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我认为《锦瑟》主旨是诗人自伤身世。李商隐的爱情诗尤为出名,像两首《无题》,其中均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如果这首诗被看做“悼亡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然而若再深入挖掘,“悼亡”也可看成是自伤身世的一种表现。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然而起初婚姻的幸福美满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妻子王氏的早逝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在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中,他更加感伤自身坎坷多舛的身世,于是造就了这首“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在演奏,它悲凉凄苦的音调勾起诗人的满腹愁绪,奠定了全诗凄婉哀愁而又隐晦的感情基调。诗人倾听弦声,音乐悠悠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了,曾经的年华早已不待人,只顾匆匆离去,可是记忆却历历在目。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寻觅不到,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狠狠地打垮,岁月的沧桑给诗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妻子已然不在,风雨之中徒留诗人一人黯然神伤,那些曾美好的时光终成记忆,幸福却也永远回不来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究竟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谁还分得清悠悠琴声,如梦如幻,梦幻中的诗人有些迷茫,若心找不到方向又该怎么办诗人的身世正是在这惘然之中,诗人本是最无辜,偏要夹在两党之间处处受排挤、打击,他便迷茫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没,空有满怀壮志却有施展的机会,何其可悲啊!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万物朦胧,若有若无地让人心怀期待。可是那理想的缥缈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在前方,诗人却永远无法到达,正如那海市蜃楼,美好的终究是幻影。诗人心中的凄凉悲苦,根源是他那浮萍般的身世,他在人事中浮沉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孤零零的诗人让他笔下的诗句都虚无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到哀痛,年华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苦涩的悲哀。在明月有泪的悲凉里,在良玉生烟的缥缈中,诗人回忆他的年华往事,追忆昔日的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年华流逝不等人,而我的远大抱负已然成空。

《锦瑟》主题解读

《锦瑟》主题解读 我认为《锦瑟》主旨是诗人自伤身世。李商隐的爱情诗尤为出名,像两首《无题》,其中均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如果这首诗被看做“悼亡诗”,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然而若再深入挖掘,“悼亡”也可看成是自伤身世的一种表现。李商隐一生仕途不得志,然而起初婚姻的幸福美满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妻子王氏的早逝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让他的精神世界开始迷茫,在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中,他更加感伤自身坎坷多舛的身世,于是造就了这首“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在演奏,它悲凉凄苦的音调勾起诗人的满腹愁绪,奠定了全诗凄婉哀愁而又隐晦的感情基调。诗人倾听弦声,音乐悠悠中,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诗人已经步入中年了,曾经的年华早已不待人,只顾匆匆离去,可是记忆却历历在目。当年的意气风发早已寻觅不到,曾经的春风得意被现实狠狠地打垮,岁月的沧桑给诗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妻子已然不在,风雨之中徒留诗人一人黯然神伤,那些曾美好的时光终成记忆,幸福却也永远回不来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究竟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谁还分得清悠悠琴声,如梦如幻,梦幻中的诗人有些迷茫,若心找不到方向又该怎么办诗人的身世正是在这惘然之中,诗人本是最无辜,偏要夹在两党之间处处受排挤、打击,他便迷茫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没,空有满怀壮志却有施展的机会,何其可悲啊!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万物朦胧,若有若无地让人心怀期待。可是那理想的缥缈是诗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在前方,诗人却永远无法到达,正如那海市蜃楼,美好的终究是幻影。诗人心中的凄凉悲苦,根源是他那浮萍般的身世,他在人事中浮沉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孤零零的诗人让他笔下的诗句都虚无了。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到哀痛,年华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苦涩的悲哀。在明月有泪的悲凉里,在良玉生烟的缥缈中,诗人回忆他的年华往事,追忆昔日的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年华流逝不等人,而我的远大抱负已然成空。

