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九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既要有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宽、发展性练习。选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注意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在长期的作业实践中,本人认为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学生在不断的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它应成为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和学习需要。如果说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是主阵地,那么作业就是分战场。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大力推行有效教学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的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本人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经验和生活的回归。彻底改革过去那种机械、枯燥、繁重的作业形式,还学生以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成长。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初中语文作业形式及内容的设计,努力实现语文作业的有效:

1、省时。通过教师设计语文作业类型,精选作业,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趣。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等。

4、减负增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本人将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作业理念,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具体目标:

1、通过研究,突出作业的实用性、探索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探索作业的形式、内容。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作业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使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类型;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笔者以彬县永乐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和九年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就语文作业的设置、设计、批阅、作业量等做了深入调查。

首先,设计了教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语文作业的内容、语文作业的形式,语文作业的量与度,语文作业的批阅等,主要目的是想通过问卷调查的途径,真实的了解教师在语文作业设置与设计方面的理念、做法,从而发现当前语文作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调查中,教师能真实而客观的反应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做法,调查数据应该是真实而有效的。

其次,以永乐中学九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下发了有关语文作业方面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九年级语文作业的布置、设置、作业量、作业类型、作业形式等,主要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态度以及他们的愿望。

通过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当前语文作业的种种弊端:一是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二是重练习结果,轻思

考过程。三是重双基训练,轻课外所得。四是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四是作业形式单一。很多传统语文作业往往只局限于当天所学的知识,要么做配套的《练习册》,要么让学生做一些东拼西凑、抄来抄去的语文练习资料,很少能将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广度和深度,难发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些都将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五是作业量过多,质量偏低。有些语文教师担心布置作业少,影响语文成绩,于是便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练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既累又烦;六是学生手头资料少,阅读面窄。农村学生受种种条件限制,又无电脑上网查阅,知识面相对狭窄,有些作业很难完成,只好随便乱做,应付了之;七是教师布置作业随意性。经常听到有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叫学生预习一下新课,预习什么不作交待;有时为了省力,也有教师很随意地说一句,把《练习册》做好;或抄一下词语、生字;作业答案唯一。答案相差一个字也不行,答案过分标准,学生只好死记硬背。

(二)语文有效作业的类型

1、常规教学类作业设计

(1)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

课前拓展性作业设计,教师要突破传统语文的预习只是看生字读课文划层意的做法。教师针对课文的作者、写作背景、人物形象等有关内容设计探究性作业。比如,我们在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设计如下作业:让学生将阅读作品内容与阅读课

本附录中有关作品时代背景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联系作品历史背景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作者对主人公形象有什么样的评价?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会让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语文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生对答案求解由浅入深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领域变得十分开阔。这样的探究性作业设计使得语文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它与文化、历史、道德相交接,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2)课堂深化性作业设计

课堂深化性作业,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比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时本人当堂设计探究性作业:请同学写补写我的叔叔于勒的后半生的生活状况。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学生在探究性作业中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课堂探究性作业还可以设计成表演式的,比如把《变色龙》改编成课本剧,在改编课文、表演课本剧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3)课后延伸性作业设计

学习了课文,理解了相关内容,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延伸性的阅读有关资料、做一些探究,依然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如学习专题气象物候中的《古代诗词中的物候》后,因这四首诗从不同角度写了物候的,在结合平时开展的古诗文背诵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请学生到课外寻找描写物候的古诗并学习,并能体会这些诗各反应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物候以及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等;

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把对诗句的理解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诗文。虽然每个同学画的画可能都不一样,但这正反映了孩子对古诗的各自的理解的不同,很好的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阅读量。

2、积累类作业设计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教师要设计出周记的内容,如: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改写课文、编故事等等。教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有关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

3、单元专题类作业

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作业设计方式,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命感。比如《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关系的探究》《水浒传人物“绰号”探究》等,目的在于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作业,至于调查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字数和质量另当评价。

