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

高考研究

2014-06-26 2253

结构稳定重能力,选材典雅设题新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

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从总体上看,今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典雅唯美,设题新颖别致,卷面清新自然,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如第一大题没有涉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第四大题第15小题“默写名篇名句”改变了往年要求考生四选三的形式,直接给出六句话让考生加以填空;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可以使考生快速答题。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可以使考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对试卷没有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水平。

二、注重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山东卷历年都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对字音的考查,改变了以往标音识别的考查形式,采用了不标音辨识的形式,每对加点字读音都具有形近音似的特点,如“湛蓝/斟酌”“毛坯/胚芽”“咆哮/酵母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读音基础知识才能加以正确识别,避免考生仅仅通过答题技巧就可得分的可能,突出了能力的考查。第5小题对成语的考查,四个成语分别是“不寒而栗”“反戈一击”“广开言路”和“各有千秋”,这些成语都是考生常见的,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容易用错,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掌握它们使用的语言环境,才能加以判断。又如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三个题目分别从“概括主旨”“对…调理心情?做法的判断”以及“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角度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考

生必须对选文的文意和观点准确理解才能加以判断,避免考生仅仅通过核对选项和原文的异同就可以判断的弊端,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再如第14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诗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6小题突出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第22题突出了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等等。

三、选材注重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今年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选材上具有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典雅唯美,清新自然,使整个试卷充满了语文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如第二大题论述类阅读材料选取了梁漱溟《朝话》中关于“心理调整”的一段文字,语言平实,口语化强,逻辑清楚,条理性强,而且内容与考生贴近,读起来极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改变了以往选材局限于文化、历史及哲学类的文章,避免了语言晦涩、概念缠绕的毛病,是一个大的突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了明代大家方孝孺的《詹鼎传》,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古文传记,传主酷爱学习,为人正直,公正廉洁,人物关系简单,语言规范平实,可读性强,意蕴丰富。古代诗歌的选材不仅在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只选一首诗词进行考查的惯例,而且在内容上跳出了以往表现孤独、思乡、羁旅、伤春等感情诗歌的圈子,选取了宋代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意境生动,形象鲜明,表现出名家高超的构思练意练句的水平,所选篇目经典,艺术技巧精湛,给人以古典艺术的享受。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的是黄裳写于1956年的《浣花草堂》,从文体上看是游记散文,但是文章内容的主旨却是针对当时评论杜甫片面极端的风气,肯定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重新评价杜甫。文章主题立意高,技巧纯熟,的观点在叙述、描写的文字中含蓄、优美地表现出来。考生本身对杜甫较为熟悉,在考试答题过程中可以对杜甫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

除了上述几篇大阅读材料外,整个卷面也处处体现出传统性和时代性的完美结合,如第4小题成语的考查涉及到先秦诸子名家的文章风格;第5小题病句的考查涉及房地产和商品房价格的现实问题;第16小题概括信息涉及24字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17小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图片温馨动人,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第18小题,要求考生组合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对联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了解春节和端午的节日特点,还要懂得对联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第23题作文材料本身就极具诗意和审美价值,“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

四、设题另辟蹊径,别致新颖

纵观全卷,今年的试题在设题思路上也与以往有了较大不同,能够另辟蹊径,别具匠心,更加符合考查考生能力的要求。如,第二大题第7小题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判断“下列做法不属于…调理心情?的

一项”,而四个选项本身都与考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同时又与文本观点紧密结合,避免考生不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就直接答题,设题巧妙,匠心独运。文言文阅读的第12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四个选项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单纯翻译,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尤其是对错项的设置,考生如果不细心阅读理解原文,就不容易判断出来。第14题鉴赏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这两首诗最突出的两点是陈居士的形象与写景,因此两个考点即围绕此两点设置,第1问概括分析“园花经雨百般红”“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写景色特点的不同,第2问要求考生概括陈居士的特点,既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又为考生答题提供了抓手。

又如第18小题关于对联的考查,这一题型的设计,既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对偶平仄等方面的能力,又可以考查考生关于节日、对联等传统文化的知识,一题多考,难度适中,这也是试卷中的一大亮点。再如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的设题也较有特色。文本选取的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单纯是一篇游记。第19题“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这一设问,就提示了考生本文的主旨和写作目的;第20题理解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选取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富有意蕴的两句话,且其一为对杜甫的评价,一为对杜诗的思索,考生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更加有助于对整篇文本的深刻理解;第21题关于对杜甫新认识的概括的问题,考生在前两题的基础上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归纳和概括;第22题为探究题,“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这一问题的设计,紧紧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和关键,是在前三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挖掘,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文本和的观点,而且对考生如何去全面评价一个诗人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四个设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设题十分精巧。

