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文名:孔繁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聊城堂邑五里墩村

出生日期:1944年7月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29日职业:领导干部

毕业院校:聊城技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模范共产党员,

优秀领导干部

目录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孔繁森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孔繁森图册(4张)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地广人稀,常年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摄氏度,每年7级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可是,1993年春天,年近50岁的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孔繁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简介

(1944年7月-1994年11月29日),孔

孔繁森2(20张)

子第74代子孙,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于聊城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10月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1966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任聊城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到聊城地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作。曾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1975年3月,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7月赴西藏自治区。任中共岗巴县委副书记。1981年4月回聊城,历任中共莘县县委副书记,聊城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聊城行署副专员、党组成员。1988年,再次赴藏,任拉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

荣誉称号

199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

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为纪念孔繁森、发扬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中共聊城地委、聊城地区行署,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先后作出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决定。《人民日报》发表《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先后为孔繁森题词,对孔繁森同志给予极高的评价。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孔繁森“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称号。

藏区工作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孔繁森图片1(20张)

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三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孔繁森到任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跑遍了全市八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

孔繁森雕像[2]

孔繁森对于分管的卫生和民政工作也同样的投入,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三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阿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山东省,而人口仅有六万,地广人稀,这里长年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多度,每年7至8级大风占140天以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使许多人都望而却步。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

孔繁森与家人的合影

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己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歌曲《走进西藏》《公仆赞》《等你回家》就是对他的赞颂。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

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孔繁森》一文已被苏教版语文书收录为课文。

编辑本段纪念馆舍

简介

孔繁森纪念馆坐落在中国江北水城(聊城)碧波荡漾、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1995年7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1995年9月10日正式开馆接待观众。孔繁森

孔繁森

同志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西北隅。为纪念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馆占地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为换廊式结构。

相关信息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父母被震灾夺走了生命。他将这3个孤儿接到家里,担负起养育责任。他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再加上每次下乡总要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所剩无几。领养了3个

孔繁森手迹(现保存在孔繁森纪念馆)

孤儿后,孔繁森经济上更加拮据。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他受苦,他悄悄地来到了西藏军区总医院血库,要求献血。护士认为他年纪已大,不适合献血,他就恳求护士:“我家里孩子多,负担重,急需要钱,请帮个忙吧!”护士见孔繁森如此恳切,只好同意他的请求。1993年,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共收取医院按规定付给的营养费900元,都用于生活补贴。

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

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

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编辑本段个人名言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编辑本段繁森精神

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今天我们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传播孔繁森精神, 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大有裨益。

孔繁森纪念馆

深入挖掘“好人”“大写的人”这一基本特质,倡导与时俱进地学习孔繁森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的爱、爱别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价值观,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国家种族和宗教,也照顾到全人类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价值,是全球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伦理观,广泛传播推广,终将造福人类!

十五年前,一个光辉的名字,在一夜之间誉满中华大地;一位共产党员,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高尚的精神,至今依然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这就是孔繁森和孔繁森精神!十五年过去了,孔繁森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庆祝新中国六十年华诞之际,孔繁森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山东省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值此纪念孔繁森殉职十五周年之际,以更开阔的眼界审视孔繁森精神的时代特征,从普世价值的角度来全面深刻认识孔繁森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好人”“大写的人”这一基本特质,对于在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与时俱进地学习和传播孔繁森精神,促进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孔繁森精神走向世界,扩大先进文化影响力,使之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孔繁森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西藏、爱集体、爱家乡、爱亲友,爱自然,爱他应该爱、能够爱的一切。为了这伟大的爱,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像虔诚的信徒和苦行僧一样地笃信着心中的信仰,执着地坚持着共产主义信念

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无怨无悔,持之以恒。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他的爱比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更博大,超出了至爱亲情的世俗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孔繁森是个孝子,在人民和母亲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赴藏的艰难征途;孔繁森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深爱着妻子儿女,当高原藏胞更需要干部、更需要帮助时,他忍痛割舍了亲情。妻子上抚养老母、下养育三个孩子,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堪重负,孔繁森却把有限的工资用到更困难的藏族同胞身上。作为一位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生活的地委书记,清贫和节俭的让人难以置信,他节衣缩食,连快香皂也舍不得买。对自己是那样苛刻,对别人是那样大方,死后只留下几个纸箱子和仅有的八块六毛钱。古人云:克己者,多内省,必厚人。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领。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克己者和强者。最近,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接受央视《流金岁月》栏目主持人采访时说,爸爸活着的时候,常常说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我们,但是他最对不起的--是他自己。这是十五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对父亲深刻的理解,也是对孔繁森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精神最好的说明。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榜样的真实,来源于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公众的心灵,让我们想起他们,胸中就有浩然正气油然升起。孔繁森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价值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很多杰出的民族英雄一样,孔繁森不仅获得了相同信仰、相同组织的尊崇,还难能可贵得到了其他民族甚至我们敌人的尊敬。一位美籍女士在北京听说孔繁森的事迹,当场拿出几万美金,委托在场的领导转交给王庆芝,后来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致敬信。

