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名解: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视觉障碍概念: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国际上将视觉障碍分为盲与低视力)

3、学前听觉发展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受损。

4、 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预期的常模相称的情形,特别是一个儿童在语言运用技巧上有缺陷,未能达到同龄儿童的预期水平时就叫言语上有障碍。

5、构音异常: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6、情绪行为障碍:这些儿童没有智力障碍,也不存在精神失常的问题,但是他们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因而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与学习。

7、孤独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9、其他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所谓情绪障碍儿童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儿童的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离的儿童。所谓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如同和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10、游戏治疗: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一些以儿童城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就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11、问题行为、行为问题 常见的:行为过多、行为过少和行为不适当等。 标准:取决于儿童的行为和他们同等发展或成熟水平的幼儿所表现的行为标准是否冲突。 特征:①持久性的困难。 ②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 ③不理会现实。 ④客观困难的存在。 表现:1.行为不足 2.行为过度 3.行为不适当 13、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速度、程度低于正常儿童。 10、病弱儿童: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病弱儿童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并对病弱儿童做了具体的界定。例如:日本,美国,台湾 16、发音异常: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等方面发生异常的想象。 17、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1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等。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27、语言矫治:语言矫治是针对儿童语言障碍而采用的一定的干预手段。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着一部分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教师和专业人员采取语言矫治的方法,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可以促使他们的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

开创:1878年法国医生伊塔尔对狼孩维克多的教育开创了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历史。

定义:1983,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

行为的缺陷。

、超常儿童

定义:我国古代称神童,外公称英才或天才儿童,我国当代称超常儿童。

简答: 1、三层含义:① 是对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施以有别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② 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之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潜能的发展;③ 在早期为各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类别(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①心智偏异。(智力超常、智力低下)②感觉障碍(听觉、视觉损伤)③.沟通异常(学习、语言障碍)④. 行为异常(情感困绕、社会不适应)⑤.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生理和心理混合)

3、学前教育机构常见特殊教育儿童分类:

①认知发展障碍儿童②.生理发展障碍儿童③.语言发展障碍儿童④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⑤.超常儿童(智力型、语言型、艺术型、创造型、领导型)

4、论早发现与早干预的趋向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注重“早”)

早发现与早干预不仅可以帮助障碍儿童克服和减轻障碍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可以为成长过程中出现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良好发展方向支持性环境。(重要性)

早发现与早干预的实施,共同措施反映在1、法律上对特殊儿童早发现与早干预的可能性2、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学术上)3、围绕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制定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发展。

5、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提倡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他们与正常儿童交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顺利进入正常社会生活作准备,要求教育中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程度,尽可能使他们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和学习环境。(1)三种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形式:①物理空间的回归主流②社会交往活动的回归主流③教学的回归主流(2)回归主流教育模式①资源教育模式(美国,加拿大②教育配对模式(丹麦)③咨询教师模式(挪威)④混合服务模式(东欧国家)

6、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

①要求:在普通学校里的普通班级里教育所有的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为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服务。②基本特征: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全纳性教育要求教师与其他人员为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高水平的支持;全纳性教育的课程由一般课程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构成。③层次发展模式:全纳性教育体系,全纳性学校,全纳性课程。

7、学前视觉发展障碍表现:

①由于儿童的视觉障碍,视觉刺激不足,会造成身体运动上的一些特殊动作或行为习惯。②由于视觉障碍,他们视觉经验缺乏,从而缺乏进一步建立视觉记忆的基础,这样就会影响儿童以后的智力发展以及与同伴进行交往的能力。③通过对时间约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的比较发现,视觉障碍儿童与健全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有一定差异。④多数视觉障碍儿童还可能伴有其他生理缺陷。

8、听觉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1)言语与语言发展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学习的困难:①发声时收不到充分的听觉反馈;

②无法从成人那里得到充分的言语强化;③无法听到成人的言语示范。(2)认知与思维在很长时期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他们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个体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3)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测等,还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有退缩、自我封闭等倾向。

9、听觉障碍儿童的早起干预

对听觉障碍儿童,首先要考虑医治的可能性。

对听觉障碍儿童最重要的进行早期干预,其次强调矫正。(1)观念①回归主流观念②整合教育观念(2)基础①尽早发现听障问题②尽早佩戴助听器,佩戴助听器就可以有效的利用残余听力,是聋儿学习语言的物质基础。③进行师资培训(3)语言训练①听觉训练要为听觉障碍儿童提供高强度听力训练,促进其残余听力的使用②发音练习③语言理解与掌握④语言能力评估(4)训练方式方法1、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同伴合作的教学模式。2、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5)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育内容,教育方案从一开始就强调认识能力和文化知识的训练,就特别重视数学。

2、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6)家庭(选择)1、父母与医生、教师、言语矫治专家等联合起来。2、觉得一个听力受损孩子是否有行为问题的关键不是听力损害本身,而是他们所处环境中的人,包括父母对听力损害这种残疾的接受和反应程度,家庭态度和气氛至关重要,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10、学前儿童语言障碍的心理因素:

①.家庭亲子关系失调,孩子情绪受到压抑会导致失语、②.其他人际关系不良,如:父母经常吵架,也会让孩子对语言失去学习兴趣。③.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儿童心理压力大,也会造成口吃或不讲话、④.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儿童不讲话就能满足自己的愿望,缺乏学习语言的动机,长期下去也会造成语言发展缓慢

12、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如何辨别

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儿童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差的儿童就是情绪障碍,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偏离。辨别:1. 不良行

