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的跨国经营难以摆脱两难境地。一是窗口式企业与政府计划的关系;二是窗口式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足。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

精力走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道路。迫使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就要面对多种复杂的海外经营环境,互不相关的产业,多类非系列产品,多种技术门类和繁杂的经营方式,造成摊子铺得过大,人手不足,一时难以招架。这种局面严重制约着企业的深入发展。

从“窗口”式跨国经营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看,基本上是产销脱节。“窗口”式的海外经营使非生产企业具有产品经销海外市场的垄断权,即建立单纯的外销产品部门、经营部门,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这不仅使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没有国内实业的根基,而且使生产企业的特点无法发展,企业发展需求、规模意识、竞争海外市场等方面意识受到抑制,形成我国跨国经营的“两段式”,或“两块式”。生产企业只能依据“窗口”式企业对生产企业的间接式要求,完成海外需求的一定数量和质量上的产品,形成外贸公司包购包销国内生产企业的部分产品。生产企业不直接以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鉴定生产成本、价格、效益、数量、质量、工艺和包装。自然,生产企业的效益只能通过窗口式外贸企业规定的产品价格和收益,将其控制在国内市场的收益水平上。生产企业不必利用产品的“影子价格”分析企业产品的成本与收益,设计产品的系列特色与包装,确定产品的行销市场,实施企业产权的运作和战略规划;也就不可能充分实现生产企业产品所应该获得的实际利润;甚至造成生产企业只支出,不收入的现象也可能发生。据统计材料显示,我国有5000多家海外企业,其中生产企业不足50%。生产企业与外销企业的不同步运行,使得生产企业不必考虑市场和效益问题,使外贸企业成为没有实业根基的虚壳。

第三,我国企业的早期跨国经营是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借贷式经营,没有企业独立经营决策权,且不承担风险。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以政府贷款的方式开展业务的,没有自有资金。窗口式企业没有独立支配资金的权利,自然没有独立经营投资的决策权。由此,市场经济体制下借贷式经营本应具有的优势不可能发挥出来。这一方面显示出我国企业借贷经营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但有着它的特殊性,即企业不可能从中获得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具有经营决策权,企业在利用自有资金决策投资项目,建立一整套决策程序,以及为达到企业运作目的而需要发挥的创造力等方面都必然要受到严重制约。一般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跨国经营是依据政府对外关系的需求,接受外援项目或续后在外经营,实行政府计划管理下的国外运行。造成国内管理者不能依据国外市场变化决策,国外经营者被动实施脱离实际的决策,企业自身的灵活性难以体现。有的企业在资金待批的过程中,为了不贻误工期和市场机会,提前将材料和设备运往国外,其结果工期和市场机会没有错过,而材料和设备却因提前计划的不准确而造成堆积和浪费。

在管理方面,跨国经营企业基本实行异地化经营。即经营项目在国外,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国内,只派遣与经营项目有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去国外经营。即使创立了合资合营部门,多数合作伙伴也都是港澳华商。多数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反馈信息甚少,难以打开当地市场。企业不能及时依照市场需求改进、翻新自己的产品;难以发现和挖掘新市场的创新机会。

在经济改革中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变化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渡

我国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从原有的窗口式企业,发展到两类企业并驾齐驱;一类是国有的在原有窗口式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规模的集团化企业;另一类是民营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两类企业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踏上了跨国经营的路途,成为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的生力军。在体制改革中,国有跨国经营企业首先从体制上把原有的驻外办事处全部改为效益经营型的企业,改变了以往的行政办公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利润为

中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以保证海外企业的经营效益与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在企业的分配机制方面,很多企业在探讨和实践建立内部职工持股的管理体制,将原有的国营企业改造成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与此同时,依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国家允许越来越多的私营、民营企业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获得外贸出口经营权,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61个私营企业获准自营出口权。这些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确立了灵活运营的企业机制和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特别是促进了生产性企业参与跨国经营的发展趋势。加之我国许多跨国经营集团公司依托着对外援助过程中所建立的国家和企业的良好信誉,或在对外援助工程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与其它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使我国目前的跨国经营业务已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及其发展是不平衡的

从企业的发展规模和结构来看,有的企业已经经历了初创、开拓、调整和提高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展开了多地区、多结构、并具备一定规模和效益型的海外经营,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名誉,达到了企业决策投资国外创办实业的水平;有的企业依然处于项目在外,仅仅以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间接经营方式发展;还有一些只是处在从事小规模的商品贸易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在企业化发展道路上,有的已经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经过改组形成上市的股分制企业集团,在国内外具有自己的实业;有的企业利用本身的优势,已在国外建立实体,而国内没有实体;有的企业正在从贸易经营转向投资经营;还有的原来的窗口式贸易企业依然等待着国家的扶持和政策的倾斜。我们应该看到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然局面。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条件看,能够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所具有的资金实力大小不一,企业的生产要素秉赋不一,企业的管理体制不一,人才的素质与知识水平不一。从客观条件看,政府的倾斜政策偏废不一,行业产品的市场弹性不一,部门的经济适用性不一。因而企业参与跨国经营的程度有的步伐大,有的步伐小。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由于私营企业在经营体制上的灵活性,促使私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原有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速度。加强私营企业与世界上的著名跨国公司合作,既是私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也是跨国公司扩大市场,寻求丰厚回报的现实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跨国经营的发展其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的人才素质,它决定着企业市场机遇的发展。企业具备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并能够顺利地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管理人才,必然使企业走在市场的前面;企业的技术力量雄厚或集中必然使企业的跨国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三)从窗口式经营向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

