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的禁忌症

倍他乐克的禁忌症
倍他乐克的禁忌症

倍他乐克的禁忌症

1 心原性休克有症状的低血压(阻滞B受体,收缩血管,降低血压)

2 病窦(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降低心室率)

3 有症状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上)

4 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阻滞B1受体,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排血量)

5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阻滞b2受体,收缩平滑肌)

6重度外周血管病变伴静息缺血(收缩血管,减少血流)

7重度抑郁患者

8过敏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禁忌和慎用:

1、活动性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是所有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首要的禁忌证。此外,溃疡性结肠炎也禁用这类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直肠和肛门周围有炎症时不宜用栓剂。非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重度胃炎也必须慎用。必须时,应该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各种硫糖铝制剂等,并采用饭后立即服药的方法.

2、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疾病史者,宜慎服或禁服。

3、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某些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尤其是丙酸类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芬必得、酮洛芬等),否则会进一步损伤肾脏。

4、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能使用该类药物,因为他们易引起体液潴留,拮抗利尿剂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尤其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5、肝功能不全和血细胞明显减少者应慎用,尽管这方面发生的概率不高,但仍然应该重视,使用者要随访肝功能和血常规。

地高辛

禁忌:(1)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3)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可以考虑)

(4)预激综合症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注意事项: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计量需要渐减

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需权衡利弊

下列情况,慎用:

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止、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肾脏功能损害

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半正常血钾者的洋地黄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时常需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两性霉素、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症状

(2)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加强而导致心律失常

(3)与奎尼定同用,可使血药浓度增加一倍,甚至到达中毒浓度

(4)与维拉帕米同用时,由于降低全身对地高辛的清楚率而提高其血药浓度,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5)卡托普利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

(6)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清楚率,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洋地黄中毒危险

(7)红霉素由于改变肠胃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肠胃吸收

硝酸甘油

禁忌症:严重低血压、青光眼患者

(2)下列情况慎用:脑出血、严重贫血患者、严重肾功能损害

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应用

禁忌症:

1.房室传导阻滞;

2.心动过缓;

3.甲状腺功能障碍;

4.对碘过敏者禁用.

下列情况应该慎用:

QT延长综合征,低血压,肝肺功能不全,严重充血性心衰患者以及孕妇应该慎用,服本品时不宜哺乳.并且儿童不宜使用.

顺便提一下该药的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和便秘;角膜色素沉着;偶见皮疹.

ACEI类禁忌症:

1,无尿性肾功能衰竭,

2,妊娠哺乳期妇女

3,对ACE 抑制药物过敏者。

4,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醉水平明显升高(> 225 umol / L )、高血钾( > 5 . 5 mmol /L ) 及低血压者亦不宜应用本类药物。

心律平(普罗帕酮) 为一种常用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用于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早及难治性室速。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其负性肌力作用(口服时不影响心功能),以及对窦房结的抑制和房室阻滞。心功能不全及传导障碍者禁忌或慎用。另外其可加重支气管痉挛,哮喘及肺心病者忌!

ACEI类副作用:

咳嗽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管性水肿:少见,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时间,但通常发生在服用首剂时。

高钾血症

蛋白尿

低血压:严重的低血压多见于容量不足的病人。

头痛

皮疹

中性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许多ACEI曾报道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液异常和胶原疾病与剂量大和肾功能不全有关。

眩晕

孕妇,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侧肾动脉狭窄伴孤立肾患者禁用。

噻嗪类利尿剂:

1.低血钾的病人应该慎用或减少此类利尿剂的应用,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还应进行必要的临床监测.文献报道,有心肌损害和心律失常的病人,用利尿降压药时应慎重,并以小剂量间断使用为宜.

2.低钠血症.

3.高尿酸血症噻嗪类利尿剂能干扰尿酸由肾小管排出,使血中尿酸水平增高,特别是有肾功能损害时,更易引起痛风或诱发痛风的发作.病人多表现为全身小关节红、肿、痛,停用噻嗪类利尿剂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4高血糖症噻嗪类利尿剂可降低糖耐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有关.

5高血脂症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他汀类药物的禁忌症

1。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计划妊娠的妇女禁用他汀类药物。

2一部分高脂血症儿童虽可耐受10~40mg/d的辛伐他汀或20mg/d洛伐他汀,但一般不用于儿童。

3他汀类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和排除,普伐他汀亦可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衰竭时,由于经肾脏排泄的神经纤维酸衍生物蓄积,促进了他汀类对横纹肌的溶解作用。因此,肝肾功能轻度受损,应十分慎重使用。若肝肾功能明显受损应禁用他汀类药物。

4严重酗酒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应严密随访观察。胆汁淤积应停止使用。

5急重症感染、低血压、大手术、外伤、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疾患、电解质紊乱及未控制的癫痫等均是增加横纹肌溶解和诱发肾功衰竭的危险因素,应禁用所有种类的他汀类药物。

6他汀类过敏或有肌病史者禁用

他汀类相关性肌病的危险因素

1。高龄(大于80岁患者)女性多见

2。体形瘦小,虚弱

3。多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糖尿病引起)

4。合用多种药物饮食::如红霉素,非诺贝特,消胆胺,烟酸,阿司匹林,环孢素,伊曲康唑等合用,都会引起增加引发肌病的危险,尤其对长期服药的病人来说,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甚至严重的坏死性肌病。食物中大量西柚汁

硝酸酯类药物的禁忌和慎用

一.禁忌:

1.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增高者.

2.对有机硝化物过敏者.

3颅内高压者.

4.严重贫血患者.

5.严重低血压者.

6.快速型心率时常患者.

7肥厚型心肌病.

二.慎用:

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室充盈压过低时.

3.前列腺肥大者.