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严重与持续性问题)2.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3.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观察与发现:一、直接观察1.与同龄大多数儿童比较。对于同龄大部分孩子都有而他却没有,或同龄大部分孩子都没有而他却独有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持续时间长,表现程度太严重,则都属于不正常的情绪行为。2.与儿童本身的发展史比较。正常,可以说是发展上的不断进步。但正常儿童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如果儿童的行为出现“不进而退”的现象,就有可能是不正常。3.与儿童所处的环境比较。在一些情况下,孩子的行为看来似乎是不正常的,但仔细观察分析,却是对不正常的环境的正常反应。这些“行为问题”不在于儿童本身,而在于儿童所处的周围环境。二、间接观察1.访谈2.评定表

13、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

①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②全面发展的原则③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的基本观点

1. 主要是把游点戏治疗作为心理分析手段。把儿童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创伤和痛苦体验暴露出来

2.通过治疗者的分析、解释和疏导、注重解决异常行为和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

3.治疗者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解释和分析,使儿童无意识的体验变成有意识的体验,再通过治疗者的解释和分析,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15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简答)

①情绪障碍儿童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其自然的生长遭到了破坏。患者中心游戏治疗的目的是解决儿童与其环境之间的不平衡,帮助儿童很容易地适应自然、自我发展。观点主张:①游戏治疗是一种儿童自由游戏的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矫治过程。②良好的环境和充分尊重的气氛。(1)有自我导向、自我治疗的能力,儿童能通过游戏“玩出”自身存在的问题。(2)不再是医生、专家、而是以教师、朋友等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等的关系真诚地对待儿童。局限性:采用这种形式的治疗,对于有情感和社会适应问题的儿童确实比较有效,如果治疗者能贯彻执行基本的治疗原则,治疗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基本原则:①热情友好的关系②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③自由表达他们的全部感情。④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⑤相信儿童自己⑥儿童领路,治疗者跟从。⑦渐进过程⑧对治疗者规定一些限制。

16游戏治疗的实施方法

一、准备期(1)发现并辨别有特殊需要的儿童1.主要表现、2.用量表测量、3.建议到儿童精神卫生中心检查、(2)游戏治疗中家长工作1.家长的态度、2.家长对治疗的理解、3.家长对治疗的配合(3)游戏治疗中与教师的沟通1.儿童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表现、2.儿童存在哪些问题,治疗后的反馈和新问题3.教师及同伴过去和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4)与儿童建立良好关系(5)游戏治疗室的结构1.环境游戏室的空间不必太大,一般6平方米左右即可2.玩具,非结构玩具包括沙、水、纸、油泥、绘画的颜料及笔。结构式的玩具包括娃娃,玩偶,汽车,刀,锤子等等。3治疗时间确定要有比较严格的时间表,一般每周一到两次,每次一到一个半小时。(6)游戏治疗者的角色让儿童感觉到是一个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人,是可以和他们沟通的人,而不是指挥者、评估者、引导者。二、治疗期(1)设计适合孩子需要的治疗方案和目标、(2)实施治疗方案、1.带孩子进游戏治疗室2.给孩子创设自由探索的机会和条件3.记录、观察表现、4.及时反馈儿童的言行5.及时与家长、教师沟通、获取相关信息。6.游戏中的限制三、追踪期(1).综合评价1.教师评价2.家长评价3.治疗者的评价(2)量表评估1.量表的评估2.专业机构的评估17游戏治疗中的限制

(1)没有限制就无所谓治疗。(2)比克勒建议治疗者设置的限制应是舒适的,应包括:①不允许儿童破坏房间里的任何财产或设备(游戏设备除外)②不允许儿童用身体攻击治疗者。

③不允许儿童在见面时间以外停留过长时间。④不允许儿童从游戏室里带走玩具。

⑤不允许儿童向窗户外仍玩具或其他东西。(3)吉勒特:正确地实施限制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意识,限制的目的是对儿童进行保护。重点在于设立限制的过程,而不是限制本身。

18、游戏治疗技术运用的个案举例

①收集个案资料②鉴别诊断个案问题的性质③制定游戏治疗目标④追踪与评估

19、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工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儿童进行语言观察与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①分析自然言语②利用现成的量表进行测查比较:自然语言分析比较真实可靠,但自然言语可分析的内容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表达、词汇及语法发展上。量表的测查可以获得对儿童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儿童容易发生测试情境焦虑,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可以考虑用两种方法相互弥补,注意自然言语分析要尽量采集儿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语言样本,取样语境最好是自然谈话的形式,而不是一问一答的形式。观察评估儿童语言问题的步骤:①收集儿童的有关原始资料②系统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③利用测查工具进行测查(语言测查步骤)④撰写观察结果和语

言矫治建议。

20、语言矫治工作

(1)基本观点①语言障碍儿童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整体的,为语言障碍儿童提供有效的特别照顾,教师需要考虑与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结合,将语言矫治渗透在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可以将语言矫治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特别注意渗透性的教育,随时注意矫治儿童的语言障碍。②还要注意把矫治和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有关调查发现,纯粹由生理原因导致的语言障碍属于少数,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有语言问题的儿童多数和情绪适应、语言环境有关。③在矫治的同时必须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2)指导原则1.个别化指导原则类型:因听力损伤引起的语言障碍,孤独症伴随的语言障碍,环境改变而引起的语言障碍,儿童随父母搬迁,不能适应新的方言等。2.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有同样的权利,享有共同的利益,在教育中不能偏向任何一方,既不能无视语言障碍儿童的需要,也不能过分关注语言障碍儿童而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3.可行性原则教师在保证原来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担负语言障碍儿童矫治的教育任务,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4.系统性原则语言障碍矫治是一项系统、严密的工作。对儿童语言障碍原因、程度等正确的分析和评估是进行矫治的必要前提。

21、矫治工作中的教师角色

语言矫治的安置形式:①在幼儿园成立专门的语言矫治班;②在正常班级内特别关注语言障碍儿童;(最为普遍)③定期把全幼儿园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集中起来,由专门的教师辅导。教师主要职责:①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②树立良好的态度。③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④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⑤制订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22、语言矫治的方法

