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王新英

内容摘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兴趣习惯课堂教学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

1.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

在学习五年级上期第一课《窃读记》时,让学生事先准备讲讲自己最喜爱的图书,并讲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在学习《鲸》这一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鲸的知识,学生们都很高兴。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表演或者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地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背诵一首诗歌(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现当代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上台背诵并和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三、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的改革铺平了道路。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的呈现载体。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而基础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文学底蕴。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要求每个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经过自己修改、生生互改后,在班上进行读后感交流活动。因为很多同学都是通过借阅和漂书的方式得到书籍的,所以往往一本书同时有几个阅读者,不同的读者写出的读后感又各不相同,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帮助孩子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几年下来,

孩子们先后共完成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2、每次习作,我会选择部分同学的作文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校报甚至其他媒体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或者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我也同时将这些好的作品上传到家长QQ群和互联网上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很重视这样的机会,他们往往会把这样的机会视着一种荣誉而对老师充满亲近之情。这样的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就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发的行为。

经过数年的坚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做的努力使得所教班级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和语文能力有明显的进步,课外阅读和积累方面也明显超出同龄的孩子,部分同学已能出口成章,出口有诗;作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旁征博引。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在文学、文章修养和文风、情趣风格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王新英 内容摘要: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兴趣习惯课堂教学多媒体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 1.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2015年7月

浅谈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永德县小勐统镇中心完小李建敏 【摘要】:语文是具有强烈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乎学生文学素养形成的一个基础性和启发性阶段,作为我国传统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深刻地把握好小学语文和人文的关系,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的春天才会最终到来。本文从《课堂教学途径方法文化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途径方法人文光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价值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领会作者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激情,与作者同欢乐、共忧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我在上《四个太阳》时:让学生合作互查生子,开火车查,哪个生字爱错找出来再查,教师报,学生举字卡查,就是教师报,报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有直接报生字的,有报偏旁的,有报字的结构的,有报字谜的……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___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语文课程标准》早就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

最新浅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浅谈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 叶圣陶老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 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

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 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预习的习惯(明确预习的基本要求,每个老师的要求可能不一样,读书3遍,勾画生字新词,生字表里的生字组词1-2个,数自然段,简要回答课后的问题,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等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专心读书的习惯(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浏览、有感情朗读等等),读书批注的习惯(中段开始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可以是勾画好词佳句,简单的批注自己的体会等等),背诵摘录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思考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质疑,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认真写作的习惯等。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我们全体教师要对语文素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全新的理念,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继往开来,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潜心课程改革,改变“少、慢、差、费”这一长期困扰语文界的尴尬局面,真正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提高语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摘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文章从兴趣培养,注意实践,鼓励创新,学习习惯以及终身学习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素养;兴趣;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习惯;大语文;终身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新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通过对新课标的反复研读,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我觉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总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的不竭动力。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可以试着从以下两点着手。 1、以情动人,培养兴趣。

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秋天的雨》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秋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美好的秋天气息中。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或多或少都给人们带来过成功的体验。对学习语文来说,就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教师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字、词积累,教师可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认卡片等活动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出真知。”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书不进行训练,不能运用于实践,即使读的书再多,对他人及社会都是毫无裨益的。 课改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小学生好动,好表现自我的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表演。如《陶罐和铁罐》、《西门豹》等课文,可让学生课前排练准备,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合作参与演课本剧。通过实践体验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加深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锻炼了同学的表演、创造才能,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现实课题,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1、夯实基础,广泛汲取知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蓬安县河舒小学校吴竞 核心素养现已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导课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

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文核心 素养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陈先云理事长在“全国第二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 关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讲话实录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要理解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核心素养是“关键素养”,不是“全面素养”。第二,核心素养要反映“个体需求”,更要反映“社会需要”。第三,核心素养是“高级素养”,不是“低级素养”,甚至也不是“基础素养”。第四,核心素养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体现“本土性”的要求。2.何谓“核心素养”?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机构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它对“素养”界定如下:“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等。”经合组织是从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素养的。首先,素养是能够应对复杂的要求的能力,是能够满足要求、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其次,素养是比知识和技能更宽泛的概念。最后,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并且,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而“核心素养”(keycompetency)则必须满足如下这六个条件:(1)它是一种高度综合而复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社会和个体产生有价值的结果;(3)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要;(4)这种能力具有道德性,它能给个体和社会带来负责任的、有价值的结果;(5)这种能力具有民主性……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着,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二、核心素养提出的历史沿承 “核心素养” 是当下教育领域关注焦点之一,来源于西方。 早在199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出版、欧洲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应拓宽语文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生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素养即平日的修养,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将语文知识、能力、经验、习惯融合升华而达到较高水平。它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和理解。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在于学生的成绩看似可以,而实际语文素养很差,究其原因,语文教学的着眼点瞄准的是考试的分数,单纯的极端功利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素养的真正提高。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差的一些具体表现 (一)不会读书。语文离不开读,教会学生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有的学生经过了六年的语文学习,却不会读书,朗读读不出语感,读不出抑扬顿挫,读不出感情,不知道怎样读是默读,不知道快速地读,不知道利用工具书帮助读书,不知道读书要圈点、勾画、做批注。 (二)不注重书写的重要性,不具备基本的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写出让别人甚至自己也不认识,不注意起码的笔顺笔画。

