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刘碑寺造像碑、巩义瓷窑遗址、荥阳故城、巩义石窟、法王寺塔、永泰寺塔、净藏禅师塔、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颂碑、大周封祀坛碑记、黄冶唐三彩窑址、后周皇陵、北宋皇陵、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会善寺、李诫墓、欧阳修墓及祠、观星台、中岳庙、郑州轩辕庙、康百万庄园、郑州二七纪念塔及纪念堂等。

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省级非物质遗产分别是少林功夫、黄河澄泥砚、超化吹歌、豫西狮舞、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岳古庙会、苌家拳。其中,少林功夫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郑州历史悠久,这里产生的文化名人灿若星辰,他们对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比较著名的历史人物有: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治水英雄大禹、隐士鼻祖许由、春秋政治家管仲、春秋思想家邓析、春秋政治家子产、战国政治家申不害、战国水利专家郑国、战国思想家列御寇、战国思想家韩非、秦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西晋文学家潘岳、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李商隐、李颀、杜审言、北宋建筑家李诫、元代理学家许衡、明代思想家高拱等。郑州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很多,大禹治水、楚河汉界、达摩面壁、武则天册封嵩山、官渡之战等脍炙人口。

郑州拥有各种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其中最富特色的就是豫剧,产生了现代豫剧大师常香玉,代表了豫剧的最高水平。郑州杂技独具魅力,郑州杂技团的诸多节目在国内外赛场上屡获殊荣,并先后赴美国、加拿大、南斯拉夫、冰岛、丹麦、挪威、日本、法国、新加

坡、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演出。

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1)姓氏文化资源。郑州是郑氏、潘氏、许氏、侯氏的发源地。其中:郑氏、潘氏发源于荥阳,许氏发源于登封市,侯氏发源于新密市。韩氏、孔氏、杜氏、左氏、周氏、高氏、冯氏、史氏、常氏、熊氏、龚氏等发源或其中的一支发源于新郑市,密氏、郐氏等或其中的一支发源于新密市。

(2)黄帝文化资源。新郑市是人文始祖黄帝的诞生地,5000年前人文始祖黄帝就诞生并建都于此。近年来,郑州市共举办了15届炎黄文化节和2006年“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7年“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新郑的寻根文化推向高潮。

(3)黄河文化资源。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郑州处于黄河文明的核心位置,发扬光大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4)嵩山文化资源。嵩山及其周边时代久远、文化绵延、数量与类型众多的遗址构成了围绕嵩山的嵩山文化圈。在这个文化圈中有着孕育中原文化的山、水、土、生(物)、气(候)、位(置)古环境“六要素”的最佳组合。表明了嵩山文化圈在中原文化、华夏文化的核心地位,也是郑州发展文化产业的独有优势。

(5)少林文化资源。少林文化根在登封,源出少林寺,是嵩山文化的重要元素,是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少林文化的主体是禅宗和武术。少林寺位于登封市中岳嵩山腹地,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少林文化包括少林禅宗文化、少林武术文化、少林医学文化、少林艺术文化、少林历史文化及和少林文化相关的民俗文化等。

(6)商都文化资源。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国商代都城的遗址,1955年发现并开始发掘。1961年国务院列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建立的一座都城,至今已有3600年历史,其建筑规模之大,规划布局之严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当时世界之最。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探索夏、商、周三代文明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004年,郑州被中国古都学会确定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7)客家文化资源。郑州是客家文化的祖根地。客家文化的前身是中原文化,客家民系产生于中原,客家人就是中原移民。客家人遍布于今日粤、桂、台、闽、赣及海外,演变、递嬗了的中原文化,较多地保存了中原文化的原生形态。从文化渊源上,它和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是研究中原文化的资料来源和活化石。郑州正建设世界客家文化中心。

(8)河洛文化资源。郑州的巩义是洛河和黄河的交汇处,两河相交形成的漩涡触发了古人创造太极八卦的灵感,这里因此成为“河

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这一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

(9)象棋文化资源。荥阳是中国象棋的策源地,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就出自荥阳,荥阳市广武镇至今还保存着汉霸二王城即鸿沟的古迹。为进一步拓展象棋文化内涵,荥阳市成立象棋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建设了可同时容纳350人进行比赛和训练的象棋馆,建造了占地2万多平方M的象棋广场,内有长88M、宽80M的超大棋盘,设著名残局“骐骥一跃”。成功举办了上万人参加的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

