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

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
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

第三部分技术规格及要求

一、总则

1.1 本文件是珠海高速客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人)船载宽带卫星综合应用平台工程的技术规范书。本系统工程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

●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系统

●船舶轨迹卫星实时监控系统

●船岸一键呼叫对讲系统

●船岸对切(卫星链路切至码头光纤线路)无线系统

投标厂商/公司(以下简称投标人)针对以上六大系统编写点对点应答、技术建议书及详细的设备配置和报价。

1.2 本规范书对投标设备所符合的技术标准要求如下:

(1)符合有关标准(如ISO、ITU-T、ETSI、IMTC、IETF、IEEE的相关规范等)的投标人应在建议书或应答中具体说明。

(2)若投标人的设备和系统包含非标准扩展协议或自有专用标准,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

(3)本规范书中未给出,但ISO、IEEE、ITU-T、ETSI、IETF的相关规范等已有建议的相应性能和功能,投标人均应满足。

1.3 投标人所提供设备的各项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或高于招标人在本规范书中的要求。

1.4 如无特别说明,本规范书对“投标设备”或“设备”的技术服务等要求均适用于本次投标所涉及的所有设备。

1.5 本规范书中的配置要求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配置要求,投标人所配置的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规格及要求中明确列出的设备范围,且满足招标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提出所有要求。投标人应保证设备配备的品种数量准确无误,若本技术规格设备配置表中有缺漏项目,投标人应予以补充。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投标人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且必须保证不得降低设备的整体性能。

本规范书对于硬件设备、附属设备、辅助材料、耗材、软件、人工、差旅、培训、服务、税费、利润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所涉及的费用均包含在本次招标的投标范围之内。如果投标人没有提供明确的报价,可以认为上述要求所需要的费用由投标人免费提供。

1.6投标人应提供本项目的执行团队情况,包括技术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售后服

务人员及售后服务机构的详细情况。

1.7 招标人在任何时候都保留和拥有对本文件的解释权和修改权。招标人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1.8 投标人在参与本项目中,对于招标人披露和提供的所有信息应作为商业秘密对待并予以保护,未经招标人授权不得将任何信息泄漏给第三方,否则招标人有权追究投标人的责任。

二、技术应答要求

2.1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建议书,技术建议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综述

包括总体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各个子系统的详细说明、投标人的技术优势等内容。投标人应对其提供的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和技术说明。

(2)投标人应对所有投标系统(包含各个子系统)所采用的设备的种设备逐一说

明以下内容:

a)设备厂家;

b)设备功能、性能说明;

c)设备体系结构;

d)设备各种接口特性;

e)物理尺寸;

f)供电方式、耗电量;

g) 重量、温湿度等环境要求;

(3)本次投标的硬件设备应能适应如下温湿度等要求:

a)温度:5~45℃

b)相对湿度:10%~90%

c)温度变化率:≤10℃/h,不结露

d)海拔高度:-500米~5000米

e)防尘:静态条件下测试,主机房空气中≥0.5μm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升。

2.2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在该文件中,投标人应对本规范书提出的各项要求逐项作出“满足”或“不满足”两种明确答复,除非有明确要求,否则不得作出其它应答或解释,不得使用“部分满足”。

三、总体技术要求

3.1系统概述

招标人载客量情况:全年载客量为400万人次,日航运班次为60个航班,日载客量为1.1万人次。

招标人目前在航14艘客运船舶,后期会增加至16艘。每艘客运船均建设一套基于卫星通信系统,集安全监控、互联网接入、轨迹监控、内部管理及应急呼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船载综合通信系统,实现所辖客运船只在沿海航行过程中的通信安全保障和实时管理需求,同时为广大的客运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3.2建设内容

本次招标主要内容为在16艘高速客船建立船载宽带卫星互联网通信网络,其中每艘船舶设置的系统模块包括:

1)1套船载卫星动中通设备(请详细说明租用的卫星情况及卫星带宽的分配模式,给出年卫星带宽租用价格)

2)1整套无线上网设备及管理平台设备,可进行网络使用管理

3)1整套船舶远程数字视频监控设备

4)1套船岸呼叫系统

5)1套船舶轨迹定位监控系统

6)1套船岸对切通信系统(与九州港、香洲两个码头光纤网络对接)

以上六套系统结合将可以满足招标人岸基监控管理中心与每艘高速客船搭建音视频回传通道和专网办公通道,以及满足互联网接入、移动端接入服务、船舶轨迹监控,船岸宽带卫星与互切地面光纤对切,船岸,船与船通讯对讲。

在搭建各个分系统的基础上,为了保障整个系统稳定、安全,既满足招标人的整体管理又为广大旅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对于整个系统的交换机、路由器以及防火墙都做了相应的设备参数要求,希望各投标方采用合乎标准的,国内的知名品牌设备来参与竞标。

3.3功能要求

应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能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保持与调度监控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应急呼叫对讲、图像通信等综合业务的互联互通;

可以实现船舶卫星轨迹导航数据的实时传输;

可以实现船舶与岸基管理人员之间的一键应急呼叫通信;

可以实现全船INTERNET上网的无线网络覆盖,并对乘客上网的浏览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

可以实现船载视频监控图像的传输;

调度监控中心能同时实现多艘船只的船载视频监控;

实现船上卫星链路与岸基光纤线路进行自动切换的功能,在船舶靠珠海九州港码头和香洲码头期间使用岸基的光纤信号提供相关的通信服务。

3.4总体技术指标

卫星资源采用在珠海、珠海各海岛、香港、蛇口、海南岛、长沙及招标人所属客轮航线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好且卫星资源充裕的卫星Ku波段转发器。

采用高于第2代卫星通信体质的TDMA卫星通信技术体制,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基本通信参数采用BPSK、QPSK调制方式,TPC FEC, Rates 1/2, 3/4, 7/8纠错方式;

系统可用度达到99.8%;误码率小于10-7;雨衰模型按照ITU-R(FarEast)标准参考设计;

基于IP协议的通信标准,所有业务终端及基带传输设备采用基于IP的通信标准;

各船舶船载站均开通一路综合数据卫星信道;每路信道上行速率为64 kbps~2Mbps ,下行速率为128 kbps~4Mbps;

具有双向通信能力,能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

采用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每船两路高清实时视频传送至监控中心,同时监控中心和远端管理端(经过授权的手机、IPAD或电脑)实时调用任何一路或几路在

航船只监控视频;

旅客免费接入互联网,但对传输的音视频流进行限制,允许旅客浏览新闻网页,上微信、微博,收发邮件等;

在航行中的轨迹通过卫星系统实时回传,要求每秒上报一次轨迹坐标,能够完成轨迹监控管理所需要的各项功能;

船岸对讲系统要求一键通信,具有单呼、组呼及群呼等功能,能够基于管理要求设定相关的群组及呼叫权限,设备必须达到IP68的三防标准,便于海上恶劣环

境使用;

船岸切换要求在靠码头和离开码头时船上的通信系统可以无缝在卫星链路和光纤线路之间进行切换,不影响招标人监控中心和船舶之间的正常通信管理。

投标人需按本技术规范书、招标人客运量,及其设备投入情况,在满足招标方需要的情况下确定租用卫星转发器资源的兆数(所选独享带宽不得低于

24.5Mbps)。如投标人租用卫星转发器的资源,不能满足招标方的基本要求,

需另外增加资源所产生的费用均由投标人负责,投标人应充分考虑这一风险。

四、系统及设备参数要求

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

4.1.1卫星链路部分系统设计要求:

投标方采用的卫星系统应具有动态功率分配管理与自适应编码调制;

投标方为招标人提供的卫星带宽必须是独享带宽,不与其他客户共享;

投标方需对每条船及16条船的整体带宽需求按照各项子系统的要求做出详细的规划和说明;

投标方选用的卫星应有足够的带宽资源支持招标人今后的业务发展;