时代特征

郁达夫悼念鲁迅时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说过,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他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他的人民选择了什么样的致敬,对什么人的追怀。十五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孔繁森当年感天动地的行为,是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归入历史?这位在艰苦环境下创造不平凡业绩的榜样,是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就失去了光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所表现出的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生境界,犹如钻石,亘古不变,熠熠生辉;犹如太阳,温暖、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学习和弘扬孔繁森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需要。其实,从评选双百活动中人们对孔繁森深情追忆也充分说明,他的精神已内化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个民族的骄傲。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崇高人格,成为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的演讲里说,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从今天的角度看,孔繁森完全是一个自我激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完美典范。他当年自动、自发做到的事情,既符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同样符合现今人们追求的人生理念。孔繁森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道德标准的地位,这种不可质疑的地位可以说已经扎根在了大多数公民的潜意识中。作为一位名人,孔繁森的名字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一个品牌,对孔繁森的事迹及其伟大精神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聊城的对外知名度;作为一种力量,孔繁森精神已成为鼓舞广大人民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一面旗帜,它使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一大批勤政为民、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作为一笔财富,孔繁森精神同无数革命先烈和许多时代英模的高尚品德一样,将永远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

孔繁森身上体现的励志榜样永远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当年自动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正是我们时代的呼唤,也是今天

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真谛。孔繁森从部队到地方,从鲁西到阿里,踩出一条闪光的人生轨迹。当有些人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西方,梦想用美元铺垫所谓灯红酒绿的理想生活之路,他却跨越万里关山走向艰苦的青藏高原;当一些人挖空心思,奔走于个人的生前之途,他却埋头耕耘雪域边关;当一些人深陷金钱物欲的泥潭,用捞取人民的血汗去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他却用自己的工资帮助那些困难的群众。为了那里的人民,他献出了金钱、鲜血、健康乃至生命,穿着带补丁的内衣离开了他眷恋的土地和人民!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曾充满激情地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就不会被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49页。) 每个人的死亡,都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孔繁森的离去,在阿里引起的震动仅次于班禅大师的圆寂。党中央称他是“党的好干部”,阿里人民称他是“菩萨”、好心肠的“本布啦”(大官),佛门弟子称他是“伟大的人”,艺术家称他是“夫子风范”,干部们称他是“益友良师”、“好领导”。按照古人的评价,行善之小端是施舍,大端是以满腔的能耐作用于社会。在这两个方面,孔繁森可以说都做的非常杰出。在大的方面,他把西藏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十年辛劳,汗洒雪域,政绩卓越。拉萨56个敬老院、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阿里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在他的努力下,朗久地热电站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发电,梳绒厂、鱼骨粉加工厂、水泥厂相继建起。他曾在日记中写到:阿里的贫穷是我们的耻辱,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他生命的最后十天,还在为阿里的发展而奔波,办成了十件大事。就在牺牲的头天晚上还写下了《阿里亟待解决的十二个问题》,成为留在雪域高原的绝笔!在小的方面,他把他真诚、善良、博爱的胸怀,投入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中,奉献给了为人民做好事之中,以帮助别人为乐趣。正是这些平平凡凡的点点滴滴,一件件无私助人的行为演绎了仁爱这一普世的高尚。他随身带着小药箱自己花钱买药品,在工作之余为藏族同胞看病,口对口为病人吸痰,用胸口为聋哑老人暖脚,三次卖血900毫升,抚养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把毛衣毛裤脱下送给藏族老阿妈! 孔繁森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实现意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的认识,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等在内的孔繁森精神,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汹涌、价值观迷失的当代,如何运用好这笔财富,如何把孔繁森精神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的中国人必须认真对待的。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伟大时代造就伟大人才,伟大人才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每当社会变革处在突飞猛进的时期,总有一大批先进分子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孔繁森就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人物,孔繁森精神既是齐鲁文化孕育的硕果,也是共产主义道德滋养的结晶,代表和体现着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致敬英模,铭记历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饮水思源,更是要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从历史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一代的奋斗中获得启示。今天,对孔繁森最好的纪念,就是把孔繁森精神外化为加快发展的不懈动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细化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行动。世纪课题

