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地震带分析

中国四大地震带分析
中国四大地震带分析

李四光说的中国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

中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中国的地震带是那些地区?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是当年周总理的主要地震灾害咨询人。

从网上查询到的住息来看,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是主导中国地震灾害预报的主要理论。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四光曾经预测过四大地震,其格式通常是这样的:"李四光曾经预测过中国四大地震,其中唐山、松藩、XXX已经震过了,就差YYY没有震了",YYY一般都是预言传播者所在的城市。

从唐山地震后,地震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慌,除了自然力的巨大杀伤,还包括心理上的极度恐惧。这种恐怖也包括了由于贫穷,地表建筑抗震能力差,老百姓缺少安全感。

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并且为了强化这种"信息"传播的"信度"和"杀伤力",通常会把权威及已经发生的铁的事实扯进来。

从CNKI查询了一部分地震预报专业的文章(回忆录、科普型的),李四光的理论及其本人,曾经多次成功预测过地震,但却没有发现科学文献记载李四光具体预测了四大地震。

[黄相宁在2006年02期《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杂志上发表的《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中,回顾了李四光先生几次成功预测:

李四光先生在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果然在1967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6.3级地震;

……他说我是让你们马上去郯庐断裂带建立压磁地应力站,这个断裂带要出问题。……果不其然,1969年渤海7.4级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就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东北延伸部位上。

1967年他就派地震地质大队的华北三队到唐山、滦县一带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如果这里也在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1976年唐山7.8级、滦县7.1级、宁河6.9级强震群正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在他预测10年后发生了!

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分队在1970年1月4日到达通海西北30公里的峨山时,发生了1970年1月5日通海7.7级地震。

通海地震后,他立即提出要注意川西的地震危险性,1970年1月28日在与全国地震工作会议专业队伍代表谈话时他说:"四川西部是危险区,现在我提心吊胆地工作,要赶快上去。"结果在1970年2月24日就发生了四川大邑6.2级地震。

1970年,……把编制的中国活动性构造体系、构造带上复中国地震危险区透明图向他汇报时,他问了一些地方:道孚在哪?彝良在哪?武都在哪?武威在哪?门源在哪?峨山在哪?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发生7.3级地震,炉霍位于道孚西北60公里,处于同一活动性断裂……

1974年5月11日云南大关北发生7.1级地震,……"你怎么分析到这次地震在彝良?我说:"炉霍地震发生在炉霍活动性断裂带上,它往东南延伸就到了彝良大关一带,而彝良正是1970年汇报时李四光问的第二个地名"

1976年8月松潘发生两个7.2级地震,震中距武都116公里;1981年1月道孚发生6.9级地震;1984年1月甘肃武威发生5.3级地震;1986年8月青海门源发生6.4级地震;1990年10月甘肃天祝发生6.2级地震,震中在武威东南100公里。

另外一位作者,马荣坚也在同期杂志上发表了《防震减灾及地震监测预报科学研究与实践》一文,文提到:

李四光教授的这番谈话,……编制一份1∶400万《中国主要构造体系与震中分布图》。该图于1970年编制完成,图内标出地震危险区的地带或地段,属国内首创。当即内部发行给有关部委和省地震部门参考使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布局和地震监测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图后,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共14次,其中有10次发生在该图预测的危险区域或边缘。2005年发生在江西九江的5.7级地震也在该图预测的危险区边缘。预测准确率如此之高,历史上是罕见的……

因此,就目前在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可以说,李四光先生没有预测"四大地震",而是预测了很多地震。

关于李四光地震大预言!!!有部分人听过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四个地方将会发生大地震的预言吧。其实他老人家只是指出我国的主要地震带。那么再看看我国的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TW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

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区“、“TW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李四光曾经预言:唐山,邢台,临沂三处会有毁灭性的地震,现在三处已经发生两处了,曾有传言说临沂300年前也曾发生过大地震,瘟疫把这个地方弄的死的一个不剩,当然此话估计情况不准,但我记忆中还是有过地震的,应该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

历史上记载的有1447年5月22日临沂西有地震,同年7月22日(六月初四)临沂地震有声

郯城大地震: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发生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1859年3月12日,临沂西有地震.

