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一、选择题

A型题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

A.适应性免疫

B.获得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固有免疫

E.体液免疫

2.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A.NK细胞

B.αβT细胞

C.γδT细胞

D.B-1细胞

E.巨噬细胞

3.病原体感染人体多久后将处于特异性免疫诱导阶段?

A.0~4h

B.4~24h

C.24~48h

D.48~96h

E.超过96h

4.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因素?

A.补体

B.干扰素

C.乙型溶素

D.溶菌酶

E.外毒素

5.中性粒细胞的特点之一是:

A.其寿命与巨噬细胞相同

B.可以有效杀伤胞内寄生菌

C.具有髓过氧化物酶(MPO)介导系统

D.在慢性感染时,数量明显增加

E.必须在IgG协助下发挥作用

6.通常绝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

A.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B.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C.晚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D.早期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E.晚期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7.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在感染后4~96h

B.通常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此相

C.吞噬细胞活化

D.NK细胞被激活

E.γδT细胞被激活

8. 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

A.发生在感染48~96h内

B.γδT细胞参与

C.吞噬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D.巨噬细胞发挥抗原提呈细胞作用

E.NK细胞被激活

9.下列关于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A.构成体表物理屏障

B.构成体表化学屏障

C.乳铁蛋白无抗菌作用

D.正常菌群构成体表微生物屏障

E.M细胞为抗原转运细胞

10.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的M细胞主要特点是:

A.构成体表物理屏障

B.构成体表化学屏障

C.属专职性APC

D.能吞噬、降解病原菌

E.不表达MHC-II类分子

11.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吞噬细胞是

A.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D.NK细胞,B-1细胞,巨噬细胞

E.γδT细胞,B-1细胞,巨噬细胞

12.小吞噬细胞是指: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3.中性粒细胞:

A.有FcR和C3b受体

B.有特异性抗原受体

C.不表达粘附分子

D.寿命长,更新慢

E.主要作用是提呈抗原

14.C反应蛋白主要来源于: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小板

E.肝细胞

15.关于C反应蛋白,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由肝脏产生

B.为感染早期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

C.与补体系统MBL途径活化有关

D.具有调理作用

E.能增强补体的溶菌效应

16.能被细菌脂多糖激活的是:

A.溶菌酶

B.中性粒细胞

C.干扰素

D.嗜酸性粒细胞

E.补体

17.可破坏G+菌细胞壁肽聚糖的是:

A.溶菌酶

B.乳铁蛋白

C.干扰素

D.阳离子蛋白

E.补体

18.由活化巨噬细胞产生并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的是:

A.IL-1

B.IL-2

C.IFN-γ

D.TNF-α

E.TNF-β

19.关于NK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B.具有抗感染作用

C.具有抗肿瘤作用

D.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E.参与ADCC

20.B-1B细胞抗体应答特点为:

A.通过抗原受体与多糖配体交联结合而被激活

B.可发生Ig类别转换

C.产生免疫记忆

D.以IgG为主

E.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初次应答

21.B-1B细胞的表面标记有:

A.CD5+,CD11+,mIgM-

B. CD5+,CD11+,mIgM+

C. CD5-,CD11+,mIgM+

D. CD5+,CD11-,mIgM+

E. CD5-,CD11-,mIgM+

22.下列哪种细胞不是专职性APC?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朗格汉斯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23.哪种细胞识别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A.CD4-/CD8+T细胞

B. CD4+/CD8-T细胞

C. γδT细胞

D. CD4-/CD8-T细胞

E. B细胞

24.与抗原肽:MHC-I/II类分子复合物结合的T细胞受体是

A.TCRαβ

B.TCRγδ

C.TCRαγ

D.TCRβδ

E.TCRαδ

25.可识别杀伤某些胞内寄生菌的靶细胞的是:

A.B-1B细胞

B.B-2B细胞

C.γδT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6.γδ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

A.HSP

B. 抗原肽:MHC-I/II类分子复合物

C.脂类抗原:CD1分子复合物

D.病毒蛋白

E.分枝杆菌产生的小磷酸化非肽分子

27.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有:

A.T细胞,B细胞,NK细胞

B.吞噬细胞,NK细胞,T细胞

C.T细胞,B细胞,APC

D.APC,NK细胞,B细胞

E.上皮细胞,NK细胞,APC

28.下列哪项不是吞噬细胞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

A.溶菌酶

B.乳铁蛋白

C.阳离子蛋白

D.弹性蛋白

E.超氧阴离子

X型

1.参与非特异免疫的细胞有:

A.巨噬细胞

B.NK细胞

C.αβT细胞

D.γδT细胞

E.B-1B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是吞噬细胞?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NK细胞

E.B细胞

3.参与非特异免疫的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包括:

A.体表物理屏障作用

B.体表化学屏障作用

C.体表微生物屏障作用

D.抗原转运作用

E.提呈抗原作用

4.非特异免疫的特点是:

A.在新生儿期形成

B.无特异性

C.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差异很大

D.对多种病原体均有作用

E.以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

5.皮肤粘膜分泌的杀菌物质是:

A.溶菌酶

B.脂肪酸

C.胃酸

D.乳酸

E.抗菌肽

6.巨噬细胞受体有:

A.IgGFc受体

B.C3b受体

C.某些细胞因子受体

D.抗原受体

E.C3a受体

7.吞噬细胞的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包括:

A.ROIs系统

B.RNIs系统

C.乳铁蛋白

D.弹性蛋白酶

E.阳离子蛋白

8.吞噬细胞的氧非依赖性杀菌系统有:

A.酸性pH

B.溶菌酶

C.乳铁蛋白

D.阳离子蛋白

E.弹性蛋白酶

9.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有:

A.TNF-α

B.IL-12

C.MCP-1

D.LTB4

E.PAF

10.下列哪些是NK细胞的受体?

A.杀伤细胞活化受体

B.杀伤细胞抑制受体

C.IgGFc受体

D.C3b受体

E.TCR

11.γδT细胞表面标志不包括哪些?

A.CD2

B.CD3

C.CD5

D.CD23

E.CD25

12.B-1B细胞产生的抗体应答特点有

A.表面抗原受体直接与相应多糖抗原配体交联结合而被激活

B.48h内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C.发生Ig类别转换

D.产生免疫记忆

E.不产生免疫记忆

二、填空题

1.非特异免疫应答可分为、及三个时相。

2.参与非特异免疫应答的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体表屏障、屏障与屏障。

3.参与非特异免疫的淋巴细胞有

细胞、细胞及细胞等。

4.吞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和。5.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和。

6.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的三个步骤是、和。7.APC主要包括细胞、细胞、细胞和细胞。8.γδT细胞具有和作用。

三、名词解释

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3.M细胞(membranous cell/microfold cell)

4.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

5.NK细胞(natural killer,NK)

6.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四、问答题

1.简述吞噬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2.NK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3.简述γδT细胞的分布及作用。

4.简述B-1B细胞的抗体应答特点。

5.试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E 4.E 5.C 6.A 7.B 8.D 9.C

10.E

11*.B 12.C 13.A 14.E 15.C 16.E 17.A 18.A 19.D

20.A

21.B 22.D 23.A 24.A 25.C 26.B 27.C 28.E

注解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为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

该种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

11.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细胞为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NK细

胞、NK1.1+T细胞、γδT细胞、B-1B细胞;特异性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

细胞和APC。

X型题

1.ABDE

2.ABC

3.ABCD

4.BD

5.ABCDE

6.ABC

7.AB

8.ABCDE

9.ABC 10*.ABC 11.CD 12.ABE

注解

10.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杀伤细胞抑制受体、IgGFc受体是NK细胞的受体;

NK细胞无C3b受体。TCR是T细胞抗原受体。

二、填空题

1.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

阶段

2.物理化学微生物

3.NK、B-1、γδT

4.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加工处理提呈抗

原,启动特异免疫应答抗肿瘤作用

5.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

6.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接触识别和吞入病原体杀灭消化病原体

7.巨噬树突状朗格汉斯 B细胞

8.抗感染抗肿瘤

三、名词解释

1.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又称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

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卫机制。

2.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称适应性或获得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3.M细胞(membranous cell/microfold cell)为扁平上皮细胞,是散布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4.急性期反应(acute phase response)是感染早期在TNF-α、IL-1和IL-6等炎性细胞因子作用下血液中发生的一种变化,表现为感染期间患者血中出现一系列高浓度的急性期蛋白和某些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增高以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5.NK细胞(natural killer,NK)即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发育成熟依赖骨髓及胸腺微环境。NK细胞无需抗原预先作用,就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在机体免疫监视和早期抗感染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6.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但主要是将处理后的小分子抗原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组免疫细胞。APC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B细胞。

四、问答题

1.简述吞噬细胞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功能。

答:吞噬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中性粒细胞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包括:①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包括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吞噬细胞的氧依赖杀菌系统的作用、吞噬细胞氧非依赖杀菌系统的作用。②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包括局部炎症反应及其抗感染免疫作用、发热和急性期反应及其抗感染免疫作用、对免疫细胞的作用。③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摄取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后,可将加工处理过的抗原及胞内的抗原肽以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T细胞,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抗肿瘤作用。巨噬细胞本身杀瘤作用微弱,但经细菌脂多糖或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GM-CSF等作用激活后,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2.NK细胞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答:NK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①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病毒感染后,首先刺激易感细胞和吞噬细胞等非特异免疫细胞产生IFN-α/β、TNF-α和IL-12等细胞因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NK细胞活化,使之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溶解破坏作用极大增强,同时分泌IFN-γ和TNF-β等细胞因子,通过干扰病毒复制和进一步活化吞噬细胞等非特异免疫效应细胞,扩大