每条高速船的卫星通信信道必须保证2路以上高清视频监控实时传输,16条船需要保证32路以上的高清实时监控回传至招标人监控中心;

每条船的卫星信道需要支持250人的手机实时互联网接入;

卫星信道除满足视频监控和互联网接入外,需要有足够的带宽余量传输卫星轨迹监控和实现船岸呼叫;

4.1.2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设备配置要求:

系统设备配置

1

船载卫

星通信

系统动中通天线 1 套

2 功率放大器 1 个

3 LNB 1 个

4 波导管及射频线缆 1 套

5 卫星调制解调器 1 台4.1.2.1 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

基本要求

①天线口径:0.6米

②工作频段:接收:10.95GHz~12.75GHz

发射:13.75GHz~14.5GHz

③极化方式:线极化

④稳定类型:三轴指向稳定、一轴极化调整

⑤天线运动范围:方位:360°连续旋转

俯仰:-15°~119°

横滚:-45°~45°

极化:≥180°

⑥BUC输出功率:2W-8W

⑦工作温度:-40℃~55℃

天线增益

①接收:≥34dBi

②发射:≥35dBi

跟踪精度

跟踪精度:≤0.5dB(R.M.S)

系统功耗

系统功耗:≤200W(含功放)

重量

重量:≤45Kg

初始捕获时间

初始捕获时间:≤120s

重捕时间

重捕时间:≤5s(遮挡时间20分钟内)

交叉极化隔离度

交叉极化隔离度:≥30dB

收发端口隔离度

收发端口隔离度:≥85dB

4.1.2.2 功率放大器

射频频率:14-14.5GHz;中频频率:950-1450MHz; 输出功率:2W-8W;

增益:50dB nom;

4.1.2.3 LNB

本振频率:10.7 GHz 或 10.6 GHz;

输入频率:12.25/12.20-12.75 GHz;

输出频率:1550/1600-2050/2150 MHz;

增益:50-60dB;

4.1.2.4 卫星调制解调器

频率范围:接收 1550 -2050 MHz/发送950-1450 MHz;

接收/发送数据速率:上行速率为64 kbps ~ 2Mbps ,下行速率为128 kbps ~ 4Mbps;

调制解调方式:8PSK, QPSK;

前向纠错方式:TPC FEC, Rates 1/2, 3/4, 7/8;

接口:10/100 Mbps 以太网(RJ-45);

支持的协议:UDP/TCP/IP 带高级TCP加速、DHCP用于旅客PC、IP 地址分配。IP 多点播放。GRE 管道带TCP加速。其它VPN管道(不带TCP加速);

电源:90V to 240V 交流;

4.2 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分系统

4.2.1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每船AP总并发数不得低于120;网络WiFi设备无线名不得大于2个;

大客仓、头等舱、VIP室、驾驶室、船员休息室WiFi信号无缝覆盖,信号强度不得低于-60dbm; 头等舱、VIP室WiFi信号可设置密码、可单独进行流量限制;

统一管理,统一平台控制;

上网内容管理监控,流量统计;

客户端采用多种认证接入模式;

4.2.2 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带私有云的WIFI热点(LBS,提供基于位置的内容服务);

工业级设备,单机支持30个并发,100人同时在线;

上网加速;

具有后台数据智能分析功能;

具有后台用户上网行为管理、流量统计等功能;

多样化认证登陆:手机实名,微信,QQ等。

4.2.3 网关服务器技术要求

带LAN口接AP或交换机扩展,提供WIFI热点功能(带机量300以上);

通过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场合进行限速和切换登陆模式(手机实名,微信,QQ等);主要功能包括:设备状态监控、AP状态监控、多种认证方式、智能限速、设备连接数显示、认证页面图片替换等;

LAN口支持DHCP ,DNS,PORTAL;WLAN口支持静态IP/动态获取IP/PPPOE拨号上网;

工业级AC220V供电,低电压保护,断电保护、通电开机;

32G SSD(MSATA接口),同时支持SATA接口硬盘;

全千兆口,支持网络唤醒、PXE功能;

支持硬件复位功能(256级,0~255秒)。

4.2.4 AP产品技术要求

4.2.4.1 基本功能

300Mbps传输速率稳定传输,2.4GHz工作频段;

单AP支持100台终端接入,并发数30个;

功率30dBM(1000mW);

支持24V POE电源,同时支持12V DC直流电源供电;

支持AC集中管理软硬件;

中文SSID;

无缝漫游;

自动清理缓存垃圾;

定时重启,死机重启;

智能信道推荐等功能;

内置智能天线;

支持STP 功能;

支持客户端隔离;

终端数量限制(零流量强制下线);

支持ACL控制,支持黑白名单

4.2.4.2内置私有SSH公钥

支持WPA/WPA2 AES/WPA-PSK;

支持64/128/152-bit 动态WEP Key;

支持802.1Q/VLAN,支持4个VLAN;

支持远程认证拨号客户;

可隐藏的SSID。

4.2.4.3管理特性

支持WEB操作接口及远程WEB系统升级;

支持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支持管理信息基础管理(MIB)。

4.3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分系统

4.3.1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现场确定拆除原船舱内外服务用模拟摄像头、管线、主机;保留驾驶台操船用模拟摄像头、管线及主机;

新建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平均每船的数字监控摄像头为18个,其中舱内15,舱外3;

船上NVR的存储要求19路以上1080P高清,船舶本地存储一个月;

每船两路监控视频回传到监控中心,驾驶舱一路全景监控,其余18路轮询,轮询时间为每个摄像头20秒;

岸基监控中心建立本地服务器,视频监控服务器管理本地存储和远端授权的监控终端(手机、电脑等)的视频访问,为保障视频监控的稳定性,要求投标方在岸基监控中心的服务器须与船上的NVR为同一厂家品牌提供的产品,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船上NVR的传输码流、帧数以及清晰度必须根据招标人要求可以多级调整;

岸基监控中心采用自建监控平台,不采用第三方云平台;

岸基监控中心新建4块55寸监控屏幕及2台计算机;视察中心采用1块原有监控屏幕及新建1台计算机。

4.3.2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4.3.2.1船舱摄像机技术要求

采用超低照度200万(1920*1080) CMOS图像传感器,低照度效果好,图像清晰度高 输出200万(1920*1080)30fps,达到高分辨率实时或高帧率图像输出

支持H.265、H.264 High profile、H.264 Main profile、H.264 Baseline、MJPEG 多种编码格式,可三码流同时输出,灵活运用各种场景

感兴趣区域(ROI)编码,保证有用图像质量,节省存储空间

支持可伸缩视频编码(SVC)技术,可根据网络环境,自适应传输码率

支持手机监控

支持走廊模式,应用更灵活

支持宽动态,3D降噪、强光抑制、背光补偿,适用不同监控环境

采用抗光衰高性能红外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控

支持DC12V±25%宽压供电,抗电源波动能力强

支持网络断开、IP冲突、移动检测、视频遮挡、拌线入侵、区域入侵、场景变更、物品遗留/消失、人脸侦测、徘徊检测、人员聚集、快速移动、车辆检测智能报警 符合IP67防尘防水国际标准

4.3.2.2船舱网络硬盘录像机技术要求

硬件:

支持2x1000Mbps网卡,支持内外网分离。

支持前置冗余USB口

支持后置冗余USB口

支持1个后置USB3.0口

支持8路报警输出

支持三路高清输出,双HDMI(主屏支持输出4096*2160、3840*2160)数字高清异源输出

支持VGA、HDMI同步同源输出

支持独立语音对讲

支持8个以上硬盘存储

独立的eSATA接口,支持磁盘柜外扩4块硬盘存储

支持AC100~240V 50+2% Hz,DH-NVR608R支持1+1冗余电源

软件:

支持20路以上高清输入

支持最低256Mbps码流接入。

支持20路以上画面预览

支持N+M集群管理

支持H.265编码格式码流接入并解码输出

支持iSCSI扩展存储

支持RAID0、RAID1、RAID5、RAID6、RAID10、JBOD,支持一键Raid5配置

支持Smart IPC场景变更检测,绊线检测,区域入侵检测,物品看护,音频异常检测,虚焦检测,人脸检测等多种智能侦测接入与联动

支持非Smart IPC场景变更检测,绊线检测,区域入侵检测,物品看护,虚焦检测,人脸检测,视频质量分析等多种智能侦测与联动

GRID回放界面

支持录像定向存储

支持图片录像的本地存储、查询与回放

支持3G手机监控。支持网络即插即用(UPNP)

支持零通道编码

支持标签功能

支持电子云台功能,实现对球机电子变焦功能

支持最新的ONVIF2.4协议

4.3.2.3 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有相对应监控平台的应用软件安装在远端接入点(手机、IPAD、电脑)上,在监控管理平台授权的情况下可以远程登录查看监控中心视频;

支持调度管理

实时定位,轨迹回放

支持运营分析报表:包括历史调度指令查询、上传下发短消息明细、报警情况统计

支持管理20个下级域

授权并管理所有远端接入点(手机、IPAD或者电脑)查看岸基监控中心的行为,网管人员可以按照管理要求随时更改和终止远端接入点的权限

单网卡应用模式下,支持512M流媒体转发和512M IPSAN存储

多网卡绑定应用模式下,支持1024M流媒体转发和1024M IPSAN存储

按国标808协议支持北斗/GPS双模式定位信号接入;

4.4船岸呼叫分系统

4.4.1船岸呼叫系统硬件要求:

智能(双核以上)手机,频率:GSM/GPRS/EDGE四频: 850/900/1800/1900MHz,WCDMA:2100MHz/900MHz;

IP等级:IP68;

支持蓝牙、WIFI、Micro-SD卡;

具有前后摄像头,方便应急时拍摄照片回传,后摄像头要求500万以上像素,支持数码变焦,支持视频拍摄;

支持双向通话录音功能;

提供座充,满足呼叫机24小时不断电需求;

配备APP应用软件,在软件打开的情况下,实现一键呼叫,分组呼叫,群呼等各种功能,能够完成智能呼叫功能;

4.4.2 船岸呼叫软件平台要求:

一对多集群通话;

可以显示用户在线状态;

可以由管理员对用户和群组进行不同的划分、建立、增加和删除;

系统支持一对多文本、图片和视频推送

掉线后自动登录:移动对讲软件客户端能在手持执勤终端恢复网络信号后,自动登录系统; 消息中心功能:可以查看手机用户上报到调度台的抓拍的图片及文字描述,并对其位置进行定位;

提供短信、一对多音传输、即时消息、定位、调度台等特色功能。

4.5船舶轨迹定位监控分系统

4.5.1 定位信息采集终端:

1)电压适应范围:DC 12V~24V;

2)具有内置GPS定位功能,并可通过网口输出定位结果;

3)具有电源指示、定位状态指示功能;

4)对外接口要求:

●GNSS天线接口:1个;

●RS232串口:≥1个;

●网口:1个;

●电源接口:1个。

4.5.2软件功能要求

1)电子海图显示功能

可显示全中国海域的电子海图,并具有简单、标准和完全三种模式显示。可显示电子海图、卫星地图、电子海图和卫星地图的叠加三种模式,并可在三种模式下自由切换。

2)电子海图操作功能

●可以放大、缩小和漫游电子海图;

●可以在电子海图上测量两点的距离和方位以及多点的距离;

●可以指定经纬度值,把电子海图定位到指定的经纬度上;

●可设置电子海图的浅水深度、安全水深和深水深度值。

4.5.3船舶显示功能

1)可以在电子海图上叠加显示船舶图标,船舶图标可按缩略比例显示(三角形),

也可按真实比例显示(船舶静态信息包含船长和船宽时);

2)显示设置功能:可以在菜单中设置显示或关闭船舶的艏向线、速度线、MMSI、船

名、呼号、速度。设置后可在海图的船舶图标上显示相应的信息;

3)点击船舶图标后可显示船舶的详细信息,如:船名、呼号、船舶类型等

4)船舶列表功能:对所有船舶形成一个船舶列表,在船舶列表中双击船舶,电子海

图自动在点击船舶居中,并显示其详细信息;

4.5.4船舶轨迹处理及显示功能

1)可显示1小时以内的船舶实时轨迹;

2)可查询船舶的历史轨迹。历史轨迹可显示为轨迹点和连线,每个轨迹点可显示相

应的时间以及轨迹的方向。

4.5.5标注功能

1)可以在电子海图上标注点,点的样式可选,可输入标注点的名称,可选择标注名

称的显示大小,可输入标注点的经纬度

2)可以在电子海图上标注线,可输入线的名称以及名称的字体大小等

3)可以在电子海图上标注多边形,可输入多边形的名称,可选择多边形的颜色,可

以向多边形添加告警的船舶

4)标注的点、线、面形成一个标注列表,可在列表中编辑点、线、面的属性

4.5.6告警功能

1)可以向标注的多边形中添加告警的船舶,告警包括驶入告警、驶出告警、驶入提

醒和驶出提醒

2)可以向标注的多边形中添加告警的船舶,告警包括驶入告警、驶出告警

3)软件判断到有触发告警条件的船舶时自动报警

4)报警信息存入报警列表,可在列表中查看报警的内容和时间信息

5)可为每条船舶或多条船舶设计一条计划航线,航线的每个航段可指定不同的偏航

距离,船舶偏离航线时可告警提示

4.5.7统计功能

可统计每条船日、周、月、年内的所有航程、所有移泊里程,每段航程上的旅客人数等信息,统计结果以二维表的形式显示,并可导出到Excel表格中。

4.5.8数据回放功能

1)可回放指定时间段的船舶动态信息。

2)可按原始速度、2倍、4倍、8倍回放,可拖动进度条调整回放进度。

4.5.9 手机APP上查看船舶位置及信息的功能

在手机APP上显示电子海图,在电子海图上实时显示船舶的位置和轨迹等信息

4.5.10 航行信息录入功能:

在船载电脑上录入船舶的详细信息,包括:旅客人数、船员人数、始发港、到达港等信息,录入的信息与综合平台的数据融合,在船舶轨迹定位分系统软件中显示并可修改。

4.6船岸对切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船岸WIFI对切设备要求在九州港和香洲两个码头做WIFI全面覆盖,船舶接近码头时可以自动通过船岸之间的WIFI无线链路切换至码头的地面光纤,释放卫星带宽给在航船只使用。

4.6.1 传输方用无线网桥技术要求

兼容IEEE 802.11a/n,抗干扰;

支持802.11h协议,支持DFS,TPC;

300Mbps的传输带宽;

支持内置双极化定向天线,或外接天线(N头,SMA头可选);

支持20/40MHz 频宽;

天线对准信号调校功能(LED显示);

POE供电模式(被动式POE供电),802.3af可选;

支持距离参数调教(long range parameters);

支持STP协议;

支持点对点,点对多点应用场景,支持透明传输;

MAC 优先连接列表;

支持-20~85度室外温度使用;

工业级设计,良好的耐候性;

4.6.2管理特性

支持HTTPS/http;

支持SSH协议;

支持WPA/WPA2 AES/WPA-PSK;

支持64/128/152-bit 动态WEP Key;

支持 IEEE802.11i , IEEE802.1x 认证;

支持802.1Q/VLAN,支持4个VLAN;

可隐藏的SSID;

4.7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

4.7.1船舱路由器参数要求

项目技术参数

转发性能600 Kpps

带业务转发性

200 Mbps

防火墙性能900 Mbps

整机交换容量8 Gbps

固定端口 2 * GE + 8 * FE 内存容量512 MB

Flash 256 MB

基础功能DHCP server/client/relay,PPPoE server/client,PPPoA server/client,PPPoEoA server/client,NAT,子接

