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2007年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Feb.2007第26卷第2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6No.2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夏小燕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摘 要: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它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及性别脚本理论都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和说明,但是每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目前有学者提出以整合的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解释。 关键词:性;性别;性别角色;发展;整合

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02-0070-04

收稿日期:2006-10-17

作者简介:夏小燕(1975-),女,湖北荆门人,2004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

一、概念界定

1.性与性别

性(sex):指男女活动中生物学的或解剖学的差

异,是生理上的差异,生为一个人,就性而言,除阴阳人及双性人外,非男人即女人。

性别(gende r):指男女心理上、社会上的差异。非男性即女性。

性与性别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生理性别;后者则指男女两性在行为及性格上的差异,大多数是由于社会化的历程及旁人的期望而得来的,并非天生的(刘秀娟、林明宽,1997)。简而言之,性与性别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先天性与后天因素、自然与人文上的差异(Hearn 等,1990)。

2.性别角色

Robert Brannon(1976)指出角色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戏剧的术语学。这个单词角色(role)是法语 roll ,指一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男性的性别角色或女性的性别角色就像是男性和女性扮演适宜他们男子气或女子气部分的剧本[1]。社会科学家认为角色意味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所呈现的社会企盼的、鼓励的行为模式。在心理学界,不同的学者对性别角色有不同的理解,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见下页)。

从表中所述得知,性别角色不只是归属的,更是获

致的,应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笔者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二、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性别角色发展是属于多维的建构,因此在许多不

同的领域及概念上发展出不同的性别角色发展理论。本文就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发展论、性别图式论以及最近发展的性别脚本理论的观点,探讨其对性别角色的看法。

1.生物论

生物论者认为基因及生物的程序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有所影响。无可否认,男女有其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不仅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同时在生殖作用上分别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Lynn(1974)认为基因在性别差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1)基因在其他任何环境因素尚未发生任何影响时,就已开始展现影响力;2)基因的影响力是普遍存在于各文化团体中;3)基因的影响可以在类人猿中获得证实;4)基因与男、女所分泌的荷尔蒙有关。

此外,进化论者认为每一种物种的成员与生俱来有一些 生物决定 的特质与行为,这些特质与行为来自于进化及生物适应的结果。在1993年,Freedan 依此提出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发展是两性间行为差异的遗传结果。

由于两性间存在明显的生物上的性差别,一些学

性别角色的定义

研 究 者年 代内 容

Scanzoni&Fox1980性别角色是指依社会或文化期待男性或女性所表现适当行为的模式,即社会对两性合于规范的行为的适当期望。

Lueptow1984性别角色源自于对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对男女地位、行为表现的社会期望。林传鼎

陈舒永张厚粲1985

性别角色又称性别作用。由于人的性别差异所带来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或行为模式。在某

一社会中,总要求男子与女子各扮演不同的角色。女孩子需像女孩子,男人不能有女人腔。

性别角色是由先天与后天习得因素所构成。

McCoy1990性别角色是指以生物性别为基础用来期待个体的一组行为及人格特质。

李美枝1990性别角色是一种人格特质,是个人透过自我行为表现以明示其所属性别的行为形态。

赖美秀1993以两大观点区分性别角色:性别角色为社会文化作用下的产物;性别角色是多维度的,包含人格特质、态度、行为及活动偏好等。

张春兴1995性别角色是指在某一社会文化传统中,众所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性别角色是由行为类型来界定的,包括内在的态度、观念以及外显的言行服装等。

黄倩倩1996性别角色是个人透过学习,进而由行为表现出来的其为男性或女性的行为形态。

时蓉华2002所谓男女性别角色,乃是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生活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规定的行为方式。

者提出行为是否是由天生的程序所引导的一种假设。例如女性养育子女,男性倾向于探索与攻击,是为了能让物种生存,以确保个体基因的永存。

最近在此领域提出生物社会学模式(biosocial mod el),即天生!关键期!教养(nature-critical pe riod)的原则。这个模式指出,基因及荷尔蒙的生理因素确立性别差异的基础,但是也需要社会文化环境来完成及维持这种过程[2]。

生物论、进化论以及生物社会论强调早期生理发展的关键性,同时生物社会论也揭示了因早期生理发展所引发对婴儿的性别标示与性别分化教育,对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生物论、进化论忽略后天因素的影响力,而生物社会论也未能说明性别分化的社会化过程,被其他理论所批评。但也造就了其他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从相异的观点来进行阐述研究。

