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典型题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典型题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典型题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3题。

1.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50米B.650米

C.750米D.850米

2.环保部门在桥梁下的河水里检测出农药残留物,

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于()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图示地区欲发展旅游业,你认为该地区优美的景

观主要体现在()

A.幽谷藏寺B.急流飞瀑

C.海滩峡谷D.湖光山色

如图为山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M、N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

A.1000米

B.10千米

C.250米

D.20千米

5.若图中有一瀑布,则瀑布及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位于: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读右侧湖南省某村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最高海拔在500至600米之间

B.若要上山顶B,从②处比④处上更省力

C.李村位于山顶A 的东北方向

D.若要进行攀岩运动,选择①处最合适

读图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8.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

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题。

9.关于图示两村之间规划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牛家村到张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 B.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

C.从牛家村到张家村一直是上坡 D.规划公路长约40千米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小题。

10、在图上量得C地到D地的直线距离为3.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300米

B.330米

C.3300米

D.330000米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B.B地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

C.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D.小溪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读福建省某泉区城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 13 题。

1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村图中相距2 厘术.头际距离30 千米

B.丁地相对丙村气温大约低4 . 8 ℃

C.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甲村适合种植苹果

D.甲乙丙三个村落,乙最可能发展为城市

13.沿图中a 一b剖面线给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

读山东半岛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字母C代表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山顶

15.关于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月芽河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B.A山高出月芽河至少700米

C.月芽河的流量在夏秋季最大

D.沿AB线路登山比沿AD线路登山更容易些

二、综合题

16、读长沙市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1)丁村位于丙村的 (方向)。

(2)如果对该地区的坡地开发利用不当,容易引发山地灾害,这种灾害主要表现为。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①或②)线。理由是。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加快小城镇发展,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村庄最有利于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是村,理由是。

17.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2)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

(3)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拨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

(4)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5)王先生是一位徒步旅行者,某日在A山顶附近游玩时迷了路,请你帮他想一种顺利回到甲地的办法。

18、(8分)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9)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9,该地区的地形类型有和两种。

(2)M村的海拔高度范围是,量得M村到N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3)图10所表示的节气是,在该季节内,M村的气候特征是。

(4)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考虑,M村适合发展,N村适合发展。

19.(6分)小华参加了学校的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暑假到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读考察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小华在该地某处拍摄的瀑布照片,回答问题。

(1)龙江河干流流向变化是,该地区村庄的分布特征是。

(2)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是,瀑布照片是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的处拍摄的?

(3)根据材料判断该地区降水状况是,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0.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6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C 。

(2)甲村要建一条从青水河取水的管道,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为1.5厘米,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米。

(3)某地理小组在大青山附近举行探究活动,夜晚宿营时在选择帐篷驻扎地点上,组内产生了不同意见,在ABCD四处地点中,你认为应该选择处更合适。

(4)甲、乙两处村庄更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的是,原因是。

初一地理 地图

第一单元第三节地图1 教学目标: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重难点: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 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各小组展示 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计算? (2)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 (3)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 (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老师可以补充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2)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图列,有什么作用? (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 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1、学生小组讨论活动,讨论书第15页活动题1和2。 2、小组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更正答案。 四、反馈练习。 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 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A. 1300千米 B. 18000千米 C. 180千米 D. 1800千米 3. 读如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北 D. 西南 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A.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北方 5.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 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五、课堂总结: 科代表总结本节课情况,评价各个小组,老师补充。六、课后反思:

重点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重点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简单识别各种基本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讨论: 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我们若想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表的高低起伏。 引入: 那么,在地图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呢? 引出课题:一、地形图的判读,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谈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