(1)儿童故事法(2)全面交流法(3)多重刺激法(4)日常交往法(5)自然情境法

23、问题行为、行为问题产生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①家庭居室独门化倾向加重②父母与孩子接触时间太少③幼儿在活动空间上也受影响④家庭结构简单化⑤幼儿生活“电视化”是产生问题行为的另一重要因素。

2.父母教育存在的问题①期望值过高②过多保护③过度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不当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落后致力于幼儿的智力开发,而轻视全面育人的现象较为普遍②教育方法欠妥③家园教育不一致

23、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奖励

2.间歇强化

3.区别强化

4.消退

5.隔离

24、行为矫正法的应用

(1)代币制(2)模仿与示范(3)行为塑造法(4)行为矫正方法举例

25、一体化教育的组织形式

①集体教学活动②分组教学形式③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④个别辅导的形式。

26、一体化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策略包括:正常儿童目标、正常与特殊儿童共同活动目标及特殊儿童活动目标原则:1.发展的强调特殊儿童全面性原则;2.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原则3.强调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融合性原则制定步骤:1.确定目标。2.选择学习内容3.组织学习内容4.评价学习效果目标制定方法:①目标分层法②目标分期法

27、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1.正强化=奖励

2.间歇强化

3.区别强化

4.消退

5.隔离

28、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基本原则

1.个别化原则

2.量力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4.反复性原则

29、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意义

亨特:环境对智力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对儿童进行多样的刺激。(1)促进超常才能的形成(2)促进已显露的超常才能的继续发展

30、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

①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②全面发展的原则③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论述: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一、.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1.)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

基础原因:对由各种障碍而造成的发展性不利儿童来说,在发展关键期给予其特别的教育,可以利用大脑发育尚未完成定势条件,帮助他们减轻障碍的程度,获得机能的补偿性发展。(关键时期原则)(2.)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发展原因: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另一个功能是创造最佳环境,充分激励和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质,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3.)与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①听力受损儿童,没有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他们的听觉障碍本身问题会加重,同时也会出现情绪障碍或智能障碍。②超常儿童原本不存在障碍,但是当他们的需要在学习环境中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当他们的行为被视为怪异的时候,他们也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③早期教育环境的适应性,将有利于预防特殊需要儿童第二种障碍或第二次障碍的出现。④要素: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好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

二、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三、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2)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将有效减少社会承担的同时教育和残疾福利费(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2、整合教育的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范围内的有关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步入了整合观的阶段。(1)整合教育的趋势更多地反映到课程改革过程中,研究者提出了四个层面的整合课程理念。①经验的整合②社会的整合③知识的整合④课程的整合(2)教育课程改革①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②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向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育方式;④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总结: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3、论试从特殊儿童整合教育的趋势,论述特殊教育机构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方向。

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和方式已无法适应需要,而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已出现。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看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多元智能理论从整合的角度看待特素儿童教育,反映到课程改革,提出四个层面的整合课程观念1..经验整合、2..社会的整合、3.知识的整合、4.课程的整合、总之:这种改革从传统发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教育转向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向将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方式,从传递知识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4、论如何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早期干预

视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1.遗传与先天、2.疾病因素、3.意外事故、

一、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教育原则1、早期发现,早诊断和早教育原则。2.多重感官协同原则。3.自然性原则、4.安全性原则、5.全面性原则、6.持久性原则

二、教育内容1.感知训练(1)残余视力的利用与保护、听觉训练(2)辨声游戏、(指令性游戏、省略词语、听觉选择练习)2.运动能力训练(1)头颈部训练、(2)翻身训练、(3)坐的训练、(4)爬行训练、(5)站和蹲的训练、(6)走的训练、(7)定向行走的训练、(8)手的训练3.认知训练。4.语言训练(1)经常与孩子说话、(2)教孩子表达复杂的意思、(3)教儿童运用面部表情和姿态5.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1)鼓励视觉障碍儿童与同龄人交往、

(2)培养视觉障碍儿童良好的个性、(3)正确运用语言与人交往、6.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1)饮食(2)穿衣、脱衣(3)上厕所(4)个人卫生

三、教育方法:1.综合多种感官法、2.表象指导法、3.试误法、4.愉快学习法、5.及时反馈法、6.实践法、

5、学前视觉障碍儿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点

(1)感知觉:当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受到限制以后,就会更多地依赖和使用听觉。他们的听觉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声音的分析更为细致,听觉记忆往往更为发达,在一定程度上起视觉缺陷的作用。听觉是这类儿童学习或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视觉障碍儿童的到了补偿

..

触觉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2)注意力和兴趣特点:他们的有意注意能力就得到很大的锻炼。与健全儿童相比,视觉障碍儿童对语言的听觉注意力大大加强了。在兴趣方面,没有像健全儿童那样爱提问题、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等特性,特别是在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兴趣更少。(3)记忆和想像:①所形成的记忆表现是不完整的②只能靠机械重复来记忆③出现一些没有根据的胡乱推测④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想像要好好的多(4)语言与思维:由于听觉的作用,儿童能够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模仿,并及时纠正自己的发音,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语言问题。视觉障碍给儿童带来感性经验缺乏及语意不符现象,还会影响他们的思维。由于缺乏形象思维,视觉障碍儿童很难把握住一类事物的共性,只凭对事物零碎的印象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是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水平与健全的儿童差别不大。(5)个性特点:性格怪癖和自卑心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情绪不稳定。(6)动作行为特点:动作不如正常儿童敏捷,行动缓慢且手脚笨拙。

