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1.像素像素(pixel)是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是图像的基本单位。像素的大小

用尺寸表示,单位是um.X线影像实际上是包含人体某一部位的一定厚度信息的二维图像。

2.数字矩阵矩阵(matrix)是一个数字概念,它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集合,是

由二维(n行和m列)排列成的像素组合,一个像素就是坐标的一个点(x,y)

X线数字成像系统中的每个像素被赋予的数值与所接收到的X线剂量成正比,该数值决定了该像素的灰阶。由这些不同的数值构成的二维图形被称为数字矩阵。图像矩阵又分为采集矩阵(acquision matrix)和显示矩阵(display matrix),采集矩阵指每幅画面观察视野所含像素的数目;显示矩阵指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像素数目。常用的矩阵有512×512、1024×1024等。矩阵与像素的关系为:视野大小固定,矩阵越大,像素尺寸越小,反之越大;矩阵不变,视野增大,像素尺寸增大。

3.原始数据由探测器直接接收到的信号,这些信号经放大后,再通过模/数转换,所得到

的数据称“原始数据”(raw data)

4.显示数据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其显示矩阵中的数据“显示数据”(diasplay data)

5.灰阶照片或显示器上所呈现的黑白图像中,各像素表现出不同的深度灰色。把白色与

黑色之间分成若干级,称为“灰度等级”,表现得亮度(或灰度)信号的等级差别称为灰阶(gray level)。灰阶是由灰度量化(量子化)过程决定的。为适应人的视觉的最大等级范围,灰阶一般只有16个刻度,但其每一刻度内又有4级连续变化的灰度,故共有64个连续的不同灰度的过渡等级。

6.图像重建用原始图像数据经计算而得到二维或三维影像数据的过程被称之为图像重建

(reconstruction)。重建后的图像可经过显示装置或介质显示。

7.窗口技术窗口技术(window technology)是指分析数字化图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选

择适当的窗宽(window width,WW)和窗位(window level,WL)来观察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

8.比特比特(bit)又称位深,是信息量的单位,比特值越大信息量越大,亮化的精度越

高。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是由其比特值决定的,同一幅图像,用不同的比特量化会得出不同的密度分辨率。目前常用的比特值为8,12或16.

9.密度分辨率在低对比的情况下,分辨物体微小差别的能力,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用

百分数表示。位深是决定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10.空间分辨率既对于物体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又称高对比分辨率,用LP/cm表示。图

像的空间分辨率是由像素的大小来决定的。

11.时间分辨力时间分辨力又称动态分辨力,是指成像系统对运动部位成像的瞬间显示能

力。时间分辨力越高,对动态组织器官的成像显示能力越强,影像越清晰。

12.噪声噪声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不利因素,噪声限制了数字或模拟图像的对比及空间分辨

率。噪声无处不有,不能完全消失。数字图像的噪声来源于:量子噪声,电子元件形成的噪声,重建法形成的噪声等。

13.信噪比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的比值称为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RN)。SRN是影像质

量评价的重要指标。SRN越大,影像质量越好;反之,影像质量越差。

影像的数据量

数字图像是由像素矩阵构成的,矩阵中的每个像素被赋予一个整体数值代表一定灰度。矩阵大小、灰度级数决定了影像的数据量,并影响影像质量和传送、存储等。

1.矩阵大小与图像的关系像素矩阵的大小,不是随意确定的,它必须保证数字图像能不

失真地反映原始图像信息,这是确定数字图像空间像素矩阵大小的原则。举证的大小(像

素数)大多由临床应用和成像系统的容量决定。由于数字系统的二进制特性(计算机只识别0和1这两个二进制数),图像矩阵中的行与列的数目一般都是2的倍数,如512×512、1024×768。一幅图像中包含的像素数目等于图像矩阵行数与列数的乘积。

由于像素数量与像素大小的乘积决定视野,在空间分辨力相同的条件下,视野(图像)大比视野(图像)小需要的像素更多,所以图像矩阵更大;若图像矩阵大小固定,视野增加时,像素的尺寸增大,图像空间分辨力降低。像素数对数字图像显示效果的影响,如图4-7所示。

因此为了获得图像更多的细节和更高的分辨率,人们希望使用大的像素矩阵和小的像素尺寸,但是每提高一步数据量将成倍增加,如像素宽度、高度每减少一半,像素总数便会增加四倍,占据计算机内存空间就会增大,图像处理时间将延长。

