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课件

学前教育史单选题

单选题 1.在中国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统称(三母)。 2. 在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称为(保傅教育)制度。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4.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提出了胎教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外象内感”。 5.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 的实施。 6. 贾谊的着述很多,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10卷。 7.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着作为(《颜氏家训》),这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 8. 着名教育家(颜之推)提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9. 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朱熹) 10. 亲自主持修复岳麓书院的教育家是(朱熹)。 11. 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创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2. 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思想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标志。 13. 王守仁在(《社学教条》)中拟订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日课表,课程安排包括读书、习礼、歌诗、考德和课仿,内容相 当全面。 14. 1904年,我国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15. 1844年,美国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早的教会女学,也是中国最初出现的女子学堂。 16. 中国最早创办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在(武昌)创立的幼稚园。17. 清末“癸卯学制”和民国初年“壬子癸丑学制”,主要 借鉴于(日本)。 18. 清末着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在着作(《大 同书》)设计了一个理想社会的蓝图,提出对儿童从出生前 到出生后一律实行公养公育。 19. 1890年春,康有为在广州讲学,陈千秋、梁启超先后及 门。次年,(万木草堂)正式于广州长兴里开学,“讲中外之 故,救中国之法”。 20.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后,制定了(壬子癸丑学制) 学制系统,规定初等小学校之下设蒙养园。 21. 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通过《学制改革系统 案》,11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学 制。 22. 新文化运动后,对我国学前教育产生广泛影响的教育理 论是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论)。 23. 厦门集美幼稚园的创始人是(陈嘉庚)。 24. 1938年,在武汉举行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 推选(宋美龄)为理事长。 25. 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26. 1934年2月,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布了学前教育 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 政权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文件。 27. 边区政府主办的非常着名的寄宿制托幼机构是(延安第 一保育院) 28.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婴幼儿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 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单元教学,此外还有(“三化”教学 法)。 29.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把(一切为了孩子)作 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0. 1927年春,(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学校。 31. 1946年,(陶行知)创办了重庆社会大学,提出社会大 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 32. 1946年,(张雪门)在台北开办了儿童保育院,招收战 后贫寒儿童入学。 33. 行为课程是(张雪门)课程理论的核心。 34. 在幼稚师范教育的实践中,(张雪门)着有《实习三年》 一书,强调见习和实习的重要性。 35. 1923年,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幼 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36.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对儿子进行连续的观察和实验, 将研究成果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 37. 陈鹤琴主张应该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 统地去教儿童学,这种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法)。 38. (陈鹤琴)是在学前教育上最早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研究中国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者,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 的开拓者和改革者,创办了多层次的幼儿师范教育。 39. (张宗麟)是我国着名的幼儿教育专家,第一位幼稚园 男教师。 40. 1949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建 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 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前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 41. (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 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42. 1951年中央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并 于1952年3月颁布试行,规定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养原 则。 43. 1950年9月,前苏联幼儿教育专家(戈琳娜)被聘为 中央教育部幼儿教育顾问。 44. 1952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 中指出:高等学校设置的教育系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课教师。 45. 1989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幼 儿园内部的工作法规,是对全国各类幼儿园的指导性文件。 46. 1979年11月3日,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 京)成立,并举行第一届学术会议。 47. 21世纪初,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 些新的观点,比如要求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的实施都要尊重幼 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这是(以人 为本)的观点。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和引领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孕育着薪火相传的希望。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名篇成百上千,一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全部涉猎,更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了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读教育名著,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后浪推前浪的、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古代的初创到现代的奠基和发展的演变历程。早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一词并未出现,与其对应的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 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前551一前479)非常重视人的早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被记载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孔子的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它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的思想,影响至深,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其思想已关注到国民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关注到了教育对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在这之后,颜之推(531—59O)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的《颜氏家训》原本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但其意义早已超过训诫颜氏一家门内,堪称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都在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上矢志不渝、躬行实践,把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联结起来,研究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思想。陈鹤琴(1892—1982)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中通过对儿童期的意义探索及对儿童发展规律与心理特征的经典描述与概括,积极探索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陶行知(1891—1946)在幼儿教育方面也提出过很多进步的教育主张,如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他论述的创造教育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较为完整的创造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综上所述,近现代幼儿教育家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丰富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外国幼儿教育思想的演进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希腊时期至16世纪。这一时期,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看法和主张。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前427一前347)在《理想国》中就提出了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前384一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还提出按人的身体成熟状况划分年龄段的构想。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35~约95)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开始,要注重婴儿期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概念形成的重要影响。自5世纪后,欧洲进入中世纪,文化和教育几乎为教会所垄断,教育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当时宗教教义认为儿童天生是有罪的,教育上一味压制儿童,幼儿教育思想发展很缓慢。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许多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的研究。总体上看,这些观点比较零散、不成体系,幼儿教育思想还处在自发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从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进,西欧社会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提供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条件,开始逐渐重视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