1995年9月20日,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发生地震,造成56人重伤

2003年3月20日21时19分临沂发生2.0级地震

2004年3月9日临沂发生2.2级地震

2005年06月12日山东临沂市境内发生Ml1.7级地震。

2006年2月9日在临沂市河东区汤头镇附近发生了ML3.5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河东、兰山、罗庄等地有感,未造成大的影响。

当然也有人说闲着没事养只狗它都比地震仪知道的要早!

中国园林赏析---拙政园

中国园林拙政园赏析 为期两周的华中调研终于结束啦。两周内,我们踏及杭州、苏州和南京,参观了很多现代建筑以及拙政园、留园。我个人认为,现代建筑固然是满足我们教学需求的项目,但相对比较虚的园林也是这次调研活动的重点,因为他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共鸣和寻觅到自己的园林理解,从而将其融入我们的设计中。所以这次调研心得将重点讲述拙政园来讲述中国园林的内涵。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拙政园是江南的一座精美的私家园林,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是第一位主人王献臣的宅园,后来数易其主。园子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三园共占地4.1 公顷,在私家园林中属于大型园林。如今中、西两部分仍保持旧貌,东部已改建为新园林,留存至今的拙政园虽与明正德时期的原貌不完全相同,但仍为私家园林中重要的实例。 中国园林以人工山、水、绿化及建筑本身为主进行限定,与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不同(以自然山、水、绿化为主限定)。多用灰空间,采用对景与借景的手法,画中有画,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及水中倒影,形成层次复杂,富于变化的趣味空间,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拙政园中各种空间构成手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园林中丰富多彩的空间的。 叶圣陶老先生曾写过一篇《苏州园林》来阐述他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其中,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首先,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认为这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接着直接指出,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

中国四大类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四大类园林的风格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园林是人们为了游览娱乐的方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归结起来,世界上的园林可分为三个系统——欧洲园林、西亚园林和中国园林。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原则,那熔传统建筑、文学、书画、雕刻和工艺等艺术于一炉的综合特性,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园林可以分成四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寺庙园林.下面,我们来让探讨这四类园林的风格特色和形成原因. 1 皇家园林 早期苑囿,主要放养动物,以后逐步发展成工作、生活、游玩相结合的花园。按照其所处的位置和规模小,它们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最小的苑囿是利用宫城禁地之中的小块空地,堆叠些假山,种些树木而形成庭院式的花园。位于北京故宫最北边的御花园,便是这类花园的典型。除了御花园外,故宫中还有建福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西花园(即乾隆花园)等,都是点缀在一片黄色琉璃瓦海洋中的绿洲。宫内苑囿面积均不大,又受到了轴线影响,布局较为规正。 第二类是宫城近旁的苑囿。这类花园往往利用自然的水面或小山营建而成,规模较大,又离宫城较近(常常在皇城之内),游赏方便,很受帝王重视。历史上三国曹操在邺城建的铜雀台苑、隋文帝长安的大兴苑等均是。明清北京皇城内的北海及西苑(即今中南海),也是这类花园。 景山 宫内小花园和宫外苑囿,均处在繁荣的京都之中,往往要受到城市环境的限制,常常不能满足帝王们恣情山水的欲望,因而便在京郊或更远处寻找有山有水、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造园,有的甚至将真山真水包入花园,这就是大型山水苑囿。历史上汉武帝的上林苑、唐明皇的骊山离宫,直到清代京城西北郊的三山五园,都属于大型山水苑囿。

