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屋环游记》音乐赏析[1]

《飞屋环游记》音乐赏析[1]
《飞屋环游记》音乐赏析[1]

杨丁文5101108127 外国语学院英语086班

开课以来所有卡通的片名:驯龙记飞屋环游记风之谷哈尔的移动城堡千年狐天空之城最终幻想7 弃宝之岛怪物公司美女与野兽(一)美女与野兽(二)

《飞屋环游记》动漫音乐欣赏

之前看很多人把《飞屋》分析为一部励志的电影,它鼓励人勇敢地去实现梦想,追逐梦想永远不要嫌太晚,但在我看来,这电影的主题远不是那么乐观的,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展现一种梦想之于人的一种有心无力的无奈,以及无奈之下的放弃。

《飞屋环游记》的主题旋律,轻快的小号很具有亲和力,把人们带进二三十世纪的美国,一切都那么新鲜,孩子们都拥有者探索世界的梦想,电影里的故事就在名叫查而和艾丽两位小朋友的未来发生。接下来,请跟随我一起在《飞屋环游记》电影音乐中,走进查而和艾丽的未来世界

声响起,大荧幕前展现的是憨憨的查尔和调皮搞怪的艾丽,他们有着共同的偶像——探险家查尔斯。查尔和艾丽因此成为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长大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电影用短短4分钟的时间描绘了他们的婚姻生活:美满的婚礼、乔迁新居、户外野餐、婚后无子的失落、以及两个人相依相伴恩爱地老去、直到艾丽生病去世,留下查尔孤单一人守着留有他们一生回忆的空房子。四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一句对半,音乐撑起了剧情变化带来的情绪起伏。不得不说,这一段音乐是会说话的。结婚的喜悦是轻快的小号,表现出查尔和艾丽深厚的感情。当小号的速度放慢,钢琴声占据主导时,则反映艾丽发现自己不能生育的难过。但音乐很快又欢快起来,他们在接受了无子的事实后,更加的爱对方,音乐仿佛要告诉我们,生活的苦难都会过去,美好的未来还在前方。当欢快再一次低落谷底,钢琴声带来的是艾丽的死讯。

自从老伴艾丽病逝之后,本来就有些不善言语的卡尔就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起来。回想过去和艾丽在一起的日子,他们曾经多次都梦想着到南美洲的天堂瀑布去探险,可是为生计奔波的两人,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完成这次旅行。孤独一人生活的卡尔逐渐发现,过去为生活所累,年少时很多理想都忘却了,难道就这样抱着遗憾过一辈子吗?这时候,政府计划要在卡尔所住的地方建造一幢摩天大楼,而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卡尔根本不愿意搬家,但政府已经打算将这个难缠的钉子户送到养老院去,然后再慢慢拆掉他的屋子。卡尔知道政府接下来的打算,因此决定先走为妙。他决定,要带着这幢保存了他一生回忆的屋子一起去旅行!卡尔连夜充了成千上万的气球,在一大堆五颜六色气球的牵引下,整幢房子和地基一起飞向了空中,卡尔朝着梦想之地进发,不过老卡尔却万万没有想到,这幢

飞屋里闯入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就是9岁的胖乎乎小男孩罗素。这个小男孩骗老卡尔说是不小心才闯进来的,其实他是因为参加了野外探险者协会,而如果要成为高级会员,必须拿到一枚徽章,而拿到这枚徽章的条件就是帮助一位老人。罗素选中的帮助对象,就是脾气怪怪的老卡尔。于是,这一老一少的旅途开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飞屋遇上了暴风雨,一场劫难到来了,老不乐意的卡尔在路上还是想了不少办法踢走罗素,最后都无功而返,两人一路斗气地到了南美,在南美的丛林里,他们结识了很多平时根本见不到的动物,有长着长长大嘴的大鸟,还有会说话的小狗……他们都成为了飞屋里的旅客,随着卡尔和罗素一起旅行。这个时候,卡尔和罗素吃惊的发现,他们几经可以看见他们的目的地——天堂瀑布。