2.灰度级数与数字图像之间的关系图像灰度的量化是把模拟图像中连续变化的灰度值量

化成离散的有限个等级的整数量,量化后的整数灰度值又称为灰阶。量化的级数越多,数字化过程带来的误差就越小。

由于计算机存贮和处理数字图像均采用的是二进制数,量化后灰度级的数量由2n决定,是二进制数的位数,常称为位(bit),n用来表示每个像素的灰度精度。数字图像的灰度精度范围为10-12位(1024-4096个灰度级)。灰度级数与产生的数字图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用尽可能多的量化级别来精确表示原来的灰度,有利于保持图像的不失真,但过高的灰度级数会占据大量计算机存储空间。

3.数字影像数据量的计算数字影像数据量的计算是根据下式计算出的:

数字影像数据量=横向像素数m×纵向像素数n×灰阶数b

如果我们把一幅影像进行标本分割为m×n个像素,灰度量化的比特值定位b比特(2b),则整幅影像的总数据量就是:m×n×b比特。例如:一幅1024×1024矩阵,10比特的DSA 影像数据量的计算:

1024×1024×10=10 485 760(比特,bit)

=1 310 720(字节,Byte)

=1280(千字节,Kb)

=1.25(兆字节,MB)

次计算中的单位换算关系为: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广告摄影概念与特征

广告摄影的概念 一、广告摄影的定义 广告摄影是以商品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结构、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点,从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广告摄影是传播商品信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要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告已经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它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成为广告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媒介。摄影艺术与现代广告相结合,既为广告艺术开创了新纪元,又为摄影艺术开拓了崭新的服务领域,所以广告摄影是具有商业与审美双重价值的实用造型艺术。 二、广告摄影的特征:

①服务性是第一位的 广告摄影首先是摄影的一个门类,但是又与广告推销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人把广告摄影作品当作是纯粹的艺术摄影来看待,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尽管广告摄影和艺术摄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实际上不同的。它一般是受生产或经营单位的委托,根据他们的特定要求和意图去设计制作的,而不能以摄影师个人的愿望进行随心所欲的处理。 摄影是以传达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所以,广告摄影是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从现代传播功能的角度来看,广告摄影也可以称为信息传递艺术。广告摄影必须追求实际的传达效果为目的,具有十分明确的市场目标和宣传目的,要求针对目标市场和目标用户而拍摄制作,注重实效性。广告摄影必须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其评价标准虽然也重视思想性和艺术性, 但还更多层面上要考虑其商业性因素。

②摄影的实用功利性 广告摄影的力量在于更多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欲望,其实用性相当明确,评价广告摄影的标准是根据整个广告推广活动终结时的结果来检查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检验广告摄影作品成败的标准。也就是说,对于广告作品的评价和预测,是根据广告在商品推销中所起的作用,始终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不能以个人感受为基础。具体地说,一张广告摄影作品,不管艺术上是多么精湛,只要它缺乏"推销"的力 量,在进入消费者的视觉领域后,即便能够引起足够的审美效果,但是如果无法刺激消费者

摄影基础课程学习大纲.doc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计划 1. 课程教学目标 《摄影基础课程》摄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已 摄影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 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摄影教学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课程主要着重介绍照相机(含相机类型、结构、使用及维护)、 黑白感光材料(含种类、性能和选用等)、摄影曝光(含正确认识曝光、曝光量估计等)、景深与超焦距(含影响景深的因素及规律、超焦距含 义的使用价值等)、摄影实践(含人物、风光、静物摄影以及运动、广 告摄影等)、黑白暗房工艺(含黑白胶卷的冲洗、黑白照片印相和放大 的制作)、摄影构图(含构图的原则和要求、影响构图的因素等)、数字摄影系统(数字相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等内容。 2.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摄影是艺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掌握传统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技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与摄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所需要的各种摄影器材,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去掌握并创作拍摄全过程和后期暗房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灵活掌握摄影中常用的拍摄方法、技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创作和拍摄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各方面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摄影器材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要求学生掌握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识各种常用镜头、照相机的基本结构;胶卷的类型和成像特点;初步掌握摄影用光、曝光、取景、构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拍摄照片的技巧和黑白摄影暗房后期制作。