目前,世界上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但都面临着相同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人类应该怎样生活?全球危机的背后,是伦理和道德的坍塌,这也说明人们急需一种举世公认的伦理和道德标准。像孔繁森那样做人,像孔繁森那样做事,像孔繁森那样做官,可以成为世界各个国家人民和官员的伦理参照。今天,重忆孔繁森,更加感到孔繁森精神在历经时间磨砺后的珍贵,孔繁森已成为跨越时空,跨越国界的美德典范。随着时间的洗礼,孔繁森精神会不断丰

富发展,扩充新的内容,转换不同的形式,其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了社会普世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他所包含的优秀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无数优秀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孔繁森精神作为伟大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奋发前进的精神财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以人为本,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将普世价值上升到国策的高度予以推广,落实为治国的伟大行动。中共17大报告,同样把民主、自由、公正、法治、人权,人格的尊严等具有普世价值的词句写进其中,作为执政党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份,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和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孔繁森精神作为民族精神有机部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理应扩大其文化影响,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价值观的最崇高的思想价值观,因而必然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石;在社会变革剧烈的今天甚至今后,完全的消费主义和功利的物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破坏着我们的价值观,孔繁森依然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楷模,已成为每个立志于振兴中华的国人永远学习的碑帖之一。孔繁森同志已经离开我们15年了,但他的精神所具有的价值力量却始终光芒四射,照耀各个地方、穿越各个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同时,他的业绩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所了解和钦敬。完全可以说,孔繁森同志及孔繁森精神是聊城的也是山东的,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是历史的也是现实未来的,是生动具体的也是广泛深刻的,不因岁月尘封而失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然,不因地域差异而淡化,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屹立在人民心中,始终迸发着真理的力量,始终焕发着夺目光彩。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的爱、爱别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内涵,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国家种族和宗教,也照顾到全人类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价值,是全球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伦理观,广泛传播推广,终将造福人类!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孔繁森图册(4张)

孔繁森2(20张)

孔繁森图片1(20张)

词条图片(7张)

参考资料

1.孔繁森.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引用日期2013-06-28].

2.图片来源.

开放分类:

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山东聊城,人民公仆,孔繁森感人事例

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孔繁森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文名:孔繁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聊城堂邑五里墩村 出生日期:1944年7月 逝世日期:1994年11月29日职业:领导干部 毕业院校:聊城技校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模范共产党员, 优秀领导干部 目录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人物概述 人物生平 简介 荣誉称号 藏区工作 历史评价 纪念馆舍 简介 相关信息 个人名言 繁森精神 时代特征 世纪课题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孔繁森 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山东聊城人。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光荣参军,在部队连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他从部队复员后,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孔繁森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还领养了3名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收养孤儿后,孔繁森生活更加拮据,为此他曾3次以“洛珠”的名义献血900毫升,900毫升的鲜血蕴含着孔繁森对藏族孤儿深深的爱。 孔繁森图册(4张)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调藏工作期满,西藏自治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阿里地委书记,这一任命意味着孔繁森将继续留在西藏工作。面对人生之路又一次重大选择,他毫不犹豫地服从了党的决定、人民的需要。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

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

孔繁森_1

孔繁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安排: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15.孔繁森 接孤儿到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献血供孤儿上学(悄悄、请求、再三恳求) 优秀的援藏干部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生字词、组词、填空、写出同偏旁的字、复述课文。 课外:朗读课文、默写词语。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 (1)画出生字词,正音。 (2)画出长句子,多读,读通。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相机指导。 3.范读课文。 4.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的是什么事?三.教学生字词 优部市失养医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指导分析字形。 (3)学生按笔顺描红。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优秀”。 (3)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节。 2.细读第二节。 (1)自由读。 (2)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名读第三句话。 比较句子: 孔繁森抚养他们。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抚养”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都是说什么?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多了什么意思?这说明什么? (4)指导朗读。 3.细读第三、四节。 (1)指名读。 (2)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3)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4)“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感动”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孔繁森同志,缅怀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孔繁森精神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人,大写的“人”的超越;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时刻表现出爱人和助人的优秀品质。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样富有,既有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它深知“忠孝两难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祖国之爱。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