眼看就要到目的地天堂瀑布了,爷孙两人却碰上了一个利欲熏心的探险家查尔斯,查尔斯认为卡尔和罗素破坏了他抓住大鸟凯文的好事,因此决定要拆掉他们的飞屋,让他们坠毁……双方就这样开始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一番斗争之后,坏蛋查尔斯曼茨从天空坠落,结束了他罪恶的晚年。卡尔和罗素经过了这场生死博弈,结成了一对老少忘年交。影片的最后以迪士尼标准的圆满大团圆结局。

不得不佩服作曲家迈克·吉亚奇诺,为一部充满着童心童趣的电影谱出了会说话的乐曲,添上了点睛之笔。

《飞屋环游记》是戛纳电影节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第一部3D电影作为开幕式的影片。它的成功获得了奥斯卡评委的认可,获得了第82界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和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大奖,先后在全球30多个国家上映,共计七亿两千七百多万的票房收入。《飞屋环游记》中的配乐运用传统的交响乐,营造出浪漫、幽默,极具戏剧性的影片效果,以此征服了挑剔的奥斯卡评委们,摘得了第82界奥斯卡原创电影音乐的桂冠。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反映老年卡尔生活的时候,用到了歌剧《卡门》中的选段Habanera哈巴涅拉。看到这一段,很多观众可能都和我一样,会心的一笑。用小提琴演奏的哈巴涅拉带上了戏谑的味道,似乎要告诉观众,卡尔的生活在艾丽死去后就变得寂寞的可笑、无趣的可怜,似乎是嘲笑人生,也不过如此。

又看了这部我最喜欢的片子两遍,心里有着一点不舍与眷恋,这部片子就像是一篇写给成年人的童话,青梅竹马,海枯石烂,伙伴,勇气,过去与现在,现实与理想,优美的主题曲仿佛是能穿梭时空一样,带着我来到几十年后,坐在夕阳下怀念过去,和罗素一样的孩子一起嬉闹,生活在平淡与充实之间,带着微笑的泪水走向明天。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在音乐里能回忆起那些温馨的画面。没有看过的人,我也推荐大家,带着今天对这部电影音乐的品评,去细细品味这部电影。相信《飞屋环游记》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飞屋环游记》音乐赏析[1]

杨丁文5101108127 外国语学院英语086班 开课以来所有卡通的片名:驯龙记飞屋环游记风之谷哈尔的移动城堡千年狐天空之城最终幻想7 弃宝之岛怪物公司美女与野兽(一)美女与野兽(二) 《飞屋环游记》动漫音乐欣赏 之前看很多人把《飞屋》分析为一部励志的电影,它鼓励人勇敢地去实现梦想,追逐梦想永远不要嫌太晚,但在我看来,这电影的主题远不是那么乐观的,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展现一种梦想之于人的一种有心无力的无奈,以及无奈之下的放弃。 《飞屋环游记》的主题旋律,轻快的小号很具有亲和力,把人们带进二三十世纪的美国,一切都那么新鲜,孩子们都拥有者探索世界的梦想,电影里的故事就在名叫查而和艾丽两位小朋友的未来发生。接下来,请跟随我一起在《飞屋环游记》电影音乐中,走进查而和艾丽的未来世界 声响起,大荧幕前展现的是憨憨的查尔和调皮搞怪的艾丽,他们有着共同的偶像——探险家查尔斯。查尔和艾丽因此成为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长大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电影用短短4分钟的时间描绘了他们的婚姻生活:美满的婚礼、乔迁新居、户外野餐、婚后无子的失落、以及两个人相依相伴恩爱地老去、直到艾丽生病去世,留下查尔孤单一人守着留有他们一生回忆的空房子。四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一句对半,音乐撑起了剧情变化带来的情绪起伏。不得不说,这一段音乐是会说话的。结婚的喜悦是轻快的小号,表现出查尔和艾丽深厚的感情。当小号的速度放慢,钢琴声占据主导时,则反映艾丽发现自己不能生育的难过。但音乐很快又欢快起来,他们在接受了无子的事实后,更加的爱对方,音乐仿佛要告诉我们,生活的苦难都会过去,美好的未来还在前方。当欢快再一次低落谷底,钢琴声带来的是艾丽的死讯。 自从老伴艾丽病逝之后,本来就有些不善言语的卡尔就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起来。回想过去和艾丽在一起的日子,他们曾经多次都梦想着到南美洲的天堂瀑布去探险,可是为生计奔波的两人,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完成这次旅行。孤独一人生活的卡尔逐渐发现,过去为生活所累,年少时很多理想都忘却了,难道就这样抱着遗憾过一辈子吗?这时候,政府计划要在卡尔所住的地方建造一幢摩天大楼,而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卡尔根本不愿意搬家,但政府已经打算将这个难缠的钉子户送到养老院去,然后再慢慢拆掉他的屋子。卡尔知道政府接下来的打算,因此决定先走为妙。他决定,要带着这幢保存了他一生回忆的屋子一起去旅行!卡尔连夜充了成千上万的气球,在一大堆五颜六色气球的牵引下,整幢房子和地基一起飞向了空中,卡尔朝着梦想之地进发,不过老卡尔却万万没有想到,这幢

