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回顾

回顾两年多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十人,参与研究的对象——学生先后有近600人;课题组召开讨论会议26次。整个研究过程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教师培训到资金倾斜,保证了整个研究过程的顺利开展,才有了我们的点滴成绩。

二、研究背景、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推进,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不断寻找和开创新的课程形式。其中普遍推崇和实施的是“专题研习”或“综合学习”课程,具体操作模式各有所异。法国在1997-1998学年,在全国各学区初中部开设“多样化途径”课程,并形成一套较规范的实施途径。而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尚属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没解决,如操作模式、实施管理、组织形式以及对学生评价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案。所以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也在“有教材,无参考”的现状下进行的。这就增加了开展此课程的难度,这也是我们迫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源动力。

我省只是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没有开设;即便开设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流于形式,更不要说在教材中穿插的活动课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专题网站播种者社区设立了综合实践讨论板块。教师们在授课时也只是处于一种探讨摸索阶段。昌黎县靖安中学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的《安全关系你我他》给了我

们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自主创新、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有弹性,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所以开发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已迫在眉睫。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也不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的课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堂,开展综合学习的实践性课程。综合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亲历,重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根据此课程的性质,我们明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引路人”。此课程无论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还是在课程编制的价值取向,设计思路方面同以往的学科课程都有显著的不同,它的开展方式可以从多渠道进行,可以有多种的活动模式。教学资源也要因地制宜,评价方法也要求客观性和多样化。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整合学科教学的过程。其根本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优化我们的教学。企图通过一个问题、若干解决办法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试图完成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现行教材所有各科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各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交叉的部分;但是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各科教师在授课时并不是认真的去完成这一部分,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

程的传授上,很少有时间去指导学生活动。这也是我提出此课题的重要原因。本课题试图解决活动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兴趣的问题,请注意,是教师缺乏兴趣!即,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师实践活动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课题的宗旨。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实施,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的变化,我们发现,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极的学生不仅学科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参与活动积极的学生表现出异常的活力,特别是学生的业余时间丰富了。打架的少了,泡网吧的少了。

(二)、观察法

(三)、调查法

(四)、文献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课题研究成果如下:

《感恩》教学材料的形成

论文:《关于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综合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教学设计:《入则孝教学设计》《感恩父母之赏析》

从资源利用的效果来看,优质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2010年11月19日,市教科所唐焕武老师来我校检查给予了高度评价。县教育局领导也给予了表彰。

五、反思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我们把握了现代教育的脉搏,明确了教育的真谛所在。课题研究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还要把研究继续下去,使得来不易的研究持续下去。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回顾 回顾两年多的研究历程,课题组成员十人,参与研究的对象——学生先后有近600人;课题组召开讨论会议26次。整个研究过程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教师培训到资金倾斜,保证了整个研究过程的顺利开展,才有了我们的点滴成绩。 二、研究背景、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推进,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不断寻找和开创新的课程形式。其中普遍推崇和实施的是“专题研习”或“综合学习”课程,具体操作模式各有所异。法国在1997-1998学年,在全国各学区初中部开设“多样化途径”课程,并形成一套较规范的实施途径。而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尚属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没解决,如操作模式、实施管理、组织形式以及对学生评价等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方案。所以初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也在“有教材,无参考”的现状下进行的。这就增加了开展此课程的难度,这也是我们迫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源动力。 我省只是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没有开设;即便开设也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流于形式,更不要说在教材中穿插的活动课了。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专题网站播种者社区设立了综合实践讨论板块。教师们在授课时也只是处于一种探讨摸索阶段。昌黎县靖安中学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的《安全关系你我他》给了我

们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自主创新、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有弹性,教师可以灵活掌握。所以开发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已迫在眉睫。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学科课程,也不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的课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走出课堂,开展综合学习的实践性课程。综合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亲历,重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根据此课程的性质,我们明确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引路人”。此课程无论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还是在课程编制的价值取向,设计思路方面同以往的学科课程都有显著的不同,它的开展方式可以从多渠道进行,可以有多种的活动模式。教学资源也要因地制宜,评价方法也要求客观性和多样化。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整合学科教学的过程。其根本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优化我们的教学。企图通过一个问题、若干解决办法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试图完成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现行教材所有各科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各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交叉的部分;但是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各科教师在授课时并不是认真的去完成这一部分,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课