4、学期综合探究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探究类作业,可以结合学科教学,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探究性作业。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本人先请学生课前作一些调查: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哪些自然景物及动物的变化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是如何准确预报天气的?收集几条关于天气的谚语,与现实作对照,看看灵不灵。学生在这一调查过程中,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一些气象知识,都感到收益匪浅。期间,他们还设计了调查表,最后共同合作写了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在这次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二为一地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社会热点调查类作业

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探究性作业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

是一种学习载体。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学的方式,隐含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社会人。探究问题的设计应体现出时代的特点,恰当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身边的事物,懂得自己和社会、国家的紧密相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学生们怎样过假期生活”、、“学生压岁钱使用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类的探究作业设计,不一定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长可短,重在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关注生活。

6、实践性作业,培养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要如何落实好课文后的实践性作业?例如:

1、办展览。教师要在班上开辟一个“佳作展览”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练笔等作品。按照课文的编排意图,每周办一次,或每两周一次。根据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由学生自己张贴出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感受不足,师生共同欣赏、评析。通过比较,评选出若于名“书法家”、“小画家”和“小作家”。这样,学生面对自己的作业在展览中亮相,都会认真对待。

2、开故事会。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以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开汇报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探索,自主合作,在课外了解、调查、实验操作中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汇报,看哪些同学知道的最多,哪些同学讲得最具体。

4、开辩论会(讨论会)。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一定时间,或许是课内,或许是课外都可以,有必要对学生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分小组以辩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作指点、评论,然后评出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

5、建立阅读卡。教师要配合所学课文向学生推荐有益的、适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读物,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阅读上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建立阅读卡片,记录相关内容,或文章的大概内容,或优秀片断,或佳词佳句,以积分制形式进行,每抄录100字积1分,满60分为达标,80分为优秀,教师在学期未检查考核。

7、阅读性作业:拓展知识领域,增加知识积淀。

语文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早成定论。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去。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课改对课外阅读量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因此,我们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业做细做实,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如学了课文《孔乙己》,可以推荐《呐喊》;学了《范进中举》,可以推荐《儒林外史》;学了《山市》,引导看《聊斋志异》;学了《白杨礼赞》,引导学生看《见闻杂记》……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①名篇名句摘记。教材中如《海燕》、《纪念白求恩》、《陋室铭》、《错过》等名家名篇欣赏并摘录。课内佳作不少,课外更是众多。可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好词佳句名段,并摘录到“读书摘抄本”上。

②写读书心得体会。对有思想内涵的课内外作品,可指导写读书心得笔记,使之理解得更深入全面。如阅读《有的人》后写《有的人》读后感。

③尝试写不同类型的作文等。尝试写诸如诗歌、散文、童话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如《龟兔赛跑》新编。

8、调查性作业:引导关注现实,培养合作精神。

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布置调查性作业时,我们变个别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完成作业。

①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如到敬老院、腾宇机械公司参观。②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如考察骆马湖形成的原因。③仿照课文,运用实物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论证法和合理想象法写出科技小论文

或考察报告,如写《大运河的今与夕》。④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如为校运会拟写一篇新闻报道。

9、查阅性作业:学会搜索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样的书里去找,教给他们使用工具书,并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籍,或鼓励他们运用网络查找资料。

①选择课文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从图书馆、网络等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相关的图文资料,充实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如我在教学《故乡》之前,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学生收集到的资料有图片、有录音、有文字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有关“鲁迅”的知识,为更好地感悟课文奠定了基础。

②确定主题,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和黑板报。

这些主题可以从课文中选择,如古诗集锦、名胜古迹、英雄人物、动物植物等,也可以从课外采集,如绿化家园、旅游见闻、科普常识、校园生活等,只要内容健康,编什么都可以。如专题手抄报《宿迁地名胜古迹》。

这种查阅性的作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适应信息社会。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10年3月——2010年4月)

1、调查了解初中语文作业的现状。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明确任务。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2月)

1、经过思考、探索,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1)确定永乐中学九年级(3)(4)班委为研究对象

(2)研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形式及内容

2、及时总结,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的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1年2月—2011年 7月)

