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要成为一个好父母,还得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懂得顺应孩子的心理去教育,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孩子。下面推荐基本幼儿心理学书籍给各位家长与老师。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一起来看看下文。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如果你读了这些幼儿心理学书籍,那么,你就读懂了你的孩子,让你在教育上更成功。

如何改掉婴儿一直吃手的行为习惯?

宝宝大概三个月开始就会开发出自己的小手,以此作为新的游戏伙伴了。因此在这个阶段把自己的这个新的小伙伴放到小嘴里吮吸,成为了一个乐趣是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

这是他最唾手可得的小伙伴,更是不能放过了。这个小手是孩子与探索世界的心相连的载体,如果刻意要「切断」这个「枢纽」,那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乎有的宝宝将吃手指当成对奶头的依恋(可是从你的描述中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吃手指的行为是婴儿期的合理需求,它无害,是需要大人克制住思维定势去满足的行为。以前很多在婴儿期通过刺激性物品企图断掉吃奶吃手习惯的做法是漠视婴儿感受和成长需求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这种做法。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详细讨论这个小手对心理有什么影响的问题,重点解决你希望拯救宝宝吃的发白的小手问题。

首先为什么你的宝宝会吃小手呢?除了开头已列出的成长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就是他即将长牙了。从你和我私信的情况看,你的宝宝现在进入「即将长小牙齿」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流口水,当流出口水渐渐多起来之后,嘴唇四周还会长出红色的小点点,不用担心,那是「口水疹」,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多擦擦口水保持干燥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待到口水不再流了或是皮肤已经适应了这个湿度之后就会自行恢复。

在长小牙的初期,宝宝的牙床有点不舒适,甚至慢慢会痒,疼。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他就会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对自己舒服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宝宝会一天到晚吃小手,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的另一个原因。

现在问题是如何解决呢?我们来看看这些方法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给宝宝挑选一个牙胶,可以带上宝宝到店里面挑选他感兴趣的,或者根据你的宝宝品位的猜测挑选一款你觉得宝宝会喜欢的。牙胶有多种质地,有的软有的硬,这视乎宝宝的喜好,要做尝试,不一定会一步到位的。象我的宝宝当时丢弃了不少牙胶,唯一对一个很硬的玩具圈圈情有独钟,我的记忆里充满着她握着圈圈满地爬的可爱场景。因此,小孩子咬牙胶并不是一周两周的事情,它甚至会持续到牙齿全部长全了之后。

把买回来的牙胶系上绳子挂在宝宝的脖子上,让宝宝能随时拿到,成为他另一个新来的唾手可得的朋友。如果很多款牙胶都不满意,宝宝还是最喜欢自己的小手,那么我们可以拓展思路,找各种各样他有可能需要的,骨头?小勺子?小布头?布娃娃的小手?这就需要妈妈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宝宝需求的判断了。宝宝更喜欢磨还是更喜欢啃,亦或是更喜欢吮吸,这些动作的表现往往决定给他去咬的东西是否能满足这些需求。宝宝需要的软硬度也是妈妈需要注意的。这些往往比长得怎样更贴宝宝的心。而且根据口腔发展还会变化需求品种,这就需要妈妈的观察和判断了。

总而言之,孩子爱吃手指不必戒掉,也不需要非要找到替代品。如果吃手指导致不好的影响,那替代品就需要派上用场了。

警惕宝宝的另类饥饿

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宝宝不能自己调节饥饿心理,所以爸妈们,警惕宝宝的另类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戛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儿童对母爱的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必须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孩子从初生到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新生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爱的渴望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需求。如刚出生的婴儿,最好能让其赤身裸体靠近母亲的胸膛,让新生儿与母亲的肌肤接触,使他(她)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声,而不宜捆绑起来(腊烛包式)单独放在小床里。

母乳喂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能让孩子饱尝母爱。哺乳的方式与哺乳者的情绪状态对乳儿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母亲只把喂奶当作任务,奶着孩子,想别的事,忙别的活,这样,孩子在情感上也得不到满足。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说,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两年光阴。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语言信息的迫切需求。