《锦瑟》中的典故

《锦瑟》中的典故 1、庄生晓梦迷蝴蝶 【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出处】《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示例】死离生别,一似~。——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投笔记?匈奴困超〉》【典故】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诗文中的“庄周梦蝶”意象】 庄周梦蝶的故事为后人所喜爱,成为了诗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一意象来表达人生如梦、故国与亲友之思以及恬淡闲适之情。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阐释。 (一)、庄子《齐物论》“梦蝶”的寓言故事充满了梦幻迷离: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呢?庄周与蝴蝶又有什么分别呢?庄周的“蝴蝶梦”就像那只栩栩飞舞的蝴蝶一样让人梦魂牵绕,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醉,此后“梦”与“蝶”交织在一起,以其迷离的梦幻色彩为历代迁客骚人所吟唱,这一文学意象也变得越来越迷人而富有魅力。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们虽然对蝴蝶有大量的描写,但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此后文人们往往借助“庄周梦蝶”的故事抒发他们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

李商隐《锦瑟》思想感情分析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了解作者及其诗歌: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郁得于杜甫诗歌的精髓,绚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受益于李贺。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李商隐的诗歌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内容领悟: 大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歌的哪一句或几句,并且翻译出来。 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 我身世悲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主题主旨)

从《锦瑟》解读李商隐的四大困惑 ——全新解读《锦瑟》主旨 李商隐被称为朦胧诗之祖,其诗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且比喻多为隐藏本体的借喻手法,往往将心中的朦胧情感,化为恍惚迷离的独特意象,观之如雾里看花,思之则飘渺难寻。《锦瑟》一诗尤为突出。该诗成为千古诗谜,甚至被称为中国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是中间两联典故描绘出的四幅画面,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涵蕴着人生的几乎所有境界。而该诗之朦胧,也主要由颔联颈联氤氲而出――人生之大,莫若死生无常;处世之困,莫过真幻不分;情感之扰,莫非或喜或悲;学成之惑,莫如或用或藏。生与死,真与幻,悲与喜,用与藏,都是鲜明对立而易于分别的概念,但《锦瑟》一诗却有意羼杂之混淆之,故其不朦胧也难矣。 “庄生晓梦迷蝴蝶”,其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的典故主要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人生在世,连梦与现实都不能分辨,连自己是人还是虫豸鸟兽都无法判定,又怎能确切地界定身外之物呢?此为朦胧之第一重。 “望帝春心托杜鹃”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口中流血,动人心腑,名为杜鹃。为人的望帝早已仙逝,为鸟的悲啼依然挥之不去。无论从佛家的轮回转世说来看,还是从情感与精神两层面来看,孰能断言望帝是死是生?此为朦胧之第二重。 珠生于蚌,蚌成于海。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而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沧海月明珠有泪”,眼泪因悲伤而坠落,却化为价值连城的珍珠,此处“悲”与“喜”相反相成,而老子的辩证法亦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且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明月朗照,沧海微澜,鲛人有感,泪落成珠。孰能断言这璀璨的“泪珠”,是悲大于喜,还是喜多于悲?此为朦胧之第三重。 玉是君子的爱物,是才华的象征。《礼》曰:“君子必佩玉”,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自己的行为举止。蓝田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蓝田玉跻身三大美玉之列,驰名至今。“蓝田日暖玉生烟”,此句写蓝田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美玉深埋地下,对士子而言意味着不受赏识,或是不愿出仕。而其上若有若无的烟气,又隐隐暗示着李商隐对入朝为官的悠然神往和对湮没无闻的心有不甘。 从个人身世看,李商隐卷入了晚唐有名的“牛李党争”。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都没有机会晋升。官场失意和晚年丧偶使他笃信起了佛教,后不久即病故。李商隐原想置身于牛李党争之外,结果却两边不讨好。年少才高,却被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进退维谷,怀才不遇,竟致终生潦倒无为,经历之惨可谓古今罕见。古代的读书人,多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想,连“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李白,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五侯七贵同杯酒”的得意与夸耀,何况命途多舛的李商隐呢?然而严酷的现实,似乎又让他萌生了退意。真可谓欲走还留,欲说还休。此为朦胧之第四重。 《锦瑟》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暖玉生烟。死生无常,真幻不清,或喜或悲,或用或藏,这是自然人、社会人、情感人、学问人最大的困惑。从另一角度看,“庄生梦蝶”和“沧海珠泪”体现了李商隐的道家思想(前者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后者体现老子的“辩证法”),“望帝啼鹃”流露出他的佛家思想(轮回转世说),而“用”与“藏”的困惑其实就是儒家“兼济天下”

