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襄阳区教研室卓道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区于2002年8月四所所学校申报了襄樊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积极探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力XX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和探索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成为课题实验单位以来,我区语文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4年来的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

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对初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径,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主题活动教育的主要特点及有效途径。

2、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3、构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知识体系,形成实施自主探究教育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二、实验开展情况

1、制定有效的课题实施方案。

2002年8月,各课题实验学校就课题研究制定了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课题管理模式。组建了一支实验队伍,要求课题组成员热情高,干劲足,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教研成果的推广。

2、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九年义务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撰写心得体会。采取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

由指定的教师进行授课,主要讲述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目的要求、如何选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聘请指导老师、撰写报告等,并指导学生选题和开展课题研究。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但每学期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完成1—2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案或教案,以及开展探究的结果报告或情况报告。其目的是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和关注探究性学习,使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渗透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二种观念,实现三种转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在研究“自主探究”教学之前,首先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应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学本”、变“教学”为“学教”。

3、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学生实际,构建了“自主预习——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质疑问难——拓展迁移”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营造乐学氛围,激发探究兴趣。教师要营造平等、XX、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供充足时机,引导自学探究。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疏导点拨,学会合作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

探究课堂注重激励评价,引导深入探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并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4、探究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经过广大语文教师的精心探索,我区在实施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方面摸索出多种探究性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问题探究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自身经验,发现问题,采用类比生疑法、联想生疑法,异同对比法、借果推因生疑法等,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求过程中要总结规律、培养技能。

(2)情境探究法。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XX的、和谐的、平等的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兴趣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3)自主探究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

(4)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如果用在刀刃上,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如在教学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组织整节课探究学习……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实现个性差

异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在探究中提高,就能产生1+1>2的效果。

(5)想像探究法。对于一些寓言、神话及有想象空间的小说、戏剧等,将学生语文学习由探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向探究虚构虚拟假设存在的问题。

(6)纵横探究法。既从课文间的联系从纵向横向两方面进行问题探究,获取知识。

(7)接受式探究法。根据文本需要,让学生对个人、学校、社会等现有资料或现有资源中直接搜集或询问得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8)发现式探究法。在发现式的探究学习中,没有现成的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须由探究者对文本经过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过程,通过知识间的来获得认识成果。

还有一些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如口语交际课的情境探究法——它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XX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写作课的合作探究法——将探究性学习引入作文评改课堂,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确定一名学生作记录人,小组集体讨论评改分配的作文,评改内容按照本次作文要求(包括作文是否说了真话、抒了真情以及在拟题、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优点、不足、修改意见),然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评改情况,小作者根据小组评改的意见写出二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

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活动课的体验探究法——如学生在综合性探究学习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了成功,也体验了挫折。探究过程中的挫折、错误、弯路甚至失败,对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此,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和兴奋。

三、课题研究的成效

四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通过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增强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课前预习已不必教师作专门的指导,只须按照掌握的预习方法进行就行了。有些学生还超前预习;在学习中主动出主意、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合,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抛头露面、羞于启齿的学生也开始有了探究地欲望、交往的愿望、展示自我的渴望。课外阅读更是深入学生的心,大语文学习观已渗入到每位学生的心坎。

3、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努力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鼻祖叶圣陶先生曾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4、自主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学主X,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5、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几年来的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如今我区初步探索出了几种比较成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探究式;讨论式;情境式。

6、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参与科题研究的教师有200多项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可谓成果颇丰。

四、思索与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解决。

1、新的教学方式,旧的评价标准。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开设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作用和积极效果还受到很大制约。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探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没有真正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中。评价观念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会导致学生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反而易于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教学相长,教师滞后。探究性学习课程倡导的是XX、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给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反馈要有恰当的反应、判断和处理能力。由于对学生探究反馈结果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战场放在学科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课程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缺乏整合,有待提高。

在学生探究活动上,教师的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形式大于收获。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学习方式依然单一,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在课堂探究时,学生缺乏充分的读书时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学生未能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导致探究不够深入。还有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