父母要重视宝宝的心理健康

婴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天生就会模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对宝宝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在与宝宝相处的过程中要重视婴幼心理的健康,避免因自身的言行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1、家庭氛围对宝宝成长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外部环境,可使其充满幸福、明朗的心理感觉,获得良好的心灵感受,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勤学好问,积极向上,懂礼貌,讲卫生,爱整洁。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的反应迟钝,行为放任,自私狭隘,胆小懦弱,不懂礼貌等。因此,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宝宝做好榜样。

2、父母的情绪对宝宝的影响

父母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烦恼,也因此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但父母切记不要把这些不良的情绪带回家。父母在回家前,要把自身的不良情绪处理掉,因为父母的情绪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情绪对宝宝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宝宝出生后,就开始接受教育,周围的一切刺激都在影响及教育着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塑造了他的心理和性格。那些性情开朗、充满愉快和睦的父母与情绪紧张、焦虑不安经常吵架的父母,他们抚育的婴儿完全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氛围环境中,都会影响着宝宝的身心发育。如果父母情绪反复无常、焦虑不安,宝宝在打骂环境中成长,往往会出现缺乏安全感、胆怯、不合群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首先对宝宝要充满爱心,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用良好的情绪,浓厚的情感,乐观大度的性格,互敬和睦的家庭氛围去感染、去影响宝宝的身心发育,才有可能使宝宝形成良好性格及健康的心理。

3、父母要多抱宝宝

父母在为宝宝的衣食住行而忙得不亦乐乎时,也要考虑宝宝的情感、心理需要。养育宝宝,除了要在物质上给宝宝良好的条件外,还要在情感上增加与宝宝的互动。

父母在宝宝出生后应当尽可能地多与他接触,多抱抱宝宝,多亲亲宝宝,与宝宝说说话,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感情交流。

当今社会中,很多父母在职场中打拼,常常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他们通常很忙,只能请月嫂、保姆来照顾孩子。但孩子从小缺少父爱、母爱的滋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是非常不好的。

早入学会不会影响脑发育

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早点入学接受系统教育,但又怕用坏了孩子的脑子。经过科学分析说明,早期入学,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从脑子的发育来看,新生儿脑的重量约为成人的25%,出生后1年,脑子的重量达成人的50%,两岁占70%,6岁时达成成人的90%,可见在婴幼儿时期,脑的发育十分迅速。

再从智力来看,研究表明:4岁以内是人智力发展的决

定性时期,智力获50%,4-8岁又达80%,8-17岁达100%。所以5-6岁的儿童早期入学,进行系统知识训练,可以促进孩子智力更健康地发展,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心理学家研究证明,6岁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错过这一时机,智力发展将难以弥补。

什么是婴幼儿心理健康

婴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

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 要成为一个好父母,还得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懂得顺应孩子的心理去教育,培养出健康聪明的孩子。下面推荐基本幼儿心理学书籍给各位家长与老师。有关幼儿心理学书籍推荐,一起来看看下文。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如果你读了这些幼儿心理学书籍,那么,你就读懂了你的孩子,让你在教育上更成功。 如何改掉婴儿一直吃手的行为习惯? 宝宝大概三个月开始就会开发出自己的小手,以此作为新的游戏伙伴了。因此在这个阶段把自己的这个新的小伙伴放到小嘴里吮吸,成为了一个乐趣是再正常不过了,更何况

