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

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o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不要从疫区引入猪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周以上才能混群。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种猪每半年注射一次。仔猪出生后于30―40日龄作首次免疫接种,并于65―70日龄时,重复接种一次。发生疫情时应立即测温,剔除病猪,急宰高温处理。其余猪群一律用预防注射量4―6倍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作紧急注射。疫场的猪只停止上市,不准调出。

二、牛瘟

牛、牦牛、水牛、瘤牛,以及野生动物(非洲水牛、非洲大羚羊、大弯角羚、角马、各种羚羊、豪猪、疣猪、长颈鹿)等,不分年龄和性别对本病均易感,尤以牦牛最易感,黄牛和水牛次之。其他动物如绵羊、山羊、鹿以及猪也易感。亚洲猪比欧洲、非洲猪易感;骆驼科动物极少感染。病毒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组织等途径侵入。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的物体、昆虫间接传播,但不是主要方式。病牛为主要传染源。潜伏期病牛(发热期前1~2天)的眼、鼻分泌物,唾液,尿液及粪便;临床症状出现前感染牛的血液及昕有组织均具传染性。该病具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以12月份和次年4月份间为流行季节。具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发病率近100%,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一般为25%~50%。

新发地区、青年牛及新生牛常呈最急性发作,无任何前驱症状死亡。病畜突然高热(41~42℃),稽留3~5天不退。

黏膜(如眼结膜,鼻、口腔、性器官黏膜)充血潮红。流泪流涕流涎,呈黏脓状。在发热后第3~4天口腔出现特征性变化,口腔黏膜(齿龈、唇内侧、舌腹面)黏膜潮红,迅速发生大量灰黄色粟粒大突起,状如撒层麸皮,互相融合形成灰黄色假膜,脱落后露出糜烂或坏死,呈现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整齐、底部深红色的烂斑,俗称地图样烂斑。高热过后严重腹泻,里急后重,粪稀如浓汤带血,恶臭异常,内含黏膜和坏死组织碎片。尿频,色呈黄红或黑红。从腹泻起病情急剧恶化,迅速脱水、消瘦和衰竭,不久死亡。病程一般4~10天。

长期流行地区多呈非典型性,病牛仅呈短暂的轻微发热、腹泻和口腔变化,死亡率低。或呈无症状隐性经过。

剖检可见消化道黏膜严重炎症并坏死,口腔、第四胃、肠道、上呼吸道黏膜坏死、糜烂,或充血、出血。小肠黏膜潮红、水肿,有出血点;淋巴结肿胀、坏死。大肠呈程度不同的出血或烂斑,覆盖灰黄色假膜,形成特征性的“斑马条纹”。胆囊增大1~2倍,充满大量绿色稀薄胆汁,黏膜有出血点。淋巴结水肿肿胀。

疫区及受威胁区可采用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免疫,也可采用牛瘟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联苗免疫。一旦发生可疑病畜应立即上报疫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病畜及同群畜,无

害化处理动物尸体。对栏舍、环境彻底消毒,并销毁污染器物,彻底消灭病源。受威胁区紧急接种疫苗,建立免疫带。

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猪瘟与牛瘟的诊断与防制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

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温和型: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o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27.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

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 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 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 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分离与鉴定 2.4.1.1 病原分离、鉴定可用细胞培养法(见附件1); 2.4.1.2 病原鉴定也可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细胞浆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见附件2); 2.4.1.3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附件3);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 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4)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人员准备 (6) 2.车辆准备 (6) 3.物品准备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 3.离场前准备 (8) 4.离场后 (9) 5.消毒剂的选择 (9) (三)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剖检病变 (11) 3.鉴别诊断 (12) 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 (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采样方法 (14) 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 3.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 1.快速精准检测 (19) 2.疫情确诊 (19)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猪瘟病毒及其临床症状