和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由于NK细胞的此种免疫效应发生于特异性免疫应答建立之前,甚至发生于病毒复制之前,因此在机体早期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NK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活化B细胞的增殖分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还可通过释放IFN-α、IFN-β、和GM-CSF等细胞因子,对机体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增强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能力和免疫监视作用。

3.简述γδT细胞的分布及作用。

答: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和上皮组织中,是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γδT细胞主要生物学作用包括:①直接识别抗原作用。它可直接识别感染后产生的热休克蛋白或表达于受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感染后异常表达于受感染细胞表面的脂类抗原:CD1分子复合物;某些病毒蛋白或表达于受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分枝杆菌产生的小磷酸化非肽分子。②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可识别杀伤某些病毒和胞内寄生菌感染的靶细胞,表达热休克蛋白和异常表达CD1分子的靶细胞,对某些NK细胞敏感或非敏感肿瘤细胞产生杀伤溶解作用。

4.简述B-1B细胞的抗体应答特点。

答:B-1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应答具有以下特点:①B-1B 细胞可通过表面抗原受体,直接与相应多糖抗原配体交联结合而被激活,IL -5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活化第二信号,可协助和增强TI-2型多糖抗原对B-1B细胞的激活作用和分泌功能。②B-1B细胞在接受相应多糖抗原刺激后,48小时之内即可产生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这对机体早期抗感染免疫和清除变性自身抗原具有重要作用。③B-1B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不发生Ig类别转换,每个B-1B细胞克隆只能产生一种类型Ig。④B-1B 细胞不产生免疫记忆,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其抗体效价与初次应答时无明显改变。

5.试比较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 T细胞,B细胞,APC

NK细胞,NK1.1+T细胞,

γδT细胞,B-1B细胞

作用时相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较广;特异性作用,抗原识别专一,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即可发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

挥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作用时间无免疫记忆,启动作用时间短有免疫记忆,启动作用时间长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一、选择题 A型题 1.非特异性免疫又称: A.适应性免疫 B.获得性免疫 C.细胞免疫 D.固有免疫 E.体液免疫 2.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A.NK细胞 B.αβT细胞 C.γδT细胞 D.B-1细胞 E.巨噬细胞 3.病原体感染人体多久后将处于特异性免疫诱导阶段? A.0~4h B.4~24h C.24~48h D.48~96h E.超过96h 4.下列哪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因素? A.补体 B.干扰素 C.乙型溶素 D.溶菌酶 E.外毒素 5.中性粒细胞的特点之一是: A.其寿命与巨噬细胞相同 B.可以有效杀伤胞内寄生菌 C.具有髓过氧化物酶(MPO)介导系统 D.在慢性感染时,数量明显增加 E.必须在IgG协助下发挥作用 6.通常绝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 A.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B.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C.晚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D.早期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E.晚期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7.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的特点不包括: A.发生在感染后4~96h B.通常大多数病原体感染终止于此相 C.吞噬细胞活化 D.NK细胞被激活 E.γδT细胞被激活 8. 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 A.发生在感染48~96h内 B.γδT细胞参与 C.吞噬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 D.巨噬细胞发挥抗原提呈细胞作用 E.NK细胞被激活 9.下列关于上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的作用哪项是错误的? A.构成体表物理屏障 B.构成体表化学屏障 C.乳铁蛋白无抗菌作用 D.正常菌群构成体表微生物屏障 E.M细胞为抗原转运细胞 10.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的的M细胞主要特点是: A.构成体表物理屏障 B.构成体表化学屏障 C.属专职性APC D.能吞噬、降解病原菌 E.不表达MHC-II类分子 11.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吞噬细胞是 A.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 D.NK细胞,B-1细胞,巨噬细胞 E.γδT细胞,B-1细胞,巨噬细胞 12.小吞噬细胞是指: A.巨噬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3.中性粒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αβT细胞B.γδT细胞C.NK T细胞 D.NK细胞E.B1细胞 2.以下哪些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属于调理性受体 A.甘露糖受体B.清道夫受体C.IgG Fc受体 D.Toll样受体E.MCP-1受体 3.以下哪些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能识别结合细菌脂多糖 A.清道夫受体B.TLR2 C.TLR4 D.CD3bR/C4bR E.甘露糖受体 4.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5.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杀伤病原体 6.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 A.IgG Fc受体B.C3b受体C.细胞因子受体 D.甘露糖受体E.抗原识别受体 7.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 D.B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 8.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A.TCR - CD56+、CD11+、mIg+ B.TCR - CD1a+、CD11c+、CD83+ C.TCR - mIg-、CD56+、CD16+ D.TCR - CD56-、CD11+、mIg+ E.TCR + CD3-、CD34+、CD117+ 9.NK细胞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需要 A.补体B.抗体C.细胞因子D.MHC分子E.TCR 10.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 A.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靶细胞 B.通过Fas/FasL杀伤靶细胞 C.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D.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 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11.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细胞是 A.T细胞B.CD8+CTL细胞C.NK细胞 D.NK T细胞E.B1细胞 12.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

