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备份方式比较

各种备份方式比较
各种备份方式比较

备份结构比较

概述

Host-Base、LAN-Base和基于SAN结构的LAN-Free、Server-Free等多种结构。

Host-Based备份方式:

Host-Based是传统的数据备份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磁带库直接接在服务器上,而且只为该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备份大多是采用服务器上自带的磁带机,而备份操作往往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LAN-Based备份方式:

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

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 (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 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 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 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源提高了效率。

LAN-Free备份由于数据通过LAN传播,当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备份时间窗口紧张时,网络容易发生堵塞。在SAN环境下,可采用存储网络的LAN-Free备份,需要备份的服务器通过SAN连接到磁带机上,在LAN-Free备份客户端软件的触发下,读取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SAN备份到共享的磁带机。这种独立网络不仅可以使 LAN 流量得以转移,而且它的运转所需的 CPU 资源低于 LAN 方式,这是因为光纤通道连接不需要经过服务器的 TCP/IP 栈,而且某些层的错误检查可以由光纤通道内部的硬件完成。在许多解决方案中需要一台主机来管理共享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查找和恢复数据的备份数据库。

SAN Server-Free备份 LAN Free备份对需要占用备份主机的CPU资源,如果备份过程能够在SAN内部完成,而大量数据流无需流过服务器,则可以极大降低备份操作对生产系统的影响。SAN Server-Free 备份就是这样的技术。

三种方案中,LAN备份数据量最小,对服务器资源占用最多,成本最低;LAN

free备份数据量大一些,对服务器资源占用小一些,成本高一些;SAN Server-free备份方案能够在短时间备份大量数据,对服务器资源占用最少,但成本最高。中小客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传统的备份模式下,每台主机都配备专用的存储磁盘或磁带系统,主机中的数据必须备份到位于本地的专用磁带设备或盘阵中。这样,即使一台磁带机(或磁带库)处于空闲状态,另一台主机也不能使用它进行备份工作,磁带资源利用率较低。另外,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使用的备份恢复程序一般也不相同,这使得备份工作和对资源的总体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后来,产生一种克服专用磁带系统利用率低的改进办法:即磁带资源由一个主备份/恢复服务器控制,而备份和恢复进程由一些管理软件来控制。主备份服务器接收其他服务器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发来的数据,并将其存入公用磁盘或磁带系统中。这种集中存储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磁带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它也存在一个致命的不足:网络带宽将成为备份和恢复进程中的潜在瓶颈。

有没有一种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在备份的时候尽可能减小对系统资源的消耗,同时又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灵活性呢?

LAN-free备份:平平常常第一招儿

办法之一是采用LAN-free技术。所谓LAN-free,是指数据不经过局域网直接进行备份,即用户只需将磁带机或磁带库等备份设备连接到SAN中,各服务器就可把需要备份的数据直接发送到共享的备份设备上,不必再经过局域网链路。由于服务器到共享存储设备的大量数

据传输是通过SAN网络进行的,局域网只承担各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而不是数据传输)任务。

2种常见的实施手段

LAN-free有多种实施方式。通常,用户都需要为每台服务器配备光纤通道适配器,适配器负责把这些服务器连接到与一台或多台磁带机(或磁带库)相连的SAN上。同时,还需要为服务器配备特定的管理软件,通过它,系统能够把块格式的数据从服务器内存、经SAN 传输到磁带机或磁带库中。

还有一种常用的LAN-free实施办法,在这种结构中,主备份服务器上的管理软件可以启动其他服务器的数据备份操作。块格式的数据从磁盘阵列通过SAN传输到临时存储数据的备份服务器的内存中,之后再经SAN传输到磁带机或磁带库中。

LAN-free备份不足之处

“人无完人”,LAN-free技术也存在明显不足。首先,它仍旧让服务器参与了将备份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转移到另一个存储设备的过

程,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宝贵的CPU处理时间和服务器内存。还有一个问题是,LAN-free技术的恢复能力差强人意,它非常依赖用户的应用。许多产品并不支持文件级或目录级恢复,映像级恢复就变得较为常见。映像级恢复就是把整个映像从磁带拷回到磁盘上,如果您需要快速恢复某一个文件,整个操作将变得非常麻烦。

此外,不同厂商实施的LAN-free机制各不相同,这还会导致备份过程所需的系统之间出现兼容性问题。

LAN-free的实施比较复杂,而且往往需要大笔软、硬件采购费。

无服务器备份:锦上添花第二招儿

另外一种减少对系统资源消耗的办法是采用无服务器(Serverless)备份技术。

它是LAN-free的一种延伸,可使数据能够在SAN结构中的两个存储设备之间直接传输,通常是在磁盘阵列和磁带库之间。这种方案的主要优点之一是不需要在服务器中缓存数据,显著减少对主机CPU的占用,提高操作系统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更多的工作。