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数字摄影中的常用概念 1.像素像素(pixel)是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是图像的基本单位。像素的大小 用尺寸表示,单位是um.X线影像实际上是包含人体某一部位的一定厚度信息的二维图像。 2.数字矩阵矩阵(matrix)是一个数字概念,它表示一个横成行,纵成列的数字集合,是 由二维(n行和m列)排列成的像素组合,一个像素就是坐标的一个点(x,y) X线数字成像系统中的每个像素被赋予的数值与所接收到的X线剂量成正比,该数值决定了该像素的灰阶。由这些不同的数值构成的二维图形被称为数字矩阵。图像矩阵又分为采集矩阵(acquision matrix)和显示矩阵(display matrix),采集矩阵指每幅画面观察视野所含像素的数目;显示矩阵指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像素数目。常用的矩阵有512×512、1024×1024等。矩阵与像素的关系为:视野大小固定,矩阵越大,像素尺寸越小,反之越大;矩阵不变,视野增大,像素尺寸增大。 3.原始数据由探测器直接接收到的信号,这些信号经放大后,再通过模/数转换,所得到 的数据称“原始数据”(raw data) 4.显示数据在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其显示矩阵中的数据“显示数据”(diasplay data) 5.灰阶照片或显示器上所呈现的黑白图像中,各像素表现出不同的深度灰色。把白色与 黑色之间分成若干级,称为“灰度等级”,表现得亮度(或灰度)信号的等级差别称为灰阶(gray level)。灰阶是由灰度量化(量子化)过程决定的。为适应人的视觉的最大等级范围,灰阶一般只有16个刻度,但其每一刻度内又有4级连续变化的灰度,故共有64个连续的不同灰度的过渡等级。 6.图像重建用原始图像数据经计算而得到二维或三维影像数据的过程被称之为图像重建 (reconstruction)。重建后的图像可经过显示装置或介质显示。 7.窗口技术窗口技术(window technology)是指分析数字化图像的一种重要方法。即选 择适当的窗宽(window width,WW)和窗位(window level,WL)来观察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 8.比特比特(bit)又称位深,是信息量的单位,比特值越大信息量越大,亮化的精度越 高。数字图像的密度分辨率是由其比特值决定的,同一幅图像,用不同的比特量化会得出不同的密度分辨率。目前常用的比特值为8,12或16. 9.密度分辨率在低对比的情况下,分辨物体微小差别的能力,又称低对比度分辨率,用 百分数表示。位深是决定密度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10.空间分辨率既对于物体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又称高对比分辨率,用LP/cm表示。图 像的空间分辨率是由像素的大小来决定的。 11.时间分辨力时间分辨力又称动态分辨力,是指成像系统对运动部位成像的瞬间显示能 力。时间分辨力越高,对动态组织器官的成像显示能力越强,影像越清晰。 12.噪声噪声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不利因素,噪声限制了数字或模拟图像的对比及空间分辨 率。噪声无处不有,不能完全消失。数字图像的噪声来源于:量子噪声,电子元件形成的噪声,重建法形成的噪声等。 13.信噪比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的比值称为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RN)。SRN是影像质 量评价的重要指标。SRN越大,影像质量越好;反之,影像质量越差。 影像的数据量 数字图像是由像素矩阵构成的,矩阵中的每个像素被赋予一个整体数值代表一定灰度。矩阵大小、灰度级数决定了影像的数据量,并影响影像质量和传送、存储等。 1.矩阵大小与图像的关系像素矩阵的大小,不是随意确定的,它必须保证数字图像能不 失真地反映原始图像信息,这是确定数字图像空间像素矩阵大小的原则。举证的大小(像

