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横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图9‐0)。

图9‐0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

1. 心胸、神志病 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2. 胃腑病证 胃痛,呕吐等。

3.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

四、本经腧穴(9穴)

1. 天池(Tiānchí)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天会

【穴名释义】天,指高位,上部;池,水聚之处,或储水之处,穴当胸廓乳房,居高位,乳房为乳汁储存之所,泌乳之处,喻之为池,故名天池。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图9‐1)。

图9‐1

【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4肋间神经。

【功效】宽胸理气,散瘀止痛。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心肺病证;②腋肿,乳痈,乳少;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常用配伍】

①配乳根、膻中,治乳痈。

②配内关、心俞、厥阴俞,治心烦,心痛,胸痛。

③配委阳,治腋肿。

2. 天泉(Tiānquán)

【出处】《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温、天湿、天泾。

【穴名释义】天,指上部;泉,指水之出处。本穴上接天池,位于臂部上端,脉气似泉水由此下行,故名天泉。

【定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图9‐2)。

图9‐2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布有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功效】宽胸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①心痛、咳嗽、胸胁胀满等心肺病证;②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常用配伍】

①配内关,治心悸,心痛。

②配曲池、腕骨,治肩臂痛,肘臂挛痛。

③配期门,治胸胁胀满。

3. 曲泽(Qūzé)合穴

【出处】《灵枢·本输》

【穴名释义】曲,屈曲之意;泽,水之归聚处,较“池”浅而广。本穴属手厥阴之合穴,为水之归聚处,位于微屈肘时,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微凹如泽处,故名曲泽。

【定位】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图9‐3)。

图9‐3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主干。

【功效】宁心清热,和中降逆。

【主治】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胃热病证;③暑热病;

④肘臂挛痛,上肢颤动。

【操作】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常用配伍】

①配大陵,治心悸,心胸痛。

②配内关、中脘,治呕吐,胃痛。

③配委中(点刺出血)、曲池,治中暑。

④配鱼际、神门,治呕血。

4. 郄门(Xìmén)郄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别名】掌后。

【穴名释义】郄,通隙;门,指门户。本穴位于掌后5寸,两筋相夹,分肉之间,即桡骨与尺骨之间隙处,状如门户,故名郄门。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9‐4)。

图9‐4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浅部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功效】清心理气,宽胸止咳,凉血止血。

【主治】①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胸病证;②咯血、呕血、衄血等热性出血证;

③疔疮;④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

【常用配伍】

①配大陵、曲泽、内关,治心胸痛。

②配尺泽、肺俞,治咳血。

③配心俞、神门,治心悸,心绞痛。

④配膈俞,治胸痛,膈肌痉挛。

⑤配大陵,治呕血,咳血。

5. 间使(Jiānshǐ)经穴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鬼营、鬼路。

【穴名释义】间,指当中、间隙之意;使,指使臣,有传递的含义。心包为臣使之官,由心主宰。本穴为手阴心包经穴,且穴居两筋之间,为本经之行所,其经气由此传递,故名间使。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9‐5)。

图9‐5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功效】宽胸解郁,宁心,和胃祛痰。

【主治】①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吐等胃热病证;③热病,疟疾;④癫狂痫;

⑤腋肿,肘、臂、腕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常用配伍】

①配心俞、内关,治心悸,心胸痛。

②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经闭。

③配大椎、后溪,治疟疾。

④配人中,治癲证。

⑤配三间,治咽中如梗

6. 内关(Nèiguān)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出处】《灵枢·经脉》

【别名】阴维

【穴名释义】内,指胸膈之内,前臂内侧;关,指联络、关要。本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内侧,为心主别络,通达联络表里二经,故名内关;一说内,指内脏;关,指关隘,本穴为八脉交会阴维,阴维为病在脏,本穴擅治内脏疾患,故名。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9‐6)。

图9‐6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浅部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部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深层有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功效】宁心安神,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①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③中风,偏瘫,眩晕,偏头痛;④失眠、郁证、癫狂痫等神志病证;⑤肘、臂、腕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常用配伍】

①配足三里、中院,治胃脘痛。

②配太冲、期门,治胁痛腹胀。

③配三阴交、合谷,治心气不足所致心脉痹阻之心纹痛。

④配公孙,治呃逆、呕吐。

⑤配太渊,治无脉症。

7. 大陵(Dàlíng) 输穴;原穴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心主、鬼心。

【穴名释义】大,有高大、崇高之意;陵,指高起、丘陵。本穴在掌后两筋凹陷中,当腕骨隆起较高处后方,其隆起有如丘陵之状,故名大陵。

【定位】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9‐7)。

图9‐7

【解剖】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和胃。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胁满痛;②胃痛、呕吐、口臭等胃腑病证;③喜笑悲恐、癫狂痫等神志疾患;④臂、手挛痛。

