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D、足下深沟高垒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B、人皆得以隶使之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公始常欲奇此女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

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

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

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

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

5、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

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6、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虏方苦疲甚

B、颇失部伍

C、耻学于师

D、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阅读下文,回答题目。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 狸狌:野猫。

(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词类活用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A

6.答案:B A

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

7.答案:D A

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 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劝学》) 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 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鸿门宴》)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捉)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劝学》) 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 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为臣)(《韩信拜将》) 2.动词的活用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继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 4.数词的活用 数次活用为动词 规律:处于谓语位置,前后无其他动词充当谓语。 例: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5.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就是动词对于它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

必修三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 《指南录后序》 A.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3、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日:在白天 5、夜趋高邮夜:在晚上 B.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2、则直前诟(gòu)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4、道中手自抄录手:亲手 5、名曰《指南录》名:命名 C动词作名词 1、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五人墓碑记》 A名词活用 1、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为之声义声,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5、缇骑按剑而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显荣于身后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7、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8、而为之记记,名词动用,作记 9、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B形容词/副词活用 1、激昂大义激昂,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2、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表明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4、则尽其天年尽,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C动词活用 1、不敢复有株治株治,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2、安能屈豪杰之流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仆,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离骚》 A名词作动词 1、名余曰正则兮名,名作动,取名 2、字余曰灵均字,名作动,取字 B形容词作名词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形容词作名词,美质 C动词作名词 1、纫秋兰以为佩佩,动词作名词,佩戴在身上的饰物 D名词作状语 1、朝搴阰之木兰兮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夕揽洲之宿莽;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烛之武退秦师》 A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2、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 3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 B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与郑人盟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C名词的使动与意动 1、既东封郑封: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 2、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作使动,使……得利 3、越国以鄙远鄙: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 D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 E动词的使动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退,使……退却 F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远地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一)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边邑 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肆其西封(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 第5课《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 箕踞以骂曰(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头发上指(上,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左右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断其坐股(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 第6课《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

间至军中(间,作状语,从小路 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作动词,称王 籍吏民(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作动词,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刑,作动词,处罚 道芷阳间行(道,作动词,取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 拔剑撞而破之(破,作使动,使……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急,作名词,紧急情况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作名词,老交情 素善留侯张良(善,作动词,与……交好 必修二 第4课《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黄,作动词,变黄 雨雪霏霏(雨,作动词,下 夙兴夜寐(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岂不日戒(日,作状语,天天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其德(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 第5课《离骚》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

词类活用之一

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词的常性,词有定类:某一个词属于摸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如: 人、树、山、火、水,这些是名词通常作主、宾、定。 视、走、听是动词,通常作谓语。各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这种情况古代与今天基本一致,但古代汉语在词类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便是实词的活用。 什么叫实词的活用呢? 就是某个词原属甲类,但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却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结构特点,临时当作乙类词来使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这里“水”本是名词,根据名词作谓语名词的语法特点。它不能受能愿动词修饰,不能做位于,但在这里它受了能愿动词的修饰,作了谓语。这是名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是把名词临时当作动词 ◎二.活用主要包括: (一).名词用为一般动词 (二).形容词用为一般动词 (三).使动用法(形、动、名) (四).意动用法(形、名) (五).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 (六).名称用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称在意动的语言结果中临时应为一般动词。这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在什么情况下,名词或用为动词呢? 1.两各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那么,就必定有一个是名词活用。 例如: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目:指用眼睛示意。 ②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留侯世家》 ③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天论》 ④许子冠.乎?《孟子》 ⑤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便活用为动词 (名词一般不修饰代词,因此,名词跟后面的代词一般不构成修饰关系,另外,一般也不构成主谓关系,这样,只要名词后面出现了代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后用作动词)代词就是它的宾语。

