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小论文

数学建模小论文
数学建模小论文

阶梯电价的设置

摘要

本文讨论的阶梯电价的设置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将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假设,从而简化。

本文在问题一处理的过程中利用matlab中,分别统计出两个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和第二档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A,B两个小区用电量均属于第一档水平,为基本用电水平。然后,可以利用excel进行排序,然后根据第一档80%,第二档95%的百分比进行划线,从而确定两个小区各自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

本文在问题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A,B两个小区居民用水、电量的统计表,利用excel处理,绘制出A、B两个小区每个季度关于用水量-用电量关系的散点图,拟合出用水量与用电量之间存在基本的线性关系。

本文在问题三处理的过程中,结合问题一,二的结论,建立模型,考虑并比较该节水设备节省下的水费和设备花费的开销总和。

关键词:excel matlab

一.问题重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实行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制度。从我国居民电力消费结构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约24%的电量,这就意味着低电价政策的福利更多地由高收入群体享受。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平,无形中也助长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2012年7月1日“阶梯电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阶梯式电价是阶梯式递增电价或阶梯式累进电价的简称,也称为阶梯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或分档次定价计算费用。

根据此前发改委公布的方案征求意见稿,阶梯电价拟分为三档,把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基本用电、正常用电、高质量用电三档。在落实用电量层面,第一档基本用电,电量按照覆盖80%居民的用电量来确定,第二档正常用电量则按照覆盖至95%的居民用电量。通过划分一、二、三档电量,较大幅提高第三档电量电价水平,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节能减排的习惯。

阶梯电费收取方法为:

1、当实际用电量在第一级电量基数范围内时,阶梯电费=基本电价×实际用电量;

2、当实际用电量在第二级电量基数范围之间时,阶梯电费=基本电价×第一级电量+二档电价×(实际用电量-第二级电量基数下限);

3、当实际用电量超过第二级电量基数上限时,阶梯电费=基本电价×第一级电量+二档电价×第二级电量基数区间范围+三档电价×(实际用电量-第二级电量基数上限)。

例如:

山东省阶梯电价标准如下:

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210度及以下,执行现行电价,每度0.5469元;

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210-400度之间,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即每度0.5969元;

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400度以上,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每度加价0.3元,即每度0.8469元。

附件1中是济南市两个小区居民用水、电量的统计表,请分析数据并建模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针对现行的阶梯电价标准,判断该小区用电量属于何种水平。从该小区用电量水平出发,请制定合适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

问题二试分析居民用水与用电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问题三现有一家用节水设备,能达到节水10%的目的。请从设备的安装成本、耗电量、维护费用及使用寿命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居民用水电量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给出该设备是否能够降低居民水电费的判别方法。

二.模型假设

1.假设A,B两个小区的居民用电量水平基本稳定,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2.假设A,B两个小区的居民用户数量基本稳定,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3.假设A,B两个小区基本上均不出现大范围断电现象,保证电量供大于求;

4.假设A,B两个小区的居民用电量基本如日常生活所需,不会发生大幅度变动。

三.符号说明

1.n表示A小区的用户总数量;p表示B小区的用户总数量;

2. m,q表示总季度数;

3. e,f分别表示A,B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每月210度及以下的用户数量

占各自小区总用户数量的百分比

4. A小区:

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X

1

度及以下

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X

1-X

2

度之间

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X

2

度以上5. B小区:

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Y

1

度及以下

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Y

1-Y

2

度之间

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Y

2

度以上

6. x表示该节水设备每月所消耗的电量;

y1表示该节水设备每月消耗的电费;

z表示该节水设备的安装成本、维护费用、使用寿命所需的开销总和;

a表示一用户每月耗水量;

b表示水费的单价(元每吨);

y2表示使用节水设备节约下来的水费;

四.问题分析

1.问题一:

对于第一个小问题,为了判断A,B两个小区用电量属于何种水平,可以根据第一档电量是否覆盖80%及以上的居民用户来确定。所以,先将A,B两个小区用户每季度的用电量分别制作成286*4和 695*4的表格,作为原始数据导入matlab中,分别统计出两个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每月210度及以下的用户数量,然后计算出占各小区总用户数量的百分比,并与80%进行比较。若大于等于80%,则表明该小区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水平,为基本用电水平;若小于80%,则再统计出两个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二档每月210-400度之间的用户数量,计算出占各小区总用户数量的百分比,并与95%进行比较。若大于等于95%,则表明该小区用电量处于第二档水平,为正常用电水平;若小于95%,则表明该小区用电量处于第三档水平,为高质量用电水平。

对于第二个小问题,为了制定合适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可以利用excel处理,分别将A,B两个小区用户每季度的用电量进行排序,然后根据第一档80%,第二档95%的百分比进行划线,从而确定两个小区各自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

2.问题二:

为了分析居民用水量与用电量之间是否有关系,可以根据A,B两个小区居民用水、电量的统计表,利用excel处理数据,绘制成图表,得到A、B两个小区每个季度关于用水量-用电量关系的散点图。通过观察散点图并拟合,判断用水量与用电量之间是否存在基本的线性关系。

3.问题三:

根据问题二,可以判断出用水量与用电量之间是否存在基本的线性关系。若用水量与用电量存在基本的线性关系,则表明用水量会随着用电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题目可得该一家用节水设备,能达到节水10%的目的。但是,同时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并且该设备需要安装成本和维护费用,以及使用寿命等。所以,在使用该节水设备的过程中,要考虑比较该节水设备节省下的水费和设备花费的各种开销。若节省下的水费大于该节水设备的开销,则居民应选择安装该节水设备,从而达到目的,反之,居民们则没有必要安装该节水设备。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解决

1.1模型Ⅰ

根据山东省阶梯电价标准,第一档用电水平为每户每月210度及以下,第二档用电水平为每户每月210-400度之间,第三档用电水平为每户每月400度以上。我们根据A,B两个小区用户每季度的用电量的数据,分别制作成286*4和 695*4的表格,作为原始数据导入matlab中(程序见附录一),分别统计出两个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每月210度及以下的用户数量, 然后计算出其占A,B小区总用户数量的百分比为e,f:

e=0.826923=82.69%(见附录三)

A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每月210度及以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数量的百分比为e,与80%进行比较,e>80%.所以,A小区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水平,为基本用电水平。

f=0.826978=82.70%(见附录四)

B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每月210度及以下的用户数量占总用户数量的百分比为f,与80%进行比较,f>80%.所以,B小区用电量处于第一档水平,为基本用电水平。

结论:A,B两个小区用电量均处于第一档水平,为基本用电水平。

1.2模型Ⅱ

为了制定合适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可以利用excel处理,分别将A,B两个小区用户每季度的用电量进行排序,然后根据第一档80%,第二档95%的百分比进行划线,从而确定两个小区各自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

A小区(部分截图,详见附录五)

639 479 732 312

640 481 736 314

644 500 749 314

646 501 756 318

648 502 759 327

648 506 778 328

655 506 779 330

659 511 789 332

669 514 791 334

678 521 802 338

680 521 811 339

X1==188.33

888 775 1055 571

898 777 1067 596

936 778 1080 601

941 782 1101 613

949 815 1107 637

1003 825 1113 646

1020 844 1113 662

1050 855 1138 722

1051 855 1202 724

1061 856 1216 747

1062 867 1229 748 X2=298.92

B小区(部分截图)

665 544 723 388

666 544 725 389

667 545 729 390

668 545 731 391

671 545 731 394

672 551 736 394

673 553 736 396

674 553 740 396

678 554 742 397

678 555 743 399

679 558 745 400 Y1==196.08

920 754 1035 562

925 761 1058 564

948 761 1061 566

951 762 1107 566

966 762 1118 578

967 763 1125 579

974 765 1132 580

979 778 1136 590

984 784 1136 592

985 785 1138 593

991 787 1141 596 Y2==286.17

结论: A 小区:

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188度及以下 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188-299度之间 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299度以上

B 小区:

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196度及以下 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196-286度之间 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286度以上

2.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解决

2.1模型Ⅲ

我们可以根据A 、B 两个小区居民用水、电量的统计表,利用excel 处理数据,绘制成图表,得到A 、B 两个小区每个季度关于用水量-用电量关系的散点图,并拟合出用水量-用电量的关系。 A 小区:

1季度

05010015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用电量

用水量

2季度

0204060801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3季度

05010015020025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4季度

0204060801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B 小区:

1季度

200400600800100012000

500

1000

15002000

2500

3000

用电量

用水量

2季度

050100150

200

400

600

80010001200140016001800

用电量

用水量

3季度

-100

-50050100

150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用电量

用水量

4季度

204060801000

200

400

600

8001000

1200

1400

1600

用电量

用水量

结论:由关于用水量-用电量关系的散点图可得,A 、B 两个小区居民实用水量与

实用电量均成一定的线性关系。

3.问题三的模型建立与解决

3.1模型Ⅳ

根据题目可得该一家用节水设备,能达到节水10%的目的。但是,同时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并且该设备需要安装成本和维护费用,以及使用寿命等。所以,在使用该节水设备的过程中,要考虑比较该节水设备节省下的水费和设备花费的各种开销。

设节水设备每月所消耗的电量为x ,相应消耗的电费为y1,则y1 = 0.5469*x

(显然节水设备每月耗电在210度以下,否则该节水设备不存在节水意义),且 该节水设备的安装成本、维护费用所需的开销总和为z ,使用寿命为n 年 ;

另设每用户每月耗水量为a,水费为b元每吨,使用节水设备节约下来的水费为y2,则 y2=0.1*ab;

所以将y1+z/(n*12)与y2比较:

若y2>y1+z,即节省下的水费大于该节水设备的电费和开销的总和,则居民应选择安装节水设备从而达到目的;

若y2<=y1+z, 即节省下的水费小于等于该节水设备的电费和开销的总和,则居民没有必要安装节水设备。

分析可得,可以从该节水设备省下10%的水所需要的水电费与该节水设备的安装成本、耗电量、维护费用、使用寿命所需的开销进行比较从而进行判别该设备是否能够降低居民水电费。因此若节省下的水费大于该节水设备的开销,则居民应选择安装节水设备从而达到目的,否则,居民们没必要安装此节水设备。而用水量越少的居民使用节水设备节约下来的水也少,所以用水量较少甚至为0的居民可以不选择安装节水设备。

六.模型的评价

1.在进行模型的建立与解决过程中,我们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处理;

2.我们利用excel制作散点图,根据图表拟合出用水量与用电量的基本线性关系;

3.本文只是对济南市的A,B两个小区进行了模型的建立与解决,样本容量过小,不具有代表性;

4.本文的问题三解决只限于简单理想型,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 卓金武,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

[2] 马莉,MATLAB数学实验与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附录

附录一:

%在编程之前已将A、B两小区的用户每季度用电量分别制作成A、B两个表格,其中A表格为286*4,B表格为695*4.