【操作】直刺0.3~0.5寸。

【常用配伍】

①配太冲、丰隆,治气郁痰结之狂。

②配心俞、膈俞、照中,治心血察阻之心悸。

③配神门、丰隆,治痰火所致之心悸不安。

8. 劳宫 (Láogōng) 荥穴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五里、掌中、鬼窟、鬼路。

【穴名释义】劳,指劳动、操作;宫,指中央、中室。本穴位于掌心,当手屈指时,中指尖所点处即为本穴,又因手掌为操劳的要所,故名劳宫。

【定位】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图9‐6)。

图9‐8

【解剖】在第2、3掌骨间,下为掌腱膜,第2蚓状肌及指浅、深屈肌腱,深层为拇指内收肌横头的起点,有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脉;布有正中神经的第2指掌侧总神经。

【功效】清心泻热,醒神开窍,消肿止痒。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②心痛、烦闷、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③口疮,口臭;

④鹅掌风。

【操作】直刺0.3~0.5寸。

【常用配伍】

①配太冲、内庭、少泽,治口疮,口臭。

②配人中、涌泉、神门,治中暑,中风,昏迷。

③配内关,治急性吐泻。

9. 中冲(Zhōngchōng) 井穴

【出处】《灵枢·本输》

【穴名释义】中,指中央;冲,指冲动、搏动。本穴位于中指尖端,心脉从中指直冲而出,且按中指尖端,指下有搏动感,故名中冲。

【定位】在手指,中指末端最高点(图9‐9)。

图 9 ‐9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功效】开窍清心泻热。

【主治】①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等急症;②热病,舌下肿痛;③小儿夜啼。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常用配伍】

①配人中、内关、百会,治昏厥。

②配人中、廉泉,治舌强肿痛。

③配劳宫、大陵,治掌中热。

④配人中、合谷、太冲,治小儿惊风。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歌

心包手厥阴,起于天池中冲尽,心胸肺胃效皆好,神志血病亦可寻。天池乳外旁一寸,

天泉腋下二寸循,曲泽腱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寸停,掌后纹中大陵在,两条肌腱标准明,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讲义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大纲要求: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共20穴,考9穴) 要点: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香 一、大肠经循行: 起于食指端之商阳穴→沿上肢外侧前侧上行(阳明在前)→经肩峰,上行走背后之大椎穴(六阳经汇聚处)→入缺盆,络肺→下行过膈,属大肠。 支脉:经缺盆上行,入下齿。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迎香穴 二、主治概要 主治范围具体病症原理 头面五官病头痛,鼻衄,齿痛,咽喉肿痛,口眼 喎斜,耳聋 走下齿故治齿痛---经络所行,主治 所及的体现 神志病昏迷,癫狂走头,故治神志病 热病发热、热病汗出曲池为泻热必用穴 肠腑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对应的脏腑为大肠,自然治疗肠胃病皮肤病风疹、湿疹、瘾疹、痤疮,荨麻疹肺主皮毛大肠与肺表里,故治皮肤病经脉循行部位之其 他病证 手臂、肩部酸痛麻木,上肢不遂经络所行,主治所及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商阳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主治】

①热病、昏迷 ②耳聋、青盲、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等五官病证 ③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合谷原穴,四总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穴主治】 ①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喎、鼻衄、耳聋、痄腮等头面五官病证;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③热病; ④无汗或多汗; ⑤经闭、滞产、月经不调、痛经、胎衣不下、恶露不止、乳少等妇科病证;⑥上肢疼痛、不遂; ⑦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科病证; ⑧小儿惊风,痉证;⑨腹痛、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 ⑩牙拔出术甲状腺手木等面口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操作】直刺0.5-1.0寸。孕妇不宜针。 3.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简便取穴:拇指上翘,所形成的凹陷) 【主治】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②手腕痛、手指拘急。 【操作】直刺0.5~0.8寸 4.偏历络穴 【定位】在前臂,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处。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横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图9‐0)。 图9‐0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主要病候 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 1. 心胸、神志病 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2. 胃腑病证 胃痛,呕吐等。 3.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