猪瘟病毒及其临床症状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防制 呼吸道疾病一直是困扰猪场的一类重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病原多样,流行性广,防治困难,给猪场带来很大损失。影响猪呼吸道系统的主要病原有: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从猪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和防疫,疫苗免疫,药物预防等方面综合控制。 1.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发病特点及诊断防治: 猪瘟病毒(CSFV): 猪瘟引起的疾病病症包括急性型,慢性型和迟发型。急性猪瘟病猪体温高至℃,呈稽留热,畏寒打堆,腹泻后便秘,病猪鼻端,耳尖,四肢内侧,腹下,外阴等处出现出血变化。母猪可见流产,产死胎等症状。慢性猪瘟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体温时高时低,生长发育不良,常常成为僵猪。猪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引起呼吸道的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引起免疫抑制并继发其它疾病感染。猪瘟病毒的血清型单一,绝大多数猪场进行了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使得典型的猪瘟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目前猪瘟主要表现出非典型性,温和性和散发性,使得猪瘟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由于各个猪场疾病控制手段存在差异,猪瘟免疫也存在免疫耐受,抗体整齐度和滴度的不一致等,猪瘟的防控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 猪瘟的主要病理解剖特点有:肾脏表面出血;脾脏边缘出现出血性梗死;回肠和盲肠粘膜上有纽扣状溃疡。确诊还须借助实验室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ELISA、反向间接血凝等,RT-PCR是借助于分子诊断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

快速诊断的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目前猪瘟防控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通过检测各阶段猪群的抗体水平,对免疫程序做出相应的调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又名蓝耳病毒,传播迅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是目前造成猪场生产不稳定的重要病原,蓝耳病毒属于动脉炎科,是一种RNA病毒,由于病原核酸存在变异性并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抗原漂移,使得本病的防控存在很大难度。PRRSV有两个基因型,欧洲型(LV)和美洲型(VR2332)。在我国主要流行美洲型毒株。PRRSV主要通过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增殖而感染机体,引起各阶段猪群呼吸障碍,肌肉震颤,共济失调,腹式呼吸,耳部及四肢末端发紫等病症,并能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在母猪引起怀孕后期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儿,或弱仔等。 本病的原发性感染只造成轻微的肺损害,而大部分呼吸症状和病变是由原发性感染后的继发感染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并伴有卡他性肺炎区。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ELISA检测抗体;病毒分离鉴定;RT-PCR方法等。防制主要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消毒措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待检测结果表明不携带病毒时方可引入基础群。目前,国内外对控制PRRS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疫苗,但灭活苗激起不了机体免疫应答,弱毒苗又存在的散毒的危险,并且有事实已证明,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性使得疫苗在防控蓝耳病所起的作用上存在很多疑问,专家学者争论不已。但至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绝无坏处的。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常见猪病诊断对照表(归纳整理)

猪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表 病毒 病性水真猪丹猪坏死杆渗出表皮脓疱性溃疡性角化 过度 疥癣角化名泡性菌毒痘菌病炎皮炎内芽肿不全 症疾病 矮小牛痘 创伤+ 皮肤擦猪疏螺猪疥 环 病孢子猪丹病葡萄球螨感锌缺 坏死杆伤、S,旋体+ 境、因病毒菌、毒杆毒、菌、莲染+超乏、钙 菌+继hy-icus+ 环死杆脂肪学毛鲜菌猪痘球菌敏反过量 发细菌其它因子菌酸菌病毒应 各种 各种 发14周为小猪、年龄 年 龄,出生各种年 病各种各种出生至急性,4 哺乳仔但也见尤是 哺乳至4 龄尤是种猪年年龄年龄3周龄—12周猪各种年断乳 猪不月龄架子猪 龄为局发性龄的猪猪架 常见 子猪 小点 致大 圆形红 斑, 病 隆起丘斑, 变,脓疱,肉芽隆起的 长方水泡浅表溃皮肤渗黑斑, 病褐色红斑瘀肿,耳红斑,皮屑水泡形肿丘疹疡,褐出,油脂红斑, 变结点,脓部有结薄痂角过黑块, 坏脓疮色硬痂皮,红斑过度 痂,肿痂化 死, 败角化 形成 血症 痂 性边 缘 广泛 耳、 蹄分分布分布面部、小猪广泛颈、 耳、 眼、任何部眼、四肢、 部冠、布,广,广,颊部、分布,大肩、

背、尾 位的感 颈、四 面部、 位 鼻、 常见 肩、 腹部 眼、齿 猪呈局限 背、 部大腿 染伤口 肢、躯 颈部 舌 于耳 背、腹 多见 龈 性 臀 干 后 发 病 高达 高达 不定 高达 10% 率/ 低/ 100%/ 不一定 100% 100%/ /不 100%/ 低/低 低/低 低/低 — 死 无 低 /无 低 不定 定 低 100% 亡 率