医学免疫学课件9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是生物体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对付病原体入侵、清除损伤或畸变细胞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执行固有免疫的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NKT、γδT细胞、B1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溶菌酶、甘露糖结合蛋白(MBP)、C反应蛋白(CRP)、补体、LPS结合蛋白(LBP)、可溶性CD14 。第一节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作用吞噬杀伤和消除作用:通过受体识别异己―吞噬吞饮―杀灭异物分泌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物质:TNFα、IL-1、6、8、12、MCP-1及前列腺素等――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吸引吞噬细胞作为APC: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They are the earliest phagocytic cells to appear in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are prominent constituent of pus. 第二节树突状细胞根据来源分为髓样DC和淋巴样DC。分布于表皮和胃肠上皮中的DC称朗格汉斯细胞,心、肺、肝、肾中称间质DC,外周免疫器官胸腺依赖区和胸腺髓质区的称并指DC(IDC),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区DC称滤泡DC(FDC)。主要功能: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也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第三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受体:①杀伤细胞活化受体(killer activatary recepter, KAR) 能够识别和结合自身组织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糖类配体Ig样受体:NKp46、NKp44、NKp30。凝集素样受体:NKC-P1. * Phagocytic Development from monocyte to macrophage Gains receptors Participates in presenting antigen to T cells for the acquired immune system 抗体补体CD16 (FcgR III)CD11b/CD18 CD25 CD28 CD32 (FcgR II)CD35 (CR1)CD64 (FcgR I)CD71 B7-2 IL-2 抗体补体抗体运铁蛋白吞噬细胞表面受体Alveolar macrophages (lung) Histiocytes (connective tissue) Kupffer cells (liver) Mesangial cells (kidney) Microglial cells (brain) Tissue macrophage Figure 1.6ij Macrophages are important first responders to infection and tissue damage.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F2 NH2 CRD COOH S S COOH COOH HOOC NH2 NH2 2HN S 甘露糖受体除杂受体巨噬细胞受体Blood film showing a monocyte (left) and two neutrophils? Alveolar (Lung) Macrophage Attacking E. coli (SEM x10,000) Adherence of bacteria via receptors A. Respiratory burst: Oxygen-dependent, myeloperoxidase-independent reactions B. Respiratory burst: Oxygen-dependent, myeloperoxidase-dependent reactions Nitric oxide-dependent killing 静息状态(resting state)活化状态(primed state)-- IFN-g 亢奋状态(activated state)-- C3b+LPS+IFN-g Phagocytic Development from monocyte to macrophage

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第九章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亦称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或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固有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执行固有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第一节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phagocytes)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两大类。单核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单核细胞由骨髓单核系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成,约占血液中白细胞总数的3%-8%。其体积较淋巴细胞略大,胞质中富含溶酶体颗粒,其内含有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溶菌酶等多种酶类物质。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停留12-24小时,然后进入组织器官或表皮层,在表皮棘层,发育分化为郎格汉斯细胞;进入结缔组织或器官,发育成熟为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对玻璃和塑料表面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借此可将单核/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彼此分离。 巨噬细胞分为定居的巨噬细胞和游走的巨噬细胞两大类。定居的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宿主全身,可因所处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和名称,如在肝中称枯否细胞;脑中称小胶质细胞;骨中称破骨细胞;淋巴结中称被膜下窦巨噬细胞和髓样巨噬细胞;胸腺中称胸腺巨噬细胞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凋亡的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和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游走巨噬细胞由血液中单核细胞衍生而来,其体积数倍于单核细胞,寿命较长,在组织中可存活数月。该种巨噬细胞胞质内富含溶酶体及线粒体,具有强大的吞噬杀菌和吞噬清除体内凋亡细胞及其他异物的能力。它们可表达多种膜受体和膜分子,其中包括:①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有关的非调理性和调理性受体;②与增殖分化、趋化黏附和抗原提呈有关的受体和分子。此外,它们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小分子炎症介质、补体成分和胞外酶类物质等,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细胞识别和免疫

细胞识别和免疫 思考: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生活着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在通常情况下病原体并不能侵入人体;既使侵入人体内使人生病,一般也会自然痊愈,这是什么原因呢?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 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粒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 有些免疫细胞产生,如:抗体、淋巴因子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发挥作用 免疫:免疫系统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物质, 并对“异己”物质产生排斥 问题: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和区分“自己”和“异己” 成分?又是如何对“异己”产生排斥作用的? 1.细胞识别 免疫反应 第一步:细胞识别 识别各种“异己”的抗原 1907年威尔逊试验 将细胞分散开 将两种细胞混合在一起 一段时间后,同种细胞自动重新组成细胞团 思考:威尔逊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存在着细胞识别现象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起重要作用 [1]相同种属的细胞表面带有相同标志 [2]带有相同标志的细胞通过相互识别而聚集在一起 所有被生物体细胞识别为“异己”物质并受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 ____抗原 抗原化学性质 多为蛋白质,还有多糖和脂类 抗原种类 1、外源性抗原 大多数;自身不存在的异种或异体物质 例: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

