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

3、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

中的应用。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

1. 氮的存在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⑴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和 ,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______与______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⑵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如和。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能与、等物质发生反应。

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氮的固定

⑴使空气中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的氮叫氮的固定,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⑵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

⑶合成氨和仿生固氮属于________________。

5、可逆反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______ 代替___________

6、氮的氧化物

⑴种类____ 、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⑵NO的物理性质:颜色____溶解性_______、_____(有无)毒性。NO使人体中毒的原因

NO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O2的物理性质:______色、_____气味、______毒气体。

NO2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在工业上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氨是色,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g/L,比空气,溶于水且能快速,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收集方法应用法。

(2)氨溶解于水时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其溶液显性。方程式为。还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方程式为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因为最低价氨具有性,能与具有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工业上利用氨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与氧气的反应来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方程式为

8.碳酸氢铵、氯化铵受热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写出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所以在储存碳酸氢铵化肥时,应保存并放在;施肥时,应将其以保持肥效。

9.铵盐溶于水,又能与反应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使用。铵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0.氨的制备

在实验室,常用加热和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方程式为。收集氨气可以用方法并用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

《氮的循环》课堂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

3、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

中的应用。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

【重点难点】氨及铵盐的化学性质。

【预习检测】

1、写出氮的固定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NO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O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学习】

【观察思考】

一、氨的性质

(一)喷泉实验:

现象:

解释:

结论:

【思考】

1、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喷泉呈现红色说明了什么?用方程式和

简要的文字说明。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3、氨水、一水合氨、液氨是同一种物质吗?

4、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二)氨与氯化氢反应

现象:

结论:

【思考】

1、上述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将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还会看到白烟吗?分别写出NH3与硝酸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氨中氮为-3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氨还可能具有那些性质?可以与那些物质反应?

二、铵盐的性质

【观察思考】

1、原理:

2、装置类型

【思考】哪种气体也可用这种类型的装置制备?

3、收集方法

4、验满方法

5、铵根离子的检验

四、自我反思、整理

当堂检测(一)

班级姓名自测成绩预测:优秀100□良好80□及格60□

1、(20分)下列反应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A 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B HNO3和NH3反应生成NH4NO3

C NO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O2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使N2变成硝酸盐

2、(20分)下列关于氮气的性质中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状况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 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O

C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通常情况下)

D 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3、(20分)氮的某种氧化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的质量之比为7﹕12,则该氧

化物中氮元素呈()

A、+1价

B、+2价

C、+3价

D、+4价

被水吸收的过程中,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4、(20分)在NO

2

其质量比是()

A、3 :1

B、1 :3

C、1 :2

D、2 :1

5、(20分)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铵盐易溶于水,②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③铵盐受热易分解;④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都不能跟酸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二)

【预习目标】

1.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保问题。

1.(1)硝酸的用途: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于制造、、和等。在实验室里硝酸是一种重要的。

(2)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挥发有味的体。市售的硝酸中HNO3质量分数为,密度为,HNO3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做,原因是。

(3)硝酸的化学性质:

a.酸的通性:(写出下列方程式)

硝酸遇紫色石蕊变色

硝酸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硝酸与氧化铜的反应

硝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b.不稳定性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分解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方程式为。为了防止硝酸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试剂瓶里,放置在处。

c.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硝酸能与除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产物与硝酸的有关,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为,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铜与稀硝酸

铜与浓硝酸

②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保护内部的金属不再与酸反应,所以可以用或容器盛放浓硝酸。

③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还能与碳单质等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2.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2〉光化学烟雾

(3)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4〉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水体中升高造成的。水体中的氮主要来源于以及水产养殖所投入的饵料和肥料。

《氮的循环》课堂学案(二)

【学习目标】

1.掌握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使学生知道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树立环保问题。

【重点难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课前检测】

1、NO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2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的催化氧化

4、碳酸氢铵分解

5、实验室制氨

【观察思考】

实验一:展示一瓶浓硝酸

思考:为什么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实验二:硝酸的氧化性

【快乐体验】

1、判断:

①硝酸有很强的氧化性,能跟大多数金属反应,所以不能用金属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硝酸与任何金属反应都无氢气放出。()

③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而浓硝酸与Cu反应只生成NO2,稀硝酸得电子更多,故稀硝酸氧化性大于浓硝酸()

※2、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变式训练】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自我反思整理,构建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二)

班级姓名自测成绩预测:优秀100□良好80□及格60□

1.(20分)常温下不能溶于浓硝酸的金属是()

A. Cu

B. Na

C. Al

D. Mg

2.(20分)实验室贮存下列物质的溶液时,必须用棕色瓶的是()

A.浓硝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

D.硝酸钾溶液

3.(20分)为了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 浓硫酸

B. 稀硝酸

C. 浓盐酸

D. 浓硝酸

4.(20分)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Cu+HNO3

B、Fe2O3+HNO3

C、Al(OH)3+HNO3

D、C+HNO3(浓硝酸,加热)

5.(20分)下列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Fe2+、Cl-、NO3-

B、NH4+、SO42-、Na+、OH-

C、Cu2+、Fe3+、NO3-、Cl-

D、H+、Na+、HCO3-、SO42

▲能力提升:足量的Cu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可能会发生什么反应? 反应停止后,如果在溶液中再加入足量盐酸会出现什么情况?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

2009级高一化学教、学、练一体化编制人岳荣芝审核人教学案编号

学案设计 教案设计(学生总结) 当堂检测 1.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含量很大,现已有科学家设计出了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主要依据是() A.液氮的沸点为-195.8°C,远低于常温B.氮气与氧气反应放热 C.氮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D.氮气在空气中约78%(体积分数) 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O2B.NO C.O2D.Cl2 4.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 A.CO B.SO2C.NO2D.Cl2 5.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D.跟氢所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6.将12LC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到8L(相同状况),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为 () ① 1 :2 ②2 :1 ③2 :3 ④3 :2 A.①B.②④C.①③D.② 7、同温同压下,在三支相同体积的试管里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 3、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 中的应用。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 1. 氮的存在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⑴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和 ,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______与______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⑵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如和。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能与、等物质发生反应。 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氮的固定 ⑴使空气中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的氮叫氮的固定,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⑵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 ⑶合成氨和仿生固氮属于________________。 5、可逆反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______ 代替___________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一中陈昌祥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教案-新版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 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第1课时 【复习】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2氮的循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应学习的化学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3 课时。本节课为第3 课时,教学重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认识到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4)通过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预测、分析和证明,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HNO3 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氮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氮的循环第 3 课时》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主题一、硝酸 II 研讨改进和实施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发展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水平 I 复习和预习 模型认知 诊断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IV 问题解决和展示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真实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和交流, 在线展示改进后方案并相互评价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化学价值认 识水平 III 概括反思和提炼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讨论、汇报对含 氮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发展对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思路水平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2009—2010学年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002 使用时间2009/12/1 编制人:赵慧丽 审核人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使用说明】 1. 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然后自学。 2. 课上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 分小组展示规定的展示内容,规范快速,声音洪亮。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全面了解和掌握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会制备氨气和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 验。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 力。 3.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 氨和铵盐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 ⑴氨 ①物理性质 氨是 色 气味的 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 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 体积氨气。 喷泉试验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氨气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 性的物质。 ②化学性质 a.与水的的反应 氨的水溶液叫 ,氨水显 性。 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 和 。 b.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生成氯化铵,该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用途:可以用来鉴定氨气的存在 c.氨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体现了氨气的 性 用途: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⑵铵盐 ①铵盐受热分解 NH 4Cl 受热会分解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 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③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 (4)验满方法: (5)尾气处理: 二、合作探究 1. 氨气溶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分析氨水的成分,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2. 写出NH 3 与H 2SO 4 、 HNO 3的反应方程式。 3. 能否用其他的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举例说明。(口头展示) 4.总结铵盐的通性(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总结)(口头展示) 5.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溶液的反应,以NH 4Cl 和NaOH 溶液反应为例,写出离子方程式。 6.如何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7.收集氨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口头展示) 8.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写出1—2种即可) 9.怎样合理的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口头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在1L1mol/L 的氨水中( ) A .含有1molNH 3 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mol C .含NH 3·H 2O1mol D .含NH 3、NH 4+、NH 3·H 2O 共1mol 2.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 分别是( )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氮的循环 氨与铵态氮肥 硝酸及其应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气与氮的固定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演示实验】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实用文档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氨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实用文档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实用文档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N2、NO、NO2、HNO3的性质,能构建氮的家族知识体系。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硝酸的性质。 3.激情投入,认识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73~76及80~82页,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划出硝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交流·研讨”栏目,明确硝酸性质的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习案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掌握NO和NO2的性质 2.俗语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家”,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对此“俗语”的认识。 3.分别举例说明你对“氮的固定”的认识。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氮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O与O2反应生成NO2,不属于氮的固定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中的自然固氮 C.工业上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时,水作还原剂 D.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为防止其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探究案 探究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化学与生活】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植物需要大量氮。我们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你知道如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能被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吗?浓硝酸为什么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实验室中为什么久置硝酸呈黄色?硝酸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硝酸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认真阅读课本80页“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硝酸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思考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并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2009.11 【学习目标】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重点】 氨气与水的反应及还原性。 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 【自学过程】 3、氨与铵态氮肥 1)氨物理性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 所得溶液称,呈性。 氨水中存在粒子 问题一: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各自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二: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具有下列性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与酸的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若用一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可观察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NH 3 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与氧气的反应 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氨具有性。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为)、 和氮肥——尿素[CO(NH 2) 2 ] 2) 铵盐 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受热容易分解。如: NH 4 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NH 4HCO 3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现象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碱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3)NH 3 的制取 实验室中可以用和(填化学式及状态)共热制NH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法收集 NH 3。检验集气瓶中的NH 3 的是否已收集满,方法 是。可以用来干 燥NH 3。(选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P 2 O 5 ) 针对性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 4 + B、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NH 3 C、NH 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 2 共热生成NO 2 D、NO、NO 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 3 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 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C. 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 NO是红棕色气体 3、现有A、B、C三种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 2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但却能与O 2 反应生成C,A和C都能溶于水,前者呈碱性,后者呈酸性,两者水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的溶液,请填答A、B、C、D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A→B的化学方程式为。