6、论教师如何观察与发现幼儿园的病弱儿童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儿童的异常,即使反馈给家长,尽早治疗,如果幼儿园儿童有下列异常情况应该引起注意:1.面色过于苍白、2.全身显得相当柔弱、3.动作笨拙、经常出现摔跤,四肢活动协调性差、4.关节,肌肉僵硬,四肢无法伸直、5.嘴唇和指甲呈青紫色6.吃饭时盗虚汗、面色苍白,或者饭后呕吐6.发烧经常不退、7.容易出血或发炎、8.四肢或身体出现血斑

7、脑瘫儿童及其教育干预

主要问题表现:运动障碍和动作协调困难;感觉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训练:①运动能力的训练大运动和精细运动②生活能力训练③认知能力训练④语言能力训练⑤特殊设施准备:执笔器,一种能够套在铅笔上的橡皮套,帮助固定手指:翻书装置:可以固定在头上或手腕上;固定书和纸张的装置。护理:①首先要让脑瘫孩子远离危险的地方(2)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关注脑瘫儿童

8、论P79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身心特征

总括:学前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发展比正常儿童要迟缓一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身心发展开始晚,发展的速度慢,达到的水平低。一、感知觉的特点:1.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速度缓慢,感知范围窄。2. 智力落后儿童在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往往看不出事物的差异性。3. 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觉的恒常性也较差二、注意的特点:1. 注意持久性差、2.注意范围窄、3.注意转移和分配能力差、三、记忆的特点:1.记忆速度慢、2.容量小、3.保持时间短、4.再认很困难,不完整、四、语言的特点:1.语言发展缓慢、2.词汇量少、3.语言理解能力差、4.表达困难五、思维的特点:1. 思维处于直观和具体的思维阶段、2.思维的抽象概括能力差、3.思维刻板,不灵活、4.思维调节能力差、六、个体特征:1. 智力落后儿童的期望值普遍偏低。2. 智力落后儿童缺乏自我尊重意识。3. 智力落后儿童缺乏交往需要在需要方面,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落后儿童普遍缺乏较高层次上的积极认识事物的兴趣和追求,缺乏各种愿望、志向和需要。意志是一个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自觉组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DOC)

学前特殊儿童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对象是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区分: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 学前特殊儿童意义: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4. 学前特殊儿童发展趋势: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C、整合教育的趋向: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下在进行。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充分注重给每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5.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6.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7. 识记发展性不利、补偿性发展、支持性教育环境。 8. 如何防止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9. 综合应用;试述学前特殊儿童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10. 识记:早期干预、回归主流、全纳性教育。 11. 领会: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 12. 简单应用:比较回归主流-体化融合与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 13. 综合应用:从UET的整合教育趋向看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方向。 第二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1.三类生理发展问题儿童:即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疾病儿童的教育。 2.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种,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因素造成。在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存在主要是低视力的儿童。 心理行为特点:视觉上失或减弱,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到补偿作用,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