2.精神分析理论

Sigmund Freud认为性别角色的发展与获得在于潜意识中恋母情结及恋父情结所产生的防卫性认同(de fensive ident ification)的结果[1]。男性及女性的认同过程是不同的,男孩认同的发生是恋母情结的结果。男孩对母亲有强大的占有欲,但害怕父亲的权力,进而产生阉割恐惧,因此这时候男孩开始认同自己的父亲以解决并消除恋母情结,并获得自己的性别角色,发展男性化。在认同的过程中男孩将以父亲为代表的社会戒律变成自己个性的一部分,逐渐具备良心和超我,继承了设想作为父亲所应具备的膂力与权利。女孩对于母亲的认同是恋父情结的结果。女孩想拥有父亲,但是害怕受到母亲的惩罚和讨厌,转而去喜欢及认同母亲,并发展女性化。女孩在这一阶段把母亲的形象纳入了自我概念,并把自己放置在男性社会的从属地位。

Gardner(1978)指出这种同性父母认同的结果是:儿童不仅采纳了认同对象的行为,同时也接受了认同对象的价值、态度、意见及标签;在以后的生活中,儿童将选择他在此时所接纳的性别角色。

但是,Freud的这种以观察精神病患者为主,以潜意识中性驱力为动力而创立的学说,在性别角色的研究上似乎很难获得强有力的实证性研究的支持。

于是新弗洛伊德学派的学者,在他的理论上提出修正的意见和看法。Karen Horney认为,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比本能的、生物的力量更重要。阴茎嫉妒是女孩渴望男人们拥有的尊重和地位的象征,而不是表面上机体对阴茎的渴望[1]。Nancy Chodoro w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在于孩子和母亲关系的早期经验。婴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没有初始的认知,而母亲却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性别,并区别对待男孩和女孩。当孩子开始发展自我感觉的时候,女孩认同了母亲获得女子气,此时男孩用了更多的时间拒绝母亲的女子气而发展了男子气[1]。

总之,心理分析理论揭示了重视恋亲情结的解决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学习的理论,但其忽略了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并未涉及儿童自我认知的

过程,使之对性别角色的解释偏向 天生的,致使对于性别角色发展的解释有所不足。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并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但是更强调观察、强化、模仿等社会化的学习过程是性别角色获得的主要因素。Mischel(1970)及Ban dura(1977)认为儿童的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偏好及性别角色发展是经由两种途径产生的:

(1)强化

在婴儿时期,男女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依赖母亲,母亲是婴儿获得注意和爱抚的中心人物,母亲是婴儿行为的第一个有效强化者。在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母亲强化婴儿的某些行为,惩罚另一些行为,这一过程也是两性角色的学习过程。例如,女孩玩洋娃娃,母亲会表现出赞许的态度;从事攻击性活动,母亲表现出反对的态度,对男孩的态度则与之相反。以后,刺激的泛化产生了,与母亲类似地位的人也成为儿童性别行为的有效强化者。

(2)观察、模仿

儿童也可以通过观察同性楷模,如父母、手足、教师或是同伴而习得适当的性别行为。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权威形象的力量是促使儿童模仿的原因之一。在两性角色的学习过程中,儿童往往模仿与自己同性别的成人,很少模仿异性成人。Bandura(1977)认为儿童特别注意同性的楷模有两个主要原因:1)儿童模仿与自己同性的父母或手足时,较常得到增强;2)儿童能知觉到同性楷模与自己的相似性,因而使自己更注意同性楷模的行为。

但社会学习理论受到最主要的批评在于不论谁是社会化的执行者,儿童总是大量且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传送的信息。批评者认为儿童虽然以观察学习、模仿作为社会化的动力,但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他们会通过选择性的认知来决定是否模仿。认知发展理论与性别图式理论对此欠缺作了讨论。

4.认知发展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张春兴,1995)。Lawrence Kohlberg(1966)这样描述这个理论: 我们研究性别发展问题的方法既不是生物学的,也不是文化的,而是认知。他认为: 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而是由于儿童自身认知的发展。儿童的基本的性别角色认同是在发展初期产生的男女自身认同的结果。这种男女分类虽然作为男孩或女孩打上了社会性的标记,但基本上是认知的现实判断的产物。[3]

Kohlber g相信所有的儿童的性别角色的发展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基本性别认同(basic gender identity):大约在3岁左右,儿童能进行性别的自我分类而正确标示她(他)的性别。

(2)性别稳定性(gender stability):在此时期的儿童能够认识到男孩长大后成男人,而女孩长大后会成为女人,性别是固定的特质。

(3)性别恒常性(gender consistency):在6~7岁时,儿童能够明白个人的性别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衣着、动作的变化而变化。当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时就会主动表现出符合性别的行为[4]。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先有性别认同,而后才获得性别角色的。但是Kohl berg的性别角色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生活中儿童的实际发展年龄有所差异,产生不能解释之处。Kohlberg的理论预测3~7岁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但一些研究显示,儿童选择适合性别的玩具或活动早在两岁时就出现了(Faulke nder,1980;Huston,1983)。