中国四大地震带分析

李四光说的中国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 中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中国的地震带是那些地区?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李四光是中国优秀的科学家,在地震地质领域建树极高,是当年周总理的主要地震灾害咨询人。 从网上查询到的住息来看,李四光的地震预测理论,是主导中国地震灾害预报的主要理论。民间一直流传着李四光曾经预测过四大地震,其格式通常是这样的:"李四光曾经预测过中国四大地震,其中唐山、松藩、XXX已经震过了,就差YYY没有震了",YYY一般都是预言传播者所在的城市。 从唐山地震后,地震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慌,除了自然力的巨大杀伤,还包括心理上的极度恐惧。这种恐怖也包括了由于贫穷,地表建筑抗震能力差,老百姓缺少安全感。 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并且为了强化这种"信息"传播的"信度"和"杀伤力",通常会把权威及已经发生的铁的事实扯进来。 从CNKI查询了一部分地震预报专业的文章(回忆录、科普型的),李四光的理论及其本人,曾经多次成功预测过地震,但却没有发现科学文献记载李四光具体预测了四大地震。 [黄相宁在2006年02期《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杂志上发表的《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中,回顾了李四光先生几次成功预测: 李四光先生在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意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果然在1967年河北河间大城发生了6.3级地震; ……他说我是让你们马上去郯庐断裂带建立压磁地应力站,这个断裂带要出问题。……果不其然,1969年渤海7.4级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就发生在郯庐断裂带东北延伸部位上。 1967年他就派地震地质大队的华北三队到唐山、滦县一带开展地震地质工作,……如果这里也在活动的话,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1976年唐山7.8级、滦县7.1级、宁河6.9级强震群正如他所分析的那样,在他预测10年后发生了!

李四光地质理论

李四光地质理论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为我国研究地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的石油勘探工作,我国矿藏能源储备等诸多方面都有帮助作用。下面是有李四光地质理论,欢迎参阅。 20世纪20年代中叶,关于大陆运动起源的讨论迎来高潮,世界各地兴起了一股讨论板块构造的热潮,在学术界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李四光在这个时候,推出了自己研究的理论《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一文。 他认为大陆的运动应该是和地球自转速度密切相关,地轴的倾斜对大陆运动有很深的影响,这作为地质学中的一个新理论,像一颗重磅炸弹,在学术界炸开了花,人们纷纷讨论李四光是谁,为什么他提出的设想如此有创造力。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产生萌芽,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是把力学的一些思想运用到地质学的研究中,就是通过力学的观点解释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他认为地表产生的种种现象,是建立在地壳运动下的。 地壳能在运动中存在,必然有一种力量在起作用,这股力量就是地应力,岩石在这种力的作用下会变形,由于岩石本身的性质不同,又会产生不用的构造行迹,所以依据这些行迹可以通过力学思想追溯里的作用方向,进而可以探索出地壳运动的方向和起源。

李四光把力学和地质学密切结合,开辟了一条解决地壳运动问题的新途径。李四光的地质理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这幅图片拍摄于1962年,拍摄的是当时李四光在北京授课的场景。灰白的照片很好的体现了当时科技的不发达,教学设备的落后。而图片中的李四光身穿中山装,左手下一本教案,右手拿着喇叭正在给周围的人讲课,由此人们可以看出他是个做事有条不紊的人。在他的讲桌的左手边有着地球模型,人们因此可以得知他当时讲的内容与地球有关。 人们还可以看到李四光图片中的人物表情,李四光目光坚毅腰板挺直,这是这张图片的亮点,因为这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李四光讲课时的自信以及专业。而在图片的另一侧,是听课人神态,他低头似乎在记着什么,从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李四光专业知识的认可、尊敬。 看完李四光图片,人们不禁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人?李四光原名仲揆,来自蒙古族,出生于湖北省,是我国有名的教育家、地质力学家、音乐家。李四光最大的成就体现在中国地质力学上,他不仅是创立者,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66年邢台强震后,国家损失惨重,李四光看在眼里,默默地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地震的预测中。他认为地震大多数是由于地球的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可惜的是地震预报研究的工作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他就离我们而去了。 李四光提出的理论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地质力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图)