氮的循环 导学案

高三化学·硫及其氧化物导学案主备人公伟坤 【考纲要求】 1.了解硫的化学性质,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考点梳理】 考点一、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单质硫: (一)自然界中的硫的存在与转化 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态,又有态。思考:氯、碳、氮、硫、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是只有化合态的是 (二)单质硫: 1、物理性质:色晶体,俗称,难溶于,微溶于,易溶 于。【思考】洗涤试管壁附着的硫,可用、清洗。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S + Fe ——S + Cu —— S + Hg ——S + H2—— 【注】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价态金属硫化物,氧化性Cl2S (2)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方程式。 (3)氧化性和还原性: 3S+6NaOH2Na2S+Na2SO3+3H2O,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比为,该 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数目。 3、硫的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火柴及,还可用于制造、 烟花爆竹等。 练习1、下列说法有关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 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C.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 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D.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E. 硫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F.硫蒸气与红热的铜丝反应生成硫化铜 G. 硫单质的氧化性比氧气和氯气的弱2、下列物质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Al2S3④FeI2 ⑤Cu2S ⑥FeCl2⑦NO2⑧SO3 考点二、二氧化硫: (2)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沸点 较低。易溶于水( 1:40 体积比)。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SO2+H2O =,H2SO3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与碱反应:NaOH十SO2(不足)=; NaOH十SO2(过量)= 想一想:当向石灰水通入SO2气体时,能析出白色沉淀,当SO2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 由于SO2中硫元素为价,属于中间价态,所以SO2既有又有。(2)强还原性 ①与氧气的反应: SO2 + O2,注:与O2在催化剂(如V2O5加热、飘 尘等)存在时反应,但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可以与 ............O.2.共存。 ... ②被X2(如氯水、溴水、碘水)氧化: SO2+ Cl2+ H2O=; SO2+ I2 + H2O= ③HSO3-、SO32-、SO2也能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如Fe3+、酸性高锰酸钾、硝酸、NO2等)。(3)弱氧化性: (气体、溶液中均可反应)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漂白性:二氧化硫能跟某些有色物质无色物质,该化合物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如:SO2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工业上常用二氧化 硫漂白某些 ..有色物质。 【探究一】SO2的化学性质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课标解读 知识再现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 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 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 1、氮的氧化物简介