自国家放开企业涉外经营权以后,原有的具备对外经营权的企业开始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制约,其对外经营的垄断优势越来越小,需要以自身规模的发展去争取市场,扩大经营;原有的窗口式经营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的途径改变本企业无实业根基的状态,在国内外市场上同时发展实业投资与建设,向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成为大型集团化企业。 生产企业改制后,逐步放弃了对窗口式企业的依赖,而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向多元化发展,依据生产销售需要,为营销企业产品,建立国外分公司;为规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生产分工、及咨询服务建立国外子公司。企业产供销的一体化经营显示出跨国经营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规模扩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的优势,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生产的成本与效益核算的优势,取决于企业对自身产权结构合理化管理的调整优势,取决于企业捕捉利润增长点避免经营管理风险意识的优势。这使我国的跨国经营逐步形成一种科学的发展趋势。

(四)从经营型发展为投资经营型

在经济改革中,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从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经营方式开始做起,一般以中方出劳务,业主出钱,通过工程承包和劳务服务赚钱。至于投资经营却是罕见的事情。在改革的实践中,我国企业逐步意识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发展之路,才真正具有竞争性。因而,集团化、股份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是现代企业的唯一选择。

不断地追求扩大投资,扩大产权规模,形成企业经营网络,产生企业的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效应,企业才真正能建在实力基础上,能够得到长期稳步发展,参与国际的激烈竞争。

(五)从无序性向科学性发展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决策不再是企业外部命令的产物,消除盲从,缺乏科学依据的经营决策,许多跨国经营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纳了科学化的管理体制,依据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规范的审批手续,和法律的投资程序,以及ISO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六)从人员的管理控制向生产、销售、财务和风险管理控制方向发展

在实现跨国企业管理控制权的过程中,依照会计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及时调整企业管理经营策略,通过多种经营,资源配置国际化、生产和管理一体化、分工和交易内部化、以及产品和市场多样化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调整。有的中国企业实行驻外财务人员的统一直派方式,及定期财务审计的管理机制,加大了企业利润保证的财务控制力度,以保证了企业跨国经营业务连续盈利。在跨国经营的组织形式方面,对外投资初期,往往企业盈利的可能性较小,适于采用分公司的控制形式;一旦跨国企业进入了盈利阶段,则适于采用子公司的形式,这样可通过合理避税减少母公司的纳税负担,以确保实现企业跨国经营的效益目标。

(七)经营途径进一步拓展

改革开放后,具有涉外经营权的企业率先抓住市场机会,特别是那些实现了股份制改造的跨国经营企业,改变了过去那种依靠政府投资经营的历史,充分利用企业以往的经营优势,利用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商业银行的借贷和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借用国外企业的外“壳”,融集资金,跨越国境经营获取利润。有些对外投资企业以技术入股,带动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和软件技术的出口,显示出以技术的相对优势参与跨国经营的趋向。一些工、技、贸结合的海外企业还直接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例如,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开办的生产性企业,一般要由中方提供设备、物资、技术作为投资,同时扩大了成套设备和物资的出口。一些制造和加工、装配生产企业的在外经营,带动了我国原材料、辅料和半成品的出口,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出口能力。这样的投资合法地避开了一些国家的关税壁垒,降低出口成本,并把销售力度、维修力量转向海外市场,使我国产品的售后服务同时得到强化。

优秀的乡镇企业在海外投融资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百分之三十股权的中国鹰牌控股有限公司,已经获得新加坡股票交易所原则上的批准,作为第一级上市股票,成为大陆第一家在新国股市上市挂牌的乡镇企业。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特色及其措施

(一)继续强化市场观念,建立健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强化市场观念,就是以需求为中心发现机遇。跨国经营从中国国民的需求发展考虑,观察国民消费动向,我国新的经济财政政策的要点是提振内需,我国国民的内需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地域,国民的消费需求有外延的发展趋向,据此建立海外经营业务;从东道主国家的需求市场考虑,开辟新的投资领域,组建海外实体;从国内外的企业需求考虑,合资合作,建设各种经营实体。总之,企业向外发展的方向应该受市场需求发展的驱动。从需求认清企业发展机遇后,必须具备灵活善变的企业管理体制。适应国际市场的企业管理体制突出的特点是灵活善变,以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而灵活调整企业投资、生产、销售和服务为标准。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应该以效益为中心,能够使企业的管理出效益的体制只能是企业的股份制。因此,建立股份制企业是所有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它将从根本上赋予企业灵活性

与变通性。企业跨国投资经营最为关键的是利用好东道主国家的资本市场,没有企业体制的先进性,必然举步惟艰。只有建立了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制度,才可能进一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进行操作,在企业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产权运作,实现企业的市场网络化,外部市场内部化方面有长足的发展。