>> n=286;

m=4;

M=ones(n,m)*210*3;

>> ans=(a

满足条件的情况,若满足则为1,不满足则为0. >> ans1=sum(ans); % ans1表示A小区每季度满足用电量在第一档的用

户数.

>> M2=ones(n,m)*400*3;

>> ans2=(a

满足条件的情况,若满足则为1,不满足则为0. >> ans3=sum(ans2); % ans3表示A小区每季度满足用电量在第二档的用

户的人数.

>> p=695;

>> q=4;

>> N=ones(p,q)*210*3;

>> bns=(b

满足条件的情况,若满足则为1,不满足则为0. >> bns1=sum(bns); % bns1表示B小区每季度满足用电量在第一档的用

户的人数.

>> N2=ones(p,q)*400*3;

>> bns2=(b

满足条件的情况,若满足则为1,不满足则为0. >> bns3=sum(bns2); % bns3表示B小区每季度满足用电量在第二档的用

户的人数.

附录二:

(A,B两个小区编程类似,以A小区分析后的数据为例)

ans

(表示A小区每用户每季度用电量在第一档内满足条件的情况,若满足则为1,不满足则为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1 0 0 0 1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1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0 0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附录三:

ans1(A小区每季度满足用电量在第一档的用户数):

220 251 205 270 e=0.826923=82.69%

附录四:

bns1(B小区每季度满足用电量在第一档的用户的人数):

531 612 486 670

f=0.826978=82.70%

附录五:

(以A小区为例)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2 0 0 0 5 0

0 0 7 0

1 0 10 0 4

2 11 1 10 5 11 5 12 9 12 7 14 18 12 8 24 24 20 8 32 26 27 8

41 28 32 9

42 28 42 13 42 48 46 18 52 50 55 20 63 53 56 20 73 66 62 22 73 68 62 24 73 70 63 24

85 76 64 25

86 77 64 26 88 78 69 31

90 79 72 31

91 82 74 34 91 88 76 39 91 94 89 45

93 96 91 46

94 98 92 47 99 100 94 50 108 108 96 51 109 109 98 52 110 114 98 53 110 114 99 53 112 114 101 53 116 115 103 55 117 115 103 58 120 117 114 59 123 122 114 60 126 123 116 63 132 124 120 64 133 126 125 66 133 127 127 69

135 128 128 69 135 131 135 71 138 135 136 71 138 138 140 73 142 139 142 75 143 140 150 75 143 142 150 76 144 144 150 78 145 145 150 79 147 145 150 81 147 146 153 83 148 146 155 84 149 148 156 89 149 150 160 90 150 150 165 91 151 150 165 92 152 150 165 95 155 150 171 96 156 150 171 97 157 152 177 98 160 153 177 99 164 154 178 99 166 156 178 99 168 157 179 100 174 157 179 100 175 158 180 100 176 163 181 100 179 163 186 100 180 164 187 101 180 165 187 103 184 165 187 103 187 167 188 104 187 167 188 105 188 167 190 105 189 170 191 106 193 171 194 106 194 173 200 107 199 176 200 107 200 177 200 108 200 180 203 108 200 187 214 109 200 187 217 110 200 188 229 111 202 190 234 114

2011数学建模A题优秀论文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基于系统综合评价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对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然后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无量纲化处理,再对各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针对各个问题建立模型并求解。 针对问题一,我们首先利用EXCEL 和 SPSS 统计软件对各金属元素的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Matlab 软件绘制出该城区内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图最后通过内梅罗污染 模型:2 /12 max 22?? ? ? ??+=P P P 平均综,其中平均P 为所有单项污染指数的平均值,max P 为土壤环境中 针对问题二,我们首先利用EXCELL 软件画出8种元素在各个区内相对含量的柱状图,由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各个区内各种元素的污染情况,然后再根据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及传播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工业区及生活区重金属的堆积和迁移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Cu 、Hg 、Zn 主要在工业区和交通区如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两侧富集,随时间的推移,工业区、交通区的土壤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叠加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同时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也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 针对问题三,我们从两个方面考虑建模即以点为传染源和以线为传染源。针对以点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两个模型:无约束优化模型()[]()[]() 22y i y x i x m D -+-=,得到污染源的位置坐标()6782,5567;有衰减的扩散过程模型得位置坐标(8500,5500),模型为: u k z u c y u b x u a h u 222 2222222-??+??+??=??, 针对以线为传染源我们建立了l c be u Y ?-+=0模型,并通过线性拟合分析线性污染源的位置。 针对问题四,我们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还应收集不同时间内的样点对应的浓度以及各污染源重金属的产生率。根据高斯浓度模型建立高斯修正模型,得到浓度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表达式ut e C C -?=0。 在本题求解过程中,我们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紧密联系,有很好的通用性和推广性。但在求点污染源时,我们假设只有一个污染源,而实际上可能有多个点污染源,从而使得误差增大,或者使污染源的位置够不准确。 关键词 内梅罗污染模型 无量纲化 相关性 回归模型 高斯浓度模型

