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

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闫山小学袁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 能正确地进行 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 .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 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加减混合计 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 计算 .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 【教具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 :我听说小朋友们都是计算高手,老师这有一些数学算式,你 能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完吗?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 .讲授新课 1.学习例 1 师: 同学们表现得不错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天鹅湖 .请看屏幕: (通过多媒体演示天鹅飞来飞走变化 的过程 ) ⑴在屏幕上出现湖里有 4 只天鹅的画面 师 : 湖中有几只天鹅?( 边演示边讲解 4 表示什么,贴 4 在黑板

上 ) ⑵演示又来了 3 只天的面 : 你看到了什么?( 3 在黑板上) ⑶演示湖里有 7 只天走 2 只的画面 : 你又看 到了什么?( 2 在黑板上)⑷ 才你都看到了什 么?能起来一? : 你能提一个考考大家?(件演示) : 你能列一个算式 ? 板算式 : 个算式和我学的加减有什么不同?(引出并板) : 怎么算呢?和你的同桌一下,再告老,好?() 生 : ??(学生程,老板箭) 2.学例 2 : 美的小湖上,天又生了新化. ⑴在屏幕上出湖里有 4 只天的画面 : 湖中有几只天?( 演示解 4 表示什么, 4 在黑板上 ) ⑵演示又走了 2 只天的面 : 你看到了什么?( 2 在黑板上) ⑶演示又来了 3 只的画面 : 你又看到了什么?( 3 在黑板上)⑷ 才你 都看到了什么?能起来一? : 你能提一个考考大家?(件演示) : 你能列一个算式 ? 板算式 :怎么算呢?再和你的同桌一下,然后告老,好?开始吧! () 生 : ??(学生程,老板箭)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10以内连加连减的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10以内数加减法的教学重点,特别是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这节课的重点。我根据这一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学得形象,活泼,在观察、思考、交流、活动中探索新知识,感受数学的作用,经历了探讨“连加连减”的过程。并从中自主感悟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小鸟图”和“飞机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描述图中的故事。在描述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描述事情的能力,并愉快自觉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在“飞机图”情景问题中,出现了不应出现的错误,是教师的疏忽。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造成了误解,本来连加连减是很抽象地知识,又出了技术的错误。使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扭曲,在本环节中应以动态情节出现,由抽象转化为直观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2、开放应用,凸现价值。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生举例:我原来有5支铅笔,妈妈先买来了3支铅笔,又买来了1支,现在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 5+3+1=9 来计算。生:妈妈给了我10元钱,我买铅笔用了2元,买本子用了3元,我还剩多少钱?10-2-3=5,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需要改进的地方: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0200623182716)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 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1. 正确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2. 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正确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2. 通过看图,初步掌握用简单的语言编写应用题。教学准备:课件,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花果山玩(出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学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同学们,今天有个朋友要和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课件出示孙悟空动画片)。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高兴的叫出“孙悟空” 。师:孙悟空还为我们发来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到它的花果山去玩玩。想去吗?生:(学生情绪高涨)想去! 师: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图片,复习旧知,逐步引入:A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孩子说出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动物?(指生说) B 接着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孩子说出数学信息,并试着提出问题:现在有几只兔子?(指生说:4+3=7 )树上有几只猴子?(指生说5-1=4)2、探究连加课件演示第三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1)你能将图中小兔和小猴的活动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兔的问题)然后列式。 (3)要求一共有几只小兔?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 设想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师: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doc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反思一: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10以内的加减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 1. 儿歌复习游戏。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曰诀填入到 孩了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 2. 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嘀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嘀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 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 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出时以一?幅图 让学生自由提自己的数学问题,简单得一带而过,新知识板书重点讲解,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学生基本上能自己读怵题意,并且能按照要求写出一图四式了。 2. 留有思考空间。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反思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在学生认识可10以内的数,并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同时注意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加强操作,启发学生思考。 事实上,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口算是基础,一年级曰算是基础的基础。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又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必须使学生非常熟练。