摄影测量课后习题复习

1、摄影测量对航摄资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影像的色调要求影像清晰,色调一致,反差适中,像片上不应有妨碍测图的阴影。 2)像片重叠 同一航线上要求两相邻像片应有一定的重叠,称航向重叠。航向重叠:60% ~ 65% ,最小不应小于53%;相邻航线间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旁向重叠。旁向重 叠:30% ~ 40% 最小不得小于15% 3)像片倾角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了倾斜,摄影机轴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称为相片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 4)航线弯曲受技术和自然条件限制,飞机往往不能按预定航线飞行而产生弯曲,造成漏摄或旁向重叠过小从而影像内业成图。一般要求航摄最大偏距与全航线长之比不大于3%。 5)像片旋角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像片旋角,一般要求像片旋角不超过6°,最大不超过8°。 2、什么是像片重叠?为什么要求相邻像片之间及航线之间的像片要有一定的重叠?答:两张相邻的像片之间重叠的部分叫像片重叠为了满足测图的需要,在同一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相邻航线也应有足够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3、摄影测量常用哪些坐标系统,各坐标又是如何定义的? 像方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是以像主点为原点的右手平面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为坐标原点,x、y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x、y轴平行,z轴与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指教坐标系S-xyz。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像点坐标可以直接从像片上量取获得,而各个像片的像空间坐标是不统一的,给计算带来了困难,就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于是有了像空间辅助在坐标系。有三种取法:1. 取u、v、w轴系分别平行于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这样同一像点a在像空间坐标系坐标为x,y,z = (-f),而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为u,v,w;2. 是以每条航线第一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3. 以每个相片对的左像片摄影中心为坐标原点,摄影基线方向为u轴,以摄影基线及左片光轴构成的平面作为uw平面,过原点且垂直于uw平面(左核面)的轴为v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物方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地面测量坐标系:高斯-克吕格3度或6度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定义的从某一基准面量起的高程两者组合而成的空间左手坐标系 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是右手系,给地面点由像空间辅助坐标系转换到地面测量坐标系带来困难,为此要建立一个过渡性坐标系,称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原点在测区内某一地面点上,X轴大致与航向一致的水平方向,Y轴与X轴正交,轴沿铅垂方向,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一) 习摄影有些年头,由于忙近两三年也没怎么没过相机!我是一个铁杆煤油,逛论坛很多,发现论坛里也有不少热爱摄影的煤油!水平参差不齐,有顶尖的高手,也有刚入门或者想要入门的朋友,一直想发个科普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有关摄影的基本知识,但也是由于时间的缘故,一直没能成行,在下今日有点空闲时间,就转载一些别人总结的文章,并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转发给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高手可以绕道,不过如有不恰当的地方,也欢迎指导,一起交流学习嘛! 今天写的算是第一季吧,如果大家反映良好,感觉有所帮助的话,我以后会抽时间发第二季,第三季等等! 好吧,先拜一拜摄影的鼻祖 达盖尔和他的相机 达盖尔: 世纪年代末期,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是法国著名是艺术家。 “题目”割一下,不过碗大个疤 第一季:相机的分类,以及相机中的几个常见概念 相机的分类:传统光学相机: 按胶片的规格不同可分为: 半格机:一张胶片每次上弦只过半个格,可照两次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24mm 36mm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55.6mm 55.6mm(比例)

大画幅相机:就是能拍摄胶片规格为90mm 120mm及180mm 240mm以上的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按取景方式可分为:旁轴取景照相机:取景和成像不是一个光路,就是以前最常见的傻瓜机系列,一个眼平视取景,一个镜头成像,取景和成像有偏差,看到的和照到的有一点偏差。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所谓的单反,取景和成像一个光路,一个镜头,带一个反光板,取景时反光板,放下,成像是反光板抬起。取景和成像几乎无偏差。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是两个镜头的带反光板的照相机,一个镜头成像,一个镜头取景。下面会给出工作原理图,很简单,自己理解,这种方式取景和成像也是有偏差的。记得小时照相,摄影师低着头看(取景)的老海鸥相机吗?那就是双反! 按聚焦方式不同、按用途不同还可以分好多特殊类型的相机,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这里就不表了。 双反的工作原理