溶栓适应症

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 肢导联≥0.1mV),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患者年龄<75岁;

2.ST段显著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

3.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可考虑。

禁忌症

1.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2.颅内肿瘤;

3.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

4.可疑主动脉夹层;

5.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 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

6.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

7.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

8.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

9.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性穿刺术。

钙拮抗剂的禁忌和慎用

一.禁忌:

1.病窦(降低心室率)

2.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心力衰竭(阻滞钙通道,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排血量,降低血压)

4.心源性休克(同上)

5.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6.过敏

二.慎用:

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2.低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

抗心绞痛药物的合并应用注意事项

- 1 .硝酸酯类和B阻滞剂————这种合用治疗典型劳累型心绞痛会很有效,相加作用主要来自相互阻断对心肌耗氧量的不良作用,B阻滞剂取消硝酸酯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心肌收缩力增强。硝酸酯通过扩大静脉容积而减弱B阻滞剂引起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硝酸酯还可以减弱因阻断B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的冠状血管阻力增高。但应注意的是硝酸酯类和B阻滞剂合用时,剂量应减少,尤其是开始剂量,以防体位性低血压。B阻滞剂停药时应逐步减量,突然停药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 2.钙通道阻滞剂和B受体阻滞剂-----如心绞痛不能因硝酸酯和一种B受体阻滞剂控制,加钙通道阻滞剂有时可以有用,特别时有冠状动脉痉挛时。如果病人已经在用最大剂量的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难以证明B阻滞剂的任何相加作用,而且,过渡的心动过缓、心脏阻滞、心力衰竭可能发生。但若是用二氢吡啶治疗,例如硝苯地平,或是用硝酸酯治疗,则有明显的反射性心动过速,从而限制这些制剂的效应。在这些情况下,加用B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可能是有益的。

- 3. 钙通道阻滞剂加硝酸酯------对严重的劳累型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一种硝酸酯和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合用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有更好治疗效应。因硝酸酯主要降低前负荷,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降低后负荷,两者对心肌耗氧量的于伴有心力衰竭、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的劳累型心绞痛,但可能有过度心动过速。硝酸酯和钙通道阻滞剂及B阻滞剂合用不适用这种情况。

- 4.钙通道阻滞剂、B阻滞剂和硝酸酯-----二氢吡啶类和硝酸酯类可扩张心外膜冠状血管、二氢吡啶类降低后负荷,硝酸酯类降低前负荷,B阻断药减慢心率和减弱心肌

收缩力,因此他们的合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上,都表明有显著的有益作用。因此对于使用两种不同类别的抗心绞痛药物合并治疗而仍不能控制的劳累型心绞痛,可使用这三类抗心绞痛药物而可能有效。当然这种合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会显著增加。在这种合用中,只有二氢吡啶类适合和B阻断药合用,而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不适合。

阿斯匹林

禁忌: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咖啡因类药物过敏者,血友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其他原因所致消化道出血者禁用。3个月龄以下婴儿禁用。

【注意事项】

1.6岁以下儿童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2.有哮喘及其他过敏反应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血小板减少者及其他出血倾向者应慎用。

3.长期大量应用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

4.交叉过敏反应:对本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或另一种非水杨酸类的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必须警惕交叉过敏的可能性。

5.对诊断的干扰:阿司匹林长期一日用量超过2.4g时,硫酸铜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葡萄糖酶尿糖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可干扰尿酮体试验;当血药浓度超过130μg/ml时,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可得假性高值,但用尿酸酶法则不受影响;用荧光法测定尿5-羟吲哚醋酸(5-HIAA)时可受阿司匹林干扰;尿香草基杏仁酸(VMA)的测定,由于所用方法不同,结果可高可低;由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处延长;肝功能试验,当血药浓度>250μg/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碱性磷酸酶可有异常改变,剂量减小时可恢复正常;大剂量应用,尤其是血药浓度>300μg/ml时凝血酶原时间可延长;每天用量超过5g时血清胆固醇可降低;由于阿司匹林作用于肾小管,使钾排泄增多,可导致血钾降低;大剂量应用本品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可得较低结果;由于阿司匹林与酚磺酞在肾小管竞争性排泄,而使酚磺酞排泄减少(即PSP排泄试验)。

β受体阻滞剂

在国内用于临床的主要有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卡维地洛;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体位性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为一线的降血压药物。因此,体位性低血压也比较常见,尤其在老年患者、剂量比较大时,为避免其发生,应嘱患者在体位变化时动作应缓慢,必要时减少用药剂量。

2、支气管痉挛:为药物对β2受体阻滞作用所致。因此,一般来说禁用于患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对于一些肺部疾病较轻,而同时具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强烈适应症(如慢性左心室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时,可以考虑小剂量试用对β1受体选择性较高的药物如比索洛尔,用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如无不适,可以进行长期用药

。必须提出的是,这种对β1受体的相对高选择性是相对的,在使用剂量较大时,仍然可以表现出对β2受体的阻断作用。

3、加重外周循环性疾病:为药物对β2受体阻滞,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在原来患有闭塞性外周血管病的患者,可以使肢端苍白、疼痛、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因此对这类患者,也禁用或慎用(见2、支气管痉挛)β受体阻滞剂。

4、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为药物对β1受体的阻断,对心脏的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所

致。对于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动过缓,以往整个医界过于敏感。实际上近年来认为,β受体阻滞剂引起心动过缓是药物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应根据心室率的下降来决定β受体阻滞剂的用药剂量。用药后患者在白天清醒安静时心室率维持在50~60次/分是临床上理想的治疗目标。在患者心率较慢时,必要时可以进行Holter检查,如果不存在RR长间歇(指大于2秒的长间歇)且心室率在7万次/24小时以上,可以考虑继续原剂量维持用药;如果用药后出现明显的窦房阻滞或窦性停搏,应考虑停用或减量β受体阻滞剂。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如出现II度或II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应停用或减量β受体阻滞剂。

5、心力衰竭加重:β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心力衰竭标准用药。在国内外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对所有没有β受体阻滞剂应用禁忌症、心功能II、III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但β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对心肌收缩力抑制,使心输出量进一步下降,肾血流量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所致。主要表现在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1~2月之内,这是导致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人们对在心力衰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担忧所在。

为避免这一副作用的发生,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尿,无明显的液体潴留的证据,基本获得患者的干体重;(2)病情相对稳定,已经停用静脉用药,并已经开始口服的ACEI、地高辛和利尿剂的治疗,维持稳定剂量已经2周以上;(3)治疗开始时应采用很低的起始剂量(如卡维地洛3.125mg q12h、美托洛尔6.25mg q12h、比索洛尔1.25mg qd),如果患者对小剂量药物耐受良好,以后逐渐增量(通常每2周增加剂量一次)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4)需要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液体潴留、心力衰竭恶化或心动过缓和心脏阻滞,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利尿剂或/和ACEI 的剂量;(5)对症状不稳定或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功能IV级患者,不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6)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