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去过秋天的田野吗?在秋天的田野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去秋天的田野,小朋友想不想去?听!田野里谁最先唱起了歌?(课件播放鸟叫声)。 (一)教学连加法 1、小鸟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田野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同桌之间说一说。(树上有两只小鸟,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指名说。 谁能用一算式来表示小鸟飞的过程?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⑴2+5=6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吗?(2)2+3+1=6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并问这有两个加号这样的算式我们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或教师讲解:先算2+3得数再与1相加并板书。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法”(板书:连加)谁会读这个算式呢?指名读。 2、小花图 在小鸟愉快的歌声中,小花也露出了笑脸,快来数数一共是多少朵小花?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1)、按颜色加。(2)、按组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评价。请学生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3、苹果图。 小鸟这样早的来到田野是因为它的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帮助小鸟摘苹果好吗?只要你能准确的说出苹果上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结果就可以摘下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了。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二、教学连减 小猴摘桃子图 快瞧!这是什么?(桃子)数一数一共是多少?这是谁家的桃子长的又大又红!(课件出示小猴)原来是小猴家的。看看小猴来干什么来了?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说的完整流利。(课件出示学生描述)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学生列连减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与连加法相同,处理方法同上。) 师:像这样有两面个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法算式。(板书连减) 这样的算式谁会算呢?学生汇报算法,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小兔拔萝卜图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包亚娟 《连加连减》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新课标提出:数学教育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目标。因此,如何运用新理念,实践新教材,成了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下面,就《连加连减》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验连加、连减的意义,本课设计了一开始就设计了“算式接龙”的游戏。通过情景创设,唤起旧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连加连减有了初步的动态感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的主题图,让学生在静态中再次领会连加的意义;学习连减时,引导学生在“小朋友坐车”游戏中初步动态感知连减的意义,再定位观察静态图画,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中再次领

会连减的意义。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用连加连减计算的例子?这样学生就把自己积累的生活中的简单的事情联系到数学中了。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 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要到我们一(5)班来作客,你们看他来了。(出示小魔法师图)1.看图列式计算。 2.填空。 二、指导探索: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出示小兔图) 第一次变出了几只小兔?第二次是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变出来1只,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根据这个提出问题吗?(引导学生叙述题意:第一次变出3只小兔,第二次变出2只小兔,第三次变出1只小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要求一共有几只小兔?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范读算式:3加2再加1.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的加法叫连加.(板书:连加) 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 (2)研究算法. 这里有两个加法,所以我们要分步算,那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3+2=5,再用5+1=6。回忆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看出来计算是从左往右算,还是从右往左算吗?(从左往右)板书。 学生自己叙述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小猴图]你能根据刚才变出小猴的过程,提出问题吗?(板书:适时写数)指名说出问题。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猴应该怎么列式?出示算式,提问:你知道应该先算什么吗?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2.教学连减. (1)理解连减的意义(出示小猴消失图) 原来有几只小猴,第一次消失了几只?还剩几只?怎样列式?又消失了几只?那要再减去几?出示算式。像这样有两个连续减法的算式,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板书:连减)谁会读这个算式,领读算式? (2)研究算法.

10以内加法、减法口诀表

休息 10以内加法口诀表

10以内减法口诀表

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巧背不死记 2010-11-29 22:17:33| 分类:课后反思| 标签:生活文化做事做人|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年级的10以内的加法表和10以内的减法表,我在教学时统一要求学生们背下来了的。不知道我这样好不好,很想和其它老师们一起交流交流想法。前天去听课时无意间听到关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就谈了我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带同一年级的老师说她没有让学生背这个,看到我的做法和以往老教师们的做法相同,有点表示疑问。所以当时我就说了我自己上课时的情况,讲完后好象得到了认可。我是这样教学生们记忆的。首先出示10以内加法表的第一道算式:1+1,让学生算出得几,紧接着出示第二道和第三道算式:1+2、2+1,让学生观察这两横排有什么区别,找异同,然后又出示第三横排的算式:1+3、2+2、3+1,这样一来学生

