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如皋高等师范学校祝伟

抚养后代,可以说是出自人类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则出自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关于胎教和儿童家庭教育的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往的一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就大体上是一部儒家教育思想史;而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就被当中依附于儒家教育思想主干之上的一个分枝而得到容纳,或者就干脆被排斥在教育历史发展的主线之外。这里尽量做到兼蓄并收。

中国古代的“幼儿”与“幼儿教育”与现代的概念不同。现代由西方传入的“幼儿教育”或者“学前教育”概念特指儿童在3岁以后直至入小学之前所受的教育,并且常指的是正规的学校教育。

中国古代对幼儿年龄的上限规定较晚。

“幼儿”:“人生十年曰幼,学。”《礼记·曲礼》。汉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即从初生到10岁出外上学这个年龄段称为“幼”。但古籍的记载不一致,一般的说法是8岁。朱熹在《大学章句序》曰:“人生八岁,则至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这里所讲的“幼儿”是一个广义概念,是从初生之时到8-10岁外出就学。“幼学”,即幼儿教育,就是特指外出就学之前所受到的教育。

中国古代的“幼儿教育”,是需要用模糊语言来加以描述的概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教育对象广泛,包括社会全体幼儿年龄阶段以内的儿童;第二,教育途径涵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把幼儿置身到一个庞大的社会课堂之中,内容十分广泛;第三,在教育方式上,相对地注意到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包含了一定的自然性和趣味性。

需要注意“相对”一词。实事求是地来看,中国的教育一向较少地注意个体的自在意识,而片面地强调集体和国家,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出现“去个性化”。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有时也考虑到个体之间在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差异,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有意义的教学原则,但实际的目的还是取消这种差异,把每个人都塑造成封建统治阶级所规定的标准模式。这一点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尤其突出。

同普通学校教育相比,幼儿教育较多考虑到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并采用了具有形象性等特征的教育方式,如:游戏、儿歌、玩具、舞蹈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而且,由于幼儿教育的范围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因而为儿童成人提供了较多的自由选择的时机。儿童在这种比较自然的机会中可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天才,而成人也利用这种机会或者施加影响,或者发现儿童的特长。在普通教育史中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同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育形式,而这个形式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在一定限度内相对摆脱了封建正统观念的约束,获得了一些自由活动的余地。当然,这种自由的余地是很有限的。

(二)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史

中国幼儿教育史是中国幼儿教育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

1.原始社会幼儿教育: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以“社会公育”为其特征,即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

2.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从公育变为家事,教育内容逐渐丰富、复杂,奴隶社会就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发展到封建社会阶级性越来越明显,并且形成了从选择配偶、胎教、慈幼到家教的家庭教育体系,封建教育形成以封建制家庭教育为特征的我国古代教育的特征。

4.近代幼儿教育:

清朝的教育改革政策: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叫癸卯学制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幼儿教育纳入教育体制中来。提出家教、蒙养合一的问题,并产生了幼儿教育机构。

5.近代在幼儿教育史上出现了探索幼儿教育中国化、科学化的代表人物,如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等一批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们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指引了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中国的幼儿教育进行发展和改革,使中国的幼儿教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主要经验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以外的多种教育形式,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王孙贵族的宫廷教育,以及妇幼关系和妇幼保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慈幼和胎教方面),还包括幼儿游戏和神童教育等方面,其中最能体现其思想价值的主要是重视胎教、慈幼、家庭教育和游戏这几个方面。

(一)胎教

重视胎教。我国古代,极为重视胎教作用的,把胎教作为培养圣明君主、理想后代的重要手段而予以认识和研究。

据《列女传》记载,早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西周时期,周文王的母亲就对周文王实行了胎教,因而周文王聪慧明圣。

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曾经立下了实行“胎教”的规矩,要求对孩子从小就加强教育。他的观点是,人都是由胎胞生下来的,在胎里出了毛病,生下来也就无法教育,因而胎教是第一重要的。

《黄帝内经·素问》指出父母酗酒,不但对自己的身心有害,而且对后代也不利。

陶渊明平时嗜酒,到晚年觉察到子女鲁钝,认识到“盖缘于杯中物贻害”,但悔之已晚。

重视养胎。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养胎的作用,把养胎看作是胎教的基础。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方》中列养胎专篇,论述养胎的重要性和养胎的方法。文中说,胎儿日月未满,阴阳未备,脏器骨格都未形成,所以自受孕时起一直到临产,孕妇饮食居处处处都要注意。

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广嗣纪要·养胎》中也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和平之气以养其胎元完固,生子无疾”。

胎教和她胎养的方法很多。

1.注意孕妇的精神因素

古代胎教学说认为,妊娠期间的孕妇健康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而孕妇的健康和其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

万全在《广嗣纪要》中说:“受胎之后,喜怒哀乐,莫取不慎。”孕妇要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绪和顺,心境平和即胎教,过激的情绪危害很大。因过喜而伤心则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母气既伤,子气亦应,未有不伤者。其母伤而胎易堕,其子伤则脏气不和而多病,象盲、聋、哑、痴呆、癫痫等皆是由先天不足所致。

万全说:“子在腹中,随母听闻。自妊娠之后,就要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耳不闻非言,目不观恶事。”这样则“生男女福寿双全,忠孝贤明。”闻听诗书,奏着琴乐,现在的胎教依然提倡。

2.注意日常饮食

古代胎教学说认为,注意孕妇的饮食,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饥饱适中,过饥过饱“皆能令子受患”。过饱,会增加胃的负担,还会压迫胎儿。过饥,会使胎儿营养不足。孕妇要“不食邪味”,“五味之食则节之,勿食肥甘之味”。

还要注意孕妇用药,胎盘有通透性,一些药物可由母体胎盘而进入胎体,而胎儿的解毒能力差,排泄能力低,极容易使胎儿中毒。

3.注意环境影响

孕妇要注意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多接近有利于胎儿发展的环境。《千金方·安徽养胎》提出,胎儿“禀至未定”、“逐物变化”、“外象而内感”,因而,外部环境的各种影响都会通过母亲而波及到胎儿,即“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得热俱热,得寒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所以古代胎教学说十分强调创造一个有利于胎儿发育的适宜环境,居处清静。因为胎儿感其善则善,感其恶则恶,因此要“常处静室,多听美言”。“居处简静”也是为了多方育养,防母子受伤以保胎。

4.注意劳逸以节

妇女在妊娠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但不要睡得过多。“不为力事”,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当的轻度的活动、劳动与运动仍是必要的,可使其血流通畅,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