数学建模论文省

2015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于对外的任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参赛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赛事的规定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达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开、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E/F中选择一项填写): D 我们参赛的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工业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杜东旭20131583 :机电工程学院 2. 红星20132768 :机电工程学院 3. 郝昆昆20132812 :机电工程学院

2015年“杯”数学建模夏令营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基于延误率对航班延误问题进行分析 摘要 航班延误如今是国际各机场存在的普遍问题,一直困扰着航空承运和广大旅客。航班延误不仅给旅客的出行带来不便,也给航空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目前国外对航班延误的分析较多,部分文献从定性角度和处理措施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1-3】;部分文献从航班延误的波及关系出发,提出了航班延误链式反应波及的机场个数与飞机的初始延误时间【4-6】;也有文献提出针对延误成本分析模型【7-9】。本文主要是关于航班延误的统计分析、延误原因及合理性建议问题。 问题一的解决:通过EXCEL软件对国际上主要航空公司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各航空公司航班总数,延误航班数,建立模型比较延误率及延误班数,得出国际上航班延误最重的10个机场中中国所占个数。 问题二的解决:首先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找到影响航班延误的主要因素,计算各因素影响航班延误的比例,做出比例分布直图,根据数据结合实际情况找出导致航班延误的主要因素为: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流量控制、恶劣天气的影响、军事活动的影响与机场保障。 问题三的解决:影响航班延误的因素众多,我们就流量控制因素、乘客因素进行分析处理,研究控制地面总损失、航班延误与时间段,建立了地面等待问题、延误时间段的数学模型,通过数据调查、分析统计,提出对航班延误问题的合理化处理式。

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优秀论文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B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15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一定要把握好数学建模的内涵,不能只看型丢 弃核。在建模活动过程中注意遵循小学生的儿童性、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通过创设的 问题情境让建模思想渗透进去,让小学生们在实践、探究、运用中形成一种建模技能,建 立建模的思维方法,懂得建模的价值和重要性,合理定位小学数学建模。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建模;遵循规律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科学。主要特点是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体系的完整性、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研究数学还是学习数学,其目 的是将数学应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实现此目的的途径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通 过数学模型来实现的。“模型化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处于所有的数学应用之心脏”。[1]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数学建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早已从大 学向基础教育延伸。小学阶段展开数学建模是否可行,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与贯彻建模思 想的小学数学教学又有什么差别,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核心本质是它更突出显现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更突出显现数 学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型的取舍、分析加工过程。数学模型的分析――求 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更完整地表现出学生学习 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这样一个迭代的过程,再现出一种“微型的科研过程”,使学生耳目一新。这不仅促进学生们数学意识的加强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 是促进学生们数学品质的提升。无论是高校还是初级小学,数学建模的价值对学生的学习 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数学建模思想,关键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握 好数学建模的内涵,如何才能展开一个完美过程,如何科学定位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下面从数学建模的实体、目标、原则、途径做一些讨论。 一、建模主体的儿童性 在初级学校数学建模的主体是小学生,知识运用的特点是小学数学,因此在小学展开 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一定注意掌握复杂性的适度,根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还 要以“看得见、够得着”为原则,直抵学生的“最优发展区”。要合理定位数学建模的难度、深度、温度、适度,不仅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又要学生经过探索发现问题,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基于建模主体的生活经验。数学建模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将现实生活 中与数学有关的素材及时融入到学习课堂中,把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自然 环境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系的各种因素,巧妙地转化为儿童日常生活数学问题的火热思考, 把其当做解决问题的支撑物来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情境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价值性;让学生抓住问题的锚桩,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1]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审题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数学建模练习小论文1

中国省、自治区城市规模结构分类 一、省、自治区的规模结构综合评价分类: (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省、自治区的综合城市规模结构是取决于多个相关因数综合评估的,综合因数特征主要体现在的相关方面.遵循可比性原则,从省、自治区的城市的多方面中选取5项评价指标,具体如图1. 图一、城市规模结构特征数据 (2)数据资料 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1999》到五项指标值见表1.其中:1x 为城市规模;2x 为城市首位度;3x 为城市指数;4x 为基尼系数;5x 为城市规模中位值 . (3)R 型聚类分析 定性考察反映省、自治区城市规模结构五项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某些指标之间

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比如城市首位度与城市指数,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中位值.为了验证这种想法,运用MATLAB 软件计算五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矩阵如表3所示. 计算的MATLAB 程序如下: load gi.txt %把原始数据保存在纯文本文件gi.txt 中 r=corrcoef(gi)%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d=1-r; %进行数据变换,把相关系数转化为距离 d=tril(d); %取出矩阵d 的下三角元素 d=nonzeros(d); %取出非零元素 d=d'; %化成行向量 z=linkage(d,'average'); %按类平均法聚类 dendrogram(z); %画聚类图 T=cluster(z,'maxclust',4) %把变量划分成4类 for i=1:4 tm=find(T==i); %求第i 类的对象 tm=reshape(tm,1,length(tm)); %变成行向量 fprintf('第%d 类的有%s\n',i,int2str(tm)); %显示分类结果 end 2 3 4 1 5 0.3 0.4 0.5 0.6 0.7 0.8 0.9 1 图二 指标聚类树型图 图三 相关系数矩阵 1x 2x 3x 4x 5x 1x 1.0000 0.0239 0.3398 0.3654 0.4037 2x 0.0329 0.7038 1.0000 0.2127 -0.2261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

