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07-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07-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

A.学术争鸣

B.社会热点大辩论

C.思想解放运动

D.工作经验总结

2.1978 年5 月11 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

A.1976 年10 月

B.1977 年4 月

C.1978 年5 月

D.1978 年12 月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下列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6.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下列内容与该会议不相关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

转变。”这个转变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根据国际权威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 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我国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 上述变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4.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共产党人不懈追求并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人”为实现“有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 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会议通过的宪法名称及其颁布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思想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1) 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________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主要

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根据所学可知,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答案D 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所学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故选择D 项。

3.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978 年12 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4.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6.答案D 本题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择D 项。

7.答案A 本题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选择A 项。

8.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故选择D 项。

9.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无关,故选择D 项。

10.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可知答案选择D。

11.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重新奋起”“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走向繁荣和进步”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故选择C。

12.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考查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可知答案选择C 项。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材料一中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或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材料二中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或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2)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开放。第(1)问由表

格中的数据变化可知:1978 年至2005 年,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即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上升。据材料二“1990 年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二。到2001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2006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已经超过法国和英国”可知:1990 年至2006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第(2)问,1978 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

决策,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4.答案(1)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第(1)问,切入点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民主制度”“探索”。近代化探索中有关“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探索主要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2)问,切入点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195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3)问,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即可。

15.答案(1)遵义;毛泽东;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邓小平。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判断出这次会议

是遵义会议,结合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

的序幕”可判断出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第(3)问,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__

07-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测试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A.学术争鸣 B.社会热点大辩论 C.思想解放运动 D.工作经验总结 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A.1976年10月 B.1977年4月 C.1978年5月 D.1978年12月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下列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6.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下列内容与该会议不相关的是 ()

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和练习

八下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点和练习(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时间:1978年 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内容:①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练习 1.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

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 毛泽东、周恩来 B. 毛泽东、邓小平 C. 邓小平、江泽民 D. 江泽民、胡锦涛 2. “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粉碎“四人帮” 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 党的诞生 B. 曲折探索 C. 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 改革开放 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3、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知道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

07-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实质是( ) A.学术争鸣 B.社会热点大辩论 C.思想解放运动 D.工作经验总结 2.1978 年5 月11 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3.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在( ) A.1976 年10 月 B.1977 年4 月 C.1978 年5 月 D.1978 年12 月 4.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下列会议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6.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 A.中共八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8.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下列内容与该会议不相关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0.“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是 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一年,他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 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 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 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 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提纲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提纲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什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准备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展开的历史背景: ①“四人帮”被粉碎后,人们要求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 ②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公开退出“两个凡是” 的方针,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4,“两个凡是”的内容——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这一方针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实质上是坚持“文化大革命”中“左”的错误。) 5,大讨论展开是在哪一年?【1978年】 6,大讨论的性质是什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7,大讨论的结果?【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思想方面: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方面: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方面: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历史上工作中心的三次转移:①秋收起义失败后,中共把工作中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0,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11,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2,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1935年的遵义会议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遭受重大挫折的情况下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召开的。 ②都纠正了组织上“左”的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13,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 ①②③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型:多媒体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讲述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非常熟悉,教学内容更易贴近学生实际。 (二)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理论依据: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是三维目标,即知识 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 1、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收集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发展变化的数据、图片等,并掌握有关的史实,进行分

析整理,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提高读图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鼓励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听讲的过程中主动质疑。 注意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与现实的问题,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需要的基本原则。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历史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历史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以及发展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有目共睹,因此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史实并不难。但学生年龄尚小,心理还不成熟,让他们理解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这一原则,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一)教法说明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优质课教学设计_6

第10课宏伟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宏伟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1、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例外,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宏伟意义。 2、通过材料分析,明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宏伟转折。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宏伟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宏伟转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吃、穿、住、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强大的变化? 生:改革开放。