李商隐《锦瑟》的形式主义解读

李商隐《锦瑟》的形式主义解读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约813 —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迁居荥阳(今属河南)。少习骈文,游于幕府,又学道于济源玉阳山。开成年间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复任盐铁推官。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晚年闲居郑州,病逝。其诗多抨击时政,不满藩镇割据宦官擅权。以律绝见长,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独具特色。为晚唐杰出诗人。 锦瑟一诗以首二字为题,李商隐诗多有此例,与其无题诗相类。本诗是李商隐有代表性的隐晦难解的诗,众说纷纭。 有的说这是悼念一位少女,甚至说是令狐楚家中的一婢女名“锦瑟”。有的说是悼念其前妻王氏。有的说是他自悲身世及与其靠山令狐家的波折。有的说这是他自编诗集的“代序”,实为表述其写作甘苦体会。 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李商隐这首《锦瑟》区区几十字,却以它无可比拟的巨大魅力吸引着世代的读诗论诗者一遍又一遍的为之诠释探寻其意义,王士祯曾经感慨道:“一篇《锦瑟》解人难”(《渔洋集》),甚至到了现代仍不断有人提出新的证据和方法试图对其进行解读。据今人黄世中统计,自刘攽至于清末民初之张采田对此诗的解释有十四解十八家,分别是“令狐青衣”说、“咏瑟”说、“令狐青衣”说和“咏瑟”说调和合一、“咏瑟以自伤身世”说、“情诗”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自伤兼悼亡”说、“令狐恩怨”说、“诗序或自题其诗”说、“伤唐祚或感国祚兴衰”说、“寄托君臣朋友”说、“情场忏悔”说、无解说等[1],真是奇观。为何一首小诗能够引发如此众多人的兴趣且其经世代演变而不衰呢?在此姑且不论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仅从作品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学文本来分析。首先肯定是此诗在主题上含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为解释者提供了多种解释的线索;其次也从侧面说明上述解释都只是一个方面,都无法涵盖其全部魅力之所在,故每个人读诗都觉得前人的解释不合己意。 不管是自伤、悼亡、还是咏瑟、情诗,它们大都基于作品与社会现实、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有的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分析此诗的主题,有的是从作者的身世和经历来解读,也就是说上述的种种研究都是以作者为核心的研究,按照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文学内部和外部的分野,这些研究都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其实就如上文所述的,一篇小诗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但从其与社会与作者的关系是无法全面解释的,从文本本身所具有的特

(完整版)《锦瑟》解读.