数字摄影与摄像考试A卷答案

数字摄影与摄像考试A 卷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数字摄影与摄像》考试A卷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字摄影正以其非胶片化和数字化的特性代表额摄影发展的新潮流。 2.1975年,赛尚制造了世界上首台数码相机的原型——“手持电子照相机”,以及回放 系统,并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数码照片。 3.根据镜头的用途和作用,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距镜头等。 4.滤色片包括色温校正片和中性滤光片,前者用于色彩校正。可改变经过摄像机镜头的光 线的色温;后者不改变光线的色温,只改变景物入射的透光率。 5.数字摄像机使用的存储介质有录像带、光盘、微型硬盘和存储卡等。 6.白平衡的调整是摄影机根据光源中光谱成分的变化,通过调整图像传感器输出的视频信 号电平,使红、绿、蓝三路信号电平保持1:1:1的状态,以准确地重现白色。 7.景别指的是镜头画面中主体的范围和视觉距离的变化。 8.根据视觉距离变化的远近和景物范围的大小,习惯上,将景别分为远景、全景、中景、 _近景_和特 写。 9.不同的景别有不用的表现力,因此要根据__表现意图__决定景别,正如绘画理论中所讲 “远取其势,近取其神”。 10.静态构图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机位固定、光轴固定、和焦距固定。 11.基本暖色是指红色,基本冷色是指蓝色。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在其他控制曝光量不变的设置不便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曝光量越(A) A、大 B、小 C、不变 2、色温指(B) A、日照的温度 B、发光光源的温度 C、白炽灯照射的温度 3、下列属于光学系统的是(B) A、光像 B、镜头 C、液晶屏 4、CCD是的英文缩写是(A)? A、光电耦合器件 B、焦距 C、色度信号 5、用广角拍摄电视画面具有(C)特点 A、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B、景深小 C、视角广 6、人物占据画框的1/2为(D)景别 A、远景 B、近景 C、中景 D、全景 7、所谓特写是指(C) A、人物的脖颈以上 B、人物胸部以上 C、人物某一局部 8、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是哪以下哪种景别(D)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特写 9、属于运动拍摄的拍摄方法是(A)A、摇摄:移动拍摄B、摇摄:甩动拍摄C、拉远拍摄:推进拍摄 10、(A)镜头由于其特殊的镜片组合方式所呈现的望远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人眼视觉 范围的一种延伸 A、长焦距镜头 B、广角镜头 C、变焦距镜头 D、短焦距镜头 10、突出主体人物重点形象细节,重要的情节因素的镜头是(A) A、推镜头 B、摇镜头 C、拉镜头 D、摇镜头 11、(B)景别在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 A、近景 B、远景 C、全景 D、中景 13、被摄对象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公正、冷静、亲切的是以下哪种摄像方式(B) A、府摄 B、平摄 C、仰摄 D、侧摄 14、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具有以下特点(A) A、视角宽,范围大,景深大 B、视角窄,范围大,景深大 C、视角宽,范围小,景深大 D、视角宽,范围大,景深小 15、电视摄像机的宽容度通常为(B) A、1∶16 B、1∶32 C、1∶64 D、1∶128 16、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于被摄对象身后时,被摄对象处在(D)状态。 A、顺光 B、侧光 C、侧逆光 D、逆光 17、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不同的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7中色光。其中,光的三原色是指(A) A红-绿-蓝B、橙-黄-绿C红-橙-黄、D、、红-黑-白 18、摄影画面由主体,陪体,环境几部分组成。其中主体是指(D) A、人 B、人和物 C、主要的人 D、拍摄的主要对象 19、景深是指被摄画面前后清晰的范围,下列有关景深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B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C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20、从原理上讲,标准镜头的焦点距离接近照相机画幅对角线的长度:那么,对于胶片为 36mmx24mm的135型照相机来说,它的标准镜头是(C) A、24mm B、36mm C、50mm D、90mm 21、光圈是可以自由调节的控制进光量的装置,它的大小由一系列f/表示,对同一只镜头, 比f/8进光量大的是(A) Af/4Bf/22Cf/11Df/16 22、色温单位为k,是摄影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B) A某种颜色的温度B颜色温度的高低C光的颜色 23、交叉点的位置上,它所描述的是(B)构图方式 A平衡构图B三分法构图C黄金分割法构图D对称构图 24、亚洲黄色人种的肌肤的平均反光率约为(A) A、18% B、25%~30% C、12、5% D、50% 25、照相机在拍摄前先要人工调整好光圈刻度拍摄时自动调整快门使曝光正常的半自动曝光模式称 为(A)。 A程序曝光模式B手动曝光模式C光圈优先曝光模 26、相邻两级光圈档位,前一级的通光量是后一级的(B) A2倍B4倍C、1/2D1/4 27、要使杂乱的背景变虚,在照片中突出被摄主体,可选用(A)镜头。 A长焦距B广角C、变焦距D、鱼眼镜头 28、照相机、摄像机维护保养应做到五防:防震、防晒、(B)、防尘。 (A)防干燥、防热(B)防热、防潮 (C)防潮、防冻(D)防热、防冻 29、红、橙、黄、绿、青、蓝、紫是可见光按波长(B)排列而呈现的颜色。 (A)从短到长;(B)从长到短(C)无规则(D)特点 30、根据光线性质不同划分,室外光主要有(C)两种。 (A)入射光与反射光(B)太阳光与环境光 (C)直射光和散射光(D)顺光与逆光