学前特殊教育_自考_论述题

1、简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 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工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13 2、论述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3)整合教育的趋向。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3、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综合多种感官法,在进行教育训练时应当坚持多种感官并用的原则,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加丰富的刺激;(2)表象指导法,对每一个事物的教学都应结合实物和模型,使儿童得到直接的印象,从不同的侧面了解该事物所具备的各种特征;(3)愉快学习法,从幼儿特点出发,开展愉快教学;(4)试误法,鼓励孩子大胆探索世界,不要担心孩子做错事;(5)及时反馈法,视觉障碍儿童的进步是一点点的,所以要鼓励他们点滴的进步,多从正面表扬,不要过多指责,压制孩子的积极性;(6)实践法,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这种学习应紧密地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4、论述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早期干预?答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1)言语和语言发展: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听力受损儿童语言障碍很明显。(2)认知与思维:有听觉障碍学生的思维迟滞,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将感知和思维统一起来,感知活动缺少思维和语言的积极参与,很难利用间接经验,主要借助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贫乏、肤浅、零乱。(3)社会化发展:听觉障碍儿童与教师、同伴的交往较少,容易对别人产生误解、猜疑等,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退缩、自我封闭等。听障儿童倾向于与同类儿童交往。对听觉障碍儿童最主要的是进行早期干预。目前早期干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教育。听觉障碍干预有两个基本观念,一是回归主流观念;二是整合教育观念。进行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基础,是要尽早发现听障问题,尽早佩戴助听器,并注意维护、保养和适时更换,进行师资培训。听觉障碍儿童最大的障碍是与人交流困难,语言训练包括以下内容:听觉训练,发音练习,语言理解与掌握,语言能力评估。听障儿童适合在小集体中学习,教师要积极利用同伴教学模式,并结合使用手语交流法与口语交流法。还要特别重视教学,教育难度尽可能接近普通学前儿童的水平,为听障儿童日后进入正常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教师对听障儿童要进行一对一形式的个别辅导,矫治的时间要有所保证。 5、试论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答智力落后儿童同正常儿童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他们自身的特点。(1)感知觉的特点: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速度缓慢,感知的范围狭窄;在感知过程中,分辨能力差,往往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感知觉的恒常性也较差。(2)注意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注意力的转移和分配能力差。(3)记忆的特点:智力落后儿童识记速度慢,记忆容量小,保持时间短,再认困难,不完整。(4)言语的特点:发音困难,语法混乱,缺乏内在逻辑,语言表达贫乏,不准确。(5)思维的特点:智力落后儿童思维直观具体,概括水平低。(6)个性特征:智力落后儿童的期望值普遍较低;缺乏自我尊重意识;缺乏交往的需要,性格胆怯、孤僻,不愿意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交谈和往来。 6、如何为智力落后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答首先,要对智力落后儿童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估,特别要重视对其发展潜力的评估,以此为基础。其次,要充分考利智力落后儿童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儿童的身心条件、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制定适合于不同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再次,要认真考虑智力落后儿童个体的内部差异,发现其在认识、动作、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训练。 7、试论述语言发展异常的原因及类型。答语言发展异常的形成原因:构音器官异常、脑损伤、智力缺陷、感官损伤;儿童情绪不良,缺少学习语言的动机;环境中缺乏正常的语言刺激等。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1)语言缺乏,指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还没有获得语言;(2)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指儿童可以发音并且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在用词方法上与正常儿童有差别,不能有效的使用语言交流;(3)语言发展迟缓,指儿童在语言发展阶段语言发展速度明显晚于普通儿童;(4)语言发展中断,儿童语言原本正常发展,由于脑损伤或听力受损等原因,语言发展出现异常现象。 8、什么是构音异常?形成构音异常的原因是什么?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晰度影响听者的理解程度,对语言表达和交流至关重要。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包括代替音、歪曲音、省略音、添加音、声调错误、整体性语音不清等。构音异常形成的原因从感知运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两方面探讨。感知运动因素包括舌头或者其他口腔构造异常,发音动作协调不良,社会心理因素是指儿童自身情绪及所处环境不良造成语言异常。 9、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答孤独症儿童也称自闭症儿童,他们发展的四个特征:发育速度和顺序异常;对任何一种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言语、语言认识及非语言性交流异常;与人、物和事的联系异常。教育与干预对策:(1)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不要让孩子产生惧怕和挫折体验。(2)培养语言沟通能力,首先要引发儿童的沟通意向,帮助儿童扩充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其次要选择辅助的沟通方式。最后要教会儿童有关的社会性会话的知识和技巧。(3)感知觉统和训练,感尽量为儿童提近体表感受器的刺激,鼓励儿童反复触摸玩具等。(4)体验性认知学习,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对儿童正在体验和从事的活动进行命名和学习。(5)以儿童为中心,教师要跟在儿童后面走,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6)保护儿童安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以免伤害其他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本人。 10、试用“心因论”、“身因论”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1)“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一观点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支持。(2)“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机能障碍、感觉器官机能失调及生化因素。(3)“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对不利环境如移民儿童具有较高的孤独症发病率。儿童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过多或过分的负强化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来说,极易成为孤独行为的诱发因素。 11、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列举三种治疗方法。答138140 多动症儿童是指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能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儿童。教育与干预:(1)行为管理治疗,强调积极地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多动症儿童经常难以在行为后果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的训练和强化。(2)认知行为治疗,强调认知对行为的监控作用,让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自己对自己说话,通过自己对自己行为的语言引导,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目的。(3)心理治疗,教师、家长要对多动症儿童有正确的认识,要帮助儿童树立克服行为的信心。 12、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园中有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答情绪行为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行为的偏异,这种偏异不是躯体疾病或缺陷的继发情况,也不是某种特定精神患疾的症状表现常见的情绪行为有:攻击性行为,恐惧情绪,嫉妒行为,退缩行为,残忍行为。例如,退缩性行为儿童:在教育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模仿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节,并在日常活动中为儿童创造机会,让儿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开始是可以是集体性的,不十分强调个人的表现强的活动,以后逐步过渡到个人表现强的活动。让孩子在放松心的情况下,逐步发展社交能力。就得勇敢起来。

中外学前教育史重点教学教材

1.名词解释: 1.师保傅制 是指在宫廷内,为了对统治者及其继承者实施积极地影响和有效的教育,设置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的制度。师保傅对太子实施的教育具有明确的分工,“师”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保”负责身体的保育、“傅”则负责培养道德。 2.生活教育 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3.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4.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取名“恩物”,意思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的礼物。恩物可以统称为游戏活动材料。 5.“小先生制” 陶行知为了解决普及平民教育师资问题的穷办法,即即知即传人。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6.“科学下嫁” 陶行知提出来的为普及教育的一条途径,提倡自然科学下嫁给广大的平民,还要重视对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 7.“五育”并举 蔡元培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8.“艺友制” 陶行知提出来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解决幼稚师资紧缺的“穷办法”,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是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 9.“白板说”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反对天赋观念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认为儿童的心灵生来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任你在上面写上什么或者把它塑造成什么。10.“白天的母亲” 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一种,指的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孩子之余,在白天帮助邻近的职业妇女照管1-2个小孩,以解决其实际困难。 简答题: 1.简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 学前教育重心的转移;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政府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制定法律和政策,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发展。

自考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真题模拟及答案

自考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真题及答案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88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将特殊儿童分为五大类:( ) A.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B.心智偏异、思维障碍、沟通异常、情感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C.心智偏异、感觉障碍、思维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D.心智偏异、反应障碍、沟通异常、行为异常和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 2.学前教育机构中生理发展障碍儿童除了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外,还包括部分( ) A.弱智儿童B.病弱儿童 C.自闭症儿童D.多动症儿童 3.回归主流教育模式中的资源教室模式主要流行于( ) A.法国B.德国 C.英国D.加拿大