中国地震断层分布图 地震专家称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10年内有望勾画出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 ●在近年发生的历次大地震中,研究人员发现,断层带上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情况严重;但断层带以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 ●研究人员勾画出21多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这些断层带,就可有效防震。 ●银川已探索在地震断层带两边宽两百米的地方建了绿化带,不准建房。 ●到2020年左右,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都有望勾画出来,能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东京南面曾预测有八级以上地震,等了30年还没有发生,没想到东北部却来了个9级地震。地震预测是世界性难题。”昨日下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作讲座时透露,研究人员已勾画出我国21个大城市断层带,建房时避开可有效防震。到2020年左右,有望把中国内地主要地震活动带勾画出来。 福岛核电站离地震带太近了 徐锡伟说,尽管国际原子能组织对核电站有严格的选址标准,但福岛仍不安全,因为它离地震活动带太近了。“核电站应该考虑选在地壳稳定区的中心,要远离地震带,离可能发生的大地震越远越好。” 徐锡伟介绍说,全世界存在三大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70%的大地震;二是喜马拉雅山到地中海的欧亚地震带,比较分散,不像环太平洋板块那么集中在一个狭长的地带,集中了20%的大地震;三是大洋中脊地震带,占大地震的5%左右。 东京等了30年没等到强震 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相当强烈,1990年以来,16次破坏性强的大地震11次都发生在这个板块。从2004年苏门答腊大地震,到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震,再到这次日本大地震,表明现在的地震活动到了活跃期。 “地震的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徐锡伟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专家提出“地震空白论”,即地震会发生在以前没有发生过的空白区。日

[转载]山东地震带

[转载]山东地震带(2010-05-05) 东营:陆地上地震总体活动水平较低,最大历史震级为5级,但是东营市毗邻的渤海海域处在郯庐断裂带和燕山-渤海断裂带交汇处,具有孕发大震的构造条件。东营市陆地1588年曾发生过5级地震;渤海海域1548年、1597年曾发生过7级地震,1888年曾发生过7.5级地震,1969年曾发生过7.4级地震。东营陆地构造为冲积式泥沙构造,地质松软,一旦发生大地震将会出现大面积冲击位移,而且不排除出现撕裂性地震症状,东营市濒临渤海,位移后会出现大面积海水反灌,规模大的话有可能成为反灌式海啸。 济南:地质构造复杂。济南位于华北断块东部和鲁西隆起的西北边缘与华北沉陷的转换带上,西靠聊考断裂带,东有郯庐大断裂带、南黄海地震重点危险区,周围有首都圈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以及苏鲁交界、冀鲁豫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且千佛山、郭店、广齐、长清、文祖等多条断裂带从市区及附近通过。不排除大震可能。 聊城:位于聊兰地震带,近无严重地震历史,地震可能性小。 威海: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北部沿海有一北西西向断裂,称之蓬莱—威海断裂,它的东段在威海、荣成出露。半岛东部有一组北东向断裂,称之为牟平—即墨断裂带,由大致平行的四条断裂组成。这组断裂与蓬莱—威海断裂相交的部位在威海西北海域,是半岛地区主要的发震区之一。 潍坊: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四条断裂中生代时期最活跃,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二堑夹一垒地貌形态,地堑盆地内中生代地层厚达九千多米,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大震可能性较大。 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它形成于中元古代。经历了多期构造。它不仅是一条“长寿”的以剪切运动为主的深断裂带,而且是一条近期仍继承着新构造运动方式,以右旋逆推为主的活断裂带,同时也是一条具有明显分段、活动程度不等的地震活动带。地震可能性大。 滨州:区域内有一条发育程度较浅地震断裂带:惠民诸城断裂带,从惠民县向南依次经过阳信县、博兴县,向北延续到德州的庆云县,向南至诸城县,全长240公里。地震可能性大。 青岛:在三个地震带之间。但不在地震带上,但不排除地震可能性。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详解 全球地震几种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中国地震带分布在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第一、“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苏州园林四大名园介绍