有的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我问他:那你说说,下面的算式可以接着怎样写呢?生回答说:1+4、2+3、3+2、4+1,我接着问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出规律来呢?这每一横排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了,有的说:每一排的算式都比前面一排多一道算式;有的说:每一横排的得数分别是1、2、3、4、5;有的还说:我发现每一排的算式里的两个数都正好交换了位置比如1+4和4+1,2+3t和3+2。听到这里我感到很高兴,这班孩子真不错呀,规律找得一点也不差嘛!于是我说: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意思大家都听清楚了吗?生答:是的。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照这样再往下写出一横排来。孩子们齐刷刷的写好了,也知道是该写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了,而且是写5道算式,接下来是写得数是7、8、9、10的所有加法算式。 很快学生们就写好了,当然我也一边巡视着学生们写的情况,除了少数几个孩子写得慢了还没写好以外,其余学生都能写对。看来记住这个加法表一点也不难了。于是我再顺势问他们道:哪位同学能够记住它?打算怎么记呢?这时候有的孩子就说1+1、1+2、1+3...我明白他的意思是竖着记,有的学生说可以一横排一横排的记,也就是横着背这张表,还有的孩子说可以倒过来斜着记忆,1+1、2+1、3+1、4+1、5+1、6+1、7+1、8+1、9+1...我马上夸奖他的方法真独特,这下就有很多孩子对这种记忆方法产生了兴趣了,纷纷也表示愿意这样记忆;当然还有的学生说他是想数的组成来进行记忆,得数是几就想几的组成,难道这些不都是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吗?!真的很好,我很喜欢!很快孩子们开始背诵起10以内的加法表了。 实践证明,按照我们在课堂上的分析、说规律、自己选择记忆方法,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这张表。也许我的做法不被认为可行,但是我是这样想的,一年级的学生很小很小,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让他坐下来背这张表对他本身来讲就是一种习惯上的训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耐心、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规律并找到最适合自己、自己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记忆的方式,这难道不好吗?

连加连减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李慧芳 最近,我上了《连加连减》这一课,《连加、连减》一课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臵是比较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 算受阻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 2.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

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敢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叙述图意时,让学生模仿老师说一说。注意强化训练。 2.时间的安排上,还要更加合理化。在学生说出我先算出8-2等于6,再用6减去2时,就应肯定学生的计算过程,不应该刻意强调非得说出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再用前两个数的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减,一年级的学生在这样表达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时间在此环节上就浪费了,以至于练习做的少,巩固的不够。所以在说说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迁移的能力和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我最棒 9+8+4= 20-2-6= 7+9+20= 76-6-40=2、填一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地里的南瓜一个个长大成熟了!二(1)班的同学们利用假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李大爷和王叔叔摘大南瓜。瞧,他们分成三个组,在南瓜地里摘得正带劲呢!(边讲述边播放课件)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着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李大爷和王叔叔也正想知道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呢。 (3)解决问题。 预案: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南瓜?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个摘了多少个南瓜? 师: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问: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那该怎么列式呢?该怎么算呢? 列式:28+34+22 师:很好,那么这个式子,可以怎么算呢?这不再是两个数相加了,

而是三个数,以前我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类问题呢?引出“连加”(板书)。 师:那我们可以怎么计算?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很好,这位同学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它分成两步来计算。那么之前我们刚学过用竖式来计算加法,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本,写下这道题的竖式过程。(请两名同学板演) 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做法(典型:分开式、连加式、简便式),教师点评纠正做法,介绍简便写法(强调只有第一个竖式的得数和第二个竖式的加数一样才可以连在一起写)。 (一)随堂小练,及时巩固 1、填数。(1) 连减引入:呀,同学们摘了这么多南瓜,马上就要运走了。从这段文字里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列式:84-40-26 师:这样做对吗?这表示的是什么意义呢? 师:对,那这怎么算呢?跟我们刚才说的这种题型一样么? 生:不一样,刚才都是加法,现在都是减法。 师:对!刚才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而这种式子我们把它叫做连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主要内容:连加连减。请你模仿刚才的做法,用竖式计算一下这道题。(学生活动。) 师:和刚才的连加一样,我们可以用分开计算的形式来计算,这样算的顺

10以内加减法说课讲解

10以内加减法

10以内加减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加减法的练习以及部分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头饰、萝卜图片、信箱图片、“一休”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复习设计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分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分成,齐练2—10各数的分成。 (1)对口令:练习2~5各数的分成。 (2)口答:①7的分成有哪几组? ②9的分成有哪几组? (3)打手势:练习6和8的分成。 (4)打手势说分成:边打手势边说10的分成。 2.板演: 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3○4=76+4=□ 7+3=□ 8○2=6 □+□=□ 7-3=□ □-□=□□-□=□