《锦瑟》解读 买延波 题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怅望千载,谁解义山悲? 《锦瑟》诗千载难解,用心解读或闲来附会者诜诜。今我来解,虽用心备至,但也可能沦为附会之说。为了义山能少些悲恸,我暂逞一时之能为其抚慰伤口。 绘文如锦者曰锦瑟,瑟弦多而繁复。试想当时有佳人弹瑟,声自哀而怨,义山多愁善感之人,岂能不心绪烦乱。“锦瑟”借喻自己丰富坎坷的人生。“五十弦”自是近五十载的伤心往事。“一弦一柱”特指义山一生中一件很重要的往事。弦即事,柱即对应的人或物。首句的意思是:锦瑟无缘由地有五十弦,引起我近五十载丰富人生的伤心往事。追思已逝的岁月,其中有一件事对我半百的人生来说,更是悠悠难忘。究竟是什么伤心往事,让义山如此耿耿于怀呢?起句留下了悬念。 庄生梦蝶的故事出自《齐物论》。这个故事在讲什么呢?有人认为是先得自由而后失去的惘然心情。也对也不对。对的是的确存在先得而后失的怅惘。因为有“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但蝶的意象意味着什么?是简单的欣喜与自由吗?不是。蝶破蛹而出,意味着重生。重生的过程是生与死的抉择,不破则亡,破而生。体会过生死的庄子才能够齐生死。惊喜之余,焉能无大悲痛。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庄生晓梦迷蝴蝶”了。这是义山以庄生自喻,在梦的彼岸,体会了一次生死决别。试想彼岸的一只蝶与义山这只蝶双飞双宿,是何其快哉!但“觉而后知其梦也”,梦醒了无路可走,阴阳终是两隔。义山自是没有庄生豁达,悲痛难以附加。望帝托杜鹃的故事,是杜宇禅让隐退,国破身亡,化鸟泣血,以示悲伤的事。此种悲痛比化蝶之痛更痛,是一种无欢之痛。义山在此类比自己痛上加痛。因为先已有化蝶的视觉之痛,思绪又紧将自己引向“泣血”之鹃啼的听觉之痛。义山的春心与谁共呢?无国亡身死,自是“问君归期”的佳人。这颔联的意思是:我像庄生梦蝶一样梦到了你,到彼岸与你短暂相会,但未来得急畅叙幽情,就梦醒在痛苦的另一岸。我醒了,但悲痛未绝,我的思绪又来到了杜宇的年代,我化作了杜鹃鸟,你看到我哀啼中泣出的鲜血了吗?归来吧!归来吧!颔联已初见眉目。 这颈联是纷纭的焦点。“沧海月明珠有泪”是化用“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吗?也许有影子存在。但义山为什么不用南海而用沧海呢?沧海指东海,就算泛指大海,也是就东边海域的泛称。那泣泪成珠与珠有泪是一个概念吗?我觉得有些牵强。再看“蓝田日暖玉生烟”。义山师法杜工部,讲究音韵和对仗。他前边化用人鱼传说,后面又怎么会对个物象之说。庄生迷蝶、望帝托鹃、鲛人泣泪与暖玉生烟能协调吗?“蓝田”不可否认有产玉蓝田可能,也许义山当时也曾想到产玉的蓝田。但我则认为“蓝田”是“桑田”,是一种意象叠加。“沧海”对“桑田”,“沧”亦“苍”,译后为青,青对蓝,颜色对。“海”对“田”,实物对。“沧海”对“蓝田”,名词工对。有人要说,义山为什么要用蓝,而不用红、绿、紫呢?我想这与蓝田产玉有关,借其意成其色。再者玉色白,与蓝搭配最为合适。还有蓝与桑同平声,音韵相同可置换。义山借沧海蓝田喻时事变化。“珠”与“玉”,喻明眸与玉体,都是佳人的隐喻。致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引用之辞,实不可信。戴是否真的说过?前人附会之说不在少数,正史都大篇附会,更不说过去的学术论述了。目的只是为了突显我解此诗比人优秀。颈联的意思是:曾经的夜晚,你我共赏明月,伤心处看到你泪眼婆娑;而今的白天,风和日丽,只待与你把玩,你却香消玉殒,化作缕缕轻烟。这是义山悲痛情绪稍加稳定后的喟叹,道出了“一弦一柱”。此联有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意味。颈联已见全身。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就不难把握句尾的意思了。悲乎!对你的款款思念之情,本待慢慢地、详细地、长久地追忆,只是自从你玉殒之后,就不堪思量,每当思量都悲痛欲绝,脑袋里一片模糊,迷失掉自我。全诗巧设疑问,层层递进,由情起、梦游、回忆再到现实,将对亡人的思念以及悲痛之情推向极致。可