总之,2014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在加强“双基”考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材料的选用突出了传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特点,卷面清新,选材典雅,考点明确,设题精巧,难易适中,是一份文质兼美的优秀试卷。

201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山东省)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卸载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浙江云和梯田,虽然不及云南元阳梯田、广西龙胜梯田那般规模(洪大/宏大),气势雄伟,但却玲珑 ..山中梯田,豪斯面..纤巧,别有特色。群山逶迤,阳关扑面而来,俯瞰 对着一座宽大的露天体育馆。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沿/攀)着湿淋淋(银闪闪/亮堂 堂)、绿油油或金灿灿 ...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爬出来,正是清明时节,梯田一开始灌 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犹如______。每块田池的边缘 ..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入下一层里。_____,一畦畦平展展,好似神灵于半夜在山上放置的无数面镜子。天亮 之后,整个山谷成了镜子创意博览会 ..形拱形牛角性簸箕星………无数面 ...------弧形椭圆 镜子顺着山坡层层叠叠 ....地铺展开去。 1.中文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玲珑群山逶迤 B.俯瞰金灿灿 C.边缘层层叠叠 D.椭圆博览会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宏大沿亮堂堂 B.宏大攀银闪闪 C.洪大沿银闪闪 D.洪大攀亮堂堂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奏均匀的弹拨乐在梯田里蓄满水 B. 弹拨乐的均匀节奏蓄满水的在梯田 C.弹拨乐的均匀节奏在梯田里蓄满水 D. 节奏均匀的弹拨乐蓄满水的在梯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介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山东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侥.幸角.色矫.枉过正 B.拂拭.嗜.好卜筮.恃.才傲物 C.绚.烂殉.职徇.私瘦骨嶙峋. D.宾.客嫔.妃濒.危五彩缤.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秣马厉兵 B.忽略题词肄业优哉游哉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伏法寂寥任性对薄公堂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私自充斥 B.监控擅自充斥 C.监测擅自充溢 D.监控私自充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险境,猝不及防 ....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 ....,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喜泪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2014年高考试题:山东卷(理数)

山东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a b R ∈,i 是虚数单位,若a i -与2bi +互为共轭复数,则2()a bi += (A )54i -(B )54i +(C )34i -(D )34i + (2)设集合{||1|2}A x x =-<,{|2,[0,2]}x B y y x ==∈,则A B = (A )[0,2](B )(1,3)(C )[1,3)(D )(1,4) (3)函数221 ()(log )1f x x =-的定义域为 (A )1(0,)2(B )(2,)+∞(C )1(0,)(2,)2+∞(D )1(0,][2,)2+∞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 b 为实数,则方程20x ax b ++=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 )方程20x ax b ++=没有实根 (B )方程20x ax b ++=至多有一个实根 (C )方程20x ax b ++=至多有两个实根 (D )方程20x ax b ++=恰好有两个实根 (5)已知实数,x y 满足x y a a <(01a <<),则下列关系式恒成立的是 (A )221111 x y >++(B )22ln(1)ln(1)x y +>+ (C )sin sin x y >(D )22x y > (6)直线4y x =与曲线3y x =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 )22(B )42(C )2(D )4 (7)为研究某药品的疗效,选取若干名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所有志愿者的舒张压数据(单位:kPa )的分组区间为[12,13),[13,14),[14,15),[15,16),

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 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星宿./乳臭. 搭讪./赡. 养费 粗犷./旷. 日持久 B. 着.实/酌.量 砾.石/沥.青路 鞭挞./纷至沓.来 C. 呜咽./奖掖. 嗔.目/撑.门面 诘.难/殚精竭.虑 D. 畜.养/体恤. 锁钥./管弦乐. 迸.发/屏.气凝神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 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 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 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春天的脚步近了,大草原上的冰雪渐渐_____成了朵朵白色的“大蘑菇”,煞是壮观。 ②人与人之间要想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和谐相处,那么加强彼此_____是非常重要的。 ③每天天还没亮,位于城郊的农贸批发市场就_____起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A. 溶化 沟通 喧哗 B. 溶化 勾通 喧闹 C. 融化 勾通 喧哗 D. 融化 沟通 喧闹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 簧. ,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 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 的田园生活。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 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 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 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围棋与国家 林建超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 在--------------------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2013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n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n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n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校订(ji a)戛然(ji九佝偻病(g ou)自怨自艾(y》 B ?降服(xi(fi) g) 惊诧(ch a)超负荷(h e)流水淙淙(z o ng C ?奇葩(p a)胴体(t o g)拗口令(co)三缄其口(ji a)n D ?称职(ch e n)谄媚(ch dn )一刹那(sh a )良莠不齐(y ou) 答案:A (B,流水淙淙c o ng C,胴d o ng体D,一刹ch a那)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 ?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 ?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答案:C (A,圣一一胜B,故一一固,D,箭一一剑。另:C项中“细心照料”也可能为 “悉心照料”)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 ?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 ?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 ?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答案:B (A,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B :其间:指某一段时间。C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D :鼎足而立:象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 进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 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 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 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 B. 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 C. 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 D. 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 处置,严防火势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 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 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 B. 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 C. 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 D. 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 B. 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 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策。 D. 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 5.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 的管理经验。 B. 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方面。心思方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