2、NO、NO2的性质、制法 (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2或 N2O4并___纯。 ③NO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原理:2NO+O2 =2NO2………① 3NO2+H2O =2HNO3 + NO ………② ①x 3 + ②x 2可得反应方程式

学案11氮的循环(上)及答案

1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以高度的热情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5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 师生探究、学生展示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知识复习】 一、氮气及氮的固定 1、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 ,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 ________ 、_______等物质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氮的固定是指 的方法,氮的固定主要有 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和 , 人工固氮包括 和 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 A .NH 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 C .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 D. NH 3与 NO 2作用生成 N 2 二、氮的氧化物 1、NO 是 色气体, 溶于水, 毒,常温下NO 可与氧气反应 2、NO 2是 色有 气味的气体, 溶于水, 毒,可与水反应, 3、列举含N 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三点) 练习2、为什么说“下一次雷雨相当于施一次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将盛有24mLNO 2、3mLO 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是 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 三、氨气 1、物理性质: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 体积氨气。 喷泉实验装置见右图 会看到烧瓶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 和b 不可能是( )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 3+H 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氨水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共六种微粒,存在的平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种。 (2)与酸反应:NH 3+HCl (现象是 ) NH 3+H 2SO 4 (有无白烟产生?______) (3)还原性: NH 3 + O 2 (用于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 ) (4)过量氨水与AlCl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氨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目的是④干燥:常用 干燥氨气,能否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_____ 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 (2)工业制法: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合作探究、讨论展示】 1、标准状况下,喷泉实验结束后,液体充满烧瓶,此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结果 保留两位小数) ;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发现液体未充满烧瓶,则对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 学案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 [课标要求] 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 2.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NH 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 3·H 2O 是唯一的可溶性弱碱||。 2.实验室制NH 3的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3.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有机氮肥||。 4.NH +4的检验方法:向盛有待测液的试管中加入碱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5.主要的化学反应:NH 3+HCl===NH 4Cl(白烟) NH 4HCO 3=====△NH 3↑+CO 2↑+H 2O NH 4Cl=====△NH 3↑+HCl↑ NH +4+OH -=====△ NH 3↑+H 2O 氨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特别提醒] NH 3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实验室收集NH 3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H 2O=====△ NH 3↑+H 2O||。 (2)氨与酸的反应 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 3+HCl===NH 4Cl||。

