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管理

TPM管理
TPM管理

TPM是什么意思?

1.全面生产维护

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中文译名叫全面生产维护,又译为全员生产保全。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管理体系。

TPM强调五大要素,即:

——TPM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TPM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

——TPM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

——TPM涉及每个雇员,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工人;

——TPM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PM)

其具体含义有下面4个方面:

1.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

2.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构成“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

3.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开发、管理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TPM活动由“设备保全”、“质量保全”、“个别改进”、“事务改进”、“环境保全”、“人才培养”这6个方面组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1.TPM概念

从理论上讲,TPM是一种维修程序。它与TQM(全员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1)要求将包括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全体人员纳入TPM;

(2)要求必须授权公司员工可以自主进行校正作业;(3)要求有一个较长的作业期限,这是因为TPM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贯彻TPM需要约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且使公司员工从思想上转变也需要时间。

TPM将维修变成了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停机时间也成了工作日计划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而维修也不再是一项没有效益的作业。在某些情况下可将维修视为整个制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在流水线出现故障后进行,其目的是将应急的和计划外的维修最小化。2.TPM的起源

TPM起源于“全员质量管理(TQM)”。TQM是W?爱德华?德明博士对日本工业产生影响的直接结果。德明博士在二战后不久就到日本开展他的工作。作为一名统计学家,他最初只是负责教授日本人如何在其制造业中运用统计分析。进而如何利用其数据结果,在制造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最初的统计过程及其产生的质量控制原理不久受到日本人职业道德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工业生存之道,这种新型的制造概念最终形成了众所周知TQM。当TQM要求将设备维修作为其中一项检验要素时,发现TQM本身似乎并不适合维修环境。这是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重视的是预防性维修(PM)措施,多数工厂也都采用PM,而且,通过采用PM技术制定维修计划以保持设备正常运转的技术业已成熟。然而在需要提高或改进产量时,这种技术时常导致对设备的过度保养。它的指导思想是:“如果有一滴油能好一点,那么有较多的油应该会更好”。这样一来,要提高设备运转速度必然会导致维修作业的增加。

而在通常的维修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不考虑操作人员的作用,维修人员也

只是就常用的并不完善的维修手册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并不涉及额外的知识。

通过采用TPM,许多公司很快意识到要想仅仅通过对维修进行规划来满足制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遵循TQM原则前提下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最初的TPM技术进行改进,以便将维修纳入到整个质量过程的组成部分之中。现在,TPM的出处已经明确。TPM最早是在40年前由一位美国制造人员提出的。但最早将TPM技术引入维修领域的是日本的一位汽车电子元件制造商——Nippondenso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实现的。后来,日本工业维修协会干事Seiichi Naka jima对TPM作了界定并目睹了TPM在数百家日本公司中的应用。

3.TPM的应用

在开始应用TPM之前,应首先使全体员工确信公司高级管理层也将参与TP M作业。实施TPM的第一步则是聘请或任命一位TPM协调员,由他负责培训公司全体员工TPM知识,并通过教育和说服工作,使公司员工们笃信TP M不是一个短期作业,不是只需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要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进行的作业。

一旦TPM协调员认为公司员工已经掌握有关知识并坚信TPM能够带来利益,就可以认为第一批TPM的研究和行动团队已经形成。这些团队通常由那些能对生产中存在问题部位有直接影响的人员组成,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值班主管、调度员乃至高层管理员。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一过程的中坚力量,应鼓励它们尽其最大努力以确保每个团队成功地完成任务。通常这些团队的领导一开始应由TPM协调员担当,直到团队的其他成员对TPM过程完

全熟悉为止。

行动团队的职责是对问题进行准确定位,细化并启动修复作业程序。对一些团队成员来说,发现问题并启动解决方案一开始可能并不容易,这需要一个过程。尽管在其他车间工作可能有机会了解到不同的工作方法,但团队成员并不需要这样的经验。TPM作业进行的顺利与否,在于团队成员能否经常到其他合作车间,以观察对比采用TPM的方法、技术以及TPM工作。这种对比过程也是进行整体检测技术(称为水准基点)的组成部分,是TPM过程最宝贵的成果之一。在TPM中,鼓励这些团队从简单问题开始,并保存其工作过程的详细记录。这是因为团队开始工作时的成功通常会加强管理层对团队的认可。而工作程序及其结果的推广是整个TPM过程成功的要决之一。一旦团队成员完全熟悉了TPM过程,并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后,就可以尝试解决一些重要的和复杂的问题。

4.案例分析

在一家采用TPM技术的制造公司中,TPM团队在一开始选择了一个冲床作为分析对象,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评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生产,建立了冲床生产使用和非生产时间的对比记录。一些团队成员发现冲床在几种十分相似状态下的工作效率却相差悬殊。这个发现使他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提高其工作状态。随后不久他们就设计出一套先进的冲床操作程序,它包括为冲床上耗损的零部件清洁、涂漆、调整和更换等维护作业,从而使冲床处于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制造状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对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了一个由操作人员负责检查的按日维护作业清单,并由工厂代理人协助完成某些阶段的工作。

在对一台设备成功进行TPM后,其案例记录会表明TPM确能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厂方会因而更加支持对下一台设备采用TPM技术,如此下去,就可以把整个生产线的状态提高到世界级水平,公司的生产率也会显著提高。

由上述案例可知:TPM要求将设备的操作人员也当作设备维修中的一项要素,这就是TPM的一种创新。那种“我只负责操作”的观念在这里不再适用了。而例行的日常维修核查、少量的调整作业、润滑以及个别部件的更换工作都成

了操作人员的责任。在操作人员的协助下,专业维修人员则主要负责控制设

备的过度耗损和主要停机问题。甚至是在不得不聘请外部或工厂内部维修专

家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也应在维修过程中扮演显著角色。

TPM协调员有几种培训方式。多数与制造业相结合的大型专业组织与私人咨询部、培训组织一样均可提供有关TPM实施的信息。制造工程协会(SME)和生产率报业就是两个例子,他们都提供介绍TPM的磁带、书籍和其它相关教学资料。生产率报业还在美国境内各大城市长期举办有关TPM研讨会,同时也提供工业水准基点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5.TPM效果

成功实施TPM的公司很多,其中包括许多世界驰名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柯达公司、戴纳公司和艾雷?布雷德利公司等。这些公司有关TPM的报告都

说明了公司实施TPM后,生产率有显著提高。尤其是柯达公司,它声称自公司采用TPM技术后,获得了500万比1600万的投入产出比。另一家制造公司则称其冲模更换时间从原来的几小时下降到了20分钟。这相当于无需购买就能使用两台甚至更多的、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设备。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声称

通过研究发现,在某些领域采用TPM可以提高其生产率达80%左右。而且

这些公司均声称通过TPM可以减少50%甚至更多的设备停机时间,降低备

件存货量,提高按时交货率。在许多案例中它还可以大幅减少对外部采办部件、甚至整个生产线的需求.

