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1.1.1.2育种更加细化,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和不同地区生产条件进行

抗逆性育种。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和围绕生产成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耐旱和耐贫瘠种质改良深受重视。

抗病虫育种。病虫危害除直接影响玉米品质外还造成玉米倒伏、严重影响产量;植物病原菌经常发生变异,抗病虫育种任重道远。因此育种家应掌握足够的抗病虫育种资源和多基因遗传系统。美国GEM计划、Iowa州立大学(ISU)和CIMMYT等培育并发放了大量抗病虫资源。

优质专用型育种。《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不仅要数量充足,还要品质优良,发展优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如美国提出高营养玉米的新概念,目标是增加籽粒中的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含油量和有效磷含量,均衡提高饲料玉米的营养价值,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青贮玉米是反刍动物的优质饲料来源。美国Wisconsin 大学是青贮玉米研究中心,培育了一批高能量、低纤维素、高蛋白的青贮专用育种材料,如Wisconsin Quality Synthetic(WQS)、WFISIHI和WFOSIL0。

1.1.1.3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中

现代生物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的升级工具和补充,无论

转基因还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都是性状改良或选择的新手段。通过农杆菌介导等方法获得极早熟转基因材料,须经过回交、自交等常规育种手段才能导入优良杂交种的亲本。分子标记技术只是辅助常规育种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这两种新的育种工具均离不开常规育种框架。美国各公司均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研究,注重拓宽种质基础;重视常规育种技术积累和人才结构,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是玉米育种的发展趋势。

普遍采用双单倍体育种技术。先锋公司在单倍体诱导系中加入标记基因,用于单倍体筛选,建立了加倍前的分子标记(如抗病、抗逆性状)选择技术,极大地减少了加倍工作量,使单倍体技术成为选育自交系的重要手段。在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育种过程中,用分子标记在杂交和回交分离群体中对外源基因进行鉴定与筛选。双单倍体育种是选育自交系的重要手段,推动热带种质快速改良。无论先锋还是孟山都公司,都将单倍体诱导技术作为创造育种材料的重要手段。

自交系分子识别。美国玉米自交系均有详细的系谱记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子标记指纹图谱,因此我国育种者应当慎用美国保护期内的玉米自交系。

技术优化和多基因叠加转基因玉米已在生产上应用。第一代抗除草剂、抗虫转基因玉米产品由于外源基因插入引起

的非预期效应,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量。目前,孟山都公司进一步优化了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体系,实现基因定向转移,创造出新型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产品,不再影响产量等性状表现。新型抗除草剂、抗虫转基因玉米品种可增产11%左右。同时,拥有8个基因(2个抗除草剂基因和6个抗虫基因)的转基因产品即将上市。该产品的上市可以尽量规避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风险,预防“超级杂草”,也可以抗多种病虫害。

信息技术。在全球化的育种项目中,如果信息不能集中并统一科学管理,实验系统中的误差积累会使科学实验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整个工作流程必须通过合理的分工,才能实现数据化育种。大型的育种数据库,整合谱系信息,育种流程信息,实验数据信息,育种人员信息,实验站操作信息是数据化育种的基础,没有这些,育种人员得到的,只是积累了海量误差的一堆excel表格。即便是对于经典育种,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提高育种效率也是势在必行的。

1.1.2我国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

1.1.

2.1新品种选育技术滞后,条件设施不配套

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比较先进,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支撑种子产业发展的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在发达国家,数量遗传学原理和现代统计学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气候环境分类、杂种优势预测、双

单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方面都已经在跨国种子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相对较封闭,缺乏国际合作与交流,育种的数量遗传学基础薄弱,统计学技术应用不普遍不深入,与国外差距呈扩大趋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目标基因,尚未建立规模化转基因操作技术平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缓慢。现有设施和科技项目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复较多、未能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现代育种技术平台;布局有待优化,装备水平急需提升。

1.1.

2.2种质资源研究滞后、共享率低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发达国家拥有庞大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从事大规模、程序化、数据化、永久性的种质改良、创新和利用平台,支撑种子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企业在重视种质资源收集、改良与创新的同时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全球各试验站之间即时交流和共享。

我国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的单位很少,育种家在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和利用方面比较重视玉米的抗病性和丰产性,忽视抗逆性的深入研究。育种科研单位很多,包括企业在内,我国玉米育种者的数量远远多于美国,但规模小,互相重复且高度分散,研究水平低,同一单位各课题组之间都难以实现资源交流和共享,在整体上降低了育种效率,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保存的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

5%,并缺乏有效、深入和规范的评价数据。缺乏前育种研究,对育种研究的支撑作用很微弱。

1.1.

2.3育种体系及方法差异、限制规模发展

在育种目标方面,国外的优良品种除具有常规的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特性外,还具备种子耐加工损伤,栽培管理简约、适宜高速精量机械播种、机械去雄和产品适宜机械收获的优点。跨国企业的育种家以配合力和产量测试数据为主要依据选育自交系和杂交种。该方法是建立在长期多点、大规模测试和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具有高效率和持续稳定等优点。先锋公司在全世界设立1000多个测试基地,每年测试上百万组合。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件下所有数据采集、分析均通过机械和电子设备程序化作业完成。经统计分析和多轮淘汰,筛选出优秀的杂交组合进入商业推广。每个杂交种在商业化之前至少在150多个试验点和200多个农民地块进行测试。程序化和标准化是规模化商业育种的管理基础。

我国育种家多采用以表型鉴定为主的经验育种法培育自交系。首先根据经验对目标性状做出预期,在田间根据预期进行人工选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较多的不确定性。过分依赖育种家的经验限制了育种规模的扩大。由于科研单位育种规模小、设施条件不足和缺少经费等限制,多数只在育种本部设点测试,少数较大的单位也仅设3-5个测试点,每

个试验点土地规模小且管理粗放。

1.2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行业现状及问题

新育种技术的应用使大量优良品种不断出现,也需要对育种行业大量的投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远远不能解决这种需要,美国玉米育种取得成功也得益于其领先世界的种子行业,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等一批先进的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更是在世界种子行业中获取丰厚利润。他们在多年的发展中也累积了大量优势,在种业的激烈竞争中游刃有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常年农业用种量在125亿公斤左右,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得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既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使我国种业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经营优势的国际跨国种业集团的挑战。如何使我国种业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国内市场,着眼于国际市场,把我国种业做大、做强,是我国种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1.2.1 种业现状

