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3.3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3.3  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手册

1.概论: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的飞机。是指在飞机上没有驾驶员,只是由程序控制自动飞行或者由人在地面或母机上进行遥控的飞机。它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系统、遥控与遥测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着陆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飞行并得以控制。无人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而言,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特别宜于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因此被广泛应用。 二、无人机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其飞行任务的完成是由无人飞行器、地面控制站和发射器组成的无人机系统在地面指挥小组的控制一下实现的。据此,无人机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没有常规驾驶舱,无人机结构尺寸比有人驾驶飞机小得多。有一种无尾无人机在结构上比常规飞机缩小40%以上。重量减轻,体积变小,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和降低研制难度。 (2)安全性强。无人机在操纵人员培训和执行任务时对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保护有生力量和稀缺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来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 (3)性能提高。无人机在设计时不用考虑飞行员的因素。许多受到人生理和心理所限的技术都可在无人机上使用,从而突破了有人在机的危险,保证了飞行的安全性。 (4)一机多用,稍作改进后发展为轻型近距离对地攻击机。

(5)采用成熟的发动机和主要机载设备,以减少研制风险与经费投入,加快研制进度。联合研制以减小投资风险、解决经费不足有利于扩大出口及扬长技术与设备优势。 (6)研制综合训练系统。技术要求有: (1)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融合,信息的评估和表达,防御性的信息战、自动目标确定和识别等; (2)设备组成包括低成本结构、小型化及模块化电子设备、低可见性天线、小型精确武器、可储存的高性能发动机及电动作动器等; (3)性能实现包括先进的低可见性和维护性技术、任务管理和规划、组合模拟和训练环境等。 三、无人机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包括四部分: (1)飞行器系统 包括空中和地面两大部分。空中部分包括: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主要完成飞行任务。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器定位系统、飞行器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以及发射回收系统,主要完成对飞行器的遥控、遥测和导航任务,空中与地面系统通过数据链路建立起紧密联系。 (2)数据链系统 包括:遥控、遥测、跟踪测量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数据中继设备等用以指挥操纵飞机飞行,并将飞机的状态参数及侦察信息数据传到控制站。 (3)任务设备系统 包括:为完成各种任务而需要在飞机上装载的任务设备。

(设备管理)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第5章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1.试说明一般中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答:处理器内部应有中断请求信号的检测电路,输出中断响应信号,保存断点的逻辑,转向中断处理程序的逻辑,中断返回逻辑。系统中要有一中断控制器,管理多个中断源,提供处理机所需的中断处理信息。系统中请求中断处理的I/O接口电路要有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接收中断响应信号的逻辑。 2.什么是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在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中,中断类型码和中断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处理机可处理的每种中断的编号为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是指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由处理机自动寻址。中断向量表是存放所有类型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一个默认的内存区域。在8086系统中,中断类型码乘4得到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处读出4字节内容即为中断向量。 3.什么是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在PC机中两者的处理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硬件中断是通过中断请求线输入电信号来请求处理机进行中断服务;软件中断是处理机内部识别并进行处理的中断过程。硬件中断一般是由中断控制器提供中断类型码,处理机自动转向中断处理程序;软件中断完全由处理机内部形成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并转向中断处理程序,不需外部提供信息。 4.试叙述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处理硬件中断的过程。 答:以INTR请求为例。当8086收到INTR的高电平信号时,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条件下,8086在两个总线周期中分别发出INTA#有效信号;在第二个INTA#期间,8086收到中断源发来的一字节中断类型码;8086完成保护现场的操作,CS、IP内容进入堆栈,清除IF、TF;8086将类型码乘4后得到中断向量入口地址,从此地址开始读取4字节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8086从此地址开始执行程序,完成了INTR中断请求的响应过程。5.在PC机中如何使用“用户中断”入口请求中断和进行编程? 答:PC机中分配给用户使用的中断是IRQ9,经扩展插槽B4引出,故把用户的中断请求线连接到B4上。在应用程序中,利用25H号系统调用将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写入对应0AH类型中断对应的中断向量表中去。在应用程序中把主片8259A D2屏蔽位清0,把从片8259A D1屏蔽位清0,使主片的IR2、从片的IR1可以输入中断请求。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向主片8259A发中断结束命令。应用程序结束之前对主片的IR2和从片的IR1进行屏蔽,关闭用户中断请求。 6.8259A中断控制器的功能是什么? 答:8259A中断控制器可以接受8个中断请求输入并将它们寄存。对8个请求输入进行优先级判断,裁决出最高优先级进行处理,它可以支持多种优先级处理方式。8259A可以对中断请求输入进行屏蔽,阻止对其进行处理。8259A支持多种中断结束方式。8259A与微处理器连接方便,可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发送中断类型码。8259A可以进行级连以便形成多于8级输入的中断控制系统。 7.8259A初始化编程过程完成那些功能?这些功能由那些ICW设定? 答:初始化编程用来确定8259A的工作方式。ICW1确定8259A工作的环境:处理器类型、中断控制器是单片还是多片、请求信号的电特性。ICW2用来指定8个中断请求的类型码。ICW3在多片系统中确定主片与从片的连接关系。ICW4用来确定中断处理的控制方法:中断结束方式、嵌套方式、数据线缓冲等。 8.8259A在初始化编程时设置为非中断自动结束方式,中断服务程序编写时应注意什么?答: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在返回主程序之前按排一条一般中断结束命令指令,8259A将ISR

