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现代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

教育技术学2002级申政22#

[摘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绩效管理,并着手于以绩效来提高建构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上下协力树立注重实绩的理念和创造价值的理念。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不但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帮助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更能提升管理部门的地位。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

绩效(Performance)就是企业的运作效率。近年来,有关绩效评价提出了很多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通常是选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如层次分析法[1]、数据包络法[2]、主成分分析法[3]等等,而在已有的文献中,研究和探讨企业绩效动态变化的理论和方法却不多见。研究企业绩效的变化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绩效评估形成完整的闭环,使企业运作方式得以改进。因此,关于绩效的动态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与世界接轨,而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让世界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及挑战,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绩效评估的管理效用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绩效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人力资源体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才能真正把企业的目标与员工的价值创造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通过“选、育、用、留”4个环节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因此,企业经理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许多企业都积极地寻求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

“商场如战场,商海多风浪”。一方面是日趋复杂的经营管理环境,一方面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对于广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士而言真可谓是“前狼后虎”,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惟一有把握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将会发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4]。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商场中打拼也是如此。而且更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是,在商场中往往棋差一招,全盘皆输。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管理之王”的时代,钻研更为精要的经营管理之道,已经成为每一位矢志开拓市场、铸造辉煌业绩的经营管理人员的第一要务[4]。

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绩效管理必将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走下去,并且会越来越有成效。

二、关于绩效管理

我们经常认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只是为了奖优罚劣。于是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手中的鞭笞,而员工则视之为监工的化身,秋后算帐的变种。实际上,绩效管理的真正目标是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提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意识,促使员工团结一致向组织目标前进[8]。

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以及战略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是员工和经理就绩效问题所进行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与员工在沟通的基础上,帮助员工定立绩效发展目标,通过过程的持续沟通,对员工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员工不断实现绩效目标。在此基础上,作一段时间绩效的总结,经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确立员工的绩效等级,找出员工绩效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帮助员工改进绩效提高中的缺陷和不足,使员工朝更高的绩效

目标迈进[6]。

管理就是对绩效的管理,即管理者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绩效的管理进行的。绩效管理所涉及的对象有:(1)组织;(2)总经理;(3)人力资源部经理;(4)直线部门的经理;(5)全体员工。它不是经理对员工做某事,也不是简单的填写考核表,更不是涨薪的依据,而是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总经理、人力资源经理、直线部门的经理、全体员工等企业的所有人员包括整个企业本身都涉及其中,而且都是绩效管理的受益者。

绩效管理,说白了,就是建立关系,确保有效沟通,也是寻找能使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共赢的要素的过程,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投资,它能够让你的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8]。

三、绩效管理的实现

要想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实现绩效管理,就必须遵循五个原则[4]:(1)绩效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沟通不仅仅在开始,也不仅仅在结束,而是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始终,制定绩效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价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经理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2)绩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完成任务。绩效管理的结果应仅用于激励目的,在过错惩罚方面另外进行独立考核。(3)绩效考核的指标应尽可能少。实践验证:设定三个绩效指标,你得到的绩效远比设定十条或者更多无所不包的绩效指标来得好。只设定三个指标的方法非常简单,找出十个指标中最重要的三个就可以了。(4)绩效管理最大的挑战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对此,德鲁克有这样一段论述: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的六个主要因素是,一、任务是什么。二、知识工作者必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产率,同时要有自主性。三、不断创新必须是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的一部分。四、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及持续不断地教导。五、不只是量的问题,质也一样重要。六、知识工作者必须被视为资产而不是成本,必须使得知识工作者在有其他机会时,仍愿意为这个组织工作。(5)在绩效管理中,“做”比“说”重要。虽然绩效管理强调沟通,但是我们不会因会“说”而给以更好的评估结果。绩效管理的原则是:永远根据员工所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而不是他所说的。

绩效管理的实现有一个科学、完整的流程,如下图:

绩效管理系统流程图[4]

从图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的过程被看作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循环的周期通常分为四个步骤,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估与绩效反馈[4]。

1.绩效计划

企业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员工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在绩效计划阶段,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需

要在对员工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同的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所以绩效管理是一项协作性活动,由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承担。