6、脂质代谢异常:一般来说与药物对β2受体的阻滞作用有关。表现为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HDL胆固醇降低。在大剂量长期用药时可以发生。建议选用β1选择性或β1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或减少药物治疗带来的脂质代谢紊乱。必要时可以考虑选用调血脂药物治疗。

7、掩盖低血糖症状:由于药物的对β1受体的阻断作用使心率下降,引起可以掩盖早期的低血糖症状(心悸),这是β受体阻滞剂长期以来不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原因。但今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β受体阻滞剂用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并且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证实了在糖尿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β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患者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这种副作用所引起的后果。因此,在有明确β受体阻滞剂治疗适应证(如冠心病后、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

8、抑郁:这是由于药物对神经突触内β受体的阻断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或灭活所致。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应考虑停药,也可以考虑换用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洛尔。

9、乏力、阳痿: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发生。必要时停药。对具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强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试用另一种β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对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的疗效没有被证实。作用于中枢的α受体阻滞剂(如可乐宁)由于其副作用较明显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主要作用于外周的α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哌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等。这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

1、体位性低血压:为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在首次给药时、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为避免首剂低血压的发生,建议首次给药放在睡觉前,并且首剂减半。乌拉地尔引起首剂低血

压的机会相对较少。在给药过程中,应嘱患者在体位变化时动作应慢,必要时减少给药剂量或换用其它种类的降压药物。

2、心动过速:为药物扩血管作用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所致,临床上为减轻这种副作用的发生,常和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高血压。

3、水钠潴留:长期应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引起这种不良反应,同时药物的降血压作用减弱。合用利尿剂可以减轻或避免其发生。

4、一般反应: 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口干、恶心、便秘、皮疹等,必要时停药。

钙离子拮抗剂

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主要用于心律失常(如维拉帕米)、和冠心病心绞痛(如硫氮卓酮)。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体位性低血压:并非很常见,主要在与其它降血压药物合用时发生,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嘱患者用药后变换体位时速度应慢可以减少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必要时降低药物剂量。

2、心动过速:为药物扩血管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所致。必要时可以与β受体阻滞剂阻滞剂合用以减少其发生,但应该注意的是应避免将非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免加重或诱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3、头痛、颜面潮红、多尿:为药物的扩血管作用所致,随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如症状明显或患者不能耐受,可以换用另一类的降血压药物。

4、便秘:为药物影响肠道平滑肌钙离子的转运所致,为钙拮抗剂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可以同时使用中药缓泻药物以减轻症状,必要时换用其它药物。

5、胫前、踝部水肿:为钙拮抗剂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临床发现与利尿剂合用时可以减轻或消除水肿症状。

6、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多见于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常在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或存在基础的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时发生,一旦出现应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对存在窦房结、房室结病变的患者,禁止使用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7、抑制心肌收缩力:多见于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由于钙拮抗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不肯定,故目前普遍认为对心力衰竭患者,不推荐使用任何钙拮抗剂,除非患者存在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8、皮疹和过敏反应:发生率很低,出现后应停药。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主要包括拟交感类药物和双吡啶类衍生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经对这些药物抱有很大希望,但以后的临床试验表明,长期口服这些药物反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主要与这些药物对神经体液的激活作用有关,因此这些药物的口服制剂已经被淘汰,只有静脉制剂仍沿用于临床,用于短期静脉给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1.拟交感类药物

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是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1)多巴胺:小剂量(1~3u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冠状动脉扩张,对肾动脉的扩张作用可以产生一定的利尿作用。中剂量(3~6ug/kg/min)给药兴奋β1受体为主,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增加心输出量。而大剂量(大于6ug/kg/min)则通过兴奋外周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发挥维持动脉血压的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 心动过速:为药物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作用所致。在小剂量和中剂量给药时,多不引起心率的增加,较大剂量给药时心率明显增快。

2) 室性心律失常:也是药物对β1受体的兴奋作用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在较大剂量给药时更易出现,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时可以考虑降低用药剂量或加用利多卡因。

3) 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高:为较大剂量给药,兴奋外周α受体所致,不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在必须使用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的情况下,可以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下同时给予小剂量硝普钠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的后负荷。

(2)多巴酚丁胺:为选择性β1受体兴奋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对外周血管阻力没有影响。具有与多巴胺相似的引起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在较大剂量给药时明显。此外,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多巴酚丁胺的药理作用逐渐减弱,一般持续用药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2.双吡啶类衍生物

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仅有氨力农和米力农。通过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内的磷酸二脂酶,使组织中的cAMP水平升高,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对钙的摄取、增强血管平滑肌细胞钠钾A TP酶的活性而分别发挥其正性肌力作用和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两种药物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而米力农的作用强度约为氨力农的10~15倍。两种药物具有类似的不良反应:(1)肝酶升高:以氨力农长期口服为明显。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目前这两种药物的口服制剂已经淘汰,静脉制剂应用时间短暂,如引起转氨酶升高,停药后能够迅速恢复。伴随转氨酶升高,患者常出现恶心、纳差、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

(2)室律失常:静脉给予负荷量时容易发生,在持续静脉输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多见于米力农的给药过程中,一般为一过性,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停药或降低给药剂量后可以迅速消失,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在静脉给予负荷量时应注意观察,发现情况及时停药。

(3)血压下降:由于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静脉使用过程中可以出现低血压。也是主要发生在静脉给予负荷量时,减量或停止输注后血压能够迅速回升。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倍他乐克在心脏病上的应用