四、本经腧穴(9穴) 1. 天池(Tiānchí) 【出处】《灵枢·本输》 【别名】天会 【穴名释义】天,指高位,上部;池,水聚之处,或储水之处,穴当胸廓乳房,居高位,乳房为乳汁储存之所,泌乳之处,喻之为池,故名天池。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图9‐1)。 图9‐1 【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4肋间神经。 【功效】宽胸理气,散瘀止痛。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心肺病证;②腋肿,乳痈,乳少;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常用配伍】 ①配乳根、膻中,治乳痈。 ②配内关、心俞、厥阴俞,治心烦,心痛,胸痛。 ③配委阳,治腋肿。 2. 天泉(Tiānquán) 【出处】《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温、天湿、天泾。 【穴名释义】天,指上部;泉,指水之出处。本穴上接天池,位于臂部上端,脉气似泉水由此下行,故名天泉。 【定位】在臂前区,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图9‐2)。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练习题

一、A1 1、中冲穴的定位是 A、中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B、中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C、无名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D、中指尖端的中央 E、无名指尖端的中央 2、间使穴的定位是 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3、用于治疗心痛、心悸、呕血、咳血、疔疮的腧穴是 A、内关 B、孔最 C、间使 D、外关 E、郄门 4、下列哪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 A、天池、中冲 B、极泉、中冲 C、天池、少冲 D、极泉、少冲 E、少府、少冲 5、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凹陷处的腧穴是 A、少海 B、小海 C、曲泽 D、曲池 E、尺泽 6、中冲穴的主治病证是 A、热病、舌强肿痛 B、咯血、肘臂挛痛 C、心痛、心悸 D、胃痛、呕吐 E、热病、疟疾 7、除心、心包、胸、神志病外,手厥阴经腧穴还可用于治疗的病证是 A、胆病 B、脾病 C、胃病

D、肾病 E、肝病 8、下列不属于曲泽穴主治病证的是 A、暑热病 B、肘臂挛痛 C、心痛、善惊 D、胃痛、呕血 E、咳嗽、胸满 二、B 1、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4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1> 、间使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2> 、内关穴的定位是 A B C D E 2、A.内关 B.劳宫 C.间使 D.外关 E.曲泽 <1> 、善于治疗心痛、烦闷、口疮、口臭的腧穴是 A B C D E <2> 、善于治疗胃痛、呕血、呕吐、暑热病的腧穴是 A B C D E 3、A.天池、少冲 B.极泉、中冲 C.天池、中冲 D.极泉、少冲 E.中府、少冲 <1> 、以上哪组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止穴 A B C D E <2> 、以上哪组是手少阴心经的起止穴 A B C D E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练习题

一、A1 1、偏历穴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 A、1寸 B、3寸 C、5寸 D、7寸 E、9寸 2、位于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的穴位是 A、大陵 B、太渊 C、阳溪 D、神门 E、阳池 3、手三里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 A、1寸 B、2寸 C、3寸 D、4寸 E、5寸 4、大肠的募穴所属的经脉是 A、大肠经 B、小肠经 C、胃经 D、任脉 E、脾经 5、循行“入下齿中”的经脉是 A、小肠经 B、大肠经 C、胃经 D、脾经 E、肝经 6、下列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 A、曲泽 B、尺泽 C、曲池 D、中渚 E、小海 7、下列腧穴中,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是 A、商阳 B、合谷 C、阳溪

D、手三里 E、迎香 8、经脉循行中,不与目内眦或目外眦发生联系的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手太阳小肠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太阳膀胱经 E、足少阳胆经 9、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阳池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B、后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C、肩髎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D、养老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E、肩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10、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无名指 B、小指 C、拇指 D、食指 E、中指 二、B 1、A.商阳 B.合谷 C.阳溪 D.偏历 E.曲池 <1> 、常用于治疗瘾疹、瘰疬的是 A B C D E <2> 、常用于治疗经闭、滞产的穴位是 A B C D E 2、A.商阳 B.合谷 C.阳池 D.偏历 E.阳溪 <1>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是 A B C D E <2> 、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 B C D E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及穴位位置