2种常见的实施手段

与LAN-free一样,无服务器备份也有几种实施方式。通常情况下,备份数据通过名为数据移动器的设备从磁盘阵列传输到磁带库上。该设备可能是光纤通道交换机、存储路由器、智能磁带或磁盘设备或者是服务器。数据移动器执行的命令其实是把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实施这个过程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于SCSI-3的扩展拷贝命令,它使服务器能够发送命令给存储设备,指示后者把数据直接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不必通过服务器内存。数据移动器收到扩展拷贝命令后,执行相应功能。

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网络数据管理协议(NDMP)。这种协议实际上为服务器、备份和恢复应用及备份设备等部件之间的通信充当一种接口。在实施过程中,NDMP把命令从服务器传输到备份应用中,而与NDMP兼容的备份软件会开始实际的数据传输工作,且数据的传输并不通过服务器内存。NDMP的目的在于方便异构环境下的备份和恢复过程,并增强不同厂商的备份和恢复管理软件以及存储硬件之间的兼容性。

无服务器备份的优势

无服务器备份与LAN-free备份有着诸多相似的优点。如果是无服务器备份,源设备、目的设备以及SAN设备是数据通道的主要部件。虽然服务器仍参与备份过程,但负担大大减轻,因为它的作用基本上类似交警,只用于指挥,不用于装载和运输,不是主要的备份数据通道。

无服务器备份技术具有缩短备份及恢复所用时间的优点。因为备份过程在专用高速存储网络上进行,而且决定吞吐量的是存储设备的速度,而不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所以系统性能将大为提升。此外,如果采用无服务器备份技术,数据可以数据流的形式传输给多个磁带库或磁盘阵列。

至于缺点,虽然服务器的负担大为减轻,但仍需要备份应用软件(以及其主机服务器)来控制备份过程。元数据必须记录在备份软件的数据库上,这仍需要占用CPU资源。

与LAN-free一样,无服务器备份可能会导致上面提到的同样类型的兼容性问题。而且,无服务器备份可能难度大、成本高。最后,如果无服务器备份的应用要更广泛,恢复功能方面还有待更大改进。

平衡利弊再定夺

前面我们讨论了光纤通道环境下的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技术,由于有些结构集成了基于IP的技术,譬如iSCSI,特别是随着将来IP 存储技术在存储网络中占有的强劲优势,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将会变得更为普遍。

LAN-free和无服务器备份并非适合所有应用。如果您拥有的大型数

据存储库必须7×24随时可用,无服务器备份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但必须确保您已经清楚恢复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因为低估了这点会面临比开始更为严重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您拥有的大小适中的数据库可以容忍一定的停机时间,那么传统的备份和恢复技术也许是您比较不错的选择。

几种Linux常用备份方法

系统备份是系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切,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Linux系统的备份方法,相信对大家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备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很多人没有去做。一旦由于使用不当造成数据丢失,备份就成了真正的救命者。本文将讨论设置备份的策略和如何选择备份介质,并介绍用于备份的tar和cpio工具。 设置备份策略 设置备份策略和计划可以增加进行备份的可能性。备份开始前,要确定备份哪些数据、备份的频率和使用什么样的介质进行备份。备份的时候,应该进行完全备份。 备份通常安排在空闲时间进行。在大多数系统中,由于此时用户数量最少,所以打开的文件也最少。由于备份要占用一些系统资源,运行备份时用户会发现系统反应迟钝。 如果Linux计算机只有一个使用者,可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对整个系统备份一次。如果有关键性的文件,就应该有计划地把这些文件拷贝到一个可移动的磁盘中。 备份之前,首先要确保正确地设置备份设备。大多数磁带备份系统在安装时可以发现是否正确。系统启动后,打开一个终端窗口并且输入下面的命令: 滚动列表,并从中寻找你的磁带系统的驱动。如果没有发现,就需要加载一个组件驱动程序。 如果运行Linux服务器,就要制定一个备份计划,但这并不意味着每天要对所有的东西都备份。系统中只有一部分东西需要每天备份,下面列出需要备份的项目: 用户文件:每天都要对/home目录中的用户文件进行备份。 配置文件:/etc和/var目录中的配置文件不需要频繁备份,每个星期或每月备份一次即可,主要取决于配置更改的频繁程度。