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 高考研究 2014-06-26 2253 结构稳定重能力,选材典雅设题新 ——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与探究2014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 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从总体上看,今年语文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选材典雅唯美,设题新颖别致,卷面清新自然,试题难易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一、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如第一大题没有涉及对标点符号的考查;第四大题第15小题“默写名篇名句”改变了往年要求考生四选三的形式,直接给出六句话让考生加以填空;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做题的形式,直接给出了一篇文学类文本让考生阅读答题,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可以使考生快速答题。试卷结构的相对稳定,可以使考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对试卷没有陌生感,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水平。 二、注重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山东卷历年都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也不例外。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对字音的考查,改变了以往标音识别的考查形式,采用了不标音辨识的形式,每对加点字读音都具有形近音似的特点,如“湛蓝/斟酌”“毛坯/胚芽”“咆哮/酵母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读音基础知识才能加以正确识别,避免考生仅仅通过答题技巧就可得分的可能,突出了能力的考查。第5小题对成语的考查,四个成语分别是“不寒而栗”“反戈一击”“广开言路”和“各有千秋”,这些成语都是考生常见的,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容易用错,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掌握它们使用的语言环境,才能加以判断。又如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三个题目分别从“概括主旨”“对…调理心情?做法的判断”以及“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角度进行考查,这就需要考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 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 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 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 B.○1反应○2蔓延○3总算 C.○1反映○2蔓延○3终于 D.○1反应○2曼延○3终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

2014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英语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5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1. Writing out all the invitations by hand was more time-consuming than we______. A. will expect B. are expecting C. expect D. had expected 2. I don’t really like the author,_______ I have to admit his books are very exciting. A. although B. unless C. until D. once 3. —This apple pie is too sweet, don’t you think so? —_____. I think it’s just right, actually. A. Not really B. I hope so C. Sounds good D .No wonder 4. Susan made______ clear to me that she wished to make a new life for herself. A. that B. this C. it D. her 5. They made up their mind that they______ a new house once Larry changed jobs. A. bought B. would buy C. have bought D. had bought 6. There is a note pinned to the door______ when the shop will open again. A. saying B. says C. said D. having said 7.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_____ life was like for slaves in the ancient world.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why 8. —Is Anne coming tomorrow? —_____.If she were to come, she would have called me. A. Go ahead B. Certainly C. That’s right D. I don’t think so 9. It’s standard pra ctice for a company like this one______ a security officer. A. employed B. being employed C. to employ D. employs 10. A company ______profits from home markets are declining may seek opportunities abroad. A. which B. whose C. who D. why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两篇;第一篇短文10小题,每小题1分;第二篇短文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0分) A There was a pet store and the owner had a parrot. One day a 11 walked in and the parrot said to the man ,―Hey you!‖ The man said, ―What!?‖ The parrot said, ―Your 12 is really ugly.‖ The man got very 13 and went to the store owner and said, ―Your bird just 14 my wife. It said she was ugly.‖ The owner stormed over, 15 the bird, took it into the ―black room,‖shook it a bit, 16 out a few feathers, and said,―Don’t ever, ever say anything to 17 my customers again. You got that!!!‖ With that 18 he took the bird and put it back into its cage. The old bird shook out its 19 and relaxed in its cage. A couple of weeks 20 and in walked this guy and his wife again. The parrot said, ―Hey you!‖ The guy said, ―What!?‖

2014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二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

高考专题-2019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1页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 ..,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 ..,草木凋凌 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 ..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 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 ..的(扩展/扩充)。他像 ....,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 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 ..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 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 .. ..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 退出 ..,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2页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 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 C. 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 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

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怍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1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B.C.D. 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 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 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 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高考试题山东卷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 ① 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 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 ② 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 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墙,黑白相间, ③ 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着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暄哗 B.幢(zhuàng)宁静质朴 C.伫(chù)纯粹 D.淳(chún)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优美领略繁杂 B.幽美领略繁复 C.幽美领悟繁复 D.优美领悟繁复

山西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西省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I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