倍他乐克在心脏病上的应用 倍他乐克系β受体阻滞剂,经过十几年多方面严格对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肯定了其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因其对心肌有负性肌力作用,长期以来在国内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被视为禁忌。但心力衰竭长期交感神经兴奋伴有较差的预后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国外倍索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The Cardial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CIBIS)和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干预临床试验(Th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Heart Failure,MERIT-HF)提供的证据显示,在目前标准疗法中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产生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的效果[1,2] 。这些结果都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有效的作用。现对其做如下综述。 1倍他乐克在治疗心脏病中的作用机制 抑制过高的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降低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 CHF 时代偿性交感神经激活,使患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增高,并高于正常2~3倍。过高的CA可促使心肌细胞膜慢钙通道开放,Ca 2+ 内流增加,心肌细胞内Ca 2+ 超负荷,钙依赖的ATP酶过度反应,能量贮存耗竭,线粒体损伤。大量CA还可使心肌微血管痉挛,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Santostasi-G等用倍他乐克治疗CHF1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了±%(P<),临床症状改善,结果提示倍他乐克通过直接抑制交感神经,降低血清NE浓度,表明倍他乐克对抗上述病理生理变化,使心肌细胞免受损伤。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CHF时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降低,SNS兴奋,血浆CA水平高以及肾血流灌注减少,均可兴奋肾小球球旁装置的 β1受体,使肾素释放,激活RAS,通过血管紧张素Ⅱ(AⅡ)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水钠潴留。SNS与RAS相互作用,可加重心脏损害。β受体阻滞剂可直接或间接抑制RAS扩张周围血管,减轻水钠潴留,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AⅡ对心脏的损害,有利于心衰的纠正和逆转。 使β-受体密度上调(upregulatingβ-receptor densiˉty)[3,6,7] CHF时高CA水平伴随着β1受体密度下调,增加了心肌胶质抑制剂(gum Inhibitory,GI),该物质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心肌对CA的敏感性。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能够使β1受体密度上调,而降低GI浓度,导致心肌对CA 敏感性升高,提高心脏功能,使射血分数升高。 保护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 CHF时心率增快是心肌耗氧量增加的主要

ICU常用药品说明书大全

ICU 常用药物说明书 2008-11-15

目录 A 阿奇霉素 氨茶碱 胺碘酮 奥曲肽氨 基己酸 奥扎格雷钠 氨苯碟定 B 丙泊酚 倍他乐克 博利康尼 胞二磷胆碱 C 垂体后叶 促红细胞生成素 喘定 D 丁胺卡那 地塞米松 低分子肝素钙 丹参注射液 地高辛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杜冷丁 冬眠合剂 东莨菪碱 低分子右旋糖酐 E 二磷酸果糖 F 酚妥拉明 氟康唑 伏立康唑 G 甘利欣 环磷腺苷 甘油果糖

甘露醇 谷氨酰胺 H 贺斯 环丙沙星 J 甲基强的松龙间羟胺 精氨酸 K 卡托普利 卡泊芬净 可拉明 L 两性霉素B 颅痛定 利多卡因 林格液 利奈唑胺 氯化钾 氯化钠 立止血 乐凡命 罗氏芬 氯磷定 氯丙嗪 雷尼替丁 利血平 洛贝林 硫酸镁 利巴韦林 两性霉素 乐凡命 M 美罗培南 吗啡注射液

吗丁啉 莫沙比利 N 尼莫地平 纳洛酮 尿激酶 诺和灵 凝血酶 脑蛋白水解物 能全力 P 哌拉西林钠 葡萄糖酸钙 Q 青霉素钾 强痛定 去甲肾上腺素注氢化可的松 去甲万古霉素 R 伊曲康唑注 瑞素 S 生长激素 生长抑素 舒喘灵 缩宫素 麝香注射液 水合氯醛 思美泰 思密达 山莨菪碱 T 碳酸氢钠头 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替硝唑 V Vk1 W

胃复安 乌司他丁 X 先锋霉素Ⅴ 胸腺肽α 普罗帕酮(心律平)西地兰 醒脑静 血栓通 西咪替丁 硝普钠 新斯的明 Y 亚胺培南 罂粟碱 依达拉奉 异甘草酸镁 胰岛素 异丙嗪 异舒基 叶酸 Z 止血敏 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止血芳酸

A 注射用阿奇霉素说明书 通用名:注射用阿奇霉素 英文名:Azithromycin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Aqimeisu 本品主要成分为阿奇霉素,其化学名称为(2R,3S,4R,5R,8R,10R,11R,12S,13S,14R)-13-[(2,6-二脱氧-3-C-甲基-3-O-甲基-a-L-核-已吡喃糖基)氧]-2-乙基-3,4,10-三羟基-3,5,6,8,10,12,14-七甲基-11-[[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已吡喃糖基]氧]-1-氧杂-6-氮杂环十五烷-15酮。 其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38H72N2O12 分子量:749.00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 【药理毒理】 阿奇霉素为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外试验证明阿奇霉素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a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本品对于耐红霉素的革兰阳性细菌,包括粪链球菌(肠球菌)以及耐甲氧西林的多种葡萄球菌菌株呈现交叉耐药性。 革兰阴性需氧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

心肌梗塞后应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心肌梗塞后应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究心肌梗塞后使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心脏祈祷的保护作用,以此为心肌梗塞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疗法。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心肌梗塞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治疗法,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以及治疗对心脏所起到的保护作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均趋于正常,但观察组患者心脏所受的保护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心肌梗塞后应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对其心脏能产生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标签:心肌梗塞;倍他乐克与他汀;心脏;保护 心肌梗塞又被称为心肌梗死,是部分心肌发生的局部性坏死,病发为持续性缺血所导致的[1]。在此类病情症状出现后及时到医院就诊,积极的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发病的机率。本文通过对心肌梗塞的患者在发病后,对其服用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来进行治疗,探究此类药物对患者心脏所产生的保护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心肌梗塞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34至76岁,平均年龄(40.2±3.2),观察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30至72岁,平均年龄(44.9±2.7)。经过调查,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学历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心肌梗塞患者的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在使用一般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倍他乐克与他汀类药物。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给予心肌梗塞患者阿司匹林和硝酸酯类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倍他乐克,每天两次,一次20 mg左右,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每天一次,每次10 mg左右。 1.3 评判标准 患者在连续接受4个月的治疗后进行心功能的检查,心功能由Ⅳ级改善到Ⅱ