程序文件:/usr和/opt目录中的程序文件很少发生变化,安装后做一次备份即可。通常情况下,程序文件可方便地从原始安装盘中恢复。 选择备份介质 把备份存到哪里有多种选择。下面介绍一些可选择的备份介质: 软盘:如果要把重要文件快速备份,或者将其带到家中,这时软盘仍旧是一种可选的备份介质。 光盘写入器:随着光盘写入器变得越来越可靠,价格也越来越低,光盘本身也非常便宜。选用此项的一个好处是光盘不容易被损坏,它备份的可靠性很高。使用光盘写入器有两点不利因素:它们速度较慢,并且只能保存大约650MB。 可重写的光盘:可重写光盘驱动器比光盘写入器要贵得多,工作方式与其类似。但是,这些光盘是可被重写的,并且它比只能写一次的光盘贵许多。可重写光盘其它的特性都与光盘写入器类似。 Jaz和Zip:Zip驱动器很流行,已经成为许多PC机的标准配置,同时它的磁盘和驱动器也都不贵。它一张磁盘可容纳100MB的数据,是一种用于快速、可移动备份的很好选择。Jaz磁盘可以容纳上G字节的数据,并且使用更先进的技术以获得更好的表现。Jaz驱动器和Jaz磁盘都比较贵。Jaz和Zip的缺陷是都容易损坏,并且保持时间相对要短。 磁带机:磁带备份设备是大多数Linux服务器的标准配置。磁带是可靠的,并且很少出现错误,它几乎比其它介质存储时间都要长。对于点对点工作组网络和中型网络,Travan和高端数字音频磁带(DAT)通常是最好的选择。Travan驱动器经过压缩可以处理8GB数据,这对于具有5-10个PC机的小型网络来说足够了。DAT驱动器有更好的表现,可以处理24GB的数据。DAT驱动器比Travan驱动器昂贵,但它磁带的价格要比Travan QIC磁带卷便宜。 高端磁带:选择高端磁带可能是相当贵的。与Travan或DAT相比,这种驱动器有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速度。三种广泛使用的驱动器类型是:Sony Advanced Intelliget Tape ( AIT ) 、Quantum Digital Li near Ta p e ( DLT )和Exabyte Mammoth 8mm。它们最少可以容纳20GB的不压缩数据,并且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能力。

数据库备份方案

《客户名称》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目录 1.项目概述 (3) 2.系统需求分析 (4) 1. (4) 2. (4) 1 (4) 2 (4) 1.1系统现状分析 (4)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4) 1.3备份系统需求分析 (5) 3.系统备份理念 (5) 1 (5) 2 (5) 3 (5) 3.1系统设计指引 (5) 3.2数据保护技术选择 (6) 3.3连续数据保护 (7) 3.4备份管理系统组成 (7) 4.系统备份结构设计 (9) 1 (9) 2 (9) 3 (9) 4 (9)

4.1整体系统架构设计 (9) 5.系统备份方案介绍 (11) 1 (11) 2 (11) 3 (11) 4 (11) 5 (11) 5.1W INDOWS服务器自身备份 (11) 5.2双机热备 (13) 5.3爱数备份 (14) 6.总结 (17) 1.项目概述

上海鸿翼数字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将根据《》的网络实际需求,制定一套完整的集数据备份、灾难恢复、服务器整合及虚拟化一身的方案。一个完整的企业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就意味着数据安全与性能(机器和网络)的完美结合,一条龙式的服务标准(产品的服务与支持)。所以在选择备份系统时,既要做到满足系统容量不断增加的需求,又要所用的备份方式能够支持多系统平台操作。要达到这些,就要充分使用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通过专业的数据存储软件,配合系统备份及双机备份,结合相应的硬件和存储设备,对网络的数据备份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实现自动化备份、文件归档、数据分级存储和灾难恢复。 2.系统需求分析 1.1系统现状分析 《》网络基础结构是基于Windows平台,现在拥有X台服务器。《》的文档管理系统包含了文件服务器、转档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主要数据库包含了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DB2等。 1.2备份系统风险评估 《》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数据的保护,在没有备份软件的情况下,已经采用了重要数据镜像备份、服务器系统镜像备份等常规保护方法,为企业的数据财产提供了安全的保障。但是以上方法很难实现快速备份和灾难后的迅速恢复,很难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根据上面的备份管理系统的风险评估,建议《》使用ESioo安全备份专家软件,配合Windows自带备份和双机虚拟备份,并重新设计相关备份的恢复策略,达到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备份和快速恢复文档管理系统备份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数据安全级别。

种不同的容灾备份方式

种不同的容灾备份方式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4种不同的容灾备份方式 容灾备份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根据容灾系统对灾 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应用 数据实时复制。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 业务的连续性,云备份服务则天生具有异地容灾的特性。 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 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A系镜像系统软件可定义为应用级容灾产品。 设计一个容灾备份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常用的是以RTO 及RPO作为最基本的标准:RTO(RecoveryTimeObjective,复原时间目标)是企业可容许服务中断的时间长度。比如说灾难发生后半天内便需要恢复,RTO值就是十二小时;RPO(RecoveryPointObjective,复原点目标) 是指当服务恢复后,恢复得来的数据所对应时的间点。根据备份参数和 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有4大容灾备份种类。 第1种:本地备份 这一级容灾备份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 保存,并没有在异地建立灾备中心,所以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 第2种:异地热备

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种:异地互备 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在工作状态下进行相互数据备份。这样,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直接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零数据丢失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容灾备份方式,它要求不管什么灾难发生,系统都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所以,它需要配置复杂的管理软件和专用的硬件设备,需要投资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但恢复速度也是最快的。 第4种:云备份 云备份,就是个人或企业把数据,如:通讯录、短信、图片等资料通过云存储的方式备份在公有云或私有云。云备份已经成为云计算最重要的落地表现形式之一,加上在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已经在企业市场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百度云盘、腾讯微云等都可以认为是云备份的一种,另一种则是代表的SaaS应用。