101规约_报文传输过程,数据传输方式

101规约报文分析与101规约_报文传输过程 ?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 ?非平衡传输(Unbalanced tranmission) 主站采用顺序地查询(召唤)子站来控制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主站是请求站,它触发所有报文的传输,子站是从动站,只有当它们被查询(召唤)时才可能传输。 ?平衡传输(Balanced tranmission) 采用平衡传输,每一个站可能启动报文传输。因为这些站可以同时既作为启动站又可以作为从动站,它们被称为综合站。 初始化过程 ?控制站初始化 ?被控站初始化 ?被控站被远方初始化 过程 ?召唤链路状态 ?复位RTU ?召唤链路状态 ?召唤一级数据。 初始化过程报文分析: 1)当通信中断后,主站发“请求链路状态”,等待与子站建立通信联系 M->R :10 49 01 4A 16 M->R :10 49 01 4A 16 报文解析:请求链路状态,固定帧。

启动字符(1个字节):10; 控制域(1个字节):49(4:主->子站。FCB位无效,9:请求链路状态) 链路地址(1个字节):1 校验码(1个字节):4A 结束字符(1个字节):16 2)通信建立,开始初始化过程,共四个报文。 初始化过程-1 请求链路状态 M->R :10 49 01 4A 16 R->M :10 0B 01 0C 16 报文解析: 控制域(1个字节):49(4:主->子站。FCB位无效,9:请求链路状态) 0B(0:子->主站。FCB位无效,B:响应链路状态)初始化过程-2 复位远方链路 M->R :10 40 01 41 16 R->M :10 20 01 21 16 报文解析: 控制域(1个字节):40(4:主->子站FCB位无效,0:复位远方链路) 20(2:子->主站FCB位无效,ACD=1, 0:确认)初始化过程-3 请求1级数据 M->R :10 7A 01 7B 16 R->M :68 09 09 68 08 01 46 01 04 01 00 00 02 CRC 16 报文解析: 控制域(1个字节):7A(7:主->子站FCB位有效,A:召唤一级数据) 回答报文:有单字节报文,有子站初始化结束的可变帧报文,有无所回答的固定帧报文。?总召唤命令 初始化报文报文结束后进行全数据召唤命令。 全数据召唤后,子站需回答确认命令,然后等待主站召唤一级数据, 将全数据上传。