2.绩效辅导

成功地制定绩效计划后,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自己评选出的评估者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整个绩效工作期间,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根据实践合理地调整绩效计划,以利于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并随时收集资料,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

3.绩效评估

绩效期间结束后,再根据预选定好的绩效计划,企业管理人员或评估人员对员工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估。绩效评估

的依据就是在绩效期间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员工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被评估者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依据。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如下图:

目标层主因素层子因素层

工作质量(B11)

工作负荷(B12)

成绩评估(A1)改革创新(B13)

模范表率(B14)

知识

基础能力(B21)

技能

管理人员绩效能力评价(A2)理解预见决断能力

应用规划创造能力

业务能力(B22)表达交涉协调能力

统率指导监督能力

纪律性(B31)

态度评定(A3)协作性(B32)

积极性(B33)

责任感(B34)

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7]

4.绩效反馈

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不是到绩效评估就画上句号,最后企业管理人员还要与企业员工进行反馈面谈,使员工了解企业组织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是找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完成上面四个环节,也就是完成了一个绩效管理的循环,新一轮的绩效管理也就由此开始了。

四、国内外的情况

1.国内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管理人员绩效评估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但是,我国绩效评估管理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工作都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效果仍很不理想。

在80 年代和90 年代初,在教育技术界我国有些学者将它译为“作业技术”( 张祖忻,1990年;郑永柏,1997 年) ,后来考虑到企业界约定俗成的术语用法( 张祖忻,1990 年) ,绩效技术这个概念逐渐被认可与接受。[5]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祖忻教授曾撰文指出:“当前教学设计人员的工作范围逐步从学校教学向社会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扩展的趋势需引起重视。(2000 年) [5]”

绩效技术在我国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还仅限于少数专家对这一理论引进并探讨的阶段,实践应用环节应该用“还不活跃”加以描述。作为本领域的学者,我们虽然在实践领域作过一定的探索[后面还将具体阐述] ,但还很不够,并认为当前绩效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其具有的巨大价值相比是极不相称的,呼吁广大的专家学者多关注这一技术,并推动其向企业管理及员工培训等实践领域渗透,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会推动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增长及企业文化的最好营造。反过来,实践领域的成果获得势必也将带动绩效技术的理论研究更加科学化,本土化。

2.国外

对于绩效技术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不仅在理论上构建出完整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充分的应用,并且建立了国际性的绩效技术专业协会,如国际绩效促进协会[ISPI] ,该协会每年都有年会。其专业刊物有《绩效促进》、《培训与开发》等。

国际绩效促进协会有这样一段描述[5]:“快速而不可预测的变化标志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谁都无法保证自己永远是国际经济市场上的成功者,为了成功,必须发挥创造力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这个新经济时代,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不再取决于工业革命的机器或计算机,不再取决于成本的降低或是政策法律的制定,而是取决于‘人’这个至关重要的资源。”这说明绩效技术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人,是具有应变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它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产力与竞争能力。它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成功的变革都将引起能力与劳动力的积极变化。当组织面临新的挑战时,绩效技术为它的劳动力做好积极的准备。因此,绩效技术是一种提高生产率和竞争能力的系统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际竞争力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虽然教育与培训对提高竞争力是关键性的,但满足教育挑战的需求只解决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人类生存所需的完整资源系统不仅需要一个完善的学习系统,更需要关注绩效。绩效技术既用于个体、小型团体,又适用于大型组织机构。

由上述研究成果比较看来,绩效技术不仅在理论与实践领域,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国外对于绩效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都走在了前面,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吸收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绩效体系以服务于学校及社会。

五、我国绩效管理的将来

中国加入WTO 后,中国的企业感受到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的发展。这使得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有长期良好的培训支持,同时迫于竞争压力也需要尽量压缩培训的成本。绩效技术出现正好顺应了这样的要求。在未来几年里,我国企业对绩效技术专家的需求定会极大增长,对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的开发也会有较大的需要,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5]。绩效技术的引入,使企业的管理与培训更加有序,用绩效技术来动态调整管理与培训过程,将很快达到管理与培训的最优化。绩效技术在企业管理和培训上也有待广大管理人员们共同努力,大力推广,深入研究和实践,以完善绩效技术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的应用,适应时代的发展。

总的来说,绩效技术以人为本,寻求最佳成本效益比的思路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它必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用范围,一定会引起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杨少华,邢军.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3):35—40.