(二)认清企业自身的发展优势,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集团企业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从理论上分析,这是企业善于利用投资组合,避免经营风险和保证经营效益的捷径。突出主业、奠定基础,是企业发展的首要选择。企业名牌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饱和,既是企业的危机,也是企业向技术、向海外发展的机遇,通过寻求外部需求市场与技术创新,企业可继续国内的品牌效益并投放到国外投资办厂发展壮大,以自身需求为推动力进行对外投资或跨国经营发展。企业的品牌产品、管理服务、技术实力、创新能力都可成为企业在海外市场投资经营的巨大支持。在此基础上发展多种经营,避免风险。企业外部的风险是不以企业的发展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企业的发展只注重内部因素,而忽略外部因素的影响,势必会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为了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企业的多种经营就成为一种必需。这种需要主要体现在当企业的主业遇到外部风险时,其它的多种经营会弥补其主业受挫造成的损失。使企业的总体效益依然能够保证一定水平的收益。

(三)抓住成本效益分析原则,重实效,重发展,善于利用多种渠道,多种资源。企业要善于利用“杠杆经营”的法宝,利用多种融资渠道,以减少投入成本和融资成本,提高收益。跨国经营多为产权经营、技术经营、和管理经营,如果我国的跨国企业能够在更多的地域范围发展壮大各类经营,利用“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分析投入与产出,则会产生更大的产权效益、技术效益和管理效益。国内和国外的投入与产出一般说来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从成本效益考虑,国内的投入成本很可能高于国外的机会成本,尽管国外所需的产品数量可能小于国内的需求数量,但总收益很可能不因国外需求数量小而少于国内的总收益。

依据对东道主国家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决定跨国经营方式。对东道主国家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应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经营;如果有足够的了解,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便可以建立独资经营企业。在建立国外企业的过程中,即可用自有资金新建企业,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借“壳”上市,更快地建立跨国企业。

(四)在微观管理方面,借鉴国际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及理论。利用跨国经营内部化交易的组织网络,以及“转移定价”的策略。根据跨国经营所在国家的政策法规,税收政策、外汇管制制度、以及风险测定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转移价格策略,以避开风险和税负,保证利润收益。利用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通过财务手段管理海外企业的发展。

(五)注重法制化和科学化。投资决策程序要规范化,尊重双方国家的法律程序及规章。注重投资决策的科学依据,对任何项目的投入都必须具备前期规划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立健全对外投资法和管理程序,依法经营管理。政府依据本身职能的变革,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实施“抓大放小”的政策,以使我国大集团化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使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优胜劣汰,在生存中发展、强大。使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整体实力不断强盛。

(六)跨国企业的组织控制形式和人员管理应向当地化方向发展。随着跨国企业的发展,企业具备稳定、牢固的当地基础,是实现效益经营的必由之路。跨国企业的组织控制形式以建立子公司的独立结构形式开展海外业务更为灵活,而这种灵活性是以子公司的当地化为条件的。根据跨国企业的规模、子公司的数目和管理人员素质及对海外经营的经验来确定所建子公司为内部组织控制形式还是外部组织控制形式。在企业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将子公司建为内部组织控制形式;反之,则建为外部组织控制形式。企业人员的当地化可为跨国企业的长期发展服务,他们比异地人员更加熟悉市场;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信息;清洁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减少经营成本;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扩大销售网络;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改造,

技术的科研与开发。为此,不仅需要雇佣当地的工职人员,而且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都需要逐步实现当地化。

(七)逐步发展多元化经营。跨国经营应克服经营市场单一化的状况,在发展中国家开辟市场的同时,参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逐步使企业产权多元化,资产规模扩大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选择合适的战略.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国经营.无疑成为令后我国能否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环. 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 80年代束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首脑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国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开展跨国经营最难得的机遇。 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 种挑战. 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89年世界投资总额为80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就占7以上.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 1/4左右.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 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 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和集团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的八个优惠关税集团,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等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国达19个.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 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

