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学院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学院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吕梁***学院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吕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三级书记集中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通知》(吕办发电〔2016〕51号)文件要求,集中一周时间(10月21日—10月28日),吕梁***学院迅速组建由院长***同志为队长的精准扶贫调研工作队,深入我院定点帮扶贫困村临县雷家碛乡白家庄村,通过召开由村支“两委”、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集中一周时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调研基本情况

(一)白家庄村概况

白家庄村位于临县西北方向雷家碛乡,距离黄河20余公里,北与兴县接壤。白家庄行政村由白家庄、石窑坪、刘家沟、曹家洼和禹家甲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耕地5300亩,其中3500亩种植枣树,1500亩种植核桃树。全村385户1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1余人。贫困户占全村比例为32.7%,其余非贫困人口也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临界点。全村有党员28名,90%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党员。该

村自然条件、人居环境十分恶劣。由于交通不便、道路狭窄,至今未通城乡公共汽车,水资源严重短缺。该村80%的土地种植红枣树,红枣和玉米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经济形势整体下滑,外出打工青壮年劳力大都返乡务农,生活压力异常艰难。

(二)扶贫调研情况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严格按照入户率达到贫困户总户数80%以上的工作要求,首先集中调研白家庄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三个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126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白家庄村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1人,2016年底计划脱贫16户55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逐项明确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领导、配合部门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整村的帮扶措施由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吕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学院对白家庄村定点帮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三支力量”履职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学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深入到帮扶村,协调落实措施,检查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帮助村“两委”解决实际问题;我院驻村工作队已分别两次对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进行入户调查,全面掌握第一手的资料,真正做到底清数明,为下一步制定五年脱贫计划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支力量”驻村待遇、生活保障和经费均按照学院扶贫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到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支两委班子和贫困户对“三支力量”以及第一书记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工作成效基本认可。

(二)“六个一”帮扶任务落实情况

通过查阅扶贫档案,学院定点帮扶白家庄村扶贫档案资料齐全,撰写了调研报告、制订了科学的脱贫规划、因户制定个性化帮扶计划;结合该村的地理和环境特点及传统产业,按照每户投入价值3000元的羊、鸡的标准,扶持养羊户和养鸡户,帮助白家庄村发展特色种养业,让农民的年均收入真正得到提高;帮助实施了一批水、路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联系核桃和枣树专业技术人员为白家庄村村民培训核桃树和枣树的修剪,累计培训果农300余人次,在引进农村技术性人才上提供人才保

障服务;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设一个好支部,注重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民得实惠”的发展机制;帮助村委会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落实防止返贫措施,想办法,找路子,农民生活、农村生产、社会治安、新村风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扶贫村示范村建设初见成效,该村初步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贫困户帮扶手册填写情况

在调研期间,扶贫调研工作队在逐户查阅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帮扶手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入户及问卷调查,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帮扶手册的填写情况。驻村工作队、村支书和第一书记根据吕梁市精准脱贫挂图作战和痕迹管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专职信息员负责,每次记录情况都要与贫困户沟通,每户均认真填写帮扶手册,内容真实准确,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分户填写制定的措施和脱贫规划,并由贫困户签字确认。帮扶手册不存在“一人代填全村”的问题。

(四)扶贫政策宣传情况

在调研期间,所有走访入户的贫困群众手中都有惠民政策明白卡,群众对涉及自身的低保、医保、移民搬迁、护工护理培训等扶贫政策、惠民政策都比较清楚。驻村工作队在白家庄村醒目位置书写宣传标语10余条,大力宣传省委、省政府及吕梁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口号。贫困户近两年享受过的政策包括:粮食直补2015年每亩49元,总计27万元,良种补贴每亩10元,总计2.8万元,沿黄肉羊养殖工程

每户市、县各补助2000元,共4000元;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家庭,按程序改造后,每户中央资金补助7500元,省级财政资金补助2600元,市级财政资金补助195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50元,共计3000元;高中贫困生国家补助金和职业高中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中小学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学年教育贫困幼儿补助每生每年100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2328元,五保户供养分散供养每人每年2600元。