(二)自然遗产资源

全市有1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面积464平方公里,包括安坡山、马鞍山、挡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诸峰等。被地质工作者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地学百科全书”。2001年6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即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8月通过国务院评审。全市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嵩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

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森林公园18处,主要分布在登封、荥阳、新密、巩义、新郑、管城、二七7个县(市)、区,经营面积4.5万公顷,占我市国土面积的6%。2006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国内外游

客377.2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14144万元。国家级森林公园有郑州国家森林公园、登封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国家森林公园3处,省级森林公园有中牟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河南省桃花峪森林公园、河南省南河渡森林公园、河南省神仙洞森林公园、登封市大熊山森林公园、河南省环翠峪森林公园、香山森林公园、黄河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10处,市级森林公园有老龙窝森林公园、古城森林公园、潮湖森林公园、尖岗森林公园、朝阳沟森林公园5处。

到2006年底,郑州市共建成城市公园广场28处,占地面积达到373.75公顷,从业人员达到1523人。其中占地面积超过10公顷的有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西流湖、郑州市动物园、郑州市世纪游乐园、郑州市金水区郑花公园、郑州市绿城广场、郑州市五一公园、郑州市二七区嵩岳公园

自然保护区1处,即河南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面积38007公顷,保护区分布到巩义市、荥阳市、中牟县、金水区、惠济区,是我省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带,湿地内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区。

(三)文学艺术资源

郑州市的小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有以发表小小说而驰名文坛的《百花园》文学月刊和转载精选小小说作品的《小小说选刊》,还有以杨晓敏为代表的一批从事小小说理论

研究和推进小小说繁荣的作家、理论家和文学编辑。郑州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共有11个艺术家协会,即书协、美协、作协、摄协、音协、剧协、影视协、民协、曲协、杂协、舞协。全市有艺术家协会会员近300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270多人,省级会员900多人。会员们经常参加全国性展览、省级书法展览,同时每年举办60次以上各类书法展览;每年组织60次以上艺术活动;每年组织40次以上摄影艺术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影视活动60次以上。

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9个,从业人员1699人;2006年收入8149万元,其中演出收入2565万元,国内演出3672万人次。全市有艺术表演场馆10个,从业人员297人;2006年收入8101万元,其中演(映)出收入3315万元,演(映)出场次9045。

(四)新闻出版资源

全市图书出版单位11个,从业人员1002人,出版图书3677种,总印数21689.77万册;报纸出版单位55个,从业人员12182人,出版报纸55种,总印数149506.92万册,总印张5079489.32千印张,定价总金额84771.27万元;期刊出版单位160个,从业人员1780人,出版期刊160种,总印数8454.93万册,总印张360135.17千印张,定价总金额33478.86万元;音像电子出版单位9个,从业人员336人,音像出版物379种,电子出版物13种;出版发行单位1626个,从业人员10197人;印刷生产单位1627个,从业人员35072人,印刷产品用纸量达618万令;我市2006年引进版权48个,输出版权15个。郑州日报社是中国记协理事单位,省记协副会长单位,省报

协副主席单位;郑州晚报是中国晚协副会长单位。200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为全国报社经管先进单位。郑州日报社曾先后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三等奖,并有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称号。

(五)广播、电视、电影资源

2006年末,全市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广播电台公共节目17套,全年节目播出时间81760小时,年节目制作量达93351小时,从业人员1156人,2006年经营收入16989.07万元。电视公共节目22套,年播出时间124537小时,年制作量达19629小时,从业人员3174人,2006年经营收入67880.64万元。有线电视网络已连通各县(市)区,电缆、光缆总长度1万多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116万多户,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15190.7公里。郑州地区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已达到98%以上,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为全市城乡人民群众收听收看新闻时事,了解经济信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创下了基础。

2006年末,电影发行业单位13个,从业人员341人;城镇电影院20个,从业人员484人;农村电影队393个,从业人员483人。

2006年全年来我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2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港澳台同胞8.8万人次,增长10.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800.0万美元,增长13.2%。全年

接待国内旅游者达231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3.5亿元,增长29.2%。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发现我市旅游文化资源缺乏深层次发掘和有效整合,一些很有影响的历史景观开发利用率较低,一些景区建设重形式、轻内容,缺少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发掘。