《锦瑟》说课稿

《锦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律诗,主题隐晦多义,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文拟用一课时完成。重在对本诗进行深刻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主旨,深入领会意象特点,结合作者坎坷经历归纳诗歌语言特点,达到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灵活运用意象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旨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诗人仕途失意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朗读法、研读法、赏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资料链接,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成员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成员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锦瑟》的主题探究

《锦瑟》的主题探究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一篇诵读课文。这首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影响比较大的有悼亡说,自伤说,音乐说,诗序说等。即使同持一说的,对具体诗句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一千多年来《锦瑟》始终像迷一样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去研究,其中不乏苏轼、朱彝尊、何焯、钱钟书、周汝昌等这些大学者。有人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拿来形容李商隐的《锦瑟》也可以说是毫不夸张。但多数读者都认为这至少是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因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是写爱情的,《锦瑟》是摘取诗中首句的前两个字作题目的,一般都认为它是一首摘字体无题诗。 持自伤说的何焯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但《锦瑟》伤的到底是什么?是否和爱情有关?仅靠一句“美人迟暮”,又怎能说得清楚,怎能使持不同观点的人信服?我认为《锦瑟》伤的是怀才不遇,和爱情无关。这可以通过逐字逐句的解读得到证明。

首联是说锦瑟你为什么恰恰五十根弦,你的一弦一柱都不禁让我联想起逝去的年华。有人考证唐代的瑟是二十五根弦,李商隐大约也只活到四十六到四十八岁。但我国古籍中确有关于五十弦瑟的记载⑴,这里既是交代写诗的由头,也是起兴,并不是写实。周汝昌先生也证明李商隐写瑟常用五十之数⑵。至于李商隐的年龄,这在写诗中也完全可以取其整数。颔联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 颈联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环节,也是历来争议最多的。出句大多数人认为用的是海上有鲛人流泪,泪化为珍珠的典故。但“沧海遗珠”又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指大海中被采珠人遗漏的珍珠。比喻被埋没的人才。这个成语初唐时已经产生⑶,晚唐时的李商隐完全可能知道。“沧海月明珠有泪”流泪的主体是珍珠不是鲛人,解释成珍珠上沾有鲛人的泪水也说不通,那岂不是说鲛人的泪水有些变为了珍珠有些还没变?何况还要考虑“珠有泪”和“玉生烟”的对仗。所以这里只能取“沧海遗珠”之意。比李商隐早一些的戴叔伦在评论诗的时候说:“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有人据此就认为《锦瑟》是在谈诗,这未免犯断章取义的错误。我国古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宝物也是有生命的,它的出现会有一些征兆。蓝田是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锦瑟》主题多义性解读

《锦瑟》主题多义性解读 《锦瑟》历来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经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我谈谈个人的见解。 颔联和颈联的四句分别描绘了四个朦胧的场景,其中也包含了四个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句诗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梦总是美好的、短暂的,确实不真实的,人曾经的理想就像梦一样很美好,但是醒来发现现实却只能让人失望。“晓”字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既体现了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又表达了诗人痴迷沉醉、怅惘若失的情感,给人感觉梦幻迷离,又有些苦涩。 “望帝春心托杜鹃”,这句诗运用了典故“杜鹃伤春”,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杜宇,被迫让国,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到啼出血来。“春心”是追求、向往、执着和不甘之心,诗人用典故来暗示自己的“春心”,即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要像杜鹃啼血一样传达出来,给人凄凉、悲伤之感。 “沧海月明珠有泪”,民间有一种说法,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到夜晚,蚌则向月亮张开,以养珍珠,于是珍珠得到月亮精华,晶莹如泪珠一般。还有一种说法——“鲛人泣泪成珠”,根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有一种海里的鲛人,即鱼尾人身,哭泣时眼泪会变成珍珠。这一句诗,展示了沧海、明月、明珠、泪珠一连串清冷的意向,幻化成一个难分难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妙境,给人孤独、清冷、哀婉之感。 “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诗借用了典故“玉生烟”,唐代诗人戴叔伦有诗——“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色调较暖。有玉之处烟雾升起,但只见烟雾,却不知玉在何处,好比人的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给人美丽、朦胧之感。 这四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既是美丽的,又是朦胧的、伤感的,这样的情绪是从“锦瑟”引发出来的。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从描绘中可以看出锦瑟华美,而且弦很多,有五十根弦。锦瑟有五十根弦,而且音节最为繁复,这繁复的音节就好比往事的繁多,让人思绪凌乱,感慨万千,想到往事,作者心中五味杂陈,他想把这种情绪、这种感怀说出来,但是诗人说不清楚,感慨太多,思绪又乱,他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就不说了,而是通过这四个场景把他心中的迷惘、哀伤、惆怅的情绪给表达出来。诗人的这种情绪并不是今天回忆往事才有的,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的情怀哪里是到