异种动物的血清 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等 2、内源性抗原 少数;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突变后细胞 免疫反应 第二步:细胞免疫----机体对抗原产生排斥的过程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 人体皮肤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内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但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发病。皮肤和管腔如何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第一道防线: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 [1]物理屏障:阻挡病原体或有毒物质进入 [2]化学防御:分泌多种物质杀菌 汗液酸性分泌物+皮脂中不饱合脂肪酸+胃酸 [3]生物拮抗:一定数量的正常菌落 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1、巨噬细胞伸伪足,将病原体以胞吞形式吞进,形成吞噬泡 2、溶酶体与吞噬泡融合,利用溶菌酶、蛋白质水解酶,杀灭、消化病原体 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与第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请概括非特异性免疫 的特点? [1]生来就有的天然免疫 在进化中形成并通过遗传巩固下来 [2]对各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 无特殊的针对性 3.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 [1]淋巴细胞参与的后天性免疫 发生在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后 [2]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清除作用具有特殊的选择性(特异性),即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和结合一种抗原,并引起免疫反应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思考:B淋巴细胞如何参与免疫反应呢?

免疫学练习题09第一章~第九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牛痘苗是谁发明的:( ) A. 英国人Jenner B. 法国的Pasteur C.德国的Koch D. 澳大利亚的Burnet 2. 免疫是指:()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 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 有利的 C. 有利也有害 D.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 A. 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5.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 A. 免疫监视 B. 免疫自稳 C. 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 6.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成分耐受,清除衰老、损伤细胞的功能称为:( ) 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 C. 免疫调节 D.免疫防御 7.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A. 可遗传 B.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D. 特异性 8.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 A.可遗传 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 D. 非特异性 9. 下列哪项不是固有性免疫的特点:( ) A. 可遗传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D. 非特异性 10.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A. 获得性B. 感染早期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 D.特异性 11.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A. 可遗传B.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有免疫记忆D. 特异性 12. 下列哪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 A. 获得性B. 感染后期及防止再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C. 无免疫记忆D. 特异性 13. 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 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 C. NK细胞D.上皮细胞 14. 属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 单核-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 NK细胞 D. 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 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2. 免疫系统由、和组成。 3.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称,另一种称。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1

---------------------------------------------------------------最新资料推荐------------------------------------------------------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教案1 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第四节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一、教材分析 1. 内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 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抗原和抗体的知识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已学过一些,但毕竟粗浅。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抗原的性质、抗体的概念都要联系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 在讲抗体时要适当扩展知识,向学生介绍抗体多方面的功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了解细胞识别;(3)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5)了解天然免疫和人工免疫的原理和方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 1 / 7

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提高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组织小组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种人痘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通过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3.重点与难点抗原和抗体的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课时安排 3 课时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免疫的概念一、细胞识别指出: 当 21 世纪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发现许多麻烦已伴随着这钟声一同进入新世纪,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 据估计到 2019 年底,全世界感染这种世纪之疫病毒的已有3610 万人。 现在每天都有 1. 6 万人成为带毒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 T 细胞为攻击靶子,直接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所以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也成为迄今为止最难对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为现代免疫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什么是免疫?教师给出现在对免疫概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固有免疫细胞1

第八章固有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指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具有的天然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特点: 先天具有,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 无特异性 无记忆性,只是反应快,强度也弱 相对稳定,同一物种内个体差异小 参与的免疫细胞较多 是一切免疫应答的基础 固有免疫细胞指除T细胞与B细胞外所有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 1. 固有免疫应答即刻发生应答,没有潜伏期,识别和排除所有类型的抗原。 (1)主要参与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它细胞(NKT、γδT细胞和B1细胞?)。 (2)主要参与分子:补体、溶菌酶(lysozyme)和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s;APP)等。 2. 适应性免疫应答大约有7-10天的潜伏期,识别和排除TD-Ag。 (1)主要参与细胞:T细胞、B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 (2)主要参与分子:抗体 第一节单核/巨噬细胞 一、吞噬细胞分类 (一)大吞噬细胞: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和由其衍生的各种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 (二)小吞噬细胞: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一)模式识别受体 1. 简介1989年,美国免疫学家Janeway提出模式识别理论,认为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共有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这种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PAMP能被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即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所识别,以保证免疫识别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2. PRRs分类PRRs可分为Toll样受体(TLRs);清道夫受体(SRs)和甘露醇受体(MR)。 (1)TLRs 1)TLRs基本结构:人类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现已确认的有10个。TLRs分子均为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三部分组成。 1)胞外区:由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区(Leucine-rich repeats, LRRs) 组成。 2)胞内区:与IL-1受体(IL-1R)胞内段有很高的同源性,称为TIR结构域(Toll/IL-1 receptor homologous region, TIR)TIR是一保守结构,其中包括3个保守盒(conserved boxes)。 TLRs基本结构TLRs的定位 (2)清道夫受体: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表达于巨噬细胞表面的清道夫受体,