[2]朱明娣.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其在企业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预测,1993(2):37—42.

[3]金星日,尹锡杰.主成分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7(6):14—17.

[4] 陈凌芹.绩效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前言,40—42,118—120.

[5] 庄天宝,韩瑛.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6):36—38.

[6] 张建伟.浅谈绩效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2).

[7] 夏品俭.企业管理人员绩效模糊综合评价[J].问题研究.2004(63):17—19.

[8] 罗伯特·巴考尔[美].How to Proformance[M].McGraw-Hill.2004.

你知道你能做到,别人觉得你也许可以做到,那么,少废话,做到再说,其他的怨气都是虚妄。自己没有展露光芒,就不应该怪别人没有眼光。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 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 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跨国公司可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遇到了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方式、影响以及我国应有之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控制,文献综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时,急需引进国外大量的人才、管理和技术。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技术优势是其获得垄断地位或竞争优势的关键,为保持其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技术垄断控制与控制,防止技术的过度扩散,充分发挥其垄断优势获取高额回报。不可否认,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视跨国公司对华的技术控制所带来的长久的恶劣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的手段可以体现在技术转让、专利战略、设立研发中心这三个方面。 技术转让方面,跨国公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由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2、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3、公司向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 在专利方面,目前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2004 年王新华在《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构建》中认为, 跨国公司专利战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依托自身或联盟资源优势进行大规模技术创新, 获取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 (2) 以知识产权国际化为背景、控制和转让相结合,进行专利经营; (3) 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相互配合, 为公司市场战略目标服务; (4) 技术标准与专利相结合, 保持垄断性优势。 研发中心的设立近年来呈现出两个特点——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据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截止到2004年6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到2004年底达到700多家,而2003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数才400多家,2004年1-9月就新增研发中心298家,同比增长48.2%。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等行业。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致力于推行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学分制的改革采取了新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始推广学分制,学分制被一部分重点大学率先采用,随后部分地方院校也相继实施,可目前为止,国内高校所实施的学分制均未达到最终目标。随着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国内外学者对学分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各高校也以期通过学分制的改革来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学分制教育体系及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在学分制背景下,实践教学以其极大的灵活性、实用性服务于其学术发展,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的流动,对开放的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综合已有文献,笔者总结国外对高校实践教学的研究如下。 (一)关于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国外实践教学模式,即美国的社区学院以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接近1:0.8,甚至能达到1:1,技能教学注重各种能力的综合性和职业性培养。德国的双元

制是德国高等职业学院普遍实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由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办学,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姚永聪,2012)。“双元制”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其理论和实践之比约为3:7或者2:8,理论教育尤其注重于实践相结合,且服从于实践需求。另外,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它是由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灵活办学、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李强、刘继平、皮智谋、任东、申晓龙,2008)。加拿大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合作教育计划,是一种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在合作教育雇主机构中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的计划,通常涉及在商业、工业、政府及社会服务等领域。英国实行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一段时间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到工厂实习以及工读交替进行的教学计划(首珩,2011)。 (二)关于国外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特点的研究 学者通过研究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定位、组织形式、实践内容和指导力量,发现其呈现出鲜明的社会化运作的特点,实践内容和指导己经形成了学校、政府环环相扣的成熟的模式(刘志军,2009)。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的“资格推动型”、澳大利亚的“TAFE”等模式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

【重磅】文献综述3000字

文献综述 ——成都沁和布业有限公司融资租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推动力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困难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资为主线,融资和融物相结合,兼顾金融与贸易的新型金融模式,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推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融资租赁,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小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2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开创了现代租赁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末融资租赁业开始高速成长,自此,租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继信贷之后的第二大企业融资渠道。美国在融资租赁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整体研究状况和发展规律如下: 第一,国际融资租赁正在受到亲睐:当前,美国融资租赁业有一种向国际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随着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发达的融资租赁也步入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并不断扩大,在其金融租赁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第二,融资租赁持续高速发展并且租赁服务趋于全面:(1)融资租赁方式多样,直接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等;(2)出租物几乎无所不包,从单一设备到整个机器工厂,甚至某个细小零件;(3)服务对象形形色色。 第三,多元化的融资租赁经营被普遍采纳:美国企业在开创多元化经营方式时几乎都考虑到了融资租赁业务。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大批涌现,加剧了融资租赁市场竞争,迫使原有融资租赁企业向其他领域渗透,以保持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二、国内研