TPM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目的是在各个环节上持续不断地进行改善。

2.全员生产维修制度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中文翻译为“全面生产保养”,是一种以设备为中心展开效率化改善的制造管理技术,与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 ality Management,TQM)、精实生产(Lean Production)并称为世界级

三大制造管理技术。

TPM自1971年正式诞生于日本,在1989年之前主要的重点有五项,焦点

放在设备面:

设备效率化的个别改善(以管理者及技术支援者来进行6大损失的对策);

建立以作业人员为中心的5S(自主保养)体制;建立保养部门的计划保养

体制;操作及保养技能的训练;建立设备初期管理的体制。在1989年之后,其重点由五项增加为八项,焦点由设备面扩增至企业整体面:

设备效率化的个别改善;自主保养体制的确立;计划保养体制的确立;M

P设计和初期流动管理体制的确立;建立品质保养体制;教育训练;管理间接部门的效率化;安全、卫生和环境的管理。目前TPM在世界各国各企业间都普遍在实施,对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方面,也产生了实质的帮助。

日本在吸收了欧美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他们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

创建了富有特色的全员生产维修制度TPM(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其主要内容是:

(1)目标是使设备的总效率最高;

(2)建议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系统;

(3)包括与设备有关的部门,如设备规划、使用、维修部门等等;

(4)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工人全体人员都参加;

(5)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3.TPM全面生产维护

【TPM的定义】

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是制造型企业生产系统的最有力的支持工具之一,能够保证生产计划的如期执行以及时响应客户的市场需求,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如库存积压成本,维修维护成本及其它管理(人工、时间)成本,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机率,从过去认为维护只是生产费用的管理提升为企业在失常竞争力的关键项目之一,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增值水平。TPM活动就是通过全员参与,并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创建并维持优良的设备管理系统,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利用率),增进安全性及高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生产系统的运作效率。

【TPM的组成部分】

在今日世界先进企业实施的TPM称为全面生产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 intenance),有两个组成部分:

- 全面预防性维护与

- 全面预测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是基于时间和使用计划的设备维护方法,维护行动在计划的时间/或使用间隔内实施,以防止机器故障的发生。

预测性维护是基于状态的设备维护方法。维护行动在有明显的信号时或采用诊断技术实施,以防故障发生。

【TPM活动】

TPM 是一个以EVA为衡量指标的管理系统

随着TPM的推广,TPM已形成一个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模式。GAP Con sulting应用“LEAN -SIX SIGMA”帮助客户使用”EVA”方式来衡量公司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客户提高市场份额与在市场的领先地位。

应用EVA衡量的方式,同时协助客户了解改善的价值在哪里,使公司的改善重点始终围绕着为客户、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

全员参与的改善提案活动

TPM的导入与推广应用需要全公司、全体员工的参与,每个人都有他的角色、职责与重要性。

公司最高领导层总裁、副总裁开始,每一位高层决策领导人员首先要认识TP M的内容,清晰的向全体员工发出了明确信号,公司是认真的、全力以赴要导入TPM,让TPM成为公司文化重要的一环。

每个人在TPM中都起到作用,就像足球队,每一名队员都有他明确的分工,球队才有机会在比赛中成功。在TPM导入过程中,公司的高层、中层、基层都有他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TPM活动提倡员工的全员参与,而最具全员参与意义的活动就是员工一般改

善提案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评价这项活动的两个指标是人均提案件数和员工提案参与率。

自主保全活动

自主保全分科活动是以改变企业面貌和工厂现场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改善活动。简单地说,自主保全就是自己的工厂自己管理、自己的设备自己维护。

自主保全活动能使一个环境洁净亮丽、设备完好无损、管理井然有序的优秀工厂将展现在您的面前。与此同时,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也将会获得质的飞跃。

倡导创新与改善的TPM

TPM是应用了“系统”的观点来提升,同时关注企业的文化、策略与执行运作。TPM活动是以追求生产系统的效率极限(损耗为零、浪费为零、事故为零、不良为零等等)为目标,并从企业经营的高处着眼开展的重要课题改善活动。在导入TPM时,着重于“价值的创造”应用TPM技巧工具来驱动生产力的提升,有不同组织、阶层之间取得调和,以便达成共同的承诺,在公司内培养一种乐于学习,乐于改变的风气,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同时提升了个人与组织效率、效益,发展个人动态的合理的技能,为股东创造最大效益。

透过TPM方案与项目的推动,人的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对变化的适应能力都同步得到了提高。总之,只要持续推进TPM活动,必将为企业带来极其丰厚的回报

致力于团队合作的TPM

TPM重于团队的合作,而成功的团队来自有高效领导力的领导者,在TPM

的框架中,应用ILE来培养领导人员的领导、沟通技巧。通过人员多技能的培养与组织合理化来创造改善机会。

应用团队来推动生产力改进,形成公司内的一种气氛来产生共识与承诺,通过团队(跨功能小组)的集体研讨、学习,产生共识来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

5.TPM的内涵

在日本,TPM被定义为“全员参与下的生产维修”。在这一前提下,TPM还涉及使生产设备效率的最大化以及包括一个广泛的、每一个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的预防维修体系的建立。其核心是“维修”与“员工的参与”。在其它国家中,这样的定义产生了一些问题。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核心问题在于设备。国际TP M协会主席Hartmann所提出并经西方国家企业认可的TPM定义为: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下的生产设备整体效率的持续改造。

上述定义的核心在于生产设备的整体效率而非维修,在于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管理人员。TPM体系不仅涉及维护和操作人员,而且还应包括诸如研发人员、采购人员及工长在内的全体员工。生产设备整体效率所带来出来的效益将通过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加以实现。

6.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M

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PEM(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 Management)为适应西方国家工业企业建立TPM管理模式的需要,国际TPM协会提出了“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一新的概念(注:“全面生产设备管理”已由国际TPM 协会注册)。

与较为僵硬的日本TPM模式相比。TPEM 系统的建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T PEM模式更注重现实的需求,将生产设备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给予特别的关注。TPEM模式是一种更为实用的管理模式。借助于TPEM的方法,TPM将重新调整和改变生产设备管理的结构。以24小时连续有效运转为最高目标的设备利用率是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系统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改造生产设备管理系统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现有生产设备系统的改造;

2.将经改造后的设备管理系统维持在高效及高有效度的水平上;

3.购置高效及高有效度的新设备。

设备管理的每一阶段都包括许多步骤,这是在建立TPM体系的规划中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对于TPEM系统来说,首先应该将设备性能及有效度维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平,这在TPM 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虽然必须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相对于生产率和质量的改造及成本的降低而言,这些投入还是很有意义的。

充分而详尽的数据资料及周密的计划对于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应予优先考虑的是改造生产过程,使有限的生产设备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这也将使得早期对TPM的投入得到补偿。

设备管理的第一阶段:通过对设备的改进使其达到尽可能高的效率及有效度。

第一步:确定现有设备的效率及有效度;

第二步:确定设备的实际状态;

第三步:已实施的维修信息的采集;

第四步:设备故障损失的分析;

第五步:确定改进设备状态的需求及可能性;

第六步:确定设备换装的需求及可能性;

第七步:按计划实施改进及换装方案;

第八步:检查及评估方案实施的效果.