5.性别图式理论

根据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概念,一些认知学者以 性别图式理论来解释性别角色的发展(Be m,1981;Martin &Halverson,1981)。这个理论包含了社会学习论及认知发展论的特征,同时也强调文化的重要性。Be m (1981)指出性别图式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认知图式,它是发展中的儿童在学习他(她)所处的社会文化所定义的那种男性(女性)的过程中而形成的。这种社会文化所定义的男性和女性就在儿童的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图式。性别图式理论认为儿童在早期即发展男孩或女孩的图式,这些图式来自两个因素:1)儿童具有天生的倾向对来自环境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分类;2)社会文化提供了区分性别的线索,例如服饰、名字、职业等,使得性别区分得到确认。当儿童采用属于男孩或女孩的图式后,这些图式就逐渐影响儿童的性别角色(Macc oby, 1988;Martin&Halverson,1981)。

(1)性别图式影响儿童评价输入的信息是否适宜自己的性别而调整自我行为。例如,男孩踢足球,女孩玩芭比娃娃。

(2)性别图式促使儿童去更注意某些信息,例如,女孩可能更注意广告中芭比娃娃的最新动态,男孩可能更注意足球的赛况。

(3)性别图式理论可能会引导儿童做某些推论。例如,牙医应该是男孩,而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应该是女孩[5]。

有很多研究支持性别图式理论,但是也同样遭受到了一些批评。批评者认为性别图式理论未能将情境

因素考虑进去,同时性别认同是多维度的,很难只用单一的方法来了解它。

6.性别脚本理论

性别脚本理论通过增加次序的内容扩冲了性别图式理论,它假设孩子所获得的与性别相关的社会知识是以先后顺序的形式组织的。图式是知识的表现,然而脚本将重要事件以先后的顺序描述出来。脚本考虑到了社会关系的理解,并且可以认为是为了某个目标组织起来的适宜时空情境的有序的行为(Nelson, 1981)。3岁以上的孩子能够说出怎样准备外出、怎样吃饭以及很多这样的做事次序。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来说,性别脚本就是及时组织起来的有序的事件。但是性别脚本理论还包括性别刻板印象的成分,刻板印象定义了每个性别以怎样的顺序展现事件(Levy&Fi vush,1993)。

研究者使用那些与性别图式理论相似的测验调查了信息加工和记忆中脚本的存在。Boston和Le vy (1991)给不同年龄的孩子几个代表性别脚本的彩图,例如用工具造房子和做晚饭。然后请他们以有序的方式排列这些事情将怎样发生。结果显示,大点儿的孩子做的更准确,所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排列与自己性别相关事件上更准确。另一项研究(Levy&Bos ton,1994)向孩子们呈现两个同性性别和两个异性性别脚本,然后请他们回忆脚本的内容,结果显示孩子们在回忆同性性别脚本上更准确。

很多学者认为这个理论是个很有前途的性别角色发展的社会理论,但是他们关于性别角色发展的实证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总结

以上几个理论都触及了性别角色发展的各个重要方面。生物学理论说明了性染色体及荷尔蒙的遗传功能;心理分析理论强调性别的核心本质;社会学习理论则描述了不同环境中关键事件,如奖励、惩罚、典范等如何塑造性别角色行为;认知发展及性别图式理论则强调主体的认知性及在传统家庭及文化影响的重要性,并以认知的图式来进行过滤、编码、加工;性别脚本理论假设孩子所获得的与性别相关的社会知识是以先后顺序的形式组织的。无可否认,以上六种理论都有其限制,生物理论不能清楚说明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性别角色发展的;心理分析理论也难以对于阉割恐惧或阳具嫉妒导致同性父母的认同而获得性别角色的理论提供实证性研究的证据;社会学习理论则忽略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认知发展理论不能解释从出生到3岁的性别角色发展;性别脚本理论通过增加顺序的内容扩大了图式的概念,但是性别脚本理论看起来似乎扩展了图式的概念,但是这个理论相比较其他理论在性别角色发展上的研究太少。Levy与Barth(1998)的研究结论指出,社会认知、行为、个体等因素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发展的影响是明显的,没有唯一的性别发展理论能够解释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将这些理论整合,或许可将性别角色发展的原因解释得更准确。Huston(1983)与Spence(1993)认为生理因素、社会学习过程、个体的认知都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Shaffer(1996)在其最新出版的发展心理学书中已尝试用整合的观点来解释性别角色的发展。中国有句老话: 取长补短,从整个性别角色发展的研究趋势来看,理论的整合是对准确解释性别角色发展的十分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Linda Brannon.Gender:Psychology Perspective[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106-110.

[2]Vicki S.Helgeson.Psychology of Gender[M].北京:世界图

书出版公司,2005:180-182.

[3]Shelley E.T aylor,Leti tia Anne Peplau,David O.Seara.SO

CIAL PSYCHOLOGY[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6 -369.