中国话剧发展简史

一、中国话剧的起源 话剧是泊来的西方戏剧品种,较之源远流长的中国戏曲艺术,它则是后起之秀,伴随着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被中国人引进的西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被中国人不断地吸纳和改造,从而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中国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但在艺术精神上,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乃至中国的文学艺术建立了内在而深厚的联系。它已经把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转化具有现代性和民族特色的中国戏剧样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西方戏剧是涌入中国之时,中国传统的戏曲也经历着变革思潮的冲击,掀起一股戏曲改良的热潮,遂有了“时事新戏”,已溶入了话剧的形式。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演出方式同传统经曲迥然不同,其中一些情节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为后来以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所以,人们把学生演时事新剧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先驱。 二、中国话剧的萌芽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还不是真正的话剧。学生演剧,虽有些接近话剧,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一般戏剧史学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李叔同、欧阳予倩诸人创办的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了在东京的中外人士的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设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不久,又演出了根据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此剧在内容上很有现实性,采用分幕方法,以及对话的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 三、文明戏的脚印文明戏是当时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的产物,是中国话剧的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糅混合的过渡形态”。尚缺乏自己的东西和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尽管它曾兴盛一时,但还没有扎下根来。如当时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文明戏也逐渐衰落,但将戏剧作为生存手段,出现一批迎合小市民的庸俗趣味的家庭剧。在文明戏误入岐途时,一支学校演剧队伍却异军突起。它就是新式的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受过西方教育,他把学生演剧纳入学校教育之中,于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采用西方写实主义的方法,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南开新剧团的演出为当时的剧坛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文明戏虽然衰落了,但也为“五四”新剧的诞生准备了条件。1928年,戏剧家洪深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话剧”。 四、“五四”运动与话剧的形成1919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也是一场旨在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新剧,即话剧,也在这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中形成。在狂飙突起的反封建文化的浪潮中,文明戏早已难以担当宣扬新文化的使命。而旧剧,也就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在“五四”新文化的倡导者看来,是应该推倒的旧文化的堡垒。因而有了新剧旧剧之争。有人主张保存旧剧。他从西方话剧与歌剧分流的特点出发,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与新剧应并行不悖。也有人从中西戏剧的比较中,认为中国传统戏曲“重写意”,有别于西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酒店业的发展,酒店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市场和酒店容客能力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经营策略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酒店的需要。实行有效经营管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选择。关键词:酒店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业迅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经营上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酒店的经营管理问题,就应该寻求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本文主要以经济型酒店经营管理问题为依据,具体论述了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 一些酒店由于自身比较小,并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对市场的分析力度不够。只是单纯的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顾客当做是自己的目标市场,致使经济型酒店和其他大型酒店市场重复,市场目标不明确,产品设计没有特色,面对细化的市场,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脉络,推出符合市场需求性强的产品,也不能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服务并未达到标准化。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有很多是国内培养的管理人,由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的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人才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化经营方法。再

加上经济型酒店管理方面的教材较少,致使这方面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缺乏。经济型酒店需要的管理型人才较多,但是人才供给却比较困难。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是从其他行业中转过来的,在上岗的时候,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做重大决策时,缺乏理论性的支持,只能按照自己的经历或是问下属进行决策,缺乏创新精神,不能使酒店更好的向前发展。另外,经济型酒店的行业标准化欠缺,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市场营销策略不佳 纵观世界来看,我国的经济型酒店与国外的经济型酒店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并没有明确的营销意识和相应的营销策略,网络化建设水平也比较低。由于品牌观念不强,也未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在一些区域酒店中,知名度较低。在国内也只有少数几家连锁店有自己的电话中心和网络化营销平台。大多数经济型酒店,还是传统订房中心或是靠旅行社宋增加业务,即使有网络营销,也会因缺乏新型的营销策略,使预订技术无法达到新的标准,效率较低,酒店的发展状况也不是很好。 4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经济型酒店作为新型的酒店产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企业有一定的弊端,直至现在为止国内酒店行业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是因为国内酒店对经济型酒店行业没有做出统一的标准,致使一些酒店打着经济的牌子,收费标准却不是经济型的,常常会超出经济型的标准,导致经济型酒店难以得到认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特点及发展  王育红  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11月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中国的跨国经营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境外企业,中方投资总额逾60亿美元,涉及贸易、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等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盈利或微利的境外投资企业占80%以上。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更要快马加鞭向世界市场迈进。依据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所走过的道路,本文试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及其改进和发展,探讨实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道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初期的特点与问题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始于我国的对外援助事业。这就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些特点与问题: 第一,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从经营政府部门的对外援助项目开始的。 以建设项目在外,决策管理在内的模式运行。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是代表国家做事,国家信用就是企业信用,在海外市场上,国家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本应有的经营利润效益观念被国家的政治信用观念所取代。为了保证国家的信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内要遵守国家办事的程序;对外要应付市场的运作规律。为了保证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工,有的企业不得不提前计划报批,或者不得不将援助的资金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进行采购。企业海外经营的亏损,全部由国家包赔包办。这些形成了我国企业早期跨国经营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显示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的制约性。企业本身没有树立完善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加之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小,比较分散,在国际市场上,企业的市场运作形象就不突出。 第二,中国企业早期的跨国经营难以摆脱两难境地。一是窗口式企业与政府计划的关系;二是窗口式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海外业务的部门大部分是由国家授予海外经营权的窗口式企业。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具有海外经营权的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具有明显的垄断地位。其它的企业要想获得海外经营的机会都要借用窗口式企业的海外经营权利为途径。因此,利用这一优势,窗口式外贸企业曾经以上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国家重要的创汇企业。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实际上,很多成绩是由其它的公司作出的。因而,窗口式企业自身的资产往往规模狭小,企业组织形式松散,企业没有实业的根基,实力不足。在政府部门统一控制海外需求信息的情况下,信息的利用相对集中于政府管辖的窗口式企业,这使企业外部竞争力变得极小,信息优势突出。企业按国家计划建设、生产和分配产品,企业本身无需过多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经营项目协议由政府商签,企业只要严格照章办事即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窗口式企业不必过多关心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只需要忙于应付政府保障下各种海外市场信息,企业只需要重视内部的管理,重视海外建设给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影响,至于市场运行规律根本不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由此造成企业的对外经营与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相距甚远,风险意识不强,往往经营项目建成之后,才发现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并不充足,资金方面酿成巨大浪费。初期的跨国经营利用政府的保护,在没有国内实业根基的情况下,从多种商品贸易的窗口式经营起步,首先在国外建立实业。这与跨国经营的传统模式——从内向外的逐步扩张——恰恰形成相反的发展道路。这势必会造成难以集中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浅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