1、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的选择

确定研究对象为永乐中学九年级(3)班,(4)班

(二)实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操作观察法:针对作业现状,制定改革的具体操作措施,使之应用于实践,并通过观察实效,随机修改操作步骤。

3、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六、研究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如下表述:“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注意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备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我们在实践中设计作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七、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2.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中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

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3、咸阳市有效教学常规要求。每节课都应布置相应的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既要有巩固性练习,又要有拓宽、发展性练习。选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注意习题的梯度、数量和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八、研究收获

(一)教师方面:切实做好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科课程标准》《咸阳市有效教学基本要求》等重要课改文献和现代教学理论及学习科学理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化。新课程观明确提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作为教师要转变观念,不应把家庭作业看成简单的抄抄写写,而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续和补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摇篮。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把学生从堆山积岭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以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创新的最佳条件。

2、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在实践中,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反复实践、精心提炼,不仅有力的推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同时也促进了自己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3、已形成一定的作业设计策略和经验,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能够在一个学期中自觉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和提高语文,使语文教育的视野大为拓宽,内容大为丰富。

(二)学生方面:此次作业设计的研究虽然只经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我感受到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语文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成绩都显著提高。

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了一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动,使学生爱做、愿做语文作业,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与实践的乐趣。这也正是课改所要追求的作业的实效性。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家庭作业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信心大大增加了,由以前的被动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的家庭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真正为“减负提质”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学习主动性、

积极性有了显著地提高,学生敢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交流等优秀的学习品德也在逐步形成,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均取得理想的成绩。

2、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有一些查阅资料、观察事物、实验操作、课本剧表演,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合作与鼓励,大家出谋献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有时家长当助手,出难题,学生热情高涨。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可合作。

3、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些良好作业设计是集观察、调查、参观、游览、实验、阅读、口语交际、讨论、交流、评点于一体的活动,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很有益处。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观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外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我们进行的作业设计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它的完善与成功,有待于我们大家来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6期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3、李欣《作业的设计》----中学语文网

4、《咸阳市中小学有效教学基本要求》

5、曹颖《浅析初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6、邰启扬金盛华等著《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成果鉴定书