师:什么是改革开放?又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宏伟的历史转折》,引入本课。 图说历史: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让学生说) 师:四人帮倒台后,左倾错误结束了吗?展示图片:两个凡是 指出“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国家要想有出路,必须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改革。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严重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播放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填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巩固基础知识点。 议一议: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宏伟转折 过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引导) (1)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安定,政治局势就不安定。 (2)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制度存有什么弊端? 人民公社制度危机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乏经营自主权) 在中央没有出台详尽政策的情况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实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包产到户(大包干),并取得成功。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参考答案)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认定目标】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 成下列题目)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1)“左”的错误: 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的影响仍束缚着许多人的头脑,拨乱反正每前 进一步都十分困难。 (2)邓小平复出: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错误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 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4个经济特区(后来还有1个海南)——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即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 体。 意义:我国从此走向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给学生解释一下) 等。 不同点:原来是农民的收获要交给国家和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现在, 不但不需要交个国家和集体了,国家对农民种地还有各种补贴。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的进程。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完善本课知识树。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 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 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 1.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 2.内容:①思想上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 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意义: ①大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中国 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②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国进入 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内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 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收成在完成上交国家和集体的任务后, 剩余的归农户所有。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意义: ①把农民的责、权、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②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 实的基础。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 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传统农业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 化方向发展。 三、对外开放 1.目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地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意义: ①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是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

政策的窗口。 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 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③其设立增强了我国与国外经济技术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 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4.改革开放的认识 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要建设与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②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学习其他国家与 民族的长处,并加以创新,以推动我国发展。 ③我们青少年努力学习科技文化,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结合具体史实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之间的联系。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中国人民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北师大版

11伟大的历史转折 年级_ 八下__ 学科历史时间_ 课题11伟大的历史转折地点 办公室 成员主备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 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探 讨,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 学 方 法 导读法、 讨论法、 讲述法、 归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变化的资料, 或调查身边亲人,谈改革开放对个人的影响和感受,学习从多渠道获取和处理信息 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2.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学习读图、释图 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 的党,敢于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 利。 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材分析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设立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 难点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 转折;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 理。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 导入新课 回忆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伟大的转折”被全党和全国人民称为“社会主义时期的 集体交流 意见 或个人备 注

第11课 《 伟大的历史转折》学案(北师版八年级下册)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认定目标】 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左”的错误: (2)邓小平复出: 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书P63第二目完成知识结构) 2. 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 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 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归纳整理】学习本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请你完善本课知识树。 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2011·广东潮州)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 .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3.(2011·青海西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 .提出了与时俱进 D .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3.(2011·广东湛江)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土地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011·呼和浩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 .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 .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5.(2011·河北中考)“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6.(2011·江苏泰州)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A .深圳和浦东 B .海南和天津 C .厦门和南通 D .广州和连云港 7.(2009·宁夏中考)(8分)中国共产党八大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两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或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引领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会“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 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因为第一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第二,它与本单元后续内容构成因果联系,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重大决策,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政策才得以实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巨大成就。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主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本课的核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它的召开历经波折,关键点在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打破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禁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第二,这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升。第三,其对于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 时事导入。由今年两会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由1977 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引出当时人们对改变文革错误与两个凡是的矛盾。, 由新闻导入,用几个新闻报道来串起本课的内容,导入的问题进行首尾呼应。 4. 用浅显的事例,糖果的味道来让学生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用“按图索骥”的 成语来解释教条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新闻: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①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 个伟大转折。 ②明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差不多原那么。 ③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妨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1课,与后面的第12—13课存在着因果联系。正因为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才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本课要紧讲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紧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紧内容和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卓有成效地开展,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勇往直前。 【三】学情分析 进入八年级后的初中生,通过七年级历史课的学习,对中国历史进展的线索差不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本课所涉及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祖辈或多或少还健在,对改革开放的前后的对比感受更深刻,因此学生能够从祖辈、父辈们那儿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周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也是我本节课进行设计的基础。为此,我要紧采纳创设情景问题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进一步提高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同时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要紧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要紧内容。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依照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㈡过程与方法 收集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城市进展变化的数据、图片等,并掌握有关的史实,进行分析整理,直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差不多原那么,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提高读图的能力,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鼓舞指导学生在读书、读图、听讲的过程中主动质疑。 注意把学生融入到地方或社区生活和进展的历史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伟大的历史转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承接了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地位,明确指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学好本课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开始了伟大的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相关情况,分为三个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第一子目为指导中心,后两子目则是对前者的具体落实。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而以深圳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窗口城市的发展,使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应该能够认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有其重要的影响以及种种表现。初二的学生已经能够形成分组探究、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行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但有些学生进入初二,不再像初一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调动这部分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八年级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不同,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读《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通过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改革开放和历史发展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明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差,因此,根据课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课前发放导学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本课基础知识,然后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讲解法、概括总结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内容,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把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对内进行了改革,对外实行了开放。并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