总之,孕妇只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良好的情绪并辅之以知识、音乐、道德的陶冶与教育,才能“生子聪明,才能贤德过人”。

古人对孕妇健康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孕妇“勿登高,勿临险,勿独初暗室,为了实行胎教,妇妊子者,戒过饱,戒多睡,戒暴怒”,现在依然很有意义。由于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还涉及到胚胎学、营养学和生理学等理论,所以其知识面之广,学问程度之深,是其他学科无以伦比的。

(二)慈幼之道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建立在“慈幼”的思想基础之上。“慈幼”即爱护儿童,这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

韩非认为,慈母对于幼子所表现出的慈爱之情,体现为对于幼儿的某种期望,期望就是“务致其福”,期望幼儿将来身体健康、万事吉祥,“事除其祸”。还有,“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这个“勇”是母亲为了孩子的一种果敢无畏的品质。

1.“慈爱”与“溺爱”的关系

在家庭幼儿教育的一般实践中,母亲对于幼儿的慈爱之情所引起的作用,确实是很难被代替的。但是,如何区分“慈爱”与“溺爱”之间的界限呢?

韩非提出了“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意思是慈母虽然对于幼子慈爱至极,但如果放弃了教育的责任,则等于将幼儿置于死地,这种“爱”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爱,就如同婴儿有病不予治疗,就会加重病情。

宋代学者袁采的慈爱之道

爱子与教子之间的关系,在唐宋以后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这方面,以宋代学者袁采和他所著的《袁氏示范》最具有代表性,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父母的慈爱之道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并对这一类关系中所包含的生理、心理因素作了具体分析。这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袁采和的观点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贵求反思。他认为,人当婴孩之时,爱恋父母至切,而父母在儿女儒婴之时,也慈爱之深,抚育无所不至。人既长之后,则情分稍疏。父母欲得子女的孝敬,必先求尽其慈,反求于心,思其所为是否有愧于心:其责于子孙者,是否也是自己从前为人之所事亲之道?儿子女则请在“观人之抚育婴儒,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

曲爱妄憎。袁采认为:父母对于子女常有“曲爱”与“妄憎”之过。当子女婴儒之时,父母爱忘其丑,恣其所求,肆其所为。幼儿无故号叫,也不知禁止,反而怪罪保姆;欺凌同辈,也不知戒约,反而归咎他人。曲护其短,日渐月渍,养成其恶。此为父母“曲爱”之过。等到子女年龄渐长,

爱心渐疏,则子女微有疵失,遂成憎怒,如遇亲故,又妆饰巧辞,历历陈数,断然以大不孝知名加之,而子女其实并无此罪。这是“父母妄憎之过”。

爱子贵均。袁采认为:人家兄弟不和,或至于破家者,大多由于父母爱憎之偏。衣服饮食,言语动静,“必厚于所爱而薄所憎”,因此,见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仇,“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父母如能“均其所爱”,则兄弟自相和睦,可以两全。袁采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一般父母爱幼憎长的原因。认为:“当子女一二岁之时,举动笑语,天真可爱,自得人怜,虽他人尤爱之,何况父母。到五六岁时,恣性啼号,多端乖劣,或损动器用,冒犯危险,凡举动言语,皆人所知恶,又不受训诫,故虽父母亦深恶之。”作为父母则应当认识自我情感的转移给子女所带来的影响,稍事回转,不可任意而行,以免使长者怀怨,幼者纵欲,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袁采对父母慈爱情感意识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包含的心理因素做出了比较精辟的分析。

2.教子的一致性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成功者,都十分注意子女心目中父母的一致性。而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是由于父母的不一致造成的。《家范辑要》中说:“人子之情,畏父亲母,又父远母近,故父母俱贤,子必遵义方之教。父贤母不贤,则庸之子,阳从父训,而阴奉母言,子之不肖,多由于此。”

教子当一致,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正确的。儿童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缺乏主见,易于服从。凡是大人、特别是在他眼里有权威的大人(如父母)的话,他都认为是对的。权威性越高,他接受的程度越大,反之亦然。父母意见一致,能强化教育的有效性;父母意见分歧,特别是经常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权威性。而且,儿童还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常利用父母对自己亲疏的不一,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庇护。有的子女所以难以管教,根子往往就在于父母中有一方做他的后台。不是说“有恃无恐”吗?只不过这种“恃”往往是父母所无意扮演的。

3.母教典范

孟母断织。孟轲之母号孟母。一日,孟轲未到放学时就归。孟母正在织布,问;为什么回来了?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说:你废学就和我断织是一样的,君子只有经过学和问才能有广博的知识,以后一生做的事情才能顺利,避免祸患。现在你没有放学就跑回来,将来怎么能有出息?好比我们家靠我织布生活,现在我把织布机上的布剪断了,吃饭和穿衣的来源也就都断了。“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后成名。后人皆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4.婴幼儿的养护经验

我国古代关于婴幼儿养护的论述很多,儿科医学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有以专门医治儿科疾病而闻名于世的钱乙,著有《药证直决》一书。元代在妇幼保健方面成就较高的学者有朱震亨和张从政。归纳起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 断脐护脐除胎毒方法。

* 浴儿法。

* 婴幼儿饮食方法。

* 注意小儿衣料的选择与保暖。

* 婴幼儿不宜妄用针灸。

* 婴幼儿用药应审慎。

朱震亨在所著《格致余论·慈幼论》中对婴幼儿的生理特征、饮食起居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论证,如对婴儿肠胃特征与食物消化的关系、婴儿体温与衣服薄厚的关系都提出了精到的见解。他的医学理论在元代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张从政的《儒门事亲》在《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中指出了婴幼儿保健中的几个问题。他认为小儿出生之时,由于肠胃绵脆,故有“六易”之说。所谓“六易”,即指:“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生活在过暖的环境中,对小儿的发育极其不利。他认为“婴儿之病,伤于饱”,如小儿常患的疾病,上吐下泻,都是导源于暖饱二字。与俗语“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类似。

张从政对婴幼儿保育的见解,在我们今天育儿实践中,仍具有可供借鉴的价值。

(三)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思想

1.教育内容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道德、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这样一些内容,而道德家庭又是主要部分。

幼儿智育的内容

幼儿基本能力的培养

识字、习字教育

经学、史学、文学的启蒙教育

幼儿德育的内容

孝悌及敬长教育

忠君爱国爱民教育

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礼仪常规教育

诚信教育

自立教育

部分展开

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劳动为生,以勤俭为本,其家教自然崇尚勤劳俭朴。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也正以正直廉洁俭朴自守为贵,并以此教育后代,“以清白遗子孙”。要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立教育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古代劳动人民中间,当子女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要他们自立,自谋营生,自食其力。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普遍现象。剥削阶级也懂得,“子弟不成人,富贵适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意思即不让子孙坐享清福,注意对他们进行自立教育,不给子孙以万贯家财,不使其子孙依仗自己的权势,告诫他们不要骄恣自恃。

岂有子孙专靠祖父过活之理,天生一人,自有一人衣禄。虽得前人百万家资,必有坐困之日矣。李烈钧将军在世时,曾有这样的庭训:“子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子孙强于我,要钱做什么!”