系。把爱的范围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为西藏的繁荣,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献出生命。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始终体现出一个先锋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孔繁森对党无限忠诚,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改变着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职时,留给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十二条建议,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领导干部的楷模,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居官自律,清政廉洁,以权谋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价值观,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优秀作文1 近期,观看电影《孔繁森》。时长2个小时的影片结束,初感黯然,转念隽永,掩面遐思,感慨万千。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孔繁森,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把自己的生命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青藏高原,献给了我们的西部建设事业。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部绚丽的华章,他是党和国家的忠臣,是人民的公仆,是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是,抛开这些荣誉和伟大的光环,抛开他所作出的无私贡献暂且不说,他首先,是一个儿子、一个爱人、一个父亲,是一个小家的支柱。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好男儿亦分身乏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 负百姓不负卿。 一曲《说句心里话》,唱出了这个铁血男儿的心声。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是啊,家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啊,哺育之恩,终生难报,舔犊情深,没齿难忘。母亲是怎样在艰难的岁月里用柔弱而又坚强的身心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是怎样为了给自己省下一口吃的昏倒在炕上,我怎能忘记?当风雪交加的夜里接 到母亲的远途电话,听着她絮絮述说忐忑的梦境与深切的牵挂,想起每一次久别重逢时的温馨与慈爱,想起每一次握手言别时难知何时再见的心情,想起她已然佝偻的腰背与花白的鬓角,我又怎能不心痛唏嘘、辗转难眠?所以,“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母亲,您可能并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名言警句,但我 的作为您一定是理解和支持的。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爱。” 我也有一个她呵,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代我孝敬高堂,哺育儿女。我知道,当我远走援藏时你心中一定是忐忑不安的,我知道逢年过节时你殷切的企盼与牵念,我更知道,困难无助的时候你心底的疲惫。然而,你从未说过,甚至从为此流下过一滴脆弱的眼泪。因为,你理解。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信念,你知道对于一名共产党员而言,不能仅仅追求个人和家庭的小幸福。能有机会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为那里的人民多做一些事情,让人们生活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变得更加舒适和美好,这是一名党的干部应该做的,哪怕付出我们不能相守的遗

孔繁森事迹5则_短故事

《孔繁森事迹》 孔繁森事迹(一):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

孔繁森先进事迹

孔繁森先进事迹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他牺牲后,江泽民总书记于1995年4月29日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也题词“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贵州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孔繁森人物事迹介绍

【贵州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孔 繁森人物事迹介绍 【--党员述职报告】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 __、 __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孔繁森获得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的荣誉称号,下面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1979年开始,孔繁森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结束后,被 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他 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和影响着广大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

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孔繁森去世后,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将他誉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领导干部中的杰出代表”,并开展了一场中国全国范围的“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1995 年4月中国 __追认他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因孔繁森身前下乡工作经常有新闻记者陪同,留下了许多新闻报道和照片,后根据他的生平拍摄了一部名为《孔繁森》的电影。

孔繁森

《孔繁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认识孔繁森 1、小朋友,你知道刚才那首歌唱得是谁?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片) 举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名字! 谁来亲切的叫叫他的名字?(指名读,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去认识他。 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孔繁森这篇课文的词语,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这课的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想大家介绍一下孔繁森吗? 出示句子——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指名读) 你能用“优秀”来说一句话吗?(再读这句话) 他的优秀体现在哪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二、走近“孔繁森”。 (一)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故事,指名读一读课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吗?? 3、是啊,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悲惨情景,相信我们还历历在目。就在

1992年,西藏的拉萨市附近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许多人都被夺走了宝贵的生 命,失去了可爱的家园。(幻灯片展示画面) 4、曲尼、曲印、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出示句子) (1)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 (2)那一年,曲尼12岁,曲印7岁,贡桑才五岁,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3)那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5、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小小年纪,就没有妈妈疼,没有爸爸爱,这时候谁出现 了,他是怎么做的?自己读一读。(紧接着出示句三) (1)指名读。说说这句话哪里让你感动?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他们平 时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呀?(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父母是多 么疼爱你,关心你啊。) (2)孔繁森也是这样关心三个孩子的,你们看:出示一组照片。 (3)从照片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亲如一家) (4)(说话练习) 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年幼的孤儿,从此,他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 空空空平日里,他得为这三个孩子……节假日,他带着三个孩子……一天深夜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6、如果你是哪三个孤儿,你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呢?你们说得真好,三个孩子 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亲人,他们有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在孔繁森这里 找到了父爱,找到了温暖的家,孔繁森是多么关心藏族同胞啊!真可以说“不是 亲人,胜似亲人”。就这一点,同学们你能做到吗?你的父母能做到吗?老师也 不一定能做到,而孔繁森做到了,这就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所以大家都说他是 一名(指着板书,生齐说:优秀的援藏干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孔繁森 生平、事迹资料——拼音版