病毒 过度 病 性水 真 猪丹 猪 坏死杆 渗出表 脓疱性 溃疡性 角化 疥癣 角化 名 泡性 菌 毒 痘 菌病 皮炎 皮炎 内芽肿 不全 症 疾病 证明 特征 临床 症 剧烈 真菌 性皮 临床症 实验 状、 细菌 骚痒、 诊 孢 肤病 齿伤、 状、细菌 检测日 临 床 室检 组织 细菌学 学、组 耳刮 断 子、 变、 细 细菌学 学、组织 粮 症 状 查 无瘙 菌分 学、 学 织学 物检 血清 查 痒 离 学 玫瑰 疥癣,角 喙食 猪痘, 鉴 糠, 败血 疥癣, 癖,脓 过度 疥 动物 脓疱 化不全, 疥癣, 别 渗出 症, 脓 渗出性 痘,渗 肿,压 角化, 癣 , 诊 试验 性皮 疱性 性皮 皮炎 面部坏死 出性皮 迫性坏 渗出性 角化 渗出 等 炎 性脓疱性 皮炎 断 炎, 皮炎 皮炎 炎 死,血 性皮 不 全 疥癣 肿 炎 引起猪腹泻的疾病鉴别表 疾 发病年龄 腹泻特征 其他症状 病 呕吐,脱水,发病 传染性 各种猪 淡黄色水样,褐色, 率高,多发见于寒 胃肠炎 恶臭 冷季节,死亡率较 高 大肠杆 菌病(仔 猪脱水,无呕吐, 猪黄痢, 仔猪 黄白色水样,有气泡 尾坏死,典型 全窝 仔猪白 感染 痢) 剖检特点 诊 断 胃有不同内容物,肠 中有黄色褐色液体,荧光抗体法、病原肠血管充血,胃壁出分离、电镜检查血,小肠壁薄 肠充血或不充血,肠 壁轻度水肿,肠扩张 充盈液体、粘液和气 细菌学分离鉴定 仅小肠病变,如小肠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10-12-09 信息来源:市畜牧水产局作者:不详字 体: 大中小 (双击滚屏)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臵、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临床症状 2.2.1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典型症状 2.2.2.1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病理变化 2.3.1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猪瘟的临床诊断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热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影响颇大。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目前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 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资料表明,大、中型养猪场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所建立的猪群,在猪瘟流行时只引起猪瘟的散发。尽管实行科学的防疫制度,包括疫苗提高药量,但没有完全扑杀带毒猪,某些养猪场就成为猪瘟的疫源地。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预防猪瘟科学的措施、方法,主要环节是提高防疫措施、诊断、接种后的免疫预防和评价。对此,养猪场迫切需要及时诊断猪瘟和定期检疫猪瘟,只有快速、灵敏、准确、便捷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猪瘟,从而保护养猪业。 1 临床诊断 猪体温变化明显,迅速上升到41℃,少数达到42℃,稽留不退。食欲不振,其特征为病猪把嘴放在食物处片刻,又回到休息处。精神萎顿,伏卧嗜睡,后肢无力。先便秘后腹泻,以后交替发生,粪便中混有粘液或血丝。后期部分病猪有尿血、气喘等症状。急性结膜炎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有些上、下眼睑粘在一起。常在鼻端、耳、四肢侧、腹下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指压不褪色。个别猪有神经症状:磨牙、痉挛、脚交叉、站立不稳。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造成流产、木

乃伊胎、畸形、死胎、有震颤症状的弱仔猪出生、或外观正常但生产出被感染的仔猪。 全身性出血,皮肤、粘膜、实质器官都有充血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石样”。脾脏不肿大,边缘发现楔状梗死区。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膀胱粘膜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粘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扁桃体出现梗死,随着细菌侵入发生化脓性炎症。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回盲瓣、回肠、结肠可见轮层状溃疡即“扣状肿”。公猪包皮积尿。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以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应与猪丹毒、猪副伤寒、猪肺疫、猪弓形体和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 2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确诊、非典型猪瘟,特别是仔猪表现的复杂症状,难以做出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现在实验室诊断应用方法有动物试验、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等。 2.1 动物试验 取病猪的扁桃体、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扁桃体是分离病毒首选器官,如采集不到扁桃体,也可采集脾脏、肾脏、淋巴结),剪碎、研磨,加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无菌处理后接种易感猪,观察发