各种备份方式比较

备份结构比较 概述 Host-Base、LAN-Base和基于SAN结构的LAN-Free、Server-Free等多种结构。 Host-Based备份方式: Host-Based是传统的数据备份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磁带库直接接在服务器上,而且只为该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备份大多是采用服务器上自带的磁带机,而备份操作往往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LAN-Based备份方式: 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 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 (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 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 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 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源提高了效率。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研所”)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确保生产、经营、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历史数据的有效保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备份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是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三条数据备份与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动研所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 第六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是数据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设立数据备份岗位,并实行主、副岗制度,具体负责本单位数据备份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检查、监督、考核和统计等工作。 第八条动研所应明确各种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已正式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由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正在建设但未经正式验收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原则上由该信息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商进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给予必要的配合。 第九条数据备份技术及相关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设备或技术更新,或者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进行培训。

第三章数据备份 第十条数据备份应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 1.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3.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4.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具体所采取的备份方式,应能确保真实重现被备份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 第十一条在规划设计以及新建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备份需求,填写《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附录1,)在系统投运前完成备份策略(附录2)和恢复预案的制定并在系统投运后同时开始执行;已投运的信息系统备份需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数据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的制定与调整需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在对计算机和设备进行软件安装、系统升级改造或更改配置时,应进行系统、数据和设备参数的完全备份;系统更新后,应实现数据的迁移或转换,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并对原系统及其数据进行完全备份。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应统一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按分层分级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系统及介质的选型要满足各系统的备份策略及保存要求,包括安全可靠性、性能和服务质量、冗余等,确保通过数据备份能及时恢复各种故障情况下造成的数据丢失。 第十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应制定相关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数据备份系统可靠运行。 第十六条应对数据备份操作进行记录,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附录3),操作可能影响到信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报该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数据备份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数据备份的文档工作,完整地记录备份系统的配置和备份数据源的系统配置;做好备份工作的运行日志和维护日志;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应有明确标识,包括卷名、运行环境、备份人。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即由“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组成。 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 ABC 0操作系统0完全备份1光盘YYYYMMDDXXX 1应用软件1增量备份2硬盘

几种常见的存储备份系统

几种常见的存储备份系统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 LAN-Based备份方式: 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 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利用IBM Tivoly Storage Manager软件,配合IBM LTO等磁带库产品,可以实现以上各种备份方式。 other 数据备份方式的选择 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

容灾备份-解决方案方法

容灾备份系统 2010-8-11 项目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每个企业都在大量的使用计算机处理自己的核心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部分。依赖这些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停机往往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停顿,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可以说,这些数据是企业的生命核心。

企业的IT 管理员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运行,不断的加强对系统和数据的保护,如使用基于双机的高可用技术,磁盘阵列系统的RAID 技术等。然而,人们依然无法 回避由于磁盘故障,人为失误,应用程序的逻辑错误,自然灾害等原因带来的系统停机或者 数据丢失。所以,数据备份作为数据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必不可少。 二、功能介绍 实时保护:连续捕获、实时备份数据变化,全过程保护数据安全。实现真正的持续性 数据保护(CDP),无需设置任何备份时间点,居国内外同类产品领先地位。 完善备份:同一软件可实现“数据库双机热备+接管”、“本地实时灾备” 、“异 地实时灾备” ,全方位保证数据库安全。 任意回退:可按任意操作步数或时间点进行数据回退。主数据库遭到破坏时,备份数 据库可将主数据库回退到损坏前最后时刻的状态,且能保证事件的完整性。 快速恢复:主数据库或表损坏,从站自动检测,提示回退的步数。恢复1个G数据 库在3-5分钟。 增量备份:只备份变化部分,在保障备份数据安全的同时减少备份的工作量。 错峰机制:在系统负荷极大时暂停备份以免系统瘫痪,当系统负荷下降时备份暂停 期间的数据,并重新开始实时备份。 低耗资源:对主数据库压力小,系统采用消息机制,只有灾数据库发生变化时才触 发,只传数据库的变化部分,不同于文件拷贝,和数据表的轮询。 操作简单:自主开发设计,着重考虑国内用户使用习惯,安装、设置非常简单。维护 方便:启动或连接中断后重连时,自动校验主从站数据,保证数据准确。 加密传输:底层通讯采用自主研发的通讯平台,所有数据都是用加密数据包进行数据 交换,充分保证数据安全。 高性价比:在各项性能领先的同时,价格远远优于国外软件。当选择不接管的热 容灾备份方式时,从站可采用低档Server 或高稳定性的PC(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即 可),从而实现极低的总体成本。 通用性好:不对数据库中的应用做任何修改。与数据库中表的结构无关,且无任 何限制。对数据库备份完整:如TABLES(表)、DIAGRAM(S关系图)、VIEWS(视图)、USERS(用户)、ROLES、RULES等。