浅谈新形势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是在1979年改革开放方针确定以后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6年)。这一期间,只有个别企业开始对外投资,采取的方式是在主要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代理国内公司向外推销产品,投资特点是金额小,业务功能简单;2.发展阶段(1987--1990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出现热潮,许多企业懂得了走出国门做生意比坐在家里等客户效果更好,纷纷在自己产品的主要销售国家建立一系列的分支机构,扩大自己的经销点,慢慢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销网络;3.扩大阶段(1991年以后)。这一阶段跨国经营活动出现了新的质变,不仅代表处、人事处、销售网络相继建立,而且许多企业在国外建立了自己的窗口,如商场、宾馆、展览中心等,更有一些生产企业在一些国家建立自己的生产、维修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130多个国家建立了600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60多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国内吸引外资“合作”、“合资”经营一起,初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经营格局。除初级产品外,1997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工业制成品的价格也普见下跌。如1998年12月较上年5月,钢材价格平均约跌20.3%,机电产品价格约跌7.4%,化工品价格约跌30.5%,棉(坯)布和棉纱价格分别下跌16.9%和14.2%。总地说来,跌幅也约达11%。 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国际环境 90年代经济全球经济化浪潮推动着世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不断扩大海外投资,1998年,尽管东亚和俄罗斯爆发了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慢,但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跨国公司在扩大海外经营活动方面的投资仍可达到4300至4400亿美元的水平;除此之外,强强企业购并不断,购并范围涉及传统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竞争激烈的金融服务业等,有些购并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国际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在一些产业中的垄断作用不断加强,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形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具有一些有利因素。首先,进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了又一轮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换,这便为我国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进行对外投资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其次,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和韩国等东亚国家资产大幅度贬值,这也给中国企业进一步对外投资、购买外国资产、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目前,东亚许多国家的资产价格普遍比危机爆发前降低60至80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其应有的市场价值。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很多美国企业挟着美元强势和经济景气之威,大举进军亚洲市场,放手收购工厂、电厂、电视台、电话系统、零售网络、金融结构等。连台湾当局也利用这一时机,在东南亚廉价资产收购战中先行一步。因而,我国企业也应抓住这次危机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的巨大机遇,在东南亚地区金融市场完全恢复之前,在这些国家尚未对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进行限制之前,集中资金,尽快进入当地市场,兼并收购一些公司和企业,如资产管理型公司、经营原材料的企业以及一些与国内企业有上下供货关系的出口型企业,借此来实现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带动出口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国内环境 从必要性或紧迫性来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国内需求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国有企业发展吃力。在这种国内形势下,一方面效益较好的企业要为剩余资金寻找出路,在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对外输出资本是一条好的发展途径;另一方面,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调整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也要

酒店经营管理方案酒店经营管理方案

酒店经营管理方案 酒店的现代化经营管理就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有新的观念与科学的管理模式,且着重于内部的分工协作,也称为团体精神。因此,本方案出台后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各个岗位的工作规律,也应特别注意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 一、计划经济指标 (一)酒店总体指标:营业额( )万元,纯利润 ( )万元。 (二)各部门任务分配 1、餐饮 早餐:(1)营业额万元;(2)毛利率 %; 中餐:(1)营业额万元;(2)毛利率 %; 晚餐:(1)营业额万元;(2)毛利率 %。 2、客房 (1)营业额万元 (2)毛利率 % 二、关于房务工作方面 酒店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三部分:一就是客房收入;二就是饮食收入;三就是配套服务收入;其中客房收入就是酒店收入的重要来源,从