倍他乐克47.5说明书

倍他乐克47.5说明书 (文章一):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龙源期刊网. 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作者:宋月秋《中国实用医药》2xx年第36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 或加用地高辛),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心室重塑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左、右心室普遍扩大,以左心室更显著,可伴有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纤维化和钙化等病理表现,容易在心尖部形成附着在室壁上的血栓,并伴有心肌肥厚和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常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且预后极差[1]。目前有许多研究已证实β-受体阻滞剂治疗DCM有肯定的疗效[2]。本院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48例,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xx年4月~2xx年8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确诊为DCM的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2~

73岁,平均年龄(4 (6)、9±2 2.4)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4 (5)、5±2 3.1)岁;治疗组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 (7)、2±2 (2)、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DCM诊断标准按照xx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WHO/ISFC)工作组所定义的标准[3],排除其他特异性(继发性)心肌病和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

倍他乐克的禁忌症

倍他乐克的禁忌症 1 心原性休克有症状的低血压(阻滞B受体,收缩血管,降低血压) 2 病窦(延长房室结的不应期,降低心室率) 3 有症状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上) 4 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阻滞B1受体,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排血量) 5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阻滞b2受体,收缩平滑肌) 6重度外周血管病变伴静息缺血(收缩血管,减少血流) 7重度抑郁患者 8过敏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禁忌和慎用: 1、活动性胃肠道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是所有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首要的禁忌证。此外,溃疡性结肠炎也禁用这类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直肠和肛门周围有炎症时不宜用栓剂。非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重度胃炎也必须慎用。必须时,应该同时服用胃粘膜保护剂,如各种硫糖铝制剂等,并采用饭后立即服药的方法. 2、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疾病史者,宜慎服或禁服。 3、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某些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尤其是丙酸类药物(如布洛芬、萘普生、芬必得、酮洛芬等),否则会进一步损伤肾脏。 4、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不能使用该类药物,因为他们易引起体液潴留,拮抗利尿剂的作用。从而加重病情,尤其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5、肝功能不全和血细胞明显减少者应慎用,尽管这方面发生的概率不高,但仍然应该重视,使用者要随访肝功能和血常规。 地高辛 禁忌:(1)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 (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3)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可以考虑) (4)预激综合症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注意事项: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妊娠后期母体用量可能增加,分娩后6周计量需要渐减 本品可排入乳汁,哺乳期妇女应用需权衡利弊 下列情况,慎用: 低钾血症、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止、高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肾脏功能损害 有严重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半正常血钾者的洋地黄患者不应同时应用钾盐,但噻嗪类利尿药与本品同用时常需给予钾盐,以防止低钾血症状.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两性霉素、皮质激素或失钾利尿药如布美他尼等同用时,可引起低血钾症状 (2)与抗心律失常药、钙盐注射剂、可卡因加强而导致心律失常 (3)与奎尼定同用,可使血药浓度增加一倍,甚至到达中毒浓度 (4)与维拉帕米同用时,由于降低全身对地高辛的清楚率而提高其血药浓度,引起严重心动过缓 (5)卡托普利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增高 (6)吲哚美辛可减少本品清楚率,使本品半衰期延长,有洋地黄中毒危险 (7)红霉素由于改变肠胃菌群,可增加本品在肠胃吸收

倍他乐克说明书

倍他乐克说明书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J20050061 【中文名称】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产品英文名称】 Metoprolol Succin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生产企业】 AstraZeneca AB 【功效主治】 高血压。心绞痛。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症状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 【化学成分】 琥珀酸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美托洛尔是一种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其对心脏β1受体产生作用所需剂量低于其对外周血管和支气管上的β2受体产生作用所需剂量。琥珀酸美托洛尔的选择性是剂量依赖的,由于缓释片血药浓度的峰值明显低于同剂量的普通平片,使该剂型有相对更高的β1受体选择性。美托洛尔无β受体激动作用,几乎无膜激活作用。β受体阻滞剂有负性变力和变时作用。美托洛尔的治疗可减弱与生理和心理负荷有关的儿茶酚胺的作用,降低心率、心排出量及血压。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美托洛尔不会妨碍生理性血管扩张。在治疗剂量,美托洛尔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弱于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该特性使之能与β2受体激动剂合用,治疗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明显的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美托洛尔对胰岛素释放及糖代谢的影响小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而可用于糖尿病患者。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相比,美托洛尔对低血糖的心血管反应如心动过速的影响较小,血糖回升至正常水平的速度较快。对于高血压患者,琥珀酸美托洛尔可明显降低直立位、平卧位及运动时的血压,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美托洛尔治疗开始时可观察到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然而,长期治疗获得的血压下降可能是由于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心排出量不变。对于男性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美托洛尔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在一项涉及3991例心功能NYHAⅡ-Ⅳ级、射血分数下降(≤0.40)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称为MERIT-HF)中,琥珀酸美托洛尔能增加存活率,减少入院治疗次数。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总体症状改善(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和总体治疗评估分值)。另外,琥珀酸美托洛尔能增加射血分数,减少左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容量。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本品可阻断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的作用,使心率减慢。这主要通过降低起搏细胞美托洛尔可在心肌梗死后患者中,及延长室上性传导的时间。的自律性, 减少再次心肌梗死的危险,减少心源性死亡特别是心肌梗死后猝死的危险。【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应避免与下列药物合并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对戊巴比妥作过研究)可通过酶诱导作用使美托洛尔的代谢增加。普罗帕酮:4例已经使用美

25mg倍他乐克片说明书

25mg倍他乐克片说明书 【篇一:倍他乐克--相关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对于有copd的患者,应该使用选择性好的倍他乐克。 应告知病人: 1.症状改善常在治疗2-3月后才出现,即使症状不改善,亦能防止疾病的进展; 二.倍他乐克用药问题解答 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可否使用倍他乐克?答:尚无专门的研究来强调pci后使用倍他乐克的问题。但是如果患者是因为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而接受pci,相信长期倍他乐克治疗是最有好处的。 2.倍他乐克可作为心绞痛的一线药物吗? 3.倍他乐克可用于哪些心律失常的治疗? 答:房早、室早 房颤、房扑 室上速 多源性房速 qt延长综合症 洋地黄中毒致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心脏猝死 5.倍他乐克是否不能用于心血管疾病伴糖尿病的病人? 答:人体内主要是b2受体调节血糖,倍他乐克作用于b1受体,对b2受体作用甚小,故可以用于伴糖尿病的病人,而非选择性的b受体阻滞剂则不能建议使用。ukpds研究和其他一些大规模的汇总分析已证明,选择性b1受体阻滞 剂可为高危病人带来更多的益处。 merit-hf一项亚组研究则分析了倍他乐克缓释片对伴有糖尿病的心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deedwania pc, et al.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05;149(1):159-167.),结果显示:采用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同样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和降低因心衰恶化而住院的危险。同时,倍他乐克缓释片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心衰患者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论高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以及糖尿病性溃疡,两组的发生率均相似。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的倍他乐克缓释片的平均应用