免疫学考博试题

四军医大201 3 1. 试比较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和NK细胞受体(NKCR)的组成,识别配体以及信号转导的异同点。 2. 以胸腺依赖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为例,T细胞和B细胞是如何相互作用?有哪些粘附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参与T、B细胞的相互作用? 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结构基因已经搞清楚,为了证实HFRS病毒感染机体(以Balb/C小鼠为例)可产生HFRS病毒核衣壳蛋白(NP)特异性CTL,并在免疫防护中起重要作用,请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一系统实验,加以证实。 4. 例举二个近年来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热点,请分别评述其研究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同济医学院免疫学考博真题 抗原表位,肿瘤特异性抗原,adcc,细胞表面标志,细胞因子,MHC,调理作用, 中枢耐受,排斥反应的T细胞直接识别,沉淀反应。 1,抗体的功能区极其特点2,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3,乙肝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过程及免疫机制4,迟发型型超敏的免疫学机制 2013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试题 二、选择题 三、填空题 MHCII与之相连的结构(恒定连I i ) IgE恒定区有()个结构域 克隆选择学说是()提出的,因此他获得了诺贝尔奖 ()指的是单条染色体上基因的特定组合 四、简答题 1、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成为完全抗原,试述载体蛋白的作用 2、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3、双向琼脂扩散的工作原理 五、论述题 1、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区别,举出三个并说明其原理 2、举出B细胞所有的亚群,并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考博免疫学真题回顾(部分) 一名解: hybridoma homing receptor surogate light chain MAC Antibody idotype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具有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A.单核细胞B.Th细胞C.CTL细胞D.NK细胞E.B细胞2.下述关于NK细胞的正确叙述是 A.IL-3能增强其杀菌活性B.来源于骨髓的髓样细胞系 C.可通过ADCC效应杀伤靶细胞D.表面具有mIg E.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 3.表达FcεR的细胞为 A.T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 E.巨噬细胞 4.发育早期的NK细胞的特有标志是 A.CD3分子B.IKAROS基因 C.CD16分子D.CD56分子 E.CD15分子 5.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是 A.KIR B.KAR C.CSF D.TCR E.CDR 6.NK细胞主要存在于 A.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脾脏 B.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肝脏 C.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肾脏 D.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肌肉 E.血液和淋巴样组织,特别是皮下 7.NK淋巴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为 A.10%~15%B.5%~10% C.5%~15%D.10%~20% E.15%~20% 8.天然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包括 A.树突状细胞B.B细胞C.T细胞D.造血干细胞E.NK细胞 9.吞噬细胞主要包括 A.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D.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和APC 10.作为组织中的巨噬细胞的是 A.内皮细胞B.NK细胞C.Kupffer细胞D.APC E.肥大细胞11.活化巨噬细胞表达的膜分子是 A.KAR B.BCR C.TCR D.CR E.FcεR 12.巨噬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包括 A.分泌特异性抗体B.抗原提呈作用 C.介导Ⅲ型超敏反应D.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E.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13.关于中性粒细胞正确的叙述是 A.来源于淋巴样前体细胞B.含有嗜天青颗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三部分问答