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第5章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1.试说明一般中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答:处理器内部应有中断请求信号的检测电路,输出中断响应信号,保存断点的逻辑,转向中断处理程序的逻辑,中断返回逻辑。系统中要有一中断控制器,管理多个中断源,提供处理机所需的中断处理信息。系统中请求中断处理的I/O接口电路要有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接收中断响应信号的逻辑。 2.什么是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在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中,中断类型码和中断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处理机可处理的每种中断的编号为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是指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由处理机自动寻址。中断向量表是存放所有类型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一个默认的内存区域。在8086系统中,中断类型码乘4得到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处读出4字节内容即为中断向量。3.什么是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在PC机中两者的处理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硬件中断是通过中断请求线输入电信号来请求处理机进行中断服务;软件中断是处理机内部

识别并进行处理的中断过程。硬件中断一般是由中断控制器提供中断类型码,处理机自动转向中断处理程序;软件中断完全由处理机内部形成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并转向中断处理程序,不需外部提供信息。 4.试叙述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处理硬件中断的过程。 答:以INTR请求为例。当8086收到INTR的高电平信号时,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条件下,8086在两个总线周期中分别发出INTA#有效信号;在第二个INTA#期间,8086收到中断源发来的一字节中断类型码;8086完成保护现场的操作,CS、IP内容进入堆栈,清除IF、TF;8086将类型码乘4后得到中断向量入口地址,从此地址开始读取4字节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8086从此地址开始执行程序,完成了INTR中断请求的响应过程。 5.在PC机中如何使用“用户中断”入口请求中断和进行编程? 答:PC机中分配给用户使用的中断是IRQ9,经扩展插槽B4引出,故把用户的中断请求线连接到B4上。在应用程序中,利用25H号系统调

网络控制系统复习

结构: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传感器。2定义: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C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即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来交换控制及传感等信息。3特点:(1) 结构网络化:NCS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网络体系结构上,它支持如总线型、星型、树型等拓扑结构,与传统分层控制系统的递阶结构相比显得更加扁平和稳定;2) 节点智能化:带有CPU的智能化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和功能协调,每个节点都是组成网络的一个细胞,且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3) 控制现场化和功能分散化:网络化结构使原先由中央控制器实现的任务下放到智能化现场设备上执行,使危险得到了分散,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系统开放化和产品集成化:NCS的开发遵循一定标准进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不同厂家根据统一标准来开发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之间便能实现互操作和集成。4与传统点对点结构系统比较;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操作与控制,具有高的诊断能力,安装与维护方便,能有效减少系统的重量与体积,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使用大量广泛分布的廉价传感器与远距离的控制器、执行器构成某些特殊用途的NCS,这是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所无法实现的。5 网络控制系统评价标准;(1) 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包括网络吞吐量,传输效率,误码率,时延可预测性和任务的可调度性。2) 系统控制性能(QoP, Quality of Performance):包括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超调和震荡等。6 NCS中的基本问题;1、时变传输周期2、网络调度((1)指一个节点多久可以传输一次信息,以及以多高的优先级传递信息,发生在用户层或传输层以上;(2)调度控制环的采样周期和采样时刻,以尽量避免网络中冲突现象的发生;(3)至于数据如何更有效地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以及当线路堵塞时应采取何种措施,这些问题在网络层由线路优化和堵塞算法考虑。)3、网络时延4、单包传输和多包传输5、数据包时序错乱6、数据包丢失。 7、节点驱动方式(NCS的节点有两种驱动方式:时钟驱动和事件驱动。时钟驱动:网络节点在一个事先确定的时间到时开始动作,事先确定的时间为节点动作的依据,如节点的采样时刻。事件驱动:网络节点在一个特定的事件发生时开始动作,如网络节点通过数据网络从另外一个节点接受数据。NCS中的传感器一般采用时钟驱动,而控制器和执行器可以是时钟驱动,也可以是事件驱动)8、时钟同步。7 NCS研究内容1、对网络的控制:围绕网络的服务质量,从拓扑结构、任务调度算法和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等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减小网络时延、时序错乱、数据包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运用运筹学和控制理论的方法来实现。2、通过网络的控制:指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设计相适应的NCS控制器,保证NCS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建立NCS数学模型用控制理论的方法进行研究。3、NCS整体性能的优化与提高(综合控制):综合考虑提高网络性能和控制性能的基础上,优化和提高整个NCS的性能. 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 1.通信的含义:所谓通信,就是指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通过某种介质(如传输线)或渠道将信息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过程。2通信的类型存在两大类通信方式:非电通信和电通信。其中电通信可分为三种类型:1.模拟通信2.数字通信:3.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不同之处是:数字通信的信息源发出的是模拟信号;数据通信的信息源发出的是数字信息。3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一个最基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息源、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信道、通信控制部件、信息宿等部分组成。4 数据通信方式的分类;(一)按数据位的传送方式分,有:1.并行通信方式:将一个二进制数据的所有位同时传送的方式,特点:传送速度快,线路成本高。2.串行通信方式:将一个二进制数据逐位顺序传送的方式,特点:线路投资省,传输速度比并行通信的速度慢。适用于长距离传送。(二)按信息的传送方向分,有:1.单工(Simplex)通信方式:只允许信息沿一个方向(而不能作反向)传输。2.半双工通信方式:允许信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在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的传输,3.全双工通信方式。允许信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传输,(三)按连接方式分:1.总线连接的通信方式:将两台计算机的总线通过缓冲转换器直接相连。2.调制/解调连接的通信方式:将计算机输出数据经并/串转换后进行调制,然后在双芯传送线上发送;而接收端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调,然后经串/并转换使数据