1.2.1.1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在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的竞争,企业不断的并购重组,种子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格局,少数几家大的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行业的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品优势互补和提高经济效益,另

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种业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根据国际种子贸易联合会1998年统计,1998年世界种子年营业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22家,其中美国有8家,法国有5家;这22家企业当年的营业总额达到了75亿美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份额的50%左右。在美国的玉米种子市场上,共有190多家经营机构,其中营业额排在前十位的十家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其中先锋公司占了40%,迪卡占了10%。墨西哥的圣尼斯公司则拥有世界蔬菜种子市场份额的26%。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世界种业的集中程度会越来越高,将逐渐形成少数几家跨国公司垄断经营世界种业的格局。2010年世界玉米种子市场份额如下:孟山都,33%;先锋,30%;先正达,9%;Agreliant,7%;陶氏益农,4%;其他,17%。

1.2.1.2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

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一—生物技术

目前,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依靠生物技术育种阶段。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所以这些都表明,未来世界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主要是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向人类展示了种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创造着农业革命的未来。许多发

达国家已明确提出了“向生物技术要产量”的口号,如美国先锋公司利用转基因技术,已开发并推广了转基因抗虫玉米、抗除草剂玉米和转基因大豆,效益显着。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也推动了种子产业的并购重级,加速了行业的集中。如美国孟山都公司在收购迪卡公司以后,又以17亿美元收购了德尔塔与松地种子公司,进入了农业生物技术育种的领域。

种业竞争的焦点之二—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企业需要大批科研人才,即育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把科技物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种子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另一方面,还需要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种业企业家,即具有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适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的创新、有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人才。

1.2.1.3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

不断的并购重组,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种子企业的发展方向。由于种子产业本身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其对农业发展的特殊战略意义,世界各国都把种子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以种子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大跨国公司也纷纷调整战略,大肆兼

并种子公司,向种子产业进军。如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公司兼并了世界最大的玉米种子公司—先锋种子公司;总部在瑞士的汽巴加基化公司兼并了山度士公司、美国NK公司、罗克斯公司和汉城种苗公司,成为欧洲的种业巨头;法国最大的种子公司—利玛格兰公司先后并购重组了蔬菜、花卉、甜菜等五家种子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种子公司之一。

1.2.2 我国种业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个产业,中国的种子生产的过程基本上“靠天吃饭”,人为的干预和掌控能力非常有限;产业的质量标准很低下,三分之二的种子最终因质量问题而被“间苗”剔除,造成大量的产业的“无用功”和社会资源的浪费;技术推广体系虽然原本已经建立,但运作效率低,行政成本高,近些年在大多地区更近乎名存实亡;售后服务体系基本没有建立,整个产业还停留在对其概念的讨论阶段;产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有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业形态原始,产业分布极为分散;产业链和价值链并没有有效形成等等。

1.2.2.1行业过于分散,缺乏竞争力

美国是世界农业的大国和强国,美国的种子产业也是世界上产值最高、实力最强的。美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种子公司仅仅300多家。美国玉米种子市场形成了以先锋,孟山都和先正达为龙头,其他200多家地方企业为辅的产业格局。相比较而言,种业发展落后得多的中国目前拥有种子公司

8000多家,仅在玉米上就拥有种子公司2000多家。在这种极度分散的产业格局下,要想追求产业的现代化,生产效率的提升,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并且在竞争环境中能够与跨国公司全面抗衡,无疑只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美好愿望。

1.2.2.2种子企业运行机制僵化,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

我国多数的种子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资金规模小,盈利水平低,经营管理手段落后。许多企业自身没有科研人员和育种条件,主要经营科研单位育成的品种,企业依附性强,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一方面经营品种小而全,另一方面经营领域专而窄,企业生产要素配置极不合理,缺乏躲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另外,我国种子企业还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

1.2.2.3种子生产、加工、储藏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质量差

国外的种子生产已实现专业化、区域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支撑条件完善。大多依托现代化农场实现大规模繁种。亲本的扩繁和防杂保纯严格采用四级重复繁殖体系,而我国仍在使用落后的亲本提纯复壮技术。国外杂交种生产不育化制种的比例高、去雄也全部为机械作业、隔离区划合理,播种、收获、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

我国主要是以村屯为基层单位,千家万户分散制种的模

式,不育化制种罕见,为降低成本多以山地、村庄等自然隔离为主,生产过程基本上靠人工作业,质量经常不能保证。种子收获技术落后,自然日晒降水,使用粮食设备加工种子,种子收获、加工和分级设备与工艺急需改造和升级。

1.2.2.4对自身品牌和种子质量重视不够

种子品牌的强弱决定了种子产品运营。每一个品种都有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败期,品种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资源投入和管理,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不能只看自家品种,别家的品种已将自家的品种置于衰败期,还自认为自家的品种处在成长期,吃大亏。

1.2.2.5投入不足,缺乏科技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种子的科研、生产、推广和销售是相互分离的,科研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科研水平低,成果转化速度慢,很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由于行业分散,单个种子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大都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有少数企业自身也从事科研育种,但其农业科研条件、科研人员数量和科研成果推广都因资金不足而落后于其他产业,这使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严重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外的种子公司都非常重视科研育种,对其投入巨资,如美国先锋公司1998年的育种科研投入就达到了2亿美元,到现在仍坚持每年销售收入的10%-12%用于科研投入。由于投入大,育种技术高,所以其新品种更新速度快,市场占

有率必然就高,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育种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种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2.玉米栽培技术现状及问题

2.1 玉米栽培技术现状

玉米产量的提高除得益于优良品种的推广还采用了实用性强的种植技术:

播种和施肥:普遍施行秸秆还田。次年采用两种方式播种,一是机械在秸秆中间播种,二是切割秸秆抛洒后播种。无论哪种方式仅采用平播。春播或夏播一次性施肥,一般不追肥,主要是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种植密度:美国玉米种植密度在不同区域有所不同。在降雨量较多的依阿华州、伊利诺州玉米种植密度5500-6000株/亩;在高温干燥、降雨稀少和土壤贫瘠的西部种植密度3500-4000株/亩。

