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开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隆,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3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他常常思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

可以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非常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悲哀,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8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抚慰母亲说:"裒儿在那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必须禀告,回家后必须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之后,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答复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非常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2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非常孝顺,每一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仍然安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齐,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之后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

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答复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5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一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6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别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以前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回到。最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齐回到,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7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明白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非常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____。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8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单独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突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之后他官至司空。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9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突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了。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0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忧蚊虫分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1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屡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突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本来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忧,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3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单独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齐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疑心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明白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突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一样,每一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4

另一那么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出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假如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齐,到肉店买

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籁籁地掉了下来。

像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的强音。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5

孝敬长辈的历史故事之《黄香温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悲哀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貌,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开心早日康复。黄香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典范啊。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6

孝敬长辈的历史故事之《子路借米》

孝敬长辈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英勇、孝顺出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英勇孝顺的好孩子。我们要学习子路孝敬父母的好品质。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7

袁世凯葬母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会谈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任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袁世凯葬母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

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取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详细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我们此刻的红头文件,规定不得超过20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冲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8

____孝敬父母

____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____还是一个非常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____孝敬父母1962年,____元帅出国访问回来,在飘过家乡时,他就抽空去探望已经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母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看见____进了家门,母亲非常快乐,陈母刚要向儿子打招呼,突然想起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于是她赶紧示意身边的人把尿裤藏到床下。____见了久别的母亲,心里很冲动,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长问短。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到床底下了?”母亲明白瞒但是去了,只好说出了实情。____听后,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这时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来,抢着去洗。____急忙挡住他们,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这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____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____元帅是个大人物,每一天都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却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

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____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母亲浓重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必须禀告,回家后必须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精选29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开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隆,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3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孝敬长辈的故事篇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富的筵席,他常常思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六篇】 【篇一】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铁面包公孝子心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 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 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 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 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 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 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 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 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 忽视了。 【篇二】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一只木碗

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老人老得连 路都走不动了,他眼睛花,耳朵也背,双手还经常不停地发抖。老人 无法照料自己,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的时候,汤匙也握不稳,常常 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 有一回,老人吃饭时,又把汤撒了一地,碗也摔碎了。媳妇大为 生气,指着老人的鼻子大声嚷道:“你怎么吃的饭!天天把汤和别的东 西撒一地,还把碗都给摔碎了!尽给我添乱。你知道我一天多忙吗,想 把我累死呀!”于是,他们不许老人上桌吃饭了。吃饭时,他们把他赶 到灶后的角落里,给他一只瓦盆,瓦盆里只有一点点饭菜。老人每顿 饭都吃不饱,还得经常挨骂。老人伤心极了,常常一个人在灶后的角 落偷偷眼泪。 有一天,老人的手颤抖得连那只瓦盆都端不稳了,瓦盆掉到地上 打碎了。儿媳妇没完没了地训斥他,老人一声不吭,仅仅不住地叹气。夫妻俩商量:咱这爹,什么都能被他摔碎,长此下去,咱得花多少钱 给他买碗买盆呀,得想个办法,什么东西是不容易摔碎的呢?对了,用 木头给他做个碗。于是,儿子找来了一快木头,开始动手做木碗。一 会儿工夫,木碗就做好了。媳妇正想把碎木片清除出去,老人四岁的 小孙子跑了过来,他把地上的碎木片拾掇到了一起。“你这是干什么? 要这些没用的碎木片做什么用?”老人的儿子问。“我要把这些碎木片 做成一只木碗,留着它,等我长大了,就把它拿出来给爸爸妈妈吃饭用。”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先是一脸苦笑,最 后哭了起来。他们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儿子都是看在 眼里,记在心上的。 从此,他们不再将老人赶到角落里吃饭,而且,即使老人泼了点 什么,他们也不再说什么了。慢慢地,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好了。 【篇三】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黄香温席

孝顺的故事(30篇)

孝顺的故事(30篇) 孝顺的故事(一): 陈毅孝敬父母 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走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十分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可是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您身边伺候,心里十分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日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