(五)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积极联系临县水利局,为禹家甲村580人饮水工程立项,临县水利局已上报省水利厅,已确定今冬立项、勘察、设计,明春开工建设;利用一事一议解决石窑坪村蓄水池护坝修缮工程,该工程现已开工建设,为5个自然村维护和新修田间道路18公里,现已修复田间道路13公里,剩余5公里田间道路资金已落实,近期开工建设,解决了村民上地交通不便问题;对白家庄村的白家庄、石窑坪、刘家沟、曹家洼等4个自然村进行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现已启动120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其中68户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联系住建局,按照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补助规定,已经上报危房改造20户和增加50盏路灯,待审批后立即组织施工,年底全面完工。

(六)干部结对帮扶情况

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干部结对帮扶的工作要求,

建立领导干部每年到联系村民小组开展五项活动的工作制度,即开展一次宣讲活动,开展一次调查研究,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组织一次支农活动,帮助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建立领导干部每年对其联系户开展七项活动,即开展一次思想谈心,提供一次信息咨询,进行一次技术指导,解决一些扶持资金,宣讲一次法规政策,代办一些复杂事项,协调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真正达到干部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目的,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经学院扶贫专项会议研究决定,我院将于年底组织全院7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白家庄村贫困户家中,进行结对帮扶工作。

(七)2016年预脱贫贫困户情况

在吕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帮扶指导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村支两委通力配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完善措施,深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白家庄村2016年预脱贫户16户。在调研期间,扶贫调研工作队对2016年预脱贫户逐户开展调查,同贫困户户主、行政村村干部及自然村队长现场面对面交流,为今年预脱贫户算好收入帐,确保年底可以稳定脱贫,脱贫情况经得起各级的评估验收和群众的满意度测评。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道路交通不便。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白家庄村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50%左右;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

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二是水利设施陈旧。由于原有的沟渠年旧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约产业发展,比如,群众想通过发展核桃产业增收,但当地生产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饭,群众对发展担忧,信心不足。人畜饮用水无保障,禹家甲村人畜安全饮水未全覆盖。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市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

(三)子女上学致贫。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

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

(六)特殊群体贫困。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

四、精准扶贫计划

围绕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一高于、一接近”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立足市情实际,通过吕梁片区经济林提质增效、交通水利等基础项目的实施和劳动力的培训等措施,深化拓展,补齐短板,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实现大面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一)交通扶贫。普通省道开八线经白家庄村段多处损毁严重,3个自然村未通公路,禹家甲村和石窑坪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以建设“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

络为目标,按照乡村通普通省道、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以吕梁市精准扶贫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为契机,积极联系市、临县交通和发改部门,对开八线白家庄村段损毁点进行加固、维修及升级改造,做好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和村通硬化路工程。特别是,由于去年7月27日白家庄村遭遇较大洪水,大部分村内公路及硬化路出现危险路段,村内大桥迎水面八字坡冲垮导致大桥有垮塌危险,直接影响公路通行,危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上报有关部门,立项后将尽快组织实施。

(二)水利扶贫。全村5个自然村饮水管网均已铺设完毕,全部村民家都建有水窖,但由于水源出水少,冬季水管冻结不通水,村民无水可吃,水源枯竭问题比较严重,夏季仅有筷子粗细的水流供全村580口人饮水。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想办法寻找水源、或大沟引水或打井抽水到蓄水池,2016年,石窑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已经启动,预计年内可以完工;禹家甲村的水源枯竭,寻找新水源工程已立项上报省水利厅,预计明春开工;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入户率,到2019年白家庄村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水利配套设施田间路还没有全部覆盖,白家庄村共规划18公里田间路,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十三公里田间路,剩余部分资金已落实,预计明春开工。

(三)农业扶贫。全村1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1人,人均纯收入还处于2800元以下,其余非贫困人口也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临界点,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按

照吕梁市“十三五”期间特色农业产业脱贫工程行动计划文件要求,结合白家庄村农业实际情况,到2019年,发展种植业,发展林下经济,实施1500亩核桃树下种植中药材、1000亩枣树下种植大豆、500亩枣树下种植土豆;发展养殖业,依托蒙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和临县肉羊养殖基地发展5000头肉羊,依托吕梁市针对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优惠政策发展500只肉牛和10000只散养鸡。农村技能培训,结合白家庄村村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的实际情况,到2019年,在白家庄村5个自然村开展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工作,力争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