[4]Bussey,Kay&Bandura,Albert.social-cogni tive theory of gen

der develop ment and differenti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06, 693-711.

[5]Susan A.Basow.两性关系[M].刘秀娟,林明宽,译.台北:

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318-324.

(责任编辑:郑龙云)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2007年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Feb.2007第26卷第2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6No.2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述评 夏小燕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70) 摘 要: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它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及性别脚本理论都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和说明,但是每个理论都有其不足之处,目前有学者提出以整合的理论对性别角色的发展作出更准确的解释。 关键词:性;性别;性别角色;发展;整合 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02-0070-04 收稿日期:2006-10-17 作者简介:夏小燕(1975-),女,湖北荆门人,2004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 一、概念界定 1.性与性别 性(sex):指男女活动中生物学的或解剖学的差 异,是生理上的差异,生为一个人,就性而言,除阴阳人及双性人外,非男人即女人。 性别(gende r):指男女心理上、社会上的差异。非男性即女性。 性与性别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生理性别;后者则指男女两性在行为及性格上的差异,大多数是由于社会化的历程及旁人的期望而得来的,并非天生的(刘秀娟、林明宽,1997)。简而言之,性与性别之间的差异,就像是先天性与后天因素、自然与人文上的差异(Hearn 等,1990)。 2.性别角色 Robert Brannon(1976)指出角色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戏剧的术语学。这个单词角色(role)是法语 roll ,指一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男性的性别角色或女性的性别角色就像是男性和女性扮演适宜他们男子气或女子气部分的剧本[1]。社会科学家认为角色意味着个人在具体情境中所呈现的社会企盼的、鼓励的行为模式。在心理学界,不同的学者对性别角色有不同的理解,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如下表所示(见下页)。 从表中所述得知,性别角色不只是归属的,更是获 致的,应包括个人心理与社会建构两个维度。笔者认为性别角色是以文化为背景的,社会认可或接纳男性或女性应表现的行为模式。 二、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性别角色发展是属于多维的建构,因此在许多不 同的领域及概念上发展出不同的性别角色发展理论。本文就生物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发展论、性别图式论以及最近发展的性别脚本理论的观点,探讨其对性别角色的看法。 1.生物论 生物论者认为基因及生物的程序对性别角色的发展有所影响。无可否认,男女有其生理上的性别差异,不仅是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同时在生殖作用上分别扮演非常不同的角色。Lynn(1974)认为基因在性别差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1)基因在其他任何环境因素尚未发生任何影响时,就已开始展现影响力;2)基因的影响力是普遍存在于各文化团体中;3)基因的影响可以在类人猿中获得证实;4)基因与男、女所分泌的荷尔蒙有关。 此外,进化论者认为每一种物种的成员与生俱来有一些 生物决定 的特质与行为,这些特质与行为来自于进化及生物适应的结果。在1993年,Freedan 依此提出性别角色的认同与发展是两性间行为差异的遗传结果。 由于两性间存在明显的生物上的性差别,一些学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介绍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 性征(sex):生理身份;染色体、生理特征、激素的影响。 性别(gender):社会和文化身份。 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起初,性别角色被定义为" Sex Role",性别角色,具体表现在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差别。如康斯坦丁诺普尔Constantinople曾对20世纪70年代前的性别角色研究作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综述,并试图对它进行了理论性定义,“性别角色特征多多少少是根植于解剖学、生理学和早期经历之中,并在外貌、态度及行为上将两性分别开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质。” 后来定义为"Gender Roles".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类不同看法, 一类是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如斯彭思Spence 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 另一类是注重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如Gilbert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 当下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达性角色:女性亲切的、善于照料他人的、合作的、能敏感觉察他人要求的。

工具性角色:男性坚定地、独立的、竞争性的 性别特征形成:儿童获得性别认同,获得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同一性别的成员应持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过程。有关性别特征形成的研究集中在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1.性别认同的发展,即分清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即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3.性别特征行为模式的发展,即儿童发展处对同性别群体或成员通常所从事的活动的偏好。 青少年很小就接受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虽然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必然地决定他们自身的性格特征、职业和行为等方面的性别角色认同,但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男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印象更为刻板。在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家庭内性别分工越传统刻板,青少年持越刻板的性别印象。 1.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道格拉斯肯里克,鲁斯(David M.Buss ,Douglas T.Kenrick&Luce) 观点: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承受着不同的进化压力,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的根本差异并从而决定了他们在劳动上的分工。 例如:女性为了成功养育孩子,朝着慈爱,温和,善于照顾他人(表达性特征)的方向进化。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关爱自己,能够提供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 理论简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简述 0.引言 所谓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下面结合选题的研究对象——河北省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四工程公司,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作一归纳性论述。 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出现、概念和类型 1.1.1 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理由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1.1.2有关概念界定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面对未来未知环境的适应,使企业得以进一步运行,实现企业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某企业战略分析报告