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审题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 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 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 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 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 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 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模板(全国一等奖模板)

Haozl觉得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这么样设置 版权归郝竹林所有,材料仅学习参考 版权:郝竹林 备注☆ ※§等等字符都可以作为问题重述左边的。。。。。一级标题 所有段落一级标题设置成段落前后间距13磅 图和表的标题采用插入题注方式题注样式在样式表中设置居中五号字体 Excel中画出的折线表字体采用默认格式宋体正文10号 图标题在图上方段落间距前0.25行后0行 表标题在表下方段落间距前0行后0.25行 行距均使用单倍行距 所有段落均把4个勾去掉 注意Excel表格插入到word的方式在Excel中复制后,粘贴,word2010粘贴选用使用目标主题嵌入当前 Dsffaf 所有软件名字第一个字母大写比如E xcel 所有公式和字母均使用MathType编写 公式编号采用MathType编号格式自己定义

农业化肥公司的生产与销售优化方案 摘 要 要求总分总 本文针对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计算方法问题,运用二重积分法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的计算模型,分别对三种不同变位情况推导出的油位计所测油位高度与实际罐容量的数学模型,运用matlab 软件编程得出合理的结论,最终对模型的结果做出了误差分析。 针对问题一要求依据图4及附表1建立积分数学模型研究罐体变位后对罐容表的影响,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 的罐容表标定值。我们作图分析出实验储油罐出现纵向倾斜 14.时存在三种不同的可能情况,即储油罐中储油量较少、储油量一般、储油量较多的情况。针对于每种情况我们都利用了高等数学求容积的知识,以倾斜变位后油位计所测实际油位高度为积分变量,进行两次积分运算,运用MATLAB 软件推导出了所测油位高度与实际罐容量的关系式。并且给出了罐体倾斜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cm 的罐容标定值(见表1),最后我们对倾斜变位前后的罐容标定值残差进行分析,得到样本方差为4103878.2-?,这充分说明残差波动不大。我们得出结论:罐体倾斜变位后,在同一油位条件下倾斜变位后罐容量比变位前罐容量少L 243。 表 1.1 针对问题二要求对于图1所示的实际储油罐,试建立罐体变位后标定罐容表的数学模型,即罐内储油量与油位高度及变位参数(纵向倾斜角度α和横向偏转角度β)之间的一般关系。利用罐体变位后在进/出油过程中的实际检测数据(附件2),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变位参数,并给出罐体变位后油位高度间隔为10cm 的罐容表标定值。进一步利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来分析检验你们模型的正确性与方法的可靠性。我们根据实际储油罐的特殊构造将实际储油罐分为三部分,左、右球冠状体与中间的圆柱体。运用积分的知识,按照实际储油罐的纵向变位后油位的三种不同情况。利用MATLAB 编程进行两次积分求得仅纵向变位时油量与油位、倾斜角α的容积表达式。然后我们通过作图分析油罐体的变位情况,将双向变位后的油位h 与仅纵向变位时的油位0h 建立关系表达式01.5(1.5)cos h h β=--,从而得到双向变位油量与油位、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容积表达式。利用附件二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来确定倾斜角α、偏转角β的值,用matlab 软件求出03.3=α、04=β α=3.30,β=时总的平均相对误差达到最小,其最小值为0.0594。由此得到双向变位后油量与油位的容积表达式V ,从而确定了双向变位后的罐容表(见表2)。 本文主要应用MATLAB 软件对相关的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计算方便、快捷、准确,整篇文章采取图文并茂的效果。文章最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用附件2中的实际检测数据进行了误差分析,结果可靠,使得模型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罐容表标定;积分求解;最小二乘法;MATLAB ;误差分

数学建模小论文

阶梯电价的设置 摘要 本文讨论的阶梯电价的设置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将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假设,从而简化。 本文在问题一处理的过程中利用matlab中,分别统计出两个小区居民用电量处于第一档和第二档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A,B两个小区用电量均属于第一档水平,为基本用电水平。然后,可以利用excel进行排序,然后根据第一档80%,第二档95%的百分比进行划线,从而确定两个小区各自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 本文在问题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A,B两个小区居民用水、电量的统计表,利用excel处理,绘制出A、B两个小区每个季度关于用水量-用电量关系的散点图,拟合出用水量与用电量之间存在基本的线性关系。 本文在问题三处理的过程中,结合问题一,二的结论,建立模型,考虑并比较该节水设备节省下的水费和设备花费的开销总和。 关键词:excel matlab