数据备份技术与备份方式

数据备份技术与备份方式 笼统的说数据备份,就是给数据买保险,而且这种保险比起现实生活中仅仅给予相应金钱赔偿的方式显得更加实在,它能实实在在的还原你备份起来的数据,一点不漏。人们常说保险之优势,只有发生意外的人才能体会到。当使用者看着原本好好的硬盘,现在只不过是一堆冷冰冰、由金属与硅所组成的硬盒子,而消失不见的是使用者经年累月所保存下来的宝贵数据时,备份,或者说数据保险的作用就将完全体现。 1、当前主流的备份技术 1.1、数据备份 即针对数据进行的备份,直接复制所要存储的数据,或者将数据转换为镜像保存在计算机中。诸如Ghost等备份软件,光盘刻录和移动盘存储均属此类。 其采用的模式相对容易理解,分为逐档与镜像两种。一是直接对文件进行复制,另一是把文件压成镜像存放。 优点是方便易用,也是广大用户最为常用的。缺点是安全性较低,容易出错,其针对数据进行备份,如果文件本身出现错误就将无法恢复,那备份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因此这种数据备份适用于常规数据备份或重要数据的初级备份。 1.2、磁轨备份(物理备份) 这种备份技术的原理是直接对磁盘的磁轨进行扫描,并记录下磁轨的变化,所以这种数据备份技术也被称为物理级的数据备份。 优点是非常精确,因为是直接记录磁轨的变化,所以出错率几乎为0,数据恢复也变得异常容易、可靠。这种数据技术通常应用在中高端的专业存储设备,部分中高端NAS(网络附加存储)如自由遁等专业存储设备就是采用此备份技术,这种数据备份技术在国外企业数据备份应用非常广泛。 磁轨备份采用的模式在国内并不统一,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各种备份模式:

如果您问一个对计算机备份程序不熟悉的人,他可能会告诉您,备份不过是把计算机上的「所有」数据,拷贝一份而已。换句话说,如果您在星期二晚上做备份,星期三没有更动计算机上的任何数据,那么星期三晚上做的备份,与前一天晚上做的,是完全一样的,这是备份的方式之一,但您实在没有必要这样做,要了解备份,我们得先知道备份的种类。 2、数据备份的主要方式: 2.1、完全备份 完全备份(full backup),每个档案都会被写进备份档去。如上所述,如果两个时间点备份之间,数据没有任何更动,那么所有备份数据都是一样的。 这问题出自备份系统不会检查自上次备份后,档案有没有被更动过;它只是机械性地将每个档案读出、写入,不管档案有没有被修改过。备份全部选中的文件及文件夹,并不依赖文件的存盘属性来确定备份哪些文件。 (在备份过程中,任何现有的标记都被清除,每个文件都被标记为已备份,换言之,清除存盘属性)。 这是我们不会一味采取完全备份的原因—每个档案都会被写到备份装置上。这表示即使所有档案都没有变动,还是会占据许多存储空间。如果每天变动的档案只有 10 MB,每晚却要花费 100 GB 的存储空间做备份,这绝对不是个好方法;这也就是推出「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s)的主要原因。 2.2、增量备份 跟完全备份不同,增量备份在做数据备份前会先判断,档案的最后修改时间是否比上次备份的时间来得晚。如果不是的话,那表示自上次备份后,这档案并没有被更动过,所以这次不需要备份。换句话说,如果修改日期「的确」比上次更动的日期来得晚,那么档案就被更动过,需要备份。 增量备份常常跟完全备份合用(例如每个星期做完全备份,每天做增量备份)差异备份是针对完全备份:备份上一次的完全备份后发生变化的所有文件。 (差异备份过程中,只备份有标记的那些选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它不清除标记,既:备份后不标记为已备份文件,换言之,不清除存盘属性)。

数据备份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运维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数据备份和系统运维工作, 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和硬件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根据《XXX数据备份运维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公司信息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以及其他软硬件正常运行所需的应用信息系统环境数据、核心数据库、配置文件和其他相关数据。 第三条数据备份工作由办公室系统管理员负责。本项工作设立A、B角,保证数据备份工作不空岗。 第四条数据备份包括定期备份和临时备份两种。定期备份是指按照规定的备份方式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临时备份指在特殊情况(如软件升级、紧急关机、设备更换、感染病毒等)下,临时对数据进行备份。 第五条系统管理员根据信息系统和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备份方案,并报办公室主任审批。系统管理员要根据制定的备份方案对相应数据做好备份,并在每月初汇总上月备份工作情况并形成月报表。 第六条系统管理员负责对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并定期召集集成商、原厂商进行巡检工作。 第七条备份任务失败或无法正常完成时,系统管理员要及时联系相关厂商协调处理,并对异常情况和处理过程中做好相关 — 1 —