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

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 程序控制的数据传送分为无条件传送、查询传送和中断传送,这类传送方式的特点是以CPU为中心,数据传送的控制来自CPU,通过预先编制好的输入或输出程序(传送指令和I/O指令)实现数据的传送。这种传送方式的数据传送速度较低,传送路径要经过CPU内部的寄存器,同时数据的输入输出的响应也较慢。 一、无条件传送方式 又称“同步传送方式”。主要用于外设的定时是固定的并且是已知的场合,外设必须在微处理器限定的指令时间内准备就绪,并完成数据的接收或发送。 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把I/O指令插入到程序中,当程序执行到该I/O指令时,外设必定已为传送数据作好准备,于是在此指令时间内完成数据传送任务。无条件传送是最简便的传送方式,它所需的硬件和软件都较少。 二、查询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对于那些总是准备好的外设来说是比较适用的,但是,还有许多外设并不是总是准备好的。当CPU与这类外设进行数据交换,经常采用程序查询方式。查询方式传送数据的过程如下: 1、如果CPU要从外设接收一个数据,CPU首先查询外设的状态,看外设数据是否准备好,若没有准备好,则等待;若外设已将数据准备好,则CPU由外设读取数据。 2、接收数据后,CPU向外设发响应信号,表示数据已被接收。外设收到响应信号之后,即可开始下一个数据的准备工作。 3、当CPU需要向外设输出一个数据,同样,CPU首先查询外设的状态,看其是否空闲。若正忙,则等待;若外设准备就绪,处于空闲状态,则CPU向外设送出数据和输出就绪信号,外设接收数据后,向CPU发出数据已收到的状态信息,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数据的输出过程。 在条件查询方式下,CPU在与外设打交道时,必须采样READY信号。 (1)查询方式 ◆从硬件上来说,必须有两个端口,状态端口,数据端口。 ◆从软件上来说,必须有查询循环。 (2)查询传送的缺点 不能对外设进行及时的数据交换,这对许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外设来说,就可能造成丢