品牌社群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一、品牌社群概念及特征 1、定义 Muniz和0’Guinn(2001)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 品牌社群具有类似于“传统社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共同意识、共同的仪式惯例以及基于伦理的责任感。 与以前的营销研究不同,品牌社群是围绕某一品牌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与人、人与品牌之间的一种联系。它是一个精神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建构自我向往的牛活方式,这就是品牌社群重要意义所在,它的提出为品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Alexander.Schouten和Koenig(2002)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强调核心消费者的作用。 MeAlexander等人突出强调了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的品牌体验,认为品牌体验来自于成员间的互动,消费者在互动和体验中与营销人员共同建构了品牌意义。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社群的存在和意义就在于给消费者提供与品牌相关的各种非凡的消费体验。 Belk和Tumbat(2005)以及Muniz和Sehau(2005)分别对品牌社群的类宗教性特征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的反映消费者对其钟情品牌的极度热爱,甚至是信仰。 人们认为宗教性这比自我更有意义、更具力量并且非同一般。宗教活动使人心醉神迷,而且超越了自我。在有共同信仰的社群成员中,当社群成员对某一品牌极度热爱时,就会表现出消费的宗教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取代了传统宗教,成为其个性展现和生活追求之所在。 Bagozzi和Dholakia(2006)认为品牌社群是那些对一个品牌具有共同热情的消费者形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可以通过团体行为来完成共同目标或表达出相互的情感和承诺。 本质上,这与Muniz和O’Guinn的定义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某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 2、结构 (1)消费者品牌结构模型 Muniz和O’Guinn(2001)所提出的品牌社群概念丰富了“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强调的是以品牌为中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此模型表明了消费者因品牌而联结在一起的意义,同时也表明“消费者一消费者”关系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模型的特点是聚焦,缺点是除了本品牌的其他消费者之外,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也会对本品牌消费者产生影响。 (2)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 McAlexander等(2002)对Muniz等的三角模型做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基于核心消费者