《锦瑟》名家解读

1.(北宋)刘(左边“分”右边“攵”)《中山诗话》: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疑家青衣也。 2.(北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刘贡父《诗话》(按,即刘(分攵)《中山诗话》)以谓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义山因以寓意,非也。 3.(北宋)《许彦周诗话》:《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柱如其弦数,其声有适、怨、清、和。”又云:“感、怨、清、和。”昔令狐楚侍人能弹此四曲。诗中四句,状此四句也。章子厚曾疑此诗,而赵推官深为说如此。 4.(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十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5.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宋人认作咏物,以适怨清和字面附会穿凿,遂令本意懵然。且至“此情可待成追忆”处,更说不通。 6.王世贞《艺苑卮言》:作适、怨、清、和解甚通。然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7.(明末清初)钱龙惕《玉溪生诗笺》:义山《房中曲》有“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之句,此诗落句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或有所指,未可知也。唯彭阳公青衣则所依据。 8.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按义山《房中曲》:“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此诗寓意略同。是以锦瑟起兴,非专赋锦瑟也。 9.(清)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胡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葬之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只是在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如此而预为之惘然,意其人必婉弱而多病,故云然也。 10.(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此悼亡之诗也。首特借素女鼓五十弦瑟而悲,泰帝禁不可止发端。次连则悲其遽化为异物。腹连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原也。曰“思华年”,曰“追亿”,指趣晓然,何事纷纷附会乎?钱饮光亦以为悼亡之诗,与吾意合。“庄生”句,取义于鼓盆也。但云“生平不喜义山诗,意为词掩”,却所未喻。 11.许昂霄:三四庄生、望帝,皆谓生者也。往事难寻,竟同蝶梦;哀心莫寄,唯学鹃啼。五六珠、玉,以喻亡者也。月明日暖,岂非昔人所谓美景良辰,今则泉路深沉,徒有鲛人之泪;形容缥缈,已如吴女之烟矣。(张载华、张佩兼辑《初白庵诗评》附识引许氏《笺注玉溪生诗·锦瑟诗解》) 12.《李义山诗集辑评》: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 《义山集》三卷,犹是宋本相传旧次,始之以《锦瑟》,终之以《井泥》。合二诗观之,则吾谓自伤者更无可疑矣。 感年华之易逝,借锦瑟以发端。“思华年”三字,一篇之骨。三四赋“思”也;五六赋“华年”也。末仍结归“思”字。 “庄生”句,言其情历乱;“望帝”句,诉其情哀苦。“珠泪”、“玉烟”,以自喻其文采。

