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自然(科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

导体和绝缘体

执教:浦东新区惠南小学瞿清华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并初步学会辨认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盐水可以导电,纯净水不能导电。

3、发现通电导体会发热,初步了解保险丝的作用。

4、进一步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测试不同材料的导电情况。

教学难点是认识保险丝的作用。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分辨导体和绝缘体

活动目标:

1.观察一些常见材料,预测它们是否能让电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对预测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做记录。

2.通过测试固体物品的通电情况,初步知道容易传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传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活动器材:电池、导线、小电珠、各种材料(铜、铝、木材、塑料、碳棒、玻璃、木柄螺丝刀、尖嘴钳等)、常用导线标本、实验记录表。

活动二:水能导电吗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测试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情况,初步知道纯净水不能导电,盐水能导电。活动器材:电池组、导线、小电珠、钢化杯、铜棒、盐水等。

活动三:给金属导体通电

活动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发现金属导体通电后会发热。

活动器材:

电池、课件等资料。

活动四:认识保险丝

活动目标:

在知道金属导体通电会发热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保险丝的结构和作用。活动器材:

保险丝示教板、电灯、电水壶等用电器、课件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辨导体和绝缘体

活动二:水能导电吗

活动三:给金属导体通电

活动四:认识保险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第一单元电 第5课时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

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2.了解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1、如图2所示电路,把两个金属夹子A 、B 夹在下列某个学习用品的两端(物体保持干燥), 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A .钢制刻度尺 B .塑料笔杆 C .塑料透明胶带 D .绘图橡皮 2、手电筒长期使用,后盖的弹簧变松旋紧后,后盖与干电 池接触不好,小灯泡不能发光。为了使手电筒正常发光,应 在后盖与电池之间垫上下列哪一种物质 A .塑料片 B .金属硬币 C .硬纸片 D .橡皮 3、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 .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和金属箔 B .玻璃棒和橡胶棒 C .测电笔的笔尖和笔杆 D .电线的金属丝和塑料外皮 4、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A .金属、油、陶瓷 B .人、大地、塑料 C .玻璃、油、橡胶 D .盐水、大地、金属 5、图1中标出了制成铅笔的4种材料,在通常条件下,这4种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 .木材、橡胶 B .石墨、金属 C .木材、金属 D .石墨、橡胶 6、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不容易导电的是 A.铅笔芯 B.保险丝 C.胶条 D.酱油 7、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人体 B .金属棒 C .塑料棒 D .食盐水溶液 ( 8、下列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 .人体、大地、铜钥匙 B .橡皮、煤油、塑料袋 C .铅笔、盐水、玻璃杯 D .瓷瓶、酒精、钢板尺 9、通常情况下,下列材料中都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 .玻璃棒、铜线 B .塑料绳、铅笔芯 C .橡胶棒、盐水 D .陶瓷碗、塑料尺 10、以下学习用品中,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 .塑料刻度尺 B .物理课本 C .绘画橡皮 D .金属小刀片 11、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A .油、干木材 B .稀硫酸、铜 C .大地、塑料 D .铝、陶瓷 1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是导体的是 A .空气 B .橡胶 C .油 D .盐水 13、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B 图2 图1 石墨 木材 金属 橡胶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公开课教案 2、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 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自制教具电路板、 2、电流实验盒、 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 4、新型试电笔、 5、电工常用工具、 6、玻璃杯、 7、水、 8、盐。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包住了就没有危险。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 (二)新课课题: 2、导体和绝缘体 (三)问题: 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 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五)小结: 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

水是导体吗? 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 人体是导体吗? 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 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 (九)安全用电:P35 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认识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为安全用电做好了第一步。我们要注意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七、作业指导:P74 八、板书设计: 2、导体和绝缘体 一、检验一: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 石家庄市八一小学史磊 一、教学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本课为“电”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本课围绕物体的导电性,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验证、讨论交流等环节,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这一科学结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活动1认识物体的导电性,知道物体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类。活动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活动3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本节课主要讲解活动1。 2、学情分析: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录堂记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2)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科学知识目标:(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3、情感态度目标: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4、STSE目标:能辨别一种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种材料组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能辨别一种常见的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四、教学准备: 物体导电性实验盒、曲别针、塑料板、铁片、铜片、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铝片、陶瓷片 五、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灯泡亮:曲别针、铁片、铜片、铝片——导体 灯泡不亮:塑料板、气球、干木条、玻璃片、橡皮、陶瓷片——绝缘体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今天在我们上课之前,我想给大家看一个装置,我这里有一个电路,我们能够看见这个电路里有两个开关,我想问问你们,是不是我按下任意一个开关的话,这个灯泡是不是都会亮呢? 生:是 师:那我们来试一下。(实验演示)这是怎么回事,有的能亮,有的就不能亮,谁能告诉我原因? 生:猜测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啊?那我有个疑问了,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导电,什么样的物体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的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地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3 科学知识:通过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教学重点 能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实验记录表及实验盒:橡皮、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