. 长虹企业战略分析 战略是企业在竞争激烈且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在对自身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关于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保证。 战略制定后,投诸实践,并取得成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层次支持。企业内部管理层次如下图: 为了说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如何实行战略管理,我们选择我国彩电业的“雁头”——四川长虹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彩电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分析(PEST方法,市场结构描述与分析,集中度分析,基本竞争力量分析) 2.彩电业的出路 3.对未来彩电业的展望 二.长虹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1.资源分析 2.能力分析 3.核心竞争力分析 4.价值链分析 5.SWOT分析 三.长虹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战略) 1.产品、市场的扩张 2.企业边界的扩张 3.扩张途径 四.长虹的竞争战略----既总成本领先又差异化 1.从长虹的生产运营活动看其竞争战略 2.长虹作为成熟产业的竞争战略 五.长虹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1.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2.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调研

3.长虹选择的进入战略 4.对长虹全球化战略的分析与展望. 第一部分彩电行业分析 彩电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属于最早放开、最早引进技术、最早进行国产化的行业之一,曾经对我国电子工业和国民经济作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行业之一。 而2001年统计则显示我国彩电业已经陷入困境。几家主营彩电的生产企业业绩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彩电业遇到的困境引起了人们深深的思考: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困境,它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价格战是罪魁祸首吗?不可否认,导致彩电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炮声不断的价格战,据估算,5年来6次大幅度降价使全行业减少利润150亿元。但是价格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存在证明经济体的内部有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的自然要求。而价格战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价格战“后的中国彩电业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 2001年是彩电业变幻莫测的一年,普通彩电市场的饱和及利润率的下降,加入WTO 的巨大压力,技术与产品创新需求的增大,这一切让彩电业不堪重负。家电行业已步入了微利时代,整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衰竭,转型已经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几年前,长虹、康佳、TCL等国内品牌曾联手以价格优势在国内彩电市场上占了先机,中国彩电业由此迅速崛起。但如今,价格优势已无法弥补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不足的致命弱点,中国彩电业不得不吞食着价格恶战带来的苦果。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与2000万台的需求量严重脱节,全行业库存600万台的天文数字发人深省。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彩电企业突出重围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们将综合运用PEST方法,市场结构理论,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我国彩电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行业竞争分析 (一)、用PEST方法分析彩电业 P(政治):从1997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是供大于求的失衡,这以为人们所熟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已经从供给扩张转换为需求拉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启动了一系列扩张需求、刺激消费的政策。一方面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家庭已不满足一台彩电,这就增加了彩电的需求量;另一方面,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废除和修订了一些经济法规,使投资环境改善,众多国外厂商纷至沓来,企图分得一杯羹。 E(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总值年增长率7%的速度,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众多国外企业都瞄准了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许多国际知名彩电品牌都在中国投资或者合作建厂,这无疑会给我国彩电业带来严峻挑战和沉重压力。另一方面,外贸的发展和外资的引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特别是加入WTO后,欧盟对我国彩电业的贸易歧视和贸易壁垒将逐渐被打破,而巴西、印度等中国彩电出口潜力极大的市场在入世前关税水平达到50%以上,加上贸易壁垒,可达100%;而在入世后,关税和贸易壁垒都会大幅降低,彩电出口将会进一步增长。 S(社会):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更趋个性化,多样化.对彩电行业来说,收入水平较低的,房屋面积较小的,可能要求21、29英寸的彩电就够了;收入水平较高的,房屋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报告综述

... . ..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姓名: 马艳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社会学 班级: 社会51班 学号: 2215102 指导教师: 丰职称: 副教授