种植方式:免耕播种,与大豆轮作,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行距75cm,株距则随种植密度而变化。

机械收获,秸秆还田: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玉米进入完熟期,采用机械收获籽粒,同时秸秆还田。在降雨量较为丰富的依阿华州玉米秸秆还田后直接覆盖在地表,而在较干旱的州秸秆还田后翻进土壤10-15cm以下。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土地集约化生产,每个农户土地

规模大,机械化、信息化程度高,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2.2我国玉米生产存在的栽培技术问题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于生产需求,技术集成度和推广到位率低。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老年、妇女为主,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新型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一些地方存在一把火、一把肥的粗放生产方式。国家和地方对栽培技术的资源投入较少,有的省级以下研究所缺少栽培人员和经费支持,玉米生产缺乏简单易行的种植技术,现有栽培技术应用滞后于生产发展。同时,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工作经费不足,农业生产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种植密度低。多数地区农民习惯高秆稀植大穗的种植方式,3大主产区平均种植密度在3000株/亩左右。由于缺少耐密型品种,东北和黄淮海因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倒伏减产时有发生,影响农民对密植增产的认知。

播种质量差。究其原因是整地质量较差和播种技术粗放,具体表现为播种密度偏低、深度不一致、覆土与镇压质量差、种肥隔离程度差、种子分布不均匀。由于上述原因,玉米田的出苗率和保苗率较低、“3类苗”现象明显,导致收获密度较低和小穗比例较大,一般生产田的收获密度平均仅为3000-3600株/亩。

施肥技术存在盲目性。钾肥施用不足,氮肥过多并采取一次性施用,并且施肥粗放,缓控释肥施用少,氮素损失严重,造成玉米后期脱肥早衰,肥料利用率低,平均为35%左右。

普遍存在早收获现象。农民习惯从苞叶变白就开始收获,但此时玉米尚未完全成熟,造成5%-10%的产量损失。

3.玉米深加工现状

3.1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大国,玉米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淀粉深加工上,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其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美国,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6家,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其规模将继续扩大,技术更加先进,产品更加多样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促成新的玉米深加工领域。呈现出稳步增长,竞争激烈,生产趋于集中,逐步形成大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

3.2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近年来,玉米产量已在1.2亿吨以上,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左右。这1亿多吨的

玉米大体消费领域是:饲料约9000万吨;口粮约1500万吨;种子约120万吨;工业消耗约1100万吨;储运消耗约500万吨。

3.2.1 淀粉应用多样,导致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发展

近年,国内玉米淀粉业发展较快,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2005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900万吨,消耗玉米14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预计2006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050万吨,消耗玉米1600万吨,增幅在16%以上。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已经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2006 年淀粉糖产量将超过520万吨,同比涨幅高达15.5%。因此,国内玉米淀粉加工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长趋势。

3.2.2 酒精及燃料乙醇需求加大,进一步引领玉米深加工业

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燃料乙醇项目的高收益驱使,乙醇加工项目企业纷纷上马,加工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加工酒精(含燃料乙醇)290万吨,消耗玉米890万吨,占玉米工业消费的44.5%。国家定点的燃料乙醇生产厂家为

中粮集团生化(肇东)事业部、河南天冠、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2005年,共生产燃料乙醇102万吨。到2006年底产能已经达到134万吨。目前每吨燃料乙醇定向收购价接近5000元,国家财政补贴每吨1373元。按照3.3吨玉米生产1吨乙醇,每吨玉米均价1400元,再扣除燃料、环保设施等费用,仍有5%的盈利。截至目前,添加物燃料乙醇试点已扩大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山东、河北、江苏四省的27个市。

4.我国玉米产业发展未来展望

4.1库存压力加大。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呈现出阶段性过剩,价格和库存同时高企。我国玉米库存已经达到世界总量的50%以上,2015年全球期末库存消费比为21.34%,我国高达149.61%,为全球之冠,库存压力巨大。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1.1供过于求加剧,始自2007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刺激了玉米生产,加剧了国内玉米阶段性。据估计,我国玉米市场均衡供需量应在2亿吨左右,临时收储政策导致托市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生产水平抬高到2.2亿吨还多,消费水平则被挤压到不足1.9亿吨。近年来,由于经济走弱导致需求乏力,玉米饲料和工业需求减弱,国内实际需求只有1.8亿吨左右。这就造成每年约3000万吨的超额供给。

4.1.2进口增加。近几年美国气候适宜,玉米生产形势

较好,供给持续增加,但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玉米需求低迷,国际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外差价过大导致我国玉米、高粱、饲用大麦、DDGS等进口增加,替代国内玉米供应,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供给过剩局面。从近两三年情况看,我国每年进口替代物都在2000万吨左右。

4.2发展对策。“十三五”期间,我国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重心不仅仅是种植结构调整,而是合理调控市场、改变政策支持方式和转变发展方式。让价格回归市场,引导生产和要素结构调整是经济规律使然,是大势所趋。

4.2.1科学判断中长期供求形势,合理调控市场。由于过去8年里经济和政策效应的积累,我国目前面临了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国家可以考虑通过补贴饲料、能源加工和对外援助等方式降低库存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库存是多年累积效果,不能因为当前库存较高而夸大生产能力过剩程度。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和市场,对应近中期国内市场需求,减少1000-2000万吨产能,面积减少3000-4000万亩是比较合意的。同时,我们不应过于乐观看待玉米的供需形势。未来几年一旦价格放开和经济回暖,国内将恢复玉米产销平衡局面。当然,我们也没必要过于忧虑国内玉米安全问题。

4.2.2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调整国内玉米供需和农业资源与作物结构配置的引导方式,放弃行政干预,放开价格,让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去发挥市

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相比市场机制,政府和专家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因为滞后调控甚至出现方向性错误。让市场发挥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是关键。对政府而言,更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做好长期趋势判断,然后通过政策调控适当熨平波动。