4.低视力指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为( ) A.0.03-0.05 B.0.03-0.5 C.0.3-0.5 D.0.05-0.3 5.视觉障碍儿童( ) A.兴趣不广泛B.活泼 C.好动D.爱提问 6.人类所能听到的声音强度介于( ) A.0-120分贝B.0-130分贝 C.0-140分贝D.0-150分贝 7.以下几种语言异常的表现中,属于构音异常的是( ) A.口吃B.整体性的语音不清 C.共鸣异常D.音调异常 8.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语言障碍主要指( ) A.清晰度障碍B.流利障碍 C.语义障碍D.音质障碍 9.20世纪50年代,受学习行为理论影响,研究者倾向认为口吃形成的原因是( ) A.患者的语言编码过程B.学习 C.压力D.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10.自闭症儿童机械模仿别人的“鹦鹉式语言”属于( ) A.语言缺乏B.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pdf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学前特殊儿童: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求的儿 童。 2、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一般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缩 小,而难能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3、听觉障碍:指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 环境和语言的声音。 4、学前特殊教育: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 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5、语言障碍:语言异常和言语异常都称为语言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者语 言障碍,从而难能通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6、广泛性发育障碍: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 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等。 二、选择和填空 1、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背景围绕年龄较大的盲童和聋童展开1874年开办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 2、发展的阶段 (1)、启蒙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目前:处于独立阶段早期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3、特殊儿童按生存与发展条件异常的角度综合分为四类: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利落后);言语发展障碍(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多动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Asperger综合征等)。 4、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1)、民政部办的福利机构; (2)、中国残联办的康复机构; (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 (4)、教育部门要求普通教育中心开办的特殊教育班; (5)、随园就读制,普通班中接纳特殊儿童。 5、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全面性 (二)个别化 (三)直观性 (四)启发性 (五)趣味性

学前教育史复习重点

学前教育史 1、P17古代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1.培养志向;2.教以孝悌;3.勤俭耐劳;4.诚实无欺;5.行善积德;6礼 貌谦让; 2、P31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局限:方法:1.游戏、2.体罚3.讲故事. 局限: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的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是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 提倡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的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注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P38三母制度:是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担任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 母” 4、P67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及早施教、 2.严慈结合、 3.均爱勿偏、 5、P76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1.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 提倡儿童要顺其自然,用对待成人的办法甚至用对待囚犯一样的办法对付儿童,其结果只能与施教者的愿望相反,他揭露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 2.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 “教以人伦”以儒家教育道德为中心,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教为全面的发展,诗、书、礼、乐成为儿童的主要内容和课程。 在各种教育的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在道德、智识、身体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 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是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他主张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他认为儿童身体、智慧处于发展之中,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儿童知识不求多,而求精,让儿童自然消化,达到自得自美 总之:王守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论述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6、P104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1.办幼稚师范教育、 2.吸引留学生、 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幼教机构。 7、P105外国教会在华推行幼稚师范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 1..课程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外语、宗教等课 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其中英语占学分最多。社会问题、宗教学、圣道教法等课程,都是直接为资本主义国家传布基督精神、培养顺民服务的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重点自考

名解: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也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视觉障碍概念: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国际上将视觉障碍分为盲与低视力) 3、学前听觉发展障碍:听觉障碍也称聋、重听、听力受损。 4、学前儿童语言障碍: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个体在语言系统的知识上未能与预期的常模相称的情形,特别是一个儿童在语言运用技巧上有缺陷,未能达到同龄儿童的预期水平时就叫言语上有障碍。 5、构音异常:构音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6、情绪行为障碍:这些儿童没有智力障碍,也不存在精神失常的问题,但是他们所表现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因而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与学习。 7、孤独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 ......”等。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9、其他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所谓情绪障碍儿童是指一组在行为表现上与一般儿童的应有的行为有明显偏离的儿童。所谓行为障碍,是指主要发生于如同和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10、游戏治疗:游戏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技术。一些以儿童城为对象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就把游戏作为与儿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问题。这种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11、问题行为、行为问题 常见的:行为过多、行为过少和行为不适当等。 标准:取决于儿童的行为和他们同等发展或成熟水平的幼儿所表现的行为标准是否冲突。 特征:①持久性的困难。②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③不理会现实。④客观困难的存在。 表现:1.行为不足 2.行为过度 3.行为不适当 13、语言发展异常:是指理解或使用口语、书面语或其他符号系统时出现障碍,语言发展速度、程度低于正常儿童。 10、病弱儿童:长期患有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因此而需要特别照顾与教育的儿童。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病弱儿童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并对病弱儿童做了具体的界定。例如:日本,美国,台湾 16、发音异常:说话时在音质、音调、音量及共鸣等方面发生异常的想象。 17、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叫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18、多动症儿童:多动症也称“多动综合症”、“轻微脑功能失调”、“注意缺陷障碍 ......”等。发生在儿童期内,行为表现与其年龄极不相称,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27、语言矫治:语言矫治是针对儿童语言障碍而采用的一定的干预手段。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存在着一部分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教师和专业人员采取语言矫治的方法,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可以促使他们的语言得到较好的发展。 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 开创:1878年法国医生伊塔尔对狼孩维克多的教育开创了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历史。 定义:1983,智力落后是指个体在发育期内有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一般智力,从而导致适应行为的缺陷。 、超常儿童 定义:我国古代称神童,外公称英才或天才儿童,我国当代称超常儿童。 简答: 1、三层含义:①是对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施以有别于一般教学的教育方式,采用不同的安置形态、教材教法以及辅助器材等,使受教育者能达成最佳的学习效果;②在肯定人的发展存在潜能的前提之下,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不同发展需要的儿童创设有利于他们潜能发展的教育计划,促进各种差异儿童潜能的发展;③在早期为各位不同差异的儿童提供支持性教育环境。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类别(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葛拉格)①心智偏异。(智力超常、智力低下)②感觉障碍(听觉、视觉损伤)③ .沟通异常(学习、语言障碍)④. 行为异常(情感困绕、社会不适应)⑤ .多重障碍与重度障碍(生理和心理混合) 3、学前教育机构常见特殊教育儿童分类:

学前教育史-知识点整理(部分)