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没有特色,构思内容过于狭窄,且忽视了学生在修改环节上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如何处理好课堂气氛活跃与“知识目标”落实之间的矛盾;怎样引导学生走出校外进行有效的大语文探究;如何建立全面评价教师、学生的体系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总之,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坚定了我们强化科研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实际,努力实践,加强管理,不但完善,让课题研究成果尽快多地服务于教学,以期产生最大效果,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相信它必将对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性考核册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 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 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 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 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 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 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 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 的重点。 6、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容:①通过积累 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②通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③通过欣赏性阅读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889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提出新课标新课改以后,才在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践,我们作为国家第二批课改实验区的学校,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中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农村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xx年6月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吴惠平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安庆市级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和总复习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我本人所做的是总复习和文言文阅读两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工作。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 2、儿童心理学理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 3、体验成功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初中物理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模式探新》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个新开拓的研究领域.已成为2l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开始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澳大利亚于1979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也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出了诸多生命教育的见解。生命课堂是人文性的课堂,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在感悟文本过程中显现出的情感,使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发展。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科学讲究规则,艺术则讲究创造。教学需要遵循教学规则,如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而这些因素又是随时会变动的,所以教学要创造;创造并非不要规则,但更重要的是精神,科学和艺术都需要精神,教学也需要精神,教学的精神就体现在教育的理念中,体现在教师的观念和智慧中;科学是可以重复的,可以借用的,艺术是不能重复和借用的,需要自己去创造,就像艺术家作一幅画,哪里需要浓墨渲染,哪里只是轻描淡写,只有艺术家自己构思,自己运笔,别人是替代不了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设计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钻研,不断琢磨,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这就是创造,这就是教学艺术。 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构建一种以合作学习为主的初中物理生命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大胆革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课题组紧紧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生命化课题研究,积极探索物理生命化课堂在实践中的应用。本着边实验、边研讨、边反思、边总结、边提高的研究方针,从课堂生命的生长性、情感性、个体性、灵活性、求美性、求趣性、艺术性等特征出发,逐步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生命化课堂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特色。生命化课堂课题的研究使课题组教师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提升了教师自身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探究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语文作业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形成能力、经历语文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如何才能严把“作业”关,最大地发挥“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 一、作业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从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精选有针对性的作业,到认真逐一批改作业,再到发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个别辅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矫正──改进的循环过程。 判断语文作业“有效”与否不应该取决与教师布置了多少内容的作业,学生收获的少也徒劳无功。对于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指教师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国内的研究往往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衡量: (1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 (2是否注重个别差异; (3是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4作业能否体现互动的要求,师生是否共同参与; (5是否把作业与学生课堂学习联系起来; (6是否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认知技能,提高其素质。 有效教学特别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直接影响认知的结果。有效作业要实现高效认知,必须解决如何使学生高效参与作业的问题。 二、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一改进作业设计,降低学生的参与门槛 改进语文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或让学生完全进入“炼狱”,以加重学生负担。 少而精: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 有层次: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作业的反馈作用就大大的消减了。在教学中,我一般把作业分成“三星”,“一星”题为每位同学必做题;“二星”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三星”题为选做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构筑中学语文阅读活动评价体系