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 PCD, programmed cell death 第一节细胞凋亡概述 诱导凋亡制剂: 1、Ca++/Mg++:为内源性DNA内切酶所依赖,Zn2+能拮抗之. 2、糖皮质激素:常见的凋亡诱导剂,机制为促进凋亡相关蛋白质合成,可被蛋白合成抑制剂抑制。 3、细胞因子: IL-2:可增强Fas途径介导的AICD,增加FasL的转录和表达,并抑制FLIP(Fas信号抑制剂)的转录和表达 IL-10:可通过Fas/ FasL,使活动型SLE病人PBMC凋亡 IL-12:促进TNF /TNFR途径引起的凋亡; IFN-γ:使高表达IFN-γR的T细胞凋亡; TNF、TGF- β:促进凋亡。 4、抗原:Ag结合sIgM,sIgM交联,PKC激活,胞内钙库释放,诱发细胞凋亡。 5、抗体:抗sIgM、Fas、CD3/TCR、CD4、CD8 CD23等抗体诱导表达相应膜抗原的细胞发生凋亡。 6、超抗原及丝裂原:SAg金葡菌肠毒素诱导胸腺内DP细胞凋亡,PWM诱导T细胞凋亡 抑制凋亡制剂 ?细胞因子: IL-2: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h1细胞的凋亡,其抑制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蛋白激酶C(PKC)活化途径实现的; IL-4: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h2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bcl-2的高表达或通过活化PKC途径实现的; IL-10:可抑制感染细胞的凋亡; IL-12:可抵抗60Co,γ射线引起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 IFN -γ:抑制低表达IFN –γR T细胞凋亡。 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倒 (一)DR介导的信号途径 ?caspase: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家族: 酶作用点为天冬氨酸残基 caspase 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胞内-激活-剪切 caspase-2,8,10,9为起始(上游)caspase caspase-3,6,7是凋亡效应(下游)caspase. caspase -3可以激活DNA降解酶,降解DNA导致细胞凋亡 FasL+Fas -Fa多聚体化 -Fas-DD+DD-FADD(Fas 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 -(N端)FADD-DED+DED-proCaspase8(10)---DISC Cas8(10)活化tBid -剪切和激活下游Cas pase 释放细胞色素C,pro-Cas2,3,9 -激活Cas3、6、7 激活Cas9 -apoptosis (二)线粒体途径 线粒体是各种死亡刺激的感受器。促凋亡信号如DNA损伤、生长因子去除以及大部分化疗药物通常可诱导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 C)和其他促凋亡多肽,释放的Cyt C与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相结合,促使Apaf1形成寡聚体。在ATP/dATP存在下, Apaf1招募procaspase- 9聚集形成称为凋亡体(apoptosome)的复合体, procaspase 9通过自我活化产生具有活性的caspase- 9.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调控机制 1、Bcl-2家族:。抑制凋亡/促进增殖: bcl-2、bcl-xl等阻止线粒体外膜通透化,从而阻止cyto-c释放。 bcl-2为原癌基因,凋亡抑制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内内源性氧族的产生而抑制凋亡 抑制P53,c-myc的凋亡作用,抗激素、辐射等诱导的凋亡. bcl-2/bax抑制凋亡;bcl-xl与bcl-2有协同作用 促进凋亡:分为二个亚类: ?bax、bak和bcl-xs等, ?bad、bim、bid等, ?bax,bcl-xs促进凋亡;bax/bax促进凋亡

第9章 免疫系统

第9章免疫系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对于淋巴细胞特性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B.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C.细胞大小不等 D.种类繁多,分工极细 E.寿命较短,一般只存活1周左右 2.对弥散淋巴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固有层 B.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的分界 C.含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具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E.抗原刺激可使之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3.对于淋巴小结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又称淋巴滤泡 B.主要由密集的B细胞组成 C.大小不等,其数量和大小基本保持不变 D.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 E.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 4.关于周围淋巴器官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包括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其发生较中枢淋巴器官早,在出生数月后逐渐发育完善 C.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D.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 E.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免疫应答过后又逐渐复原 5.胸腺的特征性结构是 A.淋巴小结 B.胸腺小体 C.白髓 D.动脉周围淋巴鞘 E.输入淋巴管 6.关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描述,哪一项不完全正确? A.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 B.皮质的上皮细胞有被膜下上皮细胞和交错突细胞 C.某些被膜下上皮细胞的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为哺育细胞 D.交错突细胞表面具有大量的MHC抗原 E.上述细胞都能分泌β2微球蛋白、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

7.关于胸腺细胞的描述,哪一项错误? A.是胸腺内分化发育的各期T细胞 B.外皮质层的大淋巴细胞为前胸腺细胞 C.深皮质层的淋巴细胞体积较小,为普通胸腺细胞,数量多 D.凡不能与自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MHC抗原相容的胸腺细胞将被灭活或淘汰 E.成熟的普通胸腺细胞,其CD4和CD8中有一种增强,另一种减弱或消失8.胸腺小体的特征是 A.是胸腺的重要特征,散在分布于皮质内 B.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包绕而成 C.小体外周的上皮细胞较成熟 D.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幼稚 E.功能尚不太明确,但对胸腺培育胸腺细胞无影响 9.哪一项不是血-胸腺屏障的组成? A.连续型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B.内皮细胞周围不连续的基膜 C.血管周隙及其内含的巨噬细胞 D.胸腺上皮细胞基膜 E.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10.淋巴结皮质的结构不包括 A.淋巴小结 B.副皮质区 C.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D.被膜下淋巴窦 E.被膜 11.淋巴结内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结构明显增大的是 A.浅层皮质 B.副皮质区 C.髓索 D.髓窦 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2.淋巴结内发生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是 A.浅层皮质 B.副皮质区 C.皮窦 D.髓窦 E.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3.淋巴结的T细胞主要分布于 A.浅层皮质 B.副皮质区 C.髓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名解(整理)

名词解释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固有免疫反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适应性免疫反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与成熟的场所;同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亦起主导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是成熟T、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有淋巴结、脾及与黏膜有关的淋巴组织和皮下组织等。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即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 抗原(antigen,Ag)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原性即抗原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的特性;后一种性能称为抗原性(又称:免疫反应性),即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T细胞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一般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能被TCR所识别。又称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簇:BCR能与未经APC加工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又称构象决定簇(有三维结构)。 免疫佐剂(adjuvant):某些物质若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此物质称免疫佐剂 超抗原(superantigen , SAg):某些微量的抗原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称此物质为超抗原。常见于某些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HIV)(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问答(整理)