记录。 第八条在应用系统发生系统升级或迁移前,系统管理员应协调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认真做好相应的数据备份工作。 第九条存储备份的介质要有清晰、唯一的标识,并记录备份数据、日期和保存期限等内容。对备份存储介质的使用必须经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数据备份存储介质的保管环境应满足防磁、防潮、防盗、防火等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系统管理员应当每年最少组织进行一次数据备份恢复的演练,并对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 第十二条系统管理员具体负责协调、管理数据恢复工作,填写数据恢复报告。发生数据损坏,需要对信息系统和核心设备的数据进行恢复的,要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能进行。 第十三条在数据恢复之前应先查找造成故障的原因。在完成故障分析并确认需要通过备份进行数据恢复后,系统管理员应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包括恢复的内容、恢复的时间、恢复的计划操作步骤、恢复对应用造成的影响等)上报办公室主任,经批准后才能执行恢复操作。 第十四条在进行恢复前,应对当前环境及数据内容作相应的备份,并将每一步的执行过程认真记录下来。以防止在恢复的过程中发生其他的错误。完成恢复后,系统管理员应测试恢复的结果,检查数据有效性,对恢复后的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备份情况 — 2 —

数据备份及恢复的方法.

数据备份及恢复的方法 根据国家局对数据安全的要求和部署,各省局需每周对数据库进行增量备份,每月对备份的数据进行介质存储(刻录成光盘或者备份到另一台机器)。现对数据备份及恢复的方法做以下描述: (一)数据库备份: 1、进入命令行界面 2、转换身份为数据库管理员 #su – db2admin 3、停止应用对数据库的操作 $ db2 force application all 将出现以下提示: DB20000I FORCE APPLICATION 命令成功完成。 DB21024I 该命令为异步的,可能不会立即生效。 4、备份ROEEE数据库 $ cd ~ $ mkdir backup $ cd backup $ mkdir roeee $ cd roeee $ db2 backup db roeee user db2admin using db2 等待出现成功提示后数据库备份成功 5、备份DTDB数据库 $ cd .. $ mkdir dtdb $ cd dtdb $ db2 backup db dtdb user db2admin using db2 等待出现成功提示后数据库备份成功,至此,数据库备份完成。

(二)数据库做增量备份 1、首先对数据库作增量备份设置 (1)进入命令行界面 (2)转换身份为数据库管理员 #su – db2admin (3)进入DB2命令行进行设置 $ db2 db2 =>update db cfg for dtdb using trackmod yes 2、设置完成后,须执行一次完整备份: db2=> force application all db2=> backup db dtdb to /home/db2admin/backup/dtdb db2=> backup db roeee to /home/db2admin/backup/roeee 3、完成后,进行差量备份: db2=> backup db dtdb incremental delta to /home/db2admin/backup/dtdb db2=> backup db roeee incremental delta to /home/db2admin/backup/roeee (三)数据库备份的恢复 $ cd ~ $ cd backup/roeee $ db2 restore db roeee user db2admin using db2 等待成功提示后执行 $ cd ../dtdb $ db2 restore db dtdb user db2admin using db2 等待成功提示后完成恢复操作

数据备份方案详细

企业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二、系统需求分析 (5) 2.1数据灾难恢复需求分析 (5) 2.1.1灾难恢复时间目标(Recovery Time Object) (5) 2.1.2灾难恢复点目标(Recovery Point Object) (6) 2.2系统现状分析 (7) 三、备份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9) 3.1数据备份系统的基本架构 (9) 3.1.1备份系统基础架构概述 (9) 3.1.2备份系统基础架构的组成 (10) 3.2备份管理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12) 3.3执行备份的硬件和介质 (14) 3.3.1磁盘存储介质 (14) 3.3.2磁带存储介质 (15) 3.4控制备份的软件 (16) 3.4.1备份管理软件的选择 (16) 3.4.2 VERITAS Backup Exec基于磁盘的数据保护 (20) 3.4.3 VERITAS Backup Exec数据备份过程 (24) 3.5备份策略设计 (26) 3.5.1备份策略的分类和决定因素 (26) 3.5.2数据库备份方式 (28) 3.5.3磁带轮换策略 (29)

3.5.4文件服务器的备份策略 (30) 3.6灾难恢复计划 (32) 3.6.1灾难恢复计划概述 (32) 3.6.2灾难恢复的好处 (34) 3.6.4灾难恢复策略规划 (34) 四、数据复制系统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系统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Replication Exec复制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Replication Exec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设计方案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Backup Exec方案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Replication Exec方案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客户收益 (37) 5.4选择专业的服务—替换企业备份与恢复服务 (37)

服务器备份方式

东海信息中心备份策略 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信息系统被破坏或丢失后能够快速恢复,降低对业务工作的影响,特建立以下备份措施。 一、备份模式 (一)双机热备份 两台服务器通过磁盘阵列模式,连接成为互为备份的双机系统,active 服务器处于工作状态;而standby 服务器处于监控准备状态,服务器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同时往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写入,保证数据的即时同步。当active 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诊测或手工方式将standby 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备份频率通常为实时,系统访问中断后恢复时间小于2分钟。 (二)双机互备模式 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应用在两台机器同时运行,但彼此均设为备机,当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一台服务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故障服务器的应用接管过来,从而保证了应用的持续性。备份频率通常为实时,系统访问中断后恢复时间小于5分钟。 (三)双机双工模式: 两台服务器均为活动,同时运行相同的应用,保证整体的性能,也实现了负载均衡和互为备份,用于系统访问不能中断。 (四)双机冷备 两台服务器可以实现数据的定时自动同步,在2台服务器运行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定时同步到另一台服务器。当正在提供服务的这台