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92期2010年第18期Serial No.92 No.18,2010不完全契约理论在完全契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事后再谈判,认为套牢问题源于关系专用性投资(Goldberg ,1976;Klein-Crawford-Alchian ,1978;Williamson ,1975,1985)。之后,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假设风险中性的买者和卖者在0期缔约,然后在0期与1期之间同时选择投资水平es 和eb ;在1期他们了解自然状态θ=(v ,c );2期以价格P 交易q ∈[0,1]数量的商品,至此合同结束。博弈时序(如下图): 收稿日期: 2010-03-14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会计与公司理财、现代审计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融资管理、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理论研究;谢刚(1977-),男,湖南涟源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新制度经济学、公司金融研究。不完全契约及其治理:一个文献综述 刘爱东,谢刚 (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00) 摘要:不完全契约理论强调了现实中契约的不完全性,注重信息可观察但不可证实和行动事前不可缔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挽救不完全合同效率的办法。以交易互利性为出发点,从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投资和连续时间缔约四个方面回顾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并讨论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控制权配置;逐步投资;声誉;连续时间缔约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0)18-0102-02 不完全契约的博弈时序图 他们从交易获得的效用依赖于买者的价值v 和卖者的生产成本c 。这些效用在缔约时是不确定的,且每一方早期的专用性投资可以影响它。我们假定:v ∈{v L ,v H },其中v L <v H ,且Pr (v H )=e b ,这里买者投资e b 的成本为ψ(e b ), c ∈{c L ,c H },其中c L <c H ,且Pr (c L )=e s ,这里买者投资e s 的成本为φ(e s )。 假定两个投资成本函数是递增的且凸的,它们是沉没成本与事后的交易水平无关。 买者和卖者的事后收益水平分别为:vq-P-ψ(e b )和P-cq-φ(e s )为了简单,假定c H >v H >c L >v L ,如果θ=(v H ,c L ),交易的事后有效率水平为q=1; 否则为0。由于双方被假定是风险中性的,事前效率相当于投资效率;也就是,e s 和e b 一定满足 max e b ,e s {e s e b (v H -c L )-ψ(e b )-φ(e s )} 假定存在一个内解,一阶条件给出一个最优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e *s (v H -c L )=ψ′(e *b )和e * b (v H - c L )=φ′(e *s ) 根据之前的假定,自然状态θ=(v ,c )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是不可缔约的,尽管事后θ是可观察的。如果在θ实现和投资水平e s 和e b 沉没之后, 买者和卖者事后签订一份即期合同,均分交易收益,那么在均衡时存在投资不足。在一份即期合同下的投资水平e s 和e b : 12e s s (v H -c L )=ψ′(e s b )和12 e s b (v H - c L )=φ′(e s s )因为自然状态θ事先无法预知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双方当事人不可能签订一份充分状态依赖的完全合同。 一、控制权配置 强调控制权合理配置对专用性投资水平影响的是早期的产权理论(GHM 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如果当事人在签约后进行了人力资本或者物质资本的专用性投资,那么他将面临被对方敲竹杠的风险,这会扭曲投资激励而降低总产出。 102——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研究对象:研究技术作为一种商品在国际间转移的全过程。 研究目的:促进我国的技术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重要性:缩小差距;赶超先进。 一﹑技术(technology) (一)技术的概念 1﹑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 2﹑采用一种工艺的系统知识; 3﹑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工商企业的系统知识。 (二)技术的特点: 1. 技术是特殊的知识 ﹡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 2. 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产品 3.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使用的不灭性 ﹡所有权的垄断性 ﹡价值的时效性 ﹡交易的不彻底性 (三)技术的分类: ⒈按技术的所有权状况分 ﹡公有技术 ﹡私有技术 ⒉按技术的法律状态分 ﹡工业产权技术 ﹡非工业产权技术 ⒊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软件技术:表现在纸面上和体现在头脑中的技术(活件技术)。 ﹡硬件技术:指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作为软件技术实施手段的有形物。 ⒋按技术的来源分 ﹡经验性技术 ﹡科学性技术 ⒌按技术在生产中的地位和角色分 ﹡核心技术 ﹡一般技术 ⒍按技术的适用范围分 ﹡专门技术 ﹡通用技术 ⒎按技术的发展程度和预示作用分 ﹡现有技术 ﹡未来技术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企业之间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地处不同国家的企业﹑团体或个人之间,依照一般商业条件转让或许可技术的行为。 (二)国际技术转移的分类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Ⅰ) 垂直型技术转移:由技术水平高的国家转移到技术水平低的国家 水平型技术转移:技术水平相同或近似的国家间的技术转让 ⒈按转移的方向分(Ⅱ) 技术出口国技术进口国 基础研究成果①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成果②应用研究成果 开发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 ①表示水平型技术转移(直线) ②表示垂直型技术转移(斜线) ⒉按技术转移的效果分 A B 简单技术转移:B照搬照套 吸收型技术转移:B创新提高 ⒊按技术转移的途径分 无偿的技术转移 有偿的技术转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①技术贸易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②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的进程。 2. 区别: ①贸易标的不同 商品贸易标的-有形(所有权发生转移) 技术贸易标的-无形(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②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同行 国际商品贸易:非同行 ③政府干预强度不同: 国际技术贸易-普遍存在政府干预 国际货物贸易-较少政府干预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广泛的阅读、比较,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做一个概述与解读,对研究的框架做尝试性搭建。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快、容量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第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国家而言,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三、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几个概念的认识 创新能力:目前的三个观点包含从概念、内涵的剖析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思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创新思维: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这个核心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这个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优化组合与重新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思维结构分为发散思维(有发散就要学会聚合)、形象思维(一种直观的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质疑与思辨)和横纵思维(知识的广泛联系与拓展)等6个要素组成,培养创造性思维,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5个环节,即: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综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代表数字控制和数字媒体的汇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建筑规划设计,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而多媒体系统却不只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两部分构成的。这个概念说明多媒体的特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展示性走向交互性与可控性。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针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的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更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在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词:品牌、品牌建设 1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他非常形象的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些销售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 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和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为消费者对其使用产品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2]。 本文认为,朱华锋为品牌写的一个构成公式很清晰准确地表述了品牌的内涵,即:品牌=品名+品记+品类+品质+品值+品德+品行[3]。 大卫·奥格威(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将罗塞·瑞夫斯的USP 理论看作是在强卖,奥格威认为品牌的建立与提升是要塑造一个个性与发布一项成功的广告运动,这十分重要。企业必需思考品牌要用塑造怎样的形象,形象代表着个性,和人一样,产品也要有自身的个性,是产品形象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成功或者失败[2]。 定位理论的创建者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认为企业品牌提升的关键是要在目标