(四)生态扶贫。白家庄村处于吕梁山区,制约短板在缺林少绿靠天吃饭,要把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生态脱贫工程。按照吕梁市人民政府生态脱贫工程行动计划的文件要求,到2019年,经济林提质增效,对接省、吕梁市红枣提质增效项目,对全村3500亩枣树实施全面提质增效工程,带动红枣种植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长;退耕还林,白家庄村大部分土地都是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符合退耕还林补助条件,抓住国家加大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战略机遇,在今年对2000亩枣树地进行退耕还林补助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全村退耕还林补助工作;发展沟域经济,白家庄村发展沟域经济具有得天独厚优势,1公里以上的沟道5条,1公里以下的沟道10条,积极争取吕梁市发展沟域经济试点,将对黄

河流域治理和生态治理发挥重大作用。

(五)易地搬迁扶贫。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坚持规划先行、先易后难、分年度推进,按照户籍人口300人以下、实际居住不达150人的自然村确定搬迁村庄,白家庄村中白家庄、石窑坪、刘家沟和曹家洼等四个自然村符合搬迁条件,合力布局搬迁点和人口规模,到2019年,全部完成四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2016年已启动126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其中68户为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年底完成搬迁工程。

(六)文化扶贫。目前,白家庄村没有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场所。因此,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在白家庄村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文体广场并配备活动器材。到2019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1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5个。依托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设白家庄村“农家书屋”,发动教职工、学生、党员干部捐赠图书,主要涉及电商、农林牧、林下经济等图书。鼓励白家庄村户籍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到我院上学,学费和住宿费全免,毕业后解决就业问题,实现教育脱贫。

(七)信息扶贫。由于白家庄村地势结构及移动基站建在山顶,导致处于沟底的住户移动手机没有信号,严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按照吕梁市信息扶贫的政策要求,到2019年,

到行政村通讯覆盖需提升改造建基站1个,到自然村通讯覆盖需建基站3个,实现全村移动网络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和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全市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二)坚持规划先行,解决“扶什么”的问题。根据中央、省两级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市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市情实际,注重与脱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市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

风文明程度,着力“三化”兴“三农”,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三是措施精准。针对市域内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台账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四是保障精准。要求根据规划迅速分解责任,注重加大调度、督导力度,抓好任务落实。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2016年到2020年共计4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第一轮2016—2017年,帮扶5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18—2019年,帮扶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2020年,帮扶剩余10%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四)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是建议全市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市政府协调,设立专户,县、乡镇组织实施,市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

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市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五)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六)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

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强化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总之,构建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把群众当成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当成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摸清贫困家庭及人口底数,根据市主要领导指示精神,**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入户走访“拉网式”摸排,对全乡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初步理清了**乡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存在问题等,并据此提出了开展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供决策参考。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市西北部,东邻**县**镇,南接本市**镇,北连**赖村镇,西毗邻**县**乡,离市区82公里,全乡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91亩、山地面积65730亩,丘陵6109亩,河流水库4100亩;全乡共有**、**、**、**、**、**等6个行政村,81个村小组,756个自然村,农业总人口12755人。主要产业为水稻、烟叶、生猪、土鸡土鸡蛋等,村民主要收入为外出务工收入。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整合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三送”工作、土坯房改造等政策资源,积极发展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截止目前,全乡通村组公路达85%,新农保参保率57%,新农合参合率98%,共有1223户土坯房改造户已完成改造。但限于村民自身文化素质和农业产业抵御各类风险的局限性,仍有部分村民因各种原因无法脱贫或返贫。到目前为止,全乡仍