4.2.3改变政策支持方式。从目前国内外价差来看,如果市场并轨,取消关税配额,由于国际价格大幅低于国内价格,情况确实会很糟。进口玉米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替代国产玉米,如果不能降低国内玉米生产成本,生产便会萎缩,导致耕地资源在不同作物之间重新配置,促使其他作物价格下降,最终全面降低农民收入。当然,这对消费市场和需求方有利,对国家粮食安全也未必是灾难性的。不少研究表明,仅从巴西的耕地资源潜力而言,中国即便进口1亿吨玉米也不是问题。但是,这对农民却是实实在在的冲击,不种玉米种什么?腾出这么多耕地必然导致种地收益普遍性下降。

因此,必须在放开价格的同时,完善补贴政策以保护农民生产收益和种粮积极性。官方要提前公布政策,使农民、市场中介、饲料和加工企业等市场主体有一个明确的政策预期,这对稳定生产和市场平稳都非常重要。至于补贴方式,有很多手段可供选择,可以选择对农民进行直接收入补贴,还可以通过完善农业保险间接对农户进行补贴等。

4.2.4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玉米产业竞争力。未来我国

中国未来五年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如今,关于职业规划、行业预测的话题越累越多,网络上关于未来十年、三十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最赚钱的行业、职业排行有成百上千万条,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无论你打开多少个网站,你总会发现这些排名中有几个职业却是固定的,是媒体、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大师们在他们的文章中均有提及的。因此,从多个知名网站中统计,由小编代为选择整理,推出未来三年内人才最为稀缺、发展最有前景的6大行业,希望能够为您的职业选择提供些许参考和指导。 保险业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从业人员已达120万人。保费收入从不足5亿到2100多亿,中国保险业二十多年来取得了惊人成就。然而,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现在入门正当时。 电信业发展最快,收入最高 谁也不能否认,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之快,加上其倍受争议的行业垄断,使中国电信多年来被看作是世界上少有的电信市场肥缺,其薪酬也最高。曾经一度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信息化行业人才稀缺且“钱”途无量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实现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的转变,企业不分大小、类别的均在上信息化,因此信息化人才(如管理软件顾问、项目经理、咨询顾问等)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高价值人才。近两年来单纯的IT技术人才越来越多,而价值依旧居高不下,信息化专业人才属于该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随时间和层次的不同跨度普遍较大,可以从10万元到几十万甚至百万不等,此类专业人才“钱”景看好。 管理咨询业专业人才太少,需求太大 管理咨询业发展势头不可低估。02时年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如今正是咨询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人才市场需求庞大,作为创业板最青睐的产业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国内专业管理咨询人才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需大量专业人才缓解矛盾。 环境能源行业人才不足成发展“瓶颈”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环保技术人员按环保从业人员的5%计算,将需要50万人。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培养环保技术人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认可以及中国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使得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营销行业人才需求巨大,提升速度最快 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人们对市场营销的观念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继续看好。“买卖”商品是企业、商家盈利的基本手段,因此营销高手成为企业竞相抢夺的人才。如随着房地产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购买商品房作为大多数人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90360

公司未来发展与展望 未来展望: 其实就我现目前的工作岗位与职务,对整个公司发展的信息 获取量是不够的,我没有办法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说出什么规划,但 是我所能看到的就是股份公司的高管和各子公司的高管的敬 业精神和付出精神,我也相信我们在董事长和各位高管的带领下 一定会让公司达到千亿产值和百年鑫泰的双重目标。 但是我们现在最紧要的就是人才的缺失,特别是复合形的管 理人才。人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文化建立的践行者,百年 鑫泰,一定要有的是流传下去的精神和文化。 针对裕荣公司现状,出现了矮子里拔将军的现象,现在不是 人才能不能用,而是有没有人用的问题。 针对人才我个人不觉得非要高精尖,而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对公司前景的动察力和超强的思维导向能力,还有就是革命 性的执行力。 但是要求一个人同时具备这些能力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公司的后备干部储备和人员培养上,我个人觉得用人不用满,应该从被培养人的潜力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达到 60%就可以培养,因为他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关于人才培养,公司其实可以建立商学院、培训中心等形式,利用休息时间,股份公司各职能部门针对各专业都可以针对被培养 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请兄弟单位专业人

才或者专业老师来公司进行培训与探讨,这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留人的平台。 公司今年是上市后的第一年,纵观各大上市公司,每一个企 业都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就管理来说没有最好的管理方案,只有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机制。我们的内控制度也就是我们鑫泰的宪法,但现在至少在裕荣公司还没有真正完全的落 实到位。 在9 个月的 5+2、白 +黑的工作时间里,我发现了在工作中 还有一些问题的存在: 一、工作流程不畅通 1、公司现目前来说分为行政部、工程部、运行部等几大部门, 各部门各自为阵; 2、在工作中只为自己部门考虑,不为别的部门思考工作的便利 性和合理性; 3、推诿问题严重,没有担当; 4、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欠缺,缺少监督机制。 建议: 1、尽快实行事业部改革试运行,找到最适合裕荣公司的方案; 2、在公司所属片区内形成片区负责制,从合同签定完毕后一套 人马立即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工程建设合格完成验收后直接就地 转为运行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设计不合理、后期大面积整改等问题发生。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一、概述 1、玉米期货产品的综述 玉米是全球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品种(玉米、小麦、大米)之首,是种植范围最广的谷类作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6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其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 全球对玉米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中国饲料年产量1.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产量的20%。另外中国玉米的需求按需求量大小主要包括饲料、工业加工,其中饲料需求约占70%以上;而前国内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是猪饲料和鸡饲料,这两种饲料成本结构中玉米约占60%以上,因此玉米价格和饲料产品价格之间有很强的波动关联性。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 、玉米期货的主要内容 2 玉米产品在期货市场上的能够影响其价格的基本面主要包括经济、政策、供求三个方面因素。而由于国内农业政策与生产的稳定与连续性,经济和政策两大因素的变动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提供了重要保证,再加上大连玉米期货与现货市场