这是他最唾手可得的小伙伴,更是不能放过了。这个小手是孩子与探索世界的心相连的载体,如果刻意要「切断」这个「枢纽」,那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乎有的宝宝将吃手指当成对奶头的依恋(可是从你的描述中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吃手指的行为是婴儿期的合理需求,它无害,是需要大人克制住思维定势去满足的行为。以前很多在婴儿期通过刺激性物品企图断掉吃奶吃手习惯的做法是漠视婴儿感受和成长需求的行为,不到万不得已不建议这种做法。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详细讨论这个小手对心理有什么影响的问题,重点解决你希望拯救宝宝吃的发白的小手问题。 首先为什么你的宝宝会吃小手呢?除了开头已列出的成长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就是他即将长牙了。从你和我私信的情况看,你的宝宝现在进入「即将长小牙齿」的阶段了。这个阶段,宝宝会开始流口水,当流出口水渐渐多起来之后,嘴唇四周还会长出红色的小点点,不用担心,那是「口水疹」,一般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多擦擦口水保持干燥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待到口水不再流了或是皮肤已经适应了这个湿度之后就会自行恢复。 在长小牙的初期,宝宝的牙床有点不舒适,甚至慢慢会痒,疼。有的宝宝特别敏感自己的身体变化,他就会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对自己舒服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宝宝会一天到晚吃小手,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的另一个原因。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2010.06.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期末复习介绍(文本) 建华:各位老师,今晚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进行一下梳理,并就各章容进行必要的举例,便于大家组织课程期末复习。 伍康:请问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期末复习方向是什么?谢谢! 建华:伍老师:你好! 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较明确的课程复习容,我将对课程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前四章的已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文本)中,今晚将对后面的章节进行梳理。 建华:不知学生对已前这种复习方法感觉如何?以前是以综合练习的方法揭示各个知识点的。 伍康:老师,对不起,刚才没看到你的回复。收到。 邓红红:老师,晚上好! 我觉得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还是比较有条理的,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容易理解和接受! 伍康:同意邓老师的看法。另外,想请教老师在备课中有没好的或查找资料的方法推荐呢?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2010春试题类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邓红红:老师,能否简要说一下答题思路!谢谢! 建华:简答题简要回答述性知识点即可,论述题除阐明观点外,还需要对此做必要的解释,分析题之类的需要根据材料容按要求回答,阐明观点,分析原因,提出措施等。详细说明也可参见前几期的说明。 建华:中国学前教育,各相关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网以及中知网都是很好的,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CNKI学术期刊网是收费的,不知你们当地可否免费进?以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章可以出来很多最新的研究材料。 建华:各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1.考核的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实证研究法;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理解:关键期的概念;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各自的优缺点。 各种题型举要:

0~6岁幼儿心理学书籍范文

很多时候,心理学就像一片治愈的药丸,让你懂他人也懂自己。知道自己不完美,但也知道要慢慢完善自己;知道他人不完美,会包容和理解他人。它能使帮助你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你让你更懂自己,成为越来越好的人。以下是分享的0~6岁幼儿心理学书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0~6岁幼儿心理学书籍 爱的艺术 the art of loving [美] 艾弗罗姆 豆瓣8分 弗洛姆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他一生写过很多书,每一本书都很好看。而我最喜欢他的这本《爱的艺术》。这是一本小而精的书,不是很厚,很好读懂,关于爱,每个人都应该读读。 没读它之前,你并不懂爱;读了它之后,你才知道原来爱并不只是随便说说,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也不是每个人都懂爱。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能力。 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人类的生存。但是"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爱人及自己有无爱人的能力的问题"。 爱的能力也有成熟与幼稚之分。你看,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恋爱里,是不是经常会觉得对方很幼稚,自我化很严重,不会替他人着想。这样的关爱,索取得多,而付出得少。 弗罗姆说,爱人甚至比被人爱更重要。爱不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爱应该是一种行动,是人的力量的实践。爱,主要的行动方式是给予,并不是接纳。被人爱,是苦等着他人给予爱,一旦没有获得爱,内心就会很空虚孤独;而爱人,能产生力量,散播热量,软弱无能是难于产生爱的。 关于"爱"与"被爱"的诠释,弗罗姆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话,常出现在网络上。他说"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人。" 第一次看的是这本小书。 在本书中,他将我们常常提到的"爱"看成是一种艺术,而想要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大师的话,就必须实践自己爱的能力,必须实践约束感、专注感以及忍耐性。 爱的范围没有那么狭隘,爱情中的爱,只是爱的一小部分。他也在书中,分别阐述了爱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简化版)