猪 常 见 疾 病 鉴 别 诊 断 及 防 治 简 表

猪常见疾病鉴别诊断及防治简表(一) 一、常见消化系统传染病 病名病原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仔猪黄痢致病性 大肠杆 菌 发病日龄一般为1-7日龄,新生仔猪24小时 内最易感,潜伏期8-24小时,1-2天内同窝 仔猪几乎全部发病。 最初为突然拉稀,粪便稀薄如水,浆糊状,混有小气泡并带 腥臭味,随后拉稀愈加严重,数分钟拉一次,病猪口渴、脱 水、昏迷死亡 严重脱水,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内容物黄色或黄红色,空肠、 回肠明显积气,肠腔内充满水样内容物,尾端和后躯常沾有污粪。肠 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多汁,心、肝、肾变性,有小出血点。 仔猪白痢致病性 大肠杆 菌 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各窝与同窝发病先 后均不一致。发病与环境、温度、母乳、饲养 管理条件密切相关。 突然腹泻,排出乳白、灰白、淡黄或黄绿色稀粪,随后腹泻 次数增多,粪便腥臭而稀薄,病猪喂寒,脱水,吃奶次数减 少或不吃。有时见吐奶,除少数日龄小或发病严重的仔猪因 昏迷、虚脱死亡外,一般病情较轻的易自愈,但易形成僵猪。 消瘦、脱水、小肠扩张充气,内含黄白色酸臭稀粪,肠粘膜充血,肠 壁菲薄半透明状,胆囊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 仔猪副伤寒沙门氏 菌 1-4月猪易感,阴湿多雨季节、栏内潮湿不卫 生,饲养管理不当、运输等应激因素或猪抵抗 力下降时易发。健康猪常带菌。 急性型呈败血症,来势迅猛(多见于断奶后仔猪),体温 40.5-42℃。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先便秘后腹泻,粪便呈 黄色水样、带血,有腹痛现象。耳、胸及腹下有紫斑。亚急 性和慢性型长期拉灰白或黄绿色恶臭样水样物,混有大量坏 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分泌物及血液,多数猪继发肺炎,病程 可达数周,终至死亡或成僵猪。 急性脾肿大,边缘纯钝,色暗蓝,绵软;肝有灰白色结节性坏死灶; 大肠粘膜充血、出血,胃淋巴结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亚急性和 慢性的尸体消瘦,大肠粘膜增厚,有浅平溃疡和坏死灶,盲肠、结肠 和回肠壁增厚,肠管膨大,粘膜上附着灰白色或暗褐色假膜,呈糠麸 状。 仔猪水肿病致病性 大肠杆 菌 主要发生于断奶后1-2周的仔猪,尤以一窝中 生长快,体格健壮的肥胖仔猪多发。阴雨天、 气候突变、饲料突然转变、营养单一而缺乏矿 物质和维生素等为诱因。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步态不稳,盲 目行走或圈走,共济失调,口吐白沫,叫声嘶哑,进而倒地 抽搐,四肢乱划作游泳状,逐渐发生后躯麻痹,卧地不起, 在昏迷中死亡。体温在初期升高至40-40.5,后很快降至常 温或偏低,眼睑或结膜水肿。病程数小时或1-2天。 可见全身多处水肿,特别是胃壁粘膜水肿是本病的特征(多见于胃大 弯和贲门部)。在胃肌和粘膜层之间,切面流出无色或混有血液而呈茶 色的渗出物,或呈胶冻状。大肠肠系膜水肿,结肠肠系膜胶冻状水肿。 全身淋巴结水肿。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并易凝固。 猪痢疾(血 痢)猪痢疾 密螺旋 体 经消化道传播,各种猪均易感,但以7-12周 龄猪易发,饲料、管理、环境、用具等因素可 促进传播流行。 病猪先排黄至灰褐色稀粪,或水泻带有粘液、血液。重者排 出带红色粘液、血块及脓性分泌物,或胶冻状,后黑色;病 猪弓背、卷腹、口渴、脱水、裒竭死亡。 局限于大肠、回肠处,大肠粘膜肿胀、严重出血,并复盖着有胶冻状 粘液和带血块的纤维素,大肠内容物软至稀薄并混有粘液、血液和组 织碎片。 猪传染性胃 肠炎冠状病 毒 本病多发于11-3月份寒冷季节,传播迅速, 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数日内蔓延全群. 潜伏期短12-48小时,传播快,数日内蔓延全群,呕吐、水 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淡蓝、绿色和灰白色,腥臭,仔猪死 亡率高,一般猪3-7日康复。 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肠管扩张,呈透明状,肠壁变薄, 肠内含有未消化的小凝乳块和气体,肠绒毛缩短,后期出现肠炎症状。 流行性腹泻冠状病 毒 易发于冬春季,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小猪发 病率高,1周龄乳猪死亡率高,经消化道感染。 类似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症状为呕吐和水样腹泻,仔猪常因 脱水死亡,成年猪感染症状轻微。 病变仅限于小肠,肠管胀满、扩张,含有大量黄色液体,肠壁变薄, 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一、疾病治疗原则: 1、准确诊断是选择用药及治愈的关键,猪场应配备经验丰富的兽医和基本诊断条件。 2、个别发病、或当病猪不能采食和饮水时、或急性热性疾病应采取注射给药。 3、当大批发病时,应采用药物拌料饲喂或饮水治疗;也可采取药物拌料饲喂或饮水与注射相结合方式治疗;同时增用“多种维生素”加强畜禽免疫机能。 4、当猪场曾发生过疾病在未得到净化时,猪群带毒或环境有野毒存在时,除搞好防疫免疫接种外,还应在猪群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采取必要的药物保健措施,防止个别免疫不好的猪只发病或引起群发。 5、有条件时尽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药物,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二、猪场的消毒原则: 1、猪场平时应采取经常性预防消毒和带猪消毒、清场时清洗消毒的原则,减少因排泄或外界各种途径的菌毒影响。 2、发病时应采取隔离和猪场紧急消毒措施,减少疾病传染。 3、老鼠、苍蝇、蚊子等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应采取经常性灭鼠,选用适合的灭昆虫药物,减少疾病传播。 三、传染病的基本防治原则: 1、健全猪场防疫制度和体系,搞好整体防疫。 2、注意引种工作,防止上代猪场疾病因引种而进入。 3、切实抓好猪场防疫免疫工作,严格监测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4、病毒性传染病如发生,一般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多数死亡于细菌的继发和混合感染,采用对症和防继发、混合感染的治疗措施可减少大部分的死亡。 5、猪场疫情临床症状千变万化,上述的几种混合感染的疫情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却不能囊括所有。但无论何种演变,综合防制措施不离其宗,搞好科学的防疫、消毒工作,从各方面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上的积累与传播;再根据本场实际,搞好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群抗体水平,增强猪体的免疫力等是实践证明了最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瑞昌市畜牧水产局宣