对于第一阶段前三步的实施来说,应予优先考虑的是数据的采集、处理。数据是TPM系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对于管理决策和TPM项目的成败也是关键的要素。通过可行性研究得到的信息和其它数据(如现有的设备失效记录,故障登记表,修理费用,平均故障间隔期MTBF等等)可以被TPM 小组用来进行生产设备故障(第四步)及设备状态改进可能性的分析(第五步)。改进方案将按照设备投入产出分析,生产状况,产品质量提升的需求,设备有效度及其它因素依其重要程度逐项予以安排。第六步的重点在于对设备换装的必要及可能性进行研究,由专业工程师组成的TPM小组将分析换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换装对于设备的必要性并拟定相应的方案。第六步则是根据拟定的计划实施改进的方案,这一过程延续的时间取决于设备的状态、所确定的需求及可能性,可能长达6至18个月。由于设备的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这一进程将不断延续下去。对于TPM管理模式来说,设备状态的改进是最有效的成果,对于生产设备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产品质量,产量及成本都将产生积极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TPM模式的投资将通过小组的自主维修活动及与其它人员的紧密协作产生的效果得到回报。在最后一步中,生产设备状态改进的效果应通过与其改进前状态的比较而得

出,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的需求。

生产设备管理的第二阶段是将其效率及有效度保持在最高状态,所要做的就是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使之不致出现反复。对于新设备也要使其在全部使用时间内保持高效状态,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就在于良好的预防性维护,舍此之外别无良策。一个运转良好的预防维修体系是建立在以现代仪器仪表为检测手段,能够判断设备状态的预知维修之上的。将设备保持在最佳状态并不需要完全依赖复杂而昂贵的检测设备,耐心而细致的检查同样可以发现并排除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故障隐患。

设备清洁工作在维护中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于设备的高效运转及产品质量的提升来说,清洁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与其它维护手段相比,清洁工作的作用似乎不太明显,但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是绝不可以低估的。

设备管理的第二阶段:保持生产设备的最高效率和有效度

第一步:编制设备的维护目录

第二步:编制设备的润滑目录

第三步:编制设备的清洗目录

第四步:制订设备清洗、润滑及维护的实施方案

第五步:编制设备的检查程序

第六步:建立包括监督机制在内的预防维修、润滑、清洗和检查体系

第七步:编制预防维修手册

第八步:按计划实施维护、润滑、清洗

第九步:检查和调整相关的计划

在第二阶段中,首先要为生产设备确定预防维修的需求。由工程师、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组成的小组基于自身经验及设备制造厂商推荐的方案编制和调整设备维护计划。这项工作可以分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种由操作人员经培训后进行,第二种则由专业维修人员负责。在第二、第三步中,需要分别为设备编制润滑、清洗计划。紧接其后的是制订设备清洗、润滑、维护的实施方案,这也是员工培训,预防维修的检查目录,操作规程及工作进度计划的基础。第五步是为生产设备编制检查程序,通常情况下检查是预防维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偶尔也可用预防维修工作分开进行,以便更好地确定了零部件的磨损状态和早期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如同在维护、清洗和润滑工作中一样,检查工作也可以采用两种形式进行。

在第六步中,为了加强维护、润滑、清洗及检查工作的计划、实施和调整,必须编制相关的报表。这些报表包括检查目录,操作规程,工作进度计划,检查报表,相关的工作报告等等。

第七步的工作是编制预防维修手册,手应体现TPM模式中的预防维修理念,涉及预防维修策略,维护、润滑、检查程序及组织机构。预防维修目录的编制及应用,操作规程,维修工作进度计划及控制(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期MTB F),维修费用及发展趋势等也都属于维修手册的范畴。

完成前七项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实施由操作人员参与的预防维护、清洗、润滑和检查等项工作,其成败则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素质及激励机制。在TPM理念中,第一种实施方式通常都是由操作人员承担较多的设备管理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的转换则是通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加以实现的。

经改造后的预防维护、润滑、清洗和检查所显示的成效表现为所实施的任务

及实施间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有效的预防维修系统应该是动态的,随时可以根据需要和生产设备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即如果在实施预防维护时生产设备或零部件的状态许可,则可以通过减少工作量或延长实施间隔的方式使管理过程得以优化,这种优化必须建立在维修与操作人员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

7.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

在TPEM的第三阶段,新设备筹措(购置或自制)是以高效及寿命周期费用(LCC, Life Cycle Cost)低为前提的。寿命周期费用是贯穿于设备寿命周期的全部费用,分为五个部分:

设计费用;

制造费用;

试运转及故障排除费用;

设备运转费用;

维护及修理费用。

上述五项费用中,前三项称为购置费用。除了自动化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设备在运转及维护、修理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常都远远超出其购置费。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80%是在设备的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确定的,这其中既取决于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取决于设备运转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人员数量及维护和修理的强度。在某些条件下,设备的安装及调试阶段所需的费用在全部购置费用中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

设备管理的第三阶段:筹措效率高,寿命周期费用低的新设备

第一步:设备技术性能的确定;

第二步:通过操作人员收集现有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三步:通过维修人员收集现有设备的相关信息;

第四步:对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

第五步:根据新工艺规划设备工程方案:

第六步:编制故障诊断的程序:

第七步:编制维修工作的标准和规范:

第八步:对维修及操作人员进行早期培训;

第九步:新设备的验收。

新设备的技术性能主要是指自动化程度、功能及工作周期等项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对产品的适应程度。

收集、分析及处理操作与维修人员基于自己操作与维修设备的实际经验及相关工作记录所积累的信息对于新设备的筹措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第二及第三步中所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利用第二第三步所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设计良好的规划方案使现有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致出现在新设备中则是第四步的中心工作,其目标是依据人类工程学的原理加快设备筹措的进程,从而实现减少或避免损失的目标。第五步的中心工作是根据新工艺规划设备工程方案,进行此项工作时必须注意方案的安全性及环保性。编制故障诊断程序是设备管理第三阶段第六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故障诊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油压表,热传感器,润滑指示器,计数器,水位计,振动传感器,计时器等等都是用于故障诊断的工具。办公设备中的复印机也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故障诊断系统不

仅能显示不同形式的故障,而且能确定故障的位置并自动加以记录,将相关故障信息告之维修人员。

在第七步维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中,维护是已经预先计划好的,其目标是无维护或至少做到设备的维护性能良好。通向维护位置的路径通畅,经常性的清扫和保养也是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例如为设备加装防护罩,对设备内部经常性的吸尘等等。对维修及操作人员早期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可能早地熟悉新设备,进行作业练习。在设备交货前派遣维修及操作人员赴设备制造厂实习、培训也是早期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对于保持新设备的高效运转和良好状态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第九步新设备验收中,一般是由设备制造厂家负责此项工作,通常这也是购货合同中所规定的厂家的责任。对于设备的用户来说,新设备投入使用在时间上是紧迫的,因而在安装、试运转过程中故障的排除及试车的时间往往被大大压缩。这就将导致新设备在使用之初就难以达到较高的综合效率。