4、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情况。为了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市以成功地举办了“绿色周末”、“广场文化”、“周末电影夜市”等一系列群众性文艺演展活动。其中“绿色周末”公益活动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向郑州市民普及高雅艺术为宗旨,自开办以来,已演出300多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成为郑州独有的、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文化名牌”。“广场文化”以文化广场为阵地,城乡联动,一年一个主题,从三月份至年底,月月有特色、周周有活动,通过比赛、展演等形式吸引各种团队参与其中,使广场文化很快成为郑州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郑州市图书馆大胆创新服务形式,首先将推行服务人性化、服务便捷化作为着力点,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先后推出了全年365天开放、全面开架服务、免费免证服务、送书上门服务、夜间代还书服务等一系列方便读者的人性化服务措施,努力为读者创造温馨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环境,每周开放时间达82小时,成为全省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其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努力开展服务创新,创下了多个全省公共图书馆的第一,如:创办了全省公共图书馆第一个音乐戏剧欣赏室,全省公共图书馆第一家电子

阅览,率先开通了全省首家可提供远程服务的图书馆网站,开设了全省首家夜间还书处、全省首个针对未成年人上网服务的公益性“绿色网络通道”,在全省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全面实行了“一卡通”借阅经管;第三是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以每年60-70次各种读者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各种展览、学术讲座、知识竞赛、图书宣传、有奖征文等读者活动宣传自身、吸引读者,努力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普及了图书馆知识,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图书馆意识;第四是实施社会办馆新策略,延伸服务触须。加大阅读站和分馆建设,先后建起了省送变电社区、南阳寨村两个分馆和交巡警九大队、炮院、平等街社区等阅读站20个,目前郑州市图书馆已初步建成了一个中心馆、两个分馆和数十个阅读站为一体的服务网络。为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对加大郑州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制定对郑州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们拥有的财富,不能很好的利用这种资源就不能实现财富的价值。做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是发挥文化资源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本次文化资源普查初步摸清了我市文化资源的底数,各部门应尽快制定开发利用文化资源规划,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潜力,促进郑州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快发展,实现省市政府提出的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战略构想。

2、加大对郑州市文化资源的宣传。要进一步加大对全市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郑州历史文化资源时代久远,地上可看的遗存较少,

人们对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了解的不够,甚至本地市民对郑州的历史文化知识掌握得也不多。要在加大对市民进行历史文化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郑州历史文化的力度,提高郑州的文化影响力,吸引更的客商到郑州观光旅游和投资文化产业。

3、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郑州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加大对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投入,对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研究、挖掘和整理。同时,目前郑州的文化资源分属于不同部门单位,现在大多各自为战,没有发挥整体的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辐射力不强。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这些分散的文化资源进行有规划的科学整合,依据各自特色和地理位置划分成若干区域,构建整体文化资源开发框架。如:商都文化、嵩山文化、黄帝文化,联合媒体、服务以形成各自的特色,推广起来也能够让旅客觉得物有所值。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内其它城市的联系,强强联合,打造出具有郑州特色的文化品牌,创建自己的文化旗舰。

4、加强各类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培养引进。目前我市文化人才较为匮乏,特别市高层次人才更是奇缺。文化人才特别是标志性文化代表人物,对于我市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资源强市跨越的意义重大。要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抓紧培养文化艺术、文物博物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抓紧培养文化产业的经营、经管、技术创新方面的专业人才,抓紧培养熟悉市场规则、了解文化规律的文化中介服务人才,造就大量的高层次文化专业人才、文化科技人才、文化经管

人才、文化经营人才。要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加强对紧缺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定期或阶段性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通过以上措施,为我市文化强市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文本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调查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 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 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 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 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

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前言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四旅游资源评价 五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调研报告之采访记录(选取) (一)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9: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 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每个