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领会诗歌主题的能力:通过对诗歌字句及意象意境的分析,结合有关背景领会其主题。 2.继续训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对这首诗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讨论法,关键词语解读法,意象意境把握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生课前预习作业】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了解“庄周梦蝶”“杜鹃啼血”“南海鲛人”“蓝田玉烟”四个典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有这样一首诗,意象朦胧,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用典精工,它使人感觉走进了梦幻般的世界。千百年来,对它主题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梁启超甚至说:“拆开来一句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这首诗就是《锦瑟》,堪称李商隐诗歌的压卷之作。压卷之作,你神往吗?梁启超“不能解”的诗,你敢解吗?同学们渴望的眼神似乎在说:“我想试试。”好吧,我们从诗歌的标题开始。 二、解题 标题“锦瑟”是什么意思? “瑟”是一种弦乐器,“锦瑟”是装饰华美的瑟。 三、教师示范朗诵《锦瑟》一诗,学生朗诵《锦瑟》一诗 四、学生理解每联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首联:锦瑟啊,你为什么毫无来由的身长五十根弦呢?你的一弦一柱让我想起自己的青春年华。 颔联:庄子做梦早晨醒来,为蝴蝶所迷,不知是庄周梦化蝴蝶,还是蝴蝶梦化庄周;蜀帝杜宇禅让君主之位不幸国亡身死之后,魂化杜鹃,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的凄惨悲痛的心情寄托在杜鹃的声声哀鸣之中。 颈联:月夜沧海边的明珠点点闪烁泪迹斑斑,被日光照射的蓝田山的上空,屡屡玉烟,依稀可见。 尾联:这种怅惘和伤感哪里是现在追忆时才有,在当时我就已经怅然若失了。 五、教师展示研讨练习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通过训练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及诗歌结 构

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

李商隐《锦瑟》一诗朦胧美的表现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画面唯美、感情真挚、逻辑跳跃、意蕴含蓄,为其增添了许多朦胧之美、悲怆之美、生命之美。 随着唐王朝的日渐衰弱,唐代诗歌的风格也由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时所表现的开阔胸怀、恢宏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走向了由李商隐所建立的深婉精丽、富于感伤、带有象征暗示色彩的诗歌演变与发展。在人们看来,李商隐“无题诗”的总体基调是“浓厚的感伤”,“凄艳而不轻佻”,“浓烈而凄清”。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将李诗的基调概括为“凄艳浑融”,认为“他把感伤的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融多方面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并能以艳丽通于浑融,使诗歌在艺术上有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在意境方面,则是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朦胧美。“它们要表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不是一幅时间、地点清晰可考的画面,而只是一种空灵缥缈但是可以把握的意境……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具有可以意会、较难言传的特点。”这也是从唐向宋蔓延的一种过渡情感,不同于豪放、张扬的“盛唐之音”,而是寻求一种含蓄蕴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趣”。作为“无题诗”之一的《锦瑟》也具有以上特点,并且巧妙地运用了复义理论构建起一幅幅缥缈、朦胧的美丽画卷,书写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事沧桑,感伤之余又产生无尽的共鸣,

朦胧之间又给人余味不尽美的体验。 复义理论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的代表理论之一。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瑞恰慈将语义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文学语言的分析,他强调对文本进行细读式的解读,从文本的意思、情感、语调、用意入手,结合语境分析来把握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最终达到与作者情感经验进行有效交流的目的。燕卜逊在《朦胧的七种类型》中对“复义” 所做的定义是“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同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映”。他认为在古典诗歌中,复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为中国所有的字词都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整体,复义理论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我们现在看来,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就运用了复义理论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先,此诗语境含混不明,从而引起主旨复义。人们历来对其主旨颇有异议,有“自伤生平说” 、“悼亡说”、“政治寄托说” 、“诗序说”、“寄托不明说”、“自寓创作说” 等。通读全诗,感受到的不是具体的情与事,而是弥漫在诗中的迷茫恍惚和哀怨情结。我们不禁要问:为何是“锦瑟”之弦勾起作者的回忆,而不是其他的弦?“锦瑟”在此有什么重要的含义或是作用?“华年” 是指什么?庄生梦蝶、望帝杜鹃、沧海珠泪、蓝田玉烟这些典故和意象与“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