孔繁森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孔 繁 森 k ǒng f án s ēn 孔 繁 森k ǒng f án s ēn 与y ǔ 家 人ji ā r ?n 的de 合影h ? y ǐng 人物r?n wù 概述gài shù 孔 繁 森kǒng fán sēn ,出 生 chū shēng 于yú 1944年 7月nián yua,山东 shān dōng 聊 liáo 城 ch?ng 人r?n 。1961年nián ,17岁suì 的de 孔 繁 森 kǒng fán sēn 光荣 guāng r?ng 参军cān jūn , 在zài 部队 bù duì连 年 lián nián 被 评 为bai píng w?i “五wǔ 好hào 战 zhàn 士shì ”。1966

年9 月nián yua,孔 繁 森kǒng fán sēn 光 荣 guāng r?ng 地dì 加入jiā rù中 zhōng 国 gu? 共 g?ng 产chǎn 党dǎng 。1969年nián ,他tā 从c?ng 部队bù duì 复 员fù yuán 后h?u ,先 xiān 当 dāng 工人gōng r?n ,后h?u 被 bai 提拔tí bá 为w?i 国 家gu? jiā 干 部gàn bù。1979年nián ,国 家gu? jiā 要yào 从c?ng 内地nai dì 抽调chōu diào 一yī 批pī 干部gàn bù 到 dào 西 藏 xī zàng 工作gōng zu? ,时shí 任ran 地委 宣 传 部dì wěi xuān chuán bù 副部fù bù 长 cháng 的de 孔 繁 森 kǒng fán sēn 主 zhǔ 动 d?ng 报名bào míng ,并 bìng 写xiě 下xià 了le “是shì 七qī 尺chǐ 男儿nán ?r 生 shēng 能 n?ng 舍shě 己jǐ、作 zu? 千 秋 qiān qiū 鬼 guǐ雄 xi?ng 死sǐ 不 bù 还 乡huán xiāng ”的 de 条幅tiáo fú 。 1979年nián ,孔繁森kǒng fán sēn 第一次dì yī cì赴fù 西藏 xī zàng 工 作gōng zu?,担任dān ran 日 rì 喀kā 则z? 地dì 区qū 岗gǎng 巴 县bā xiàn 委wěi 副fù 书记shū jì。在zài 岗gǎng 巴 bā 工 gōng 作zu?3年nián ,孔繁森kǒng fán sēn 跑遍 pǎo biàn 了 le 全 县 quán xiàn 的 de 乡 村xiāng cūn 、 牧区mù qū,与yǔ 藏 族 zàng zú 群众qún zh?ng 结ji?下xià 了le 深厚shēn h?u 的de 友谊yǒu yì 。 1988年nián ,山东省shān dōng shěng 再次zài cì选派xuǎn pài 进jìn 藏záng 干部gàn bù ,组织上zǔ zhī shàng 认为ran w?i 孔繁森kǒng fán sēn 在 zài 政 治zhang zhì 上shàng 成ch?ng 熟 shú 又 y?u 有 yǒu 在 zài 藏 záng 工作gōng zu? 经 验jīng yàn ,便 biàn 决 ju?定 dìng 让ràng 他tā 带 队dài duì 第二dì ar 次cì 赴 fù 藏 záng 工 作gōng zu?。进 jìn 藏 záng 后h?u ,孔 kǒng 繁 fán

2017年秋新二年级上册《孔繁森》教学设计之一

孔繁森》教学设计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准备:投影 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繁森 2、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读准生字字音。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教师正音。优秀援藏干部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请求 献血答应感动 3、范读课文。 4、引导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写的是什么事? 三、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孔繁森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查字典,理解"优秀"。 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干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几个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句将拉萨市发生了地震。第二句讲三个孩子成了孤儿。第三句讲孔繁森把三个孩子接到身边来抚养。 2、指名读第三句话。 3、指导朗读。 学习第3、4 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医生为什么不同意 孔繁森献血?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 哪些词语说明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决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导学生比较近义词:请求恳求