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问:确实如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从小锻炼起来的,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培养和沉淀。那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会设立什么措施去应对呢?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问:相信这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现在社会上的言论也很激烈,说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现象很严重,几乎都忘了传统文化,很担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课题编号: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青少年似乎渐渐淡忘了我们自己家乡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和美德,对历史课堂失去信心甚至讨厌历史课堂。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富县乡土文化资源的情况调查”目的在于了解我们周围的学生对对家乡文化资源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塑造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使学生明确“家乡处处有历史,身边事实有历史”。 一、调研对象及调研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问卷在高一级80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60学生,发放问卷60份,回收39份。二、调查情况数据统计: 本次的问卷统计: 1.对鄜州文化了解程度和认为有没有必要时,有83%学生认为了解很少和不知道是否要学习家乡文化,13%只了解一般。 2、有81%的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不满意,77%不知道家乡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7%对家乡文化的未来不好说。 3、87%的学生对家乡的文化遗址很少了解。 4、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97%的学生认为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对历史课的学习。更加热爱家乡。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大家对富县乡土文化资源还是不了解的,像秦直道,直落战役,开元寺塔,富县熏画,黑陶等文化的了解人15 %左右。 四、本次调查结果呈现的特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一些特点: 1、对学生而言,对我们本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及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不多。 2、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有着较高的认知、认同和参与度,但更多的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比了解。但在价值和情感上,更多的学生还是略倾向于乡土文化资源。 五、发现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对富县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缺乏了解。

文化工作调研报告-精选范文

文化工作调研报告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一般群众、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文化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云和要由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努力建设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将越来越显得重要。那么,当前云和文化工作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文化工作的发展前景何在?20xx年12月开始,县委宣传部牵头文广新局等相关部门,试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就有关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文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工作,20xx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先进文化建设的决定》、《XX县文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X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将文化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的年度工作考核。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道德风尚建设、文化设施完善、群众文化繁荣、文化传媒建设、文

化遗产挖掘、文化产业转型、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逐步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风格,为提升云和经济软实力,推动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坚持正面引导,良好道德风尚基本形成。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一般群众、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夜学、党校轮训、讲师团宣讲等形式大力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先行者和重要推动者。以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提升城乡文明程度为目标,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云和人文精神,积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快云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制定印发了《XX县市民守则》、《XX县文明礼仪小册子》,创作普及了《XX县市民守则之歌》、《文明与我们同行(歌曲)》,20xx年3月全面启动礼仪云和建设,城乡文明礼仪之风渐趋浓厚。以创促建,不断提升城市内涵和品味,先后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省示范文明县城,在此基础上,20xx 年全面启动六城联创,带动了一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相继成功创建了省级体育强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信用县、全国XX 县、全国文明县城,并通过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县的初验。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全县共有省级文明单位14个,市级文明单位26个,县级文明单位47个。致力于打造山水童话乡村,深入开展文明乡镇(街道)、文明村(社区)和六型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宗教文化包括宗教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和宗教名人等。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发掘和利用优秀宗教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地域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 在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县主要分布有佛教、基督教和道教三种。全县现有宗教团体2个,宗教活动场所68处,其中佛教23处,基督教45处,宗教信徒约万余人,是浙江省的宗教重点县之一。**县宗教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入缙约始于三国时的吴早期,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唐宋间最盛,现有僧尼83人,信众近万。**县道教则源于更早的东汉时期,由道士王远开创,仙都山洞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九,玉虚、妙庭等宫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很深。基督教于清光绪二年由英国牧师首入**传教,今老县城,舒洪镇的江沿村和东渡镇桃花岭的隘头村都留有外国传教士教堂或“小公馆”等遗迹。 内涵博大精深。轩辕黄帝既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同时被道教尊为宗师。黄帝在仙都鼎湖峰炼丹,丹成乘龙飞升的传

说名扬四海。仙都的黄帝文化、道家养生文化都非常丰富、深厚。佛教天台宗的六祖智威大师曾在壶镇法华山建寺弘法,成为天台宗除国清寺外的另一重要祖庭。 名人品位极高。葛洪、刘处静等高道、高功曾在仙都山修炼,特别是在唐朝和五代期间,**本土出了三位全国闻名的宗教人物,堪称一位“仙宗”两位“佛祖”。一位“仙宗”即唐末、五代时的**人杜光庭。他著述甚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教集大成者,是“扶宗立教,天下第一”的道门领袖;唐僖宗李儇和前蜀王建两位帝王视为帝佐国师,并将他比作轩辕黄帝之师“广成子”,进其号为“广成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全唐诗》中有诗1卷,特别是其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肯定,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经认真考证,认为杜光庭是中国“武侠传奇小说”的鼻祖;他是一位医学家,他所著的《玉函经》、《了证歌》等都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中医脉学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还擅长书法和武术技击。《宣和书谱》说: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虽不可以拟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四川青城武术中的仙鹤拳、白鹤单刀、六合双刀,为杜光庭等所创并留传至今。近十几年,随着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杜光庭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以下两个事例足可说明: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