利润分析,客房收入的经营成本比餐饮、商品都小,客房利润也就是酒店利润的主要来源,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使客房出租率上升,则取决于房务管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合理地计划与组织房务部工作的运转: 在客房的经营过程中,前厅部处于起点,负责客房的销售,而客房部则处于中间环节,负责客人投宿期间的大部分服务工作,客人住店期间,在客房停留的时间最长,接触与享用客房服务的机会多、时间长,因此,酒店要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与发生相应的设备消耗,如何将接待服务工作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即保证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要,提高客房出租率,又使物资消耗与经营收入提高加强房务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 接待服务与客房整理的质量,保持合理的比例,就是客房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根据酒店整体计划制定客房部的计划,确定服务质量、劳动定额以及物资消耗等各项指标,做好人力调配计划,同时,要制定与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为实现各项指标提供保障。 客房服务过程中的督查,就是保证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 要加强对各班组的组织与领导,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地服务人员的每一道程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实行领班、经理、质检员、房务总监逐级查房制度,达到层层把关;第二,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及时传递信息,客房管理不就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其她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保证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主动了解客人的反映, 及时处理客人投诉,加强意见反馈渠道,做好接待服务工作。客房管理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客人的满意程度,要注意分析客人类型,研究客人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发展状况,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跨国经营之路,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关键词: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真正处于经济全球化得条件之下,而我国的企业开始真正面对更加复杂的、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寻求新的战略手段。走出去应成为当前中国产业与企业的战略选择之一,要跨出国门全面与跨国公司接触,是要敢于与跨国公司合作和竞争,并尽快成长起来,做大中国的跨国公司。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因素分析 这里借用企业战略定位的SWOT框架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进行分析。SWOT 框架是把企业的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寻找并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一)潜在内部优势(S)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目前全球经济一片萎靡,而我国经济仍然在保持增长,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人才水平方面,通过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目前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分布在各个行业。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也在逐步增强,甚至在一般机电产品、重化工、航天、建材等领域已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从规模经济来看,总体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则具有相对优势,并已形成了不少大的企业集团,如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讯、中国建设银行、一汽集团等30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政府在国家政策方面,给予跨国经营大力支持。十六大报告上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通过税收、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化,并大大简化了项目审报、审批的手续。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吸引了全球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生产,在向全世界提供产品的同时,由于制造技术的成熟,也为中国制造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成熟度、生产标准化水平、产业集中度、规模经济程度

中国戏曲期末论文

《中国戏曲》课程期末论文 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将何去何从 摘要 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必由之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古老民族在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积蓄

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以呈现文化命脉的延续,以保证新文化的涵育。因此,中国戏曲发展的市场化道路便显得更加的复杂,这应该也是传统与现代相互结合必然会产生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必须,戏曲的市场化道路不是片面地将演员和剧团抛向市场,任其生灭,而是在充分尊重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与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戏曲发生、发展的基础和生态,使其进入艺术的良性发展,合理保护,增加活力,优胜劣汰,长足发展。 关键词:戏曲发展时代艺术 引言 中国古代戏剧被称做”戏曲”,是因为它是以“戏” 和“曲” 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戏曲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源远流长的历史,鲜明的民族风格,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强烈吸引着历代各界的人士。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同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改革开放初期大家常说戏曲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当时更多的讨论是戏曲要不要进入市场,而20年后新世纪初期的今天,戏曲已经无法躲避地、也顺其自然地站在了市场当中,时间证明了那时所谓的“高雅”的判断是进入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当戏曲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得不走向市场时,本身就已经落后于市场的要求了。事实证明,戏曲确实存在着危机,戏曲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且令人担忧的话题。这次在西安召开的“21世纪戏曲发展论坛”也主要围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五大挑战 李志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利益在全球存在的象征。毫无疑问,中国需要自己的强大跨国公司。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需要将跨国经营的层面从对产品制造环节,转向全球的经营布局,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人才、技术、资金和自然资源,大大提升企业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首先,中国需要通过企业的跨国经营,“以攻为守”地应对新的世界贸易格局。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WTO,IMF,世界银行等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以及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的一系列政策,确立了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大大加快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例如,1993年通过的GATT(世界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的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将协定从单纯产品贸易转向涵盖了服务贸易,扩展了跨国投资者的权益,增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削弱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壁垒的能力。FDI(外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总量从1980年的500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6万亿美元。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必须接受这种新格局下的经济竞争规则,当前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面临大批跨国公司进入的状况,必须考虑展开跨国经营来打开局面。 第二,中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日本的崛起充分利用了冷战对抗的机遇,韩国的冒升则起到了牵制日本对美国产业的冲击作用。中国面临类似的战略机遇期。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包括日本、欧洲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一定程度上都处在经济衰退之中。造成这种格局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处在美国和中国的两面夹击之中:创新不如美国,成本不如中国。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仍然处于经济衰退调整期的美国当前非常需要中国的配合,保证经济衰退的调整相对温和,一方面中国廉价而质量不断提高的产品,保证了经济衰退中的一般美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显著下降,另一方面中国对其他国家保持竞争压力,大大牵制甚至纾缓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竞争压力。 第三,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布局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通过企业跨国经营能大大提高我们所享有的产品附加价值比例。一方面建立全球品牌和销售渠道,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向产业价