数据传输方式

2、电路交换的优点 (1) 连接建立后, 数据以固定的传输率传输, 传输延迟小。 (2) 由于物理线路被单独占用,故不可能发生冲突; (3) 适用于实时大批量连续的数据传输。 3、电路交换的缺点 (1) 建立连接将跨多个设备或线缆,则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2) 连接建立后,由于线路是专用的,即使空闲,也不能被其它设备使用造成一定的浪费。 (3) 对通信双方而言,必须做到双方的收发速度、编码方法、信息格式和传输控制等一致才能完成通信。 1、报文交换的工作原理 报文交换类似于发送信件,是以报文为单位发送信息,不管发送数据的长度是多少都把它当作一个逻辑单元,每个报文由报头、正文和报尾3部分组成,报头中包含发送计算机的地址和接收信息的计算机地址。通信子网根据报头目的地址选择路径在两个结点之间的一段链路上逐段传输,不需要在两个主机之间建立多个结点组成的通道,报文交换过程如图2-39所示。 图2-39 报文交换过程 2、报文交换的优点 ⑴电路利用率高。报文可以分时共享交换设备间的线路。 ⑵在电路交换网络上,当通信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新的呼叫。而在报文交换网络上,通信量大时仍然可以接收报文,不过传送延迟会增加。 ⑶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而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做到这一点。 ⑷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3、报文交换的缺点 ⑴数据的传输延迟比较长,且延迟时间长短不一,因此不适用于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系统。 ⑵当报文传输错误时,必须重传整个报文。 分组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因而又称为报文分组交换。它将报文分成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限,有限长度的分组使得每个节点所需的存储能力降低了,以提高交换速度。分组交换适用于交互式通信,如终端与主机通信。报文分组的结构如图2-40所示。 报文分组交换是在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并且有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1、数据报方式 在数据报方式中子网接收主机A发送的报文经编址、拆卸后分成若干分组, 设有3个分组P1、P2、P3。CA将根据子网当前的通路情况及通信量情况,将分组P1、P2、P3沿不同的子网路径发送出去,接收端将接收的分组重新组装成报文。这类服务没有建立链路和拆除链路的过程,如图2-42所示。 2、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是试图将数据报方式与电

数据传输方式教案.

知识点数据传输方式 一、教学目标: 掌握数据传输方式 理解数据传输方式的特点 了解TCP/IP协议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传输方式组成 三、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点说明 数据传输方式是数据在信道上传送所采取的方式。若按数据传输的顺序可以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若按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可分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若按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2.知识点内容 1)并行传输是将数据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串行传输是数据流以串行方式在一条信道上传输。 2)异步传输每次传送一个字符代码(5~8bit),在发送每一个字符代码的前面均加上一个“起”信号,其长度规定为1个码元,极性为“0”。同步传输是以固定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在串行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接收端要从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区分发送的字符,必须建立位定时同步和帧同步。 3)按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数据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4)单工数据传输是两数据站之间只能沿一个指定的方向进行数据传输。即一端的DTE固定为数据源,另一端的DTE固定为数据宿。 5)半双工数据传输是两数据站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数据传输,但不能同时进行。即每一端的DTE既可作数据源,也可作数据宿,但不能同时作为数据源与数据宿。 6)全双工数据传输是在两数据站之间,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传输。即每一端的DTE均可同时作为数据源与数据宿。通常四线线路实现全双工数据传

输。二线线路实现单工或半双工数据传输。在采用频率复用、时分复用或回波抵消等技术时,二线线路也可实现全双工数据传输 3.知识点讲解 1)若按数据传输的顺序可以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2)若按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可分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3)若按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四、课后作业或思考题: 1、以下哪一些不属于网络资源() A、硬件资源 B、软件资源 C、人力资源 D、数据资源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为()A、ISO B、OSI C、ICP D、ISP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Internet的应用() A、电子商务 B、信息发布 C、过程控制 D、电子邮件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络设备() A、双绞线 B、网卡 C、集线器 D、网络操作系统 五、本节小结: 数据传输方式是数据在信道上传送所采取的方式。若按数据传输的顺序可以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若按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可分为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若按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输入输出数据传送控制方式

第8章输入输出数据传送控制方式8.1学习要求 I/O系统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扩展性、兼容性和性价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章重点介绍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并介绍了通用的并行I/O标准接口和串行I/O标准接口。 主机与外设的连接 程序查询方式及其接口 中断系统和程序中断方式 DMA方式 通道控制方式 8.2典型例题解析 1.如果认为CPU等待设备的状态信号是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踏步等待),那么在下面几种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中: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主程序与设备是并行运行的。 A.程序查询方式B.程序中断方式C.DMA方式 答:A,B,C 2.中断向量地址是。 A.子程序入口地址B.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D.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答:B 3.利用微型机制作了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处理的系统。在该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采样的数据,将其放到主存的缓冲区内。该中断处理需时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时y秒。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秒次的中断请求。 A.n/(n*x+y) B.n/(x+y)·n C.min(1/x,n/y) 答:A 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一个的时间。 A.指令周期B.机器周期C.存储周期D.总线周期答:C