2008年6月25日 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社会学专业学生马艳 指导教师丰 摘要:近年来,性别问题不仅成为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针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文化机制,学者们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笔者在广泛阅读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综述。本文从社会性别的概念、发展历程、容及意义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状况及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已有的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社会性别;男女平等;女性主义 The social sex theory 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Ma Yan Tutor Wei Feng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ender issues bee not only the women's movement of the key issues of concern, but also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academic munity. Address gender inequalities caused by social and cultural mechanisms, scholars have raised gender theory. I read in a wide range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re review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gender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four summary of the theory of gender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on this basis that the existing theor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ings. Key words:Social Sex; Gender Equality ;Feminism 引言 在当今社会,性别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性别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男女不平等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问题,而且是事关人类和谐发展的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女性主义的发展研究综述 著者:曹咏彤 摘要:女性主义又称女权运动、女权主义,是指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本文综合概述了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理论和形式。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歧视 引言: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中语言类节目中某些涉及女性的词语成为了网友热烈讨论的对象,并引出“春晚歧视女性”的争议话题,引发社会关注。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历史 女权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当时欧洲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在十七世纪前,英国的已婚妇女基本谈不上有何权利,除非丈夫自愿地让给她权利;当丈夫在世时,她的财产和她的人身完全供丈夫享乐;在某些国家,如果丈夫死后没有遗嘱,女子的财产要给丈夫的亲戚,而不给她或她的孩子。 以现代的哲学与社会运动的观点来看,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如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是19世纪之前少数几篇可以称得上是女性主义的著作之一,她认为女性拥有比男性多上很多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更早以前就存在着其他关于两性平等的著作,例如神秘哲学家安里西·哥內留斯·阿格里帕在1529年所著的《关于女性之高贵卓越的演说》。 女性主义在19世纪渐渐转变为组织性的社会运动,因为当时人们越来越相信女性在一个以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受到不平等对待。女性主义运动根源于西方的进步主义,尤其是19世纪的改革运动中。组织性运动的时间是起于1848年在纽约州色内加瀑布市召开的第一次女权大会。艾米琳·潘克斯特是妇女参政权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她揭露英国社会制度里的性别歧视,并且成立了妇女社会政治联盟。在许多成员微罪遭捕,然后因为《猫捉老鼠法案》而重复进出监牢数次后,她们进行绝食抗议。其强制喂食的结果让这些成员病得很严重,使得当时法律体制的残暴受到社会关注,也因此助长了她们的目的。 现代女性主义有个非常重要的支援因素就是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出版的《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书。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女性主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贝拉·艾布札格所就读的大学。在米德的书中报告说,查恩布里部落中的女性拥有支配地位,却没有造成任何问题。这本书使得艾布札格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相信,欧洲对于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观念是非常文化取向的,而并非无可抹灭的天性。 沿革 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性主义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而1960年之后的女性主义被称为“第二波女性主义”。也有所谓的第三波女性主义,但是女性主义者之间对于其存在必要性、贡献与概念意见不一。这三个“波”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就像海浪般,一个接一个永不间断,后来者运用了前行者的贡献与资源。 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两性平等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摘要:本文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分析,以及自由贸易理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另外本文在分析当今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可选策略。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完善策略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在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萎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但是,退一步来讲,中国在70年代末所倡导的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只是当时世界形势所迫,应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积极的倡导世界贸易的自由政策的,为了实现经济学上所倡导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的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当然,高科技领域还是有占优势的行业的,比如说军工业。 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依据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一)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发现,不论一国保护贸易政策实行的时间多长,最终都要走自由贸易之路,根据自由贸易理论,一国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首先要有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但公平竞争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公平的环境;其次,要破除行业和部门垄断;最后,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所有这些都要靠法律才能最后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它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从整体上促成和提高了人们的主体性意识。但同时 ,有些地区也出现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秩序与规则的现象。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假冒伪劣商品

关于性别营销的研究综述

关于性别营销的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性别营销”越来越多样化,这表明,营销已经开始打破用性别刻板印象塑造性别形象的模式,使品牌对性别特征的把握更为合理。同时也反映出现实中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正在发生着变化,营销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并将它及时地再现出来,塑造成新的消费范例,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诞生和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这就给企业开展商务营销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必然要求在营销沟通中要考虑社会性别意识,加强对社会性别的运用。 关键词:性别营销策略企业 1、性别营销的定义及溯源 性别营销,即把消费人群区分为男性与女性,企业选择男性市场、女性市场或者中性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由此展开的基于男女两性差异的视角展开的营销。 在传统市场领域,服装、化妆品、卫生用品等向来是考虑性别差异的,因此,性别特征在这些性别取向明显的传统市场领域往往因为被视作理所当然而遭到无形中的忽视,价值大大失落。但伴随着上个世纪较早时期国外市场上女性酒、女性香烟以及男性化妆品的出现之后,一些产品品牌专门针对某一性别推出,有明确的产品性别定位,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看似无性的烟、酒,其实也存在男女之别。 中国市场的性别营销意识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2、传统的性别营销 唐锐涛在其所著的《亿万市场:洞察中国新兴消费群》一书中提到:中国在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悠久历史、渴望统一的民族精神和提升国际地