词类活用练习

词类活用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B、无乃尔是过.与? C、刑.人如恐不胜 D、年十七,好.古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糜鹿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小.学而大遗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则其至.又加少矣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沛公军.霸上 D、此其志不在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B、下.江陵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以愚.黔首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秋毫不敢有所近.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专项练习(1)答案 一、名词 指出下面句子中名词活用的类型,并译出加点词的词义。 1、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筑巢,名作动)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户籍,名作动)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名作状) 4、旬余,杖.至百(打板子,名作动)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伸张,名作动)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消灭,名作动)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穿,怀里揣着,名作动) 8、谢家事.夫婿/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侍奉,名作动)(做,名作动) 9、牖.其前以通明(开窗,名作动) 10、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统一天下,称王,名作动) 11、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名作状) 12、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每天,名作状) 13、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作动) 14、岸土赤而壁.立(像墙壁似的,名作状) 15、前.辟四窗(在前面,名作状) 16、樯橹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雾一样,名作状) 17、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在荒野中,在露天里,名作状) 18、一旦长成,遽躬.蹈之(亲自,名作状) 19、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按情势,名作状) 20、一狼洞.其中(打洞,名作动)

21、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买,名作动) 2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 ..委质事楚(用丰厚的礼物,名作状) 23、蝉.蜕于浊秽(像蝉一样,名作状) 24、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名作状) 25、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那样,名作状) 26、浴乎沂,风.乎舞雩,永而归(吹风,名作动) 27、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在表面上,名作状) 28、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面,名作动) 2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作动) 30、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上朝,名作动) 31、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挨饿受冻,名作动) 3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成仙,名作动) 3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吃饭,名作动) 34、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用木匣,名作状) 35、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返也(责怪,名作动) 36、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谋划,名作动) 37、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像蚂蚁似的,名作状) 38、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用背,名作状) 39、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穿衣戴帽,名作动) 40、晋于是始墨.(穿黑色的丧服,名作动) 4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下雨,名作动) 4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往下游,名作动) 43、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名作动) 4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学习,名作动) 45、孔雀东南 ..飞,五里一徘徊(向东南,名作状) 4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作动)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总结(一)

词类活用(一)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不属于它的语法功能,相应的具有了新的意义,甚至改变了音调,这种用词的特殊现象,我们叫它词类活用。 二、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用作动词 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如: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登记)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如: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用蹄踢”) (二)名词作状语 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如: 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 每韵为一帖,木格 ..贮之。(《活板》)(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 刘备、周瑜水陆 ..并进。(《赤壁之战》)(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像对待奴隶一样)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予分.当引决(按名分)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向北) 3. 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六国论》)(每日;每月)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 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来对译,这个动词既与原有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有关,又能恰当支配句中的宾语。 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 2. 用一个状动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状语,在它后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远离) 3. 用一个动补式短语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补语,在它前面加上一个适当的动词。 如: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照明)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一般可用定名式来对译,原有的形容词充当定语,中心词则是与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状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 瑜等率轻锐 ..续其后。(《赤壁之战》) “轻锐”用作名词,译为“轻装精锐的部队”。 (五)动词用作名词 动词用作名词,一般可用定名式来对译,原有的动词充当定语,中心词则是与这个动词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典型文例: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写出用法和意义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名作动;向东进发,名作动)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作动)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名作动)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名作状) 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形作名;愚昧的人,形作名)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8.予分当引决(按名分,名作状) 9.草行露宿(在草地上,在露天下,名作状)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文言词类的活用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名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名词活用为意动。名词活用作状语。 (一).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处在了动词应该处的位置上。(1)类型示例: 1、名词+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名词 汉水又东。 3、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名词+补语 今王鼓乐于此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规律总结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 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 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规律: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6、吾师道也……《师说》 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 8、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9、云霏霏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14、江水又东(《水经注》 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16、扣弦而歌《赤壁赋》 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

高一下语文教案文言文字词(词类活用)

高一下语文教案:文言文字词(词类活用)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一、词类活用(词法)

一、词类活用(词法)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名词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动词,构成“名+动词(谓语)”现象。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状态。如: 其一犬坐于前;天下云集响应;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翻译为“像……一样”的形式。 2、表态度。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翻译为“像对待……一样”的形式。 3、表工具。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翻译为“用(以)……(相应动词)”的形式,“用(以)”有时也可以省略。 4、表处所。如: 廷见相如;面刺寡人之过者。翻译为“在(当)+名词”的形式。 5、表频率。如: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日饮食得无衰乎?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翻译为“每+时间名词”的形式。 6、表层递。如: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削月割;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翻译为“一天(月、年)比一天(月、年)地……”或“一天天(月月、年年)地……”的形式。 7、表趋向。如:

孔雀东南飞;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翻译为“向+方位名词”的形式。 (二)、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名(代)。如: 冠切云之崔嵬;左右欲刃相如。翻译为相应的动词,有时也可以附带上相关的状语,“冠”译为“戴着”,“刃”译为“用刀杀死”。 2、能愿动词+名词。如: 云青青兮欲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能官能民。翻译为相应恰当、得体的动词,“雨”译为“下雨”,“水”译为“游泳”,“官、民”译为“做官、为民”。 3、所+名。因为所与后面的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为相应恰当、准确的动词,“罾”本意为“网”,这里是“用网捕(的)”的意思。 4、副+名。如: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不翼而飞;不毛之地。翻译为恰当、准确的动词,“雨”译为“下雨”,“翼”译为“长翅膀”,“毛”译为“生长(草木)”。 5、名+补。如沛公军(于)霸上。译为相应的、能够恰当搭配的动词,“军”译为“军队驻扎”。 (三)、名词用作使动 就是主语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表示的人或物,简言之,就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如: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其特点如下: 成为翻译为“……使(让)……(怎么样)”。“病”“译为使……病态”,“王”译为“让……为王”。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及虚词整理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及虚词整理 《劝学》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其曲中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6)用心一也 (7)不能十步《师说》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赤壁赋》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下江陵 (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 (5)泣孤舟之嫠妇 (6)正襟危坐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侣鱼虾而友麋鹿 (10)渺沧海之一粟 (11)不知东方之既白 《始得西山宴游记》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穷回溪 (3)卧而梦 (4)始指异之 (5)穷山之高而上 (6)箕踞而遨 (7)萦青缭白 (8)自远而至 《六国论》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 2、以地事秦 3、义不赂秦 4、不能独完 5、李牧连却之 《阿房宫赋》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5.辇来于秦 6.朝歌夜弦 ....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8.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0.廊腰缦回 11、蜂房水涡 .. 12.族秦者秦也 13.蜀山兀 14.日益骄固 15.秦人不暇自哀 16.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虚词: 1.而 ①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关系,但)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表递进关系,并且)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关系,和)④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关系) 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反而) 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关系,因而)⑦锲而舍之(表假设关系) ⑨蟹六跪而二鳌(表并列关系,和) 2.之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指靛青)②輮使之然也(代词,指木)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的”或无义)④锲而舍之(代词,木头)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指定语后置的标志)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结构助词,的) 3.于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从)(介,比)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③善假于物也(介,向)、 3.焉 ①风雨兴焉(兼词,于之)②蛟龙生焉(兼词,于之)③圣心备焉(句末语气词,了) 4.者 ①假舆马者(代词,……的人)②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代词,放在主语后面,表引出判断)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来(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义)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词类活用1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 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 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 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 高考示例: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2006年高考江苏 卷)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 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 的课文密切相关。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2008年广东高考题) ①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译文:当时陶侃担任闲散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 为好友,周访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译对“妻”字给1分,译对大意给2分。 说明: “妻”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是“嫁给”。此外下列译法 也算对:“嫁给……为妻子”、“许给”、“许配给……做妻 子”、“给……做妻子”、“送给……做妻子”等。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如:天下云集响 应。(《过秦论》) “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如:每韵为一 帖,木格贮之。(《活板》)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 们。“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如:刘备、 周瑜水陆并进。(《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 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 作……”。如: ① 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兄”是名词作状语,译 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 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隶”是名词 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如: 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常识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 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亡,使……灭亡。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却,使……退却。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鸿门宴》)从,使……跟从。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活下来。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㈡、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弱,使……削弱。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使……变弱。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完,使……完整无缺。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尊,使……尊贵。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耻,使……受耻辱。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二、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