礼仪、生活能力、文化教育

这些教育内容是按照年龄大小顺序安排的。司马光在《漱水家仪》一文中说;孩子能吃的时候,教他用右手拿筷子和汤匙;孩子能说话,教他们说自己的名字和“唱诺万福安置”;孩子稍知事物,就教他“恭敬尊长”。

古人提倡儿童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有“站如松,坐如钟,动如风,卧如弓”。还要求在写字时“脚放平、肩不耸、头不歪、身坐正”。从现代生理学来看这些要求是符合科学的,姿势和健康关系密切,从小坐立姿势不良,就容易形成脊柱弯曲畸形,还可使内脏受到挤压,呼吸不畅。所以儿童从小就应养成保持正确坐立姿势的习惯。

2.教育方法

在活动中教育

王廷相在《雅述·上篇》中说:儿童除食、视听是先天之性,不需学习之外,其余都是在接触外物,活动之中习得的。必须使儿童尽早接触事物,在活动中学习。若将儿童从小就幽闭起来,“不接于人间”,长大成人,“不辨牛马矣”,还能理解什么人之常情呢?更谈不上获取任何真知了。

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培养儿童感知事物的能力,是发展儿童智力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思想家很重视感知事物的能力。孔子就很强调“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荀子也提出对儿童教育要以“闻见”为基础。王充更进一步提出感觉是认识

的源泉。是小儿经常接触外物,不使之幽闭,给予各种学习的机会,使儿童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人脑的细胞数目出生后六个月就基本不变了。用脑并不能使脑细胞分裂增殖,但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者的感化作用,以使脑细胞体增大,树突、轴突增粗,而且分枝发达,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可见,幼儿早期丰富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

以身示教

榜样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儿童最重要的榜样,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荀子就十分重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感化作用,他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儿童最重要的环境是家庭,而父母是儿童第一任老师,而且也是最长久的老师,他的言行将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为“楚”为“夏”。

因人而异,多方诱导

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很注意根据儿童特点进行教育,他说:“如树有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浇灌,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有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进行教育

要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进行教育,这是贯穿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的基本思想,是其精华所在。而在我国,这种思想的提出要比其早两千余年,《庄子》中就曾用寓言的方式形象地阐述了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特点的道理。《庄子》中说有一只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知道后便派人把它引到宫殿中去,给它奏乐,喂牛肉,可海鸟却无心赏乐,也不敢饮食,到第三天便死去了。《庄子》认为这是“以己养鸟”,不是“以鸟养鸟”。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顺应儿童的自然特点去进行教育,虽然出自好心,儿童缺免不了要遭到那只海鸟一样的命运。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提出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所长”,即顺应其自然不妨碍其成长。因为儿童的发展就和树木生长一样有规律可循,要“顺天之木,以致其性”。

案例够石子

2001年7月24日18-19时,在沈阳新开河北陵小区河畔,21个月的小男孩东东由妈妈领着,来到河边的石凳旁边玩。他看到石凳下面有一颗小石子,就弯下腰去拾,没有拾到,抬起头来对妈妈说:“够不着,就别够了。”可他又弯下腰来,继续够。这样反复多次,尽管始终没有得到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但他最终还是将小石子拿到手。之后,就把它丢在一旁了。接着,他摇摇晃晃跑到河边,看到水中的东西顺水而逝,跑回来告诉妈妈说:“漂走了!”又是如此反复多次,觉得没意思了,小男孩才让妈妈抱回家去。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显现的固执,任性,无目的性,是其生命本然所致;坚持,努力地把似乎毫无价值的每一件事情做成,这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的必需,更是一个人生存得好的必要条件,是生命智慧的体现。所以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幼儿行为的价值,而应该提供其实现的环境与条件,以便帮助幼儿生命智慧的显现。如果后天的教育不当,恰恰可能磨灭这种智慧。如东东母亲的不支持或强行“抱走”,日积月累就可能泯灭他的这种本性

(四)游戏

游戏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游戏始终就是幼儿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也是社会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幼儿个体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在我国古代,最早记载幼儿游戏的文献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然至日晚归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智力游戏。所谓“智力游戏”,是指那种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形式。在我国古代智力游戏主要是通过棋艺、拼图和其它涉及数学、几何等原理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最流行的智力游戏有七巧板;“伤脑筋十二块”;“包你迷”;华容道。

生活游戏。所谓“生活游戏”,一般是指儿童自发主动的模仿成人生活的游戏形式,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涉猎到成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游戏的重要作用

幼儿游戏不仅是模仿和学习的行为,更是培植和滋润人类想象与创造萌芽的土壤,更是儿童健康社会化的最自然最有效的手段。

镜头一

窗外,你七岁的女儿正在同他的三个同龄伙伴玩“跳房子”。

一个孩子在投沙包时,沙包的一个角压在线上。这应该算是有效?还是无效?算不算分?孩子们发生争执。一个孩子说:“你不能赖臭!你已经死了。”另一说:“没有!你看大半个沙包都过线了。”女孩们嘴尖牙利,针锋相对。“你不遵守规则,你不玩就算了!”“那以前你还不是这样!”孩子们再争争吵吵中又接着玩下去……

镜头二

一天,在幼儿园的自由活动时间里,3岁半的小月先玩一个装玩具的筐,一会儿就丢下不玩了。这时,3岁半的小薇拿起这个筐,玩了起来。小月发现后,立刻上去抢。两个人各持筐的一边沿,互不相让。她俩都一边往自己这边拽,一边说:“这是我的筐,这是我的筐!”