(公元前202年),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2000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

郑州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郑州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趋势。 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核心指标从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博物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三、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 (3) 四、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郑州市博物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郑州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师市、场党委的领导下,全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广播、数字电视、农家书屋、基层文化站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但从总体上看,基层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明显滞后;与日益繁盛的城市文化建设相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基层连队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相适应。 一、基层单位文化现状: 1、一线职工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在日益富裕起来的连队,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滞后,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单调。调研结果显示:在基层连队职工文娱活动看电视占80%,玩麻将占10%,打牌占10%,可见,当前农民在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是以看电视、玩麻将、打牌的娱乐文化为主,基层文体活动不足,广大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选择还很有限。 2、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在基层连队建起了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同时现有文化活动场地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有的文化站

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现象: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尽管建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但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得不到保证,无娱乐设备。不少文化站的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均难以令人满意;大多数文化站条件简陋,有的站只有一块牌子、一张办公桌。二是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调查中我看到,不少文化站、活动室、文化室、图书室等基本上符合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但缺少软件设施,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开发,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不少活动室都是大门紧锁,桌上布满灰尘,几乎没有使用过。三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的文化活动多注重形式,但内容陈旧,很少给农民真正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即使是开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往往也是形式上热热闹闹,没有真正送到农民心里,收效甚微。 3、基层文化事业队伍建设弱化。在基层文化站的管理人员,大多是连队干部兼任,更没有多少精力投入。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文化活动中心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开展文体活动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员,对繁荣基层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由于文化工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 前言:郑州多媒体专业公司,专业制作的郑州旅游资源介绍PPT 内容,涵盖郑州市主要旅游资源以及郊县旅游资源,内容全面详实,体现最新最权威的时代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介绍: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河南省省会,她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众多,自然地貌复杂多样,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郑州市旅游局日前整合了郑州中心城区和各县市旅游资源,推出了黄河风光休闲游、古都文化游、新区观光游等8条“城市游”线路,以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及游客需求变化的新情况。这8条“城市游”线路包括了近郊沿黄生态休闲、新东新区现代都市风光、历史文化载体及工业旅游等欣赏城市、体验城市和品味城市的景点。此外,还有

欢乐亲子、科普修学、都市赏春、温泉度假等以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景点。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走向以欣赏、体验和品味为主的城市旅游,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会郑州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精品加以打造并向海内外游客推介,以推动全省旅游业大发展。 郑州市旅游景点: 黄河游览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郑州著名旅游景区。 河南博物院:坐落于农业路, 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中原古代灿烂文明的窗口。 二七纪念塔:郑州标志性建筑,矗立于市中心,原址为长椿桥,该为纪念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所建造,原塔为木质结构,后因为木质腐朽,改为砖石双塔结构。 二七纪念堂:原为普乐园会场旧址,二七大罢工纪念会所,位于钱塘街 郑州商城遗址:大部位于管城和二七两区,距今3600年,为商代亳都遗址,国内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城墙-早商时期城墙,宫殿遗址,烧窑遗址等。 城隍庙:城隍庙街路北,是郑州市现存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文庙:郑州孔庙,位于东大街,建于东汉, 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兴建时期最早的儒教庙宇。 郑州博物馆: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嵩山路,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紧邻市政府及绿城广场。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县是千年XX县,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蕴藏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江南古城,境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是XX市县级保护完整文物保护单位存量最多的一个县,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文化遗存。境内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289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 为全面掌握我县的文化资源现状,为下一步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做好准备,我县精心组织了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特色项目开发利用情况 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化遗址289处,全县主要文化资源有:洪州窑遗址、武阳曹雪芹祖籍曹骆村、幽兰镇东禅寺、地藏寺、龙华寺;塘南令公庙、原828