口管理

局域网功能IEEE 802.1P,IEEE 802.1Q,IEEE 802.3 ,VLAN管理,MAC管理,MSTP等

IPv4单播路由路由策略,静态路由,RIP,OSPF,IS-IS,BGP 组播功能IGMP V1/V2/V3,PIM SM,PIM DM,MSDP

MPLS LDP,MPLS L3 VPN,静态LSP,动态LSP,MPLS TE,IP FRR,LDP FRR,TE FRR

VPN

IPSec VPN,GRE VPN,DSVPN,SSL VPN,L2TP VPN, Smart VPN

QoS Diffserv模式,MPLS QoS,优先级映射,流量监管(CAR),流量整形,拥塞避免(基于IP优先级/DSCP

WRED),拥塞管理(LAN接口:SP/WRR/SP+WRR;WAN 接口:PQ/CBWFQ),MQC(流分类,流行为,

流策略),端口三级调度和三级整形(Hierarchical QoS),WLAN QoS,FR QoS,智能应用控制(SAC)

安全ACL,防火墙,802.1x认证,AAA认证,RADIUS认证,HWTACACS 认证,广播风暴抑制,ARP安全

ICMP反攻击,URPF,CPCAR,黑名单,攻击源追踪,国密算法

管理维护升级管理,设备管理,Web网管,GTL,SNMP(v1/v2c/v3),NTP,CWMP,Auto-Config,命令行,U盘开局

4.7.2监控中心路由器参数要求

转发性能6Mpps

固定接口3*GE(2* Combo)

带业务转发性能600 Mbps 防火墙性能 5.5 Gbps 整机交换

容量

80 Gbps 内存容量 2 GB Flash 16 MB

基础功能DHCP server/client/relay,PPPoE server/client,PPPoA server/client,PPPoEoA server/

client,NAT,子接口管理

局域网功能IEEE 802.1P,IEEE 802.1Q,IEEE 802.3,VLAN管理,MAC管理,MSTP等

IPv4单播路由路由策略,静态路由,RIP,OSPF,IS-IS,BGP

组播功能IGMP V1/V2/V3,IGMP-Snooping V1/V2/V3,PIM SM,PIM DM,MSDP

MPLS LDP,MPLS L3 VPN,静态LSP,动态LSP, MPLS TE, IP FRR, LDP FRR, TE FRR

VPN IPSec VPN,GRE VPN,DSVPN,L2TP VPN

QoS Diffserv模式,MPLS QoS,优先级映射,流量监管(CAR),流量整形,拥塞

避免(基于IP优先级/DSCP WRED),拥塞管理(LAN接口:SP/WRR/SP+WRR;

WAN接口:PQ/CBWFQ),MQC(流分类,流行为,流策略),端口三级

调度和三级整形(Hierarchical QoS),FR QoS, 智能应用控制(SAC

安全ACL、防火墙、802.1x认证、MAC地址认证、Web认证、AAA认证、RADIUS认

证、HWTACACS认证、广播风暴抑制、ARP安全、ICMP反攻击、URPF、IP Source

Guard、DHCP Snooping、CPCAR、黑名单、攻击源追踪、国密算法

管理维护升级管理、设备管理、Web网管、GTL、SNMP(v1/v2c/v3)、NTP、CWMP、

Auto-Config、U盘开局、命令行

4.7.3船上用交换机参数要求

固定端口24个10/100Base-TX以太网端口,2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2个复用的千兆Combo SFP

转发性能 6.6Mpps 交换容量32Gbps

MAC地址表支持8K MAC地址表;

支持删除动态MAC地址;

支持MAC地址老化时间可配置;支持黑洞MAC地址;

VLAN特性支持IEEE 802.1Q(VLAN),整机支持4K个VLAN 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

QoS 支持出端口限速;

支持每端口4个或8个优先级队列;

支持根据报文802.1p映射到不同队列;支持SP、WRR、SP+WRR算法

组播支持IGMP v1/v2/v3Snooping 支持基于端口的组播流速率限制

可靠性支持STP(IEEE802.1d),RSTP(IEEE802.1w)

安全特性风暴抑制支持AAA认证,支持Radius等多种方式;

支持端口隔离

支持多播、广播及未知单

播报文抑制

支持CPU保护功能

防雷业务端口防雷能力:6KV

管理支持自动配置功能

支持CLI配置

支持Telnet远程配置支持SNMP V1/V2/V3 支持RMON

支持SSH V2

支持WEB管理特性

4.7.4监控中心核心交换机参数要求

固定端口

24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4个复用的千兆SFP Combo 包转发率72Mpps

交换容量256Gbps

MAC地址表遵循IEEE 802.1d标准

16K MAC地址容量

支持MAC地址自动学习和老化支持静态、动态、黑洞MAC表支持源MAC地址过滤

VLAN特性支持4K个VLAN

支持Guest VLAN、Voice VLAN

支持GVRP协议

支持MUX VLAN功能

支持基于MAC/协议/IP子网/策略/端口的VLAN 支持1:1和N:1 VLAN Mapping功能

【完整版】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20-2025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低轨卫星通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卫星通信系统简介 (13)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13) 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17) 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20) 第二节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一、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环境 (22) 二、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23) 第三节国内中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26) 一、国外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发展 (28) (一)第一代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8) (二)国外典型中低轨宽带星座建设计划 (31) 二、国内主要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33) (一)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 (34) (二)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 (35) (三)中国电科集团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36) (四)银河航天“银河Galaxy”5G 星座 (36) (五)国电高科天启物联网星座 (37) 第四节2019-2020年低轨通信卫星产业正在兴起 (37) 一、卫星按用途分类,通信类占比最大 (37) 二、我国新发卫星通信类占比快速提升 (39) 三、美国在轨卫星远多于其他国家 (40) 四、卫星按轨道分类——低轨正在兴起 (41) 五、低轨卫星系统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 (43) 六、新发卫星中低轨占比逐渐提升 (43) 七、2020年预计我国低轨卫星市场空间达4000亿元 (44) 第五节美国优先布局,中国也已起步 (46) 一、美国低轨卫星系统:已规划上万颗卫星 (46) 二、相比美国,中国低轨卫星产业起步晚、规模小 (51)

浅谈军事通信卫星发展及趋势

浅谈军事通信卫星发展及趋势 【摘要】现代防御技术指挥控制与通信中,通信卫星成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收集的重要工具,是满足决策部门、军事指挥部门、军政领导通信需要,应付突发事件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军事通信卫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并对其发展及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军事战略;卫星通信;应用状况;发挥作用;发展趋势 引言 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也是一种微波通信,它以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微波信号,在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卫星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地面的“无缝隙”覆盖。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的一种通信方式,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地面条件的约束、建站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灵活机动、能多址连接且通信容量较大等优点,在全球许多领域应用效果很好,尤其在军事上已成为军事通信卫星提供的现代通信手段,可为军事指挥员提供灵活的全球通信覆盖能力和战术机动性,这种通信能力是其他通信手段无法比拟的,在军事C4ISR系统中,卫星通信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卫星通信在国外军事及战略上的应用状况 迄今只有美、俄两国拥有独立的卫星导航定位能力,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两种现役导航卫星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导航卫星都采用多普勒测速和时间测距的导航方法。GPS的定位精度可达15m,测速精度为0.1m/s,授时精度为100ns。GLONASS的三个相应数据分别为30~100m、0.15m/s和1μs。美国军方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信息战争”,而且还认为夺取制信息权和制天权是未来战争取胜的关键。以侦察卫星、预警卫星、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为代表的航天系统是夺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武器,因此,夺取制天权是夺取制信息权的重要保障。 军用航天系统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已成为直接支援作战行动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军用通信卫星系统,包“舰队卫星通信”系统、“特高频后继星”系统、“卫星数据系统”、“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军事星”通信卫星系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这些卫星通信系统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有的用于为某一军种或三军提供战术通信,有的用于为国防部和国家指挥当局提供战略通信。 二、卫星通信在军事及战略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卫星通信网络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通信的网络。通信卫星的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卫星通信网络分为延迟转发式通信网络和立即转发式通信网络。现代防御技术指挥