《数字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00000000)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摄影技术与艺术、数字摄影创作两方面的知识,课程融专业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题材摄影创作要点;摄影特性、摄影技法、摄影创意设计、题材拍摄技巧、摄影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4级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影技巧、摄像基础知识等三个模块内容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数字摄影、数字摄像的基本理论和特性,掌握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摄影技法等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能力目标 掌握拍摄摄影图片和图像资料的基础技能,以及进行摄影摄像创作的专业技能。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开展摄影创作,促进创作型摄影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一)摄影与摄影器材 1. 主要内容: 摄影发展简况;学习成像与摄影原理,了解机械式照相机与感光成像、数码摄影与成像的关系;熟悉各种类照相机的结构、特点、用途;了解镜头成像原理,以及各种镜头的特点与使用规律;熟悉摄影辅助器材的种类、作用和用途;熟悉感光材料的性质、种类与应用特性。纯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摄影产业 2. 教学要求: 明确摄影的的正确定位,掌握摄影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3. 教学重点: 摄影发展史;摄影产业与教育 4. 教学难点: 商业摄影特点和要求 (二)摄影基础概念 1.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并掌握摄影基础概念的各个方面。熟悉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快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2. 教学要求: 掌握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 3. 教学重点: 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摄影测量原理》 实 验 报 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预备知识 一、实验目得 1、了解4d得基本概念。 2、了解VirtuoZo NT系统得运行环境及软件模块得操作特点。 3、了解实习工作流程,从而能对4d产品生产实习有个整体概念。 二、实验内容 1、熟悉4D得基本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缩写DEM)就是在某一投影平面(如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得平面坐标(X,Y)及高程(Z)得数据集。 数字正射影像图(缩写DOM)就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得数字化航空像片,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剪裁生成得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它就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与影像特征得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数字线划地图(缩写DLG)就是现有地形图要素得矢量数据集,保存各要素间得空间关系与相关得属性信息,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标。 数字栅格地图(缩写DRG)就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得栅格数据文件。每一幅地形图在扫描数字化后,经几何纠正,并进行内容更新与数据压缩处理,彩色地形图还应经色彩校正,使每幅图像得色彩基本一致。数字栅格地图在内容上、几何精度与色彩上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保持一致。 2、了解VirtuoZo NT系统,熟悉系统得运行环境及配置,主要软件模块以及作业方式等,了解系统目录。 3、系统启动。 4、4d产品制作流程

根据VirtuoZo制作4d产品得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三、实验方 法与步骤 通过阅读 实验指导书, 对制作DE M、DOM流 程以及基本知 识进行足够得 了解。 四、实验结 果 五、实验心得与体会 通过学习摄影测量这门课,我已经了解4D得一些知识,现在又做了这次实验,使我对4D产品又加深了了解,此外,我也接触到了一个软件VirtuoZo NT,我开始就将这个软件进行练习,不断得去了解这个软件,通过实习指导书与视频,我对这个软件得又了更进一步得了解,这个软件就是做摄影测量实验得基础,在这个界面里能够做出一个完美得数字模型,能够将整个城市或者整个地区得影像制作成地形图与正摄投影图,能够使人们更加直观得瞧出地区得整体景象,我们能够用它制作4D产品,我要理解这个软件得制作流程,能够更好得做出产品。

7微距摄影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7微距摄影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微距摄影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发表时间:2002-06-29来源:无忌原创作者:Xitek点击数:4415责任编 辑:marlene 微距摄影是摄影活动中比较大的一类,可以说,绝大多数从事摄影活动的人士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并不神秘,但是一些摄影爱好者对这类摄影方式有种不可捉摸的感觉,主要是从事了普通摄影之后,以为微距摄影是一种另类的方式,实际上微距摄影是普通摄影的延伸,它的工作机理与普通摄影是一样的,都要遵守光学的基本规律。 微距摄影也有其特殊性,于是涉及到诸多的附件,如何灵活地使用这些附件,是本文的出发点。 在摄影中,涉及到一个放大率的概念,这个概念与影象的复制比率有关。复制比率是被摄体实际大小与影象大小之间的数字关系,通常用冒号两边的数字来表示: [影象大小] : [被摄体实际大小]