宾馆、冈上月池“教授”村、道士洲森林公园、蝉师岭风景区;黄马白虎岭风景区、广福永木黎村、唐永王李磷古居、三江后万古村、XX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三国东吴墓、明代皇姑墓、珠子塔、黄巢兵寨遗址等。在全面做好境内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利用了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洪州窑,唐代名窑之一。窑址位于唐洪州一带,故称洪州窑,始于东汉晚期,终于五代。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色调较深沉的发褐色。也有黄褐釉瓷,胎体加工不细,与陆羽《茶经》:“洪州瓷褐”相符。另还有一种青绿釉瓷,色调较深,灰青明亮。洪州窑讲究装饰,多刻印朵花、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目前,我县已开展了多次洪州窑的科考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洪州窑青瓷,并开通了网上洪州窑青瓷博物馆,方便民众的参观及查询。

塘南令公庙座落于塘南镇柘林街,位于抚河支流北岸,依堤傍水,气势雄伟。塘南令公庙是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庙内碑刻记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张巡,河南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他与许远守椎阳,抗击异族侵略,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英勇捐躯,被称为“张令公”。建庙时,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异族的侵略,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先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建立了此庙。初建时,令公庙的规模宏大,观、阁、寺、庙俱全。随着岁月的推移,令公庙几度兴废,庙名亦曾改名为“兴隆庵”。民国已亥年修缮后,恢复了令公庙的原名。抗战时期,令公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杀害我无辜群众见证地,1987年月,省政府把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

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那一世范文网文章-http://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华光庙前古井、娘娘庙内古井等,不少古井都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3口古井在使用。 3、街巷凝香。旧时作为提督学院所在地的学院街,在这片并不算宽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精典的名称,形成独特的老街文化。街道范围共有街巷76条,60%以上还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凤栖园巷、墙畔祠巷、、百花村巷等,这些街道名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长沙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状

文化馆构建工作调研报告

文化馆构建工作调研报告 文化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进展,维护好、实现好、进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奠定坚实基础,在市政协聂志权副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于XX年5月15日至31日对我市文化馆、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事情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各县(特区、区)乡镇村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并座谈。现将调研事情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党的xx大、特别是xx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别断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城乡文化基础条件,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心区为中心、覆盖全市城乡、布局日趋合理、功能逐步完善的文化基础建设络。 1、全市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建设基本事情 目前,我市有市级群艺馆1个,县级图书馆5个,县级文化馆4个。全市98个乡镇中有57个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余下41个都将在xx期间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从业人员380人。由于各级文化机构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每年市、县、乡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XX余场次。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日子需求的日益增长,农村文化事业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较快进展,特别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环境大为改现。大部分乡镇紧紧环绕进展先进文化这一主题,上项目、搞投资、抓建设,初步形成以文化站为基点,融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图书阅览、科技培训等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全市将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1个,现已立项审批13个(其余57个乡镇办已建有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国家将别再安排这57个乡镇办文化站的建设);已建农家书屋12个,运转正常,今年上半年文化部门又向省新闻出版局申报了12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项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启动,六枝特区和2个县级支中心的价值每套68万元设备已开始安装,947个村级基层点每个按5000元的标准配置相关设备,预计年底完成安装。 3、文化馆、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加大 十五期间,在财政十分困难的事情下,市级财政先后投资75万元,县级财政先后投资352万元完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总面积达7775平方米。 xx期间,各级财政逐步加大了对各级文物爱护单位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XX年,政府投资86.88万元修缮XX故居(省级文物爱护单位),投资17.28万元修缮粑粑铺石牌坊(县级文物爱护单位);市、县政府共投资29万元修缮水城县钞票家印楼(市级文物爱护单位)。XX年政府投资140万元修缮城隍庙(省级文物爱护单位),六枝特区政府投资20万元完成岩足龚家大院(县级文物爱护单位)的修缮工程。XX年,国家补助56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6万元启动了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试点建设。XX年,国家补助512.8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35.74万元,市级财政配套51.28万元,各县区配套资金41.18万元,启动了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个县级支中心和94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今年上半年,文化部门协同发改部门经过争取国家投资、县乡财政投入的方式,别断加大救护性文物爱护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资320多万元,启动了六枝特区梭戛生态博物馆文物库房和大洞遗址爱护设施建设项目。文化设施建设的日益加快别仅提升了县城的品位,增添了都市的文化内涵,而且有力宣传推介了我市蕴藏深厚的历史文化。 二、文化馆、站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咨询题 近年来,我市城乡文化馆、站建设虽有了长脚进步,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整体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