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不锈钢调羹、木条、螺帽、信封、陶瓷片、棉布、铅笔芯等待检测物体。 师:简单电路、万用表、半导体、水、学生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简单电路接通电源让灯泡发亮,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并追问;电由电池流到灯泡靠的是什么?引出导线。 2 指名说说导线的组成后,提问:电是通过铜丝还是塑料流通的?塑料皮能使电流通过吗?引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板书: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导体,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绝缘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 出示橡皮,提问:你认为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么证明?让学生分组讨论方法。 2 学生汇报后: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检测方法,这节课我们要学会一种更加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录像里是怎么做的。媒体播放目录检测橡皮过程的录像。 3 强化检测步骤: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检测过程要做到科学规范还蛮复杂的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老师这里把检测过程提炼成了几个关键词,不知同学们能不能把它和录像中的检测过程对照起来?幻灯片出示:1号盘取出→预测(记录)→检测→复测(记录)→放人2号盘 [意图:从复习导线的组成引出导体、绝缘体概念,并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目的有二:一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动手探究活动;二是让学生直接学习比较科学规范的检测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发展更加有利。另外,用流水线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插头 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粉笔、纸片、铁片、铜片、铝片、螺丝钉、塑料片、回形针、木片、陶瓷、塑料尺、布条、毛线、钢锯条、铅笔芯、易拉罐、硬币、钥匙、小刀、海绵等多种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学会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现在,请同学们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比比哪组的同学组装的又快又正确。 1.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3.讨论:如果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4.教师演示:那我们现在把这根导线接起来,小灯泡是不是会重新亮起来?(1)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 (2)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 (3)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5.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6.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7.交流汇报: (1)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板书:导体与绝缘体)(2)什么叫导体和绝缘体?(板书:容易让电流通过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二、新知探究 (一)学习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 1.(出示橡皮)问:那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怎样才能知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用电路检测检测) 2.(抽生演示)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用你学到的方法进行检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的检测过程,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问:橡皮能不能让电流通过,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二)分组实验: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课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导体与绝缘体 作者东华乡中心小学周宗强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用电知识,规范自己的用电行为,注重用电安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本课教学要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同时学生还往往容易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判断甚至是想象来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因此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渗透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学生将学会与人合作,并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简单电路演示,通过简单 电路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 分析,为学生研究导体和 绝缘体奠基定基础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 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 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 过程中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 不能让电流通过,电流里面的铜丝 可以让电流通过。 为构建适合儿 童理解的导体 和结缘体的操 作性概念做垫 制订计划与学生共同研究一个“科 学规范”的一块橡皮检测 的学习计划。针对学生现 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 直接呈现方法,并通过示 范、讨论,评价的形式落 实 1、自行思考一块橡皮的检测过 程。 2、通过幻灯片,了解“一块橡皮的 检测过程”。 3、通过个别体会、相互评价,理 解“一块橡皮的检测过程”的科学 与规范。 经历检测一块 橡皮的过程, 学会并理解一 种科学规范的 检测方法。 实验探究提供足够多的材料,让学 生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 用温馨提醒强化每个学生 的行为,创设良好的科学 探究氛围。关注每组学生 每一个学生活动的参与 性,兴趣的持久性、探究 的有效、思维的深刻性 1、用“一块橡皮的检测方法”检测 区25种物体。 2、组内整体分析研究情况。 3、提出新问题。 能依据检测一 块橡皮的“科 学规范”的计 划去检测更多 物体,能对所 收集信息进行 整理与分析, 并提出问题。 经验交流创设平等、自由、认真、 有序的科学报告会氛围。 参与交流和质疑,体会交 流、学习的乐趣。 科学报告会;1、汇报交流哪些 物体使小灯泡发亮,哪些不能使小 灯泡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 缘体。2、分析检测结果,从中 发现一定的规律,作出自己的描 自行构建适合 儿童理解的导 体和绝缘体的 操作性概念, 初步形成尊重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word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5课。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经过前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学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金属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设计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就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 木头,橡皮,陶瓷,玻璃球,铜片,纸片,铝片,铁钉,钥匙,硬币,金属调羹,蜡烛,棉线,竹签,圆珠笔芯等,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 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知识(5分钟)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有没有同学能说说简单电路由哪些原件构成? 学生回答。 明确:简单电路是由电池(电源)、小电珠、导线三部分构成。 2.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电路原件,现在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老师准备的原件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其他同学轻认真看他的操作。 学生上讲台组成简单电路。 3.师:现在我们再找两位同学拿上尺子在黑板上画一下串联电路,其他同学认真看他们画。等一下我们来评价他们画的怎么样。 学生画。然后指出问题。 特别强调:导线要全部连接上,不能有断开的地方。 二.引入新知识 师:导体和绝缘体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从安全角度来说,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此处板书:导体和绝缘体 在了解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基础上,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看看一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物体连入到电路中,小电珠还会不会发亮。 1.演示实验操作(1分钟) 师:实验前老师先给大家演示一下应该如何接入物体,找一个同学和老师配合一下。 演示如何将物体连入电路中。 师总结:刚才老师已经给大家演示了我们如何接入物体,等一会我们一定要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来接入物体,明白了吗? 2.强调实验须知(1分钟) 师: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要先强调一下实验注意的事项: 1.检测前先要确定电路连接正常。