音乐作品鉴赏论文

一、歌曲词曲的创作 1934年,田汉应邀写一个剧本,他写出了故事梗概,名字叫《凤凰涅磐》(也称《凤凰再生》),内容是以知识青年参加抗日义勇军战斗的故事为主题。该剧后由夏衍接手,将剧本梗概赶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并改名为《风云儿女》。 田汉在编写剧中男主角诗人辛白华《万里长城》长诗的最后一节时,创作了一首激昂奔放的自由体诗,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版歌词。歌词由此诞生。 1935年田汉等左翼文艺工作者相继被捕,聂耳在义愤填鹰的同时,也唤起了他的创作激情,他不顾自身的安危,主动向夏衍请缨,要求担当起《义勇军进行曲》作曲的任务。聂耳在霞飞路居所内,以勇敢和智慧,短短的几天谱写出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初稿。1935年 4月15日请晨,为避国民党当局追捕,聂耳赴日本学习音乐,把《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带到日本修改。4月末,聂耳把歌谱的定稿由东京寄给了上海的司徒慧敏。歌曲由此诞生。 二、歌曲的总体评价 这是一首极富于创造性的歌曲。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现在唱起它,仍然会感到今天的革命的胜利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励我们去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更加努力地奋斗。 三、歌曲的赏析 作曲家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1、前奏:歌曲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欣赏中加以注意和分析的地方。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3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我们似乎听到了曲作者在奋力呐喊、疾呼!这一字一音都包含着号召人民奋起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 同时,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音乐基础知识讲解

基本乐理教程 第一章音及音高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音的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是由于振幅(音的振动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则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等而不同。 由于音的振动状态的规则与不规则,音被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类。音乐中所使用的主要是乐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乐音体系音列音级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 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基本音级的名称是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的。

字母体系:C D E F G A B 唱名体系:1 2 3 4 5 6 7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用“升”或“#”来标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来标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来标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来标明。 如:升C或#C 降C或bC 第三节音的分组 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 在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顺次定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小字二组的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中外音乐名作赏析