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我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明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孝顺的故事(二): 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顺的故事(三): 关于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优秀9篇)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设想,一个对父母长辈出言不逊、举止不雅的人,能成为爱国成才、奉献力量的人物吗?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9篇孝亲敬老的简短故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篇一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 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 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 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 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孝老爱亲事迹篇二 某某某,男,1949年出生,中共党员,鄂城区泽林镇余山下村村民。 其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把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当自己的 `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去世后某某某夫妇接过爱心和孝心的接力棒。为了 方便照顾老人,他们将自己的母亲送到三弟家赡养。 家里条件拮据,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干活也要让老人吃上米饭;家 里无钱买药治疗老人肾炎,某某某在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到白雉山采摘草药,一采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肾炎奇迹般的痊愈了。老 人怕拖累某某某一家曾几次想绝食自杀,某某某夫妻那几天轮流日夜守在 她身边,耐心开导老人。为了让老人解开心结,某某某夫妇专门用人力车 拖着老人到城里、西山公园等处游玩。他们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奶奶,50 多年来,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岁。 董家两代人孝行善举感动众生,某某某被评为鄂州市第二届“孝老爱 亲模范”。 孝老爱亲事迹篇三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某某某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10篇 1.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在我国历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涌泉跃鲤 蒋氏,东汉四川广汉人,嫁给庞氏。夫妻孝顺,家离长江六七里。庞氏经常去河边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经常给她做鱼吃。婆婆不想一个人吃饭,就邀请她的邻居一起吃。有一次,因为大风,庞兹很晚才回家打水。江怀疑她忽视了她的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庞兹住在邻居家,没日没夜地努力纺纱织布,把积蓄寄给邻居孝敬岳母。后来婆婆得知庞氏被开除的消息,让蒋氏把他请回来。庞氏回国途中,庭院里突然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都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从此,庞氏用这些来祭拜他的岳母,这样他就不用去很远的河边了。 3.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卧冰求鲤 王翔最孝顺。初丧,后母朱不慈,数之。所以我失去了对父亲的爱。每次扫牛,项更是恭敬有加。父母生病,不能脱衣服。妈妈经常想吃生鱼,天冷结冰的时候会脱衣服给它削冰。冰突然自溶,双鲤跃出归。母亲又想到了黄雀烤,几十只黄雀为母亲来到她的窗帘里。全村惊叹不已,认为是孝感造成的。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孝敬父母的故事典故 芦衣顺母——闵损 闵损,字子谦,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在孔子门下有颜渊之称。 闵的母亲早逝,父亲娶了第二任妻子,生了两个儿子。他的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她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棉衣,丢的却是一件野外芦花做的薄外套。有一次,敏损的爸爸出门,叫敏损去推车。芦花衣根本没有起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拉冷得发抖,手指也僵硬了。起初,他的父亲非常生气,认为敏损失是草率的。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孝顺的名人故事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从古至今有不少关于孝顺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 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 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 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 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

2023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精选8篇)

2023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精选8篇)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1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2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名人孝亲敬老的故事4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

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五篇 孝顺是汉语词语,读作xiàoshùn,出自《国语·楚语上》,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现多指孝敬的口语。孝顺现在应该理解为,孝敬父母长辈,顺应天理善意。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1 孝心是不可少的,嘴上说说很简单,但要付出实际行动,却不是那么容易。 我们在大年初三因拜访亲友而疲累不堪,当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这样子的:当晚我们還来不及吃晚餐,要入住酒店時,爸爸却只顾着去停车,把两个如山一般大的行李丢给了我们母女三人,半句话都不说就消失了。 我和妈妈及妹妹在酒店大厅等了好久,这时候服务员叫我们不要在大厅等,应该要直接去房间等,妈妈听了之后,脸拉了下来,没有了微笑,眼里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我当时吓坏了,妈妈很少大发脾气的;于是我和妹妹一人拉一个行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把两个巨大的行李推进了电梯内,又拉到房间内。 这个时候爸爸回来了,妈妈把整天的疲劳及不开心,都发泄到爸爸的

身上,一句接着一句的数落着爸爸,我听了以后,心中如被针扎了一般的疼,一种酸酸的滋味在我的心底展开了。 我大喊:"爸爸也很辛苦的,不要再批评他了。"妈妈不听,我看着她,她的眼里喷出了怒火,我一边安抚妈妈,一边鼓励爸爸继续道歉,这时的我,心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焦急,我很想念从前那个和睦的家,我感觉到自己的脸在发红、手在发烫,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妈妈!"我叫道。"可不可以不要吵了?我希望你们可以和好!"我鼓励勇气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听了我的劝告,爸爸妈妈终于和好了,事后爸爸摸着我的头,感谢我发挥了和平使者的角色,让爸爸妈妈和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孝顺的事。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知道,我表现出孝心了,我也觉得自己长大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这次事件让我体会到行动是如此的重要!我希望自己以后都能够透过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孝心,让爸爸妈妈心中高兴及欣慰。 现代孝顺父母的故事2 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 从古至今有不少关于孝顺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孝顺的名人故事(精选10个),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