中国古代文学史(全套课件1029P)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述从上古到秦统一以前即是所谓的“先秦时 期”。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文学 为其源头,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首先,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 个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同时在诗 歌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这一 时期。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 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 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 价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影响着整个中国文 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 “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特征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 以诗歌和散文为主。由于先秦时期,文学 尚未独立为科,即尚未从混沌一体的文化 形态中分离出来,因而先秦文学的特征与

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诗、乐、舞相结合《吕氏春秋?古乐》云: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 万物之极。”《礼记?乐记》云: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二、文、史、哲不分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的。 先秦散文并非后世那种纯文学性的散文,基本上 是一些史学和哲学著作,同时,这些史学和哲学 著作又富有较强的文学性。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 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 者和创作年代大都难以指实。2、散文《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 据说是夏代的遗文; 《商书》中的《盘庚》 是可信的殷人作品。二、西周春秋文学礼乐文化自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克己复礼”,旧的 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礼乐文化成了主流。 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史官文 化”也因此而成熟。? 1、散文(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2)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2、诗歌―――《诗经》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 2006-11-30 16:45:29 被阅览数:次来源:北方教育网 文字〖大中小〗) 春秋末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设立学校,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经说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卷56,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2页。)的主张,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的。隋唐以后,虽然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日渐成为科举的附庸,但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

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自然是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在实施学前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长辈们常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教育儿童,以日后求官进爵的知识启蒙儿童。同时统治者亦非常重视学前家庭教育,视其为封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造就官僚后备军的人才教育的开始。 (2)齐家治国的基础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孔子也说:“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顾炎武:《日知录?家事》,《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4页。)可见,古人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把它作为今后出仕、治国安邦的基础与管理才能的一种检测。同时,由于“天下之事,莫不有其初。家之立教,在子生之初。”(丘?:《大学衍义补》卷首,四库全书本。)故家庭对幼童的学前教育,又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为日后能够齐家治国奠定基础,也是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之一。 家教与治国的逻辑联系为纽带的宗法政治统治,皇位实行嫡长继承制,百姓以血缘关系亲疏。家庭内部以父权实施家长制管理,国家最高统治者则以君权实施“家天下”的统治,父权与君权名异实同。秦以后虽实行郡县制,但仍以家庭(家族)为国家对臣民进行统治的中介。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的地方行政,一般都以县为最下级的行政单位,然而县境广阔,人口众多,要实行有效统治,还必须依靠地方自治性质的乡村组织。由于中国农村社会聚族而居的特点,家族成为乡村组织的基础。乡村组织对百姓实行的是族权与政权的联合统治,因此,国家的统治归根到底是要依靠家庭组织的力量。“家之不宁,国难得安。”由此,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提出国之本在家,欲治其国,须先齐家的观点,并赋予家庭人口生产、物质生产、教育三重职能,使中国传统的家庭具有特殊的意义。 (3)光耀门楣 如果说齐家治国是政治家为古代学前家庭教育制定的终极目标,那么光耀门楣则是普通家庭实施学前教育的实质动机与最切近实际的目的。有一则民间笑话:有位父亲让其心爱的儿子骑在脖子上赶路,一位道学先生见了,