《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时代背景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充分地维护学的正常教学秩序,纠正传统的“超负荷”现象。“双减”政策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上说明了“双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从全面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来看,“双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的改变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宗旨观念的革新。这是因为“双减”政策在客观上需要学教师采取多种途径,以缓解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使上述教育方针的目的达到,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改变传统的道德实践方式,并与学实行“双减”的方针相结合,善于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达到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双减”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思想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行的力量。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双减”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

《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雷州市附城镇第二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教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消极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少数未成年人生命的丧失,生命意识的淡薄、生命意义的迷失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等单位对北京、天津、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相当于每天消失一个班。这警示我们生命教育行为越来越迫切,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已经是学生成长过程最为需要的教育。生命与生存、生命与尊严、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发展、生命与社会等深层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如何开展相对独立的生命教育活动,以生命教育理念对上述一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整合,从而使教育趋向完整,这是摆在中小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初级中学,学校和雷州市殡仪馆只有一墙之隔,西靠雷州市西湖水库(距离不够200米),由殡仪馆引起的“生与死”的迷信传说歪曲了学生和家长对生命的理解,西湖水库带来的溺水隐患造成学生和家长对生命(安全)的恐惧。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家长大多不愿意将子女送到我们学校就读,生源的短缺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一大瓶颈。如何消除这

些负面的影响,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在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背景下,我们将以“初中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深入研究。预期通过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序列化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优化生命,欣赏生命,享受生命的人。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界定并不一致,可谓见仁见智。但目前大家比较趋同的还是2005年6月上海制订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给出的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学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基本目标: 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地域特点,结合时代特征并面向未来,我们确立以“让阳光照耀出生命的精彩”为核心理念的生命教育实践研究,预期通过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序列化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优化生命,欣赏生命,享受生命的人,达成“根深叶茂,异彩绽放”的培养目标,实现和放大师生生命价值。 2、高级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获得适合本校、本地区的生命教育的原则、内容及完善的校本教材。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且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延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况 该课题分7个学科组课题和4个个人课题,它们分别是: 语文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数学组--探索数学实践活动;英语组---英语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物理信息组---物理学科中的环境教育;生物化学组---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的研究;政史地组---在探索鸿山文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音体美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试验与研究;个人课题有:“弘扬泰伯文化,提高语文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开发和利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途径”;“开发和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课程资源的途径”和“开发和利用音乐课外课程资源——清韵吴歌” 二课题背景及必要性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广大教师和其它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后培训,都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问题了。即使在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也仅仅是刚刚起步,成熟的成果并不多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要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一次结构性突破。在中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由此而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发展。与以往学科课程相比,更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和生成性。但教育部下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也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这就让教师无所适从。 我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就依据当地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就开发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以校为本,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主旨,结合鸿声传统节日(清明)、吴文化节(4 月10号)、本校校园活动(科技节、班团队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文化名人6位钱氏院士,以及丰富多彩的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鸿山十八景、伯渎河、彭祖墩遗址、越国贵族墓、德育革命教育基地)、地方特产(清明团子、蒸糕、鸿山葡萄、推酥麦饼、泰伯茶叶)和目前正在开发建设的生态园、农业示范园、遗址公园、湿地公园等,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和开发了校本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题报告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与实施” 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学习是国内外中小学所设计和实施的一类基本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 澳日等国和我国台湾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类的课程。而这类课程在西方发 达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名称各不相同,如,法国叫“综合学习”,日本叫“综合学习 时间”……其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大致包括三类: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学习;生活学习等。我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 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开设的必修课,也是新 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它不在以知识的逻 辑序列呈现,而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出发,寻找活动主题;它不在以告知的方式 进行活动,而以体验和感悟的方式展开实践活动;不以掌握某种概念和方法为目的,而是通过 主题活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这样一门课程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教师来说,的确有点难,难在它的内容的不确定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较长学习时间的周期性,以及活动过 程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苛求性。 我校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一直注重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探究实践新课程。承担了区 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与实施”,把综合实践这一新领域作 为我校科研重点课题。探索如何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如何将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操作问题,突 破制约基层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瓶颈。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