《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成果鉴定书 一、研究工作简述 本课题研究从我们共分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编印学习资料,学习、借鉴相关先进经验并做了相关的活动记录和活动剪影。 2、认真规划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填写了课题申报的有关表册,完成了本课题申报工作并获得立项资格。 3、制定了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完善了第一阶段的计划并对第一阶段的工作做了总结,组织进行了开题论证,使课题研究能正常进入实验阶段。 第二阶段为课题实验阶段 1、课题组提出了年级课堂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依据并论证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2、课题组进行了初中语文‘作业布置’设计中导学环节优化策略的研究。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刻研究教材,精心编写了教材中部分课程的作业布置并在教学中进行实验、反思和总结。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预习作业布置设计方法。 3、对课题研究的进展做了中期汇总且形成了中期报告材料。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 1、完成了《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优化设计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成果汇编并装订成册。 2、重点完善了各类实践案例及反思汇报也装订成册。 3、撰写了结题报告与成果鉴定书。等待专家组验收结题。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很好的达成了预设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研究成员有信心在今后的作业布置设计中尤其是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能更具有导引性和实效性。作业布置的设计能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使学生在预习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了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能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真正做到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能积极引导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最终有效提升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认为作业布置中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计中要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构建新知识做铺垫。语文知识的概念、定义、语文用语等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以旧知识为基础构建接纳新知识并学习构建的最基本规律,在预习导学中,教师要对新知识所涉及的相关旧知识进行复习,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纠正或补充。因为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正确,是否清晰,是否巩固,是新知识构建最重要的变量。如在学习语文方程式的书写时,教师可根据以前所学内容,在预习导学中设计如下内容的问题:1、对相关元素符号的复习。2、对语文式书写的相关知识复习。3、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复习。如此设计可促使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价值。 传统课堂中复习旧知识是课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并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而预习导学能让学生更充分详细地进行复习旧知识,并节省教师在课堂上这部分时间,能使学生有更充裕地时间投入到合作探究部分学习中。 (二)、设计宗旨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起到检测自主学习效果。采用作业布置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语文学科具有启蒙性、基础性、实验性、逻辑性、符号性等特点。而且从学习的时间来说,又有时间短,跨度大的特点,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不少困难。加之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能力和学习任务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自学语文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在预习导学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罗列和整理,为学生列出预习提纲,提纲的问题应简单明确,语句不可过多,问题也不易太多。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自学,当然为了检测学生自学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对自学的内容加以应用,教师才能心中有数,在合作探究时,做到有的放矢。在应用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889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提出新课标新课改以后,才在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践,我们作为国家第二批课改实验区的学校,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中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农村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xx年6月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吴惠平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安庆市级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和总复习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我本人所做的是总复习和文言文阅读两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工作。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 2、儿童心理学理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 3、体验成功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结题报告 隆昌六中邱庆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能力”。 然而,当我们认真审视当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发现种种弊端: (一)目标不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业设计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体系不全:作业设计中知识、技能训练点的排布相当零散和重复,不少训练点的选择和时序安排缺乏科学性; (三)渗透不广: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割裂开来,就语文练语文,忽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四)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五)对象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形式不活:抄词、组词、造句、填空、问答,老面孔唱主角,千题一面,缺乏创新,如此单调的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容枯燥,要求划一,作业量与质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那么,在新课改的今天,怎样做作业、做什么样作业、做多少作业,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做到“减负不减质”呢?才能使学生变“苦做”为“乐做”,变“厌学”为“乐学”呢?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鉴于此背景,我旨在通过以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优化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容。让学生在快乐幸福的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使语文课程通过作业实现向学生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课题实施过程中,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知识分割,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赏析歌词,欣赏旋律。让学生去认识、采集各种树叶,自己创意制作一幅树叶画,再叙述图意或讲讲画里的故事。有的课文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算一算,运用自然常识动手做一做实验。把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写观察日记同航模、饲养、天文、地理、劳动等结合起来。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1.1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量过大是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把“减负”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业是重要的突破口。要使学生在“减负”之后有事做,也能及时地巩固课堂内的知识,做到“减负”不减质。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作业问题,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在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上大做文章,做好作业布置上的“减负增效”。 1.2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2.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1.2.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1.2.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1.2.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1.2.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1.2.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1.2.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一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襄阳区教研室卓道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这对于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在探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去有效的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区于2002年8月四所所学校申报了襄樊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课题,积极探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力XX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大背景下,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和探索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成为课题实验单位以来,我区语文教师群策群力,致力于教学探究,经过4年来的不懈努力,本课题研究实验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初步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00字)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本课题是我组根据新课程教育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前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提出的,也是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作出的积极响应。课题依据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试图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诵读感悟——合作交流——体验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力求在教学中解放和激活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形成了本研究报告。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探究自主合作感悟体验多元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弘扬个性的时代,建筑追求个性,着装追求个性,思维追求个性??因而,发展学生个性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认同,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应“把‘平等+个性’当作新世纪的追求”,“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要把个性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的本性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素质教育的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尽管课程改革的春风不断吹拂,我们依然不难发现:“满堂灌”及“满堂绕”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师生关系上依旧是从教师的主观出发,无视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和他们的知识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其中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因此,我针对《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开发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较封闭,除了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外,课外读物是他们最好的课余生活休闲、娱乐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向着素质化方向,因此课外读书可以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 二、创设浓郁的书香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让阅读成为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保证读物。“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 (1)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为学生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与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议家长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倡导亲子阅读(2)借助班级图书角积极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学生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开始形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开始由低级阶段的被动型逐渐转成一种向自身兴趣爱好过渡的主动型。他们除对中外小故事等感兴趣外,还偏爱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等,而且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积极倡导学生积极为班级捐书(当然指导学生要捐一些好书,经典书),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同时随时可以增添调换借阅,营造了浓郁的班级读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中对读书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有效阅读的习惯。 (3)作为班主任,根据学生的需要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到图书馆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归还,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也可以充实班级图书角,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了源源活水。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对中学语文作业布置的几点建议 语文成绩的提高,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不能与做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的作业,尤其要注意不断变化。语文学科本来就是涵盖面非常广的学科,也是非常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再一味的布置传统的乏味的语文作业,往往会打消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阻碍学生的发展。 针对传统中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的几种问题,笔者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布置一些技能类的作业 当前有许多语文老师喜欢布置颇多的无计划的抄写作业,虽然能够使学生对于某些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牢记,但在无形中却阻碍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可发展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并不是把学生们教化成背诵抄写的机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项技能。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合理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性作业。例如,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这篇文章,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学生在这一要求之下,自己查字典,翻阅资料。教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做以下三个作业:1、回去请家长讲述一个中国被侵略的故事。2、写出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3、学生们在课上交流感受。这样一来学生们经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 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除了在上课时的引导之外,在课后也应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完朱自清的《春》之后,我将朱自清的《匆匆》、《荷塘月色》等美文刊印出来,作为课后的口头作业让学生阅读欣赏,使学生了解“美文”这一概念;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又将鲁迅的《朝花夕拾》介绍给大家,要求学生课后作为欣赏作业阅读,使学生对鲁迅的散文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对于各个作家的作品都能有所了解,并在无形中提高了文学素养。 (二)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 传统语文教学“一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老师布置作业全班一个模式,要求一样,内容一样。这就导致某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完成相应任务,一些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又觉得没有发挥的空间。 每个人的家庭教育,接受能力,学习基础都是不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对学生布置作业时给他们分层布置。具体做法如下: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组;作业也分成基础题、提高题、思考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A组,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最基本的基础题;对于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C组,我就要求他们三项作业全部完成。当然,我鼓励学生尽量向高一级的任务挑战,实现自我提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够完成的任务,如果完成质量好,或者超额完成任务还能受到表扬,学习自然也有信心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班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原来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进步更是明显。 (三)布置一些情感教育类的作业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现“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等问题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一线教师面前需殚精竭虑去探索解决的难题。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