幼儿教育史

幼儿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幼教史主要研究中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制度)和幼儿教育思想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 古代胎教的经验及局限 1、高度重视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2、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3、高度注重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对胎教的重视除当时影响到胎儿的身心发育外,还将延伸到此后的婴幼儿教育以至整个的家庭教育之中,具有长远的效应。 中国古代的学前教材 (一)幼儿诗歌 1、训诫类(明)吕得胜《小儿语》 2、知识典故类(唐)李翰《蒙求》 3、识字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 (二)幼儿故事 中国古代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论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多以人性论为出发点进行论述。 (二)“早谕教”的学前教育观 1、“早谕教”的教育观出自“正本”和“慎始”的哲学观; 2、“早谕教”是古人所倡导的“豫”的教育原则的体现; “豫”:“禁于未发之谓豫”,即预防。 3、“早谕教”不仅易见成效,而且易于巩固 (三)论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注重环境的影响感化孟子以楚人学齐语为例,来说明环境的重要性; 2、反对溺爱子女 3、教以正,守以常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尽量减少以至杜绝外部的不良影响; (2)“教以正”还必须始终如一,即“守以常”。 4、信而勿诳 即守信用,不哄骗儿童。 (四)论婴幼儿保育的原则和方法 1、戒饱暧 2、节嗜食 3、任啼哭 4、绝惊扰 斯巴达 斯巴达教育是一种单纯的军体教育,较忽视文化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雅典 雅典教育与其民主政体及社会需要相适应,除了军事、体育以外,还有较多的智育成份;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雅典人中间,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教育史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主张顺导儿童性情的思想家是( D )。 A.贾谊 B.颜之推 C.司马光 D.王守仁 2.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 D )。 A.《百家姓》 B.《千字文》 C.《幼学琼林》 D.《三字经》 3.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 B )。 A.《童蒙须知》 B.《颜氏家训》 C.《小学》 D.《传习录》 4.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B )。 A.小孩察物学堂 B. 蒙养院 C.蒙养园 D.幼稚园 5.我国壬戌学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 A )。 A.幼稚园 B.蒙养院 C.蒙养园 D.幼儿园 6.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课程有游戏、歌谣、谈话和( C )。 A.常识 B.图画 C.手技 D.行仪 7.癸卯学制规定蒙养院的师资称( A )。 A.保姆 B.教习 C. 乳媪 D.节妇 8.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C )。 A.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B.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C.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D.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9.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 B )。 A.小先生制 B.艺友制 C.五指活动 D.行为课程 10.由陈鹤琴创办的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 D )。 A.香山慈幼院 B.湖北幼稚园 C.集美幼稚园 D.鼓楼幼稚园 11.将中国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更名为“幼儿园”的文件是( A )。 A.《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 C.《幼儿园暂行规程》 D.《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2.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是( D )。 A.香山慈幼院 B. 上海大同幼稚园 C.新安幼稚园 D.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13.幼儿教育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规、消极厌世为特征。这里指的是( A )。 A.古印度佛教的幼儿教育 B.古埃及的幼儿教育 C.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D.古巴比伦的幼儿教育 14.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的教育家是( B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2014年版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 一、慈幼观念的演变 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 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 (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 (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 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 媪鞠育。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 ,俗称“抓周”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谓之“添盆”,意为在众人的帮衬下多才多福。“洗儿会”也是父母借以表达自己对子女期望的郑重仪式。 。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时变:就是婴儿的各种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人认为,婴儿出生三个月后,开始具备了初步的感知能力。 第二节古代的胎教 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大脑思维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1)、胎教被看作是能培养出合格圣明的君主的必要条件。 (2)、胎教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南宋教育家朱熹,在他的教育专著《小学》一书中,以“胎孕之教”为首论。 (3)、胎教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所著医学巨著《千金方》中专门列出一门“养胎”,首次从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外界环境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上,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胎教的原理。 一、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心”的修养,主要是指“心”的“虚”与“静”。 