浅析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魅力 从以前开始我就非常喜欢Vitas,喜欢他的唱功,喜欢他的帅气,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海豚音。在这学期的中外音乐名作赏析课上,张老师给我们看了Vitas 的演唱会CD,我终于有机会全面地听了他的歌,我对他更加喜爱,更加崇拜了,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知道了Vitas的歌融合了现代与古典的双重元素,所以就决定以他来写这篇论文。 从艺术史上来看,自“古典”一词出现,迄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期间几经起落,内涵也几经变迁,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个人,往往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行文之前,有必要对这个概念做一个小小的定义。 “古典”特指这样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在艺术作品中,具有深邃的思想、朴素的形式、理性的内涵等特征,借用德国著名美学家温克尔曼的评价,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曾有人说,艺术创作中惟有“变化”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回顾Vitas历年的作品,风格多样也是不争的事实,令他在喧嚣的流行音乐界卓尔不群。在此基础上,观察其艺术中的“古典因素”,则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风韵越来越明显,然而又并不是一味复古,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个性的发挥。 在某些场合,“古典音乐”概念另有一层含义,可视为“严肃音乐”、“高雅音乐”的代名词,并以此区别于纯粹消闲娱乐的“流行音乐”。 在此意义上,必须承认,Vitas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流行歌手,即使在乍出道时,虽不乏时尚另类的包装、性感妩媚的身段、迷离魅惑的眼神、诡谲奇幻的舞台,然而这一切之外,古典艺术严谨理性的风范依然处处闪现。 同样地,目前,他显而易见地日趋成熟稳重,然而,并没有直接演绎古典歌剧的倾向。 假如以如此眼光审视Vitas的艺术,则可发现,他既具有古典艺术强调的扎实底蕴:声乐功底、舞蹈基础等,又不一味拘泥于程式化的规范。而是将“古典因素”拿来为自己所用,进而扩大与丰富已有的艺术语言,令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在他作品中的“古典因素”,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积淀的艺术形式,在一位现代艺术家那里映射出的“印象”。 以“古典”而论,Vitas的假声技巧,无疑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因素。几年来,代表作品数不胜数:《歌剧2》中的经典华彩、《奉献》中的极限高音、

CG影片赏析——《飞屋环游记》

CG影片赏析——《飞屋环游记》 ●《飞屋环游记》是2009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第十 部动画电影及首部3D电影。 由皮克斯两位元老彼特·道格特 Pete Docter 和 鲍勃·彼德森Bob Peterson担任导演与编剧。影片 斩获奥斯卡最佳动画与最佳配乐两项大奖,同时为皮克 斯带来了全球7亿3134万2434美元的票房成绩。3D时 代正猛然而至,皮克斯不会甘心落在两大竞争对手梦工 厂动画和蓝天工作室后面。这部《飞屋环游记》,作为 皮克斯的第一部3D长片,来头就相当可观。除此之外, 该片还是皮克斯第一部以普通人为主角的长片,很多人 因此对其卖座前景颇有疑虑。然而在北美上映后,《飞 屋》的强势表现令这些疑虑烟消云散,该片全球票房超 过7.31亿美元,为当时皮克斯影片中仅次于《海底总 动员》的二号卖座片,当然这也与3D电影相对较高的 票价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与皮克斯的前作一样, 《飞屋》口碑绝佳,在IMDB网站上排名第84位,这在 所有动画电影中位居第四。影评人也完全被其折服,烂 番茄网站上该片的好评率是恐怖的98%。著名影评人罗 杰·艾伯特给出了四星的满分。《洛杉矶时报》的影评 人约翰·霍恩更认为:《飞屋》是所有皮克斯影片中, 最有雄心壮志的一部。 ●这部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树立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整个故事发展的 纽带。 第一部分:由探险家蒙茨宣布“新发现”开始整个故事,小卡尔对 蒙茨的宣布深信不疑。在回家的路上,并偶遇在废弃小屋玩“探险” 的小艾丽。因两人都对蒙茨的话深信不疑而结为好友。并许下要一 同“探险”南美的诺言。从此两人相识,相恋,并走过一生。而许 下的诺言最终由艾丽的病逝而未能实现。 蒙茨:勇敢、自信、拥有,追求梦想的决心。(1、宣布“新发现”是 自信满满的。2、说“探险就在前方”时自信的语气。3、在“新发 现”遭到质疑时,决定再去南美在寻大鸟的实际行动。是勇敢、和 对梦想追求的决心。) 小卡尔:充满幻想、好奇、木讷、少言。(1、在看了蒙茨的“新发 现”后,对探险的向往。表现出的好奇、和在回家路上对“探险” 的幻想。2、在小破屋外听到屋内的叫喊,便走进小破屋。也是受到 好奇心的驱使。3、看到小艾丽在破屋时的吃惊表情、和面对小艾丽 喋喋不休的讲述,表现出木讷、少言。4、在小艾丽翻窗看望他、并 给他看“探险”手册时,也表现出木讷、少言。) 小艾丽:活泼、多语、假小子。(1、出现在小破屋时,独自玩着“探险”游戏、并说服小卡尔参与游戏。2、翻窗看望小卡尔时,要求小卡尔发誓带她去南美“探险”。) 最后,影片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卡尔和艾丽,一同长大、结婚、在一起生活的美好时光。直至艾丽病逝。而他们那个去“南美”探险的诺言,却始终没能实现。并由此引出第二部分。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命运交响曲》蕴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在《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贝多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命运交响曲》了。 这首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命运》)。《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从1805年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得以完成。[1]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情人离他而去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他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 [2]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1]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