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二、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形式研究 要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如果光靠外力强迫,而没有内在动力,是很难持久的。这就需要作业本身一定的趣味性,一定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应当视野开阔,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增加情境性,趣味性。并根据不同的年级、课文内容,将作业的“脸”悄悄地变一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脸”。激发学生对作业和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享受作业的乐趣。 (1)自主积累式作业。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小课题研究方案 周家中学刘冰 一、课题名称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为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忽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隔断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②割裂了学科知识间的联系,缺乏不同学科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③语文教学中明显出现“四多四少" :老师讲解多,学生主动活动少;学生一味接受老师观点多,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的现象少;书面习题、机械抄写练习多,观察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少;读教科书多,阅读课外书籍少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是为了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新课程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研究能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学习语文;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也正是我们从事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反思 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摘要:新课改如火如荼,创新的语文教育思想、前瞻的语文教育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策略等等都在引领我们提升评议作业设计的理念。但是我们发现:在语文作业布置方面,单纯重复,内容封闭,作业方法、手段单一,只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的大脑常被桎梏,兴趣多被削弱。作业针对了学生的全体,而没有考虑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出“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消化不良”;作业忽视学生的情感,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忽视对学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如何摆脱这些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样的作业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难题。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学有效性创新作业设计 一、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作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而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宝贵延伸,却太多地停留在传统形式上,存在着下列亟待解决的弊端: 1、作业机械重复多、容量大,学生的负担沉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只求数量,难求质量。学生疲于应付,无暇进行更广泛的阅读,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2、功能单一。传统语文作业的类型单一,局限在书面的居多。学生每天离不开抄抄写写,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 3、操作形式单调。我们或急功近利于中考成绩,或只为达到基本的作业规程(应付检查),多以背诵、默写、翻译古诗文,大量做练习或反复写生字词等机械、单一的内容、形式作为随堂作业的主流,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与其精神世界、社会生活的整合,导致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语文索然无味,甚至因此不重视或厌学语文。 4、要求缺乏层次。不管采用阶梯式递进,还是螺旋式上升,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布置不同的作业,以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遗憾的是,传统作业没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 5、作业的设计层级不科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过程中情感的体验,尤其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得不到科学、系统的培养。 6、作业布置随意性大。语文作业的布置完全由老师“发号施令”,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需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造成学生兴趣不高,完成作业时有惰性。 7、评价方法落后。目前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评价基本上是空白,教师几乎没有机会、没有必要进行作业设计,因为商业性的作业已经够学生用了。我们认为,评价学生作业,一类应是评定它对不对,另类应是评它好不好。而许多教师在没有搞清作业性质的情况下,一律以“对不对”的标准来判断优劣。 由以上现状分析,语文教师普遍缺乏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优化设计作业的思想意识与素养储备。同时,优化设计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绝不可漠视的一方改革阵地。 (二)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课改的必需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于2014年3月作为意向,由教研室能华主任倡议、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建勇主持,2014年3月上交了立项申请书,2014年10月进行开题报告,2014年12月进行中期调研,2015年5月完成结题。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形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实现可成功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的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市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实施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时将这部分容淡化处理,敷衍过去;二是不清楚这部分容应该怎么实施,教学时将其上成了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或其他什么课。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普遍的,总之淡化或丢失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何将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正常开展起来,逐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当前应该集中力量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同时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子,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旨在以教学策略与方法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外联系、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综合性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活动模式,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品质和能力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在中小学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 结 题 报 告 遂宁市安居区聚贤镇初级中学校 2014年11月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中小学 阅读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应用》一、问题提出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重塑学生“个体人格”、净化学生“灵魂世界”的重大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深刻地提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晚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老用形象生动而双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真正内涵。阅读就是学生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猎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这样,阅读教学就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音,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涵泳和体悟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情趣,破解萦绕于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进行入乎其外的情智整合与生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然而,反思我区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①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把本应是个性化得、情感化得、创造性的阅读、纳入内容分析的轨道,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整合。②自主发现少,“牵”“引”求同多。轻视个人体验、个人理解,往往通过