二、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 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 2006-11-30 16:45:29 被阅览数:次来源:北方教育网 文字〖大中小〗) 春秋末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 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1.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 在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多重视教育,设立学校,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学校教育为封建社会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曾经说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汉代太学的设立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太学是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官学机构,它的最初设立动机,就是西汉武帝接受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董仲舒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卷56,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512页。)的主张,为造就官僚后备军而设立的。隋唐以后,虽然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学校日渐成为科举的附庸,但其最终的目标,仍然是为了培养统治人才。 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自然是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的,都是为培养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人才服务的,因此封建社会的许多家庭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唐朝中国古代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发展。唐代文学的主流是诗歌。优秀诗人如群星璀璨,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诗歌艺术形式日臻完备,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唐诗的发展,一般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一、上官体“上官体”是初唐前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承袭齐梁宫体诗的余风,形成一种浮华靡丽的诗风。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高宗时期的上官仪。二、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时期的杰出诗人。卢照邻《幽忧子集》骆宾王《骆宾王文集》王勃《王子安集》杨炯《盈川集》)。 三、陈子昂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同时也是在初唐和盛唐之间推进唐诗高潮到来的关键人物。他要求恢复《诗经》“风雅”传统,倡导汉魏风骨,反对齐梁媚艳的诗风。他的许多优秀诗篇都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兴寄”、“风骨”的理论主张。他为唐诗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四、沈铨期、宋之问、张若虚沈铨期和宋之问,声望颇大,他们不仅使五律的体制完全定型,而且使七律的体制走向规范。张若虚的诗存于《全唐诗》只有二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被后人认为“孤篇横绝”,是“一首盖全唐”的杰作。盛唐一、边塞诗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他们都曾厕身戎幕,擅长以古诗尤其是七古的形式来写边塞题材。高适的诗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的一些绝句写得境界阔大、风骨凛然。岑参想象力丰富,喜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异域奇特的风光,给边塞诗开拓了新奇的境界。他的诗歌充满奇情壮采,极富力量感。二、山水田园诗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情景交融,意趣盎然,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创造性,对后世影响很大。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艺术。 三、王之涣、王昌龄、崔颢王之涣、王昌龄、崔颢三人是盛唐诗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幼儿教育史发展阶段 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灿烂的浪花。在人类思想的伟大进程中,每一个判断都是历史的判断。教育发展史上的名著名篇隽永耐读、经久不衰,滋养和引领着人类的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孕育着薪火相传的希望。然而,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名篇成百上千,一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全部涉猎,更难在短时间内领略其精华,进而有效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为了帮助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研读教育名著,我们编写了这本《中外幼儿教育名著解读》,努力为大家提供一条领略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径。 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复杂的、后浪推前浪的、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幼儿教育思想经历了从古代的初创到现代的奠基和发展的演变历程。早在中国古代,“幼儿教育”一词并未出现,与其对应的是“蒙养”,即教育童蒙之意。 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孔子(前551一前479非常重视人的早期教育,他的教育思想被记载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正确的早期教育能够使儿童形成好习惯,并使儿童早立志。孔子的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等思想至今仍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书,它上承孔子、子思、孟子还有荀子的哲学与教育学说,下启秦汉以后儒家、经学家,尤其是教育家的思想,影响至深,至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 《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其思想已关注到国民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关注到了教育对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作用问题。在这之后,颜之推(531—59O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更为明确。他的《颜氏家训》原本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但其意义早已超过训诫颜氏一家门内,堪称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庭教科书,被认为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儿童教育思想、家庭教育原则和方法等,至今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近现代中国幼儿教育史上,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人都在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上矢志不渝、躬行实践,把幼儿教