倍他乐克的临床应用

倍他乐克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是一种心脏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其降低心率及血压,控制劳力性心绞痛,对部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倍他乐克对有无器质性心脏病伴心衰患者中治疗心力衰竭,在改善心功能和控制心律失常方面有明显疗效[1]。下面就倍他乐克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 倍他乐克作用稳定,可靠,起效较慢,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不易产生耐药性。降压机制:(1)阻断β1受体,减少肾素的分泌。(2)中枢降压作用:阻断中枢β1受体,使外周交感活性下降。(3)减少心排血量:阻断心脏β1受体,抑制心脏收缩,减少心排出量。(4)改变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用法:25~50mg,2~3次/d或每日100~200mg,分1~2次服用。 2 在心绞痛中的应用 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已有30年的历史,是继硝酸酯类后又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倍他乐克可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增加病人的运动耐量。减少心肌氧耗,改善缺血区代谢。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2]。作用机制:(1)降低心肌耗氧量;(2)改善心肌代谢;(3)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4)促进氧和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供氧。用法:稳定性心绞痛:25~50mg,2~3次/d或100mg,1~2次/d。不稳定性心绞痛:用法同急性心肌梗死(后述)。

3 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作用机制:同心绞痛。用法:在无禁忌的情况(收缩压不小于110mmHg,心率不小于70次/min)可静脉注射倍他乐克2.5~5mg(2min 之内)每5min 1次,共3次,总量为10~15mg。之后15min开始口服25~50mg,每6~12h1次,共2~4次,后口服50~100mg,2次/d。 4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 已证明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的比较肯定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次级预防药。已证明此药可降低梗死后存活者的死亡率、猝死率与再梗死发生率。用法:50~100mg,2次/d。 5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作用[3~5]:倍他乐克抗心律失常作用可通过:(1)阻滞β-受体,防止过高水平CA(血浆儿茶酚胺)对心肌纤维0相上升速率传导加快及有效不应期缩短,所产生的触发电活动和折返现象;(2)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有利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发挥作用;(3)提高室颤阈值;(4)降低窦房结律性,延长房室结不应期,抑制房室结传导能力。 5.1 用药适应证倍他乐克为Ⅱ类抗心律失常药,适于治疗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的各种心律失常。(1)甲亢及β-受体功能亢进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2)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扑动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经验不多,可能对缺血性心脏病和由运动、情绪变动所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5.2 剂量与疗程[6]倍他乐克对β1受体选择是普萘洛尔的

倍他乐克缓释说明书

倍他乐克缓释说明书 【篇一:倍他乐克zok说明书(共1篇)】 篇一: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属片剂,是医保类处方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 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中文名:倍他乐克(美托洛尔、美多心安) 外文名: betaloc zok属于处方药 临床研究 【功效主治】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的维持治疗,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1-异丙氨基-3-[对-(2- 甲氧乙基)苯氧基]-2-丙醇l(+)-酒石酸盐 分子量:684.82 【药物相互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或预先使用奎尼丁均可增加美托 洛尔的血浆浓度;与利血平合用可增强本品作用,需注意低血压与心 动过速。 【不良反应】 1 心血管系统:心率减慢、传导阻滞、血压降低、心衰加重、外周 血管 痉挛导致的四肢冰冷或脉搏不能触及、雷诺现象。 2 因脂溶性及较易透入中枢神经系统,故该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多。 疲乏 和眩晕占10%,抑郁占5%,其他有头痛、多梦、失眠等。偶见幻觉。 3 消化系统:恶心、胃痛、便秘1%、腹泻占5%,但不严重,很少 影 响用药。 4 其他:气急、关节痛、瘙痒、腹膜后腔纤维变性、耳聋、眼痛等。【禁忌症】低血压、显著心动过缓(心率45/分钟)、心源性休克、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末梢循环灌注不良、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

【用法用量】治疗高血压100~200mg/次,一日2次,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立即使用。急性心肌梗死主张在早期,即最初的几小时内使用,因为即刻使用在未能溶栓的患者中可减小梗死范围、降低短期(15天)死亡率(此作用在用药后24小时即出现)。在已经溶栓的患者中可降低再梗死率与再缺血率,若在2小时内用药还可以降低死亡率。一般用法:可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2.5~5mg/次(2分钟内),每5分钟一次,共3次10~15mg。之后15分钟开始口服25~ 50mg,每6~12小时一次,共24~48小时,然后口服50~ 100mg/次,一日2次【贮藏方法】遮光密闭保存。 【注意事项】 2 长期使用本品时如欲中断治疗,须逐渐减少剂量,一般于7~10 天内撤除,至少也要经过3天。尤其是冠心病患者骤然停药可致病情恶化,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 5 低血压、心脏或肝脏功能不全时慎用。 7 对心脏功能失代偿的患者应在使用洋地黄和(或)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具体用法参见(用法用量)。 8 不宜与维拉帕米同时使用,以免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脏停搏。9 在治疗ⅰ型糖尿病(iddm)患者时须小心观察。 【篇二: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 。 【倍他乐克药品说明书目录】 ? ? ? ? ? ? ? ? ? ? ? ? ? ?