音乐基础知识课件说明

《音乐基础知识》课件说明 一、课件设计理念和特点: (一)设计理念: 课件的制作旨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本课件采用大量的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编辑,使它们融为一体并具有交互性,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以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二)课件的四大特点: 1、页面设计生动,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所能看到的文字实际上我都将它们处理成图片,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字体,而且课件在不同的主机上使用,不会随着主机字体的不同而影响画面的效果。因此这个课件的图片多达539张,大多数图片都事先经过Photoshop和画图功能制作过,包括背景,小插图等,使得页面设计活泼生动,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图片的处理,还可以呈现动态的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如:在“音的高低”一章的“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一节中,点击红色的字体“五线谱”,会出现一副动态的图,这其实是做了20来张图片,将它们创建成一个组,然后将组里的图片按顺序交替呈现,形成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个动画的效果。这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非常直观的教学效果。“谱号”的方法也是一样的,动画感观让学生马上能掌握谱号的正确书写方法。 2、操作简便灵活,提高教学效率。 在制作过程中,我做了大量的按钮及其精确的动作编辑,使得课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简便,使用灵活。 例如:在“常见记号”一章的“波音”或“延长音记号”中,看到红色的文字,鼠标移 入光标会变成的形状,则表示对该知识点还有扩展或补充。点击可出现对象,若想要此对象退出,点击背景即可,或者点击另外的红色的文字,也可以让此对象退出而其相对应的对象出现。 再如:每章的课堂练习里,由于选择项多,也是做了大量的按钮及动作编辑。仅这一页,对象多达60多个,而且要做到选择任何一个答案,都要有相应的绿色符号图片出现,还要有相应的声音和“√”、“×”图片出现,而选择另外一个答案时,则要出现另外一组对象和退出其他几组对象。因此制作起来动作的编辑很多。制作很麻烦,但做好的效果却不同一般。 3、优化影音媒体,提高学生感观效果。 课件中涉及大量的乐谱,所有的乐谱都是事先用“作曲大师”软件制作好,也是作为图片放进去。音乐则是用cooledit软件制作。这个软件能将音乐处理得比较细腻,比如它有个功能,就可以将音乐片段结束处可以处理渐弱消音,这样不会因为音乐的突然停止而影响欣赏的效果。 每章的“课堂练习”页面上能点击链接处进入供学生欣赏的音乐影像。影片采用DVD 解码,并截取片段,转换格式做成。为了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想在下面打上字幕,可这个软件没有字幕的功能,我就试用了文本对象的过渡功能,就是将文本对象设定不同的进入时间和不同的呈现时间,然后再一点点计算秒数甚至是毫秒。想不到真的可以做成字幕的效果。制作很麻烦,但做好给人的效果完全不同一般,还是值得一做的。 4、强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课件中设计有供学生填空或选择的练习题,能及时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测试并