构筑中学语文阅读活动评价体系 广州市第一中学语文阅读活动课教学研究课题组赖润华杨俊峰 (本文是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开放性阅读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的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阅读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建立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评价手段必须多样化,评价内容必须多维度。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掌握、运用好母语,切实提高读写能力并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阅读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内容 一、背景分析和理论依据: (一)从九七学年开始,我校开设语文阅读活动课。语文阅读活动课,就是在部颁语文课时标准的基础上,每周增加一个课时,专门用于学生到校图书馆阅览室进行阅读活动。我校在长期进行阅读活动课程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本校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教研成果,该成果系列《中学语文阅读活动课实践探究》已于2002年10月荣获市级一等奖。 阅读活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其他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针对学生阅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阅读的目的模糊或单一,老师对阅读活动的评价欠缺科学性、系统性,以致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等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尝试解决,且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激励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全情地投入阅读活动,加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就很有必要构筑一个中学语文阅读活动的评价体系,用评价激励机制规范引导学生自觉地、持续地、有相当深广度地阅读,以求更有效地达到学生自身应有的语文能力要求,从而达到阅读活动课的目标与效果。 (二)我们的研究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依据。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说:“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在建构性学习中,阅读者必须充分利用文本语言内核与自己生活体验等表征之间密切、丰富、强大的联系,努力建构丰富的、复杂的、多元的记忆表征,充分发挥自身高度的联想力,增强知识情感体验等的建构能力。而该阅读评价体系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襄阳区教研室卓道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区于2002年8月四所所学校申报了襄樊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积极探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力XX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和探索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成为课题实验单位以来,我区语文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4年来的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

【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课题结题报告范本【三篇】 篇一 《儿童传统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游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游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民间游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悉。其实,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方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发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游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游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游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认真了解、解读民间游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游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重点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潜力。[由*整理] 2、研究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适宜的民间游戏,如何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变和创新。 2、民间游戏与幼儿多元智能(个性是社会交往潜力)发展的关系。 四、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优展示法、观察法、谈话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游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游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游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透过研究资料搜集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游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欢。 2、行动研究法:我们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研究。如刚开始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游戏,因为一些比赛性质的游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改造民间游戏,重点发展适合小朋友的非竞赛性质的游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游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游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提出的,也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作出的积极响应。课题依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试图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探究自主合作感悟体验多元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建筑追求个性,着装追求个性,思维追求个性??因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应“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我们依然不难发现:“满堂灌”及“满堂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师生关系上依旧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知识

初中语文探究性活动设计1--活动设计

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之一——给教材“挑毛病” 【题目】 (教师语)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清代大学者刘开又说:“君子之学必好问。学与问,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教材无疑具备权威性与科学性,但教材中的一些瑕疵是在所难免的。虽然瑕不掩玉,但我们“愿为它拭去尘埃”。我们今天的作业是: 在总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就文章的标点运用、遣词造句、思想内容、详略得当、表现手法以及文中注释等方面的可疑、争议之处进行推敲,如觉得有粗疏欠妥、不合情理之处,即可提出质疑,质疑的范围是初中的全部课文。 【设计意图】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在语文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只学不问。其实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疑”。从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善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高度看,在语文学习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质疑方法的示范和指导,使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疑问来。 本次活动就是想让学生通过给教材“挑毛病”,从教科书中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书云亦云。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研究习惯;树立敢于坚持真理、敢于质疑传统和权威的挑战精神。只要教师教给了学生基本的方法并加以引导,那么学生的质疑精神就会不断地有所发展,并且能运用于更广阔的领域,他们也将因此受益终身。 【使用情况】 活动过程: 1、以肯动脑筋、有探求兴趣的同学为骨干,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6人。 2、教师以一篇课文为例,说明怎样进行质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组员各自研究课文,提出疑问。 4、每人围绕自己发现的问题,广泛收集材料,进行思考论证,得出自己 的结论,并作记录。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讨论,进一步推敲质疑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 性。 6、课上全班交流。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的质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现摘录学生案例如下: 1、课文思想内容质疑 对八上教材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学生质疑:这里的“舟子”是哪儿来的?前文不是说“余桡一小舟……独往湖心亭看雪”吗?既然有舟子在,何必自己撑船?既然舟子同去,又为何说“独往”?学生经过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摘要: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评价学生在一个时间范围内的综合表现,有别于概念中的以考试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是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趋势和必然结果。这种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无疑更加全面和科学。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基点,简要地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探讨分析 相比于传统评价,形成性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在某一学习时间段里取得的成绩及与之相关的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因素。它是一种具有相对持续性的对学生的观察和反思。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准确找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此外,形成性评价的优势还在于它充分结合了新课改,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对象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一、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形成性评价中,评价的主体不仅仅包括我们印象中的学生和教师,还涉及家长和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等。由于主体的多元化,可以科学地从多方面作出不同评价,避免从某一个角度出发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更加科学的评价也有利