一.问题重述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实行工业电价补贴居民电价的交叉补贴制度。从我国居民电力消费结构看,5%的高收入家庭消费了约24%的电量,这就意味着低电价政策的福利更多地由高收入群体享受。这既不利于社会公平,无形中也助长了电力资源的浪费。 2012年7月1日“阶梯电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阶梯式电价是阶梯式递增电价或阶梯式累进电价的简称,也称为阶梯电价,是指把户均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分段或分档次定价计算费用。 根据此前发改委公布的方案征求意见稿,阶梯电价拟分为三档,把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基本用电、正常用电、高质量用电三档。在落实用电量层面,第一档基本用电,电量按照覆盖80%居民的用电量来确定,第二档正常用电量则按照覆盖至95%的居民用电量。通过划分一、二、三档电量,较大幅提高第三档电量电价水平,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养成节能减排的习惯。 阶梯电费收取方法为: 1、当实际用电量在第一级电量基数范围内时,阶梯电费=基本电价×实际用电量; 2、当实际用电量在第二级电量基数范围之间时,阶梯电费=基本电价×第一级电量+二档电价×(实际用电量-第二级电量基数下限); 3、当实际用电量超过第二级电量基数上限时,阶梯电费=基本电价×第一级电量+二档电价×第二级电量基数区间范围+三档电价×(实际用电量-第二级电量基数上限)。 例如: 山东省阶梯电价标准如下: 第一档:电量每户每月210度及以下,执行现行电价,每度0.5469元; 第二档:电量每户每月210-400度之间,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每度加价0.05元,即每度0.5969元; 第三档:电量每户每月400度以上,在现行电价基础上,每度加价0.3元,即每度0.8469元。 附件1中是济南市两个小区居民用水、电量的统计表,请分析数据并建模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针对现行的阶梯电价标准,判断该小区用电量属于何种水平。从该小区用电量水平出发,请制定合适的阶梯电价实施标准。 问题二试分析居民用水与用电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问题三现有一家用节水设备,能达到节水10%的目的。请从设备的安装成本、耗电量、维护费用及使用寿命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居民用水电量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给出该设备是否能够降低居民水电费的判别方法。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数学模型论文

东北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数学模型 课程编号: 阅卷人: 考试日期:2011.12 姓名:王艳超2班 学号:1170380 注意事项 1.考前研究生将上述项目填写清楚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交卷时请将本试卷和题签一起上交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数学愈来愈向其它科技领域渗透,数学模型的研究愈来愈广泛和深入.物理和力学是数学应用的传统领域,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数学模型.然而,以前数学在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中应用的很少.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最近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人口增加的很快,数学模型的方法在研究人口的预测的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有人预计到21世界的中叶,人类将超过100亿.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过高的人孔增长率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前许多国家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面临这样的形势,人类必须进行自我控制,既要抑制人口增长的过快形势又要使人口的年龄结构有一个合理的分布.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建立人口的预测和控制的数学模型,为正确的的人口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 人口预测模型综述 人口预测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和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来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或方法.未来人口规模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确定各类土地需求量控制性指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供需平衡,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依据.因此,探讨人口预测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合理应用,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用人口预测方法有人口自然增长法、线性回归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马尔萨斯(Malthus )模型、Logistic 人口预测模型、Leslie 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宋健人口预测模型、王广州系统仿真结构功能模型等. 除以上方法外,一些学者还利用SPSS 统计软件、资源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生命表法、Berta lanffy 模型、数学期望等对人口预测进行了一些研究.另外,由于预测方法种类繁多,运用组合预测的的方法也有研究.下面分别叙述之. (一)人口自然增长法 自然增长法是土地利用规划中人口预测最常用的方法.自然增长法是以现有人口为基数,根据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数来确定规划目标年的总人口数.常采用的公式有两种,即: )1(R n N P += (1) G N P r n +=+)1( (2) 式中:P 为规划目标年的总人口数;N 为规划基础年的总人口数;R 为规划期人口年平均增长率;r 为规划期人口自然增长率;n 为规划年限;G 为人口机械增长数(迁入与迁出之间的差数).利用以上两个公式预测时,关键是要指定各个参数的值,在以上参数值准确的前提下,自然增长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二)线性回归法 1.一元线性回归.用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两个变量X 、Y 的现有数据,把X 、Y 作为已知数,根据回归方程寻求合理的a 、b ,确定回归曲线.再把a 、b 作为已知数,去确定X 、Y 的未来演变.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简单的数学建模小论文七年级

简单的数学建模小论文 七年级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合理分配 ---------数学建模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来解决问题。“合理分配”系列的问题更是值得思考又有趣。合理分配包括:合理分配时间、钱及市场上购买不同种类如何分配等。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这种问题,举些例子。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有三个病人甲乙丙。甲打针需要十分钟,乙配药要五分钟,丙要包扎纱布有需要八分钟,而这时,医务室里只有你这么一个医生,你该如何安排他们的治病次序,才能使三人留在医务室的时间总和最短?这个问题相对简单。 可以想象,最后一位病人用的时间一定是10+8+5=23分钟。如果要让时间尽可能短,就要把治疗用时较长的病人排在后面治,让较大数出现的次数尽量少,也就是让甲排在最后。以此类推,第二个是丙,需要5+8=13分钟;第一个是乙,用五分钟。最后算出的便是最短时间:41分钟。 再举一个复杂写的合理分配的例子。 假设你又是一个超市的老板,你的超市准备用一万元来买甲、乙鲜奶,甲为16元一箱,乙为20元一箱。有假设购进甲x箱、乙y箱。据市场调查,甲乙鲜奶保质期内销售量不能超过280箱,超市有多种进货方案。然后你又计划将甲乙分别加价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二十五销售,那么哪种进货方案可获最大利润。