农村中学作文生活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作文生活的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农村中学作文生活的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沙河市温家沟中学张占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新课程标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作文生活化。 我校地处山区农村,学生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形式化,比较空洞,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文难度大,无物可写,部分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后的作文往往是胡编乱造,凭空假想,没有真情实感,脱离实际生活,缺少生活气息。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作为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湖南省浏阳第一中学2003年张鹏举老师的"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教学机制、操作基本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方面探索出了一些途径。构建了按季节的变化写景状物和抓住活动记事写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系列,总结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实施的步骤:课内积累(学习表达方法)--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自由写作(改变传统方式)--即兴训练(捕捉瞬间抒情)--成果展示(享受成功乐趣)。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中心小学的"小学农村风俗项目作文研究"课题将作文的范围拓展到农村的民风民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研究探索都各具特色,对作文教学都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发现,各种作文教学研究中一个突出的弱点是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居多,中学作文研究居少,尤其是农村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不多,有的也仅是作文教学方法等。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在省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并尝试在教学一线中实践,探索出一种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我们课题研究与其它作文生活化课题研究的不同在于,根据我校所处地域特色,结合当地风景名胜、民风民俗、地区特产等条件,开发便于操作的生活化校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学校现有条件,探索适合本校作文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模式。以此促进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 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 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

综合实践结题报告范本(共5篇)

综合实践结题报告范本(共5篇) - 写写帮文库 第一篇:综合实践结题报告范本 篇一:综合实践结题报告 3月中旬,我们带着调查问卷走进了红梅公园,对不同年龄的人们进行了调查与采访。在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配合的人和一些不怎么愿意配合的老年人,尽管我们一次次礼貌地请求他们又被他们拒绝,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放弃,我们继续奋力地寻找其它的目标。 我们抽取红梅公园的40名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当面向他们提问,顺利完成了本次的调查活动。 经调查统计我们发现,14~30岁的人对外国的文化特色 都不是太了解,因此很想去别国旅游。它们认为中国文化相对外国文化还稍有欠缺, 他们更喜欢外国的文化与民风民俗。并且,他们认为中国的文化并不一定能顺利传承下去,但他们希望能传承下去。 相对于14~30岁的人们来说,30岁以上的人们显得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一些。另外对于现在许多人更喜欢外国文化的现象,他们表示比较重视,他们认为中国文化能够顺利传承下去。 在本次综合活动中,我参与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ppt 的制作与修改及个人小结的汇总。我做了很多可以锻炼我能力的事情,也借此提高了我的电脑水平。 这次的活动提高了我们每个组员的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了

我们的口才,同时也使我们更了解这个课题,更了解这个社会了。篇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浅谈农村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教育。正因为这样,他们制定了许许多多的规则来限制孩子的自由。孩子有限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和课外作业占满了,他们不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枯燥的学习生活让很多孩子滋生了厌学情绪,早恋,上网,逃学,成了普遍现象。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缺失,导致了学生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肤浅,“人性”的欠缺。学生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抗挫折能力较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课本,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我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现状,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等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2、研究意义 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适应现在教育形式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创造力,有利于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其中,教育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学生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的知识;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研究过程、研究策略、研究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支持。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研究方式的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全面、深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和推进研究方式的变革效果。同时,我们还将结合个案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研究方式的变革,以期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实施情况和推进研究方式的变革效果,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研究方式是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研究方式指学生在研究任务中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环节。 ___的___教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提倡学生多样化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的研究方式变革。无论是什么主题,都应该采取多种研究活动方式,如基于课题的研究性研究、社会参与的体验性研究和社会活动的实践性研究等。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地推进研究方式的变革。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整理、探究性研究方式、体验性研究方式、实践性研究方式、设计性研究方式和小组合作研究方式的优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科学合理地整合各种研究方式,更全面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七至九年级教材在中,综合性学习在每个单元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课程标准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江泽民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然而,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1、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2、对综合性学习认识模糊。3、教师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4、学校管理滞后成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障碍,使教师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缺乏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支持以及精神鼓励。要改变这种