品牌理论文献综述

品牌理论的演变 英国学者彻纳东尼指出:“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好的产品、服务、人或地方,使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获得相关的、独特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价值。” Jay P.McCormack和Jonathan Cagan(2003)认为建立和保持一个一致的品牌陈述是建立一个成功产品的重要部分。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品牌理解的各种观点以及各种品牌理论研究进行评述和归纳,为我们研究品牌传播理论及品牌网络传播理论做理论基点,并期望能够揭示品牌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品牌内涵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品牌是符号 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学者认为品牌就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产品,或者说是区别产品的记号,他们对品牌的认识也仅局限于企业层面。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在1960年将品牌定义为:“品牌系指一个名称 (name)、语词 (term)、标志(sign)、象征 (symbol)、以及设计(design),或是上述各项的组合,以藉此辨识出一个或一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进而与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有所区别”;Chematory&Mewilliam(1989)“品牌是一种辨识的图案,使其与竞争者有所差异”;美国管理协会认为,品牌是经营者或经营者集团的产品与服务,基于与其他竞争者有所区别而赋予之名称、术语、记号、象征、设计,亦或是上述方式的结合(Peter D.Benneh,1998);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力普·科特勒〔1〕进一步分析认为:品牌是一种或一组为了辨认某个销售者区别于竞争者的产品和劳务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品牌拥有文化象征、个性特征、利益、属性、价值体现、用户暗示等六层含义;Lynn B.Upshaw (1999)在其出版的《塑造品牌特征》一书里指出: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能够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名称、标识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2)品牌是情感 1955年,最早对品牌进行研究的Burleigh B.Gardner和Sidney J.1evy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品牌的论文《产品与品牌》,他们阐明了下列原理:品牌的发展是因为品牌具有一组能满足顾客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品牌的创建要超越差异性(differentiation)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它应该注重开发一种个性价值(personality);King(1970)指出,品牌不仅由于其功

【文献综述】酒店产品的创新思路及建议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酒店产品的创新思路及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产品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创新获得并在市场上首次实现新产品商业化的过程。包括一个新设想——创意的产生、研发、设计与研制、商业化生产、营销服务和扩散这样一个多环节沟通的有序活动。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产品创新可分成重大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 酒店产品特色,是指消费者能够感知的酒店所生产的产品具有其个性特征,并具有与竞争者的产品相比较的差异,而其所拥有的差异是竞争者不容易模仿并持续发展的。酒店产品特色可以来自于产品本身与众不同,可以来自于产品所折射出的酒店文化与众不同,也可以来自于产品的营销方式与众不同,还可以来自于产品的创新速度总是高于竞争对手等方面。 酒店产品的创新包括了许多方面,但大致可以归为两类,国内外学者在这点上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一是硬件创新,包括酒店的设施、设备、环境氛围(硬装和软装)、酒店用品、服饰和礼仪;二是软件创新,主要是指酒店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共性服务、个性服务、特色服务等。 (二)研究主要成果 关于酒店产品的创新,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娱乐产品的创新上,因此酒店的产品的创新也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 徐仰前、王娜、韩玉在《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酒店服务产品创新研究》中指出酒店服务产品创新是指针对满足顾客食宿、休息及娱乐等需求而提供的一系列的与此相关的服务产品的改进与更新。这种创新既可以是开发一项新的服务产品,也可以是对原有酒店服务产品的改进和优化。酒店业创新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酒店服务产品创新包括了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方面的创新行为。其中,无形产品创新,包括了服务流程、服务方式、服务产品品牌、服务环境、酒店物业等无形的酒店产品创新。另外,酒店服务产品创新比一般产品创新更需要员工的支持与执行。酒店业是劳动力密