有低保户117户440人,五保户73户117人,扶贫户489户2170人,扶贫低保户42户178人。 二、贫困类型 此次调查样本主要为按照省、市、县工作部署,先期已识别为扶贫低保户和扶贫开发户的对象,共721户2905人,其中低保户117户,五保户73户,扶贫户489户。经梳理,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这类群体是我乡贫困户的主要群体,如**村的**,大儿子前几年查出患有重症肌无力,去年小儿子也查出患有此病,真是祸不单行,家里一贫如洗。 2、因丧失劳动力致贫。如**村新地小组**年时已高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小儿子20xx年因车祸去世,家中的主要劳动丧失,儿媳**体弱只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孙子**年幼,全家3口人没一个主要劳动力,全家只靠政府发放的低保补助金和年高体弱的老人艰难耕作生活,日子过得非常困难。 3、有劳力,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致贫。如**村**组的**,全家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但游手好闲,做一天,吃三天,有多少吃多少,一年到头没有一点积蓄,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居住和生活条件全村倒数之列。 4、因学致贫。如**村**原本生活在全村属中等水平,但近年,2个儿子分别在**、**上大学和高中,一年5万多元的教育经费一下子把他家多年的积蓄用光,到处借钱供小孩上学。 5、因文化水平低,无技术技能致贫。如**村的**和**夫妻二人,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坚持精准扶贫同步全面小康 2015年7月至8月,我们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全村贫户家庭入户调查,认真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村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村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收入不稳定。部分村民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底,特色高效农业推广慢,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掌握的实用技术少。 二、工作目标 (一)宣传政策。注重把宣传政策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广泛宣传国家和省、市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卫生、低保、养老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协助联系户申请办理“双业”贷款、妇女小额信贷等惠农贷款,引导农民敢贷款、会贷款、及时还款,及时发现、反映和制止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种行为,督促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进一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二)反映民意。注重把反映民意与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困难的长效机制,深入联系村召开村组干部与村民代表会议,商讨修订两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帮助村委会

建档立卡,推行扶贫攻坚“图表式管理”模式。双联干部深入联系户家中,了解村情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等,提出个人帮扶计划。要认真梳理归纳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党支部或有关部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促进发展。注重把促进发展与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的设施农牧业,以种植核桃树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帮助村委会做好村级道路硬化和自来水入户工作,积极试点推广甜高粱种植技术,全力发展千亩优质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协助做好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转等工作,帮助群众找准最适宜、效果最好、收益最高的富民产业。 (四)疏导情绪。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六)推广典型。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

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doc

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_99 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4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

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

精准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精准扶贫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镇位于市西南部,距市区7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2平方公里,其中在册耕地面积2319公顷,林地面积618公顷,苇原面积6000公顷,草原面积18394公顷。下辖11个行政村,32个自然屯,总户数4468户、人口12914人,其中农业人口11982人。劳动力人数6741人,常年外出务工约3500人。全镇有低保户1098户、1196人,五保户60户、61人,残疾人352人,全镇参加新农保4569人,参保率44.8%;参加新农合6777人,参合率95%。 (二)基础设施情况。全镇现有农田井273眼,灌溉面积2300公顷、灌溉率73%。现有公路8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全镇砖瓦化率65%,自来水入户率80%,固定电话入户率10%,互联网入户率40%,有线电视入户率50%。中小型农机具1324台(套),大型农机具92台(套)。有村小学6所,中心校1所,中学1所,卫生院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0所,敬老院1所,有10个村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其中有2个村广场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 (三)经济发展情况。2021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7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305万元,占47.5%;养殖业收入5455万元,占31.1%;劳务经济产值3740万元,占21.4%。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同比增长10.8%。

1、种植业。种植业实现总产值是8305万元,其中,玉米1350公顷,实现产值2385万元;水稻1050公顷,实现产值4000万元,高粱大挠子1255公顷,实现产值1880万元;杂粮杂豆60公顷,实现产值40万元。 2、养殖业。养殖业实现总产值5455万元,其中,养羊10.5万只,实现产值4215万元;养猪3200头,实现产值853万元;养马407只,实现产值200万元;养牛175只,实现产值87万只,养鸡1.5万只,实现产值100万元。 3、劳务输出。劳务输出实现收入3740万元,其中,全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实现收入3500万元,季节性务工1251人,实现收入240万元。 (四)党建情况。镇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其中:镇直机关党支部1个、村级党支部11个。共有党小组47个,党员426名,其中项目党员25名,贫困党员57名。党员平均年龄49岁。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场所“六星一网”建设,现有7个村已达到了上级要求的标准,计划明年完成其余4个村的“六星一网”建设。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在2021年建档立卡中,全镇共有贫困户2088户、4713人,分布在全镇11个行政村,占全镇总户数的31%,占总人数的 36.5%。其中,重点贫困村4个(平安村、长征村、长富村、东南岗村)。到2021年,全镇尚有1539户贫困户,2950名贫困人口。

关于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0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14年底,xx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xx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xx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18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 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 ;现有贫困人口11.4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18 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 1.5 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