3、"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这件事",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们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4、范读歌词。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说说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5、指导朗读。 "悄悄"要重读,"再三恳求"要重读。 歌词要读出藏胞们的深厚感情。 三、总结课文。 1、讨论:学过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孔繁森是个怎样的人? 优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养了(),用鲜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孔繁森真是一个()、()的优秀干部。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求()()()医()()() 2、复述课文。 出示提纲。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孔繁森去医院献血。 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孤儿上学,这深深感动了藏族同胞。 学生练习复述。

山东省红色纪念馆巡礼

山东红色纪念馆巡礼组长 副组长: 2013年11月25号

在这一片热土上,从来都不缺乏爱国者和拥党者。一群群先烈前赴后继,为祖国,为党,为人民,甘愿奉献出自己宝贵生命!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山东省的红色纪念可以用“一个核心`,四个区域,一条主线”来概括i! 一个核心是指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老革命根据地。这是山东红色纪念的核心区,包括临沂、莱芜、淄博、潍坊4个地级市。其中临沂是国家18 个革命老区之一,其下辖的沂水、临沭、苍山、莒南4个县是山东的一类 革命老区。这里有“沂蒙红嫂”、“小推车送粮”等感人故事。这一地区 是沂蒙革命精神的承载地,是山东红色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区,号称华东的 “小延安”。 四个区域是指原冀鲁豫边区的鲁西地区、铁道游击队活动区、胶东革命根据地和渤海革命老区。鲁西地区以菏泽为中心,主要包括菏泽、济宁、聊 城3个地市。这一地区具有边区革命特色,也是山东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其中菏泽的郓城、定陶、巨野是山东著名的二级革命老区,是山东红色纪念的主要区域。 铁道游击队活动区以枣庄和微山湖为中心的,主要包括枣庄和微山湖及其周边地区。这一地区是山东人民敌后游击斗争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抗日游 击战争的一个典范,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是沂蒙山革命纪念 区的重要补充,是山东红色纪念区的重要区域。 胶东革命根据地旅游区以烟台、潍坊、青岛及威海为中心,红色资源 主要集中在平度、莱州、海阳、招远、莱阳、文登以及潍城等地区。这一 区域是山东敌后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是滨海地区重要的红色纪念地。 渤海革命老区以滨州、东营和德州为中心,包括垦利、阳信、惠民、邹平、 博兴、沾化、乐陵等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 是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一条主线是指八路军115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自1939年3月开始,115师转战大半个山东,从冀鲁边区到沂蒙革命根据地,再到胶东革命根据地。115师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革命遗迹,成为山东红色旅游的重要部分。这条主线将山东红色旅游的一个核心与四个区域串连起来,形成一巨大的山东红色纪念区。 经过战争的考验,山东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

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 孔繁森原是聊城地区的一位领导干部。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两次入藏,历时十年,支持西藏建设,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不幸以身殉职,被党和人民誉为 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 领导干部的楷模。 无情未必真豪杰。孔繁森虽然一直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他心中也有对亲人深深的爱,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情。 组织上基于工作上的需要,选派孔繁森第二次援藏。他是个孝子,平时只要工作不忙,总要抽空与老母亲聊聊天,与妻子争着照顾老人家。可这时,孔繁森的老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因为生病,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儿女都希望他留在山东工作。孔繁森也渴望留在老母身边照料老人,但想到西藏更需要党的干部。他毅然表示服从组织安排。 临走那天,孔繁森默默走进母亲床边,望着母亲那稀疏的头发,沉默了好一阵,才轻声地说: 娘,儿子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 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舍不得他走。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 想到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年迈多病的母亲的面了。孔繁森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 自古忠孝难两全,娘,您多保重! 说着,他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一个响头,眼泪夺眶而出。 孔繁森来到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区的地委书记,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孔繁森总会想起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他把藏族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一次,孔繁森冒着刺骨的寒风到拉萨的一所敬老院探望那里的老人。他拉着老人们的手热情地嘘寒问暖。当走到一位叫琼宗的老人面前时,发现老人脚上穿的鞋子破了。孔繁森弯下腰去,脱下老人脚上的鞋子,发现老人的脚冻得又红又肿,他心痛地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敞

学习孔繁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孔繁森精神,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电影《孔繁森》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孔繁森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两离家乡、援藏十载,以自己的生命奏响了“支援西部,建设边疆"的雄壮乐章,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忘我工作的模范,是努力学习、认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模范,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是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模范。他的身上既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又有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精神,同时还具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凝聚着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集中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面貌,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德,实现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党性修养与理想人格的完美结合。这种精神,概括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道德、作风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对“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生动诠释,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孔繁森精神的时代意义,深刻挖掘其丰富内涵,并把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从孔繁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的发言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的发言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来自)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人,大写的“人”的超越;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时刻表现出爱人和助人的优秀品质。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样富有,既有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它深知“忠孝两难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祖国之爱。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系。把爱的范围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为西藏的繁荣,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献出生命。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始终体现出一个先锋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孔繁森对党无限忠诚,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