5.通道的功能是:(1) ,(2) 。按通道的工作方式分,通道有通道、通道和通道三种类型。 答: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进行数据传输;控制外围设备;选择;数组多路;字节多路 6.在图8.7中,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设备A提出请求,CPU 能够响应吗?为什么?如果设备B一提出请求总能立即得到服务,问怎样调整才能满足此要求? 答:能响应,因为设备A的优先级比设备B高。若要设备B总能立即得到服务,可将设备B从第二级取出来,单独放在第三级上,使第三级的优先级最高,即令IM3 = 0。 7.设某机有5级中断;L0,L1,L2,L3,L4,其中断响应优先次序为:L。最高,L1次之,L4最低。现在要求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L1->L3->L0->L4->L2,试问:表8.1中各级中断处理程序的各中断级屏蔽值如何设置(每级对应一位,该位为“0”表示允许中断,该位为“1”表示中断屏蔽)? 若这5级中断同时都发出中断请求,按更改后的次序画出进入各级中断处理程序的过程示意图。 解: ⑴ ⑵若这5级中断同时都发出中断请求,按更改后的次序画出进入各级中断处理程序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北邮《数据通信》期末综合练习题答案

《数据通信》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通信中常用的二进制代码有国际5号码、国际电报2号码、EBCDIC 码 。 2、国际电报2号码是____5_____单位代码。 3、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中央计算机系统 、数据终端设备、数据电路部分组成。 4、数据电路由DCE 和传输信道组成。 5、数据链路由数据电路和传输控制器 组成。 6、主机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_。 7、若每秒传送N 个M 进制的码元,则码元传输速率为N Bd ,信息传输速率为 M N 2log s bit /。 8、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有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数字数据传输。 9、根据数据电路的传输能力可以有单工传输、 半双工传输、全双工传输三种传输方式。 10、数据传输中差错率一般用误码(比特)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定义。 11、信道容量是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送的最大信息量 ,其单位为bit/s 。 12、数据通信网由数据终端设备、 数据交换设备、数据传输链路构成。 13、数据通信网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 、网格形网、环形网。 14、基带传输是不搬移基带信号频谱的传输方式。 15、基带数据传输系统中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信号频带并起波形形成作用,接收 滤波器的作用是滤除噪声和干扰并起波形形成作用 16 17、频带传输系统中接收带通的作用是除去信道中的带外噪声 18、双极性不归零信号的功率谱中不含有直流分量,所以已调信号的功率谱中,在载波频 率处就不含有离散谱 _分量,这称为抑制载频_的2ASK 调制。 19、2PSK 的功率谱密度与_抑制载频的2ASK _的相同。 20、2DPSK 的解调方法有_极性比较法 _和_相位比较法_两种。

usb协议的8个问题及传输方式.doc

USB传输协议 (2010-11-10 15:13:19) 转载▼ 标签: 杂谈 1.总线协议 USB是一种轮询方式的总线,主机控制器初始化所有的数据传输。 每个总线执行动作按照传输前制定的原则,最多传输三个数据包。每次传输开始,主机控制器发送一个描述传输动作的种类、方向、USB设备地址和端口号的数据包,这个数据包通常称为标志包PID(packet ID),USB设备从解码后的数据包中取出属于自己的数据。 传输开始时,由标志包来标志数据的传输方向,然后发送端发送数据包,接收端相应地发送一个握手的数据包,以表明传输是否成功。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可视为在主机和设备端口之间的一条通道中进行。 通道可分为两类:流通道和消息通道。各通道之间的数据流动是相互独立的,一个USB 设备可以有几条通道。例如,一个USB设备可建立向其他设备发送数据和从其他设备接收数据的两条通道。 2.USB的传输方式 为了满足不同的通信要求,USB提供了四种传输方式:控制(control)方式传输,等时(isochronous)方式传输,中断(interrupt)方式传输及批(bulk)方式传输。每种传输模式应用到具有相同名字的终端时,具有不同的性质。 (1)控制方式传输