这里有两个基本距离:镜头节点与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V / 镜头节点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U。 如果放大率小于1:1:则U > V; 如果放大率大于1:1:则U < V。

放大倍率用M 来表示: M = [影象大小] / [被摄体实际大小] 普通镜头加附件进行微距摄影的光学性能问题: 一般的摄影镜头,是按拍摄距离大约为焦距的100~500倍来进行优化设计的,在这样的拍摄距离,镜头表现是最好的,各类像差得到很好的平衡。偏离这个距离时,各类像差的平衡被破坏,因此镜头的表现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特别是像场弯曲,表现得极为明显。 有效光圈系数f问题: 镜头上标记的光圈系数 f 值,是指镜头的拍摄距离在无限远时的数值,当镜头的拍摄距离小于无限远时,实际有效值会增大。假定镜头上标记的f值为f∞,则实际有效f值就是: f = f∞(1 + M)

数字摄影测量学要点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要点(2016.5) 1、摄影测量发展历程 模拟摄影测量(1851-1970) 模拟摄影测量主要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反求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它所采用的仪器为光学投影器、机械投影器或光学-机械投影器模拟摄影过程,用光线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解析摄影测量(1950-1980) 1957年,Helava提出用“数字投影代替”物理投影,数字投影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时的进行共线方程的解算,从而交会出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 利用数字影像相关技术,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测图。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 1)处理的原始信息主要是数字影像; 2)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 2、数字摄影测量的任务、特点 主要任务:使用星载(机载)传感器所获取的可见光影像对地球陆地区域进行信息提取,具体包括:目标量测、影像解译、地形图测绘、正射影像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生成。 特点:数据量大、计算机运算速度快、技术精度高。 3、数字摄影测量 定义: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影像相关技术来代替人眼的目视观测,自动识别同名点,实现几何信息的自动提取。 主要内容:影像及特征点的识别、同名像点的自动相关和匹配、数字影像纠正技术、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完整操作和测绘产品的生产。 4、计算机辅助测图 计算机辅助测图(又称数字测图)是利用解析测图仪或具有机助系统的模拟测图仪,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测绘数字地图,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测量数据库。计算机辅助测图系统所处理的依旧是传统像片,且对影像的处理仍然需要人眼的立体量测,计算机则起数据记录与辅助处理的作用,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方式。计算机辅助测图是摄影测量从解析化向数字化的过渡阶段。

纪实的摄影概念特点及方法

纪实的摄影概念特点及方法 来源:摄影吧作者:发布时间:10-12-08 浏览()纪实摄影的定义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依·斯特莱克(Roystryher)就提出要为纪实摄影下一个定义,但迄今为止,都没有一个公众认可的定义。这其中较早的定义和最近的定义,可以让我们看到纪实摄影许多特征。美国纪实摄影家罗西娅,兰格(Dorotherlange)的定义。纪实摄影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作纪实。它的论点是: 1、人与人的关系,记录人们在工作中战争中的行为,甚至一年中周而复始的活动。 2、描写人类的各种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 3、揭示人们的活动方法: a、接受生活的方式; b、表示虔诚的方式; c影响人类行为的方式。 4、纪实摄影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还需要业余爱好者的参与。 她的定义指出了纪实摄影的特征,所要反映的题材,以及题材中需关注的焦点和摄影的参加者。 1985年美国南卡罗莱那大学硕士生斯蒂芬尼.安克莱恩(stphanieAmRlein)在其论文《纪实摄影的新定义》中说: 1、纪实摄影是由一个技艺高超,富有献身精神的摄影家以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拍摄的系列照片,它能抓取人类状况的现实本质。展现生活条件,而无论是好、是坏。 2、纪实摄影是对被研究社会状况的视觉描写。其中流露出拍摄者的关心,并表明可能需要作那些变化。 3、纪实摄影是解释人与环境,人与社会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解说性照片。 纪实摄影的类型 1、图片故事:对某人,某事件进行具体的描绘,注重情节和连续性。注重非关键时刻的拍摄,使之成为慑人心魄的一瞬。 2、图片系列:相同的主题,相互关连的成组照片,静态纪实,没有时间的限制和变化。