僵持了一会儿,没有结果,小月的眼睛求助地看着我,小薇并没有注意我。当时我正站在一个教室的门口,离她们不到两米远,看着她们。看见小月看我,我就将头扭到一边,假装没看到。她看见我没有做出任何反映,眼泪都流出来了,一边哭一边说,一边抢。这样又僵持了一分钟,小薇突然说:“这是咱俩的筐。”小月听后,迟疑了一下,之后说:“对,咱俩的筐。”于是,小月破涕为笑,两个人合好之后,一起玩了起来。

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幻象世界这两个世界之中,而且这两个世界的界限常常是模糊的。这是儿童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基于这两个世界的特点,一些教育学家又把儿童游戏划分为现实游戏和幻象游戏。所谓“现实游戏”包括玩皮球,捉迷藏,跳大海,跳绳,打弹子,踢毽子,等等。孩子在玩现实游戏时,可以模拟一些成人世界中的法则,比如,怎样处理同玩伴的关系等等。所谓“幻象游戏’,指的是“过家家”,玩打仗,等等。在幻象游戏中,孩子靠自己的想象力去编织游戏,这是孩子想象力发挥的极好机会,成人的过分参与和干涉,会使孩子的想象力枯竭。前面那段美国的研究人员拍下的中国幼儿园孩子怎样玩积木的录像,说的就是老师规定孩子完完全全按照老师的样式搭积木,训练的只能是孩子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孩子失掉的将是丰富的想象力。

三、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及对当代的影响

1.早教的原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其所著的《颜氏家训》中提出了中国古代早期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抓紧时机,及早施教。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奠基时期,必须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婴幼儿处于“学期未充”、“精神未定”的阶段,可塑性大;二是幼儿精神专一,教习效果好。

颜之推提出的“早教、勿失机”,也有相当的科学道理。这个“机”,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关键期”有相近的意思。遗传给下代的只是发展能力的可能性,而不是发展能力的现实性,关键在于后天的开发。而人地潜在能力开发,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选择性,某一种能力只能在某一固定时期开发,抓住了这个机会,可以使幼儿的天赋得到最佳发展,并使他终身获益。错过了这个机会,发展就困难的多。所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2.环境习染的原则:

环境习染基本原理是人在少年时,神情未定,应注意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并自觉利

用环境对儿童进行积极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人性如素丝,染于仓则仓,染于黄则黄,”就是这个道理。

孟母三迁。孟轲初家居近墓地,因之孟轲儿时常去墓地玩耍,嬉戏为墓间之事。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对教子不利,遂搬家。后搬到市井商店附近,孟轲又学起做生意的游戏来,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也对孩子的教育不利,“复徒”后到学舍之旁,孟轲学起捉辑打躬之礼仪之事。遂居。后人常赞她懂得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所谓环境分两种:一是事物的环境,二是人的环境。父母应把婴幼儿置于好人好事的环境之中,避开邪恶的人和庸劣之事的影响,使其受到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周有人曾提倡小孩“与正人居”而不与恶人居,使小孩接受好思想、好行为,而避免坏思想、坏行为的影响。

3.量资循序

崔学古是清初著名的蒙学教育专家,他在所著的《幼训》一书中提出“量资循序”原则,认为应当根据弟子的资禀高低和学问生熟,循序渐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不放空,亦不逼迫,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蒙养教育不能“欲速以求成”,“性急于一时”,“而在操功于悠久”。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老师要了解学生天资禀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教学计划;而是学生在没有外来强制的情况下,在“优而游之”的和谐愉快的状态下活动学习,导致“自然慧性日开”的结果。

4.鼓舞的原则

所谓鼓舞,是指教育年幼的儿童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但是表扬和鼓励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合理利用这一手段,达到激发儿童志气,促进其进步的目的。表扬鼓励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如:对于比较迟钝的儿童,应当“举其长以扬之”,他就会不敢自退。对于比较懒散的儿童,“加以礼貌”,则不鄙。对于比较聪明而洋洋自得的儿童,“摘其短以抑之,则不骄”。

5.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通过趣味性以调动受教育者地积极性,使之“乐学”。

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王阳明认为,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情,喜欢玩耍而不喜欢拘束,这好比草木开始发芽时那样,自由自在地就会长得茁壮,使他折断弯曲就长得萎靡不正。

另外,北宋时期学者扬亿在所著《家训》一书中明确指出:“童稚之学,不止记诵”,而是要“养其良知良能”。

四、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及对现代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对幼儿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

1.孔子的幼教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核心却是人本思想,他强调人之初性本善,其教育思想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点。

(1)重视人的生命。

(2)依据“性相近,习相远”而提出的“有教无类”。

(3)“乐学”与启发式教学。这对当今改革幼儿教育,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4)重视个人的现实存在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意志力去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陆桴亭的幼教思想

陆桴亭,是明朝末期的江苏太仓人,他的蒙养教育思想比较独到。首先他提倡早教,原因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人心风俗大异于古,儿童能力的发育不同,启蒙教育也应当及早实施,而不必泥法于古。他指出,如果儿童在五六岁时知识便已开化,而蒙养教育却必须过两年才能开始,那么就会出现两年的间断,这两年教育间断造成的损失,在以后的蒙养教育中很难弥补。这与我们当前的提

倡早期教育和关键期很类似。

他还提出,不仅要读书,还要修习礼乐。认为“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歌舞可以不仅“涵养气质”,还可以“熏陶德性”,使儿童在愉快的歌舞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身心发展都会有利。

3.颜之推的幼教思想

颜之推是儒家思想的倡导者,重视早教,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他还重视环境的影响、提倡爱教结合、主张慈严结合。他认为母对子女必须严加管教,做到“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爱”。至亲骨肉之间应互相爱,不可不拘礼节。不拘礼节则谈不上慈爱和孝敬,过分亲则会产生放肆或不敬之心。对孩子的爱要注意分寸,不可过。

4、王守仁的幼教思想:

王守仁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使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等主张,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15、16世纪就已提出这一思想,确是难能可贵的。

5、朱熹的幼教思想

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

他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与颜之推一样注重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他认为衣食住行、接人待物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具体形象符合儿童认识的发展水平,而且“理在事中”,事事物物之中都存有一个理。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这是至今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小结

我国早在古代就十分重视婴幼儿教育,采用了一系列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对现代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借鉴古代劳动人民及教育家创造的宝贵经验,使现代幼儿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思考题

一、我国古代为什么重视胎教?其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二、宋代学者袁采关于慈爱之道的观点有哪些?

三、你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应该一致吗?为什么?

四、我国古代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详细阐述?