服务器出现故障后,可以人工手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保障系统的连续运行和服务。备份频率通常为日,用于系统数据更新频率较低,系统访问发现中断后到系统恢复时间小于10分钟。 (五)单机镜像 单服务器定期制作整盘镜像文件备份,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能够实现备份日期的系统恢复,恢复速度慢,最后一次备份后新生成的数据会丢失。备份频率通常为月,用于系统数据更新较少。系统访问中断后恢复时间小于30分钟。 (六)文件备份 将服务器或设备中的关键文件或配置文件发生变化时复制出来,发生意外时,重装服务器或部署设备策略,再把配置文件拷贝回去。 二、系统备份表

数据中心四种备份方式

数据中心常见的四种备份方式数据中心安全是整个网络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数据备份是保障数据安全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俗话说“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暗含的意义是一旦发生危险,篮子掉地,整个篮子里的鸡蛋都会被打坏,损失很大,正确的做法是将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降低风险,这对于数据中心同样如此。数据中心全年不休地运行,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灾难,对数据中心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如果造成设备损坏等有形的损失,都还好,至少还能弥补修复,但如果是宝贵的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则是无法计算的,所以部署有效的数据备份系统尤为重要。万一发生一些故障造成了数据丢失,还可以从备份系统中将数据还原回来,这就要使用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备份技术是将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以挽回硬件设备损坏带来的损失,还有逻辑错误和任务恶意拨号带来的损失,是将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数据恢复,能够快速、正确、方便地恢复数据。数据备份技术在存储系统中的意义不仅在于防范意外事件的破坏,而且还是历史数据保存归档的主要方式。 数据备份由备份服务器(用于执行备份操作的服务器)、备份软件(在备份服务器系统上安装的备份软件,这些软件按

照预先制定的备份策略将数据备份到磁带或磁盘等存储介 质上)、数据服务器(用于存放重要数据的服务器或存储设备)和备份介质(磁带或磁盘)四个部分组成。数据备份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拷贝,为降低备份数据所占用的额外空间,一般需要改变数据格式、进行压缩等操作,一般由专业的备份软件完成。数据库的备份与普通文件备份不同,需要通过应用插件与数据库协调,以保证备份数据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备份也是一种含金量颇高的技术。 数据备份有四个基本的技术实现方式。 首先是完全备份。完全备份是指拷贝整个磁盘卷或逻辑磁盘的内容。换而言之,完全备份就是备份一个系统的C:驱动器或D:驱动器,术语“完全备份”可以适用于服务器,包括所有分配的逻辑卷,或者它也适用于卷到卷的数据备份。完全备份方式实现简单,但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主要用于操作系统级别的数据,这些数据不可缺少,必须要单独备份一份或数份,这样可以保证在数据中心出现系统级问题时,利用这些备份数据还原系统初始状态,当然安全备份也可以用于所有数据信息的备份中。安全备份有时会造成重复性数据较多,资源存在浪费的现象,是占据最多存储空间、最浪费数资源的,原因在备份数据的重复比率太高。 在两个备份时间点相近的全备份间的数据重复率往往 高达90%以上。其次是增量备份。即备份自从上次备份操作