首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一下y:16x+20y=10000,y=(10000-16x)/20,y 就等于。那么x大于等于275.而后写出所有进货方案,因为x、y都为整数,所以: 当x=275时,y=280; 当x=276时,y=279; 当x=277时,y=278; 当x=278时,y=277; 1 当x=279时,y=276; 当x=280时,y=275. 而提价后,甲卖每箱元,乙卖每箱25元。甲每箱赚元,乙每箱赚5元。乙赚得较多,因此乙买的最多的方案就有最大利润,即乙买280箱,甲买275箱。这个时候有的同学会把所有方案的所得利润都算出来,在比较。 但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看谁赚得多,就多买谁就行了。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不了。当然,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合理分配等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帮助我们。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数学建模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蚊香设计 题目:蚊香设计 目前市场上销售一种“雷达牌”蚊香,每盘蚊香如图1所示,图中a,b数值的单位:毫米。使用时拆成两片,如图2所示。经过实验发现,该蚊香的燃烧速度约为每小时120毫米。请用近似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每一片蚊香大约可以燃烧多长时间; (2)根据市场需求,请设计持续燃烧时间分别为4小时、8小时、10小时的蚊香,蚊香燃烧速度不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a,b值。 摘要:该题由于不能用常规方法求蚊香条纹长度,所以采用面积近似法求蚊香燃烧时间。因为两片蚊香可以无缝镶嵌成一个近似椭圆,所以求一片蚊香可燃烧的时间只需求出一盘蚊香(两片蚊香)可燃烧的时间,再除以二即可。所以本题的求解思路为将蚊香近似看成一个椭圆,通过面积公式求出

椭圆面积。由于椭圆的长和宽题目均已给出,数出长和宽方向的条纹数,就可以求出每条条纹的宽度。条纹宽度再乘以条纹的燃烧速度,得单位时间蚊香燃烧的面积。再由一盘蚊香的面积以及该蚊香的面积燃烧速度即可求出一盘蚊香的燃烧时间。该时间再除以二即为一片蚊香可燃烧的时间。关键词:近似,椭圆,面积,燃烧速度,条纹。 引言:通过面积近似以及面积燃烧速度巧妙地求解燃烧时间,从而避免了难求的条纹长度,间接地求出蚊香可燃烧的时间。 问题分析:该蚊香呈螺旋状,蚊香条纹宽度和蚊香条纹间的间隙相等。由于该蚊香每圈构成的条纹既不是椭圆也不是圆,所以不能按正常的几何图形周长求解,需另辟蹊径,避开求解蚊香条纹长度。 模型假设:1.忽略蚊香条纹构成的圈由于宽度造成的靠外一边的长度与靠内边的长度的差值。 2.将一盘蚊香看成规则椭圆,忽略每片蚊香两头突出来的不平滑部分造成的面积误差。 3.忽略蚊香中心不再是等宽条纹造成的燃烧时间计算误差。 模型建立:将该一盘蚊香看成规则椭圆,椭圆长轴为a,短轴为b。蚊香条纹始终看成等宽处理。 模型的求解及结果:

数学建模论文

数 学 建 模 论 文 系部——— 班级—— 组员—— —— ——2010年1月7日

摘要:席位分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企业、公司、、学校政府部门都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席位可以是代表大会、股东会议、公司企业员工大会、等的具体座位。假设说,有一个学校要召集开一个代表会议,席位只有20个,三个系总共200人,分别是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如果你是会议的策划人,你要合理的分配会议厅的20个座位,既要保证每个系部都有人参加,最关键的就是要对个公平都公平,保证三个系部对你所安排的位置没有异议。那么这个问题就要靠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 关键词: Q值法公平席位

问题的重述:三个系部学生共200名,(甲系100.乙系60,丙系40)代表会议共20席,按比例分配三个系分别为10、6、4席。老情况变为下列情况怎样分配才是最公平的,现因学生转系三系人数为103.63.34. (1)问20席该如何分配。 (2)若增加21席又如何分配。 问题的分析: 一、通常分配结果的公平与否以每个代表席位所代表的人数相等或接近来衡量。目前沿用的惯例分配方法为按比例分配方法,即: 某单位席位分配数= 某单位总人数比例 总席位 如果按上述公式参与分配的一些单位席位分配数出现小数,则先按席位分配数的整数分配席位,余下席位按所有参与席位分配单位中小数的大小依次分配之。这样最初学生人数及学生代表席位为 系名甲乙丙总数学生数100 60 40 200 学生人数比例100/200 60/200 40/200 席位分配10 6 4 20 学生转系情况,各系学生人数及学生代表席位变为 系名甲乙丙总数学生数103 63 34 200 学生人数比例103/200 63/200 34/200 按比例分配席位10.3 6.3 3.4 20 按惯例席位分配10 6 4 20 (1)20席应该甲系10席、乙系6席,丙系4席这样分配

高中数学建模论文

高中数学建模论文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把数学建模活动从大学生向中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新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因此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具体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于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依靠数学,平时做的题都是理论性较强,实际性较弱的题,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进行讨论,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数学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