第二章__古代学前教育思想_《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2

第四节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教案 教师耿明理 班级12幼师 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儿童教育思想。 2.归纳总结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有积极意义的主张。 教学重点: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儿童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学习评价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2 教材处理:通过讲解、归纳、对比、例举,使学生明确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观点,指导学生结合教材抓住脉络,归纳总结贾谊、颜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在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贾谊、颜之推、朱熹等许多教育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提出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研究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一、强调人的早期教育 “早谕教”是古代学前教育思想中一项非常引人注目的内容。贾谊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观点出发,认为对太子的教育应尽早实施,“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提倡及早施教也是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思想。他认为,家庭教育应当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实行胎教。他认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 1130—1200) ,专门从

事教育活动四十年之久,也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 同时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讲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使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环境熏陶 贾谊认为,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证。为加强太子的早期教育,应建立保傅教育制度,设置“三公”、“三少”。他说: “习与不正之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之不能不齐言也; 习与不正之人居之,不能无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之不能不楚言也。”颜之推继承与发展了古代注重环境教育的思想,强调儿童的品性形成于风化熏染的过程中。“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因此,长辈应为幼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为其树立良好德行的榜样,他说: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朱熹也十分重视周围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习与正则正,习与邪则邪。”儿童的身心发展更多地实现于自身无意识地与生活环境及人际氛围的互动中,实现于潜移默化的环境陶冶与对他人的模仿中。而且,幼小孩童初入世间,一切周围的人与事都会勾起他的好奇、好动、观察、模仿、探索。古代教育家注重环境熏陶的教育思想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 儿童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不应是呆坐的和静听的教育,而须为孩子营造一个优化的环境氛围,并发挥教育者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 三、主张慈严结合,反对溺爱

幼儿教育思想史

《幼儿教育思想史》 一、选择题 C陈鹤琴的课程被称为(B、五指活动课程)。 C陈鹤琴主张幼稚园的课程应以(C、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L洛克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A、绅士) T胎教思想见诸于文字是从(D、西汉)开始的。 X下面哪一个不是我国古代胎教的主要目的(B、智力开发的目的)。 X西方教育史上,(A、柏拉图)第一次对游戏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 X下面哪一个不属于杜威所说的儿童四种本能之列(D、生理本能) M蒙台梭利提出幼儿教育的原则包括自由的原则和(C、工作的原则) M蒙台梭利所主持的幼儿教育机构被称为(B、儿童之家) N《女小儿语》的作者是(B、吕得胜) Z张雪门的课程被称为( A、行为课程) . Z在西方教育史上,(A、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并付诸教育实践。 Z中国古代从(D、汉朝)起对女子家庭教育提出了完整的要求 Z(A、陈鹤琴)在系统介绍西方儿童心理学成果和开创中国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Z在我国直接从西方系统地介绍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是在(A、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Z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并划分两个阶段来研究的教育家是(B、朱熹)。Z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高峰时期是(D、明清) Z在西方教育史上,(A、柏拉图)最早论述了儿童的优生问题。 Z朱熹非常重视学规的作用专门为儿童编写了(A、《童蒙须知》)。 Z张雪麟强调幼儿教育的(A、民族化)和平民化。 二、填空题 1925年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的出版,是建立我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最早尝试。 C陈鹤琴提出了家庭教育中要以(积极暗示)和鼓励为主的原则。 L洛克(说理)是德育上的真正方法。 L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L卢梭认为教育的三个来源是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 L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S(明清)时期中国的家庭教育发展中产生了一批极富影响的著作,出现了丛书汇编。 S隋唐以后,从妇科和(儿科)的医学角度论述胎教,为胎教奠定了初步的医学和生理学基础。 T体现家教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第一本著作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P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 P裴斯泰洛齐认为德育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W五四运动以后,(张雪麟)在其著作《幼稚教育概论》中对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评价。X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是从(正本慎始)的政治目的上论述胎教的。 X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是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 X相对而言,有关(算术)方面知识的教育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是比较薄弱的。 Z张雪门提出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指导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偏重直接经验的原则和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Z中国最早的普及性女子教育读物是汉代班昭撰写的(女诫)。 Z朱熹强调通过(格言)和故事向儿童灌输道德观念。 Z中国古代认为儿童道德教育重在(教“事”)而不在教“理”。Z朱熹强调通过(须知)和“学则”训练儿童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名词解释 E恩物: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的一套供幼儿使用的活动玩具。意指上帝恩赐之物。基本图形是圆球、立方体、圆柱体。它仿照大自然事物的性质、形状、和法则,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 G感官训练:蒙台梭利提出的幼儿教育内容之一,即使幼儿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感官训练的“目的不在于使儿童认识颜色、形状和物体的不同性质,而在于通过注意、比较和判断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