TPM现场管理制度

TPM现场管理制度 2014年08月21日互联网 关键字:TPM管理 对于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情况,现场管理中制度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制度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很混乱的,不利于企业管理。 因此在企业在推行TPM现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那么现场管理制度有哪些? 一、定置管理 1. 安置摆放、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2. 及时运转、勤检查、勤转序、勤清理、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不拖不积,稳吊轻放,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3. 做到单物相符,工序小票,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相符,手续齐全。 4. 加强不合格品管理,有记录,标识明显,处理及时。 5. 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不得阻碍 6.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 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保持清洁卫生, 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二、工艺管理 1. 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2.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3.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4. 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 严格执行标准、图纸、工艺配方,如需修改或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经试验鉴定,报请生产技术部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 6. 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7.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8. 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9. 生产部门应建立库存工装台帐,按规定办理领出、维修、报废手续,做好各项记录。 10. 合理使用设备、量具、工位器具,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质量管理 1.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程序文件》中关于“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工作。 2. 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 认真执行“三检”制度,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品不转序。

TPM管理

TPM是什么意思? 1.全面生产维护 英文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缩略语,中文译名叫全面生产维护,又译为全员生产保全。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护管理体系。 TPM强调五大要素,即: ——TPM致力于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TPM在设备一生建立彻底的预防维修体制; ——TPM由各个部门共同推行; ——TPM涉及每个雇员,从最高管理者到现场工人; ——TPM通过动机管理,即自主的小组活动来推进。(PM) 其具体含义有下面4个方面: 1.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综合效率)的极限为目标; 2.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能防止所有灾害、不良、浪费的体系,最终构成“零”灾害、“零”不良、“零”浪费的体系; 3.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开发、管理等所有部门; 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作业者全员参与。 TPM活动由“设备保全”、“质量保全”、“个别改进”、“事务改进”、“环境保全”、“人才培养”这6个方面组成,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进。 1.TPM概念 从理论上讲,TPM是一种维修程序。它与TQM(全员质量管理)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1)要求将包括高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全体人员纳入TPM;

(2)要求必须授权公司员工可以自主进行校正作业;(3)要求有一个较长的作业期限,这是因为TPM自身有一个发展过程,贯彻TPM需要约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且使公司员工从思想上转变也需要时间。 TPM将维修变成了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维修停机时间也成了工作日计划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而维修也不再是一项没有效益的作业。在某些情况下可将维修视为整个制造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简单地在流水线出现故障后进行,其目的是将应急的和计划外的维修最小化。2.TPM的起源 TPM起源于“全员质量管理(TQM)”。TQM是W?爱德华?德明博士对日本工业产生影响的直接结果。德明博士在二战后不久就到日本开展他的工作。作为一名统计学家,他最初只是负责教授日本人如何在其制造业中运用统计分析。进而如何利用其数据结果,在制造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最初的统计过程及其产生的质量控制原理不久受到日本人职业道德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工业生存之道,这种新型的制造概念最终形成了众所周知TQM。当TQM要求将设备维修作为其中一项检验要素时,发现TQM本身似乎并不适合维修环境。这是由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重视的是预防性维修(PM)措施,多数工厂也都采用PM,而且,通过采用PM技术制定维修计划以保持设备正常运转的技术业已成熟。然而在需要提高或改进产量时,这种技术时常导致对设备的过度保养。它的指导思想是:“如果有一滴油能好一点,那么有较多的油应该会更好”。这样一来,要提高设备运转速度必然会导致维修作业的增加。 而在通常的维修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不考虑操作人员的作用,维修人员也

TP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试题与答案

TPM-全员设备管理与维护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 . 以下对员工提案活动范围的正确理解是( )。 ? A.
可以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 ? B.
应尽量避免对别人的诽谤与投诉 ? C.
应当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是大多数要求自主实施 ? D.
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无 2 . PM 分析适用于( )。 ? A. 慢性故障 ? B. 功能停止型故障 ? C.
功能下降型故障
? D. 加速损失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无 3 . 自主保养是以( )为主,按照人的感觉对于设备进行检查。 ? A. 班组长 ? B. 经理 ? C. 车间主任 ? D.

操作人员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无 4 . 故障可粗略地分为突发型及( )两种。 ? A. 临时型 ? B. 劣化型 ? C. 安全型 ? D. 正常型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无 5 . 奖金发放是提案活动的一种标准化奖励形式。在发放奖金时应注意( )。 ? A. 对奖金的数额要进行科学设计,不要设置过高的金额 ? B. 要用现金发放,不要打到工资卡里 ? C. 奖金发放的时间要标准化,一般每月发一次 ? D. 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无 6 . 自主维护主要是由谁来做( )? ? A. 开机人员 ? B. 代班主管 ? C. 科长 ? D. 保全人员

TPM设备管理实例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TPM设备管理实例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TPM设备管理实例----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1 2020年4月19日

1.目的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经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进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2.范围 办法适用于机械动力部所辖维护设备,实行全员点检定修制度。 3.点检实施 3.1根据设备分类,制定详细的点检周期、点检内容。 3.2根据设备分类制定排污周期、润滑周期、润滑部位、给油脂种类等。 3.3制定设备卫生清扫周期及清扫标准。 3.4对点检的设备详细记录部位、运行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处理过程、更换器件型号、种类、件数。 3.5点检工具、检测工具要携带齐全。 3.6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及时汇报。 3.7除做好点检记录外,日常检修也应详细记录。 4.点检内容及周期 4.1公共点检内容:

4.1.1对所辖区域内的设备进行点检,查看岗位生产记录,与岗位有关人员交换信息、收集设备运行状况并进行分析,掌握机件的劣化程度。 4.1.2根据点检情况,提出预防、改进设备性能的意见。 4.2仪表部分: 4.2.1对现场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仪表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外观要保持完好、清洁、证牌齐全。 (3)仪表引线保持整齐,牢固无脱落、裸线。 (4)导压管保持安装姿态,无堵、漏、无扭曲。 4.2.2对现场管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管线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线槽、线管无拖吊,导线无裸露,线槽盖板齐全完好。 (3)管路、接头、气源、保温是否有堵、漏、渗现象。 (4)阀门要完好,开闭灵活可靠,手轮齐全,丝杠无弯曲。 4.2.3对室内盘面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外观完好、证牌齐全,部件无缺损。 (2)仪表内外保持清洁。

什么是TPM管理,TPM管理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TPM管理,TPM管理是什么意思 1、TPM的定义 TPM是(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缩写,意为“全员生产性保全活动”。1971年首先由日本人倡导提出。它原来的狭义定义是: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领导、生产现场工人以及办公室人员参加的生产维修、保养体制。TPM的目的是达到设备的最高效益,它以小组活动为基础,涉及到设备全系统。 TPM的内容 ★以创造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化的极限企业体质为目标; ★以生产系统的寿命周期(即“生产系统终生管理”)为对象,以现场现物为基础,争取实现:零灾害、零不良、零故障、零浪费,营造“绿色工厂”; ★从生产部门到计划部门、维修部门、经营部门、管理部门等所有职能部门的和谐配合; ★通过小团队活动推进; ★从最高领导到生产一线员工,全员参加。 (1)四个零 TPM以实现“四个零”为目标。即:灾害为零、不良为零、故障为零、浪费为零。 为实现这“四个零”,TPM以“预防保全”手法为基础展开活动。预防保全用一句话说就是:为了防止不良或故障等的发生,而将设备的机能维持正常状态的活动。

(2)TPM 8大支柱活动 (3)预防哲学 TPM将“预防”分为两个阶段。 A、最初是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发生。叫“防止再发”。