玉米价格相关系数以大于0.9,两者之间相关性非常高,这样中国玉米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波动却是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走势变化的主要依据。 二、几个主要因素影响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趋势 1、经济方面的因素 经济是所有期货产品交易的基础,经济增长,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经济下滑,会下跌;经济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会出现拐点。目前玉米期货产品处于的宏观经济市场情况如下: 宏观经济形势下,商品上涨压力犹存。全球及中国经济已开始好转,在经过整体商品在预期经济好转以及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明年全球商品市场可能会走出了一轮较为可观的上涨行情。另外,中国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也给玉米这类期货商品带来较为有利的支撑。 2、政策面的因素 在经济的基础上,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监管层会出台利空政策,抑制上涨,进入下跌周期;下跌幅度过大时,又会出台利好政策,出现反弹行情。中国能够影响到玉米期货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可包括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政策、食品政策等。 从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连结出现丰收年;前期国内玉米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玉米产区农民出现严重的卖粮难问题,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先后多次推出玉米收储计划。因此在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玉米粮源后,开始对市场有绝对的定价权。目前市场政策面主要关注国家的抛储计划,尤其是抛储价格。国家的抛储政策可以引发玉米期价大幅波动。显然,中国政府大量玉米库存量的处置政策已经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玉米以政策为导向的将主导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 3、供求关系因素

玉米期货基本面市场分析

玉米基本面市场分析 一.玉米基本资料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一直都被誉为长寿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1.分布范围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罗马尼亚。我国的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2. 玉米生育期及环境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物学有效温度为10℃。种子发芽要求6—10℃,低于10℃发芽慢,16—21℃发芽旺盛,发芽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停止发芽。苗期能耐短期-2-- -3℃的依温。拔节期要求15—27℃,开花期要求25—26℃,灌浆期要求20—24℃。 玉米生育期是指玉米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的长短因品种、播种期、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玉米全生育期分为播种、出苗、三叶、七叶、拔节、抽雄、开花、灌浆、乳熟、成熟等主要发育时期。 苗期:指的是从出苗到拔节的时期,该期以营养生长为主,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出苗是从播种到种子发芽,在大田中有50%的出苗,幼苗高2 厘米的时期。 穗期:是指从拔节到抽穗的时期。该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是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该期又可划分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小喇叭口期。拔节期是幼穗分化时,在靠近地面的地方用手可以摸得到有2~3厘米的茎节的时期。大喇叭口期是棒棒叶开始抽出,但尚未展开,形成新叶丛生,上平、中空,状如喇叭,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在上部展开的叶片和尚未展开的叶片间可以摸得到富有弹性的小穗的时期。 花粒期:是指从抽穗到结实的时期,是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籽粒建成的阶段。包括了抽雄期、散粉期和结实。 3. 主要用途 ①.直接食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作为主要食粮,其中亚洲人的食物组成中玉米占50%,多者达90%以,非洲占25%,拉丁美洲占40%。 ②.饲料用途。玉米是饲料之王。据报道,100千克玉米的饲用价值相当于135千克燕麦,120千克高粱或150千克籼米。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饲料,每2~3千克即可换回1千克肉食,玉米的副产品秸秆也可制成青贮饲料。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矗。 ③.工业加工用途。玉米子粒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初加工和深加工可生产二、三百种产品。初加工产品和副产品可作为基础原料进一步加工利用,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穗轴可生产糠醛。另外,玉米秸秆和穗轴可以培养生产食用菌,苞叶可编织提篮、地毯、坐毯等手工艺品,行销国内外。 4. 玉米的品种分类 ①.按子拉形态与结构分类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9个类型。 (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黄色。食味品 质优良,产量较低。、 (2)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 (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子粒乳白色,无光泽,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 (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或制罐头。 (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较为罕见。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成蒸气而爆裂。

中国传媒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031006443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600046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0310064430.html,/yjbg/qthy/qt/20170531/600046.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在文化消费水平快速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体价值的体现趋于多元化,媒体不仅是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平台,亦成为连结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的纽带,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技术融合使传媒产业的边界日渐模糊,传媒业的外延在扩大,传媒业与文化产业以及计算机软件业、电子制造、电信、零售、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交叉和融合更加深入,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开辟新的市场。产业结构也在调整中升级,中国传媒产业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5年我国传媒产业迎来多重利好,产值超过1万亿元,2016年产值有望突破12000亿,去年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只是时间问题,互联网公司将会从简单的布局、入股影视公司走向正面交锋,各大网站将会集中活力为自己阵营的影片叫好,2016年的影视行将是传媒行业发展最有潜质的市场。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认为,2015年"三马"联袂进军影视业,其中阿里创投(马云)出资1533亿元认购617558万股、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马明哲)出资68亿元认购273862万股、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马化腾)出资128亿元认购515505万股。截至2015年10月,文化传媒行业已完成并购数量达到651起,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仅2015年市场中文化传媒相关并购数量超过200起,累计金额上亿元。 2016年这十年是中国传媒产业快速发展的十年,传媒产业总值连续二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十年也是历经巨变的十年,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与传统媒体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未来十年,中国传媒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一方面,传媒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发展。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字,目前全球传媒与娱乐产业年消费额在两万亿美元左右,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保持在5-6%。全球传媒产业的整体提升对我国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017-2023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对传媒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传媒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传媒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传媒技术标准、传媒市场规模、传媒行业潜在问题与传媒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传媒行业投资价值、传媒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传媒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传媒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0310064430.html,/

未来5年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5年17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最有价值的不是自己在产生很多新东西,而是对已有行业的潜力再 次挖掘,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重新提升传统行业。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互联网影响传统行业的特点有两点:第一,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格局,竭尽所能透明一切信息;第二,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第三,互联网的群蜂意志拥有自我调节机制。 把人类群体思维模式称之为群蜂意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群体大脑记忆 库的建立:最初的时候各个神经记忆节点的搜索路径是尚未建立的,当我们需要反复使用的时候就慢慢形成强的连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连接记忆节点的路径是微弱的,强连接是极少的,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路径瞬间全部亮起,所有记忆节点都可以在瞬间连接。这样就给了人类做整体未来决策有了超越以往的前所未有的体系支撑,基于这样的记忆模式,人类将重新改写各个行业,以及人类未来。以下是对各行业的盘点,涉及面较多,有些部分笔者观察尚浅,还望多包涵。 1、零售业 传统零售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无价》一书中,心理实验表明外行人员对于某个行业的产品定价是心里根本没有底的,只需要抛出锚定价格,消费者就会被乖乖的牵着鼻子走。 而C2C, B2C却完全打破这样的格局,将世界变平坦,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成本。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件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使得区域性价格垄断不再成为可能,消费者不再蒙在鼓里。不仅如此,电子商务还制造了大量用户评论UGC。这些UGC真正意义上制造了 互联网的信任机制。而这种良性循环,是传统零售业不可能拥有的优势。预测未来