3.读题计算:要求读准题、算对数。(课件投影)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4.悄悄算:(课件投影) (单号组同学先算,把得数悄悄告诉同桌同学,同桌同学同意他算的结果,就点点头;不同意,就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再带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几道题后,换双号组同学计算。) 10以内加减法题10道。 5.订正板演,并提问: (1)第一组题3、 4、 7各叫什么? 8、 2、 6各叫什么? (2)第二组题为什么6+4等于10,而4+6也等于10呢?10-6=4是怎么算的? 10-4=6是怎么算的? (3)第三组题“+”表示什么意思?7+3=1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什么意思?7-3=4表示什么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做题前要先看符号,是“+”时,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是“-”时,减几就从被减数里去掉几。 6.打手势算:(课件投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案

《10以内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夏履镇中心小学周玉琴 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苏教版

总复习—10以内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对于不同类的计算题型有系统的认识,掌握不同题型的思考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辩驳的过程,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计算规律的总结和抽象出解决问题“模型”(总体与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猜一猜(翻牌):今天来了一个我们的好朋友,猜猜是谁? “她是一只粉粉的小猪,她最喜欢在泥坑里跳来跳去。”——小猪佩奇 独白:小猪佩奇来到数学王国旅游,可不小心迷失了方向,你们愿意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佩奇找到回家的路吗? 设计意图:创设帮助佩奇回家的情景,富于童趣,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另一方面,用一个故事将所有题型进行串联,使得课堂连贯儿有故事性。 二、闯关试炼 第一关:算一算。 (一)1分钟计算 1.独白:佩奇正在困惑地找着回家的路,她遇了第一个人,是一个小女孩,我们来看看小女孩怎么说。 小女孩:“如果你能在1分钟之内顺利计算出正确得数,我就告诉你回家的方向!” 2.提问:在计算之前,你有什么要提醒佩奇的?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1.注意看清楚数字;2.注意看清楚符号;3.计算仔细。 谈话:牢记这三点,1分钟,计时开始! 3.小组开火车校对,如有错例全班共同分析。 (二)计算多项选择 1.小女孩:“不行不行,你们太厉害了,我要想一个有难度的来考考你们!” 5+3= A.2+6 B.4+4 C.9-3 D.1+5 E.10-2 F.0+8 提问:请在你们认为正确的算式后面打√。 指明回答,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等于号两边的得数相等,左边等于8因此右边也要等于8. 2.提问:你们还知道其他得数是8的算式吗?谁能又快又对地说出得数是8的所有加法算式? 指名答,追问:为什么他能说得又全又快? 明确按顺序找,全班齐说,并板书。 3.谈话:在全班的努力下,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第二关:加法里的未知数。 1.独白:佩奇顺着小女孩指的方向走,又遇到了一个小男孩,看看小男孩带给我们什么挑战! 小男孩:“如果你能在括号里填好正确的数,并且说出我的考验的名字,那我才告诉你回家的方向!” 指名答(谁敢来挑战)并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2.提问:哪个小朋友已经看出来,实际上小男孩考我们的就是我们学过的——加法里的未知数。一般我们有哪些方法来求未知数? 明确:一般使用分与和、加减法等。 3.谈话:恭喜你们再一次挑战成功! 第三关:写算式 1.独白:继续往前走,佩奇又遇到一个大哥哥,看看大哥哥带来什么问题!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劳丽诗和李婷的竞赛成绩,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分析数据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

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天天口算) 学生看着屏幕口算:4+1= 5+2= 5-2= 8-2 = 10-4= 5+3= 7+1= 6-2 = 7+3= 6-6=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

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设想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师: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了不起!设想2:学生列的是综合算式。板书:①5+2=77+1=8②5+2+1=8或5+1+2=8?????? (3)探究、理解含义。 ①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②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4)交流算法。 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大班连加连减教案

大班连加连减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列出相应的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 关系,并能大胆讲述。 2、乐意探索数学活动,懂得关爱他人。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练习用3个数字来编算术题。 二、活动准备: 三幅背景图、折、剪好的房子、小花和树若干、固体胶、幼儿分三组, 第一组:色纸折的房子(蓝、黄两色)若干 第二组:色纸折的房子(粉红、黄两色)若干 第三组:色纸折的房子(蓝、咖啡两色)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重建家园: 汶川大地震把四川人民的房子都震塌了,他们没有房子可以住只能 住帐篷了,我们来帮助他们重建新家,请你们做工程师帮他们设计 制造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每组幼儿将用色纸折好的房子放到对应小组的背景图上。 房子造好了,再种些绿化,把小区打扮得漂亮些。 请你们将篮子里的花和树种到小区里去 2、情境感知——看图编8的加减法 小区造好了,我们去参观一下每个小区都有几幢房子、几棵树和几 朵花 1)幼儿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图讲述 我们先到1号小区去参观,1号小区有几幢房子?(6幢蓝色的房子,2幢黄色的房子,一共有8幢房子) 花有多少?(5朵红花,3朵紫花)树呢?(4棵大树4棵小树)。 2)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边讲述边列出算式 现在请你们每个小区的朋友们根据刚才讲的事情分别用算式题把它 记录下来。