卫星通信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6、饱和通量密度 7、转发器的增益 8、连路计算 9、系统容量估算 5、降雨损耗及链路可用度: ①降雨对链路的影响:降雨会导致电磁波的散射并且会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降雨的衰减量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Ku波段的降雨衰减要比C波段严重;水平极化的降雨衰减要比垂直极化的降雨衰减要大;雨衰会产生噪声,衰减和噪声对卫星链路性能的影响在上、下行链路的雨衰余量中考虑。 降雨对天线罩的影响:对半球形的天线罩,降雨会产生一个厚度不均匀的水层,水层将导致吸收损耗和反射损耗(1mm厚的水层所产生的损耗是14dB)。 降雨会导致信号的去极化:雨滴通过大气层时略带椭圆形,主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不同于次轴方向对电场分量的影响,其结果就是使电波变成了椭圆极化波;对圆极化波的影响大于线性极化波,为了弥补降雨引起的去极化,需要安装去极化装备。 ②链路可用度: 定义:在一年中% p的时间内,链路的误比特率不超过一个给定的门限值 p的概率,称为链路可用度。因此链路可用度表示含义是:一 b

年中经过该链路传输的误比特率性能优于门限b p 的时间百分比。为了使链路可用度达到要求,定义一个门限载噪比C/N []th 和余量[M],余量[M]包括雨衰余量、系统余量以及设备余量等,因此设计系统应该达到的载噪比为:[][M](dB)[]C C N N th =+。 6、饱和通量密度: 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 )存在输出功率饱和现象,由此定义:使TWTA 达到饱和时接收天线所要求的通量密度为饱和通量密度,用s ψ表示。卫星转发器的饱和通量密度也称为卫星转发器的灵敏度。 如果用[]EIRP S 表示能使卫星接收天线达到饱和通量密度所要求的地球站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则有: 2 4[][][]10lg( )s s s LOSS EIRP π ψλ =-+ 显然,2 4[][][]10lg( )s s s LOSS EIRP π ψλ =+-,这样,如果知道卫星接收系统 的设计参数s ψ以及系统的工作频率、各种传输损耗,就可以计算单一载波时地球站的[]EIRP S 。 7、转发器的增益: 卫星转发器的三个主要参数为[]G T 、S ψ与EIRP 。[]G T 和S ψ(饱和通量密度)反映卫星接收系统在其服务区内的性能,它们与卫星接收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EIRP 反映转发器的下行功率,它与卫星发送天线的增益分布线性相关。

主流卫星通信天线对比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介绍(一) 原文:寇松江(爱科迪) ★★★★(7020207)添加点图片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作简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存在遮挡了一部分能量,使得天线的效率降低,能量分布不均匀,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通过天线面修正后,天线效率可提高到0.7—0.75,而且能量分布均匀。目前,大多数地球站采用的都是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是天线的效率高,噪声温度低,馈源和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安装在天线后方的射频箱里,这样可以减小馈线损耗带来的不利影响。缺点是副反射面极其支干会造成一定的遮挡。

4.1船载卫星通信分系统

第三部分技术规格及要求 一、总则 1.1 本文件是珠海高速客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人)船载宽带卫星综合应用平台工程的技术规范书。本系统工程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 ●船舶远程视频监控管理系统 ●船舶无线上网设备及平台管理系统 ●船舶轨迹卫星实时监控系统 ●船岸一键呼叫对讲系统 ●船岸对切(卫星链路切至码头光纤线路)无线系统 投标厂商/公司(以下简称投标人)针对以上六大系统编写点对点应答、技术建议书及详细的设备配置和报价。 1.2 本规范书对投标设备所符合的技术标准要求如下: (1)符合有关标准(如ISO、ITU-T、ETSI、IMTC、IETF、IEEE的相关规范等)的投标人应在建议书或应答中具体说明。 (2)若投标人的设备和系统包含非标准扩展协议或自有专用标准,应在建议书中具体说明,并附上相应的详细技术资料。 (3)本规范书中未给出,但ISO、IEEE、ITU-T、ETSI、IETF的相关规范等已有建议的相应性能和功能,投标人均应满足。 1.3 投标人所提供设备的各项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或高于招标人在本规范书中的要求。

1.4 如无特别说明,本规范书对“投标设备”或“设备”的技术服务等要求均适用于本次投标所涉及的所有设备。 1.5 本规范书中的配置要求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配置要求,投标人所配置的设备应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规格及要求中明确列出的设备范围,且满足招标人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所提出所有要求。投标人应保证设备配备的品种数量准确无误,若本技术规格设备配置表中有缺漏项目,投标人应予以补充。否则,一旦中标,将认为投标人认同遗漏部分并免费提供,且必须保证不得降低设备的整体性能。 本规范书对于硬件设备、附属设备、辅助材料、耗材、软件、人工、差旅、培训、服务、税费、利润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所涉及的费用均包含在本次招标的投标范围之内。如果投标人没有提供明确的报价,可以认为上述要求所需要的费用由投标人免费提供。 1.6投标人应提供本项目的执行团队情况,包括技术服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售后服 务人员及售后服务机构的详细情况。 1.7 招标人在任何时候都保留和拥有对本文件的解释权和修改权。招标人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技术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技术规范书将作为合同的附件。 1.8 投标人在参与本项目中,对于招标人披露和提供的所有信息应作为商业秘密对待并予以保护,未经招标人授权不得将任何信息泄漏给第三方,否则招标人有权追究投标人的责任。 二、技术应答要求 2.1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建议书,技术建议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综述 包括总体技术方案、系统设计原则、各个子系统的详细说明、投标人的技术优势等内容。投标人应对其提供的产品进行详细介绍和技术说明。 (2)投标人应对所有投标系统(包含各个子系统)所采用的设备的种设备逐一说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动中通卫星宽带应急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4月24日

第一章公司概况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创建于五十年代,是国家重点军工科研院所,下属二十五所创立于1965年10月,是我国专业从事精确制导通信设备研制的骨干研究所,二十五所在雷达技术、红外光学测量技术、遥测、遥控、遥感和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在国内精确制导通信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无线电系统工程总体技术及红外光学系统工程总体技术、无线电接收与发射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天馈系统与天线罩技术、通信工程技术、特种器件与微带组装技术等,是国家学位委员会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二十五所民用产业及横向军品任务的对外唯一窗口,1993年6月由二十五所发起创立了北京航天福道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道公司),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福道公司注册资本1700万元,其中二十五所及所职工持有99%的股份。福道公司的成立与发展继承了航天四十多年的科技成果和经验,并以院所的强大技术后盾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多年来,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探测技术及系统集成方面不断创新,开发了系列高科技产品,并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在公司成立的十四年里,公司先后为邮电部、中国联通、公安部建设了全国及省市级寻呼联网系统、短信增值系统,其中 仅寻呼全国联网 系统3年实现销 售收入2.3亿,国 内市场占有率高 达75%;另外还 为所内各型号任 务测试与批生产 研制生产多批次 配套调试与标定 设备,如多频点多 通道接收机、多种