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68、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69、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70、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71、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72、猪瘟与猪丹毒的鉴别诊断要点 猪瘟猪丹毒 季节不分季节多发于夏秋季节 年龄老幼都发病3~~~6个月 体温40.0~~41.5°C 42~~~43°C 食欲初期减退,渐废绝食欲废绝 皮肤较薄的地方有出血点指压不褪色指压褪色 粪便病初干硬,附有粘液,后期下痢,带血干硬如算盘珠,后期下痢 运动及姿势步态摇摆不稳有时出现神经症状后肢无力,关节发炎而跛行 咽喉有小出血点无 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内膜上有菜花样赘生物 胃及小肠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胃底部大片出血 大肠回肠瓣附近扣状溃疡无 脾脏出血点出血,肿大 肾脏贫血,有小出血点暗红色水肿,有出血点 膀胱出血点无 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大理石状充血,肿胀,切面多汁 药物治疗无效青霉素疗效显著,磺胺类药物也有效

几种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

几种常见猪病诊断与防治

目录 猪瘟 (1) 猪口蹄疫 (2) 猪伪狂犬病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4) 猪流行性感冒 (5) 猪丹毒 (6) 猪肺疫 (7) 猪链球菌病 (8) 仔猪黄痢 (9) 猪水肿病 (10) 猪气喘病 (11)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2) 猪附红细胞小体病 (13) 猪弓形体病 (14) 猪应激综合症 (15)