牵引,得出统一结论。过去流行的一种“谈话法”教学,是由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地猜测,这其实任是一种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③忽视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忽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读书的方法。④进行的是不完整的阅读训练。从方法上说,重精读,轻略读、浏览;从技能上说,朗读、默读、背诵都有待加强。⑤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僵化;教育教学途径封闭,割断了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针对这些现状,我们提出安居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我们认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并在研究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可以为提高我区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本课题领域研究的概况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虎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问题。文盲已不再是指那些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也由于它的少、慢、差费而备受争议。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研究学者和一线老师都在阅读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阅读现状的研究结果令人担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把以下两点放在重要研究位置:第一、懂得如何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学生阅读,即阅读教学方法;第二、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即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对老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范文

初中语文结题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初中语文结题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课题的提出自主学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率先兴起于西德,后风靡于欧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中小学教学实践。我国虽自古就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但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远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国家提出新课标新课改以后,才在国家课改实验区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实践,我们作为国家第二批课改实验区的学校,在积极推进课改工作中就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农村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03年6月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吴惠平同志的带领下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安庆市级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和总复习教学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我本人所做的是总复习和文言文阅读两方面自主学习的课堂实践工作。二、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2、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

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3、体验成功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根本动力。三、预期目标和效益1、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思维,个性思维,求异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钻研,使语文课堂教师的一言谈为学生的众言谈,激活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锻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变知识为技能,变能力为素质,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论、宗旨、撰写有关论文。2、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模式。3、研究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形式转变的衔接。4、研究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关系。5、研究自主学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五、主要实验活动2003年5月——2003年9月阅读教学:整体阅读、强化预习讲读教学:注重整