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老人。下面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1 老人们为了下一代成长呕心沥血,是多么伟大啊!他们理应受到晚辈们的尊敬,敬老爱老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也学会了敬老爱老。 以往我在家里是个“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更不懂得尊敬长辈,爸爸妈妈总把好吃的让给我。自从学校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我才下决心要做一个敬老爱老的好孩子。 “五一”放假时,爷爷因患了白内障到汤国华医院做手术后,需要休息和补充营养。我就把什么好吃的全让给他,爷爷要滴眼药水时,我就不厌其烦地给他滴眼药水。每天给爷爷的房间打扫卫生,把桌子、椅子擦得干干净净,还帮他整理床铺,洗衣服。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端出一只鸡腿笑嘻嘻地对我说:“鋆鋆,这是特意为你准备的,趁热吃吧!”我一看到鸡腿,很不得马上狼吞虎咽起来,我刚想吃,又想到:敬老爱老,善待和关爱每一位老人是我们做晚辈应做的,我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我说:“爷爷,请您老人家吃吧!”爷爷和蔼地说:“我年纪大了,牙又缺了几只,这个鸡腿我吃不动了,还是给鋆鋆吃吧!”我听后,连忙说:“平时我吃得多了,现在您病后需要补充营养,我怎能吃呢孝敬长辈,是我应该做的。”这时,妈妈走过来,说:“是啊!鋆鋆要学会尊敬老人这种美德,这个鸡腿还是您吃了吧!”爷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说:“鋆鋆长大了,变的孝顺了,懂得尊敬长辈了。”

我听后,心理比吃了蜜还甜。 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今后我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的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2 敬老爱老离我们真的很远吗难道敬老爱老就像报导中那样送老人们礼物,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吗 其实尊老敬老并不难,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你给老人的一个微笑,你给老人让一下座,你有礼貌地招呼一下老人,这都是对老人的一种尊敬。可是,我时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公交车上,有一位老奶奶蹒跚着挤上了汽车,周围的人们有的占着位子却视而不顾,端坐着那被他占为己有的位子;有的在老奶奶想坐里面的位子时,他的脸上会出现一种讨厌的表情,一路上,也会和老奶奶保持距离,紧紧地拽着自己的包;有的见到老奶奶就会很远地走开,也不看老奶奶一眼;有的在当她示意自己走开时,就会大叫:“烦死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老年人也有自尊心啊,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到那时别人也对你这样,你又会怎样想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老人让一下座,每个人都能多为老人着想,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 所以我们都应该尊敬自己的长辈,不管他是多么让你厌烦,可他毕竟是你的长辈。在这里,我还是要说,尊敬孝敬长辈是一种品德。我希望大家能够善待自己的长辈,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孝亲尊老的现代故事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题记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破旧的房屋,里面住着一个孤寡老人。他的儿子十分不孝顺,丢下他一个,远走他乡了。老人靠捡废品谋生。他几

孝敬长辈的故事(5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5篇) 孝敬长辈的故事1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回到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孝敬长辈的故事2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一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孝敬长辈的故事3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

说:"要明白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孝敬长辈的故事4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了。 孝敬长辈的故事5 另一则是“冯玉祥买肉孝父”的故事。 冯玉祥将军不仅仅是个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闻名的孝子。 旧社会当兵是个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其年幼身弱,总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看到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一个不花,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齐,到肉店买了二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了锅焖猪肉。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籁籁地掉了下来。 像这样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当今许多有高尚情操的青少年,也是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楷模。这种把孝心献给长辈,把爱心送给别人的好人好事,汇成了一首首人间完美温馨的爱的乐章,奏出了时代

古代关于孝顺的24个历史故事

古代关于孝顺的24个历史故事 古代关于孝顺的24个历史故事 从古至今有不少关于孝顺的故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代关于孝顺的24个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担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4、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

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随从车马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门生,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赞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因寒打颤,绳子落地上,遭到父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虐。父亲返家,要休后妻。闵损跪求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