五、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对现在还有积极意义吗?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1、概述 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城,具有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传统和艺术、人文的精神氛围。本世纪60年代以来,该市在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的发起和领导下,凭借市政府和社区民众的全力支持、合作与参与,经过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和教研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继蒙台梭利之后,又推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幼儿教育模式或体系。 瑞吉欧体系的特色几乎体现在所有的方面:机构的组织与管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校内校外的人际、群际互动与合作,课程与教学,教师的成长等等。而其中最直接最感性的特色,就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动而丰富的表现。 为宏扬进步主义的教育理念,推广自己的教育经验,自80年代初期以来,马拉吉兹率部在欧美各国举办巡回展览。这个名为《儿童的百种语言》的展览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瑞吉欧的精神理念与教育经验得到各国"教育界、学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并刮起了一场席卷西方世界的瑞吉欧教育"旋风":不仅慕名前往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而且它所提倡的哲学观"成为美国、日本、澳洲和欧洲幼教界人士的主要参照对象"。 瑞吉欧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理念和实际做法,正好应和了当前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迫切的呼声。即使剔除这种时代性的因素,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三种"主角",在共同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精神,所营造的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围,所焕发出的责任心和想像力,以及在长期的合作中所结成的共同体,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幼儿教育中永恒为真、为善、为美的景象。这种景象,是任何一个真正称得上是成功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必备的人文景观。 2、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主要特色。 全社会的幼儿教育: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 瑞吉欧一艾米里亚的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社会在育几方面给予家庭以有力的支持,素来是意大利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一种体现。在瑞吉欧市,0-6岁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许多由社区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对地方政府施加实质性影响,以保障和改善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正规教育。 家长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实质性的作用,本身也是社会支持的一种表现。在全市所有的幼儿学校中,家长都有权利参与学校所有环节的一切事务并自觉承担起这一责任。例如家长要讨论学校的各项政策,研究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参与课程的计划与实施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民主与合作:学校管理风格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联盟,一个教师与儿童同样能获得"家一样的感觉"的地方。这些学校并没有我们在一般机构中所见的那些行政事务,教师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层次等级,他们只是平等的共事者与合作者。所有学校由一位主管直接向市政府汇报工作,他还要组织协调一群教研员进行宏观的决

幼儿园未来发展趋势

幼儿园未来发展趋势 2015-02-05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正处在一个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面临着自身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桃战并存,能否抓住机遇,顺应未来,决定着很多幼儿园的生死存亡,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更是如此。 1、未来十年幼儿园数量会继续急剧增长 按照国家十年规划纲要,2020年前后全国平均入园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根据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城乡入园率测算,未来十年幼儿园缺口将会是现有的十分之三左右,如果考虑到城市改造、农村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新开发区建设、园所升级换代等因素,未来可能新增八万到十万所左右幼儿园。全国平均每个省未来十年约增加3000所左右。以陕西省为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新增了1000所幼儿园,按此增长速度至少还需要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共9年)才能完成3000所左右的幼儿园建设任务。考虑到目前城乡入园率不均衡的现实,未来幼儿园的增长重点在农村和县城地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村,包括县城将会是下一个十年幼儿园的发展热土。 2、公办民办竞争加剧,分工明确

公办园由于国家财政支持,办园成本相比民办园低得多,容易实行低收费、普惠性办园思路;民办园自收自支,办园成本高,只能面向高收入家庭、对孩子保育有更高需求的人群走高端办园路线。普惠性幼儿园和优质优价的名园是未来公办民办发展的基本趋势。 考虑到政府有可能对民办园给予支持,通过奖补、购买服务等措施调节民办园的收费,但从我国民办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家购买服务和奖补只能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降低民办幼儿园的运营成本。 , 公办园---- 普惠性 民办园---- 优质名园 结论是:民办园必须改变思路了,优质优价、名园是唯一的选择。 3、数量增加逐步过渡到质量提升 建国以来,由于在发展幼儿园问题上国家欠债太多,面对越来越多的孩子入托需求,首先重点解决的是入园难的矛盾,随着入园难问题的逐步解决,必然会面临入好园的矛盾。在目前这个新老交替的时代,入园难和入好园难相伴而生。所以,在有些地区不存在入园难,而是入好园难,有些地区是入园贵或者入好园贵。这种矛盾实际上反映的问题是幼儿园数量和质量的矛盾。以陕西为例,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解决数量不足问题,尤其是农村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第二

7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学前教育.

2015年10月 11.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 A.古希伯来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2.反对儿童教育中的体罚现象,认为“对于如此纤弱,如此无力抗拒虐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许滥用权威”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2015年4月 11,学前教育完全是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的是【】 A.古希伯来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正确答案:A(1分) 12.最早论述学前教育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斯多德 D.昆体良 正确答案:B(1分) 2014年10月 13.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原因是

【】 A.幼儿教育非常重要 B.为民族的救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 C.古代希伯来人喜欢幼儿 D.受希腊教育的影响 正确答案:B(1分) 14.古希腊雅典的学前教育方法注重【】 A.简练、严厉和服从 B.简练和温情 C.和谐、灵活和温情 D.和谐、灵活和严厉正确答案:C(1分) 28.柏拉图提出了儿童的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心灵。教材P323 2014年4月 11.“我每天挨打,如同吃饭一样的习惯和有规律”、“男孩的耳朵是生在背上的”反映了古代埃及哪种学校教育的情形?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寺庙学校 正确答案:A(1分) 12.坚持“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他们进行

教育是国家的职责”思想的国家是 A.雅典 B.古罗马 C.古希伯来 D.斯巴达 正确答案:D(1分) 13.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体系的是 A.卢梭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C(1分) 28.亚里士多德认为决定儿童道德品质的构成有3个因素,一是天性,二是______,三是理智。 正确答案:习惯(1分) 42.简述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正确答案:(7分)教材P314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 (1)斯巴达和雅典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成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学前教育史单选题