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修改版) (一)通俗易懂的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二)理论性较强的(标绿的比较贴近中国实情)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简?卢文格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沙利文著韦子木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林文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著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马春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高桦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杨忠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约翰?罗斯蒙特著邓磊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林薇编著北京出版社 《EQ之门》劳伦斯?沙皮罗著施美华译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勃纳德?利维古德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科恩著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治疗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著,林瑞堂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7561432747 《儿童异常心理学》 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v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_《幼儿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 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 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以前学习《幼儿心理学》时,不够深入理解。通过暑期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现在谈谈我与书本的学习及 体会吧!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 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 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 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 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 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 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 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 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 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 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书重要先容了二零世纪二零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职位地方不断的强化埋头理 机能形成的过程来阐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生长从描述性阶段向阐明性阶段过渡, 儿童生长心理学可以或许为此提供阐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6-儿童发展心理学打印6页期末考试重点

《儿童心理发展学》一、单选题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C A.儿童心理发展规律B.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C.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D.儿童个体心理发展 2.下列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B)。 A.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B.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会随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D. 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 3.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A A.横向设计B.纵向设计C.相关设计D.交叉设计 4.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法叫()。C A.相关设计B.横向设计C.纵向设计D.交叉设计5.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最大的优点是()。B A.可同时对几个群体进行观测,比较不同年龄群体中某一发展趋势是否相同。 B.只需相对较短时间的追踪测量,就可分析个体某一心理特征在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C.减少了反复测量对结果准确性带来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D.减少了被试流失的机会,降低了研究费用。 6.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A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7. 通过操纵和控制研究的某些变量,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D A.观察法B.访谈法C.测验法D.实验法 8. 研究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的缺陷是()。A A. 儿童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B.实验室内的条件控制得过于严格 C. 不能对儿童得行为进行重复观察 D. 对影响儿童心理活动得各种因素根本无法控制 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霍尔B.杜威C.皮亚杰D.普莱尔10.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德国学者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出版的时间是(B)。 A. 1879年 B. 1882年 C. 1900年 D. 1905年 11.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C 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 12.弗洛伊德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A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3.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阶段。C A.三B.四C.五D.八 14.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儿童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易发生于()。B A.口唇期B.崇拜性器官期C.潜伏期D.生殖期15.艾里克森划分儿童人格发展的依据是()。B A.力比多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调节的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 16.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将人格发展分为()阶段。D A.三B.四C.五D.八 1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8.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B A.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19.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A A. 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B.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20.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D A. 自我同一性 B. 同一性扩散 C. 同一性混乱 D. 心理社会危机 21. 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A. 怕 B. 怒 C. 悲 D. 爱 23.幼儿看到榜样攻击行为受到奖励时,就倾向于模仿这类行为;当看到榜样行为受到抑制时,就抑制这种行为的发生,这是()在发生作用。C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

幼儿心理学复习重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幼儿心理学重点 1.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幼儿心理 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 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特定的性质)。 2.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现实生活或自然情境中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 为,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儿童心理发展研究领域兴起的一种 新趋势。 3.观察学习:简言之,就是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 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 较高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婴儿期遗忘症:是指婴儿有记忆的表现,但是,在以后的幼儿期 和成人期,他们却不能回忆起婴儿期经历的现象。 6.幼儿的原记忆:是指儿童对作为记忆者的自己和他人所具有的所 有能力、局限和特质所具有的认识。 7.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8.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 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9.词义理解的扩张:指幼儿最初使用一个词时,容易倾向于过分扩 张词义,无意中使其包含了比成人更多的含义。 10.师幼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在保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 定的人际关系。 师幼关系的类型:(1)亲密型(2)紧张型(3)淡漠型 11.学习障碍:简称LD,即智力处于平均水平,而学习成绩比预期的 差,或者是不能掌握对学习成功来说非常重要的特殊技能。 学习障碍的表现:(1)语言能力缺陷(2)阅读理解障碍(3)书写障碍(4)数学障碍 12.社会性发展障碍: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障 碍。常见问题行为有性别倒错、说谎、自伤、偷窃、侵犯、拒绝上 幼儿园、固执违拗和过度任性等。 13.综合性发展障碍:也称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过 程中,由于认知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引起的综合性的发展障 碍。常见的此类型问题主要有多动症、自闭症、焦虑症以及恐怖 症。 1、幼儿发展的基本原理:(P14) (1)遗传与环境问题(遗传与环境这两个因素究竟在个体的 心理发展中占据多重的分量,二者在心理发展中是如何 起作用的) (2)内因与外因问题(儿童对待环境是主动去改造还是被动 去适应)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文中粗体字部分属重点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17、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8、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两种,感觉对比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19、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0、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儿童色彩心理学书籍介绍