食盐中毒 (16) 黄曲霉毒素B1中毒 (17) 赤霉菌毒素中毒 (18) 仔猪铁缺乏症 (19) 猪疥癣病 (20) 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急性呈败血症,慢性以坏死肠炎为其主要特征,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特点:在自然情况下,本病仅发于猪(包括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瘟病毒的敏感性无差异,但常流行猪瘟的地区,年龄大的猪比小猪的抵抗力强,天然感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伤口感染。 症状分三型: (1)最急性型,此类型比较少见,偶尔发生在流行开始的猪群,病猪体温升至 41℃以上常无其他病状,一夜过去,已死在猪舍内,病程仅1-2天,死亡率100% (2)急性型,此类型常见,病猪体温升至40.5-41℃,吃食减少或全废:吃两 三口后就去睡觉,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病初便秘,粪便干粟状,带血或黏液,以后拉稀,粪便恶臭,公猪的包皮常有积尿,挤压时流出恶臭浊白色的液体。病后期,病猪耳朵发绀,四肢内侧、腹下、会阴等处的皮肤有小出血点。病猪精神委顿,不活动,病程1-2周,死亡率70-80%。 (3)慢性型,病状极不规则,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也时有时无,喜饮水,便秘 与腹泻交替,病猪低头垂尾,常挤卧在一起。极度消瘦,行动无力,摇晃,病程常拖延一个月以上,最后衰竭而亡。 剖检:死猪外观消瘦,有眼屎,耳朵发绀,四肢内侧,肛门等处皮肤常有出血点。剖检喉头、心脏、膀胱、肾脏有明显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边缘出血,切面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肾脏色淡,表面有散在的针尖状。出血点。脾不肿大,边缘有许多深红的点状突起,称梗塞病变。脾脏边缘梗塞状尤为严重。胆囊和胃黏膜常有出血斑。回盲瓣上部出血坏死或有纽扣状溃疡。 防治: 1.平时预防措施 (1)用兔化猪瘟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注射。对猪群必须作到定期防疫, 一头不漏,这是预防猪瘟的首要环节。以后每月对出生仔猪和购进的猪只进行补打疫苗。 (2)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不要到猪市场购猪,必须引进种猪时,应到 无病场及有正规防疫制度的猪场购买。买回来的只猪必须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无病才能混养。 (3)经常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2.紧急预防,一旦猪群发生猪瘟,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初步确诊后立即用3-4倍剂量的兔化猪瘟弱毒冻干苗对假设健康 猪群紧急预防注射(每猪换针头)。 (2)免疫原则:先健康猪后可疑猪。病猪不处理,一定要换针头。

1 猪瘟诊断技术

猪瘟诊断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猪瘟(CSF)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技术要求。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病毒分离与鉴定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猪瘟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诊断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猪瘟的诊断。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病毒分离与鉴定试验等五种方法主要用于猪瘟病毒和抗原的诊断,以发现带毒猪和自然感染猪;猪瘟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主要用于猪瘟抗体的监测和免疫效果评估,其中,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用于猪瘟抗体的鉴别诊断,可区别诊断猪瘟自然感染猪,免疫猪,强、弱毒抗体阳性猪及猪瘟抗体阴性猪。 2 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2.1 临床及病理学诊断的作用 感染CSF的猪临床症状和解剖后肉眼所见的病理变化,因病毒株致病力、感染时间和宿主等因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时田间还存在着无临床症状的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和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因此,猪瘟的临床诊断和病理学诊断只能作为综合诊断定性的依据之一,不能作为确诊的根据,特别是那些隐性感染的带毒猪,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及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所以,猪瘟的确诊应依赖于对CSF病毒及抗原的实验室诊断,才能形成最终的结论。 2.2 临床诊断 猪群中被检猪出现下列临床症状时,可作为综合诊断定性的依椐之一: a)体温在40.5℃以上或间歇性的发热; b)精神萎靡、倦怠,畏寒,食欲不振、厌食、甚至废食,呕吐,步态不稳; c)交替便秘与腹泻,产生带粘液和血丝的粪球,结膜充血、出血或有不正常分泌物; d)鼻盘、嘴唇、耳尖、下颌、四肢、腹下及腹股沟等处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斑块; e)公猪包皮积尿或其他疑似CSF的症状; f)怀孕母猪有流产、死胎、木乃伊等现象或所产仔猪有衰弱、震颤、痉挛、发育不良等现象。 出现上述症状时,猪群作为可疑CSF对待,应全群隔离饲养,并作进一步诊断。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直接用