四年级科学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2-6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 【教材简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 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 教师准备: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的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引入(预设5分钟) 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 验证观点: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检测认识到有的物质易导电;有的物质不易导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20种检测材料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进行比较。 4. 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 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 来的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 物体,你能发现它们又什么异同 吗? 点。 三、研讨(10 分钟)1.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 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 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 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 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 吗? 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 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称为绝缘体。在检测的物体 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 体? 3.下图中的这些物品的哪些部 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 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 么这样选用材料? 整理检测记录 分享交流、发表观点 阅读安全提示: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 强的电流下,人体、自然 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 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 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 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 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 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 溅到电脑上。 根据探索结 果,讨论哪 些物体可以 导电,哪些 物体不可以 导电。归纳 总结出导体 和绝缘体的 特点。将所 学的知识与 生活实际结 合,合理运 用解释生活 种的现象。 意识到安全 用电的重要 性 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 1. (1)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1

最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1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 时间:60分钟满分:100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填空题(共8题;共22分) 1.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________,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________,它们都是 ________花。 2.食品包装袋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保存方法,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3.在识别某种矿物时,观察矿物________(填“条痕”或“颜色”)更可靠。 4.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________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________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________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5.在蚕豆种子发芽实验中,根由________发育而来,茎和叶由 ________发育而来,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是由________提供的。 6.有的食物经过________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________更富有营养。 7.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电压是________V交流电。 8.像猫、狗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________,用这种方式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________。 二、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9.遇到电器冒烟起火,应先(),再用绝缘体物体将插头拨开。 A.关掉电器开关 B.用手拔出插头 C.切断电源 10.同一株油菜上的果实成熟的时间( )。 A.肯定是同一时间 B.肯定是不同时间 C.一般情况下是同一时间 D.无法确定 11.下面是同学们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用处的讨论,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过程与方法: 科学规范的实施相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橡皮。 2.为小组准备:电路检测器、科学检测记录表、20种待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在我们身边,有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而有的物体不能让电流通过。来看这根电线,它由外面的橡胶和里面的铜丝组成,哪部分能让电流通过,哪部分不能让电流通过呢? 生:…… 2.出示电路检测器,检测橡胶和铜丝的导电性,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灯泡是否亮了。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3.出示概念:像铜丝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皮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导体与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明确检测橡皮的完整过程及意义。 1.(出示橡皮) 老师这里有一块橡皮,橡皮是否容易让电流通过呢?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科学工作会把预测的结果记下来,今天我们也来当个科学家,当我们预测物体导电的时候,就画对号,不导电的时候就画错号,有疑问或者不确定的时候就画问号。