单选题 1.在中国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统称(三母)。 2. 在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称为(保傅教育)制度。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4.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外象内感”。 5.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 的实施。 6. 贾谊的着述很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10卷。 7.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着作为(《颜氏家训》),这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8. 着名教育家(颜之推)提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9. 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10. 亲自主持修复岳麓书院的教育家是(朱熹)。 11. 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创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2. 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思想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标志。 13. 王守仁在(《社学教条》)中拟订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日课表,课程安排包括读书、习礼、歌诗、考德和课仿,内容相 当全面。 14. 1904年,我国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15. 1844年,美国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学,也是中国最初出现的女子学堂。 16. 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武昌)创立的幼稚园。17. 清末“癸卯学制”和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主要 借鉴于(日本)。 18. 清末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在着作(《大 同书》)设计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提出对儿童从出生前 到出生后一律实行公养公育。 19. 1890年春,康有为在广州讲学,陈千秋、梁启超先后及 门。次年,(万木草堂)正式于广州长兴里开学,“讲中外之 故,救中国之法”。 20.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 学制系统,规定初等小学校之下设蒙养园。 21. 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通过《学制改革系统 案》,11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学 制。 22. 新文化运动后,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 论是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论)。 23. 厦门集美幼稚园的创始人是(陈嘉庚)。 24. 1938年,在武汉举行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 推选(宋美龄)为理事长。 25.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6. 1934年2月,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布了学前教育 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 政权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文件。 27. 边区政府主办的非常着名的寄宿制托幼机构是(延安第 一保育院) 28.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婴幼儿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 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单元教学,此外还有(“三化”教学 法)。 29.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把(一切为了孩子)作 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0. 1927年春,(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 31. 1946年,(陶行知)创办了重庆社会大学,提出社会大 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32. 1946年,(张雪门)在台北开办了儿童保育院,招收战 后贫寒儿童入学。 33. 行为课程是(张雪门)课程理论的核心。 34. 在幼稚师范教育的实践中,(张雪门)着有《实习三年》 一书,强调见习和实习的重要性。 35. 1923年,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幼 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36.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对儿子进行连续的观察和实验, 将研究成果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 37. 陈鹤琴主张应该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 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法)。 38. (陈鹤琴)是在学前教育上最早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者,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 的开拓者和改革者,创办了多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 39. (张宗麟)是我国着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第一位幼稚园 男教师。 40. 1949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建 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 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前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41. (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 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42. 1951年中央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并 于1952年3月颁布试行,规定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养原 则。 43. 1950年9月,前苏联幼儿教育专家(戈琳娜)被聘为 中央教育部幼儿教育顾问。 44. 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 中指出:高等学校设置的教育系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45. 1989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幼 儿园内部的工作法规,是对全国各类幼儿园的指导性文件。 46. 1979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 京)成立,并举行第一届学术会议。 47. 21世纪初,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 些新的观点,比如要求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的实施都要尊重幼 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以人 为本)的观点。

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方案

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方案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解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色,掌握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的核心即弹性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明确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点启示。 瑞吉欧?埃米利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以其低失业率和低犯罪率、广泛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以及地方管理机构的高效、诚实和富裕闻名于全国。最近30年来,该城市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区成员发展了独特而具有变革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学校组织的方法和环境设计的原则,共同建立了一套公立幼儿教养体制,并在全世界巡回展出。自1981年第一次出国到瑞典展出标题为“当眼睛越过围墙时”的展览以来,尤其是从1987年以来在美国展出,更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以后,瑞吉欧已经成为欧洲的变革中心,也越来越被世界各地的教育者视为朝拜的圣地,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吉罗姆?布鲁纳在参观之后说:“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如何强化孩子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知觉……我参观时的第一个感受,那就是对人的尊重,无论是孩子、教师、家长还是学校的全体员工,都认真地看待每个人在世界中试图创造自身的价值所代表的意义”,这份想象力和尊重“使瑞吉欧?埃米利亚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众不同,……这些教育机构是一种正在学习、正在行动和想象的人所组成的团体。人人都致力于探索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都在建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都在建构新的经验……我认为瑞吉欧?埃米利亚现在有责任向全世界更广泛地推广过去和现在的经验,必须开拓一种世界性的合作方案,支持这种对儿童、对童年和对教育的反传统思想。”120年来,这一展览一直游历四方,不断向世界传递一份对儿童的潜能的尊重和认可,伴随着人们对瑞吉欧的幼教体系的越来越多的了解,瑞吉欧的幼教体系也越来越得到世界的承认。黛安娜幼儿园被美国的《新闻周刊》评为是“世界上最富创意、最先进”的学校,其他的学校也获得了美国芝加哥Kohl基金会奖、安徒生奖以及地中海地区国际学校协会的颁奖等各种奖项。全美幼儿教育学会(NAEYC)多次举办瑞吉欧教育学术交流会,而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创始人和推行者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也于1992年获教育工作贡献奖2,甚至还被加德纳称为与福禄倍尔、蒙台梭利、杜威和皮亚杰齐名的伟大的教育家3。那么意大利瑞吉欧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其方案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其中反映出了什么样的儿童观、教师观?本章将从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论和历史背景、该体制运行的基本思路、方案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儿童观、师生观以及师生关系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节瑞吉欧幼教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 1《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张军红、陈素月、叶秀香译,Loris Malaguzzi 著, 原名: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Narrative of the Possible,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2同上, 3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advanced reflections, edited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 :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 3 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古代至 19C 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 初至 20C50 年代:学前公共教育( 3 岁—入学前) 3.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 0~3 岁的早期教育和3~6 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 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 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 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 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 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 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 № .2 :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和居住地点等, 均可接受教育, 并得到保障。不让每一个儿童因贫困、疾病和身体缺陷等原因失学或辍学, 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 泛关注, 很多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网上有关学前教育的4357 条建议中, 实施学前教育“扶贫计划” 的有201 条, 占意见总数的 4.6%。从中可看出, 社会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所诉求, 而且也反映出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人心。 1、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并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美国每年都增加对“开端计划” 的投入, 到1997 年拨款达到39.8 亿美元, 比1965 年增长了40 倍, 这一年全美有80 万幼儿得到了资助。1998 年, 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五年计划, 包括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加强师资培训、设立专项奖学金等。在联邦政府不断增加儿童发展事业经费的推动下, 各州政府也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纷纷增加投 资支持公立学前教育。英国1995 年实施了“儿童凭证计划”, 发给每位 4 岁儿童家长价值11000 英镑的凭证, 以支付孩子的学前教育费用。从1997 年以来, 英国已对学前教育投入了85 亿英镑。日本在近几年也不断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比例, 1990 年比1985 年增加了27%, 1993 年又比1990 年增加了8%。这些国家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举措, 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快了学 前教育民主化步伐, 同时也为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和引领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孕育着薪火相传的希望。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名篇成百上千,一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全部涉猎,更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了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读教育名著,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后浪推前浪的、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古代的初创到现代的奠基和发展的演变历程。早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一词并未出现,与其对应的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 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前551一前479)非常重视人的早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被记载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孔子的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它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的思想,影响至深,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其思想已关注到国民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关注到了教育对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在这之后,颜之推(531—59O)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的《颜氏家训》原本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但其意义早已超过训诫颜氏一家门内,堪称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都在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上矢志不渝、躬行实践,把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结起来,研究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中通过对儿童期的意义探索及对儿童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的经典描述与概括,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陶行知(1891—1946)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提出过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如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他论述的创造教育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综上所述,近现代幼儿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这一时期,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一前347)在《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还提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构想。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35~约95)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要注重婴儿期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自5世纪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文化和教育几乎为教会所垄断,教育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当时宗教教义认为儿童天生是有罪的,教育上一味压制儿童,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很缓慢。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许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研究。总体上看,这些观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幼儿教育思想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西欧社会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提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条件,开始逐渐重视