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养、协调发展情感的重要途径。设计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作业,是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方 面普遍存在着作业内容随意性、作业形式单一性、缺乏系统性等较为常见的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既有教师主观态度不重视的原因,也是教师客观作业设计能力欠缺 的表现,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是指语文教师在对当前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各种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依据教学设计 理论和技术,通过对作业内容、形式等研究,形成新的作业设计策略,切实提高

语文作业设计质量。本研究所涉及的“作业”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由教师根 据教学过程的要求指定由学生在课外去完成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优化是一种 整合,是基于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内容、课标 要求,灵活设计、分层实施,从而获得作业效果的最优化。 论文通过对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从语文新课程理念出发,运用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从做中学”等相关教育理论指导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提出 基于科学性取向、针对性取向、趣味性取向及实践性取向的设计策略。依据教学 设计理论,从基于学生情况的作业优化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作业优化设计、基 于单元特色的作业优化设计三个模块进行实践探索,并结合作业设计案例进行分 析。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这一课题进行再思考,提出了作业系统 化、序列化的优化设计方向。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vABSTRACT Chinese homework, which is a key ele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procedures, is an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是XX最新发布的《初中语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 课题编号:GHKTxx06 主持人:徐萍 主持人单位:汉滨区大竹园初中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国内现状:我国当代教育界分重视对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的研究,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刘如正:《中学语文教学论》、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郑桂华的《语文有效教学》等等,这些著作从不同层面对语文课堂导入的科学性进行了诠释,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外,教育类期刊上有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他们在课堂中提炼出有效的心得体会,也很好地促进了语文课堂导入的良性发展。 存在弊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多,容量大和教学课时紧张,很多老师对导入环节都是简单化处理,甚至认为导语是可有可无的,老师一走上讲台就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某课”。有的老师连这句简单的话语也省略了,走进课堂,就让学生翻开书开始上课。本应精彩的导入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失去了光彩。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思想汇报 专题探究其中存在的优缺点,将会有效地推动语文课堂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开场,生动的开课,都能迅速消除学生心理杂念,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又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构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进入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成功的导入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如何让语文教学导语很好的融入课堂当中 2、怎样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导入语,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能够引人入胜 三、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预定研究: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和结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09月-xx年11月): 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2、选定调查对象(学生),范文TOP100制作调查问卷,了解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对目前语文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及想法建议。 3、确立研究目标: ①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总结

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总结 初中语文优化作业设计总结 语文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学生和谐发展,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保证。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切实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切实落实龙口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在作业设计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常规性作业。以强化双基,巩固课堂所学,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紧扣教材学习内容,设计作业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练习,加深印象,巩固基础知识。此项作业不搞“一刀切”,分必作、选作,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项作业均在课堂内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阅读性作业。以增加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目的。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喝心理特点,布置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争取每周安排两课时,阅读与教材配套的 《阅读》一书,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及优秀文选,报纸,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体验,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阅读时利用好读书笔记,可摘抄,可评论,可写感悟,让学生丰富积累,增加体验。

三、实践性作业。此类作业包括观察积累,动手操作,调查访问,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如初一学完冰心作品《纸船》之后,举行一次诗歌朗诵回。学生学完第三单元的散文之后,让一部分朗读水平不错的学生准备了散文朗诵的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初一亲情单元,让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写出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学习写景散文之后,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感受,用自己的笔描绘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提升情感,丰富生活阅历。此类作业与大小作文以及周记相结合。 四、综合性作业。此类作业与其他学科融合渗透,相互促进,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如初一为了让学生写好写景散文,让学生接近自然,融入自然,观察、感受自然,让他们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把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第四单元之后有“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学生可以走访调查,上网查阅,搜集有关月球的故事、知识、诗歌等。做好记录,在班内展示,既丰富了有关月球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调查采访,资料查阅的能力,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五、作业批改。由静态的分离式走向动态的参与式,评改权利适当下放,让学生互评、组评,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精神,让学生互相监督,自我反省。让学生在评改中得到发展。常规作业可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品质,而作文的批改则能提高学生文章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