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改变着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职时,留给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十二条建议,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领导干部的楷模,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居官自律,清政廉洁,以权谋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价值观,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他献出何止是汗水,何止是鲜血。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他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他淡泊名利,淡泊权势,两次援藏,三赴边疆,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余年,将党的宗旨镌刻在世界之颠。 孔繁森是高尚的,纯粹的,又是普通的,具体的。他的事迹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他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孔繁森的形象是丰富的、立体的、真切的,他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权力。

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

孔繁森纪念馆观后感 暑假假期即将结束就在这一天我接到学校的通知,聊城市绿林青年志愿者协会邀请我校几位优秀学生和协会长期资助的学生参加“红色记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主题公益活动我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坐落在风光秀丽的东昌湖畔,纪念馆内设一个纪念厅和三个展览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江泽民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事迹展览。展览分为“深刻怀念”、“齐鲁之子”、“汗洒雪城”、“情系高原”、“廉洁清正”、“光耀神州”六个部分,展出图片二百七十余幅,陈列实物千余件。第一部分“齐鲁赤子”,展示了孔繁森同志在山东生活、工作期间,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的光辉历程;第二部分“汗洒雪域”,展示了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工作十年间,为西藏的建设和繁荣,恪尽职守、忘我拼搏、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第三部分“情系高原”,展示了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为民解难、无私奉献的满腔热忱;第四部分“廉洁清政”,展示了孔繁森同志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一身正气、克已奉公的高贵品质;第五部分“深切怀念”,展示了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职后,山

东、西藏及全国各地深切悼念孔繁森同志的感人情景;第六部分“光耀神州”,展示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孔繁森同志的高度评价,以及在党中央号召下,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孔繁森同志活动的崭新气象。 一提到孔繁森,大家都不陌生,但直到参观了他的纪念馆之后,我才真切深刻的体会到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真正感到他精神的伟大和崇高。他是1944年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参军、入党,后来转业到地方工作。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当时担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欣然赴藏。西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然而他却十年如一日,一腔热血洒高原,做人民群众的好儿子。他家有90高龄的老母亲、多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却坚决服从组织的决定;他囊中羞涩,在藏工作十年间几乎没给家里寄过钱,却对藏胞十分慷慨大方,用自己的工资为藏胞买药、为扶养藏族孤儿竟多次卖血换钱。那是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强烈地震,他在羊日岗乡的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藏族孤儿,当年大的12岁,小的才5岁,都与他同吃同住。用他的话说,“西藏的老人就是他的老人,西藏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西藏的土地就是他的家乡”,的确,他为藏族人民可以奉现自己的一切。1994年11月29日,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一场车祸中,时