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 个贫困村、11.45 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 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 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

乡村精准扶贫调查报告

这个寒假我早早回到了我的家乡,并开启了对我乡村村深入调查之旅。我所在的家乡名叫中益乡坪坝村,能成为这里的一员我感到特别骄傲,因为这里是一个风景美、人美的地方。根据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在这个寒假期间对我乡村进行深入的调查。中益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之所以被列入为市级深度贫困乡,主要有两点:一是地理状况严路,基础设施落后;而是发展资源贫乏,志智开发不够。但是在近年来我们村已经成为精准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在短短的一两年实间内,因为精准扶贫,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村在精准扶贫前,同附近的村落主要有以下几个贫困问题:①村民的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居民的木房、土房,根本没有舒适性可言,而且大多数都年久失修,存在一些危险。②村里的公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绝大多数支路还是泥泞的土路,一到下雨天走路都很不方便,在暴雨时公路边上的悬崖很容易发生垮塌,人有在下面,特别危险。③村里的环境卫生很差,农村的生活垃圾较多,只有将这些垃圾倾倒在河塘和废地,从而造成一眼望去到处是垃圾的现象,河中的水变得浑浊不堪,河里的鱼几乎灭绝。村民的生活健康存在很大的威胁。④村民的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村民靠外出务工、生产农业作为主要经济的来源。⑤由于年轻的外出打工,所以村里出现老人和小孩较多的现象。目前这些问题都已得到了相应的解决。 在最近两年里,村里老人和小孩较多现象已慢慢消退,现在村里的人数逐渐增多。由于乡村的迅速发展,有大量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农产业和养殖产业。主要以种植辣椒和养殖等你为主。种植辣椒是近两年才开始种植,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有“石柱红”辣椒,等到了辣椒采摘、收购期,辣椒地里,一串串辣椒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煞是喜人,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戴着草帽的农民忙着采摘辣椒,呈现出一派丰收的现象。但是在养殖蜜蜂方面,之前是村民较为担心的,原因是蜂蜜很难销售出去,直到如今网络进入到农村,并且有了政府的大力宣传,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蜂蜜销售问题。在当地有了这样以为人士,以养殖蜜蜂为主,养殖多年,但还是仅有微薄的收入。直到今年来,我乡发出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中蜂养殖的扶持政策,给了这位人士响应的帮扶,从此他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他的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并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贫困群众,动员大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带领村民脱贫本小康。种植产业、养殖产业使当地的村民的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我乡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在去年,农村水库已修建完成,水库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提供农村用水、灌溉、防洪、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效益,也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农业生产条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水库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已经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中益乡通过扶贫,对贫困村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对凌乱分散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改厨、改厕、改道、引水、修路等,现在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已安装了有线电视、修建了休闲娱乐广场,为村民们打造了一个靓丽的家园,成功让山区农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同时还加快了该乡融入大黄水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步伐,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出行难问题。在安全引水上,投诉大量资金,新建了中益水厂,解决了村民饮水难问题,让村民用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还在修山方面上,也投入大量资金,有效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如今走进石柱县中益乡坪坝村:干净整洁的水泥马路,翠绿郁葱的花草树木,摆放整齐的垃圾桶,修葺一新的农家小院,给人呈现出一副秀丽的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面。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坪坝村在农家小院放置了统一的垃圾收集桶,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路边和院落内再也没有暴露的垃圾,村落干净整洁、清爽宜人,乡村居民也逐渐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乡全村设置了

学院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吕梁***学院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吕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三级书记集中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的通知》(吕办发电〔2016〕51号)文件要求,集中一周时间(10月21日—10月28日),吕梁***学院迅速组建由院长***同志为队长的精准扶贫调研工作队,深入我院定点帮扶贫困村临县雷家碛乡白家庄村,通过召开由村支“两委”、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集中一周时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调研基本情况 (一)白家庄村概况 白家庄村位于临县西北方向雷家碛乡,距离黄河20余公里,北与兴县接壤。白家庄行政村由白家庄、石窑坪、刘家沟、曹家洼和禹家甲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耕地5300亩,其中3500亩种植枣树,1500亩种植核桃树。全村385户12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1余人。贫困户占全村比例为32.7%,其余非贫困人口也大部分生活在贫困线临界点。全村有党员28名,90%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党员。该