设问: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的高度为4000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高度值,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得的呢?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观察图1.34甲、乙两地高度。 引导: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 1)海拔高度: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直线和数值。读出乙地的海拔高度500米 2)相对高度: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呢? 甲地相对于乙地的1000米垂直距离,指的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高度。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相对高度的概念。比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承转:测量出各地海拔,然后把它们绘制在图上,就绘制出了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图1.35等高线。 引导: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1),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A、图1表示山地,图2表示凹地或盆地 B、不同的地形,等高线的表现也就不一样。 延伸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承转:根据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3、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表基本形态: (教材P25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顶:山的最高部分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出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形象记忆: 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拳: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分相当于山顶,四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部分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手的小指外侧相当于陡崖。 学生活动 根据已学关于地形的知识,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模型,在假设的各海拔高度上用小刀或细线将地形模型沿水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典型题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3题。 1.图中山峰与甲村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550米B.650米 C.750米D.850米 2.环保部门在桥梁下的河水里检测出农药残留物, 这些农药残留物最可能来自于()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3.图示地区欲发展旅游业,你认为该地区优美的景 观主要体现在() A.幽谷藏寺B.急流飞瀑 C.海滩峡谷D.湖光山色 如图为山区的局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M、N两点之间的实际水平距离约为() A.1000米 B.10千米 C.250米 D.20千米 5.若图中有一瀑布,则瀑布及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位于: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读右侧湖南省某村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最高海拔在500至600米之间 B.若要上山顶B,从②处比④处上更省力 C.李村位于山顶A 的东北方向 D.若要进行攀岩运动,选择①处最合适 读图3“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A.山脊、山顶、陡崖、山谷 B.山顶、山脊、山谷、陡崖 C.山谷、陡崖、山顶、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顶 8.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A.从西向东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北向南流D.从西南向东北流

读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题。 9.关于图示两村之间规划公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牛家村到张家村是先上坡后下坡 B.走向大致是东北—西南 C.从牛家村到张家村一直是上坡 D.规划公路长约40千米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小题。 10、在图上量得C地到D地的直线距离为3.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 A.300米 B.330米 C.3300米 D.330000米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E点爬到山顶A比从C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B.B地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 C.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570米 D.小溪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 读福建省某泉区城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 13 题。 12、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村图中相距2 厘术.头际距离30 千米 B.丁地相对丙村气温大约低4 . 8 ℃ C.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甲村适合种植苹果 D.甲乙丙三个村落,乙最可能发展为城市

初中七年级地理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学习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通常用____ 色表示,平原一般____ 色表示, 山地一般用___ 色表示。 2、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的地形是_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的形是_________;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是_________;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形是_______;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的地形是_________。 地形剖面图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请比较从B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容易。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自A点沿直线向B点行进,那么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____,自A点到C点行进,则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3)若A点海拔265米,则该点高出B点___________米。D点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 (4)据测量,A点到C点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A点到B点的实地距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

《地形图》 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知识与技能: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1、多媒体课件; 2、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 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 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 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中考专题等高线地形图(专题)含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练习 2018年10月一、选择题 读我国南方某地地形图,完成1~2题。 1.图中A点位于() A.山脊B.山谷C.山顶D.陡坡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B.村落所在的位置地势较高 C.甲村比乙村规模大的原因是地形平坦D.B处修建大坝会淹没乙村大部分的农田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B.山谷、山谷C.山脊、山谷D.山谷、山脊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4~5题。 4.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5.关于甲、乙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村交通更为便利B.甲村水源更为丰富 C.乙村位于甲村的西南方向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6.2017年5月初,我国西南某地连降暴雨,该地区发生重大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下图是逃生线路示意图。泥石流发生时,最佳逃生线路是() A.①B.②C.③D.④ 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 7.在开发本地的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 A.拟修建一座水库,大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 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必须搬迁 C.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择线路② 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③④两条引水线④更合理 8.当地农民在荒山因地制宜种植的经济林是() A.苹果B.香梨C.柑橘D.咖啡 9.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东南向西北流B.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D.夏季水量小 二、综合题 10.下图是山东省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初中学生计划在图示区域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6

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

1.常见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 2.等高线特点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相等。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3)等高线都是连续、闭合的曲线。 (4)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悬崖处除外)。 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一般不可视; 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一般可视 3.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公式:乙甲相H H H -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m 100/6.0℃)可以计算两地间气温差异:相差H T 6.0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的取值范围是:(d 表示等高距,n 表示相交等高线的条数) (n -1)d ≤ΔH<(n +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 大≤H 顶<H 大+d (大表示相交等高线最大值)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 小-d