型号的导引头通信综合测试设备、接收应答机单元通信测试设备、目标仿真计算机测控台等;公司还多次中标并承建了海军基地光纤通信系统、多媒体指挥调度系统、HD-255经纬仪改造项目、机动供靶系统指挥通信分系统等多个靶场建设项目;为总装提供了江河工程侦察车、河床断面测绘仪、便携式流速仪、布雷车布控装置等优质的装备产品,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承担了所军品批生产任务的无线电装,同时还承接了大量民品生产任务。 另外,福道公司还自筹资金在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兴建了1万多平米的写字楼。除出租外,楼内还设有公司的电装生产中心、天线罩生产中心、IT实训中心。 第二章 动中通应急通信系统概述 2.1系统概述 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实现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相互通信。车载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具有不受时间、地域、距离的限制、实现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实时双向传输等特点,并具有现场指挥、远程移动指挥、车顶摄像视频信息采集、无线摄像视频信息采集、移动电话电台调度、移动视频会议、实时图像切换、智能保护等多项功能。其创新的天线系统自动搜索捕获指定的卫星信号。并且在车辆运动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方位、仰角和极化角。自动跟踪保持指向,并支持车辆在时速300公里行驶条件下的双向2M传输速率。隐形动中通卫星天线是由安装于车顶的低轮廓相控阵天线和安装在车内的天线控制器等组成。天线控制器为天线提供动

Ka卫星系统的分析与讨论-卫星通信工程师SatComEngineer

Ka卫星系统的分析与讨论 2015-4-15 吴波洋 APMT

信息源自《Ka频段通信卫星资料》其中搜罗了大约150颗Ka卫星资料 拟按—— 卫星的性能用途与发射时间 卫星所属的公司国家与所在轨位 卫星系统的造价与研制开发推广周期 等等 分别予以梳理,并据此探寻相关的发展路径

Ka卫星 发射日期性能与用途 卫星制造商轨位与服务区 波束与天线工作频段和极化方式邻星干扰 HTS卫星与系统 HTS系统带宽与容量 用户终端与速率降雨衰耗 设备供应商卫星与系统成本 系统建设与市场开发更多市场选择 推断与结论 附:中低轨卫星星座资料

发射日期 101颗已发射Ka卫星 含退役卫星7颗、以及发射失败或故障卫星5颗 发射日期区间为1989年2月到2015年2月 发射Ka卫星较多的年份 ?2002-2009年,共发射40颗,其中失败2颗 ?2010-2014年,共发射49颗,其中失败3颗 51颗已披露发射计划及转发器信息的Ka卫星 5颗已取消(原定于2007年的)发射计划 计划于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或更晚发射的,分别为16颗、20颗和10颗 分析与讨论 过半数在轨Ka通信卫星,是在最近5年内发射升空的 2015年和2016年的发射计划,将使Ka卫星数量扩容四成 Ka卫星已成大热门,理当引起重视

性能与用途 101颗已发射Ka卫星 排除23颗军用和测控中继卫星 在78颗通信广播卫星中 ?41颗为部分Ka搭载或有限带宽 ?37颗属于宽带大容量 后者中,有22颗用于DTH,略多于用于宽带IP的15颗 46颗计划发射Ka卫星 约有30颗为多转发器多波束大容量,大多用于宽带IP接入 HTS(High Thoughput Satellite) 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已日渐成熟且趋于热门 ?令人振奋又难免担心 在需求旺盛时投巨资造星发星 ?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抢占市场份额 ?可能因供应过剩而将行业推向下一个危机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2010年5月12日 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

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因此,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复杂的航行条件下天线能稳定地跟踪通信卫星。其次是它的通信能力,天线的通信设备要能支持较高通信带宽。第三,安装方便。对于海事局60米巡逻船而言,船上能提供的船载天线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安装方便非常重要。 在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案中,选择的是以色列Orbit Orsat(AL-7103MKⅡ)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如图2所示:

卫星应急通信项目解决方案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2007-3-16 13:56:54 阅读531次 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 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 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 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 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 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 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

未来十年卫星通信领域需要攻关的关键技术分析

未来十年卫星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异常迅速。文章通过对卫星通信应用现状和难点的介绍,分析了卫星通信技术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浪潮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遇到的挑战,探讨了其在未来的应用竞争环境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总结了演变趋势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给出了它在未来通信网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星上处理;异步转移模式;宽带IP;卫星通信 1 卫星通信发展现状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20 世纪60 年代时,卫星通信只是在军事上得到了应用,到了70 年代时,卫星通信的发展达到了顶峰,90 年代时,光纤通信诞生了,这对卫星通信造成了一次冲击,但卫星有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如卫星具有多址连接方式、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特点,这些是光纤通信所不能及的,所以卫星通信在偏远地区,越洋通信中被优先选用。星上交换作为卫星通信的核心部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度研究,星上技术结合ATM,使得卫星ATM 技术成为卫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许多国家就卫星ATM 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期望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 2 现今卫星通信遇到的难点 2.1卫星通信的成本因素 众所周知,在长距离通信中,最需要的技术就是卫星通信,因为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覆盖地域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和通信方式机动灵活等优点。但是随着对通信资费的调整后,长途通信费用大幅下降,但卫星的转发器费用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因此使得卫星通信成本还是很高。 2.2卫星通信中宽带IP 问题 当前,宽带IP 卫星通信中基本上都是采用ATM 传输技术,因为ATM 的性能可以满足欧美等地的性能指标要求。但当系统采用RS 块编码、交织以及FEC技术时,虽然提高了卫星链路的传输质量,却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卫星ATM

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常用卫星通信天线简介 天线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站射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天线系统性能的优劣影响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地球站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为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大多数地球站采用反射面型天线。反射面型天线的特点是方向性好,增益高,便于电波的远距离传输。 反射面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反射面的数量可分为双反射面天线和单反射面天线;按馈电方式分为正馈天线和偏馈天线;按频段可分为单频段天线和多频段天线;按反射面的形状分为平板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下文对一些常用的天线 作简单介绍。 1.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是一种单反射面型天线,利用轴对称的旋转抛物面作为主反射面,将馈源置于抛物面的焦点F上,馈源通常采用喇叭天线或喇叭天线阵列,如图1所示。发射时信号从馈源向抛物面辐射,经抛物面反射后向空中辐射。由于馈源位于抛物面的焦点上,电波经抛物面反射后,沿抛物面法向平行辐射。接收时,经反射面反射后,电波汇聚到馈源,馈源可接收到最大信号能量。 图1 抛物面天线 抛物面天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较双反射面天线便于装配。缺点是天线噪声温度较高;由于采用前馈,会对信号造成一定的遮挡;使用大功率功放时,功放重量带来的结构不稳定性必须被考虑。 2.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它由两个发射面和一个馈源组成,如图2所示。主反射面是一个旋转抛物面,副反射面为旋转双曲面,馈源置于旋转双曲面的实焦点F1上,抛物面的焦点与旋转双曲面的焦点重合,即都位于F2点。从从馈源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被副反射面反射向主反射面,在主反射面上再次被反射。由于主反射面的焦点与副反射面的焦点重合,经主副反射面的两次反射后,电波平行于抛物面法向方向定向辐射。对经典的卡塞格伦天线来说,副反射面的存在遮挡了一部分能量,使得天线的效率降低,能量分布不均匀,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通过天线面修正后,天线效率可提高到0.7—0.75,而且能量分布均匀。目前,大多数地球站采用的都是修正型卡塞格伦天线。 卡塞格伦天线的优点是天线的效率高,噪声温度低,馈源和低噪声放大器可以安装在天线后方的射频箱里,这样可以减小馈线损耗带来的不利影响。缺点是副反射面极其支干会造成一定的遮挡。 图2 卡塞格伦天线 3.格里高利天线 格里高利天线也是一种双反射面天线,也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及馈源组成,如图3所示。与卡塞格伦天线不同的是,它的副反射面是一个椭球面。馈源置于椭球面的一个焦点F1上,椭球面的另一个焦点F2与主反射面的焦点重