孔繁森资料

1、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焦裕禄。 焦裕禄担任县委书记的兰考县,是个靠国家救济的贫困县。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除夕夜,刚上任不久的焦裕禄和县委领导一班人来到兰考县火车站,看到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准备外出逃荒的农民,焦裕禄说:“党把兰考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害,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呀!”这时,同志们才理解书记把他们带到火车站来的良苦用心,一个个低下了头。 焦裕禄是群众的贴心人,他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在冰天雪地的隆冬,焦裕禄要求干部深入各家各户,指示不许冻坏一头牲口,饿死、冻死一个人。在一个低矮的小柴屋,焦裕禄看到一户无儿无女的老两口,老大爷长年生病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道:“你是谁呀?”焦裕禄说:“老大爷,我是您的儿子。”焦裕禄的手不肯松开。 2、“大爷忘不了你”——李素丽的故事 李素丽,是北京一名普通的汽车售票员,但她许多感人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着众人心。 素丽在服务中,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不让乘客别扭着坐在她的车上,更不能让乘客不高兴地走下她的车。那还是素丽在60路当售票员的时候,一天,车驶进磁器口站,李素丽看到站上候车的人群中,有一位拄拐的老人。素丽急忙对老人说:“大爷,您别急,我这就来背您上车!”说着,素丽走下票台,把老人背上了车,安置在靠近车门的座位上。老人衣衫褴褛,身上散发着一股呛人的气味,几位站在他旁边的乘客悄悄地躲到了一边。起初老人并没察觉,车过崇文门路口时,老人问身边的一位女乘客:“同志,这是什么地方?”女乘客瞥了老人一眼没说话。 看到这种情景,素丽心里一酸,她赶忙接过话茬说:“大爷,您从前来过北京吗?这儿就是原来的哈德门,现在是崇文门。您再往前看,那就是前门楼子。”老人沉默着,没有说话。素丽知道老人的心里被刚才的事刺痛了。心想,大爷来趟北京不容易,他心里不知道有多么热爱北京呢。我绝不能让老人就这样难过地坐在我的车上,更不能让他对北京人留下个不好的印象。于是,每到一处,素丽都主动热情地向老人介绍名胜古迹。渐渐地,老人的脸上有了笑容,一边听,一边点头。临下车时,老人拉着素丽的手说:“姑娘,你的心眼好啊!大爷忘不了你。” 3、雷锋一生为人民 雷锋是一位解放军战士。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谱写了一曲曲十分感人的奉献之歌。 雷锋每次出外乘火车,总是把座位让给别人,热心地为旅客抱小孩、找座位、拎东西、倒开水,还帮列车员打扫卫生。一次,他碰到一位带孩子的中年妇女丢了钱和车票,就用自己的钱帮那位中年妇女买了车票。大嫂激动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雷锋说:“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 一天傍晚,大雨哗哗下个不停,雷锋在回部队的路上,忽然听到一阵孩子的哭声,他赶快寻声找去,发现一位妈妈带两个孩子,肩上背着大包袱,正在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立即跑过去,把自己的雨衣披到那位妈妈的身上,又把军衣脱下,给冻得发抖的孩子穿上。接着,他问清了她们要去的地方,一直把娘儿仨送了回家。孩子妈妈非常感激地说:“谢谢你!同志。”雷锋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校园文化活动简介

校园文化活动简介 一、制度创新性活动 建立和完善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机制,培育学生创新实践的制度环境,用科学的制度激励人。 1、自2004年实施《学生活动立项项目招标办法》以来,共有135个学生活动立项项目参与竞标,其中43项获准立项。(详见附件) 2、自2003年开始,建立“我最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评选”制度,每年通过学生会主席联席会议,由全校学生代表评选出10项“我最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详见附件) 二、系列性活动 1、“高雅艺术校园行”系列活动 “民族风情、弘扬国粹”版块 京剧名段欣赏(2004年5月18日、2005年4月26日,大连大学会堂) 民族器乐欣赏(2004年6月2 日、2005年5月21日,大连大学会堂) 杂技艺术专场演出(2004年11月5日、2005年10月25日,大连大学会堂) 雪域风采广场晚会(2005年10月16日,文化广场) “学术研讨、博采大家”版块 捷克布拉格首都交响乐团演出(2003年4月11日,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 法国著名爵士乐钢琴演奏家Alain mion访问演出(2003年9月12日,大连大学音乐厅)第二届阮·柳琴学术研讨会(2004年5月1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首席指挥郑小瑛讲学活动(2004年10月28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吉林艺术学院附中师生音乐会(2005年5月18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台湾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卢能荣举办“音乐作品发表会”(2005年5月27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师生风采、魅力展示”版块 辽宁省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音乐舞蹈晚会”(2003年7月,大连大学会堂) 大连市庆第十六届群众歌咏大合唱(2003年11月,大连大学音乐厅) 茅为蕙钢琴独奏音乐会(2004年9月22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青年钢琴家茅为蕙专场音乐会(2005年5月25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青年钢琴家茅为蕙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6月13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文化交融、国际视野”版块 丹麦哥本哈根爱乐乐团铜管五重奏音乐会(2004年5月15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美籍大提琴家李杰及美国著名钢琴家罗丝玛里丽·普莱特室内音乐会(2004年5月24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国际小提琴大师薛伟独奏音乐会(2004年5月28日,人民文化俱乐部) 日本尚美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岗琦明义先生、东京国立艺术大学长笛教授琦腾克雄先生以及东京22位长笛演奏家应邀来我校举办长笛演奏音乐会(2005年3月16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美国钢琴演奏家丹尼斯·瑟蒙专场独奏音乐会(2005年5月16日,大连大学音乐厅)日本女高音唐泽麻友子独唱音乐会(2005年9月16日,大连大学音乐厅) 2、周末电影广场“周周好电影”系列活动 自2003年“非典”开始举办周末电影广场系列活动,重温经典电影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崇尚文明。 经典电影之时代楷模系列:《孔繁森》、《生死抉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