的零售业,第一,会变成线下与线上的结合,价格同步;第二,同质化的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将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而那些拥有一流用户体验的产品会脱 引而出;第三,配合互联网大数据,将进行个性化整合推送(现在亚马逊就已经将首页改版为个性化推送主页)。 2、批发业 传统批发业有极大的地域限制,一个想在北京开家小礼品店的店主需要大 老远的跑到浙江去进货,不仅要面对长途跋涉并且还需要面对信任问题。所以对于进货者来说,每次批发实际上都是一次风险。当阿里的B2B出现之后,这种风险被降到最低。一方面,小店主不需要长途跋涉去亲自检查货品,只需要让对方邮递样品即可。 另一方面,阿里建立的信任问责制度,使得信任的建立不需要数次的见面才能对此人有很可靠的把握。预测未来的批发业。第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未来的B2B 应当是彻底的全球化,信任问题会随时间很好的建立。第二,在互联网繁荣到一定程度后,中间代理批发商的角色会逐渐消失,更多直接是B2C 的取代。 3、制造业 传统的制造业都是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生产何种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是割裂的。但是在未来,互联网会瓦解这种状态,未来将会由顾客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当中,有用户共同决策来制造他们想要的产品。也就是说,未来时代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界限会模糊起来,而同时传统的经济理论面临 崩溃。这也是注定要诞生的C2B全新模式。小米手机就是一款典型的用互联网 思维做出的产品。就像凯文凯利在技术元素》中描述的维基百科,底层有无限的力量,只要加入一些自顶向下的游戏规则,两者结合后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于是

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

[公司发展前景展望]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公司发展前景展望]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篇一: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公司前景与员工发展 **国际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高级情趣用具、情趣内衣、情趣药品和人体润滑剂运营商之一。 未来几年,公司将在全国各地大量设立零售分店,平均每个店的投资额将达到10万元,所有的零售分店都将依托社区开展业务,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灵活地展开经营。 每个零售分店都需要一个分店创建人,负责新分店的组建、招聘、管理、经营等全方面的工作。所有的员工都有可能成为分店创建人、店长,即是公司员工又分店创建人的你不需要投入一分钱,公司承担新分店初期的全部投资,同时公司有专业的人员帮助新店选址、价格谈判、办理各种相关证照,新分店将统一店面装修、统一经营流程、统一人员培训,你也不需要为货源操心,**保证充足的货源,并优先提供热销产品。所有的一切,公司都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分店创建人同时享受公司正常员工的工资、奖金、提成待遇。做为店长,你可以任命一名助手负责分店的日常营业,所负责分店正常运行并赢利后,根据自愿原则,优先在盈利的新店入股,入股比例在1%,49%之间,可自行决定。凡持有公司股份的员工,根据所持股份与公司分享入股分店的零售利润。创建人创建的第一家分店实现 赢利并正常运转后,可以继续开设第二家、第三家……更多的新分店。 连锁零售分店实现盈利后,公司会公开分店的财务状况,使之完全透明。执有股份的员工可以在任何时候查询财务相关的报表与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作为**新分店创建人的你要做的工作是只是全心全意地拓展销售渠道、扩张销售市场、维护售后服务,成为一个合格的、有能力胜任新分店的全部日常工作的新分店创建人,能够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司下达的工作任务,对新分店的形象宣传和产品推广,保证新分店与社区居民的和谐相处,在全国化的网络化的运营体系中拓展新分店的业务,并保证新分店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报告与展望(2016-2020)

玉米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2016-2020)玉米是世界第一大作物。近40年来,世界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不断上升,目前总产量在8亿吨以上,播种面积超过22.5亿亩,单产达到347公斤/亩。美国和中国为主要玉米生产国,占世界的60%。随着燃料乙醇等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世界玉米的需求快速增加。 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有份额均在50%以上。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发展比较快,为全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990年到2015年,玉米总产量从988亿公斤增加到2245.8亿公斤,净增1257.8亿公斤;玉米种植面积从3.2亿亩增加到5.7亿亩;单产从308公斤/亩提高到393公斤/亩,提高了28%。这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572亿公斤,其中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超过80%。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对玉米的总需求为2.5亿吨,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将达到90%,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玉米种子产业 在当今化肥和农药的供应满足大田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作物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品种的遗传改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选育推广了以郑单958、中单2号、丹玉13号、掖单13号和农大108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玉米新品种,