村自然条件、人居环境十分恶劣。由于交通不便、道路狭窄,至今未通城乡公共汽车,水资源严重短缺。该村80%的土地种植红枣树,红枣和玉米为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近年来,经济形势整体下滑,外出打工青壮年劳力大都返乡务农,生活压力异常艰难。 (二)扶贫调研情况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严格按照入户率达到贫困户总户数80%以上的工作要求,首先集中调研白家庄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户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三个工作组,利用3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白家庄村12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126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白家庄村2016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351人,2016年底计划脱贫16户55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制定符合实际的帮扶措施,逐项明确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领导、配合部门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整村的帮扶措施由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吕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

关于XX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关于XX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进一步创新生产扶持方式,用好产业扶贫资金,通过引导帮扶,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帮助农户就地脱贫致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 个,占全县总村数的%;现有贫困人口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XX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

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 个贫困村、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2017.11 张冰池) 按照省、市、县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扶贫办《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办公室干部结对帮扶工作的具体分工,由我承担XX镇店头村乔X林和徐X林家的帮扶工作。为帮助其能够实现2020年脱贫的既定目标,我通过2014年至2016年前半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和今年5月至7月的多次入户走访,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及乔西林、徐书林两家的具体情况已经全面掌握,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一)村情概况 1、村情简介 店头村位于XX镇东南4.5公里处,东临XX镇卋坡村,南邻XX镇肖咀村,西邻XX镇唐家村,北邻XX镇刘家村、XX村,地形地貌是三坡四沟,东北高、西南低,是我县中部塬区的中型村。该村共有268户、1170余人,耕地面积1547亩,全村主导产业以粮、果为主,果园面积928亩、地膜玉米700亩(含套种)。村民从事个体运输业13户,第三产业的9户,养殖业2户,其余群众以种植业为主,农闲季节在附近打短工。 2、产业发展

店头村的主导产业为苹果种植,全村耕地中大约75%用于发展苹果种植产业,经济收入的85%来源于苹果,其余耕地基本上种植玉米,有少量小麦。村内没有建立果品精深加工企业,也未发展附加值较高果蔬相关的下游产业。 3、农民收入 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7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300元。苹果和玉米种植,支撑全村年均收入1150元。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150元。肉猪、家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不成规模,目前带动收入不大。合计人均年纯收入3400余元。目前暂无村集体收入。 4、基础设施建设 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比较方便,排污管网建设等设施因年久老化,阴雨天气积水排放不畅;在我单位为店头村修筑完成8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后,该村的村组道硬化已基本完成全覆盖。通村公路“店川路”与210国道完成了对接,现通往丗坡村的200米左右的道路尚未完成硬化任务;全村实现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接通,方便群众收看政策宣传与作物管理培训节目。通讯信号完成了全覆盖,互联网也已完成入户建设;全村“村村通”网络电视已全覆盖。 5、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摸清**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5年度工作安排,8月19日,在市政协副主席**的率领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与镇村组干部和村民座谈等方式,就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市扶贫办、**镇、**村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部分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与镇村组干部、扶贫重点户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和认真讨论了他们对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 **市是国家**山片区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之一、是全省脱贫奔小康七个试点县市之一,全市现有贫困人口8.6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以南高寒山区、**以**漠化山区和**水库淹没区等3个贫困带,贫困区域广、致贫因素多。形成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主要做法与根本出路 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市扶贫开发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围绕贫困户脱贫所做的前期工作及好的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还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省新时期扶贫开发精神,采取“五个一批”确保贫困户脱贫。 (一)主要做法 1、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2014年**市根据国家、省扶贫部门工作要求,

对于考察精准扶贫调查报告-扶贫调查报告

对于考察精准扶贫调查报告|扶贫调查报告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月14日至15日,县长**、副县长**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县**片区、**片区、**片区、**茶业集团以及**县**片区、**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

手抓扶志,**县以“**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创建**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