倍他乐克ZOK说明书(共1篇)

篇一: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 倍他乐克属片剂,是医保类处方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中文名:倍他乐克(美托洛尔、美多心安) 外文名: betaloc zok属于处方药 临床研究 【功效主治】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后的维持治疗,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1-异丙氨基-3-[对-(2-甲氧乙基)苯氧基]-2-丙醇l(+)-酒石酸盐 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5h25no3)2·c4h6o6 分子量:684.82 【药理作用】本药属于2a类即无部分激动活性的β1-受体阻断药(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它对β1-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无paa(部分激动活性),无膜稳定作用。其阻断β-受体的作用约与普萘洛尔(pp)相等,对β1-受体的选择性稍逊于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对心脏的作用如减慢心率、抑制心收缩力、降低自律性和延缓房室传导时间等与普萘洛尔、阿替洛尔(at)相似,其降低运动试验时升高的血压和心率的作用也与pp、at相似。其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较pp为弱,因此对呼吸道的影响也较小,但仍强于at。美托洛尔也能降低血浆肾素活性。 【药物相互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或预先使用奎尼丁均可增加美托洛尔的血浆浓度;与利血平合用可增强本品作用,需注意低血压与心动过速。 【不良反应】 1 心血管系统:心率减慢、传导阻滞、血压降低、心衰加重、外周血管 痉挛导致的四肢冰冷或脉搏不能触及、雷诺现象。 2 因脂溶性及较易透入中枢神经系统,故该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多。疲乏 和眩晕占10%,抑郁占5%,其他有头痛、多梦、失眠等。偶见幻觉。 3 消化系统:恶心、胃痛、便秘<1%、腹泻占5%,但不严重,很少影 响用药。 4 其他:气急、关节痛、瘙痒、腹膜后腔纤维变性、耳聋、眼痛等。 【禁忌症】低血压、显著心动过缓(心率<45/分钟)、心源性休克、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末梢循环灌注不良、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 【用法用量】治疗高血压100~200mg/次,一日2次,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后立即使用。急性心肌梗死主张在早期,即最初的几小时内使用,因为即刻使用在未能溶栓的患者中可减小梗死范围、降低短期(15天)死亡率(此作用在用药后24小时即出现)。在已经溶栓的患者中可降低再梗死率与再缺血率,若在2小时内用药还可以降低死亡率。一般用法:可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2.5~5mg/次(2分钟内),每5分钟一次,共3次10~15mg。之后15分钟开始口服25~50mg,每6~12小时一次,共24~48小时,然后口服50~100mg/次,一日2次【贮藏方法】遮光密闭保存。 【注意事项】 1 普萘洛尔能延缓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的恢复,但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的这一不良反应较小。须注意用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在加用β-阻滞剂时,其β-受体阻滞作用往往会掩盖低血糖的症状如心悸等,从而延误低血糖的及时发现。但在治疗过程中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干扰糖代谢或掩盖低血糖的危险性要小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片)的说明书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片)的说明书 老年人的健康是每个子女都很关心的,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这种会威胁到性命的老年人,很多子女都在为如何治愈这种疾病和烦恼。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片)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效果非常好的一种药物,作为子女的可以给家里老年人了解一下。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商品名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伴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症状稳定的慢性心力衰竭 【规格型号】47.5mg*7s 【用法用量】口服,一天一次,最好在早晨服用,可掰开服用,但不能咀嚼或压碎,服用时应该用至少半杯液体送服。同时摄入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通常与剂量有关。偶有关节痛、肝炎、肌肉疼痛性痉挛、口干、结膜炎样症状、鼻炎和注意力损害以及在伴有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出现坏疽的病例 报道。 【禁忌】妊娠 B受体阻滞剂可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心动过缓。因此在妊娠最后3个月以及分娩前后,使用B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到上述危险性。 【注意事项】美托洛尔可能使外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的症状如间歇性跛行加重。对严重的肾功能损害、伴代谢性酸中毒的各种急症,及合用洋地黄时,必须慎重。患变异型(Prinzmetal氏)心绞痛的患者,在使用B受体阻滞剂后可能会由于a受体介导的冠状血管收缩而导致心绞痛发作的频度和程度加重。因此,非选择性岱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此类患者。选择性B1受体阻滞剂在使用时也必须慎重。对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同时给予足够的扩支气管治疗,B2受体激动剂的剂量可能需要增加。美托洛尔的治疗对糖代谢的影响或掩盖低血糖的危险低于非选择性p受体阻滞剂。在罕见的情况下,原有的中度房室传导异常加重(很可能导致房室阻滞)。B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可能会妨碍对过敏反应的治疗,常规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并不总能得

倍他乐克问答集

CV-0611-BE-34 倍他乐克 Q & A 目录 1.既然倍他乐克已经有了平片,阿斯利康公司为什么还要开发倍他乐克缓释剂型? 2.请介绍一下倍他乐克缓释片(ZOK)的药物释放机理。 3.为什么倍他乐克缓释片的活性成分用琥珀酸美托洛尔?而不是原来平片中的酒石酸 美托洛尔? 4.倍他乐克缓释片的适应症很多,所有的适应症的处方剂量都相同吗?对于不同的适 应症如高血压,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倍他乐克缓释片具体的处方剂量分别应该是怎样的? 5.我有很多病人正在服用倍他乐克平片,比索洛尔或是卡维地洛,使用的剂量有大有 小。如果希望改用缓释片应如何转换呢? 6.倍他乐克缓释片对于治疗高血压,具体疗效如何? 7.倍他乐克是否不能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人吗? 8.倍他乐克与同类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9.卡维地洛有很多临床研究结果问世,好像确立了其治疗慢性心衰和高血压的地位, 是否其疗效要比倍他乐克好? 10.康可/博苏(比索洛尔)的血管选择性比倍他乐克高,是否说明其疗效更好? 11.MSD公司推广的LIFE试验说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是不佳的? 12.哥白尼(COPERNICUS)研究证明卡维地洛是唯一能治疗重度心衰的β受体阻滞剂? https://www.360docs.net/doc/075822161.html,ET试验证实慢性心衰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比美托洛尔更能改善生存? 14.ASCOT中证实了抗高血压新药如钙拮抗剂的疗效显著优于老药如β受体阻滞剂吗? 15.GEMINI试验证实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卡维地洛对糖代谢的影响优于美托 洛尔? 16.英国最新高血压指南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作为初始治疗的一线用药有没有依据? 17.阿替洛尔心血管保护作用较差,美托洛尔是否也一样? 18.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最适合哪些高血压患者? 19.正在使用倍他乐克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停药吗?