位的努力,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然而,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一分为二。 在中国,传统的性别营销必须了解到男性与女性的区别。 2.1 男女消费行为区别 王新珠在《性别、家庭结构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女性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愿望远远大于男性。在现在的很多国家中,男性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女性,但男性直接用于购买商品的支出并不多,而是通过女性的手去消费的。也就是说,女性所购买的商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己用的物品,另一类是为男性购买的。这种情况可能和男性和女性传统性别角色有关,男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挣钱上,女性则要考虑如何照顾这个家庭的成员。 2.2 男性营销:获取成功 孙璇在其所撰的《论现代广告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叙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清晰的标准来界定男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从出生到死亡,男人的终极使命就是尽其所能的去达到光宗耀祖的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中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有以下的特点: (1)他们渴望积极进取,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反对个人主义,它所倡导的成功是以严格的社会体系为基础,它主张克制,而不鼓励自我实现,男性也只能通过感受释放积郁的受挫感,体悟自我价值。因此成功的男性往往带有传奇色彩。 (2)孔子说男人必须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所以在成立家庭之前,男人必须证明自己有能力养家糊口。 (3)重视友谊。中国男性不愿意对亲人诉说心里的真实感受,但却愿意在迷惑痛苦的时候,把朋友当作最好的避风港。 (4)受“达则兼济天下”的影响,男性渴望获得一种能够展示自己地位,能够俯瞰他人的成功。 这里我们只是对中国男性进行的一种初步而广泛的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勾勒出针对男性消费群体的营销重点: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国际前沿理论研究表明,企业组织特别是大公司、大集团的竞争优势,已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为了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一直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从而大大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呈现出名家辈出、学派继起的蔚为大观之势。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直到90年代才真正开始接触国际先进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随着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也开始从过去的政府行政机关附属物逐步转变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此相应,企业界、理论界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研究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需求与日俱增。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为了推动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提高我国企业竞争优势,有效迎接跨世纪的国际竞争,我们着重考察和评估8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战略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以求为促进社会主义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拓展学术视野。 结构学派:竞争战略的产业选择与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 企业竞争战略,主要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向、目标、方针及其策略。其内容一般由竞争方向(市场及市场的细分)、

竞争对象(竞争对手及其产品和服务)、竞争目标及其实现途径(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三个方面构成。综观近20年的国际理论研究成果,可将企业竞争战略研究思潮大致划分为三个前后继起的主要理论流派,即结构学派、能力学派和资源学派。 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理就首推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波特的新型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是对多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的厚积薄发。在波特之前,已有诸多学者对企业竞争战略进行过深入研究。其中影响最广泛的当数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他在《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所提出的战略理论及其分析框架(有时也称之为“道斯矩阵”)一直被视为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滥觞。正如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哈佛商业评论》(1995年7~8月号)在回顾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史时指出:“企业竞争战略的理论框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安德鲁斯所构想的。”在安德鲁斯的SWOT分析框架中,S 是指企业的强项(Strength)、W是指企业的弱项(Weakness)、O是指环境向企业提供的机遇(Opportunity)、T 是指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威胁(Threats)。波特指出,构成企业环境的最关键部分就是企业投入竞争的一个或几个产业,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则的确立以及可供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为此,波特反复强调:产业“结构分析是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

完整word版,2019企业战略报告(某国内知名咨询公司制作)

精心整理 2019年-9月 美星顺峰公司企业发展战略报告 第一部分 参照系统 1.1 企业现状:美星顺峰公司已经进入“二次创业”的发展阶段,谋求最佳的规模效益已成为公司当前主要的历史使命。 1.2 研究范围:战略。 1.3 社会参照 第二部分 历史经验 美星顺峰公司成立16要有: 2.1 机制:依据市场导向原则决策企业行为;而且敢不迷恋政府特权,也没有急功近利地追求多元 2.2就先人一步地形成了快速、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与高水准、多侧面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策略,取得了市场优势。在小有发展的今天,美星顺峰又适地提出了“卖方案”的先进营销理念,并因此而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客户忠诚。这是美星顺峰公司高速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2.3有效的资源整合。到今天为止,美星顺峰也还是一个小型企业。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它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但美星顺峰在“整合社会资源”这一有远见的理念指引下,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了技术合作网络;与合作伙伴形成双赢互惠的共生关系;

精心整理 2019年-9月 甚至从竞争对手那里寻求人才资源。这种有效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使美星顺峰赢得了自己足够的生存空间与“四两拨千斤”发展机会。 第三部分 发展远景 自2003年起算,未来三年内,公司将把经营规模的稳步扩张和组织的健康发展作为战略追求。为此,公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3.1从经营领域的角度说,公司的产品结构将以成功发展饮料灌装机械这个主营业务为依托, 3.2从经营规模的角度说佳规模效益”放在重要地位,的适度经营规模。 3.3从深化管理的角度说,达到提 4.1观:强大资本规模的跨国公司,凭借种类全、功能新、经营活、客户熟等市场优势与美星顺峰夺食争利。如何发扬自身优势,尽早从小企业群中脱颖而出,成了美星顺峰必须直面的严酷现实。 4.2乐观的战略思考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市场——中资饮料企业的灌装机械设备需求——存在着明显的由“发展时间差”所造成的商机: 大批中资小型饮料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前仆后继地诞生,不断拓展着饮料灌装机械设备的市场底线;主要的大型中资饮料企业娃哈哈、汇源等,出于成本的考虑,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世界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大大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这一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或干预主义理论和思潮。这就是贸易自由化趋势与贸易保护常态之间的矛盾。 一、自由贸易及保护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一)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涉、限制和保护,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入,实行自由竞争。一国得自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收益可体现为直接利益和间接益两方面。直接利益是指由于贸易自由化而增加的社会效用和福利水平。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1)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利益。其结果当然是各国总产量的增加和单位生产成本的减少。(2)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3)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贸易出口,为国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剩余生产能力寻找出路。自由贸易还会给贸易各国带来各种间接利益。这种间接利益主要体现在一国的长期发展上:(1)竞争效应。当国内市场逐步开放时,国内厂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而竞争促使厂商不断改善经营和生产效率并引进技术。(2)扩大市场效应。国与国之间开展自由贸易,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可以超越本国市场范围内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3)示