橡皮到底容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呢?我们必须实行检测,谁愿意到前面来检测一下,请同学们注意看,他是按什么样的步骤做的? 他检测的过程是否规范呢?一起看课本学习检测橡皮的准确方法。 2.用电路检测器重新检测橡皮的导电性。 三、检测身边的20种物体的导电性 (一)检测每一组材料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0种常见材料,接下来就请同学样按照预测是否导电——检验检测器——反复检测材料——得出结论的规范的检测程序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检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哦,检测完的材料要放进旁边的空盒内,全部检测完后,要整理实验记录。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一下?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小组的检测结果与你们的是不是一样? 有不同的吗? (二)检测第二组材料 1.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0种常见物品,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对这10咱物品实行检测。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其他小组仔细听,你们和他们的检测结果有什么不同? (三)引导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 前面我们说过,像铜丝、铁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木片这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谁愿意说说,通过检测,我们知道了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 四、安全用电教育 1.生活有很多的物品就是由导体和绝缘体材料共同制成的,比如插头、剪刀、螺丝刀,想想它们是做什么用的,怎么用?谁愿意说说为什么制做他们既要用导体材料,又要用绝缘体材料? 板书:安全用电 2.同学们,我们已经理解了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你现在还想检测什么呢?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物体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盒十套,每套含试验记录表一张、电路检测器1个;橡皮、小刀、钥匙、纸板、泡沫、回形针、普通布料、石头、等待检测物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曾经发生的故事:前几年一个晴朗的周末,有一个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休息的时候,小男孩看到地上草丛里露出一截白色的金属丝,就好奇地把手伸了过去。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爸爸妈妈只听见小男孩发一声惨叫,就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原来那截金属丝是一根意外断开掉落的电线,他触电了。 离他最近的妈妈赶忙一步跨过去就往孩子手上抓,她想把孩子拉开。哪知道手才搭上去,就全身一麻,也被电了。 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小孩的爸爸紧张而不慌张。他迅速地朝四周扫了一眼,没找到合适的工具。这时情况已万分危急,不容耽误。他一把脱下身上厚厚的外厚,包住手,小心地靠过去,迅速拔开小孩触电的手,再把他们拖到旁边。两人终于得救了。 在这个事件中,小男孩被电以后,爸爸妈妈两人都去救,可是一个也被电,一个却没事,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中,包括人体在内,有的很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男孩妈妈一紧张之下,忘了自已拉孩子也会被电,而爸爸却知道用不容易导电的工具来救人。所以在这个充满电器的时代里,要安全健康地生活,保护好自已。我们要学会分辨常见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的。这就是我们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检验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二、引导学习,合作展示: 1、首先请问怎么才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呢? (用电路检测器) 对,可以使用同学们前一课所学的“电路检测器”。 现在将每相临的前后三桌分成一小组,老师将发给每小组个实验盒。拿到实验盒后,大家先不要乱动里面的东西。(分发实验盒) 现在大家看看实验盒里有些什么:每个实验盒里都装有电路检测器,还有

三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1教案冀教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电 导体和绝缘体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能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2.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能辨别一种常见的电动玩具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四、材料准备: 1.电池、灯泡、导线、电池盒、灯座、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等。 2.课时安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活动3的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将图中物体分别连接到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光亮。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经验预测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 2.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实施过程: 1.本活动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四人一组,每给准备一套材料,活动时间约20分钟,讨论环节10分钟。 2.课前检查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并提出预测实验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预测用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3.先指导学生按照上节课连接简单电路的方法连接好电路,使灯泡亮起来。然后将事先准备的材料分别连接在电路中,观察灯泡是否亮。要求每测试完一种物体的导电性,就将实验结果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教材的表格中,灯泡亮的用‘勾’灯泡不亮的用‘叉’。

4.根据物体的导电性,对物体进行分类。分类记录表可以不写物体名称,只写编号。 (二)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用电工物品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 2.举例说明生产和生活中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原因。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正确使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实施过程: 1.四人分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品时,要出示实物。提示学生认识: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的组成各分几部分?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启发学生用所知道的导体、绝缘体的知识、解释这些电工工具或电路元件各部分使用不同性质材料的原因。 评价: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教学设计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2)教学设计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几种导体和绝缘体的名称。 (三)安全用电。 1.正确判断使用和维护电器的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并能对自己的判断说出理由。2.能与同学交流各自知道的安全用电的知识和方法。 实施过程: 1.分为四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条件变化了,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例如,干木头、毛巾是绝缘体,当木头、毛巾受潮,含有水分时,就变成了导体。因此,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 3.引导学生了解几种安全用电的知识:(1)教学设计不要用东西去捅交流电插孔; (2)教学设计不要用力拉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教学设计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再让学生说几条安全用电的措施。 选择一种电动玩具,看看它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活动目标: 1.能分析一种自己喜爱的电动玩具,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活动前要说明活动目的,保证活动过程顺利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