学前教育 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三公、三母制度 太师、太傅和太保的官职,合称“三公”。保其身体,即负责身体的保育;傅之德义,即负责培养道德;道之教训,即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可见,师保之教的内容是较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三方面的内容。 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 古代胎教的经验和局限 第一,高度注重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第二,高度注重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 第三,高度重视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四,我们分析评价古代胎教时还应请注意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胎教实际上也是母教。 不足: 1、夸大了胎教的作用; 2、胎教思想还是初步的,多是经验的简单总结,甚至带有迷信的成分; 3、过于强调礼对孕妇的约束。 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原始社会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第二,原始部落的老人是原始社会儿童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第三,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与儿童日后将要进行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第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口耳相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方法。 王守仁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量力施教 (三)教育应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目的是为了向儿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为要务”,但他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个时期学前教育有如下特点: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概论 识记:1学前特殊儿童: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3个别差异:是在儿童发展的群体中彼此间存在着的某一身心特质上的差异状况。 4补偿性发展:是给各种有不同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是成人负责而认真的对儿童的各种特殊需要和行为做出的反应。 5支持性教育环境:在学前特殊教育环境中,若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教师构成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就会对儿童未来发展形成良性的影响,促使儿童的发展朝着比较理想的方向迈进。6早期干预:针对6岁以下的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及其特殊发展需要,设计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方式。 7回归主流:从传统的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之外,到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从摒弃漠视救济残疾儿童,到尊重残疾儿童的权利,改变对特殊儿童的态度;从单纯的肯定盲聋哑残疾儿童为特殊教育对象,到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各类需要在教育上给予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 8全纳性教育:全纳性教育用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来替代过去常用的“残疾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概念。 领会:1学前特殊儿童的类别与分类角度? 答:(1)认知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障碍,主要表现在智力落后和学习困难两方面(2)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障碍包括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感官动作和身体健康的问题。(3)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指儿童在早期语言获得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性的异常现象。(4)情绪和行为问题儿童,是行为与社会要求相违背,从而妨碍了个人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一类儿童。(5)超常儿童,把智力发展突出优异或具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儿童成为超常儿童。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答:(1)直接效益—对特殊儿童成长的意义。积极帮助学前特殊儿童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潜能的发展。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去帮助自己的孩子。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为社会发展增加了建设力量。面向障碍儿童的学前特殊教育将有效的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 答:早期干预方案在学前机构和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把家庭感情氛围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结合起来,创造成功的学习环境,使特殊需要儿童在家长参与的有利环境中日益长进。 简单应用:1分析学前特殊儿童概念的变化? 答:过去讨论特殊儿童的概念,往往是从简单的“不正常”或者“异常”的角度去考察。从医学的角度评价,出现某些疾病的症状便成为异常,因为这样的人有别于一般正常和健康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评价,原理常标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备!!!!!!!!!!!)教学教材

学前教育史重点笔记整理(考试必 备!!!!!!!!!!!)

名词解释:外国学前教育史部分 1.预成论: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从幼儿开始,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预成论的要点是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2.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将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泛智的思想乃系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简化大众教育手段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其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结合的产物。他坚信,通过这种简化了的教学方法,使最无经验、最无知的人也能教育自己的孩子。 4.性格形成学说: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他认为,人带着天赋品质降生,然后由社会予以形成。(#) 5.《〈白特勒法案》》:1944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改革法案,即〈〈白特勒法案〉〉。该法案以当时教育委员会主席白特勒的名字命名。〈〈白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当局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但未能将保育学校和幼儿学校连贯起来的思想形成制度。 6.幼儿凭证计划:为了解决学校经费分摊的问题,1995年7月,英国教育和就业大臣谢泼德公布了一套数目为⒎3亿英镑的“幼儿凭证计划”,规定发给家长1100英镑的凭证以支付幼儿教育的费用,使全国每个愿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年龄在4岁儿童都能接受三个月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凭证使家长们的选择范围,能自由选择公立的或私立的或民办的学校,家长若选择私立或民办学校则需自己再多交一些钱。(#) 7.店铺幼儿园:这是1968年在西柏林出现的一种新的反对权威主义的幼教机构。实行自由的解放式的教育,反对过去对幼儿进行的顺从、纪律、性的压抑及家长式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由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8.白天的母亲:1974年,由联邦青年、家庭、健康教育部核准设立了另一新型的幼儿保教机构——“白天的母亲”。主要做法是:政府提供少量的经费,让一些年轻的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这些“白天的母亲”须参加短期培训,以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 9.开端计划: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具体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至1年的保育。以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入学前形成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10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这种思潮以幼儿的快乐作为检查学前教育工作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让幼儿自由游戏、尊重幼儿自由和自发活动的主张一时深入人心。(#) 11社会中心保育论:这是二战后日本出现学前教育思潮。社会中心论者认为学前教育是培养社会人,也就是既要求尊重人格,又要求将学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在生活中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态度和能力。从而构成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另一种思潮。 12集体主义保育论:这是二战后在日本出现的。该保育论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地去推动集体生活而使其得到连续性发展的。可见,这一学前教育思潮在理论上明显受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思想的影响。主张集体主义保育论的代表是民主保育联盟。 13.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的目的是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儿童,使之听话。教育者不得不完成教学大纲,以满足领导和监察机关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儿童仅仅被视为接受某种教育体系影响的客体。(#) 1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影响是狭隘的,作用是有限的。集体的影响则要大得多。为了教育好个人,就要先影响该成员所属的基层集体,然后再影响该成员,教师必须把整个集体作为教育对象。与此同时,个人在集体内受到教育。 15.学前教学指示法:是乌索娃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而且要教给儿童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使教师和儿童双方的积极性都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资料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简答 1.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综合多种感官法; (二)表象指导法; (三)愉快学习法; (四)试误法; (五)及时反馈法; (六)实践法; 2.学前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的原则; (二)多重感官协同原则; (三)自然性原则; (四)安全性原则; (五)全面性原则; (六)持久性原则。 3.测量、鉴别听觉障碍儿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纯音测听法; (二)言语测听法; (三)幼儿和不易测验儿童测验的方法; (1)反射测听法; (2)受激反应测听法; (3)游戏测听法。 4.学前听觉早期干预的观念有哪些? (一)回归主流观念; (二)整合教育观念。 5.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个别化原则; (二)量力性原则; (三)整合性原则; (四)反复性原则。 6.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遵循的内容包括哪些区域? 7.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及训练的计划和方法? (一)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二)家长辅导方案; (三)多曼早期教育法; (四)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方法举例: (1)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 (2)任务分解法; (3)发展儿童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 8.学前智力落后儿童测查、鉴定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9.超常儿童的才能根据潜能,成就与行为特征可分为哪类?哪三大典型特征? 10.学前超常儿童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11.学前特殊儿童语言矫治的原则和方法?