B、建立防止问题原因发生的定期检查体制。即“预防保全”。 (4)复原、改善 TPM有维持设备正常状态活动和提高效率的改善活动这两方面作用。“改善”就是修正不好的部分,使现状变得更好。 (5)全员参加为基本 预防工作做好是TPM活动成功的关键。如果操作者不关注、相关人员不关注、领导不关注,是不可能做到全方位预防的。 因为一个企业这么大,光靠几个几十个工作人员维护,就算是一天8个小时不停地巡查,也很难防止一些显在或潜在问题发生。 (6)重复小团队是执行力的保证 TPM的推进组织为“重复小团队”。 重复小团队是指从最高层、到中层,直至第一线上的小团队的各阶层互相协作活动的组织。 (7)小团队和自主保全 在TPM的8个支柱中,“自主保全”活动就是以操作员(现场巡检员)为中心来实施。 “以自己设备自己维护”为目标,进行的清扫、检查、补油的复原工作,可以预防不良、故障发生。也就是自主保全活动是由操作员组成的小团队组织来实现。

TPM设备管理实例

TPM设备管理实例----设备点检管理制度 1.目的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2.范围 办法适用于机械动力部所辖维护设备,实行全员点检定修制度。 3.点检实施 3.1根据设备分类,制定详细的点检周期、点检内容。 3.2根据设备分类制定排污周期、润滑周期、润滑部位、给油脂种类等。 3.3制定设备卫生清扫周期及清扫标准。 3.4对点检的设备详细记录部位、运行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处理过程、更换器件型号、种类、件数。 3.5点检工具、检测工具要携带齐全。 3.6对点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要及时汇报。 3.7除做好点检记录外,日常检修也应详细记录。 4.点检内容及周期 4.1公共点检内容: 4.1.1对所辖区域内的设备进行点检,查看岗位生产记录,与岗位有关人员交换信息、收集设备运行状况并进行分析,掌握机件的劣化程度。 4.1.2根据点检情况,提出预防、改善设备性能的意见。 4.2仪表部分:

4.2.1对现场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仪表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外观要保持完好、清洁、证牌齐全。 (3)仪表引线保持整齐,牢固无脱落、裸线。 (4)导压管保持安装姿态,无堵、漏、无扭曲。 4.2.2对现场管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管线要保持安装姿态,垂直水平。 (2)线槽、线管无拖吊,导线无裸露,线槽盖板齐全完好。 (3)管路、接头、气源、保温是否有堵、漏、渗现象。 (4)阀门要完好,开闭灵活可靠,手轮齐全,丝杠无弯曲。 4.2.3对室内盘面仪表的点检:(每日一次) (1)外观完好、证牌齐全,部件无缺损。 (2)仪表内外保持清洁。 (3)显示准确,画线正常清晰,按钮开关灵活可靠。 (4)自动调节系统品质要保持良好。 4.2.4盘后布线的点检:(每日一次) (1)布线整齐规范,端子接线牢固,接触良好。 (2)改造线、临时线要进线槽,做到规范。 (3)照明要良好。

TPM管理规定

1.目的 通过TPM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建立全体参与为基础的保养维修管理体系。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设备、工装的维护保养工作。 3.定义 3.1 TPM:全员参与的生产性维护活动,它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 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加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体制。 3.2 自主维护:TPM设备管理工作之一,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激发操作者的自主管理意识,彻 底实施清扫、点检、加油、紧固等基本作业,加强自主性管理,防止故障的发生,消除设备的各种浪费,提高维护意识和维护技能,保持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 3.3 预防性维护: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中心而进行的设备管理活动称为“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 护一般按计划实施和推进,所以又称“计划维护”。 3.4 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 4.1.1 负责编写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1.2 负责编制《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计划》; 4.1.3 负责编制《工装维修、维护保养计划》; 4.1.4 负责设备、工装维护保养计划的实施; 4.1.5 设备负责维修人员每月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 4.1.6 负责设备、工装的故障维修; 4.1.7 负责每月将设备、工装故障汇总分析; 4.1.8 TPM制度归口部门; 4.1.9 建立TPM目视看板。 4.2 制造 4.2.1 负责工装的存放管理工作; 4.2.2 负责设备、工装的日常点检工作; 4.2.3 负责设备、工装的使用及日常保养;

4.2.4 负责在设备、工装出现故障时填写《固定资产设备/工装报修单》; 4.2.5 负责计算设备的产能OEE 4.3 物流部 4.3.1 在编制生产计划考虑维修、维护保养计划; 4.4 品管 4.4.1 负责通过分层审核监督设备、工装的使用及日常保养 5. 工作程序 5.1 TPM组织机构 5.1.1 公司TPM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最高管理者 ●成员:制造主管、生产技术主管、公司TPM推进员。 5.1.2 TPM执行工作小组 ●组长:制造主管 ●成员:车间负责人、部门TPM推进员、工程师、维修工、操作工 5.2 TPM工作职责 5.2.1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公司的TPM管理工作; ●公司TPM推进员: 负责公司TPM工作的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培训、执行和指导; 负责对各生产部门TPM工作的诊断和评价; 负责并落实诊断和评价问题点对策; ●工程师: 负责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的编制及培训工作; 负责每月将设备、工装故障汇总分析; ●维修工:负责紧急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相关的工作。 5.2.2 制造 ●制造主管: 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本部门TPM工作; 负责检查、督促本部门自主维护工作的实施情况; 每月至少组织、参加一次班组自主维护诊断工作;