问答题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稳(具体看定义) 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1)固有免疫应答: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 主要细胞:NK细胞 NK 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2)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主要细胞:T细胞,B细胞。 简述 T 及 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 细胞和 B 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 T 或 B 细胞只表达一种 TCR 或 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 Ag 分子,所以,T 及 B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 T 及 B 细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 T 及 B 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 T 及 B 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 T 及 B 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 T 及 B 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超抗原激活T细胞的特点 强大的刺激能力 无须抗原处理

大学教学大纲_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教学大纲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B0113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40 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生 考核方式:自由辩论 预修课程:免疫学导论(硕士课程)、分子生物学(硕士课程)、医学遗传学(硕士课程)等 主讲教师:王易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金伯泉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参考资料: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 With STUDENT CONSULT Online Access by Abul K. Abbas (Author), Andrew H. Lichtman (Author), Shiv Pillai (Author) Paperback: 572 pages Publisher: A Saunders Title; 6 edition (May 23 2007) Roitt's Essential Immunology by Ivan M. Roitt (Author), Seamus J. Martin (Author), Peter J. Delves (Author), Dennis Burton (Author) Paperback: 496 pages Publisher: Blackwell Publishing, Incorporated; 11 edition (Aug 1 2006) Immunobiology : The Immune System in Health and Disease by C. Janeway (Author)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第一部分问答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 1. Ig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 (1)基本结构 组成 由一对较长的和一对较短的多肽链组成 四条多肽链 长链:重链(Heavy Chain, H链), 450-550 aa, 55-57 KD 短链:轻链(Light Chain, L链), 214 aa, 24 KD 二硫键:H链和L链之间,两条H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呈Y型 分区 N端:aa序列变化(110个残基) C端:则相对稳定 (1)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区)近N端:V区= 1/2 L链+ 1/4(1/5)H链VL+VH (2)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区)近C端:C区= 1/2 L链+ 3/4(4/5)H链CL+CH (3)铰链区 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aa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 CDR(互补决定区):Ig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aa,富有弹性,可自由折叠 意义:能使V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 IgM和IgE无铰链区 (2)功能区的作用 VL、VH:抗原结合部位 HVR(CDR)与抗原表位结合 CH1、CL:遗传标志所在 IgG-- CH2:补体结合位点,通过胎盘部位 CH3:与各种组织表面IgG Fc受体(FcγR)结合部位IgM: CH3 :补体结合位点 IgE: CH2、CH3 :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 IgEFc受体FcεR)结合部位 Ig的其他片段 J链(Joining 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Ig单体作用 SIgA:二聚体 IgM:五聚体 分泌片SP(Secretory Piece):是SIgA上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作用: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SIgA的作用。 (3)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 IgG 2Fab段 + Fc段 (抗原结合片段)(可结晶片段) 胃蛋白酶 IgG F(ab’)2段 + pFc’段 (抗原结合片段)碎片 意义:F(ab’)2段保持了与抗原结合的生物学活性,又减少了 Fc段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制品研究,如精致抗毒素等。 2. Ig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1)Ig的基因多样性形成机制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众多的V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众多的V、D、J基因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就存在多种组合。 VH: 51个基因片段,编码CDR1、CDR2部分的aa DH: 30个基因片段,编码CDR3中的大部分aa JH: 6个基因片段,编码其余的CDR3部分的 aa 和第四个骨架区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CDR3区位于V、J和V、D、J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成熟的B 细胞重排的V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

第十三章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非特异性抗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在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调节和效应阶段也起重要作用。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物质主要包括: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如补体、细胞因子及具有抗菌作用的多肽、蛋白和酶类物质。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细胞和效应分子 一、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 1.物理屏障: 由致密上皮细胞组成的皮肤和黏膜组织具有机械屏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可有效阻挡病原体侵入体内。黏膜物理屏障作用相对较弱,但黏膜上皮细胞的迅速更新、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的定向摆动及黏膜表面分泌液的冲洗作用,均有助于清除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2.化学屏障: 皮肤和黏膜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杀菌、抑菌物质,主要包括: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汗腺分泌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及唾液、泪液、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液中的溶菌酶、抗菌肽和乳铁蛋白等。这些抗菌物质在皮肤黏膜表面形成抗御病原体的化学屏障。 3.微生物屏障: 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结合上皮细胞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方式,或通过分泌某些杀、抑菌物质对病原体产生抗御作用。例如:正常菌群可对局部细菌的生长产生拮抗作用,临床不适当地大量和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消化道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杀伤或抑制,致使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生长,而引发葡萄球菌性肠炎和白色念珠 菌性肠炎;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H 2O 2 ,对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具有杀伤 作用;肠道中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某些厌氧菌和G+菌具有抑制和杀伤作用。(二)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此种组织结构致密,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三)血-胎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