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涉及的方面除了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之外,还囊括了学生的情感变化与态度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这一点反过来看,它评价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出问题。初中生正处在性格形成期,决定其学习的好坏的不仅是智力高低。从这一点来看,形成性评价是和科学教学相切合的。 3.评价形式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具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这个阶段,由于过于量化和客观化的评价,与主观感性很强的英语学习出入相差比较大。因此,只有相对定性的评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评价的科学性。 二、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1.学生互相评价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学科,学生都被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自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互相评价的机会。首先,初中生,往往比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更为好胜,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培养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隆昌六中邱庆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能力”。 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发现种种弊端: (一)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就语文练语文,忽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我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容。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范文 【篇一:课题结题总结报告实例】 课题《义务教育校本作业设计与课业减负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人:黄美娟吴春南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问题、体制的问题、评价的问题、考试的问题、升学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而课外作业繁 多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学科的增多,教育领域的拓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 原因之一。例如1、中学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其中考试科目就有七、 八门,教学任务客观地成倍增加,使学生的课外作业也随之相应加重。学生每天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做作业,而且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2、多数学校以分数来衡量教育质量已经成了惯例,而且和奖金、评 优挂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教师为了提高分数就不得不 采用题海战术,向学生施压——加大作业量。课业负担过重会产生 很多负面影响:例如1、课业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心理疲劳,危及心理健康。如有些小学生写作业甚至到深夜仍完 不成,家长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否则回到学校无法向教师交待。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太多的作业让学生无 法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检查,只能相互抄作业,而抄作业的后果是 连基础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好。抄作业现象在中小学中是一种非常普 遍的现象,教师布臵的作业不少,但教学成绩就是上不去。 3、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的睡眠,据了解有很多学生睡眠不足, 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了什么都不知道。 4、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很多学生都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患近视眼的、驼背的越来越多。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校本作业设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目的和地方义务教育教学 的要求,由学校教师根据本校的学生来源、层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 行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完成的各学科作业练习册。它的意义在于:合 理的作业设计能有效减轻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保证他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1.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 1.2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2.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1.2.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1.2.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1.2.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1.2.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1.2.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1.2.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一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一次作文形成性评价的策划和启示