TPM与设备管理

TPM与设备管理 日前制造业十分重视企业的TPM管理,日韩制造业TPM管理的成功实践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标杆。目前TPM定义为(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护,已经从单纯意义上的设备维护或者管理提升到囊括所有企业活动的一种现代管理制度,所强调的是“全员、全过程、全系统”,设备管理是TPM所强调中的全过程中的一大主要方面。 TPM有八大支柱两大基石:两大基石是5S活动和小组活动,八大支柱是人才培养、初期管理、品质管理、课题改善、安全管理、事务改善、专业保全、自主管理。TPM八大支柱两大基石已经很明确的强调了TPM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生产线建设、品质、成本、环境安全、流程、设备保全等的方面。 TPM管理最早来源于生产现场的设备维护,以至于给诸多管理者的印象就是TPM管理等同于设备管理,因而诸多企业将TPM管理放在设备部门去推进,其实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TPM管理是一种生产力革新活动,需要专门成立经营革新部门,由总经理亲自抓。如果TPM管理放在设备部门去推进可能成效不明显。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机、料、法、环,因而TPM管理十分重视的首先是人才培养,致力于通过人才培养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目标;其次是对“机”设备的管理,企业的诸多管理指标的实现无不是通过设备实现的,持续追求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现代企业对设备维护的重视也可以通过TPM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略见一斑。 TPM管理着眼的不是企业外部管理,它所着眼的是顾客所看不到的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实际也就是生产现场的实力。通过现场的持续的改善活动,形成具有自律精神的组织机制,促进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强的成本竞争力、变动对应能力、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从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占据优势地位。它完全来自企业内部,来自于现场的人的力量。TPM管理有四大目标:浪费0化、不良0化、故障0化、灾害0化,不断向浪费、缺陷挑战。TPM管理就是精益管理,是一种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的盈利管理。 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是TPM管理主要的实践对象,TPM管理总体划分为七个阶段:初期清扫、发生源/困难源对策、制定基准书、总点检、自主点检、工程品质保证、自主管理,每一阶段的开展都要围绕设备注入很多的现场实用知识。比如,一阶段初期清扫就是要通过设备的清扫,在员工和管理者的观念中树立清扫就是点检概念,通过设备清扫活动培育员工学会观察和理解设备;分析设备的某一部位产生的缺陷会对产品品质造成什么影响从而促进设备的操作着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查找问题,提出改善提案并自我实施;让员工掌握利用QC七工具开展小组主题活动,眼睛盯住员工熟悉的生产线场,一点一滴的开展改善活动。设备缺陷治理、设备自动化改造、设备防错改造,解决一个问题标准化一个问题,用标准创造价值。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小组活动培育的是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收获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TPM活动强化了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一般可分为:设备分类、设备性能鉴定、设备目视诊断技术、设备点检、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关键设备备件储备等内容。TPM活动就是要将设备管理的这些个内容在现场的实现,比如设备点检,就有员工的日常设备点检和专业人员的点检,点检项目的制定来源于现场,点检不合格项的处理来源于现场,让员工一定要知道点检的标准是什么、知道判定异常,并让其学会一定处理缺陷的技能,这符合精益生产的要求。比如,设备目视诊断技术,标识出仪表的功能上下限范围、液位加注的上下限范围、转动部位的旋转方向,很容易让员工和管理者判定差异,从而预防问题的产生。通过各阶段的TPM活动能够不断理顺设备的管理流程,培养比设备强的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用设备制造质量,赢得利润。 TPM活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参与。全员强调的是从总经理到一线操作员工全体参与,全过程强调的是从客户需求信息的输入到企业生产管理活动到交付顾客满意产品的输

TPM管理理念介绍

TPM管理理念介绍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TotalProductiveEquipmentManagement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一、特点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 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二、目标 TPM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事先预防、并消除设备故障所造成的七大损失:准备调整、器 具调整、加速老化、检查停机、速度下降和生产不良品。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和零灾害,在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费用消耗的合理化。 三、要素 推行TPM要从三大要素上下功夫,这三大要素是: 1、提高工作技能:不管是操作工,还是运行工,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没有好的工作技能,全员参与将是一句空话。 2、改进精神面貌:精神面貌好,才能形成好的团队,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3、改善操作环境:通过8S等活动,使操作环境良好,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兴趣及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设备事故。现场整洁,物料、工具等分门别类摆放,也 可使设置调整时间缩短。 四、技巧、推行方法 1、建立自主维修程序 首先要克服传统的“我操作,你维修”的分工概念,要帮助操作工人树立起“操作工人能自主维修,每个人对设备负责”的信心和思想。 推行8S活动,并在8S的基础上推行自主维修“七步法”。 1初始清洁清理灰尘,搞好润滑,紧固螺丝 2制定对策防止灰尘,油泥污染,改进难以清理部位的状况,减少清洁困难 3建立清洁润滑标准逐台设备,逐点建立合理的清洁润滑标准 4检查按照检查手册检查设备状况,由小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各检查项目 5自检建立自检标准,按照自检表进行检查,并参考维修部门的检查表改进小组的自检标准。树立新目标和维修部确定不同检查范畴的界限,避免重叠和责任不明。 6整理和整顿制定各个工作场所的标准,如清洁润滑标准,现场清洁标准,数据记录标准,工具、部件保养标准等等 7自动、自主维修工人可以自觉,熟练进行自主维修,自信心强,有成就感。 2、做好维修计划 维修计划指的是维修部门的日常维修计划,这要和小组的自主维修活动结合进行。并根据小组的开展情况对维修计划进行研究及调整。最好是生产部经理与设备科长召开每日例会,随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安排及调整维修计划。 3、提高操作和维修技能的培训

『原创』某轮胎厂TPM改善案例

某轮胎厂TPM改善案例 TPM设备管理前期应充分集中生产和维修工程师的丰富经验,尽可能考虑维修预防(MP)和无维修设计。这一目标体现在设备投资规划、设计、研制、安装、试车及负荷运行各阶段,随时根据试验结果和出现的问题,结合现场工程师的经验改进设备。” 这是一家大型汽车轮胎企业,拥有职工6000 多人,总资产达20多亿元。主导产品有斜交胎、乘用轻卡子午胎、全钢载重子午胎、半钢载重子午胎。其主导品牌被推举为中国轮胎工业十大民族品牌。轮胎橡胶行业属于设备密集型工业,其生产性和品质水平的发挥主要依赖于设备的保证,此前,这家工厂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两年来企业发展迅速,员工队伍急剧扩张,新设备不断增加,60%以上的员工入厂不到半年,不仅维护保养甚至连设备的操作技能都明显不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方式能够快速地维护设备的稳定,早期防止设备劣化发生。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2003年5月份,新上任不久的年轻总经理,想到了咨询公司的专家们,为什么不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咨询顾问来协助推行TPM呢? 一、什么是TPM? 经过公司有关部门的多方联系,请到了曾经为三星工厂和海信工厂推行TPM的顾问专家,03年5月份的一天,在工厂主要干部的陪同下,咨询顾问对生产现场作了一个简短诊断,在现场看到和了解到,这家工厂有过推行5S的基础,通道、地面比较干净,但是设备的清洁和保养状态堪忧,工人只负责操作设备,下班后就离岗,橡胶部件加工散落的边角料和废弃物散落地上后都要由维护保养人员清扫和处理……“做TPM,就是要做到自己的设备自己维护”,回到会议室后顾问同大家交流。听到这种论调,生产部门的干部一惊,维修部门的干部狐疑且暗喜。惊的是,生产任务这么紧,哪有时间做什么TPM,而且生产人员负责操作设备,维修人员负责修理保养,这样的分工天经地义,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疑的是,工厂多年前就在倡导操作者要进行日常保养却没有实际效果,难道现在的TPM有什么不同吗?喜的是,生产操作人员都去做自主维护,那么维修人员不就会轻松了吗?有一位负责维修部的高级主管还特意把顾问拉到一边悄悄嘱咐:我们知道操作者应该做自主保养,我们的维修人员也早有怨言,但这是公司规定,我担心这样讲,以后维修人员就更不愿意做日常保养了。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即全面生产性维护。1951年,美国提出了PM,日本企业在PM基础上,经改良后,形成了现在的TPM理论。它以与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为切入点,通过设备,工作环境的改善来改善人的看法,想法,进而改善企业的体制。 培训引导观念转变 实行变革的第一步就是转变观念,TPM也不例外。顾问专家们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的不同设计了一系列培训课程,称之为TPM大学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了针对部长级以上干部的《TPM经营干部课程》,针对科长和主管级别的《TPM管理人员课程》,为培养企业内部TPM专家而开设的《TPM专家培养课程》,以及面向现场班组长的《TPM现场实践课程》。TPM是以设备为中心开展的活动,就像人类生病了会去看医生一样,设备也是有生命的物体,设备出现故障了,就要请专业维修人员来医治,这叫做事后保(BM,Breakdown Maintenance)。人为了强身健体,要做预防保健,还要定期去体检,对于设备来讲,就叫做预防(PM,Preventive Maintenance)。有些人的疾病是先天性带来的,要预防这一点就要实行优生优育,设备也同样存在先天性的设计缺陷,所以在设备交付使用后要实行改良保全(CM:Corrective Maintenance),还要将改良后的信息情报反馈到设备的采购和制造部门,以生产出保全性能更好保全费用更低的优良设备,这叫做保全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TPM中的T即Total,强调的是全员,对于生产制造部门来讲就是要做好自主保全,也就是自己的身体要自己保养,自己的设备要自己维护。我们人如果生病了,难道能埋怨医生没有做好检查吗?更多的时候,我们比医生还要清楚自己体内发生的微小变化,我们应该反省自己,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饮食起居和日常保健习惯。如果设备的操作者也能