促进了玉米单交种的5次更新换代,为我国玉米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品种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些突破正是得益于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此,在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1玉米育种现状及问题 1.1.1玉米育种现状 1.1.1.1育种投入加大 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种子生产是高度本土化的产业,严格受制于地域、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且周期较长,需要较多的投入。种子从投资研发开始、到培育出产品,然后生产、推广、营销及售后服务,最终获得利润,至少要经过10年左右的漫长周期。近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约为20亿美元,占联邦政府研发总投入的2%左右。先锋公司将研发领域的投入作为企业的核心优势,每年投入销售额8-12%的资金用于玉米育种研发,经费达2亿多美元。经过多年的努力,先锋公司终于培育出先玉335系列玉米杂交种,获得了农民的认同。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一、概述 1、玉米期货产品的综述 玉米是全球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品种(玉米、小麦、大米)之首,是种植范围最广的谷类作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6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其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 全球对玉米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中国饲料年产量1.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产量的20%。另外中国玉米的需求按需求量大小主要包括饲料、工业加工,其中饲料需求约占70%以上;而前国内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是猪饲料和鸡饲料,这两种饲料成本结构中玉米约占60%以上,因此玉米价格和饲料产品价格之间有很强的波动关联性。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 2、玉米期货的主要内容 玉米产品在期货市场上的能够影响其价格的基本面主要包括经济、政策、供求三个方面因素。而由于国内农业政策与生产的稳定与连续性,经济和政策两大因素的变动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提供了重要保证,再加上大连玉米期货与现货市场玉米价格相关系数以大于0.9,两者之间相关性非常高,这样中国玉米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波动却是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走势变化的主要依据。 二、几个主要因素影响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趋势 1、经济方面的因素 经济是所有期货产品交易的基础,经济增长,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经济下滑,会下跌;经济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会出现拐点。目前玉米期货产品处于的宏观经济市场情况如下: 宏观经济形势下,商品上涨压力犹存。全球及中国经济已开始好转,在经过整体商品在预期经济好转以及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明年全球商品市场可能会走出了一轮较为可观的上涨行情。另外,中国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也给玉米这类期货商品带来较为有利的支撑。 2、政策面的因素 在经济的基础上,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监管层会出台利空政策,抑制上涨,进入下跌周期;下跌幅度过大时,又会出台利好政策,出现反弹行情。中国能够影响到玉米期货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可包括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政策、食品政策等。 从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连结出现丰收年;前期国内玉米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玉米产区农民出现严重的卖粮难问题,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先后多次推出玉米收储计划。因此在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玉米粮源后,开始对市场有绝对的定价权。目前市场政策面主要关注国家的抛储计划,尤其是抛储价格。国家的抛储政策可以引发玉米期价大幅波动。显然,中国政府大量玉米库存量的处置政策已经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玉米以政策为导向的将主导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3、供求关系因素 需求与供求之间的关系也是期货基本面的重要因素。需求增加,市场的购买力增强,会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引起产品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市场的购买力下降,会引起反向的下跌。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玉米产业链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产业链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投资要点 (6) 1.玉米产业亟待去库存 (7) 1.12015/16年度全球玉米供给将小幅回落 (7) 1.1.1全球玉米主产国播种面积增长放缓 (7) 1.1.2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稳步增加 (8) 1.1.3全球玉米出口量中美国占去半壁江山 (8) 1.1.4全球玉米进口国较为分散中国近两年崭露头角 (9) 1.2全球玉米消费量逐年增长 (11) 1.3中国玉米种植连年增产 (12) 1.4国内消费增长持续逊色于产量增长 (13) 2.玉米淀粉产能持续扩张行业竞争剧烈 (15) 2.1玉米淀粉产能持续增长 (15) 2.2玉米淀粉消费增长缓慢 (16) 3.淀粉糖和酒精终端消费步入平稳期 (17) 3.1淀粉糖产量不断激增 (17) 3.1.1果葡糖浆替代蔗糖优势明显 (18) 3.1.2麦芽糖浆终端主要在于糖果消费 (18) 3.1.3结晶葡萄糖功能广泛 (19) 3.2淀粉糖消费替代性有望继续增长 (20) 3.3酒精行业亏损局面难逆转 (20)

图目录 图1全球玉米产量开始回落期末库存稳步增加(百万吨) (7) 图2主要生产国玉米播种面积增长放缓(百万公顷) (7) 图32015年全球玉米各主产国产量(百万吨) (8) 图4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 (8) 图5全球玉米出口有所下滑 (9) 图6巴西玉米出口量逐年攀升有追赶美国之势(百万吨) (9) 图7欧盟年度进口玉米量差异较大(百万吨) (10) 图8墨西哥近年进口量逐年攀升(百万吨) (10) 图9自2013年以来进口价格一直远低于国内现货价格(元/吨) (10) 图10国内2005年开始进口玉米近几年数量有所增加(万吨) (11) 图11全球玉米消费逐年增加饲料消费占比保持平稳 (11) 图12国内玉米产量逐年增加期末库存亦增加(百万吨) (12) 图13国内玉米库存消费比在120%上方库存压力山大(%) (13) 图14大商所玉米仓单不断流出(张) (13) 图15国际玉米现货价格(美元/蒲式耳) (13) 图16国内外玉米期货价格均处于相对低位 (13) 图17CFTC玉米持仓平稳基金多头持仓略下滑(张) (13) 图18国内玉米期货持仓成交激增受到资金密切关注(张) (13) 图19国内玉米产量和消费对比(千吨) (14) 图20国内玉米饲料消费占比居首(百万吨) (14) 图212015年度国内玉米消费结构(%) (14) 图22玉米淀粉压榨开机率(%) (15) 图23国内玉米淀粉产量逐年攀升(万吨) (15) 图24玉米淀粉生产省份分布(%) (15) 图25玉米淀粉终端消费占比(%) (15) 图26白糖和玉米价差不断扩大(元/吨) (16) 图27玉米淀粉期货成交和持仓有所回落(张) (16) 图28玉米淀粉注册仓单渐少(张) (16) 图29玉米淀粉期现价格持续倒挂(元/吨) (17)

传媒行业调查报告

传媒行业调查报告 传媒产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一般是指对信息和特定的知识等进行传播的组织的集合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传媒行业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传媒行业调查报告篇1 目前在我国,传媒业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也是一个高收入弹性产业。在我国传媒业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能支持该产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传媒业虽然技术性和资金方面的进入障碍不高,但行业的管制程度较高,政策性的进入障碍较大,因而,该行业一般能得到较高而且比较稳定的收益。 目前我国传媒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但市场化是一个趋势,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将可能面临西方跨国公司越来越大的进入压力。由于该产业的市场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以及在世界各国,传媒业都属于政府管制程度较高的产业,因此,在国内市场,我国企业不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无论对于全球广告业,还是对于中国广告业,目前都是一场全新变革的序幕。 广告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的时代提出不同的问题,广告业正是在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中不断地发展。近观近年来广告业的变化,有这样几个趋势

是非常突出的。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广告业一直在持续增长,但稳中有变。根据实力传播的报告,XX年全球广告业的总营业额为亿美元,XX年为3650亿美元,XX年为亿美元,XX年为3860亿美元。 XX年全球的广告支出较上一年相比,又创新高,当年突破4000亿美元,达到亿美元。在广告业稳定增长的表层下面,实际上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变革的根本动因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 XX年,全球网络广告的支出增幅在22%以上。其中美国网络广告收入达到了125亿美元,超越了户外广告和商业类杂志广告,首次与广播媒体并肩而立。 日本的互联网的广告费为2808亿日元,虽然仅占日本广告费总额的%,但增幅惊人,比上年增长了%。韩国网络广告市场总收入达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以网络广告为代表的新媒体广告正在全力冲击着传统媒体广告的影响力,成为广告业中的新贵。在新媒体面前,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已经沦为传统媒体,正在渐渐褪去往日的辉煌,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表示将增加在网络广告上的投入,这就意味着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将明显下降,而首先受到打击的将是杂志、直接邮寄品和报纸等传统的广告媒体。媒体的转型意味着广告业的转型。未来广告业的发展取决于广告业能否应对媒体在新世纪的革命性的变化。