猪瘟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 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 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 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 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 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流行病学 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易感猪与病猪的直接接触是 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 续整个病程。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因此,强毒株感染在10-20 天内大量排 出病毒,而低毒株感染后排毒期短。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 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是猪瘟暴发最常见的原因。病毒可通过猪肉和猪肉制品传播到 远方。未经煮沸消毒的含毒残羹是重要的感染媒介。人和其他动物也能机械地传播病毒。HCV 可在野猪中形成感染循环,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是对家猪的严重威胁。 在自然条件下HCV 的感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也可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进入。 经口和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然后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继续增殖, 随即到达外周血液,从这时起病毒在脾、骨髓、内脏淋巴结和笑场的淋巴组织繁殖到高滴度,导致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二、猪瘟的症状及病变 猪瘟潜伏期一般为5 天-7 天,短的2 天,长的21 天。人工感染强毒株,一般在36 小时-48 小时体温升高。根据临床症状和其他特征,可分为急性、慢性和迟发性三种类型。 (一)急性型 急性型猪瘟由HCV 强毒引起,开始时猪群内仅几只显示临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 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同时食欲减少,进而停食。病猪体温升高至41℃ 上下,高的可达42℃以上。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数减少,约9000/mm3,甚至低达 3000/mm3。 病猪有眼结膜炎,两眼有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眼睑完全被封。体温升高初病猪便 秘,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或至多在几天内死亡。 随着病的发展,群内更多的猪发病,最初的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 后置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 等部位为常见。急性型猪瘟大多数病猪在感染后10-20 天之间死亡。病状较缓和的压急性 猪瘟病程一般在30天之内。 (二)慢性型 慢性型猪瘟的病程可分为3期。早期即急性期,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和

猪瘟病检报告

东北农业大学实习病例报告学号:A06100XXX 北京市某种猪场一例猪瘟的防制 学院:动物医学学院 班级:动医1003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教授 实习地点: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卸甲山种猪场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4年6月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霍乱。其典型症状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出血点。剖检特征为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耳下、颈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出血,呈大理石样或红黑色外观,切面呈周边出血;肾脏呈现“麻雀肾”外观;此外可见全身黏膜、浆膜和心、肺、膀胱、胆囊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出血性梗死等。 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的感染途径是口腔、鼻腔,间接通过结膜、生殖道黏膜或皮肤擦伤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 2014年XXX种猪场三月中下旬爆发猪瘟,本次产房哺乳仔猪生长正常,未见任何异常;但断奶后转群到保育阶段不到一周即出现发病,经青霉素钠与双黄连治疗后无效。发病的两个单元仔猪总头数为419头发病率为71%死亡率为90%。经了解从建场以来先后出现过四次猪瘟病毒的感染,其中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夏季七月份,集中在产房中哺乳期仔猪,以15d到20d左右的仔猪发病为主,其死亡率达到50%,其他阶段猪群生长正常,未见异常;第二次发生在2008年五月份,发生在种猪段,原因是本年从公猪站引进8头公猪,隔离时间不充分,检疫不过关造成猪瘟病毒在本场的流行,造成5头空怀母猪死亡;第三次发生在2011年四月份,保育阶段二单元,死亡率达30%,其他单元猪生长正常。 下面为本次猪瘟的病检和解决方案。 1 临床检查 临床检查可见保育阶段病猪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喜卧部分呈犬坐姿势,被毛粗乱,腹部、颈部、臀部、耳或阴门等处发绀,皮下散布针尖大小出血点,部分猪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猪排出黑色硬结状粪便,大部分病猪腹泻排出棕黑色稀便;体温升高至40.5-41℃使用热毒王(主要成分黄芪多糖)后无明显效果;病猪心率加快,脉搏数集中在120次/min 左右;病猪呼吸困难或腹式呼吸,呈犬坐状,病程5-15d,死亡率达90%。 2 病理剖检变化 本次共剖检五头猪,两头体重30kg左右,其中一头死亡3h,另一头濒临死亡;三头体重在15kg,死亡时间均在3h内。剖检均可见皮下出血点;肺脏呈现出淤血、气肿、水肿、肺间质增宽、表面附有一层假膜等不同程度变化;心脏大部分塌陷,心壁变薄,可见心壁外膜有个别出血点;个别出现胸腹腔积水;胃与肠管散布出血点,胃内壁出现溃疡或坏死灶,肠管出血或散布出血点;肾脏质脆、软,成土黄色“麻雀肾”,切开肾脏可见肾髓质与肾皮质均出现出血点;脾脏不肿胀边缘出现梗死坏死;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呈紫色乃至酱油色;切开脑壳可见积水、脑髓可见出血。从广泛的小血管出血,脾脏梗死以及“麻雀肾”猜测为猪瘟。 3 猪瘟抗体检测及病变组织涂片观察 采集本次发病单元的猪血样本200份,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次,猪瘟抗体阳性为143只,阳性率为71.5%。无菌采集本次剖检的心、肝、脾、肾以及肺门淋巴结抹片瑞氏染色镜检后并未发现特征致病菌。 4 诊断 综合临床检查、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可初步诊断为猪瘟。