最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完整版)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公元前十一世纪—前221年)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周代统治阶级的音乐发展 2.理解周代的民间音乐与乐器乐律 3.掌握周代儒墨道三家的音乐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历史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 2.难点:儒家音乐的兴起和早期发展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 第一节周代的礼与乐 周代天子分封诸侯,并在总结殷商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等级制度。周代统治者以礼、乐、刑、政四术为统治手段。礼礼可分贵贱,乐可互与敬,所以周代极为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 1周代的礼相当的多,多配合乐的运用,大致可分为: 一、祭祀二、大飨礼三、燕礼四、大射仪 五、养老之礼六、乡饮酒礼七、乡射礼 这些重要的礼的活动,各自有其所属音乐,有各自的乐曲和章法,不能混淆。 2在周代(尤其是西周),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所用的乐队和歌舞队也有很大差别,不得随便僭(jian)越。《周礼·大司乐》说:“正乐县(xuan,即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关于舞队的人数应为:“天子八佾(yi),诸公六佾,诸侯四佾”为宜。 周代的礼乐的规定,是为了加强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第二节宫廷音乐的繁荣 周代宫廷音乐以较繁荣,它们既有与礼结合的音乐种类,也有为统治阶级娱乐之用的音乐。这些音乐大都是乐舞或歌舞的形式,有 一、六代乐舞 简称“六乐”,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个据说从黄帝开始历代留传下来的代表性的乐舞,包括: ①黄帝时的《云门大卷(quan)》或称《云门》,祭祀云神,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 ②尧时的《咸池》或称《大咸》,“咸池”是日落之处的星座名,祭祀地神,可能与星辰崇拜有关。 ③舜时的《大韶》或称《韶》,因为它用排箫伴奏,又称《萧韶》,又因此乐舞有九次变化,又称为《九辩》或《九歌》,祭祀四望(天下名山,如五岳、四镇等)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论文

《中外经典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经过这一学期的《中外经典音乐鉴赏》的课程,老师经过多娱体以及亲身教导的教学方式,使我可以在中外经典音乐名作品欣赏为内容的课程,同时将音乐基础知识贯穿整个课程。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中、西方音乐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西音乐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特点,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作手法等。如中国的古乐,日本的能乐,西方的歌剧等。从而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培养我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方式,丰富了我的音乐文化知识。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夠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这个学期令我最深刻的就非老师教我们唱的《阿里郎》莫属了。《阿里郎》是一首朝鲜民歌中的代表音乐作品,能用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流畅的演唱,认识长鼓舞、伽倻琴弹唱的表演形式。《阿里郎》还翻译有了国语的版本。让我学习和了解

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懂得珍视民族艺术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合作创编与歌唱表现中培养自信、乐观的学习态度。 而且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 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民歌又称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引起共鸣"。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主要伴奏乐器是恤椰琴、长鼓。 《阿里郎》是一首旋律悠扬动听、歌词直白又流露出委婉缠绵的朝鲜族民谣,蕴含朝鲜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歌词中的“阿里郎”相传是朝鲜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在起义失败以后,与妻子一起隐居深山。一天,其妻子被人调戏,阿里郎因怀疑妻子不忠,愤而离家出走,他的妻子追着用痛苦哀求的声音叫喊着:“阿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心得

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心得 这几周上了一节有关音乐艺术特征及作品鉴赏的通识课,在老师的穿针引线的指导下,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欣赏了很多好听的,耐人寻味的歌曲,知道了许多音乐方面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创作历程,同时学到了很多的有关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真是获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门课的一点心得体会。 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有它自己的所长,又有自己的局限。就是说,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所运用的声音,是从客观世界里的各种声音现象抽象、挑选出来的有组织的一群声音序列。这些声音又依它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性能构成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和声复调、以及配器等音乐语言的要素,有时它还包括一些经过选择、加工的噪音。 二、音乐是属于听觉的艺术,要了解音乐的特性,必须了解声音、听觉感受和听觉表象的实质,也即从感性基础进入到音乐审美意识的全部过程。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比如,对于节拍、节奏和力度等,就不仅仅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三、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特别是在没有歌词语义结合的器乐曲中表现得更清楚。一首乐曲,可能是一种情感的起伏发展,以及几种情绪的对比和冲突。 四、音乐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音乐通过演奏、演唱,才能为人们所感知而产生艺术审美效果。表演,应该说是音乐的二度创作。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不像以前总是很盲目的去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在后来的课上,我们又听了许多的西洋交响乐。我觉得听这些交响乐又和传统的民族器乐不同,应该有文化的差异,而且交响乐是很多器乐一起演奏,表现出来给人复杂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当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每一个作品后,我懂得了要了解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了解当时作者的心理状态,自己融入到当中去,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的阐明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唯有与作者当时心灵和心理距离的缩短,才能真正品味作者的作品。 除了欣赏音乐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官享受外,我们更要透过音乐思考背后深层意义。比如通过作品可以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一个时代的历史。而音乐给我们的更多的也是思想情操上的陶冶,培养我们高尚、健康的兴趣追求。在我们紧张大学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操的培养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我们的心灵清澈明亮,生活更加愉悦美好。