现状,既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技能,起核心作用,又要学校加强管理,构建适合新课程体系的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适合开展活动的土壤,起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学校还没有一个让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积极探讨尝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平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全靠教师个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外在的监督、规范与鼓励。语文教学活动还是被动的、孤立封闭的,无法很好地做到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也无法充分利用起来。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以及与社会各界人士之间不能协调合作,使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多元、多主体评价制度千呼万唤不出台,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和评价制度。学校的管理依旧是以检查教案、作业本、作文本、出勤等为主。一所学校如果教师不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去做,而是想方设法专门应付学校的检查,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创新和尝试?可是通过问卷调查,有许多教师与学生认为要进行语文综合性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量与能力。新的理念与施教产生的矛盾,激发了我们对这一神秘黑土地的探索与研究。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激发、鼓励师生产生对综合性学习教与学的兴趣,探索积累一些经验与做法。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已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致力于课程内容的革新,强调课程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一)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或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清晰地表述问题,具体地分解问题,运用基本的逻辑方法分析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活动始终应把握的基本要素。通过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尝试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并不一定强调得出某些正确的、科学的研究结论,但研究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过程的完整亲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第三,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无论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科学研究活动,都强调研究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方法的规范性,都十分注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它的意义在于: 1. 课程代表了新的课程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注重传授给学生规范的,系统的书本知识,它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掌握和运用生活知识、实践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要解决实际问题,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生活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与书本知识同等的价值。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也区别于学科教学,它完全摒弃了 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主张让学生自由、 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多次的尝试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当中自己“学”到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题使之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那就是新课程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我们对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于实施方式的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该课

初中课题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结题报 告 初中课题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高效课堂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重要契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成为了一种必然,综观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耗低效,缺乏策略”已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高效性理论,努力形成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我校地处乡村,经济最近几年飞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思想认识、人口资源、生活条件等因素,家庭教育跟不上,许多学生只能通过课内学习来获得知识、获取信息,学校教育承载着太多的责任。通过教育部门的大力努力,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方式虽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还没有变成持续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率离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高效课堂真正的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个45分钟和45分钟所延伸的生活课堂扎实有效,尽快让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改革课堂教学、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和科学方法,完善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大力优化教学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发展,是农村中学教育自身积极应对形势,谋求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高效课堂的研究》的研究课题,利用这一“突破口”,积极探索科学高效、质朴实用的课堂教学流程,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适