未来我国产业园区的十大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产业园区的十大发展趋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当然要适应我国战略转型的要求,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无论是新建产业园区,还是现有产业园区“二次创业”,都应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未来。 只有认清园区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更好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园区发展和升级。以下为未来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将呈现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园区的战略转型和升级 近年来,我国园区发展方式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如资源配置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专业服务业相结合转变……可以说,大部分现有产业园区在未来发展中都需要面对这样的课题。 而相对现有园区的战略转型升级,新的园区规划建设也呈现了新的趋势。在各地区可建设用地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一些小型的园区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出来,一些大型产业园区也纷纷建设园中园、专业园等不同形式的小型园区,“小的即是美的”,小型园区正焕发出蓬勃的经济活力。 趋势二:园区产业的“瘦身”、“增高”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大背景下,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是园区“二次创业”的根本。结合我们这几年对园区经济发展的观察,园区产业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两个词——“瘦身”和“增高”。 “瘦身”主要体现在产业门类上,就像很多成功企业(如万科)进行业务重组或聚焦一样,现在很多园区都需要进行产业整合,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动向,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整理、优化、升级”,确立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经济。 “增高”主要体现在产业提升上,对于不同的园区,由于其发展情况不同,产业提升的方向也有所差异。从目前绝大数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产业在园区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这些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任务。 趋势三:产业园区走向综合城区 随着园区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的增强,园区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可将自身的优势向城区传递,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互动越来越频繁,于是就承载起了新的城市职能。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一、2010 年度市场行情回顾 第一阶段:2010 年1 月-4 月初期。在这期间,玉米价格延续了上一年度的上涨行情。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南方饲料企业在东北地区采购玉米的补贴到4 月底结束。因此在4 月份之前,饲料企业在市场大量采购,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国家补贴。而另一方面,年后东北天气状况导致运输不畅,使玉米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位。 第二阶段:2010 年4 月至2010 年8 月。这一阶段是新年度东北玉米的播种期及生长期,同时也是全年最为重要的时期。上一年度正是因为在玉米生长期间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减量减少,从而价格大幅上涨。此后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手段来对玉米市场进行调控,在增加临储拍卖、取消出口退税的多种调控政策下,玉米价格有所回落。 第三阶段:2010 年9 月至2010 年年底。市场最关心的玉米产量有了定论,从各机构的数据来看,本年度玉米丰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下跌,主要是因为市场供应仍然紧张。临储玉米拍卖已成为供应市场的最主要粮源,各个企业为了抢占粮源,争相抬高竞拍价格。国家为了抑制这种情绪,对企业竞拍资格严格控制。十一长假后在USDA 报告的刺激下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特别是奥巴马在通过减税计划后,加上国外对阿根廷天气的担忧使得玉米价格再创高。 二、国内玉米供求形势 首先,我们从2010年国内玉米的产量形势来分析。2009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影响,造成了减产2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为1.66亿吨。但是由于玉米的品质较低和容重很差,实际的产量应该达不到1.6亿吨,2010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天气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影响外,其他地区玉米都出现了丰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龙江增产较大,大约增产1500万吨~2000万吨。而华北地区及黄淮地区种植面积与2009年

玉米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玉米生产及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玉米播种及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市场供应,因此播种、生长及收获状况对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影响显著,对xx市玉米产销真实情况的了解掌握是我们分析市场行情的重要依据,而进行实地调研是我们了解玉米生产情况的重要途径。xxxx 年x月x 日至x日,组织人员深入到xx市农业局、统计局、粮食局、工厂企业、粮食收购点及农户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从整体调研情况来看,今年xx市秋粮玉米播种面积、产量增加,玉米品质较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市场活跃,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上涨。 一、xxxx年xx市玉米总体播种生产情况 1.播种面积增加,总产稳步提高 今年xx市玉米播种面积xx万亩,是玉米生产历史上播种面积最大的一年,其中正茬xx万亩,复播xx万亩。比上年xx万亩,增加xx万亩。预计总产量xx万吨,比上年xx 万吨,增加xx万吨,增产x%。 2.开展重点工程,落实惠农政策 在玉米生产上,xx市认真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在xx县xx乡、xx镇两个乡镇落实了2个部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总面积x万亩。全市共建x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

示范片,认真落实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管理措施和优惠政策等,切实发挥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粮食直补政策力度的加大和粮补政策的深入落实,有效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农业部门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促进了粮食作物的单产提高,从而促使全市秋粮综合生产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玉米等粮食价格一路攀升,种植效益逐年提高,也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玉米等秋粮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3.气候条件有利,玉米品质良好 总体上说,今年的气候对xx市秋季玉米生产来说是有利的。尽管x月份春播期间,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xx mm ,比上年同期减xx mm ,降水严重不足,但因气温整体偏低,旱情没有扩大;而x月份一场低温冻害给部分春播出苗作物形成冻害;x月份直到x日才有一场有效降雨,干旱对夏播进度和春播出苗作物有一定影响;入夏以后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风雹灾害,对局部地区的秋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但从秋粮玉米整个生长过程看,这些影响无关大局。进入x月份以后,全市降雨量明显增多,十分有利于玉米中后期生长。据气象资料,x月份至x 月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达xx mm ,同比增xx mm ,而且降雨日数明显多于去年,7月份降雨日达xx天,8月份降雨日达x天,雨量非常丰沛,促进了玉米的生长。从各县调查情况看,今年的玉米长势明显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艺术与建筑姓名:翁明杰 班级:12新媒体艺设7班学号:1206022705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发展环境分析: A政策: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范畴,这些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预计2012-2016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B市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了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在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来看,目前新媒体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的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新媒体注重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和数字电视等摆脱了按点固定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和手机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