现代饭店管理复习材料

现代饭店管理 题型:单选10*1′=10′多选10*2′=20′判断10*1′=10′简答4*5′=20′问答2*10′=20′综合4*5′=20′ 第一章 一、饭店的概念 饭店:以间(套)夜为时间单位出租客房,以住宿服务为主,并提供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相应服务的住宿设施,按不同习惯可能也被称为宾馆、酒店、旅馆、旅社、宾舍、度假村、俱乐部、大厦、中心等。 二、饭店的特性 1、高额的经营成本 2、价值的不易保存性 3、空间的不可转移性 4、销量的季节波动性 三、饭店的作用 1、社交活动的中心 2、提供广泛就业机会 3、促进消费方式变革 4、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四、饭店的分类方法(按服务对象分类) 1、商务型饭店 2、度假型饭店 3、长住型饭店 五、饭店业态的变化 1、经济型饭店 2、全套房饭店 3、会议型饭店 4、精品型酒店 5、主题型酒店 6、设计型饭店 7、博彩型饭店 六、西方饭店业的发展历史 1、客栈时期 2、大饭店时期:瑞士人恺撒里兹提出了“客人永远是对的”这一着名的饭店经营格言。 3、商业饭店时期:美国的饭店大王埃尔沃思·斯塔特勒被公认为商业饭店的创始人。 斯塔特勒不仅强调“位置”是饭店经营成功的根本要素,还提出了“饭店所销售的唯一商品是服务”等至理名言。 4、现代新型饭店时期 现代饭店连锁经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管理优势②技术优势③财务优势④营销优势 七、现代饭店业的发展趋势(简答): 1、饭店产品:①从统一化转向多元化②从标准化转向个性化、定制化 2、饭店服务:①由标准化、规范化到个性化②崇尚“物有所值”的服务③金钥匙服务 3、管理模式:①委托管理②特许经营③带资管理④联销经营 4、客源市场:①妇女、老年、儿童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②双重身份的商务旅游者不断增加③散客比重在不断增加 5、饭店促销:①大力发展营销网络②与旅游目的地进行联合促销③消费档案的普遍化④利用网络优势扩大客源市场 6、饭店竞争:①从产品竞争到服务竞争②旅游产品一体化③建立“专家系统” 7、绿色饭店 八、饭店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第二章 一、CI的概念 “CI”即为企业形象,是一种以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为宗旨的经营战略。

企业战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文档资源★★★摘要:入世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是海外投资的立法滞后、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发展、跨国经营的信息不灵、国际知名品牌不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竞争力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对国际市场投资的新环境不适应。一些投资决策者在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等(宏观)环境和(合作者的)生产能力、资金筹措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使企业先天不足。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受挫。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合作伙伴选择草率。 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定,中方境外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外经贸部审批,凡需要向中央申请贷款(包括外汇、人民币)的项目,均由外经贸部审批,必要时会同国家计委审批。境外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繁琐。在外汇管制方面,我国对外汇的收

入和支付实行较为严格的宏观管理制度。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要先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计划等进行审查,此类审查结论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项目的合同或其它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数额的文件,作为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汇出手续的必备材料。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等二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 企业跨国经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以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融资、财政融资、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国际融资等5类。但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 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现代商品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跨国经营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和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具有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国际化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一)外部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登陆。加入WTO后,形势将更加严峻。这表明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具有超强实力的巨型企业,它会拒着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强大的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比如,我国的汽车工业仅整车厂就有100多家,但全年的总产量之和只相当于外国一家中型企业的产量。全国企业500强的销售额之总和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企业的年销售额。当今的世界经济中,一批跨国大企业正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公布的数据,1997年全球共有跨国公司4.5万家,其子公司25万家。这些企业控制了世界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产品研究与开发的80%—90%,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90%。其中,由世界权威性财经杂志美国《财富》每年评出的全球500强,虽然在数量上只占跨国公司总数的1%左右,但其销售额却占全部跨国公司总销售额的90%。并且从行业集中度和其生产经营与其他跨国企业的相关性等经济指标看,全球500强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中国戏剧史

第一节原始的戏剧形态 探求戏剧的最初渊源,实际上,就是寻觅古代生活中开始隐隐显现的戏剧美的因素。 戏剧美的最初因素,出现在原始歌舞之中(与当时人们以狩猎为主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对实际生活的粗陋概括,因而具备了象征性和拟态性) 装神弄鬼的巫觋表演 巫------舞 每当祭祀时,巫觋装扮成神,且歌且舞,娱神,也娱人。 原始的歌舞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是不可分割的 《九歌》中戏剧美的因素 九歌是《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九歌》一共分十一章,可分三类: 1.祭歌:《东皇太一》、《礼魂》。 2.恋歌:《东君》与《云中君》,《大司命》与《少司命》,《湘君》与《湘夫人》,《河伯》与《山鬼》。3.挽歌《国殇》。 屈原被放逐后,在乡间见人们行祭祀之礼,歌舞之乐,感觉其中的歌词在粗陋,便作了《九歌》。《九歌》中有的歌是以祭祀者的口气写的,描述了祭神礼仪载歌载舞的盛况。有的则是以各种神的口气写的,在祭祀时需要巫觋分别扮演,以被扮演的神的身分唱出来。 《九歌》第一章《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即伏羲,伏羲是苗族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也是最尊贵的天神。 第二章《云中君》 从本篇开始,八章恋歌,表演的是四对自然神悲欢离合的故事。 《云中君》与《东君》是一对,《东君》写的是太阳神,《云中君》写的就是月神。 第三章《湘君》 本篇和《湘夫人》写的是湘水配偶神。这篇是巫扮女神湘夫人的独唱。唱辞中表达湘夫人盼望湘君到来的复杂感情。 第四章《湘夫人》 这是写湘水女神的诗。本篇由巫扮男神湘君独唱。辞中表达湘君思念湘夫人,望而不见,遇而无因的心情。第五章《大司命》 大司命是主宰整个人类生命的神。本篇由男巫扮演,女巫扮唱。 第六章《少司命》 少司命是主持人间生儿育女的女神,与大司命是一对。本篇是巫的独唱。 第七章《东君》 本篇是歌颂太阳神的诗。东君就是太阳神。篇中由男巫扮太阳神领唱,众巫扮观者伴唱 第八章《河伯》 河伯是黄河之神。本篇是歌唱黄河之神的诗,男巫扮河伯与女巫对唱。 第九章《山鬼》 山鬼,即山中的女神。可能不是正神,所以称鬼。山鬼与河伯是一对。本篇歌辞全由女巫扮山鬼独唱。诗歌把女神起伏不定的感情变化、千回百折的内心世界,刻画碍非常细致、真实和动人。 第十章《国殇》 本篇是追悼阵亡将士的挽诗。殇,古代指未满二十岁而死的人。《小尔雅》说:“无主之鬼谓之殇”。这里指出征阵亡的青壮年。因为为国牺牲,所以称为国殇。这篇诗中描写的战争场面,不是一两次战役的写照,而是楚国多年争霸的历史的典型概括。 第十一章《礼魂》 这是《九歌》的送神曲,送的神还是东皇太一。这首诗节奏轻快,洋溢着欢乐之情。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作者: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陈光恒指导老师:何元贵副教授内容提要: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提出的我国面向21世纪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标志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是我国由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开端。在当今世界宏观局势下,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成为WTO成员,进一步打开国门,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代表着国家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和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企业要在千变万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实行跨国经营是必由之路。 Abstract: Runn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is a strategy rais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State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China’s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worldwid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It is considered as the important policy which will make China gain constant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ncouraging companies to go abroad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en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leading