控制传输是双向传输,数据量通常较小。控制传输类型支持外设与主机之间的控制、状态、配置等信息的传输,为外设与主机之间提供一条控制通道。每种外设都支持控制传输类型,这样,主机与外设之间就可以传输配置和命令/状态信息。 (2)等时方式传输 等时传输提供了确定的带宽和间隔时间(latency)。它用于时间严格并具有较强容错性的流数据传输,或者用于要求恒定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即时应用中。 例如,在执行即时通话的网络电话应用中,使用等时传输模式是很好的选择。等时数据要求确定的带宽值和确定的最大传输次数,对于等时传输来说,即时数据传递比精度和数据的完整性更重要一些。 (3)中断方式传输 中断方式传输主要用于定时查询设备是否有中断申请。这种传输方式的典型应用是在少量的、分散的、不可预测数据的传输方面,键盘、操纵杆和鼠标等就属于这一类型。这些设备与主机间的数据传输量小、无周期性,但对响应时间敏感,要求马上响应。中断方式传输是单向的,并且对于主机来说只有输入方式。 (4)批方式传输 主要应用于大量传输数据又没有带宽和间隔时间要求的情况下,要求保证传输。打印机和扫描仪就属于这种类型,在满足带宽的情况下,才进行该类型的数据传输。 USB采用分块带宽分配方案,若外设超过当前或潜在的带宽分配要求,则主机将拒绝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等时和中断传输类型的终端保留带宽,并保证数据按一定的速率传输,集中和控制终端按可用的最佳带宽来传输数据。但是,10%的带宽为批传输和控制传输保留,数据块传输仅在带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主机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四种

?主机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四种: ?无条件传送 ?查询式传送 ?中断方式传送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 6.3.1 无条件传送方式 ?适用于总是处于准备好状态的外设 ?以下外设可采用无条件传送方式: ?开关 ?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管、7段数码管、灯泡等) ?继电器 ?步进电机 ?优点:软件及接口硬件简单 ?缺点:只适用于简单外设,适应范围较窄 ? 6.3.2 查询方式传送 ?适用于外设并不总是准备好,而且对传送速率、传送效率要求不高的场合。 ?CPU在与外设交换数据前必须询问外设状态——“你准备好没有?” ?对外设的要求:应提供设备状态信息 ?对接口的要求:需要提供状态端口 ?优点:软件比较简单 ?缺点:CPU效率低,数据传送的实时性差, 速度较慢 ? 6.3.3 中断方式传送 ?CPU无需循环查询外设状态,而是外部设备在需要进行数据传送时才中断CPU正 在进行的工作,让CPU来为其服务。即CPU在没有外设请求时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有请求时才去传输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优点:CPU效率高,实时性好,速度快。 ?缺点:程序编制较为复杂。 ? 6.3.4 DMA传输 ?前面三种I/O方式都需要CPU作为中介: 外设CPU 内存 两个含义: 1)软件:外设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是通过CPU执行程序来完成的(PIO方式); 2)硬件:I/O接口和存储器的读写控制信号、地址信号都是由CPU发出的(总线由CPU控制)。 ?缺点:程序的执行速度限定了传送的最大速度(约为几十KB/秒)—解决:DMA 传输 ?DMA传输: 外设内存 ?外设直接与存储器进行数据交换,CPU不再担当数据传输的中介者; ?总线由DMA控制器(DMAC)进行控制(CPU要放弃总线控制权),内存 /外设的地址和读写控制信号均由DMAC提供。 ?优点:数据传输由DMA硬件来控制,数据直接在内存和外设之间交换,可以达到 很高的传输速率(可达几MB/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