一次作文形成性评价的策划和启示 一、背景和意义 追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轨迹,一直以来作文评价是一个难点,传统的作文评价 往往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是老师的评语工作重复而繁重,二是学生对于老师认真 批改的评语往往视而不见。为了使作文评价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一次初 二的名为《勇气》的作文形成性评价评价中,我采用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回应模式”,从效果而言,可以在以后的作文评价中尝试应用。 二.“回应模式”的具体操作 1、信息征集 这是一个准备工作,我把它放在这次作文评价的开始阶段即让学生在文末附上自 己希望达到的写作目标,如我们班的江涵同学写道:“我希望通过这次的作文学习, 使我的语句变得优美而精炼,并且少写错别字。”而崔潇雨同学则写道:“我希望经过 这次的学习,让我的文章的立意变得深刻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我可以将学生希 望能够达到的写作目标与自己的预定教学目标进行比较,对我本人的教学目标作进一 步的调整。同时,让学生自己制定写作目标,是为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达到评价的真正目的。 2、学生初评 根据获取的信息,确定评价的范围,在作文评价前,告之与学生,这里分为两个 步骤。 (1)上课之前,我将评价的七个方面以作文量表的形式公布在黑板上。作文量 表的内容包括文章立意、材料、组织结构、语句、书写、标点符号、错别字这七项,各层次分值与评分指标对应。由低到高呈阶梯排列。从作文量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综 合指数中已给出了这七项不同的分数比例。但每个评价面都可以由低到高划分为3个 层次,其中文章立意和组织结构如果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的话,分别嘉奖5分,计入总分。同时,作文量表中的评分标准,可以在以后的学生互评中发挥作用,也可 以增加教师评价的透明度。文章立意包括错误——鲜明、健康——深刻、新颖3个层次,材料的打分分为抄袭——典型——新鲜3个层次,组织分混乱——清晰——严谨 3个层次,语句分为语病——准确——生动3个层次,书写分为潦草——整洁——美 观3个层次,依次对应不同的分值。而标点、错别字及卷面可以由评分人自己适当地 把握。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能力,从七个方面评定他们的写作能力,由教师存档。 附作文量表: 姓名立意材料组织语句书写标点错字卷面20分20分20分15分10分5分5分5分综合指 数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于2014年3月作为意向,由教研室能华主任倡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建勇主持,2014年3月上交了立项申请书,2014年10月进行开题报告,2014年12月进行中期调研,2015年5月完成结题。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形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可成功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的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市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时将这部分容淡化处理,敷衍过去;二是不清楚这部分容应该怎么实施,教学时将其上成了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或其他什么课。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普遍的,总之淡化或丢失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何将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正常开展起来,逐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当前应该集中力量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子,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旨在以教学策略与方法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外联系、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综合性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活动模式,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品质和能力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在中小学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 结 题 报 告 遂宁市安居区聚贤镇初级中学校 2014年11月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中小学 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一、问题提出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深刻地提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晚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双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真正内涵。阅读就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猎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这样,阅读教学就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音,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涵泳和体悟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情趣,破解萦绕于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进行入乎其外的情智整合与生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然而,反思我区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①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得、情感化得、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②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

牵引,得出统一结论。过去流行的一种“谈话法”教学,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地猜测,这其实任是一种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读书的方法。④进行的是不完整的阅读训练。从方法上说,重精读,轻略读、浏览;从技能上说,朗读、默读、背诵都有待加强。⑤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僵化;教育教学途径封闭,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针对这些现状,我们提出安居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我们认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可以为提高我区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本课题领域研究的概况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虎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文盲已不再是指那些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也由于它的少、慢、差费而备受争议。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研究学者和一线老师都在阅读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阅读现状的研究结果令人担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把以下两点放在重要研究位置:第一、懂得如何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生阅读,即阅读教学方法;第二、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对老

初中语文创新性成果作业

初中语文创新性成果作业 赵国华 新课程下的古诗课堂,不提倡原本的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感悟,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说归说,可做起来实在是难。鉴赏诗歌实际就是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好的诗作总能在听觉、视觉中最大限度的调动读者的想象,这首诗歌用的就是色彩,我也把重点放到了“以色传情”这一点上,但怎样把那么富有诗韵、诗意的意境与意象以一种流畅的途径传递给学生,还能让他们自然生成一些独有的体验,困难很大,每次上完都有一种又成就一次新的失败的感觉。 一、创新体现与价值: 1、抒情诵读。?新课标? 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因此,这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 2、品味诗句,感受意境。这一目标的制定是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了解作者的情感境界。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将诗的解读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囿于年龄和经历的差异,这方面的理解会成为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二、生成过程 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第一步,读诗,读准、读熟、读快。第二步,请学生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事物:黑云、城、太阳、铠甲、号角、秋色、塞土、红旗、易水、鼓、黄金台、与龙剑。第三步,诗人的思维是跳跃的,特别是李贺,他只给了我们几个特写镜头,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几个镜头讲出来。镜头一,敌人似黑云般兵临城下。镜头二,守军在灿烂的阳光中严阵以待。镜头三,萧瑟的秋风中号角不断,月光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塞土。镜头四,黑夜行军,投入战斗,霜重鼓喑,战事不利。镜头五,操持玉龙宝剑死守城池的太守。再让学生根据景物、事物的提示,把故事补充完整。第四步,这是场激烈的战斗,这是一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