初一地理:地图知识点整理

地图知识点整理 1 地图:把大范围的地区如一个省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用不同的符号、颜色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 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缩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所画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所画实地范围较大,内容较简略 c表示方法:文字式-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1km=1000m=100000cm) 线段式-(厘米化千米去5个0,千米化厘米加5个0) ⑵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 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法是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再确定方向 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牢记P14常用图例)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⑵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⑶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 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 高原:海拔较高>500m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很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初中中考专题等高线地形图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等高线地形图 ●【2007.南平】3.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2009.龙岩】3.下列四幅地形图,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世界地形图B.中国地形图C.福建地形图D.龙岩地形图●【2009.莆田】2.玲玲一家自驾车从武夷山到莆田旅游,为保证顺利到达,最适用的地图是() A.中国政区图B.福建省地形图 C.中国铁路交通图D.福建省公路交通图 ●【2008.福州】2.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小明同学想了解甘肃酒泉的位置,应查阅 A.中国水系图B.世界地形图C.世界气候图D.甘肃省政区图 ●【2008.南平】当你在一个城市旅游时,应该选择的导游图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该市地图 B.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该市地图 C. 世界地图 D. 中国地图 ●【2009.南平】1.图1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800米 B. 1300米 图1 C. 500米 D. 300米

●【2010.南平】1.查找古城西安在陕西省的位置,最合适的地图是 A .陕西省地形图 B .陕西省气候图 C .陕西省政区图 D .陕西省人口分布图 ●【2010.南平】图1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 C 、D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1100米 B. 500米 C. 1600米 D. 600米 2. AB 线没有穿过的地形类型或地形部位是 A. 山地 B. 平原 C. 陡崖 D. 盆地 3. 若量得图中EF 间距离约1.7厘米,则EF 间的实地距离约 A. 8500米 B. 850米 C. 3000米 D. 300米 ●【2009.龙岩】5.读“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常有河流流经的地形部位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2.厦门】读图2,完成4 ~ 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山峰的海拔高度是340米 B .乙山峰的海拔高度高于212米 C .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512米 D .丙、丁两地间的实际距离约2千米 5.甲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图 1 米 图2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

初中地理地图与等高线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一、选择填空题(每处每空1分) 1、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000的比例尺比1/500000的比例尺小 2、左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3、以下哪种地图采用小比例尺【】 A、城市交通图 B、军用地图 C、工程用图 D、世界地图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5、如果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两地的温差为【】 A.0℃ B.1.2℃ C.2.4℃ D.4.8℃ 6、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此处为【】 A.EF处 B.DC处 C.A处 D.G处 7、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 C.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1:100000 D.E′F′处的坡度与EF处相等 8、1999年6月22日,我国北极考察队顺利达到北极,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是【】 A、正东 B、正北 C、正西 D、正南 9、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A幅 B.B幅 C.C幅 D.D幅 10、当我们面朝初升的太阳(北半球),伸开双臂,我们的右手则指向【】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初中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主备人:谷晓蕾审核人:高丽珍杜立芳 导学目标: 1、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重点: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导学难点: 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 教师出示山地地区五张不同的图片,由学生判断分别是什么地形,如果用等高线表示如何表示?带着问题开始今天新的内容的学习。 二、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1、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2、通过不同的例题,进行判读,得出不同的结论,巩固知识。 3、总结、发现自然地理的规律 三、自主学习及自学指导: 1.自读课本24-25页内容,快速找出下问题 ,小组讨论,三分钟展示自学成果。(1)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怎样绘制的 (3)山地地区不同的部位如何判断 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由学生回答 相应练习题,PPT呈现 学生在图片上指出甲、乙两点海拔及相对高度小组讨论等高线地形图怎样绘制的 2.小组对照25页图1.36讨论山体部位的特点,并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分别如何表示这些部位。 五、质疑环节和归纳提升: 应用于课堂中

六、当堂检测: 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七、课后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主备人:谷晓蕾审核人:高丽珍杜立芳 导学目标: 1、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重点: 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导学难点: 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山地地区用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表示,我们邢台市属于什么地形呢?用等高线又将如何表示? 二、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1、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三、自主学习及自学指导: 1.自读课本26-28页内容,快速找出下问题 ,小组讨论,三分钟展示自学成果。(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哪些 (3)这些地形类型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在地形图上如何判断 (4)什么是地形剖面图,如何绘制得出 2. 小组讨论,教材27页图1.42,通过讨论能够得出陆地表面五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以下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阿巴拉契亚山、东欧平原,最后评出最佳优胜组。 4. 独自完成28页活动题,绘制地形剖面图,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五、质疑环节和归纳提升: 应用于课堂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 C.8999米 D.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初中地理等高线习题(精选)