(一)指导原则: (1)个别化指导原则; (2)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二)矫治方法: (1)儿歌故事法; (2)全面交流法; (3)多重刺激法; (4)日常交往法; (5)自然情境法; (6)游戏法。 12.简述行为问题特征和问题行为的表现? 13.什么是代币,如何选择代币? 14.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开展儿童语言矫治工作教师的主要职责? (一)及时发现儿童的问题; (二)树立良好的态度; (三)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型; (四)做好家长等人的工作; (五)制订和执行个别化教育方案。 15.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中教育具体承担哪些任务? 16.你认为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包含哪此内容? 二、论述题 1.特殊儿童教育的意义 2.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趋势 3.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将如何 “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 (一)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 (二)培养语言沟通能力; (三)感知觉统训练; (四)体验性认知学习; (五)以儿童为中心; (六)保护儿童安全。 4.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将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与干预? (一)行为管理治疗; (二)认知一行为治疗; (三)心理治疗; (四)环境控制; (五)释放精力; (六)药物辅助治疗; (七)饮食辅助治疗。 5.如何为智力落后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6.举例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幼儿园中情绪行为障碍的儿童? 纠正儿童的残忍行为,首先要求教师和家长给予儿童充分的爱和关怀,为儿童创造一个各睦、友爱的情感气氛,

自考学前教育史重点

1.预成论泛智要素教育性格形成说1944年英国《白特勒法案》幼儿凭证计划店铺幼儿园白天的母亲开端计划儿童中心主义保育思潮社会中心保育论集体主义保育论教学训导教学模式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学前教学指示法 2.系统脱敏直接教学法多闻台式均爱风化大家庭幼保元化人文主义欧州的文艺复兴运动宫廷学前教育保傅教育制度乳保教育制度外象内感早渝教艺友制行为课程整个教学法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简答题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哪些特点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世界幼儿教育发生哪些变化简述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与柏拉图不同的是简述昆体良重视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与天性关系的思想及意义简述夸美妞斯涉及幼儿游戏理论和对学前教育的贡献简述乌申斯基的儿童教育观战后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般趋势20世纪上半期美国学前教育的显著特点简述罗素的学前教育思想简述法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联邦德国学前教育的特点日本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4.简述20年代学前教育的奠基工作苏联学前教育的特点杜威提出的教学法内容是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蒙台梭利要求教师的准备工作有德可乐利教学法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及影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原始社会幼儿教育依据和方法古印度等级和种姓制度古雅典家庭教育内容古前罗马幼儿教育内容柏拉图论幼儿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 5.亚里士多德关于婴儿保育普鲁塔克中古时期的儿童观及幼儿教育夸美纽斯世界观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评价母育学校的教育内容及用书近代英国学前教育全部知识点法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1881年政令在法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 6.凯果玛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塞贡的弱智儿童教育法20世纪中期以前幼儿教育设施特点乌申斯基教学论思想裴斯泰洛齐的生平教育理论家庭教育欧文主张的幼儿教育20世纪英国学前教育特点日本幼儿教师资格证获得途径苏联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原则和方法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老解放区对幼儿品德教育原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特色昆体良关于教育与天性的思想及意义 7.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特点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目的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内容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封建社会我国学前教育特点颜之推关于学前教育原则和方法朱熹儿童教育思想张履祥家庭教育思想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试述幼稚园课程标准古代具有积极意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主张《奏定学堂章程》的主要内容解放区托幼机构的主要形式及实现意义 8.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学前教育有什么影响试析幼稚园课程标准老解放区在包教人员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何经验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和幼稚园教育陈鹤琴幼稚园教师应有的认识和应具备的条件陈鹤琴活教育体系 9.老解放区对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有哪些经验老解放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原则简述蔡元培学前美育思想恽代英儿童公育思想简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张雪门的行为组织课程观点陈鹤琴幼儿心理特点陈鹤琴课程论思想的内容建国4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朱熹的学前教育思想王守仁学前教育思想张履祥学前教育思想提倡"耕读相兼"的积极意义 论述题 1.文艺复兴时期儿童教育观点发生哪些转变 2.论述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影响 3.论述福禄贝尔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4.论述8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前教育改革 5.论述幼保一元化的进展 6.论述杜威幼儿教育思想 7.论述杜威教育理论的地位与影响 8.论述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不同9.论述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 1.试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2.论述康有为的学前公育思想

(完整版)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 ?周红云 每个人身上,主要 是如何让它发光。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 ?都有太阳 ?海伦·凯勒(Helen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疾有障碍的教育家。出生19个月就因为一场大病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在老师安妮·莎利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作和说话,并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不但如此,她还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广筹善款,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除此之外,她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后就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受召力的作家之一;她的著名作品还有《中流》、《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是全国高等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各类在学前期常见的特殊儿童及其教育,包括身心障碍儿童与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课程为基础课,与其他专业课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对象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学前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表现出差异性,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服从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大系统。因此,引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学习本课程。 ? 课程作用 ?全纳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走进幼儿园,针对他们的教育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针对其的特殊需求,研究适合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