提问:可以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记录下来?为什么用加法算式?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边讲边记这道加法算式。(6+2=8或2+6=8) 这两道题用到了几个数字?(三个)除了加法题,还可以用这3个 数字列出其它题目吗?得出:8-2=6、8-6=2。 3、体验理解——互换规律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题,他们有个小秘密?看谁先能找出秘密来。 小结:2+6=8、6+1=8数字相同,位置不同。所以看到2+6=8, 马上就想到6 2=8,我们把它称做为朋友题。同样看到8—2=6, 马上就想到8—6=2,我们也把他们称为朋友题。 小朋友真能干,帮灾区的人们建造了这么漂亮的小区,使他们能够 有房子住,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 活动延伸: 我们再去多设计一些房子,可以让更多的人住进去。 ?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10以内的连加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图片,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 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 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 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4)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1)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 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2)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咱们班上的数学问题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茶园完小郭飞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及算法,初步认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知道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主要采用情景图的形式将学生引入问题。虽然课前也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对于备课也进行了很多修改,可是经过于老师们的点评后,发现其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 一、总体来说,这堂公开课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上课伊始,先进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的速算擂台,而这些都是加减混合的基础。然后在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本堂课中的使用情况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整堂课我

充分利用课件推进教学。 1、在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游戏等,都设计了相应的情景图。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并巩固了所学知识。如在两个例题的教学时,是一些天鹅的动态图,配上相应的叫声,学生看着就来了兴趣,也很快便弄懂了:飞来的,用加法;飞走的,用减法。 2、在学习了例题之后,我便出示了班上一些同学的合影,讲台上有几个同学,上去了几个,又下来了几个,问讲台上还剩下几位同学?同学们一看到照片,有自己,或同学的身影,立即认真思考起来:上去的,用加法;下来的,用减法。很快便解答了出来,再一次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 3、课堂上我还关注了学习品格的形成。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安排了小组合作、全体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等。 三、今后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多媒体的思考 1、在前面的复习过程中,因为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很快便回答出了正确答案,而我的课件演示没有跟上学生的回答节奏,有些滞后。 2、在新授过程中,我急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翻开课本,而不是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己提出问题来进行教学。 3、教师的教的过程痕迹还是很明显,没有利用好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与课件设计的内容有点脱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课题:连加、连减 编号: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8页—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和运算。 教学难点 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图。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南瓜地)你们想不想去南瓜地里帮助农民伯伯摘南瓜呢(想)如果想要去帮助就得先通过农民伯伯的小小测验。 一、旧知铺垫 1 、竖式计算 78+14= 72-28= 指名板书说说计算方法 2 、口算 4+8+5= 17-8-4 = 学生口算 二、情境引入学习新知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真是不错,都通过了农民伯伯的测验,下面我们就到西瓜地里去看看吧!(出示摘南瓜情境图) 1 、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师从画面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 生第一组摘了 28 个南瓜,第二组摘了 34 个南瓜,第三组摘了 22个南瓜。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估计有两种可能:一、先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再提出连加问题。二、直接提出连加问题)

生: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第三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几个南瓜? 生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出式问题卡片) 师:要想求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应该怎么样列式? [第一种情况处理:比较一下这个算式和上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第二种情况处理:指名列式。师:这样的算式以前见过吗?叫什么?(板书课题)] 2 、列式计算 学生口述后教师板书 28+34+22= 【设计意图:通过帮农民伯伯摘南瓜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解决“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让学生引出连加算式。】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 、组织学生讨论 1.师怎样计算这道题(直接口算有困难,可以怎么办?(列竖式))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个数相加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能探索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2 、谁来把你的解题方法汇报一下。 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基本上会有三种) 先介绍第一种情况,让学生说出每步算出来的是什么。在横式上写上得数,注上单位。 再出示第二种情况,先让学生试着判断对错,再让做的学生说理由。接着教学第二种写法 课件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