(三)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不注意语文的积累,不去有意识的扩大阅读面,不主动的作文练笔。 (四)只是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缺乏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能力不强。 二、造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原因 学生语文素养差,这与语文教师们有直接联系。据了解,在小学开设的专门写字课,可是很多语文教师把本来该指导学生写字练字的课,改成了语文教学课,用来听写、辅导、订正作业、评讲试卷,把《写字》课本用来作“抄写本”。把语文教学的真正目光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便真正用来朗读、阅读的时间却很少。这些现象从表面看来,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操作过程中忽视的问题,责任在教师,但细细思考,真正的原因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学观念在支配教师这样做: 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是以学生的考分为准(不仅是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学)。升学看分数,学生成绩好就能升学考上好学校的应试教育在支配着现有的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方法,真是令人堪忧。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要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这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 要真正解决语文课、语文教师的评估体系。评价要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评价要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评价要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求评价要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一般素养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本素养的综合,也不同于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要素。根据笔者研究,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一、态度素养 1.语文态度素养的意义 “态度决定人生”,这大概是对态度重要性最为经典的阐述了。于是就有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素养=(知识+能力)×态度,其中的“态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这说明“态度”在核心素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生发展的“必备品格”。 小学生学语文也是如此,态度决定小学生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力量,对语文学习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大凡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学生,其语文学得就好。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语文学习就是学习良好的态度。而且,学习态度具有很强的迁移作用,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位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上课的起立、坐下都用英语,并美其名曰是“双语教学”。其实,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折射出对母语的感情和态度问题。当然,我并不是简单地判定小学语文课上不能讲英语。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包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祖国的语言文化。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汉字、汉语、汉文)的正确态度,主要包括:尊重祖国语文的态度;关心汉语文化、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态度;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汉语文的态度;等等。

2.语文态度素养的结构 语文态度素养是由众多非智力因素构成的,是一种意向心理状态。它的主要因素是: (1)语文学习的意愿。意愿是一种意念性的愿望,是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它是语文学习发生的心理前提。小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意愿,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需求和倾向。意愿强烈,就有学习热情;没有意愿,就缺少学习动力。良好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2)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有外在兴趣和内在兴趣之分,尽管都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内在兴趣上的学习才是长久的。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少不了动作、表演和游戏,但这些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培养学生对汉字、汉语和汉文的内在兴趣才是更为核心的。 (3)语文学习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惯与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方法的程序化、熟练化和自动化便成为习惯。关注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应是小学语文学习始终如一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在以上三个因素中,意愿是启动因素,兴趣是维持因素,而习惯是形成因素,共同构建一个语文态度素养。 3.语文学习态度的养成 通过分析,语文学习态度养成的主要指标罗列如下: (1)语文学习意愿的形成。如参与的意愿、合作的意愿、表达的意愿、探究的意愿、评价的意愿等。 (2)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如倾听的兴趣、说话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写字的兴趣等。 (3)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批注的习惯、比较的习惯、质疑的习惯、总结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等。 二、语言素养 小学生学语文的关键之所在是学好语言。应该说,“语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同时又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在小学阶段,生字词的教学是基础。学生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了,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读熟了,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生字词掌握了,学生写作也就没有了困难,就能够写出流畅、优美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呢?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上新课前,把字词识记目标作为预习的重点任务下达给学生。利用课前或自习时间,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完成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的工作。然后,同桌协作,进一步巩固识记成果。最后,四人或五人学习小组进行默写,完成第一轮目标。课前识记是提高字词教学水平的起点,要求老师在场,并强化组织、督促与巡看,全面收集整理学生反馈消息,确认课堂教学中要重点检查巩固的易混、易错字词,并设计好相应的辨析、比较训练题目,做好这个步骤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课堂中,扎实掌握 1.多读、多写。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意形结合。我们平常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学生对字的意思还不甚了解,能记得住吗?如“毡”:“毛”字旁表示意思,“占”表示意思。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高段的生字字形复杂,教给学生构字方法,学生更容易记住,而且又渗透了传统构字法的教学,什么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学生乐于接受,何乐而不为呢? 3.笔画的教学不要忽略。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离开了笔画这个个体,汉字这个整体就无从而谈。 三、课后加强 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课后对重点字词,应该安排必要地运用训练,比如单词造句、连词成段、修改病句、词语辨析等方法,力求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里重点字词地高频复现与创造性地应用,在巩固识记、理解成果的同时,有效提高重点字词的正确运用能力。只有学生会用的字词才是属于学生自我的,只有学生会用了,字词教学的目标才算是最终达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课后强化运用最终确认了字词教学的效益与水平,只在识字与解词上兜圈子的做法是落后的,低效的,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高年级教师不要以为字词教学不重要,一定要从心底里明确字词教学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字词教学的发展去探索吧! 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 摘要:核心素养由知识、能力、态度综合化而来,具有高迁移性与高生长性。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核心知识包括关键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核心能力从类型上说主要是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从生长角度说主要是思维能力;核心态度主要是认同度与热爱度。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只有掌握好了语文,才能在各个学科里有所帮助,因此,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然而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汉歌》以及《水浒传》的电影片段,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其次,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字、词积累,教师可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激发兴趣。又如,朗读背诵,体悟情感,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二、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打好语文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其实,良好的习惯无非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就拿写字来说,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然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好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是讲究咬文嚼字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的一面。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表情达意?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明确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磁县乐善学校:叶改丽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实简单的说:“语文素养”就是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有比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既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还要表现为比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模糊,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化了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让学生大胆的说起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