关于服装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服装行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姓名:程潇宵学号:110510110 [摘要] [关键词]服装;品牌;定位;品牌营销; [英文摘要] [关键词] 一、中国房地产行业品牌营销研究的必要性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产业部门,其产业涵盖面广,涉及面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认为:第一,房地产业关系人们的安居条件。住房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第二,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行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由此可见,房地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深化,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明显由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标志着供需关系起了实质性的变化。即买方市场将以个人购房为市场主力,消费者在考虑价格和承受能力的同时,对开发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在日益开放的经济体系中,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与本国经济状况及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1。近几年,随着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许多房地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不仅如此,很多大企业也纷纷涉足房地产行业。如华润、中铁和中粮等大型国有企业,还有像新希望集团等大型民营企业,行业竞争也异常激烈。而且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政策和金融政策,以调整住房结构,打压投资性需求,稳定住房价格。 在市场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则是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营销推广策略。2009 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暗降价,进入下半年以后,明降价开始明显增多,而且降价力度开始加大,到2012年降价的力度始终未减。但由于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在严重持币待购心理的影响下,房地产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降价并不能带来销售量的大幅度提升,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即消费者认为价格为持续下降,持币待购的心理会更加严重。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商品房交易量增长5.7%,而2009 年行业盈利增长却在下降。2011年商品房市场交易量快速增长态势有所缓和,总体增速呈下降态势。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增速1陈兰青. 房地产品牌营销. 中国房地信息, 2006, 4

《国际技术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技术贸易》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035022 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适用专业:经管类及相关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国际技术贸易》是经济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以有偿的国际技术转让为研究对象,研究按一般商业条件将技术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全部过程、方法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贸易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了解当前国际技术市场和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情况;懂得技术贸易的一般程序,并掌握技术进口和技术出口的不同特点;熟悉技术谈判、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要掌握拟定合同条款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较紧密这一特点,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联系我国技术贸易业务的实际和国外技术贸易业务的实际,并结合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国际技术市场的动态,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些技能和操作方法、谈判技巧、对合同条款的拟定和分析、测算技术价格等,做到学以致用。 四、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使用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技术贸易》必修课,总课时为32课时。 大纲正文 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论学时:2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技术贸易的作用,国际和中国技术贸易的发展一般概论,使学生对国际技术贸易有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 1.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殊性 本章难点: 1、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和特点 2、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第一节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技术的概念