有关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有关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中国人,理所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这一优良传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现代孝敬老人的故事1 每个人都会变老,但是,尊老敬老却是每个人的本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古至今,孝敬长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我们人类呢? 回想一下,当我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时、第一次迈开步子时……是谁在细心地教导我们?是谁在耐心地引导我们?是父母。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受到委屈时……是谁在给予我们鼓励?是谁在给予我们安慰?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是谁在给予我们喝彩?是谁为我们庆祝?是父母。因此,不管父母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 我也许没有董永那样卖身葬父,没有像许多孝子那样为父母献出宝贵生命,但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灵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妈妈下班后拖着疲乏的双腿走进屋里,倦累的身体一下软倒在沙发上。我看到后急忙倒一杯热水,送到她嘴边。她接过茶杯,杯里腾起的热气,衬托着她那张泛红的脸,此刻的妈妈眼中掠过一丝欣喜,享受着这片刻的尽孝之情。 是啊,父母并非要求儿女给予多少,只奢求儿女的一点点孝心。记得一天傍晚,妈妈下班做完晚饭没吃就敲敲到房间去了,我发现后觉得妈妈不对劲,跑到妈妈房间一看,只见妈妈满脸通红,“妈妈,您怎么了?”妈妈怕我担心就说没事,只是有点头晕,你去吃饭,吃完饭抓紧做作业。我放心不下,摸了摸妈妈的头,哇,好烫!于是忙找来体温计让妈妈量体温,一测40度,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办?此刻我想起妈妈在我发烧时给我泡退烧药、用湿毛巾敷,我忙下楼找来一包退烧药和湿毛巾帮妈妈退热,我把药吹凉,让妈妈喝下,再让妈妈躺下,

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

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 孝亲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敬老,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下面是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通用7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秋时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侍奉父母却是极尽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尽所能让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随便吃些粗粮。有一次,家里没有粮食吃了,卞州的粮价却一路飞涨,家里仅剩的那些钱已无法维持下去。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某地粮价较低,便不分昼夜地亲自赶往那里买了米,扛着回家。看着父母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他心里乐滋兹的。 两位老人过世后,子路游学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随从的车子都有上百辆,座位上的垫子铺得特别厚,每次宴饮都是丰盛的佳肴,在当时声势极为煊赫。子路却一点也不高兴,面对着自己拥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伤,叹息着对人说:“我现在虽然高贵了,可我的父母在哪里?虽然我还想吃粗粮,还想像当年一样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 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闵子骞(前536年—前487年),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骞从小就死了生母,父亲娶了后妻,成为他的继母。子骞年纪虽小,却孝顺父母。平时吃饭,他总是恭敬地把好饭菜端到父母面前,吃完饭后,他又抢着收拾桌子,洗刷碗筷。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弟弟,子骞的日子从此便不好过了。他像奴仆一样被使来唤去,白天要带弟弟玩耍,晚上要哄弟弟睡觉。继母稍不顺心,就又打又骂。 一个严寒的'冬日,子骞给父亲赶车。大风夹着碎雪打来,把他冻得瑟瑟发抖,手上的缰绳老掉在 地上。父亲呵斥他做事不专心,子骞一句话也不分辩。可冻僵的双手还是拉不住缰绳。父亲看看儿子身上穿的棉衣,觉得厚厚的,怎么会冷成这样?一定是儿子装的,没出息!父亲生气地一鞭子打了下去。棉衣当即裂开了一个大口子,一团团芦花露了出来,被风吹走。父亲大吃一惊,怎么后妻竟干出这种事?他带着子骞驾车返回家去。再一看两个小儿子穿的都是棉花絮的新棉衣。父亲难过得掉下眼泪。他责备自己让儿子忍冻干活,憎恨后妻虐待子骞。他不顾后妻下跪磕头求饶,执意要将她赶出家门。 子骞泪如雨下,苦苦哀求父亲道:“母亲在家,就我一个人受寒;母亲要是走了,三个孩子都要受冻,望父亲大人深思啊!” 父亲感到儿子的话在理,便将后妻留下来。继母见子骞以德报怨,很受感动,从此对三个儿子一样对待。子骞长大后,孝名闻于天下。

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

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 1.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 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 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6.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简短的孝敬长辈的故事

简短的孝敬长辈的故事 1.孝敬长辈的故事有哪些 黄香温席、卧冰求鲤 黄香温席 汉朝时,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他才九岁时,已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安心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体温使父母的被子暖和,让父母睡得舒服。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答题不易,麻烦点下右上角【满意】以兹鼓励,谢谢!!

2.孝敬父母的故事(越简短越好) 一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三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