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需要备份

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需要备份,驱动程序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开从驱动程序的概念谈起,依次介绍如何提取驱动、备份驱动、恢复驱动、删除驱动、安装新驱动以及如何在互联网上找驱动。 一、什么是驱动程序、备份驱动的重要性 设备驱动程序(简称:驱动程序、驱动,英文为:device driver)可谓是计算机硬件的软“神经中枢”。设备驱动程序通常为某种设备提供I/O接口。设备驱动程序接收I/O管理器传送供来的指令,并将这些指令翻译成具体的命令,控制它所管理的设备。设备完成这些命令后,再通过驱动程序通知I/O管理器。一般,一个驱动程序只为一种特定的设备提供服务。 驱动程序有16位、32位之分,大部分16位的驱动用于Windows 3.x和Windows 95系统,文件的扩展名通常为.DRV、.VXD、.DLL;Windows 2000、Windows XP系统的驱动都是32位的,扩展名通常为.SYS、.DLL等;而Windows 98/98SE、Windows ME的驱动是16位和32位兼有之。.CAT文件一般是微软对驱动程序的数字签名文件。微软对硬件厂商开发的驱动程序进行兼容性、稳定性测试(这个认证是比较严格的),能通过测试的驱动程序被授予数字签名(一个.CAT文件),并颁发Designed for Windows徽标,而且加入HCL列表(Hardware Compability List),将驱动添加进Windows安装光盘的Drivers.CAB文件。安装到用户计算机中的驱动程序,对于Windows 9x/Me系统,一般存放在 C:\WINDOWS\SYSTEM文件夹里;对于Windows NT/2000/XP,驱动程序一般在C:\WINNT\system32\drivers文件夹里。但这不是绝对的。 当我们重装或升级Windows系统时,我们最先想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显卡、声卡、Modem、网卡等硬件设备的随机驱动盘是否能够找到。然而,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找不全所有的驱动盘。那我们能否将所有的安装过的驱动程序都一次性提取出来并备份到CDRW、活动硬盘、ZIP、MO或硬盘的其它分区呢?当我们重装Windows系统后,能否将所有驱动都一次性安装回去呢?答案是肯定的二、如何提取驱动 下面,就介绍一款软件——《驱动精灵2.02》,它能帮助大家简化驱动提取的繁琐步骤。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点点鼠标,完成驱动备份工作。 这款软件的前身是一个免费软件《驱动程序备份专家1.70》,2.00版本正式更名为《驱动精灵》。新版本的驱动精灵2.02个人版采用驱动程序三遍扫描提取算法,支持驱动提取、驱动打包备份、生成EXE格式的驱动程序自动安装包。当然,免费的1.90版和收费的2.02版的最大的差别就是最后两个功能。不过,单就提取、备份而言,两者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对于有一定驱动知识的朋友,可以选择“驱动提取”方式,也就是说,提取出的驱动文件都将存放在一个以硬件设备名为命名的文件夹中,并包含一个INF文件(安装驱动时,需要这个安装信息文件)。 对于熟悉WinZip或WinRar软件的朋友,可以选择第二种方式“驱动打包备份”,也就是说,所有提取出的驱动文件将被放入一个CAB格式(微软从Windows 95起,就开始支持这种格式,WinZip、WinRar均支持CAB格式)的压缩包,以节省磁盘空间。当然,INF文件也包含在压缩包中;对于电脑初学者,那就选

LAN及LAN-FREE等备份方式比较

Host-Base、LAN-Base和基于SAN结构的LAN-Free、Server-Free等多种结构。 Host-Based备份方式: Host-Based是传统的数据备份的结构这种结构中磁带库直接接在服务器上,而且只为该服务器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备份大多是采用服务器上自带的磁带机,而备份操作往往也是通过手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的。 Host-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备份管理简单;缺点是不利于备份系统的共享,不适合于现在大型的数据备份要求。 LAN-Based备份方式: LAN-Based备份,在该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其中配置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由它负责整个系统的备份操作。磁带库则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在数据备份时备份对象把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磁带库中实现备份的。 LAN-Based备份结构的优点是节省投资、磁带库共享、集中备份管理;它的缺点是对网络传输压力大。 LAN-Free备份方式: LAN-Free和Server-Free的备份系统是建立在SAN(存储区域网)的基础上的,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基于SAN的备份是一种彻底解决传统备份方式需要占用LAN带宽问题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将磁带库和磁盘阵列各自作为独立的光纤结点,多台主机共享磁带库备份时,数据流不再经过网络而直接从磁盘阵列传到磁带库内,是一种无需占用网络带宽(LAN-Free) 的解决方案。 目前随着SAN技术的不断进步,LAN-Free的结构已经相当成熟,而Server-Free的备份结构则不太成熟。

LAN-Free的优点是数据备份统一管理、备份速度快、网络传输压力小、磁带库资源共享;缺点是投资高。 目前数据备份主要方式有:LAN 备份、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备份三种。LAN 备份针对所有存储类型都可以使用,LAN Free备份和SAN Server-Free 备份只能针对SAN架构的存储。 基于LAN备份传统备份需要在每台主机上安装磁带机备份本机系统,采用LAN备份策略,在数据量不是很大时候,可采用集中备份。一台中央备份服务器将会安装在LAN 中,然后将应用服务器和工作站配置为备份服务器的客户端。中央备份服务器接受运行在客户机上的备份代理程序的请求,将数据通过LAN 传递到它所管理的、与其连接的本地磁带机资源上。这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集中的、易于管理的备份方案,并通过在网络中共享磁带机资源提高了效率。 LAN-Free备份由于数据通过LAN传播,当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备份时间窗口紧张时,网络容易发生堵塞。在SAN环境下,可采用存储网络的LAN-Free 备份,需要备份的服务器通过SAN连接到磁带机上,在LAN-Free备份客户端软件的触发下,读取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SAN备份到共享的磁带机。这种独立网络不仅可以使LAN 流量得以转移,而且它的运转所需的CPU 资源低于LAN 方式,这是因为光纤通道连接不需要经过服务器的TCP/IP 栈,而且某些层的错误检查可以由光纤通道内部的硬件完成。在许多解决方案中需要一台主机来管理共享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查找和恢复数据的备份数据库。 SAN Server-Free备份LAN Free备份对需要占用备份主机的CPU资源,如果备份过程能够在SAN内部完成,而大量数据流无需流过服务器,则可以极大降低备份操作对生产系统的影响。SAN Server-Free备份就是这样的技术。 三种方案中,LAN备份数据量最小,对服务器资源占用最多,成本最低;L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