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答案2019

学前教育史自考试题(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统称【A】。 A.三母 B.三傅 C.三师 D.三保 2.伊拉斯谟斯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 A.训练 B.自然 C.遗传 D.练习 3.重视乳母对婴儿的保育作用,主张要慎择乳母的教育家是【A】。 A.朱熹 B.王守仁 C.王充 D.颜之推 4.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B】。 A.天津严氏蒙养院 B.武昌蒙养院 C.湖南蒙养院 D.江苏旅宁第一女学附设幼稚园 5.古代东方【C】人重视学前教育,希望它能承担民族救亡和传统继承的任务。 A.印度 B.巴比伦 C.希伯来 D.埃及 6.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B】创办的新兰纳克幼儿学校。

A.维尔德斯平 B.欧文 C.福禄倍尔 D.威廉·哈里斯 7.学前教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的国家是【C】。 A.斯巴达 B.古埃及 C.古印度 D.雅典 8.现代美国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的首创者是【C】。 A.蒙台梭利 B.杜威 C.加德纳 D.皮亚杰 9.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夸美纽斯 D.卢梭 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并确认了儿童四项权利的是【C】。 A.《幼儿园教育大纲》 B.《儿童权利保护法》 C.《儿童权利公约》 D.《学前教育改革设想》 11.主张“男子也可以任幼稚园教师”的教育家是【C】。 A.张宗麟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雪门

12.【A】是德国着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的重要教育着作。 A.人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学讲授纲要 D.母育学校 13.【D】是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经典着作 A.《人的教育》 B.《爱弥儿》 C.《大教学论》 D.《教育漫话》 14.【B】依托慈善组织在巴黎创办了“托儿所”,成为法国第一所收容幼儿的托儿机构。 A.欧文 B.帕斯特莱 C.福特尔 D.奥柏林 15.张雪门于1966年出版了《增订幼稚园》一书,初步形成了他的【C】理论和实践体系。 A.“生活课程” B.“经验课程” C.“行为课程” D.“劳动课程” 16.亚里士多德认为5-7岁阶段应以【B】为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 A.智力开发 B.行为习惯养成 C.体育锻炼 D.语言学习 17.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是【A】。 A.鼓吹由于儿童是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来自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启示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来自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启示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启蒙性"和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题整体观念的导向。瑞吉欧教育体系正是适应了这一改革趋势,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主张一切从儿童出发,尊重儿童自我表现,采用开放式的主题网络为线索,统整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内容。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从中获取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孩子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一、以整体教学为主的课程模式在传统的课题模式中,教师往往机械地执行课程计划,阐释某些概念,帮助幼儿掌握学科内容,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创造性,而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强调幼儿教育的整体观,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科专家,更是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观察者、孩子发生矛盾时的协调者、资源的整合者,需要创造性地协助幼儿主动去获得知识与自我发展。在实施方案教育活动前,我们已改变分科教学的课程模式,而是采用综合教育课程,将幼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均列为实施教育目标的行列中。不管是孩子们自己在活动,还是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活动,我们都会用笔、照相机记录即时发生的事件。诸如孩子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这样说的和这样做的,教师与孩子间发生怎样的交互作用,孩子的活动环境是怎样的,等等。例如,我们在实施《热闹的马路》这一主题活动时,因为大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我们围绕大马路展开。通过带领幼儿参观马路,围绕“会唱歌的车”、“我喜欢的车”、“交警叔叔你真棒”、“谁让马路变干净了”、“马路两边都有啥”等分题,让幼儿了解了更多关于马路的知识,具有了初步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养成了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懂得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还随身带了照相机、笔和本,记录下孩子们与清洁工人、交警叔叔交谈的情景及内容,回到班里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时生成新的活动,如立交桥、海陆空交通工具及相关的设施等。孩子们深深地

当今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谈当代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11学6田云丹 通过三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看法。我第一天走进将要实习三个月的幼儿园时,眼前的景象我只能用农家小院来形容。可能是因为这所幼儿园属于乡镇幼儿园,所以规模特别的小,孩子们的教室是那种水泥做的平房,而且没有怎么经过装饰,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教室里面只有一个旧的铃鼓,一个小黑板,一盒粉笔。卫生间都是在外面公用的。后来经过了解,发现当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了,而且大多数老师的第一学历都为初中。这里的老师都讲着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刚开始时,我真的觉得很郁闷,因为和这里的老师沟通有一点点问题。而且,开大会时也是用方言讲的。总而言之:一、农村幼儿园里的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年龄大、素质低、公办教师少。这些教师的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专业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虽然多数教师已取得中等幼师学历,但第一学历大都为初中。因经费不足、盯班教学等原因,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教学活动在低水平徘徊。公办教师比例太低,也造成了教师工资挤占教育经费的现象。二、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办园条件差,规范化程度低。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村级幼儿园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一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房屋拥挤、陈旧,设备简陋,办园条件极差;二是办幼儿园人数少,办园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三、教师待遇较低,医保、养老缺乏保障。幼儿园仅依靠收费维持运转,教师的大部分工资也靠

收费支付。教师工资待遇低,医保、养老等方面缺乏有效保障。幼儿教师一方面严重超编,另一方面难以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幼教师资队伍;大龄教师退养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大龄教师“粘岗”的问题。所谓粘岗,是到龄后占着岗位等政策的现象。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我觉得学前教育还有些地方需要改善。分别是一下几点: 1、加强师资建设。一是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挖掘培训资源,精心设置课程,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较为系统的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技能。二是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逐步增加公办幼师比例。三是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适当淘汰一部分不合格人员。 2、认真落实“规范化建设标准”。一是各乡镇认真制定长远的规划和近期的建设目标,让幼儿园建设少走弯路。二是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建议市、县政府把“幼儿园危房改造”列入年度重点工程,落实扶持资金,为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提供保证。三是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办园主体,改变多条腿走路的混乱状况。特别是对于联办幼儿园,要形成乡镇政府为主的“联办机制”,大力加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卫生系统把专项资金扶持和“小康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的办法 3、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完善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幼师工资政府拨款的比例,切实解决当前非常迫切的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幼教工作。二是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 2006-11-30 16:45:29 被阅览数:次来源:北方教育网 文字〖大中小〗) 春秋末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设立学校,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经说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卷56,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2页。)的主张,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的。隋唐以后,虽然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日渐成为科举的附庸,但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