儿童色彩心理学书籍介绍 导读:本文是关于儿童色彩心理学书籍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儿童色彩心理学: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色彩偏好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孩子对色彩的选择,甚至可以透露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还是忧伤。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这是儿童色彩心理学的发现,学者通过大量总结和研究解读了色彩是如何揭示儿童内心的. 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曾就一百五十名二至五岁的孩子,进行一年有关儿童色彩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对孩子来说,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意义,例如二种具有不同颜色的线条重叠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即代表孩子内心有二种不同的愿望、感情相互纠结着。 酷爱黄色的孩子,表示依赖心较强,宁愿一辈子扮演小孩子的角色, 爱好蓝色则具有老大或自私欲的意思; 喜欢红色意味性格较为刚烈、喜欢惹是生非,且感情丰富; 粉红色嘛!除了象征着充满爱心之外也意味这个孩子具有高度的审美观、幽雅、柔顺及体贴。

儿童色彩心理学 紫色是爽朗的代名词,个性上较随和,没有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胸怀及强烈的好奇心与上进心。 喜欢橙色的孩子,多半较为活泼外向,人缘很好,但有点自我中心,不懂得体谅别人及粗枝大叶的缺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小孩子酷爱紫色、黑色、橄榄绿、墨蓝等深色系列时,就得探究其心理背景了,因为其中有很多是属于心理疾病患者。 孩子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执着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可能是被父母塑形的结果,有的则是因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致。这无疑是项警钟。警醒我们,应该对于孩子的色彩世界,有更一步的关心,甚至在为孩子选择玩具、家具、图画书时,都应多做考量,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缤纷且健康的色彩世界。 色彩与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是项灵敏的指示器。下面看看儿童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总结:软件工程师李嘉有一对中加混血的小孩,作为一名细致的妈妈,她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现象: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比如李嘉的女儿,特别归避红橙色,连橙色的袜子也不肯穿,她喜欢的颜色,第一是绿色,第二是紫色。李嘉的朋友提醒李嘉说,孩子将来可能成为一名与世无争的环保主义者,或者非实用类的艺术家。

幼儿心理学各章测试题

文档幼儿心理学(针对亳州学院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关键期 3. 生理成熟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3.动机的基础是人的__________。 4.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就是人的活动__________。 5.人的个性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 6.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7. 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8. __________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 __________的作用。 三、选择题 1.幼儿心理学中的“幼儿”,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_______。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 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黑点。上述这段话说 明________。 A.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B.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 C.小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准确的。 D.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准备的。 四、简答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二、填空题 1. 1-3岁是儿童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时期。 2. 幼儿前期出现的新的心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 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 绪作用大 D.爱模仿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4.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_______。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5. 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是_______。 A.0—1岁 B.1—3岁 C.3—6岁 D. 6岁后 6.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_______。 A.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 B.是先做再想 C.抽象逻辑性萌芽 D.是非常具体的 7. 婴幼儿大肌肉运动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的发展_______。 A.要晚些 B.要早些 C.要不明显些 D.时间差不多 四、判断题 1.认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的重要变化.() 2.婴儿期的特点之一是婴儿会说话了。() 3.婴儿已有了对物体大小、形状的知觉。() 4.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