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升的探讨

应急通信中卫星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升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10T09:40:16.0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刘楚群 [导读] 摘要:卫星通信的特性是覆盖范围广,对地面网络依赖程度低,不易受到冲击。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卫星通信的特性是覆盖范围广,对地面网络依赖程度低,不易受到冲击。在河源供电局的应急通信支援工作中,卫星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的卫星电话由于信号问题不能在行驶的车中或者室内使用,这样让卫星电话的功能大打折扣。本文从卫星通信的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应急支援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卫星电话的应用,提高卫星电话的使用体验感的方法。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急保障;海事卫星电话;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卫星通信能力的提高,卫星通信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服务水平愈来愈提高。在当今地面通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卫星通信在发展市场中虽然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风险,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但由于它的不可替代的特点决定了它仍要发展和应用。 卫星通信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中都发挥着应急通信的关键作用,是抗灾的重要基础保障,例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汶川县通过唯一的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因为其定位信息,抗震救灾工作才得以开展。 1、卫星通信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自从1964年8月美国发射第三颗“新康姆”卫星并通过它成功地进行了电话、电视和传真的传输试验,并向美国转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实况,标志着卫星通信首次进入实用阶段。1965年原苏联也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非同步通信卫星“闪电-1”进入倾角为65°、远地点为40000km、近地点为500km的准同步轨道(运行周期12h),对其北方、西伯利亚、中亚地区提供电视、广播、传真和一些电话业务,标志着卫星通信开始了国际通信业务[1]。20世纪7O年代初期,我国卫星通信的研究与使用也随之开始。 70年代还同时出现了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大型岸上地球站转接,为海运船只提供通信服务。目前全球覆盖的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工作于第三代海事通信卫星,它们分布在大西洋东区和西区、印度洋区和太平洋区。20世纪80年代,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甚小口径终端)卫星通信系统问世,卫星通信进入突破性的发展阶段。VSAT是集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固态化、智能化的小型无人值守地球站。VSAT技术的发展,为大量专业卫星通信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拓了卫星通信应用发展的新局面。20世纪90年代,中、低轨道移动卫星通信的出现和发展开辟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纪元,大大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目前典型的商用卫星通信系统分为: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INMARST系统、中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CO系统(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组织)、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ridium系统(美国Motorol公司)、GlobalStar系统(美国Loral和Qualcomm公司)[3]。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将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将成为个人通信业务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第二代地面移动通信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将包含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的开通和进一步发展将使人们进入真正的个人通信时代。 2、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段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段即是各种用户终端[2]。 按照卫星通信的频段划分,目前常用频段有L,S,C,X,Ku,Ka。L频段为1~2GHZ,一般记为1.6/1.5G(上行/ 下行) ,用于MSS,GEO卫星测控。 S频段为2~4GHz,用于MSS,GEO卫星测控。 C频段为4~7GHz,用于FSS和MSS的馈电链路。 Ku频段为12~ 18GHz,用于FSS,BSS。 Ka频段为20~40GHz, 用于FSS,MSS。 VHF、UHF用于低轨小卫星通信。 VHF频段为0.1~0.3GHz,用于移动、导航业务。 UHF频段为0.3~1.0GHz,用于移动、导航业务。 按照工作轨道区分,卫星通信系统一般分为以下3类,分别是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 、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 和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 距地面500—2000Km,传输时延和功耗都比较小,但每颗星的覆盖范围也比较小,典型系统有Motorola的铱星系统。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卫星轨道低,信号传播时延短,所以可支持多跳通信;其链路损耗小,可以降低对卫星和用户终端的要求,可以采用微型/小型卫星和手持用户终端。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 ,距地面2000—20000Km,传输时延要大于低轨道卫星,但覆盖范围也更大,典型系统是国际海事卫星系统。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可以说是同步卫星系统和低轨道卫星系统的折衷,中轨道卫星系统兼有这两种方案的优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两种方案的不足之处。中轨道卫星的链路损耗和传播时延都比较小,仍然可采用简单的小型卫星。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GEO) 距地面35800km,即同步静止轨道。理论上,用三颗高轨道卫星即可以实现全球覆盖。目前,同步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VSAT系统、电视信号转发等,较少用于个人通信。 目前河源供电局使用最多的是海事卫星电话与基于BGAN的卫星平板。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由海事卫星、地面站、终端组成,目前的4个覆盖区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东和大西洋西区,可提供南北纬75°以内的遇险安全通信业务,可以提供海、陆、空全方位的移动卫星通信服务。通信系统由海事卫星、地面站、终端(海事卫星电话等)组成。BGAN(Broadband Global Area Network)是具有全球无缝隙的宽带网络接入、移动实时视频直播、兼容3G等多种前卫通信能力的新一代Inmarsat全球宽带局域网的简称。 BGAN实现了宽带、多业务融合、移动的完美结合,保持了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随机接入的优势。 海事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它的移动性,由于其工作在L波段,宽的天线波束使得L波段终端可以迅速地寻星和对星。卫星通信的电波在传播中要受到损耗,其中最主要的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它占总损耗的大部分。其它损耗还有大气、雨、云、雪、雾等造成的吸收和散射损耗等。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会因为受到某种阴影遮蔽(例如树木、建筑物的遮挡等)而增加额外的损耗。 3、卫星通信设备的应用提升 卫星通信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它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使用时必须选取可见天空地点,远离建筑物及高架物体,将天线打开竖起来,并与机身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对信号源的辐射。开机后屏幕出现SEARCHING(正在搜星)信号,需要对星。拨打卫星电话的方式为0086+卫星电话号码,拨打手机号码的方式为0086+手机号,拨打固话为0086+区号(去掉第一个0)+固定号码,话费余额查询:拨号:2888 ,PIN码:默认值:1111。 为了提高卫星电话在室内的实用型,可以通过安装室外防水接收天线,将桌面免提座机。另外,天线的输入阻抗与天线的几何形状、尺寸、馈电点位置、工作波长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为进一步提高通话质量,可以通过阻抗匹配的原理对天线进行阻抗匹配。基于以往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过去二十年来,商用航空领域一直依赖卫星通信协调民用航空乘客出行。随着数据流量和物联网(loT)应用的增长,对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已达到顶峰。 对于商用喷气机和大型客机而言,商用飞机的高带宽数据访问需求也增长显著。我们发射了支持更高频率的新卫星,以实现这种带宽增长。本文将考察这些技术趋势,以及可通过市场上提供的可定制架构实现所需性能并缩短上市时间的解决方案。 SATCOM介绍和历史 不断提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正在推动SATCOM领域中的许多新发展。SATCOM链路的数据速率将从kbps提高至Mbps,这将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和视频传输。无人机的大幅增加为SATCOM链路创造了一个新的舞台。而且,商业航空航天市场中对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Ku频段和Ka频段不断发展,以支持最高达1000 Mbps的数据速率。同时,支持传统数据链路、最大限度减小尺寸、重量和功耗(SWaP)和减少系统开发投入也正在推动对开发灵活架构和最大限度提高系统重用率的需求。 SATCOM系统通常利用对地静止轨道(GEO)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的卫星。要实现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海拔高度—与地球表面的距离超过30 km。这样的高轨道的好处在于,覆盖大面积的地面只需要很少的卫星,而且由于知道其固定坐标,因此将数据传输至卫星较为简单。由于这些系统的发射成本较高,因此它们专为长使用寿命而设计,非常稳定,但有时也会有点过时。 由于海拔高度较高且存在辐射,因此往往需要采用额外的设备屏蔽或卫星屏蔽措施。而且,由于卫星离得太远,地面上的用户可能会有重大信号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信号链设计和元件选择。地面到卫星的距离较长还会造成用户和卫星之间的高延迟,这会影响部分数据和通信链路。 最近,人们提出了许多GEO卫星的替代方案或补充系统,无人飞行器和低地轨道(LEO)卫星也正在考虑当中。借助低轨道,这些系统可减小基于GEO的系统方面的挑战,但会影响覆盖范围,需要更多的卫星或无人飞行器才能实现类似的全球覆盖。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