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自然是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亦非常重视学前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 (2)齐家治国的基础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孔子也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顾炎武:《日知录?家事》,《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可见,古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把它作为今后出仕、治国安邦的基础与管理才能的一种检测。同时,由于“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丘?:《大学衍义补》卷首,四库全书本。)故家庭对幼童的学前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为日后能够齐家治国奠定基础,也是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之一。 家教与治国的逻辑联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统治,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亲疏。家庭内部以父权实施家长制管理,国家最高统治者则以君权实施“家天下”的统治,父权与君权名异实同。秦以后虽实行郡县制,但仍以家庭(家族)为国家对臣民进行统治的中介。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地方行政,一般都以县为最下级的行政单位,然而县境广阔,人口众多,要实行有效统治,还必须依靠地方自治性质的乡村组织。由于中国农村社会聚族而居的特点,家族成为乡村组织的基础。乡村组织对百姓实行的是族权与政权的联合统治,因此,国家的统治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家庭组织的力量。“家之不宁,国难得安。”由此,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国之本在家,欲治其国,须先齐家的观点,并赋予家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育三重职能,使中国传统的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 (3)光耀门楣 如果说齐家治国是政治家为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制定的终极目标,那么光耀门楣则是普通家庭实施学前教育的实质动机与最切近实际的目的。有一则民间笑话:有位父亲让其心爱的儿子骑在脖子上赶路,一位道学先生见了,

瑞吉欧幼儿教育带给我们那些启示终审稿)

瑞吉欧幼儿教育带给我 们那些启示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瑞吉欧幼儿教育带给我们那些启示 在瑞吉欧人的眼里,儿童与成人一样,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入学之前就已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 我们可以从瑞吉欧教育理念那里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我们可以向瑞吉欧学习课程的主要运行形式——方案活动,以师生共同的兴趣和所关心的问题为背景,生成各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视觉的和图片的表现形式,让儿童从观察中获取的绘画经验,通过想象或创造去提升绘画的愿望和能力,让教师去解读“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从而与儿童更好地沟通。第二,我们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让儿童在关系中进行学习,即让儿童在教师精心的指导下以及在与同伴的合作和交往过程中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让儿童在业已建立的儿童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关系之中去接受教育机构、社区和民族文化的熏陶。第三,我们可以向瑞吉欧学习如何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去研究儿童及其工作,去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增进儿童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的积极参与。瑞吉欧为人们提出了积极参与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实践,这种文化尊重但同时又质疑民主、对话和多样性的观

点,对周围的世界持开放态度,并立足于与他人的交流关系之中。第四,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瑞吉欧教育系统为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处理幼儿生成的活动与教师预定的活功之间关系提供一种样板。这一关系的处理,正是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点和难点之一。瑞吉欧教育系统对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另一个重要提示是,在开发儿童的潜能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开发是极为重要的。这种提示,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开发儿童的什么潜能和如何开发儿童的潜能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瑞吉欧教育系统特别强调儿童语言的发展(包括各种语言的发展)对促进儿童认知和人格的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有所启发的。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开放本科2013.1)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开放本科2013.1) 一、单项选择题: 1、把监督法、小老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A)。 A、中国 B、英国 C、印度 D、德国 2、杜威最系统、最集中地阐述实用主意教育思想的是其1916年出版的(C)。 A、《学校与社会》 B、《儿童与课程》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经验与教育》 3、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 A )。 A、王守仁 B、颜之推 C、顾炎武 D、朱熹。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B )。 A、《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工作规程》 D、《幼儿园教育纲要》。 5、反映赫尔巴特0—8岁婴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C )。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学讲授纲要》 D、《人的教育》 6、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D )。 A、隋代 B、唐代 C、汉代 D、宋代 7、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期教育机构的名称为(A )。 A、蒙养园 B、幼儿园 C、幼稚园 D、幼稚院 8、清代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D )。 A、京师 B、上海 C、长沙 D、武昌。 9、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西亚罗。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B )。 A、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B、清肃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C、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发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思想。 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A )。 A、《世子法》 B、《傅职》 C、《西汉会要》 D、《贾子新书》 12、1923年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是(A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陈独秀 13、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A )。 A、发生认识论 B、结构主义 C、结构 D、认知发展阶段论。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前142 何佳钰1406032066 (一)民主化 民主化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世界学前教育民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 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率持续上升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而入学机会均等又是其前提。学前教育普及率是反映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世界还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率都在显著上升。有关数据显示,OECD的30个国家入园率由1999年的74.4%上升到2006年的 83.8%,而我国的幼儿教育也不断从城市向农村发展,更多适龄儿童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2、加强学前教育的公平性 从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对教育公平的呼吁逐渐增多, 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成为可能。 2000 年, 有 164 个国家参加的达喀尔会议所通过的六项全民教育目标中, 第一项就是“全面扩大和加强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 以最易受到伤害和处境不利的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为主。 1965 年, 美国提出了“开端计划”, 其主要目的是对贫穷、处境不利和少数民族 3 岁~5 岁儿童提供补偿教育。 1994 年, 美国又提出“早期开端计划”, 将赞助对象延至 2 岁儿童。英国的“确保开端” 运动, 资源优先向 20% 处境不利的地区倾斜, 该项目的口号是“每个儿童的生命都值得拥有最好的开端”。 3 岁~4 岁儿童可享受每周 5 天、每天 2.5 小时的免费教育。在俄罗斯, 1992 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宣布教育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并将教育的人道主义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准则, 规定俄罗斯境内的公民, 不分种族、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业状况、社会出身和居住地点等, 均可接受教育, 并得到保障。不让每一个儿童因贫困、疾病和身体缺陷等原因失学或辍学, 保证每个儿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 而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布后,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网上有关学前教育的 4357 条建议中, 实施学前教育“扶贫计划” 的有 201 条, 占意见总数的 4.6%。从中可看出, 社会对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贫困儿童和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有所诉求, 而且也反映出对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关注越来越深入人心。 3、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发展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并将公共财政支持作为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美国每年都增加对“开端计划” 的投入, 到 1997 年拨款达到 39.8 亿美元, 比 1965 年增长了 40 倍, 这一年全美有 80 万幼儿得到了资助。 1998 年, 克林顿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五年计划, 包括增加对开端计划的投入、加强师资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