某某村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材料

**区**乡**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公司调研组 根据市委办《关于集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通知》(电【20**】23号)要求,20**年*月初,领导班子成员齐上阵,带领帮扶干部赴**村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是**区**乡所辖的一个贫困村,地处**区南端,与**区**乡接壤,属高山峡谷地形,距乡政府10公里,山大沟狭土地少。国土面积****公顷,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和旱地面积**亩,辖七个村民小组**户,**人,劳动力**人,根据市扶贫办新一轮入户调查建档立卡统计,该村实际识别认定贫困人口为***户、**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70%。该村山上生长的大多是杂草、灌木和不成林的毛竹,经济价值极低,全村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传统种植业、家庭零星养殖业、山林资源出售(竹子)和外出务工,移动通信只覆盖全村*个小组中的*个,201*年10月新建的**路和穿村而过的路让当地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但遭遇极端冰雪天气,村内交通仍时有中断。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这里虽也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先后种植过板栗、桃子、杜仲、木瓜、天麻和木耳香菇,但都没有成功。该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户可支配收入少,集体经济空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欠账大,白蚁危害严重,土老鼠活动猖獗,精神文化生活单调,部分村民发展观念滞后,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村贫困情况统计数据如下: 村贫困人口脱贫情况(表1)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组找出了该村及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1、自然条件恶劣。该村山高沟深地少,地处偏远、土地贫瘠,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竹木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生产经营投入不足,致使全村贫困程度较周边地区尤为严重;2、全村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农民经济收入除了依靠常规农作物即小麦、玉米和红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外,主要就是依靠外出务工收入。农业产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2篇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2篇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1) 一、基本情况 (1) 二、调研过程 (2) 三、致贫原因分析 (3) 四、制定扶贫计划 (4) 五、几点意见与建议 (6)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8) 一、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8) 二、致贫原因分析 (9) 三、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10)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1)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作为祝站镇李畈村精准扶贫工作小组专班的成员之一,对祝站镇李畈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李畈村是祝站镇20xx年建档立卡的18个重度贫困村之

一,该村位于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中部,与孝感城区相距约2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5公里。全村总人口1470人,总户数423户,辖八富湾、斋公湾、六屋湾、小黄湾四个自然湾,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27人,村“两委”干部4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98亩。全村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导产业,20xx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230元。 目前,全村路、有线电视、宽带、电话、自来水都已经通到村组户。居民用电已接通到户,但存在进线老化,电压不稳的情况。已建成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12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入户摸底调查。我所在的工作专班将人员分为四小队,每一小队负责对李畈村中的一个自然湾开展调查,根据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中识别工作思路要求的“两套名单”原则,在20xx 年建档立卡确认的贫困户、贫困村名单基础上,入各湾进各户再进行一次详细调查,确保贫困户信息的实时更新。第二阶段,精准识别。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原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新增贫困户名单逐一对比甄别确认。最后对贫困户名单进行民主评议和票决,最终确定李畈村产生的贫困户数为132户,总人数为505人。第三阶段,制定措施。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精准扶贫调研情况报告 为摸清我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展思路,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中旬,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树起带队,区政协各委室负责人、部分政协常委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街)积极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察看、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全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村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全区经济总量较小、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经过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我区现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占x%,低保贫困户占x%,五保贫困户占x%;有劳动能力的占x%,丧失劳动能力的占x%,无劳动能力的占x%;因病致贫占x%,因残致贫占x%,缺劳动力致贫占x%,因缺技术、缺资金等致贫占x%。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要完成x人的脱贫任务,到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仅时间紧、担子重,而且越往后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脱贫攻坚真正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三项机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为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区、镇(街)、村三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镇街、区直部门结对帮扶贫困村、镇街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的帮包责任制,坚持村为重点、扶贫到户、责任到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层层传递压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全面加强督查考核,动态监督精准扶贫工作进展,及时发现并督促镇(街)、部门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建立脱贫攻坚目标考核制和问责制,实行扶贫工作实绩“一票否决”,在全区上下形成“领导主抓、专班负责、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健全项目评审、公告公示、招投标、检查验收制度,确保所有程序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实施情况跟踪问效机制,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问责,切实保障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和安全运行。 (二)做实两项工作,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把精准识别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做实扶贫对象精准认定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确保扶贫对象识别精准,为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奠定基础。一是精准认定扶贫对象。组织区、镇、村三级力量,坚持科学识别、民主认定的原则,严格按照组织培训、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建档立卡“六步工作法”,开展入户调查,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着力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2014年共识别贫困村x个,贫困户x户、x人;今年2月份,再次对贫困村、贫困户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农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借鉴阅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xx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xx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xx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