TPM管理规定

1.目的

通过TPM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为过程,建立全体参与为基础的保养维修管理体系。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生产设备、工装的维护保养工作。 3.定义 3.1 TPM:全员参与的生产性维护活动,它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 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加为基础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体制。 3.2 自主维护:TPM设备管理工作之一,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激发操作者的自主管 理意识,彻底实施清扫、点检、加油、紧固等基本作业,加强自主性管理,防止故障的发生,消除设备的各种浪费,提高维护意识和维护技能,保持设备的最佳技术状态。 3.3 预防性维护: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中心而进行的设备管理活动称为“预防性维 护”,预防性维护一般按计划实施和推进,所以又称“计划维护”。 3.4 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 动。 4. 职责 4.1 生产技术 4.1.1负责编写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4.1.2负责编制《设备维修、维护保养计划》; 4.1.3负责编制《工装维修、维护保养计划》; 4.1.4负责设备、工装维护保养计划的实施; 4.1.5设备负责维修人员每月进行检查维护并做好记录; 4.1.6负责设备、工装的故障维修; 4.1.7负责每月将设备、工装故障汇总分析; 4.1.8TPM制度归口部门; 4.1.9建立TPM目视看板。 4.2 制造 4.2.1负责工装的存放管理工作; 4.2.2负责设备、工装的日常点检工作; 4.2.3负责设备、工装的使用及日常保养;

4.2.4负责在设备、工装出现故障时填写《固定资产设备/工装报修单》; 4.2.5负责计算设备的产能OEE 4.3 物流部 4.3.1在编制生产计划考虑维修、维护保养计划; 4.4 品管 4.4.1 负责通过分层审核监督设备、工装的使用及日常保养 5. 工作程序 5.1 TPM组织机构 5.1.1 公司TPM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最高管理者 成员:制造主管、生产技术主管、公司TPM推进员。 5.1.2 TPM执行工作小组 组长:制造主管 成员:车间负责人、部门TPM推进员、工程师、维修工、操作工 5.2 TPM工作职责 5.2.1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公司的TPM管理工作; 公司TPM推进员: 负责公司TPM工作的管理制度、标准的制定、培训、执行和指导; 负责对各生产部门TPM工作的诊断和评价; 负责并落实诊断和评价问题点对策; 工程师: 负责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的编制及培训工作; 负责每月将设备、工装故障汇总分析; 维修工:负责紧急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相关的工作。 5.2.2 制造 制造主管: 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本部门TPM工作; 负责检查、督促本部门自主维护工作的实施情况;

工厂TPM管理推进的项目实例

工厂TPM管理推进的项目实例 开展TPM设备保全活动,其目的就是追求设备的零缺陷、无停机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OEE),预防生产中所有损耗发生的良好机制,提高良品率,缩短生产周期,最终达成损耗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也是一种由全员参加的管理活动,通过生产保全中“现场、现物”的行动,不但能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品质和改善企业体质,也能够达到改变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下面跟大家分享工厂TPM管理推进的项目实例。 一、确定推行方针和目标 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TPM活动推进组织要为员工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既有挑战性又有实际意义,如企业效益得到何种改善、工作环境得到何种改善、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等。 同时要考虑将方针和目标与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进行整合。同时指出TPM活动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TPM推行组织 为使TPM活动顺利推进: 由公司领导、生产、品质、研发成立TPM推进领导小组,负责贯彻、实施TPM的推进计划。 引导员工实施自主保养、自主行动,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1.成立推行领导小组 组长(经理级):张*春 组员(课长级):王*杰、徐*英、韩*云、张*英 成员(员工级): 保养部门,周*、陆*、林*、李*发 使用部门,制造部门员工 从企业最高TPM推行组织到各车间。指定层层负责人。同时成立各种专业的项目组。 2.明确组织职责

①各组织职责 组长:负责推行领导小组的运作、统筹、指挥、监督全局工作,直接向厂长报告推行情况。 组员及推进员:负责辅导和跟进TPM实施工作。 成员:负责落实TPM活动项目(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保养部门:负责机器设备维修与保养安装、档案和台帐的管理,及设备预防、维护、保养计划,预防性保养计划编制;应为每台设备编制设备操作指导书,内容包括设备的操作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要求。 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②实行责任制 组员对组长负责。 组员应依据组长颁布的目标计划,制定详细的适合公司实际的目标计划上交推行领导小组,并接受组长的监督及考核。 ③职掌范围 成员(员工级)----使用部门负责各自部门设备自主保养: 1.设备5S进行——设备工作环境进行整理、整顿、清洁、清扫。 2.目视管理——对设备基本工作环境、外部条件、外观等进行检查更容易判断、远处的管理近处化。 3.日常点检——作业前、中、点检、后点检。 4.基本的整备——设备的清扫、加油润滑、锁紧、紧固重点螺丝。 5.小修——进行简单零件的换修、小故障修复及排除。原则上不得独立拆卸设备和进行电气维修工作。 一级保养通过日常点检进行,由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及交接班中完成并做好记录。 成员(员工级)----保养部门负责各自部门定期维护性检修: 组员(课长级)----负责现场稽核。 组长(经理级)----复核、复审与复评。 三、TPM推行内容