氮的循环学案

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请从动植物体,自然界中的雷雨放电、人类的活动三方面分析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2.由于氮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氧气、氢气等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条件:①N2和O2,②N2和H2,此反应是工业上的反应原理。 3.氮的固定是指。氮的固定主要有和两种方式。自然固氮有:和等。人工固氮的方式有和。NH4+、NO3-是自然界中氮的主要形态。氮气是惰性的,只有通过和而活化。 4.氮循环中的物质有多种氧化物,如等(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2、+3、+4、+5)。其中NO 、NO2均为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NO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它与结合的能力比CO还强;另外,它在生物学方面有独特的作用。NO分子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息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1992年,NO 分子被世界著名杂志Science评为分子。NO2为色溶于水的气体。在通风厨内打开盛NO的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为。 5.用化学方程式及简要的文字说明“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 。6.可逆反应是指。 有人说,“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水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反应:H2+O2 =2H2O为可逆反应”。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练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氮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C.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的进行着氮的循环。D.仿生固氮是一种自然固氮 2.生物固氮是指()A.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作为养料吸收C.将氮转变为硝酸及其它氮的化合物D.反硝化细菌将硝酸转变为氮气放出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上合成氨B.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使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D.由氨制备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4.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O不溶于水,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B.NO是一种红棕色的有毒气体C.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D.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体现其还原性 5.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氮气遇空气生成NO2B.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CO2 C.NO与空气生成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6.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四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NO+N2,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并立即倒立在足量的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和H4,其中高度关系是( ) A.H >H3>H1>H4 B.H3>H2>H1>H4 C.H1=H2=H3=H4 D.H1>H2>H3>H4 7.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剂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8.实验室合成氨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4)》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3 章第2 节氮的循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 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HNO3 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 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氮的氧化物(NO 、NO2)、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元素化合价的转变。 三、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法、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 1、教学媒体、课件; 2、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集气瓶若干、带铁夹及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园底烧瓶、带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试管若干、试管夹、烧杯、玻璃棒、空矿泉水塑料瓶、感应圈、单孔橡皮塞、镊子、胶头滴管等; 药品: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固体、碳酸氢铵固体、红色石蕊试纸、浓硝酸、稀硝酸、铜丝、铁片、锌片、铝片等。

第1 课时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实验】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 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结论】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不稳定,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板书】 N2+O2 2NO (有毒、无色、难溶于水) 2NO+O2=2NO2 (有毒、红棕色、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 <讨论>1、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它药品和仪器自选,根据上述反应,请你设计实

2017 2018鲁科版必修1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学案

第2节氮的循环 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 [课标要求] 1认识氨气的溶解性。 2 ?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掌握铵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 NH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H2O是唯一的可溶性弱碱。 2. 实验室制NH3 的反应原理:2NH4CI + Ca(OH) 2=====CaCI 2+ 2NH 3T + 2H2O。 3 .氮肥包括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有机氮肥。 4. NH +的检验方法:向盛有待测液的试管中加入碱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 管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色。 5 .主要的化学反应:NH 3+ HCI===NH 4CI(白烟) △ NH 4HCO 3=====NH 3 f + CO2 f + H 20 NH 4CI=====NH 3 T + HCI f NH+ + OH - =====NH3f + 出。 氨气的性质及用途 1. 物理性质 [特别提醒]NH3极易溶于水,可由喷泉实验证实,实验室收集NH3只能用向下排空 气法收集。 2. 化学性质 (1) 氨与水的反应 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 NH3H2O NH j~+ OH。 NH 3 H 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_3M O=====NH3一f+ HjO。 (2) 氨与酸的反应 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 + HCI===NH 4CI。 (3) 氨的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为4NH 3+ 5°2=====4NO + 6H2O。 [特别提醒](1)干燥NH3时不能用浓H2SO4,原因:2NH3+ H 2SO4===(NH 4)2SO4。 (2) 液氨与氨水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3) NH 3遇HCI产生白烟现象,可用浓盐酸检验NH3;NH3遇H2SO4无白烟现象,原因是H2SO4不易挥发。 3. 用途 (1) 氨是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的原料。 (2) 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1. 判断正误。 (1) NH 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2) 实验室常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NH3() (3) NH 3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 (4) 氨水与液氨均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5) 氨水中1 mol NH 3 H 2O 能电离出1 mol NH +( ) 答案:(1)X (2)X ⑶V ⑷X (5) X 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于检验NH 3泄漏的是() A .气体遇浓盐酸产生白烟 B.气体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 D .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解析:选B A项,浓盐酸挥发出的HCI与NH3反应生成NH4CI,从而产生白烟,正 确;B项,NH3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正确;NH3是碱性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D项正确。 铵态氮肥 1. 化学氮肥 2. 铵盐 (1) 概念:由铵根离子(NH*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2) 物理性质 铵盐均为白色或无色晶体,均易溶于水。 (3) 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如NH4CI、NH4HCO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