[标签:标题] 篇一:四大名园 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及留园; 另外,有江南四大名园和苏州四大名园的提法, 江南四大名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无锡的寄畅园、扬州个园或南京瞻园; 苏州四大名园:建于宋代的沧浪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 留园; 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何园,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苏州园林甲天下”,其造园的思想及艺术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突出和强调的“模山范水”,与近在咫尺的独特的自然山水其实 是息息相关的。苏州园林浓厚的文人气息的体现,也恰恰就在于文人(尤其是画家) 对造园过程的参与和设计。所以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画的原理和技法从来是一脉相承的。苏州园林开创并形成了“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之间高度的融通与和谐,丰富了人们认识 自然、亲和自然、尊重自然的情趣和意境。陈从周说:“假山如真方妙,其山似假便奇”,既道尽苏州山水和苏州园林之妙,也为苏州园林文化之真谛。 拙政园* 在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 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 取“拙政”二字为园名。 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初建时规模很大,除正宅外,园内有31景,包括现在的东花园(明末的“归田园”)、西花园(清末的“补园”),以及北墙外大片土地。现园面积60多亩。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全园分中、东、西 三部分。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 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狮子林在苏州市园林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1342年) 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花园。因园中有怪石像狮子,又因中峰禅师曾结茅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明、清以来,屡经兴废,后变为贝氏私园,1918-1926年经重修,始成现状。以假山著名,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 周廊壁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条石刻60余方,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 襄的书法;文于祥的《梅花诗》尤引人注目。 艺圃在苏州市文衙弄。明代袁祖康始建,后归文震孟(文徵明曾孙),改名药圃。明末清 初归姜贞毅,改名艺圃,又称敬亭山房。后曾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园内以水池为中 1 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为主。园景开朗自然,颇有山林野趣,较多地保存了明代 园林的格局。 沧浪亭在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 之一。传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诗人苏舜钦买下别 墅临水筑亭,园主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歌命名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韩世忠辟为住宅,大加扩建。元代园废,改为僧庵。明代复建沧浪亭, 并由归有光作记。清康熙年间(1662-1722) 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漫步渡桥,始能入园。全园面积约16亩。

中国省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省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藏在我们身边的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不可不看的知识:中国地震国情· 关于地震,我国的国情是,“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据了解,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 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

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下页提示: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评价地震危险度的三个指标 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 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 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UERDI值,指数越高风险越大) 1.石家庄0.35 2.合肥0.25 3.西宁0.24 4.海口0.23 5.长沙0.22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四大古典园林的风格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现在,随我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苏州拙...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现在,随我来看看中国四大古典园林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吧! :苏州拙政园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因此,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 :苏州留园 1)、顺其自然,布局灵活 留园的平面布局采取不规则的形式,辽阔疏朗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许多曲折而富有变化的风景。园内以假山、树木、房屋、走廊、围墙等阻隔视线,采用曲桥、曲径、曲廊,是人几经曲折还未窥见全园之貌,步移景异,耐人寻味。 留园整体布局以中部为主,主要厅堂又在东部,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仍为全园精华所在。由此看来,中国园林通常都是采取以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突出重点这一构图原则的。 2)、小中见大,大中有小

李四光材料

李四光——言论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有了这样双重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不会自掘妄自尊大的陷阱。 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人民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 李四光-历史镜头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相关故事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李四光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片麻岩,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因为那时候只有秦岭有片麻岩。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李四光鲜为人知的一面 李四光的家乡是湖北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乡的一个穷山村。他14岁出国留学,凭的是自己勤奋努力得来的成绩。李四光先去日本学造船,后去英国学采矿,最后确定以地质学为终身事业,但也付出了不少实际代价。 在去日本学造船的船上,因为穷,买不起正式的铺位,只好白天窝在底舱,晚上在船顶过夜。不想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又因没钱医治,落下一个毛病——不能吃肉,一吃就犯病。此后他一生与肉绝缘。去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 中国百年大地震概览,中国地震带详细分布图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和震中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01青藏高原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02华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带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地震带,东起渤海之滨的唐山地区,往西经华北北部燕山地区至五台山,然后转向西南往山西汾河流域、过黄河向西经渭河流域至宝鸡市附近,全长1500多公里,该地震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8级大地震。“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华北地震区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历史上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华北地震区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⑴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⑵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⑶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⑷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03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 新一轮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但非主流网没有看到24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国家地震局网站也没有看到。地震,事关百姓,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官方怎么就不公布名单呢?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下面是网上搜到的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⑴北京、天津、唐山及山西、河北、内蒙古交界地区; ⑵江苏、山东交界—南黄海一带和江苏、山东、安徽交界地; ⑶四川西部-云南东部一带; ⑷云南西北地区;