<农村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论文

<农村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论文 关键字:教学开发课程课题历史学生研究教师资源历史课 前言一、课题的提出1、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单列一章专门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王苏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历史教学》2002年第6期)中指出,“除把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外,长期以来我国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也较为落后。主张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朱汉国、王斯德主编《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指出,“博物馆、历史遗迹、历史影音资料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献已经作为历史课程资源运用在历史教学上,但这些远远不够。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更广泛的开发新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这方面研究的不断涌现,但关于农村初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成果则较少。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任重道远。杨扬主编《历史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指出,“农村应该广泛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历史遗迹、文物,充分利用当地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及口碑资源,使历史教学贴近社会……。凡是教育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也很高。”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的图书、网络等资源相对不足,而且农村在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十分落后。课程资源开发主体上没有将广大的一线教师调动起来,一直将少数专家学者编著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课堂的实施空间上仅仅将历史教学局限于班级课堂,使班级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农村普遍缺少阅览室、图书馆及网络资源等,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从课程资源内容上看,偏重于知识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同时由于教材结构单一并且落后于时代、忽视了相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和各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3、农村初中课程资源开发有其优势。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城区初中要落后的多,在课程资源方面特别是学校内的条件性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但是,农村初中同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资源往往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2003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农村全面推广与实施。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重视。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利用现有历史课程资源的同时,更加广泛地开发与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二、概念界定顾明远先生在其编著的《教育大词典》中提出了与课程资源相类似的一个概念,既教育资源,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即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是指可以用来进行历史学科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同时也包括诸如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形态模式等非物质要素。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方案 鲍集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教育将面临到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日益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它的实施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及合作学习。在扩大学生视野,增长才干、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生动、活泼、主动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人们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远不如对学科课程的认识来的深刻,尤其作为农村中学,在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上和城区学校都有较大的差距,而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年轻教师又占了很大比重,工作热情较高,但缺乏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实验来探究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充分发挥农村初中所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开展,这对我校,也对广大农村中学真正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帮助和有价值的指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很多地方和很多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层次的内容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不够理想,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 知识获得的功能,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因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的学科化倾向严重:学科式教学方法、学科性的拓展活动、灌输式活动方式;(二)活动分化的倾向明显:作为独立的门程进行教学,没有把握内在关系,忽视了相互渗透与延伸;(三)缺乏专任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指导力量不足,活动的效果收效甚微;(四)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实施。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具体的综合实践起到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五)活动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模式,使得总结与交流阶段失去了丰富的素材,活动无结果。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农村变化新鲜事,结合初中开设的各课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的研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方式方法研究,以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更好地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好好] 发表于[2009-4-13 17:27:00] 课题名称: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在课程实施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要求实际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立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吸取我国活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原有“活动课程”的新发展,有其全新的课程价值:从课程目标上看,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课型”,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课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从本质上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从课程内容上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综合;从活动方式上看,它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所有这些,与原有活动课程所强调的“班团队活动”“科技问题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相比,更重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任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显著特征。 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核心,我们致力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这一课题作为总课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构建与实施的研究》下的一个子课题开展研究。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初中教科研课题: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劳技课题申报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子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 2.子课题提出背景与原因 (1)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中学生的心理负荷也在加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长期待等都对学生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来自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对农村学生的冲击和影响相当的大,这些必然使学生产生各种矛盾心理,如得不到及时排除,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这几年教师经常谈论一个问题:当今的学生难管理。第一,时代的进步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然形成人格的平等,封建社会那种师徒如父子的师生关系已不复存在,这使得教师的“法治”地位发生了动摇;随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媒体和渠道的增加,对教师的依赖越来越小,这使得教师的“师治”地位动摇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学校收费的增加,教师是收费的直接参与者,难免就此背上黑锅,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金钱的奴隶,“德治”地位也动摇了。第二,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寻求平等,要求人格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求得到表扬或是别人的重视,引起别人意识到他们作为个体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采取反抗行为。第三,时代变了,学生变了,可教师的意识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或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上的分歧。 学校教育就是两大任务,一是育人,二是教书,育人首先要育心。综合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书育人的基本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全国已初步展开,但针对农村初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因此我校就“农村初中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了研究。 3.子课题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校进行了此项研究。

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泰安六中刘建国 摘要:“教学模式”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我校课题组以模式构建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和“怎样做”,在整合中有效构建和实施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系列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在实施中提炼出以“情境激趣、明确主题——参与指导、自主实践——全程评价、激励创新——交流反思、生成主题”为基本环节的“主题探究式”基本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创造性使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及意义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并列入各中小学中一个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亮点和难点。此课程如何才能顺利地进入中小学教学,真正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板块,这几乎是我国当前教育战线各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地途径,多渠道(包括课程操作规范、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组织学习模式、学习评价、教育资源开发等)进行课程的实施,将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变为中小学学校可以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的基本要素中,“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做什么、怎样做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的策划。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要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用等)、实施教学评价、编写教学计划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模式是操作层面上的情境、程序与方法的集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思路不仅包容了教学模式,它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概括的眼光审视教学模式。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时,必然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并以它来体现其思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设计思路更强调教育思想、教育价值与教学理念对具体操作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因此,我校选择了此课题,想以模式构建为突破口,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做什么”和“怎样做”,实践和探索可以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和方法。在自我实践、探索、反思以及与同行的相互交流探讨中,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讲话致辞、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