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从心理环境讲,学生的学习探索须有宽松的环境,能自由自在地学习探索,不应有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一位外国学者认为:“80%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除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实践证明,教师的民主和宽容,可以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必要前提。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所以教师应具备民主的意识: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只要教育方法适宜,并依靠他们,在其自我发展过程中都可成为有价值的人;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即他们的知识基础、智能水平、个体需要、学习态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及时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等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意与教师配合,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立足课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很好方法。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的培养。 3.树立大语文观,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一)面向全体,广泛开展“一日一字比美观”、“一日一读比积累”、“一日一写比文采”、“一课一讲比口才”、“一周一诗比朗诵”、“一月一报比才干”等活动,帮助学生练就过硬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从语文实践中获得自信,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1、“一日一字比美观”,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此项活动要求学生一天至少练好一个字,达到端正,力求美观。低年级要求练铅笔字,重点放在书写习惯的养成及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上。中高年级要求练钢笔字,有条件的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练硬笔书法。街道各校都统一了练字纸或书法成果展示纸,定期展出优秀作品,还本着提高的原则,设立进步专栏,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踏上新台阶。 2、“一日一读比积累”、“一日一写比文采”,读写结合,增强语感,着眼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学生一日读一篇好文章的同时写一则读书笔记,或写一段小练笔。养成读书即提笔的好习惯。读书做读书笔记,根据年级段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低年级要求记下从中学会的生字、新词,简单摘抄好词佳句;中年级要求摘记好词佳句,并摘抄、背诵自己喜爱的句段;高年级要求做读书摘记,摘写自己喜欢的句段篇章,提倡写读后感。写,可结合教学要求统一进行,也可由学生自己随时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低年级可写几句话,中高年级可写一段话,兴到笔至,不作过高要求,重点为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以上两项活动学生可根据喜好自由选择,但每周练笔的数量不少于2篇。读写笔记本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的读写笔记配上插图,或设计版面。实践已经证实,只要学校、老师的激励措施跟得上,学生的兴致十分高涨。 3、“一课一讲比口才”,使学生获得敢于展示自我的自信每堂课伊始,都安排1-2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全班轮流,题材自选,提前通知,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简单说就是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可以采用讲故事、听音乐、表演节目、谈话、看图片等各种方式激发兴趣。而讲故事这种方法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教师每节语文课一开始,用5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短小而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讲连续性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听了这集就急切盼望听下一集,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因为故事而喜欢上语文课。当然,还可以让全班每个孩子轮流讲故事,并要求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孩子可以把故事写下来。在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中,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融入游戏,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汉字“人”,中间加上“一”字,就变成了“大”字;左下方加上一点,就是“太”字;把点放到右上方,又变成了“犬”字;把点放到最上边,又是“夭”字啦!这就是中国汉字,多么有趣,多么神奇!这种融游戏于写字教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