⑸祁连山地区; ⑹辽东半岛; ⑺辽宁西部及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区; ⑻甘肃东南至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 ⑼宁夏、内蒙古交界地区; ⑽新疆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地区; ⑾山西中南段至山西、陕西、河南交界地区; ⑿海南岛北部和雷州半岛北部地区和东北松辽平原两侧地区。 8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名单:四川自贡,山东临沂,湖南长沙,河北石家庄,广西南宁,安徽合肥,江西南昌,吉林长春。 还有12个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2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不知道,请知道情况的网友留言补上! 另外有网友在问: 总所周知地震是发生在地震带上的,而我国地震带分布图上没有长沙的位置,1973年至今,长沙共发生2.0级至3.0级地震40多次,但发生大地震的几率相当小。如果是这样,那长沙为什么会被列为全国1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问题补充:因为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所以既然长沙不在地震带上,为什么仍被列为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中国历年来所发生的地震 4·14玉树地震: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 四川5.12汶川地震,8.0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地震灾区惨状遇难:69142人失踪:17551人受伤:374065人受灾:4624万人 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万多人死亡

风景园林赏析的知识点

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的五个时期: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 2. 台、囿、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3. 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 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持续了近1200年。虽然持续的时间长,但进展缓慢,始终处于初级状态。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密性。 4.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林特点 与生成期的园林相比较,这一时期的园林规模由大到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向自然气氛转化,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这一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致于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同时,山水与其他的造园要素紧密结合,园林规划设计趋于精致,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5. 隋唐园林臻于全盛体现的六个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部处理,以诗入画、因画成景的做法,唐代已见端倪。 (3)宗教的普遍兴盛促进了寺观园林的发展,宗教建设和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的普遍开发。 (4)公共园林的兴起,改变了园林私有的性质,反映了统治阶级“与民同乐”的意识,同时公共园林也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绿化效果。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有所提高,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有了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 6.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简约而意境深远,一方面景象的简约,另一方面是景题的诗化,其创造的意境深远而耐人寻味。 (2)疏朗:园内景观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3)雅致:象征意义强,为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抒发文人、士大夫的脱俗和孤芳自赏的情趣。 (4)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园外自然环境的契合,而园林内部的成景多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7. 两宋时期造园活动的主要特点 (1)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2)皇家园林较多的受文人园林的影响,更接近于私家园林。

地质之光李四光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课标要求】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 2、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2、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教学难点】:第四纪冰川及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人生经历 (一)晚清时期:1889-1911年 1、出身贫寒家庭,幼年就读私塾 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的祖父是蒙古族人,叫库里。父亲李卓侯,改为汉族。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与工科进士 (二)民国时期:1911年之后 1、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2、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3、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4、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1920) 5、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1928)——科学贡献 (1)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意义:教材P101)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2)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研究我国地质结构 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1947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认识地震云 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 了惨痛的损失。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 等带状云。 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地震云的高度和长度:据目测估计,地震云的高到可达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早在17世纪中国古籍中就有“昼中或日落之后,天际晴朗,而有细云如一线,甚长,震兆也”的记载,1935年我国宁夏的隆德县《重修隆德县志》中记载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婉如长蛇,横卧天际,久而不散,势必为地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