精品—对音乐的认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精品—对音乐的认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对音乐的认识大学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第三位大师贝多芬,他的音乐则升华为美中有奋,乐中有哲,激情洋溢,形象鲜明,矛盾纷呈,英雄气势撼人,如同熊熊烈焰,无比辉煌。贝多芬被后人评为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从古典走向浪漫的进程中,贝多芬是一块里程碑。他亲自将《第六交响曲》注上田园交响曲:感情的表达胜于音画的勾勒,并在各乐章分别写出到达乡间时的快感溪边景色等大小标题,使它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著名的标题音乐。由于他的作品的英雄气概,奔放热情,幻想风格,复杂织体一级丰满的和声因素,并扩大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

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第九号交响曲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个杰作是贝多芬给人类做好的礼物。

音乐基础知识与赏析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音乐基础知识与赏析 课程报告 题目:《卡门》赏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方向) 班级:国商201301 姓名:赖笑雪 学号:20136137 指导老师:张莉

日期:2014年6月11日 《卡门》赏析 经济管理学院国贸(商务)专业赖笑雪 20136137 摘要 法国梅里美的作品《卡门》1847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生长在吉普赛的卡门,不会对任何事后悔,她希望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死亡,就像展翅于空中的自由飞翔的鸟,她永远不会为了任何事哪怕是生命而放弃自由。卡门,是一种浪漫和野性的自由精神,谁都可以是卡门,但是谁又都难以成为卡门。尽管被无数人翻唱,但欣喜的是我能每一次感受它每一个音符里饱含的情感。 关键词:卡门吉普赛爱情不羁

前言 《卡门》是一部音乐创意十分出色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 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作品——歌剧《卡门》,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受欢迎并且久演不衰的作品。作为法国杰出的作曲家,比才是浪漫主义终结和现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尼采曾称他为“地中海的太阳”,也曾受到李斯特的高度赞扬。在音乐中作者把浓郁的民族色彩、激动人心的戏剧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交响发展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作者简介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二)作品赏析 即使我不能完全明白曲中的专业音符音调和节奏,但是仍然能够明白在空气中洋溢着浪漫与激情的十九世纪,在美丽的西班牙小城塞维利亚,有一位迷人的吉普塞姑娘用她短暂的生命轨迹奏响了一曲震慑人心的爱情咏叹。她的名字叫卡门。当她爱上一个男人,她会全心全意;当她不再爱的时候,就义无返顾地放弃。放荡不羁的卡门轻而易举地诱惑了年轻的士兵堂·何塞,并引发了何塞对她疯狂的爱情。