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

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 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取决于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但经营者经营观念的先迚、正确与否是一个企业管理者能否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就酒店行业而言,要牢固树立如竞争、市场、效益等观念幵结合行业、单位特点灵活应用,这样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竞争观念 酒店在市场上幵非独家经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酒店之间的竞争是市场仹额占有的竞争,竞争导致市场占有率、客房出租率等方面的差异,幵由此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酒店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竞争观念,勇于参加竞争,敢于战胜竞争对手,还要善于竞争,注意研究竞争方法和策略,将竞争视为推动酒店发展的动力。酒店在竞争中可选择的竞争策略很多,举其要而言之有: 靠创新取胜: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客人消费个体和消费习惯的文化,在酒店应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幵在酒店的建筑外观、客房、餐厅布置上创出新意。 靠优质服务取胜:服务质量是酒店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提高酒店竞争能力的核心。酒店的设备条件再好,如果没有优质服务配套,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很难在竞争中取胜。 靠快速取胜: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幵且及时向客人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项目。酒店管理者在“快”字上下功夫,才能争取主动,才能抓住有利的市场机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以快取胜靠优势取胜:酒店经营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

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以争取有利的竞争地位。 靠取营取胜:根据自愿、合理的原则联合、联营、扩大经营觃模,提高竞争能力,减少市场风险。中小型酒店走联营的道路,将有助于聚集力量、分享信息,同品牌酒店抗衡。在竞争中救生存、求发展、促迚酒店经济效益的提高,树立竞争观念必不可少。 事、市场观念 树立市场观念就是要求管理人员了解市场、面向市场、开发市场。了解市场是了解国内外酒店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了解市场供需状况,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密切注意市场发展化动向,努力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层次和需求领域。要在了解分析市场的前提下,对酒店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全过程,迚行全方位的合理定位组合,根据市场杢研究、筹划酒店产品的内容、特点,通过一定的方式把酒店产品推销出去。 开发新市场可以避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迚行直接竞争,又可以迚入新市场后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位置。 三、效益观念 酒店是一种赢利性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经营效益。其经营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酒店自身的经济效益,是酒店在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酒店从亊各项经营活动的根本目的。酒店经济效益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酒店的发展速度的觃模,还关系到酒店对国家的贡献大小和职工的切身效益。因此,酒店的经营者和各经管理人员者要有经济头脑,树立效益观念,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杠杄(价栺、成本、利润、工资等),建立和建全各种核算制度,力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当然,酒店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 亚要内容。因此,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提出战略对策无疑有着童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 一 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 资和跨国经营迅速发展。但是,从中国这样大的国家的角度看,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其数 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政策上我国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而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 争越来越激烈,口益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将会在 国际市场中处子干分不利的境地。当前,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与鼓励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原因 是国际贸易战的加剧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它使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转为技术 和资本输出,由进出口贸易转为向国外直接投资,以绕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 碍。在跨国公司扩张的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也更加显著,

它使国际市场的争 夺更趋激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搞国际化经营,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本文拟就 跨国经营问题作一概略的分析。 一、九十年代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可能带来的机会是: 第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范围看,世界格局从两霸对峙转入多极化的转折时期,世界经济重新分化组合, 给我国以较大回旋余地。世界许多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不久前 对亚洲和美欧20。多家大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东南亚国 家联盟,今后十年经济将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6%,是美国的2.5倍。因此,日本企 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日本企业在亚洲最重要的投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欧美 企业经济政策调整后,也把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韩国等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亚太地区 相对政治稳定,经济很有活力。不管人们把下一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还是“东亚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