分享一个设备管理TPM案例

分享一个设备管理TPM案例 随着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高精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柔性生产设备等已广泛应用于企业,传 统的单纯依靠设备修部门来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已很难适应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如何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减少各种故障损失成为企业改善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实力所关注的问题。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设备的时间、空间全系统为载体,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全员生产维修体制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全员生产维修(TPM)是日本企业在美国生产维修基础上,吸收了英国综合工程学、美国后勤学、我国鞍钢宪法中的群众路线的做法而提出的现场设备管理模式。这一设备管理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至今已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利器。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TPM 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必须与企业整体运作系统相匹配。 TPM概括起来讲就是全效率、全系统、全员参加,而全员参加是实施TPM的基础,是TPM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是实施TPM的切入点和重心。要想成功引入TPM,就必须从“全员参与”精神的培养人手,海尔就是实施TPM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OEC管理法 海尔独创了一套管理理论—OEC管理,O(Overall)意为“全面的”;E(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意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Controland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其含义是全方位地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今天的工作今天必须完成,今天的效果应该比昨天有提高,明天的目标要比今天的目标高。 具体地讲就是企业每天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的控制项目,按规定的计划执行,每日把实施结果与预定的计划指标进行对照检查、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事事控制的目的,确保事务向预定的目标发展。 OEC管理法由三个基本框架构成,即目标体系、日清控制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这三个体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首先由目标体系确定目标,然后由日清体系来保证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为了使基础性的工作能朝着对企业有利的方向运动,必须对日清的结果进行正、负激励,这便是有效激励机制所要达到的目标。 OEC管理法强调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将对结果的管理转变为对瞬间状态的控制。通过日清管理法把所有的目标分解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目标每天都有新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地、不断地增长。海尔每个员工都有一张“三E卡”(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每个员工干完当天的工作后填写卡片,填写完之后,其收人就跟这张卡片直接挂钩。这张日清卡使海尔把整个的工作大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比方说海尔的冰箱共有156道工序,545个责任区,这都落实到每个人;海尔的冰箱仓库共有1964块玻璃,每一块玻璃都有责任人,这就使得整个质量得到了保证。所以,在海尔全员参与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变成了效益。海尔的OEC管理,是海尔的基础管理,为海尔营造了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使海尔上下形成一个有机的积极向上的系统。 二、员工的市场链理念与设备管理 在OEC管理的基础上,海尔又辅以市场链这一有效调节机制。所谓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人企业内部,围绕海尔集团的战略目标,把企业内部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 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 1

设备TPM管理

TPM的设备管理体系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工作流程,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实际使用要求制定了设备点检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计划,对设备设定了月度、季度和年度预防检修计划。为预防突发事故,建立了应急处理流程,设计了设备异常报告书等。针对设备运行质量,公司还设定了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建立周分析、月分析和年度分析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是公司TPM设备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基础和重点,下面对它进行详细说明: 1.目的 对原有设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建立由生产操作人员进行日常设备维护,专业设备维修人员进行计划性检修、预防性维护设备的新的设备管理模式,旨在彻底改善原来进口设备的老化和国产设备的高故障问题,提高设备效率,消除一切与设备有关的浪费,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2.编制审批程序 本制度由设备科和综合办编制,由各个车间主任预审,经过修改后,设备副总经理批准,报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后发文执行。 3.适用范围 4.各级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1)设备副总经理的设备管理职责如下: a.贯彻执行公司设备管理体系变革的宗旨,根据TPM推进委员会的总方针,编制公司设备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新的设备保养体系。 b.全面负责各项设备管理决策。 c.负责设备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d.审批各项设备保养计划和设备配件采购计划。 e.对重大设备问题和紧急事故及时组织应急处理。 (2)设备科长的设备管理职责如下: a.在设备副总经理的指导下,负责全公司范围内的设备管理职能工作,负责编制各类设备管理体系文件、各类设备具体管理规章、标准,并指导各个相关科室和车间执行。 b.负责设备基础投入的管理工作,对设备选型、购置、验收、编号、建账、建档、统计、调配、移装、更改、改善和报废等工作负有直接管理责任。

TPM管理制度

TPM推进管理办法 1目的 为明确TPM f理推行工作内容、部门职责,加强TP MT理考核,在公司范围内顺利开展设备全员维护(以下简称TPM管理工作,达到推行工作目标,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设备管理中开展TPMT理和考核。 3术语 3.1 全员生产维护(TPM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是指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最高为目标,通过与工作小组相结合,全员参与建立和开展设备全系统的预防维修体系。 其基本要点如下: a) 以现场“ 6S'活动为基础; b) 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系统的生产维修; c) 涉及设备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等所有部门; d) 从领导者到生产第一线职工全员参加; e) 通过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f) 创造整合有机的生产体系。 3.2 OEE: ( Overall Equipme nt Effective ness )即设备综合效率,其本质就是实际合格 产量与负荷时间内理论产量的比值。OEE不仅考察设备在时间上的利用,也考察由于创造和 工艺造成的性能降低和合格品率的问题,更全面地体现了全员参与关注设备的思想。 设备综合效率(OEE =时间开动率X性能开动率X合格品率 其中:时间开动率=开动时间/负荷时间 负荷时间=日历工作时间一计划停机时间-非设备因素停机时间 开动时间=负荷时间-故障停机时间-初始化停机时间 性能开动率=净开动率X速度开动率 净开动率=(加工数量X实际加工周期) /开动时间 速度开动率=理论加工周期/实际加工周期 合格品率=合格品数量/加工数量 3.3 TEEP (total effective equipment of production )即完全有效生产率,也可以表 述为产能利用率,即把所有与设备有关和无关的因素都考虑在内来全面反映企业设备生产效率。 全有效生产率(TEEP =设备利用率X OEE 其中:设备利用率=(日历工作时间一计划停机时间-非设备因素停机时间)/日历工作时间 3.4 OPL: (one pointlessons )即单点课程,又称“一点课”;是指针对生产中一个特定 问题的解决由员工自己编写的专门教材。其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和生产现场相关,能解决 生产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单点教材;其基本要素包括:标题、编写人、审批、类别、培训对象、培

TPM管理推行的三个阶段和十个步骤

TPM管理推行的三个阶段和十个步骤 TPM管理(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的意思就是“全员生产维修”,这是日本人在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TPM 管理作为制造业的设备全员生产维护工具,曾经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并被诸多国有企业广为推崇,然而时至今日TPM管理已被人淡忘。就当前的印刷包装行业而言,节能减排,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可是由于设备的故障率偏高所带来的潜在能源、人力、时间等的不合格浪费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行业良性发展掩盖了“重操作,轻保养”的不良作业习惯,加上专业分工,维修的只维修,操作的只操作,造成操作工抱怨“维修工维修不及时,没有停机后检查,不能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维修工责怪“操作工不爱惜设备,缺乏保养设备。”……如此推诿扯皮、相互抱怨,内讧不断,矛盾升级成为印刷包装行业的通病。 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拾TPM管理不失为一剂灵丹妙药。以下为大家揭秘TPM 管理推行中的三大阶段十个步骤: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制定TPM管理计划,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第二阶段为引进实施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制定目标,落实各项措施,步步深入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检查评估TPM管理的结果。改进不足,并制定下一步更高的目标。 十个步骤: 1、TPM管理引进宣传和人员培训。 主要是向企业员工宣传TPM管理的好处,可以创造的效益,教育员工要树立团结概念,打破“操作工只管操作,维修工只管维修”的思维习惯。 2、建立组织机构推动TPM管理。 成立推行督导小组,范围可从公司级到工段级、层层指定负责人,赋予权利、责任。企业、部门的推动小组最好是专职的脱产机构,同时还可成立各种专业的项目组,对TPM管理的推行进行指导、培训、解决现场推进困难问题。 3、建立基本的TPM管理策略和目标。 TPM管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目的;b.量化;c.时间进度。即,什么时间在哪些指标上达到什么水平,考虑问题顺序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外部要求→内部问题→基本策略→目标范围总目标。 4、建立TPM管理推进总计划。 制定一个全局的计划,提出口号,使TPM管理能有效地推行下去,逐步向四个“零”的总目标迈进。计划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A改进设备综合效率;B建立操作工人的自主维修程序;C质量保证;D维修部门的工作计划表;E教育及培训、提高认识和技能。 5、制定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