先修课程: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建议教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高惠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 课程归口:理学院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实验课,多元统计分析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各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实现各种多元统计算法,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软件的工作环境,掌握统计软件的分析功能。 目标2. 能够熟练进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分析,并能正确解读结果。 目标3. 能够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能够撰写课程实验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表达清楚。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5-2(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4%)、毕业要求6-1(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7%)和毕业要求7-3(占该指标点达成度的6%),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实验内容与思政内容 1.实验任务1:统计分析方法及软件应用。要求:明确统计软件的统计功能,熟悉统计软件的工作环境。 2.实验任务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要求:能够选择合适的回归变量,会对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多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3.实验任务3:判别分析。要求: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多个样本点和多个变量进行距离判别、Fisher判别、Bayes判别。 4.实验任务4:聚类分析。要求: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多个样本点和多个变量进行聚类分析。 5.实验任务5:主成分分析。要求:能够使用统计软件对多个样本点和多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能够正确解读软件分析结果。 6.实验任务6:统计综合案例分析。能根据案例的要求,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相应的操作,并能正确解读操作结果,完成统计实验任务。 7.思政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职业素养,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课程设计总体要求 教师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统计分析题目,学生利用所学的应用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建立系统结构,学会软硬件设计、调试技巧和方法。根据题目任务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总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统计实验课程对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课程实验期间,要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无故缺席

多元统计分析 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30316Z10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64/3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软件 适用专业:统计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于秀林,伍雪松主编.多元统计分析,第2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高惠璇主编.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何晓群主编.多元统计分析,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多元统计分析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也是统计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它在国民经济的大多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元统计方法是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并日益显示出无比的魅力。同时对多个随机变量的观测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研究,必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和路径分析等处理多维数据的方法,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出合格的统计专业人才,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该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掌握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对应分析和路径分析、定性资料统计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统计背景和实际意义,熟悉每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数学模型及推导,清楚理解每种统计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前提条件和局限性,掌握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了解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各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相关知识对经济、工业、农业、医学、工程等不同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具有广度和深度的探究,能写出较高水平的课程论文,为以后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能力要求: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会正确收集实际数据或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借助统计软件(SPSS,SAS,R等)进行计算,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断和科学的评价,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系统掌握多元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能够自主学习结构方程模型、多维标度法等新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多元统计分析大纲.doc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经济统计学 总学时数:40 学分:2.5 编制部门:商学院经贸统计系 修订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多元统计分析》是为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多元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元分析研究的是多个变量的统计总体,这使它能够一次性处理多个变量的庞杂数据,而不需考虑异度量的问题,即它是处理多个变量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多个变量对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作用程度大小线性地表示出来,反映事物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消除多个变量的共线性,将高维空间的问题降至低维空间中,在尽量保存原始信息量的前提下,消除重叠信息,简化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挖掘事物深层次的、不可直接观测到的属性即引起事物变化的本质;也可以透过繁杂事物的某些性质,将事物进行识别、归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元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学会处理常见的多元统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多元统计分析》是经统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1.基本理论方面,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几种常见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基本方法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场合、条件、程序、要点,熟知各种多元统计分析的步骤和分析结果的含义,能够把大量的数据简化到人们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能够构造一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的变量,能够进行判别和分类,能够对数学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从专业背景上给予分析; 3.基本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制订统计分析方案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SPSS、EXCEL 等统计软件相关功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统计理论与应用课程做好准备。 4.由于本课程属于理论课,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的有效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议教师采用问题驱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深度学习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设计及其考核。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