杭州美食旅游与创新发展【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杭州美食旅游与创新发展 吃,住,行,游,购,娱,是组成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而吃排在首位,可见,饮食是人们出行选择的首要因素。同时,饮食在旅游活动中不仅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在质量上极大程度的影响着旅游的质量。美食旅游指到异地需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具有社会和休闲等属性的旅游活动。根据文献调查,86%的美国出国旅游者把品尝美食作为最重要的活动。2006年美国人话费中的47.5%是在外就餐。与之相比,号称烹饪王国的中国,餐饮消费只占国内旅游者旅游总消费的17%,占国际旅游者总费用的3%。如何将美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促进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值得研究。根据文献资料的研究,详细介绍了我国美食旅游绿色发展研究——以大连为例,餐饮节庆对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研究——以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为例,于城市旅游的扬州美食街发展格局探析,海岛城市的海鲜美食旅游精品开发与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从昆明市荣获“中华美食名城”说起,酒泉地区美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以酒泉宾馆主题文化宴的设计为例,河南省开封市“宋都”特色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等地特色美食旅游发展为例,可以发展多种创新,绿色,符合实际的美食旅游产品。可以建设美食城,美食一条街,形成美食集中展示地。还可以开发美食旅游线,形成深度美食旅游产品。将美食发源地,美食原辅材料基地,美食历史文化,美食人物,美食名店等结合,开发深度美食旅游产品,形成专题美食旅游线。还可以软硬结合,营造良好的美食旅游环境。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形成基本的美食品尝环境。即:清洁,宽敞,明亮,安静,舒适;通过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并展示这种文化来提高美食旅游的文化内涵。利用多种媒体,全方位,立体促销美食旅游。举办美食街。充分利用节庆的集聚效应,以节造势。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增加宣传力度,增加覆盖力度,方便本地和外地客人查询。还可以进行报刊杂志方面的宣传。比如专门的美食娱乐专刊每周一期或者每月一期。通过电视电影的宣传。专门的美食节目增加知名度。利用当地特色的美食资源,发展绿色美食旅游产品。我国美食旅游资源世界一流,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广阔。应从休闲,休闲产业和休闲经济的高度,去认识美食旅游,发展美食旅游。倾力打造美食旅游产品,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69个)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069个) 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效率分析 促进加工贸易转形升级的对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进一步促进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发展的对策 中日经贸现状分析及展望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略论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跨国公司在中美贸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试论国际贸易壁垒对国家及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出口退税新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中FOB与FCA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D/P的风险管理 我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的矛盾根源及改革思路 论外资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中的技术转移模式 利用外资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的影响 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 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出口贸易中CIF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出口贸易中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分析 以竞争优势促进中国出口可持续性发展 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若干思考 对外资控股并购企业的几点思考 论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转移技术的条件分析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动漫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反倾销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影响 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国际石油贸易 贸易溢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 反倾销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关于环保与节能的问题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绿色壁垒与农业政策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论我国(某省市)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障碍与对策 ★论培育湖南省(某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论我国产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策略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某省市)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论中国农产品(纺织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根本之策★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某省市)进出口的影响 ★论湖南省(某省市)引进外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入世后湖南省(某省某市某地区)利用外资的战略选择★论入世后湖南省(某省市)零售商业利用外资的新策略 ★对湖南省(某省市)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论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与防范 ★我国(某省市)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论优化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提高中国(某省市)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论增强我省(某省市)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某省市)进一步扩大国际服务贸易的思考 ★论培育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论我国(某省市)外贸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论我国外贸出口如何应对国际经贸环境的变化 ★论名牌战略与对外贸易的发展 ★论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的转变 ★论出口贸易中国际营销策略的应用 ★论外贸业务谈判的技巧与艺术 ★论湖南省(某省)西部大开发与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 ★论湖南省(某省某市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论绿色壁垒与湖南省(某省市)外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论湖南省(某省市)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湖南省(某省某地区)私营企业的出口现状障碍与对策★对中美贸易逆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长株潭一体化与湖南外贸发展新思路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对外贸易中选择最佳的结算货币的思考 ★中国(某类某省市)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对我国进出口企业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的思考 ★在对外贸易中化解外汇风险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研究 ★中国进出口贸易管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分析 ★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论入世后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的调整 ★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支付方式

品牌定位的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定位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品牌定位概述 定位最初是由美国人艾·莱斯和杰克·特劳在1972年提出并加以推广和应用的。他们提出“定位”概念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品牌市场传播的效率问题,是为了应对传播过度造成的品牌信息难以被消费者注意和接受的问题。 里斯、特劳特提出:定位是为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同一细分市场上有着数不清的竞争者,品牌要使自己获得消费者喜爱并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耍使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目中,并占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品牌定位的成功——它是由品牌缔造者与品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品牌定位的基本含义。 上世纪70年代由艾·里斯(AL Rise)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定位”概念,在国外已被认为是进行品牌定位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概括,定位早已超越了广告视野,上升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战略和思想。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品牌或产品应在消费者心目获得~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企业的营销策略应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努力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优势的地位。品牌定位是从概念层面决定如何把本品牌与竞争对手品牌相区别,如何使本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人生目标和追求联系起来,从而给消费者提供选择该品牌的充足理由。 2.品牌定位系统 2.1品牌定位的内涵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拉里·耐特提出:“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将认识到,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能够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凯温·格兰西和罗伯特·舒尔曼曼在《灭商的营销秘密》( marketing MythsThat Are killing Business)一书中认为:三种因素导致错误品牌定位的发生,第一,企业自始未能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第二,企业未能清楚地将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市场;第三,企业未能提供足够的营销资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