初中地理等高线习题(精选) 1.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小河F的流向。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_(两山顶之间的垂直距离忽略不计)。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5)若海拔200米处的气温17.4℃,则海拔600米处的气温为_________℃。 2.读等高线地形图,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10分) (1)写出下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B、C、D、F、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3)甲、乙两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是米。 (4)山顶甲在山顶乙的方向。 (5)由D到甲与由B到乙比较省力的是,判断理由是。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9分) (1)写出图中各部位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米。他们的直线距离大约有__________米。图中河流F的流向是向______________流。 (3)一队攀岩爱好者打算攀爬这里的山崖,选择哪个地方最合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________,并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流向。 (3)山顶甲在山顶乙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山顶甲的海拔是米;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图

初中地理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教学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活动2【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课本,理解概念。 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把我们制作的高山、平原、山谷等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 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中考地理 第二章 地图 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设计11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1.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②1500米和500米都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故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表

最新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 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quot;,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等高线地形图(含答案解析)

2020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训练:等高线地形图 一、单选题 1.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死海湖面在海平面以下41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9259.43米 B. 8429.43米 C. 8856.43米 D. 9044.43米 2.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 B.②图的比例尺较①图大 C.①图中的虚线表示山谷 D.甲到乙和丙到丁的实际距离相等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C点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 A.山脊B.山谷C.鞍部D.山顶 4.最有可能发现河流的地方是() A.A地B.B地C.C地D.D地 5.如图,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溪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 B.从C点爬到山顶A比从E点爬到山顶A更容易 C.当D处正午的气温为20℃时,此时C处的气温为21.8℃ D.在地图上量得C到D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 30千米6.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①、②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7.家住兰州市的小王发现,太阳每天升至最高位置时,它大致位于兰州的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D.北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8.②处的地形部位是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9.③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从北向南流 B.从东南向西北流 C.从东向西流 D.从西北向东南流 10.丙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A.盆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11.如果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地的等高线都相交在一起,则说明该地可能是( ) A. 陡坡 B. 山地沟谷 C. 平地 D. 陡崖 1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所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 B. 小河在②河段的流向是西北一东南向 C. 量得C、D两点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其实地距离为6 千米 D. 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13.已知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与甲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则乙地的海拔为:A. 3000米 B. 1000米 C. 1000—3000米之间 D. 1000米或3000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下图河流上游的四条支流中,有一条支流的位置是错误的,请你把它找出来:

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

第三节《地图》教学设计 课题地形图的 判读 教学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 与 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 与 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 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 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 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 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教 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板 书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备注 前提测评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课件展示) 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 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 ①指向标(课件展示); ②经纬网; 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课件展示地图)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导入新课(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 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 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 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 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 的判读”(课件板书)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讲授新课 ㈠自学结合图1.27和图1.28自学下面两段文字,理 解以下几个概念: ①海拔;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④等深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㈡(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完整)初一地理等高线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完成1~3小题: 1、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甲、乙两地代表的地形为 [ ] A.甲山脊,乙山谷B.甲山谷,乙山脊C.甲山脊,乙山脊D.甲山谷,乙山谷 2、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 ] A.南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 D.北半球 3、若三条线为等降水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纬度高,乙的纬度低 B.甲位于沿海,乙位于内陆 C.降水量关系为甲<乙 D.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E__________ (2)在这幅图中,周庄位于李庄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小河向_____方流。 (4)如果需要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应在_____处最合适。 (5)若A、F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米。 (6)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拟开辟DA、FA两条登山线路。修筑这两条线路各有什么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地。 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处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海拔较高的是_____,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米.(2)写出图中不同地形部位的名称:C______;D______;E______. (3)M处的等高线间距较N处的______(疏或密),因此M处的坡度较N处的坡度______(大或小) 读我军侦察员绘制的敌军军事部署简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