5种常见猪病的诊断

猪场养殖常见问题解答 耳朵边缘水肿,流出水样液体,怎么处理? 答:这是典型的副猪嗜血杆菌症状,由于猪耳朵局部受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果红肿严重起包、包里有水样或脓样液体,请先把包里的液体用无菌针管抽掉,然后局部或全身注射嗜血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比如长效氟苯尼考注射液、头孢噻呋钠等),即可治愈。 2、怎么鉴别蓝耳病是疫区还是非疫区? 答:可以通过三种实验室方式鉴别:第一,通过实验室检测蓝耳病抗原,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证明猪场感染了蓝耳病,可定为蓝耳病的疫区;第二,如果猪场从未免疫过蓝耳病疫苗,经实验室抗体检测为阳性,证明是疫区;第三,如果实验室检测蓝耳病野毒抗体为阳性,证明该猪场是疫区。如果猪场感染了蓝耳病,建议普免蓝耳病弱毒活疫苗,起效快,效果好。 3、仔猪拉稀怎么办? 答:首先区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拉稀。细菌性(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拉稀,可以口服庆大霉素或者氟哌酸(诺氟沙星)饮水或者注射痢菌净注射液。病毒性拉稀原因有很多,比如非典型猪瘟、伪狂犬、轮状病毒感染等均可引起仔猪拉稀,这就要求平常养殖户一定要做好这些疫苗的免疫工作,发病后,如果是保育猪可通过在全群饲料添加免疫增效剂-酵母免疫多糖,每吨饲料2-3公斤,提高免疫力,如果是是没断奶仔猪拉稀可在母猪全价饲料内添加2-3公斤本品,所有猪全价料最好添加广谱抗生素组方比如:利高霉素2公斤或枝原净150克+强力霉素300克,添加10-14天来控制继发感染。 4、猪发生高热病,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怎么办? 答:这可能是猪瘟、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建议平常常规疫苗比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等一定要免疫好,另外可以在种猪、保育猪、生长猪全价饲料内长期添加免疫增效剂,增加疾病的抵抗力,病猪用长效广谱抗生素"易速达"来控制继发感染,效果比较明显。 5、母猪头一天饮食正常,第二天突然不吃了,有点呕吐,不发烧,也无其他症状,怎么办? 答:母猪可能由于近期天气变化引起的消化不良,建议给猪口服助消化药物"食母生",另外给母猪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效果更快。 6、猪发生了五号病,怎么办? 答:建议规模养殖场实行封闭生产,严格限制闲杂人员进出,对售猪车辆彻底冲洗、干燥2小时以上,严格消毒;同时全场强化消毒,每天带猪消毒一次,复合碘类消毒剂如"百胜"或者过氧乙酸类如"惠福星"对口蹄疫病毒杀灭效果最好。为了增强猪群抵抗力,如果发生五号病时,要尽快隔离病猪,每天消毒2次,使用"百胜"原液直接喷涂病猪患处,促进愈合,减少传播。 7、后备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