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倍他乐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尸>0.05)。结论倍他乐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升疾病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适于在老年患者中广泛应用。 标签:倍他乐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心绞痛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以及冠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的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但多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过治疗处理后可有所缓解。本研究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疗效,现对实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为(69.8±5.7)歲。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年龄在60~82岁,平均年龄为(70.6±5.4)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其中5-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册证号:H20120116,生产企业:德国UCB Pharma GmbH)每次40 mg,2次/d;拜阿司匹林(注册证号:H20120236,分装企业:Bayer BitterfeldGmbH)每次10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倍他乐克(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2,生产企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倍他乐克每次12.5 mg,2次,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疗效评价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率衰竭、心绞痛等相关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心电图检查各指标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指标均有所改善;无效: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无改善。

倍他乐克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浅析倍他乐克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摘要】倍他乐克是一种无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外倍索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the cardial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cibis)和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干预临床试验(th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heart failure,merit-hf)提供的证据显示,在目前标准疗法中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产生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的效果。这些结果都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12-02 倍他乐克系β受体阻滞剂,经过十几年多方面严格对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肯定了其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因其对心肌有负性肌力作用,长期以来在国内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被视为禁忌。但心力衰竭长期交感神经兴奋伴有较差的预后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国外倍索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the cardial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cibis)和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干预临床试验(th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heart failure,merit-hf)提供的证据显示,在目前标准疗法

倍他乐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

倍他乐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03T15:59:33.5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3期作者:李佳 [导读]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 (绵阳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倍他乐克。结果:患者血 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乘积、胸痛积分、心梗相关导联ST段抬高值的总和均明显下降,而心功能无明显下降。结论:倍他乐克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和猝死。 【关键词】倍他乐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148-02 Application of Betaloc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 Ji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ian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62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etaloc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by Betaloc Zok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Results Intravenous metoprolol g,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chest pain score,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lated to the sum of the values were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cardiac function without obvious decline. Conclusion Betaloc can prevent heart failure and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Betaloc Zok;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udden death 我们在AMI使用倍他乐克时发现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病死率和心脏猝死率。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2016年4—8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9~77岁,平均年龄58.2±8.3岁,其中急性前、侧壁心肌梗 死45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9例。 1.2 方法 吸氧及心电图、血压监测,常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及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血脂等治疗,有溶栓适应证的患者给予尿激酶150万U 静脉溶栓。加用倍他乐克,2次/d口服,每次(25mg)1/2片。给予3支倍他乐克针剂静注,每支5mg。 2.结果 2.1 静注倍他乐克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无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再梗死,心功能亦未有恶化。见表。 表静注倍他乐克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3.讨论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倍他乐克为选择 性岛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于心肌,防止儿茶酚胺引起β受体兴奋,有助于限制心肌梗死面积的进展,从而有效减少AMI的病死率,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缓解胸痛,减少室颤发生率[2]。本文静注倍他乐克后,患者血压、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乘积(SBPHR)、胸痛积分均明显下降,而心梗相关导联ST段抬高值的总和(∑ST) 也有明显下降,表明心肌梗死范围有所减少。静注倍他乐克后半小时及1周内均未见有明显的心功能恶化,表明早期使用能预防心功能不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74-282. [2] Bjorkander I,Forslund L,Ericson M,et al.Long-term stability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hronic stable angina pectoris,and the impact of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09,29(3): 201-208.

黛力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黛力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黛力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4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下降,且复发率极低。结论黛力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eanxit combined with betaloc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neurosis. Methods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eanxit combined with betaloc in the treatment, 4 weeks for 1 courses. ResultsIn treatment group,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very low. ConclusionDeanxit combined with betaloc for treatment of cardiac neurosis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Key words:Cardiac neurosis; Deanxit;Betaloc;Clinical effect 臟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无器质性心脏病变[1]。本文对60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经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产生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60例,所有病例全部符合《实用内科学》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断标准[1]。其中男15例,女45例;年龄18岁~62岁;病程3个月~10年。入选患者依从性好, 自愿接受随访,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倍他乐克1 2.5 mg,口服2次/d;谷维素20mg,口服3次/d;地西泮2.5mg,口服2次/d。治疗组:倍他乐克12.5 mg,口服2次/d;黛力新1粒,口服2次/d,连用4w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4w后再次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检测;复查心电图以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疗效评定: 焦虑自评量表: 标准分40~49分为轻度焦虑; 50~5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 标准分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为重度抑郁。症状观察: 显效: 心悸、心前区疼痛、气短、乏力及头晕、失眠等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 上述症状明显改善, 发

倍他乐克缓释片说明书(共1篇)

篇一: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倍他乐克(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倍他乐克 通用名称: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英文名称:metoprolol succin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成份】 琥珀酸美托洛尔。 【适应症】 (心绞痛(angi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 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 【用法用量】 治疗高血压:每天100毫克,早晨顿服或分早、晚两次服,效果不满意可再加量或合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心绞痛:每天100毫克,分早、晚两次服,病情严重者加量。用于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及心肌梗塞后的维持治疗时,治疗剂量遵医嘱。最大剂量不应超过300毫克/天。 【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服药后可有轻微上腹部不适、倦怠或睡眠异常,长期服用后可消失。偶有报告非特异性皮肤反应和肢端发冷。 【禁忌】 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应慎用,ⅱ、ⅲ房室传导阻滞者、严重心动过缓者禁用。 【注意事项】 和其他&beta;阻滞剂一样,中断治疗一般在7-10天内逐步撤除。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人骤 然停药可使病情恶化。对于要进行全身麻醉的病人,最好停止服用,可能的话要在麻醉前48小时停服或遵麻醉师医嘱。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应该同时给&beta;2激动剂,剂量可按的用量调整。对心脏功能失代偿的病人,在使用洋地黄和/或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应慎用。与其它&beta;阻滞剂一样,不应与异搏定同时使用,以免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脏停搏。在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时须小心观察。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beta;阻滞剂对胎儿和新生儿可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心动过缓),因此在妊娠或分娩期间不宜使用。一旦因过量导致显著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开始时先静脉给1-2毫克硫酸阿托品,或用阿托品后再给间羟胺或去甲肾上腺素。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儿童使用本品的经验有限。 老人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与年轻人相比无明显改变,因而老年患者用量无需调鉴。 【药物相互作用】 分2不子,n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 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