音乐知识与作品赏析之收获及感受

主讲教师:张宁 第一章概述 一、什么是音乐 音乐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或描写客观事物,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 声音包括乐音和噪音,是按照声音的频率划分的,过去人们以为乐音才是音乐,到了近现代音乐家们把噪音也作为一种音乐的创作元素称为噪音音乐。 二、为什么要开设音乐欣赏课 三、音乐欣赏的过程——心理状态 1、知觉欣赏的层次 2、情感欣赏的层次 3、专业欣赏的层次 四、怎样欣赏音乐 1、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作者的创作个性 不同的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经历、素养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思想和个性,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个性也会随着其本人的经历而发生变化。 3、民族特征 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其民间音乐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征。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強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也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4、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音乐语言要素: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 音色和声复调调式曲式... 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必须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表现出来。(一)旋律: 1、概念: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成的音的线条。 2、因素:高低和长短 1 1 5 5 6 6 5 — 4 4 3 3 2 2 1 —??????1、高低——音高 乐音体系、音列 音阶: 1 2 3 4 5 6 7 (ì) 唱名: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音名:c d e f g a b (C) 2、长短——节奏 1、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即节奏。 2、节奏的属性 1)强弱关系

音乐鉴赏论文

德彪西交响作品《大海》鉴赏 【内容摘要】文章以德彪西的人生为背景,通过采用多角度的研究思路,对《大海》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文章的前一部分重点论述了德彪西与《大海》的创作背景,后一部分在介绍《大海》作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各个乐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德彪西大海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熏陶。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了东方音乐,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其别具一格的和声,其音乐对自他已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塞西·格雷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大海》这部作品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描绘了在不同时间大海的不同情绪、色彩和感觉。他的音乐中带有强烈的主观和客观交织的色彩,主观感受不被激情所左右,而求诉于纯客观的、准确的表达。作品的主旨思想并不在音乐中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客观化的感觉渗透出来,于是作品中给人留下印象的,常常是那种强烈的色彩感、线条感、形状感和动感。《大海》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微而富有视觉性的。 第一乐章是“黎明到中午的大海”。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从乐曲中可以清晰感受到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的轻柔的引入,在提琴组与竖琴的缓缓进入下,大海的潮水拍打海岸,夜幕

慢慢揭开,管类乐器声部渐强,一丝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和变了颜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空气也似乎变得不一样,红日渐渐从海平面上跳出的情景如在眼前。音乐突然变得激烈,和声部分此起彼伏,长笛与英国管单簧管旋律呼应,圆号、低音提琴组等作为背景旋律推动着乐式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初生的太阳的光在和云彩做游戏,而阳光照射在海面上反射出绚烂的波光俏皮而又美丽。德彪西对传统的旋律似乎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短小的节奏片段与和声片段的游戏,是天空、云彩与阳光在他的闪烁的汹涌的音乐之海上的千变万化的反映。 第二乐章是“浪之嬉戏”。承接上一乐章的升调性,音乐生动地描绘了白色的浪花拍击海岸时的情景。我认为,这一部分是三部分中最精彩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海浪的层层叠叠,前仆后继,阳光在海浪和泡沫上反射出的绚烂的色彩,比起上一乐章的层次推动,这个乐章更多地展现了主题的变奏,不同乐器的组合,层次分明,空间感强烈。德彪西的乐器调色板极其细腻而捉摸不定,在结束处几乎是难以觉察地逐渐归于沉寂。 第三乐章是“风与海的对话”主要体现了大海极具动感和力量的场景,音乐从一个低沉的大提琴拉弦音开始,似乎预示着暴风雨的降临。预期将有什么事发生一般,力量迅速聚集起来,暴风雨似乎马上就要来临。但是一切突然沉寂下来,仿佛来自不可闻的地方,但是又充满力量。我们仿佛看见了风雨之后的海洋,阳光暖洋洋的照射在海面上,散发出金色的波光温暖而和谐,而此时的大海依然是博大宽广,而又强壮有力。伴随着画面感的不同,调性的变化仍然是这一乐章的一大特色,乐器的伴奏与主旋律的交错关系充满着不确定性。 德彪西的《大海》这部作品之复杂与千变万化是罕见的,而它又要求极端的精确与完美,这也是非常罕见的。不得不说,正是因为德彪西对大海的“情有独钟”,以及他创作的创造性与突出的文艺色彩,才使得这部《大海》让更多的欣赏者能够更多地产生共鸣。也正是这首曲子,将所有听众心目中的大海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刻,仿佛他所运用的不仅仅是音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