摄影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 1、传统摄影测量学定义: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及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提取物理信息。也就是说,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它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3、摄影测量的分类 ①按距离远近: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显微摄影测量 ②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 ③按处理手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4、地形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与规划等部门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基础数据 5、非地形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用于工业、建筑、考古、医学、生物、体育、变形观测、事故调查、公安侦破与军事侦察等方面 6、数字地图: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RG (数字栅格地图) 7、摄影测量的特点: ①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较少受到周围环境与条件的限制) ②由二维影像重建三维目标 ③面采集数据方式 ④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8、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9、模拟摄影测量: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10、模拟摄影测量的特征: ①形成了较完整的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②依据相片变为地形图的作业过程及需要,生产了大量复杂、昂贵的摄影测量仪器 ③根据仪器及测量原理的不同,形成了较完整的相片变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11、模拟立体测图仪分为:光学投影、光学-机械投影、机械投影 12、1957年,海拉瓦博士提出解析测图仪的思想,标志着解析摄影测量的开始 13、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14、解析测图仪与模拟测图仪的主要区别:前者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后者使用的是模拟的物理投影方式。 仪器设计和结构上的不同:前者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坐标量测系统,后者使用纯光学、机械型的模拟测图装置 操作方式的不同:前者是计算机辅助的人工操作,后者是完全手工操作

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

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 f87 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 第一章:光圈景深的关系 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虽然DC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来讨论吧!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

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χ 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 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

数字摄影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00000000)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学习摄影技术与艺术、数字摄影创作两方面的知识, 艺术性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能力,磨练摄影的基本功底。 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题材摄影创作要 点;摄影特性、 摄影技法、摄影创意设计、题材拍摄技巧、摄影后期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与知识。 、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4级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影技巧、摄像基础 知识等三个模块内容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摄影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数字摄影、数字 摄像的基本理论和特性,掌握摄影器材、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摄影技法等方面的一般知 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能力目标 《数字摄影技术》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融专业性、技术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摄

掌握拍摄摄影图片和图像资料的基础技能,以及进行摄影摄像创作的专业技能。本课 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和开展摄影创作,促进创作型摄影人才的培养。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 鲜事物的素质。 六、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理论部分 (一)摄影与摄影器材 1. 主要内容: 像的关系;熟悉各种类照相机的结构、特点、 特点与使用规律;熟悉摄影辅助器材的种类、 应用特性。纯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摄影产业 2. 教学要求: 明确摄影的的正确定位,掌握摄影发展的过程与现状 3.教学重点: 摄影发展史;摄影产业与教育 4.教学难点: 商业摄影特点和要求 (二)摄影基础概念 1. 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并掌握摄影基础概念的各个方面。熟悉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快 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2. 教学要求: 掌握摄影曝光、摄影对焦、摄影光圈 3.教学重点: 能够独立掌握摄影的基本方法,完成一般性的拍摄工作。 4.教学难点: 不同摄影风格和软件直接的联系 (三)摄影技术 1. 主要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与摄影创作实习,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摄影技术操作,领会并掌握摄影 构图、摄影造型、 摄影发展简况;学习成像与摄影原理, 了解机械式照相机与感光成像、数码摄影与成 用途;了解镜头成像原理,以及各种镜头的 作用和用途;熟悉感光材料的性质、种类与

摄影(00005)

摄影新手必读

摄影新手必读-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 第一章:光圈景深的关系 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虽然DC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来讨论吧!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χ抵洌加小敢桓瘛梗ɑ虺莆敢患丁梗┑墓饬坎钜臁@鏵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观念摄影的基本介绍

观念摄影的基本介绍 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西方观念摄影的源起 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而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国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 与西方的观念摄影起源相比较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1976出现的诸如蒙敏生、王秋生等人用摄影作品对“文革”进行反思,带有反讽意味的作品也可以“划归”到观念摄影之中去。其后1979年的北京的“四月影会”和随后出现的“裂变群体”,北京现代摄影沙龙,上海的“北河盟”、厦门的“五个一”、哈尔滨的“方尖碑”广州的“人人影会”,他们在摄影中有了一种观念的显现。但是这些并不是中国观念摄影的起源,他们仍是用纪实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并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评介与叙事语境中,于是与当代艺术的距离与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署名是当时中央美院的学生王虎、王友身、陈淑霞、刘庆和。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出现这种类型的摄影,因此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 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