范效应。如果所进口的商品在国内没有替代品,通过贸易自由化进口该商品就具有开拓国内市场的作用,刺激国内新的消费和生产。(4)创新效应。贸易自由度越大,国内经济运行流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也就越明显,进而会对一国制度创新产生极为有利的刺激。 (二)保护贸易的成本分析 保护贸易是指主权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等目的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以及对本国商品给予各种优惠待遇与津贴,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行保护贸易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此我们以“小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模型”来分析其经济效应。 二、自由贸易趋势和保护贸易常态的矛盾统一 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但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并非截然对立,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利益论和以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解释贸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说服力。但它们不能解释现实中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和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公司内贸易,不能动态地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2006年第2期第30卷(总第134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知“撇z旷肌e,z,,田塘Ⅳo舰以‰面e倦渺细c泓sc拓船e尉i砌州 №2.2006 V01.30 General.№134 【管理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述评 郭媛媛,王季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间涌现了许多学派和理论观点。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理论产出了三大成果: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并每种理论观点都体现出特定的前沿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竞争;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睢5226(2006)02一0137一0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50年代的经典战略理论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战略理论阶段后,进入了80年代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更加重视竞争,强调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更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大主要理论: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超越竞争理论。 一、竞争战略理论 1.竞争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在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中,曾运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进行了阐述,大意是企业在制订战略时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行业环境;行业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范围,从而决定企业的利润水平。 波特的竞争战略认为,在决定企业赢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各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理解行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制定的起点。同时,波特还提出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这五种力量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能力、供方讨价能力及现有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他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其中每种竞争力量又受到诸多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的结果在于对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在企业制定战略时,它们分别强调企业通过努力降低产品成本,追求产品差异化和专一在某一产品或细分市场来创造优势,并以此战胜竞争对手。波特认为,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噬择有吸引力的、高潜在利润的产业;堰在已选择的产业中确定自己的优势竞争地位。 波特还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模型。价值链是采用系统方法来考察企业所有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分析获得企业竞争力优势的各种资源。为了认识成本、行为与现有的和潜在的经营差异性资源,价值链分析方法是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地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2.竞争战略理论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处于战略管理理论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前该方面理论的缺陷,对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理论给我们提供制定战略的全新角度,深化了人们对产业 [收稿日期】2005一09—11 [作者简介】郭媛媛(1978一),辽宁辽阳人,女,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王季(1978一),辽宁沈阳人,女,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辽宁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 ?137? 万方数据

3至6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

3至6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 ——以上海市靖海之星幼儿园为例 摘要 两性话题一直是恒古不变的议题,对性别的不同看法会影响日常生活中两性的和谐共处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而现阶段社会视线相对聚焦在成人对于性别的态度上,笔者认为关注3~6岁幼儿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是我们关注社会两性和谐的基础。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自然观察、提问等方法,以性别角色发展中的“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别坚定”三个指标出发,以“性别偏好”为辅助因素,对小、中、大班各20名幼儿进行了相关提问访谈,并对他们父母及教师的教养方式以及对幼儿性别发展的教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同时笔者也对三个参与调查年龄班幼儿的日常性别角色扮演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以研究现阶段3~6岁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结果如下: (1)幼儿性别角色发展存在较大的年龄特点,从小班到大班成逐渐稳定的趋势。 (2)幼儿在3岁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性别认同能力,在6岁时达到稳定。 (3)幼儿对自我性别和他人性别稳定性的判断上存在明显差异,3岁幼儿已经获得了自我性别判断,但对他人性别稳定性的判断错误率高,可能受已有经验影响,这一数值到大班也未能出现显著提高。 (4)小、中、大班儿童均已建立基本的自我性别坚定性,其性别坚定性的发展在3~5岁阶段发展缓慢,5~6岁增长较快,在6岁时趋于稳定。 (5)环境教养因素对幼儿角色稳定性的发展影响较大,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了被测儿童对调查提问的判断。 关键词: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发展,性别教养方式 Abstract The topic of gender has always been the subject of constant ancient, gender differences will affect the daily life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both sexes and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t present, the social line of sight is relatively focused on the attitude of adults for gender, I believe that attention to 3 to 6 years o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