探究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处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9-03-06T16:26:41.28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期作者:周颖池[导读] 在卫星通信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信号经常受到干扰。这种情况会影响信号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信息利用的价值,引发基于信息的分析的可靠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鉴于目前的情况,干扰卫星通信可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尽量减少这种连锁反应,最根本的措施是找出干扰卫星通信的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卫星通信故障频率,实现信号的科学利用。分析了卫 星通信中常见的干扰问题,找出了干扰的原因,探讨中国人民解放军31411部队导言:在卫星通信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信号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影响信息的有效性。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卫星通信造成的干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只有找出问题因素,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降低卫星通信故障频率,提高卫星通信信号的可靠性。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卫星通信的共同干扰,探讨有效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1 卫星传输系统相关概述1.1卫星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际上,在卫星信号传输过程中,我们主要依靠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转站,同时连接在地面上建造的多个地面站进行传输。因此,空间和地面构成了卫星信号传输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太空是指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地球是指我们著名的地球站。在卫星信号的整个传输过程中,这部分空间主要用于接收和传输信号的转运站。卫星信号传输系统实际上是依靠卫星站接收来自地球的无线信号,然后将其转发到另一个地面站。它们可以在相距很远的不同地方实现信号传输和通信。这对我们的生活是个很大的方便。 1.2 卫星传输通讯系统的研究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卫星传输系统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然而,我们的信号传输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我们的通信传输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卫星通信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通信信号传输的研究,提高日常通信的质量,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 2 卫星通讯常见的干扰及原因分析2.1 自然现象干扰 从实际分析来看,自然现象干扰是卫星通讯在日常运行中受到的主要干扰类型。此种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①日凌干扰。就目前的分析而言,卫星将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运行于太阳河和地球之间。此时,地球站天线会在面对卫星时朝向太阳。由于太阳形成的大量辐射噪声,产生了正常的卫星信号接收问题。这种干涉被称为日本的干涉。②电离层闪烁干扰。在大气层中存在着电离层,当无线电波在穿过电离层的时候,受电离层结构不均的影响,信号的振幅、相位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会产生不规则的变化,这种干扰就被称之为电离层干扰。 2.2 空间干扰 空间干扰是卫星通信干扰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分为卫星干扰和互调干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一轨道位置的卫星数量日益增多。在这种环境下,相互靠近的卫星容易产生干扰,极大地影响了卫星信号的传输效果。它甚至会导致不准确的信号数据。例如,在卫星通信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抗干扰措施,信号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噪音过大或天气多雨等问题。这对信号的传输和正常使用有很大的影响。 2.3 设备故障干扰 设备故障干扰也是卫星通讯干扰的一个主要类型,而此种干扰主要分为卫星故障和地面设备故障两大类。从目前的卫星通讯利用来看,信号的准确利用离不开两个基本的部分:①信号的发出装置,也就是卫星;②信号的接收装置,及地面设备,这两部分相互配合,使信号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但是,当卫星失灵时,其信号发射出现问题,当地面设备失灵时,信号接收的可靠性出现问题。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正常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因此准确的信号利用将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2.4自然干扰 自然干扰顾名思义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干扰问题,通过对自然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内容:①电波遇雨所造成的衰减现象。②电离层闪烁问题。③卫星蚀影响。④日凌现象。例如:太阳现象对卫星信号的传输有很大的影响。日光层现象发生在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此时,卫星在运输过程中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一条直线上。受到太阳电磁波的影响,卫星信号的下行链路容易发生链路退化。现象。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苏宁的时间与该地区的纬度位置有关。春分季节,纬度越高,白天越短,秋分季节,纬度越高,白天越短。每日过境现象的发生也与该地区的经度有关。理论上,经度在一天中每2°从西向东增加1h。可以说,卫星通信在日本现象发生期间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转机结束,通讯就会恢复正常。交流将会自动恢复正常。3保证卫星通讯稳定性的有效方式3.1提高基础设施的信号接收处理能力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有必要提高基础设施的信号采集能力。在采购时,要做好信号检测工作,保证产品采购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这要求工作人员建立严格的监测和测试手段,以确保基础设施测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2强化转发器的使用功能为了保证卫星通信的流畅性,需要了解干扰信息源,加强应答器的功能,与用户一起完成协议和信号传输。国内的应答器负载压力过大,许多地区会共同使用应答器。为了减少干扰的发生,需要加强应答器的功能,在用户之间建立更多的信号传输通道,以保证传输功率。提高应答器的应用功能和应用状况,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提高通信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3卫星入网验证 为确保卫星通信的顺利运行,消除影响卫星运行的因素,防止卫星通信信号受到干扰,需要运用合理的手段,对三阶互调抑制的比例进行判断,分析技术运用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测试卫星通信信号时,必须保证测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了解功率退行和功率释放退行的测试标准,保证载波传播的稳定性。 3.4强化违法人员严厉打击

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及操作简介

车载卫星通信设备及操作简介 3.1 卫星通信系统开通前应该注意的事项: 3.1.1 环境勘察 1)选择停放场所 ★选择较为平坦、坚实的空地作为停车场地。确保对卫星信号收发、微波信号收发不形成遮挡。 ★车辆上方应无遮挡物,以免阻碍天线桅杆正常升起。 ★应尽量避开高大的障碍物(陡坡、高大建筑、高大树木等),确保对卫星通信、微波通信、无线网桥通信的信号收发不形成遮挡。 ★如果采用市电则车辆停放地距最近的有效市电电源应在60M以内,且能打地桩以接地或能接入其他的接地系统。 ★车辆停放地还要考虑整车噪声对居民或环境的影响。 2)选择市电电源 ★车载系统原则上应尽量考虑采用目的现场的有效市电电源。 ★在车载系统到达现场前,应与提供电源的单位或供电部门做好协商。 3)确定传输方式 ★同相关单位协商拟采用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应遵循方便接入的原则结合停放场所条件综合考虑。若距机房较近,可采用光纤直接连接的方式;否则可采用微波或者无线网桥传输方式;特殊情况可采用卫星传输方式。 ★采用微波或者无线网桥传输方式时,要预先选定好对端微波架设的位置,以最近的机房和视距传输来综合考虑。原则上在车载系统达到目的现场 前,应架设好对端微波天线,以尽量缩短系统开通的时间。 ★采用卫星传输方式时,应根据使用的卫星经度考虑对应方位无遮挡,且 避免使车头朝向卫星方位停放,以方便卫星天线接收。 ★车载卫星系统通过自动对星需要获取的信息:(1)GPS、(2)电子罗盘、(3)AGC(信标机电压)。

3.1.2 数据准备 确定BTS的相关数据 ★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车载BTS相关数据,如频点、邻区切换等,必要时,到目的现场测试移动网络的数据,了解频率干扰情况、话务量分配、切换等情况。同时与传输室确认应急车传输的接入基站,并在基站端对通传输电路,同BSC 核对每套应急传输电路所对应小区的关系、核对小区定义的设备数量、设备类型和软件版本等信息,确保BSC的数据定义与应急车安装的硬件完全对应; ★根据现场的网络状况,确定基站天线的覆盖范围和方向。 ★根据网络规划,确定车载BTS系统接入PLMN网的BTS的相关数据。 3.1.3 带卫星的小C车规范开通流程 1、停车、拉手刹 2、打地桩、接工作地、保护地 3、放支撑脚、启动联合供电 4、挂CDMA天线、升天线桅杆、接馈线 5、对星、核对工作频率、极化、标定功率、载波上星 6、开基站、数据下载 7、开通测试、网络优化 3.2 卫星系统概述 3.2.1卫星系统业务需求简介 卫星传输作为小型应急通信车三种传输方式(微波传输、光纤传输、卫星传输)之一的传输手段解决从车载BTS到各省BSC的Abis接口的传输,实现1x 语音数据及EVDO数据业务的传输。 3.2.2卫星系统组成 根据系统设备配置和改装要求,小型应急通信车包括移动通信系统(不同厂商BTS和BSC设备)、传输系统(SDH、PDH、50M无线以太网桥、车载卫星)及天馈线系统(卫星天线、微波天线基站天线、桅杆等),其中卫星子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设备组成: 车载卫星天线、GPS天线、天线控制系统、信标接收机、MODEM、LNB、固态高功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