简单的数学建模小论文七年级

合理分配 ---------数学建模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来解决问题。“合理分配”系列的问题更是值得思考又有趣。合理分配包括:合理分配时间、钱及市场上购买不同种类如何分配等。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这种问题,举些例子。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有三个病人甲乙丙。甲打针需要十分钟,乙配药要五分钟,丙要包扎纱布有需要八分钟,而这时,医务室里只有你这么一个医生,你该如何安排他们的治病次序,才能使三人留在医务室的时间总和最短?这个问题相对简单。 可以想象,最后一位病人用的时间一定是10+8+5=23分钟。如果要让时间尽可能短,就要把治疗用时较长的病人排在后面治,让较大数出现的次数尽量少,也就是让甲排在最后。以此类推,第二个是丙,需要5+8=13分钟;第一个是乙,用五分钟。最后算出的便是最短时间:41分钟。 再举一个复杂写的合理分配的例子。 假设你又是一个超市的老板,你的超市准备用一万元来买甲、乙鲜奶,甲为16元一箱,乙为20元一箱。有假设购进甲x箱、乙y箱。据市场调查,甲乙鲜奶保质期内销售量不能超过280箱,超市有多种进货方案。然后你又计划将甲乙分别加价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二十五销售,那么哪种进货方案可获最大利润。 首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一下y:16x+20y=10000,y=(10000-16x)/20,y就等于。那么x大于等于275.而后写出所有进货方案,因为x、y都为整数,所以: 当x=275时,y=280; 当x=276时,y=279; 当x=277时,y=278; 当x=278时,y=277; 1

当x=279时,y=276; 当x=280时,y=275. 而提价后,甲卖每箱元,乙卖每箱25元。甲每箱赚元,乙每箱赚5元。乙赚得较多,因此乙买的最多的方案就有最大利润,即乙买280箱,甲买275箱。这个时候有的同学会把所有方案的所得利润都算出来,在比较。但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看谁赚得多,就多买谁就行了。 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不了。当然,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合理分配等实际问题。由此可见,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帮助我们。因此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2

数学建模论文参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报名表 编号(由活动组织者填写): 队员详细信息(选手题写) 参赛组员1 姓名姜恩三性别男院系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 勘查技术与 工程 年级大二宿舍17#314 宿舍电话 电子信箱手机 参赛组员2 姓名徐可性别男院系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 勘查技术与 工程 年级大二宿舍17#319 宿舍电话 电子信箱手机 参赛组员3 姓名张义性别男院系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勘查年级大二宿舍17#317 宿舍电话 电子信箱手机 指导教师:宫珊珊 数学建模竞赛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各校以及全国各赛区建模成绩,构造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安徽省各高校以及全国各赛区的数学建模竞赛实力进行排序并给出其分布情况。最后依据分析得出的数据为参加全国赛的同学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针对问题一题目附件中给出了安徽省各高校的建模成绩获奖统计。根据此我们引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对各高校建模成绩各奖项加权赋值,得到安徽赛区各高校建模成绩排序以及其分布情况。 针对问题二题目中只给出全国各高校的获奖情况,没有区分各高校所属哪赛区,所以我们首先将各高校按所属省或者直辖市分赛区,共分30个赛区,利用Excel软件统计出的全国各赛区参加2010年高教社杯报名及获奖情况。按获奖比例对国家一、二等奖加权赋值,得到各赛区的本科组与专科组建模成绩。然

后两组数据运用加权赋值方法处理得到此赛区的总评。得出全国各赛区建模实力的排序。 针对问题三由问题一、问题二得出的数据,我们从各赛区获奖概率,各赛区获奖分布、队员的分职合作、心态、技巧等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数学建模加权赋值 一、问题的重述 “一次参赛,终身受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教育部与中国工业 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竞赛,是目前参赛人数最多、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请根据2010全国赛的报名和获奖情况(见附件)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1.安徽赛区各高校的数学建模竞赛实力排名及分布情况; 2.全国各赛区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实力排名及分布情况; 3.通过数据分析为参加全国赛的同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 关于问题一需要对安徽赛区各校建模成绩科学、合理地排序。首先观察附件1中安徽赛区各校各队的建模成绩,从中统计出各高校成绩的汇总。然后针对获奖的种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国家一、二等奖省一、二、三等奖进行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并计算出各校的对应得分。最后,以得分为标准对高校的成绩进行了排序。另外,在对安徽赛区建模成绩进行排序时,由于题中给出2010年高教社杯报名与获奖情况的数据,数据中成功参赛仅代表并不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建模实力,即与建模实力无关,因此在考虑实力权重时可忽略。排序只能代表2010年时各高校的建模实力。 关于问题二给出全国各个赛区的建模成绩科学合理排序。结合附件2所给出的数据,我们运用Excel软件统计出全国各赛区高校2010年高教社杯获奖情况,按获奖比列对国家本科组和专科组一、二等奖加权赋值,求出各赛区建模成绩排序。考虑到某些省份或者直辖市未参加建模竞赛的对数较少,所以将参加队数较少的省份或者直辖市与周边省赛区合并。这样全国可分为二十个赛区。详情见附表3;通过加权之后得到本科组G1和专科组G2数据,然后将G1和G2再进行一次加权,得到G,既是各赛区的最后总得分,依此得分为标准,进行赛区排名。排名结果见附表4;在对各赛区数学建模竞赛实力的分布上,我们给出了全国各赛区得分折线图。 关于问题三问题三的解决主要是对问题一与问题二的总结与拓展。在对问题一、二经过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从赛区实力,南北差异以及各高校高考时招收学生分数进行对比。 三、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3.1基本假设 1.假设各学校、各队获奖互不影响,相互独立。 2.假设各赛区评分报奖标准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