人体穴位经络图——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左右各9穴。本经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于心包,过膈肌,经胸部、上腹、下腹络于三焦。由胸部分出支脉1沿上臂前侧的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间下行入肘横纹,向下走小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肌腱与掌长肌肌腱)间入掌中,沿手中指桡侧出指末端。由掌中分出支脉2沿手无名指出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本经所主病候:外经——胸胁胀满,腋肿,肘、臂部拘挛不能屈伸,手心热。 内脏——心烦,心悸,心痛,喜笑不休,面赤。本经主治病证:神志病、诸痛痒疮、胃病等。 天池(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展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疠,疟疾,乳痈。 天泉(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置:臂内侧,腋前纹头下展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心悸。 曲泽(手厥阴心包经穴;合穴)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尺侧缘。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痛,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咳嗽,泄泻。 郄门(心包经穴;郄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5寸。主治:心痛,心悸,心烦,胸痛,咯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胃痛,热病,肘、臂痛。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穴;经穴)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3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狂,痫症,腋肿,肘挛,肘、臂痛,咯血,呕血。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穴;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位置:小臂掌侧,曲泽穴与大陵穴连线上,腕横纹上展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症,郁症,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腕、臂痛。 大陵(手厥阴心包经穴;俞穴;原穴)位置:腕掌横纹中点,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症,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失眠,头痛,热病,腕、臂痛。 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荥穴)位置:手掌心,第2掌骨与第3掌骨之间偏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口疮,口臭,鹅掌风。 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井穴)位置: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掌中热,心烦。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练习题及答案: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针炙学练习题及答案: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属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是 A.尺泽 B.曲泽 C.曲池 D.少海 E.支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曲泽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 治疗心悸,应首选 A.合谷 B.尺泽 C.内关 D.太冲 E.劳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关主治: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系病证。 腕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阳溪 B.神门

C.腕骨 D.大陵 E.太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陵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少阴肾经、腧穴 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 A.太溪 B.俞府 C.至阴 D.涌泉 E.然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是涌泉。 照海通于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E.阴跷脉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照海属于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位于足少阴神经。 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为 A.照海 B.太溪 C.阴谷 D.复溜 E.然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太溪为足少阴经的原穴,也是输穴。 属足少阴肾经的腧穴是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照海属于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位于足少阴神经。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手少阳 1.经脉循行

三焦经、腧穴 2.主治概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 耳门、丝竹空(10穴) A.外关 B.阳池 C.关冲 D.中渚 E.支沟 手少阳经的输穴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手少阳经的井穴是关冲;输穴为中渚;原穴为阳池;络穴、八脉交会穴为外关。 手少阳经的络穴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手少阳经的井穴是关冲;输穴为中渚;原穴为阳池;络穴、八脉交会穴为外关。

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

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1) 商阳LI1 shāng yáng [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2) 二间LI2 èr jiān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手厥阴心包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 现代医学并无心包这个名词。古时候的中国人,视心脏为人体重要的器官,故认为心脏外有一层膜保护心脏,而此膜即称为心包。因此,心包有保护心脏、使心脏机能正常运转的功能。心包经是通过分隔胸腹的三焦中的膻中、中脘、阴交三个重要穴位的经脉。通过胸部后,经侧腹、手的内侧、手掌、中指一直连续下来。心包经包围心脏,有保护作用,若有受损其所呈现的症状和心脏受伤害时一样。如脸部上火、发红。心悸、目黄。沿着心包经的经脉,由胸到侧腹,会产生疼痛、麻痹感。并伴发抽筋、手掌发热等症状。心包经有异常时,压迫胸部的膻中穴位有痛感,背上第四胸椎旁的厥阴俞穴位感觉有硬块。心包经的穴道包括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卫等。心包经异常时,请利用以上列举的穴道加以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本经一侧9穴(左右两侧共18穴)。其中8穴分布于上肢掌面的正中线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冲,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 天池PC1 Tiān chí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在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层为第四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 [配伍]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附注]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2) 天泉PC2 Tiān quán [定位]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 [解剖]在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有肱动、静脉肌支;为臂内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分布处。[主治]心痛,胸胁胀满,咳嗽,胸背及上臂内侧痛。 [配伍]配内关、通里治心痛、心悸;配肺俞、支沟治咳嗽、胸胁痛;配侠白、曲池、外关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 曲泽PC3 Qū zé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解剖]在肱二头肌腱的尺侧;当肱动、静脉处;布有正中神经的本干。 [主治]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配伍]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大陵、心俞、厥阴俞治心悸、心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概述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引。 循行路径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经中穴道 起自手食指内侧末端指甲旁之商阳穴(井穴),经二、三间穴(输穴)

至拇指、食指根虎口处之合谷穴(原穴),腕中凹窝为阳溪穴(经穴),沿腕后三寸为偏历穴(疗穴),再经温溜、下廉、上廉穴,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疗穴),曲肘时肘边凸起高处是曲池穴(合穴)。再经肘髎穴、五里,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为臂臑穴(疗穴),至肩峰前方举手凹窝处为肩髃穴(疗穴),再经肩锁关节凹陷处巨骨穴上行,于锁骨上窝中点上一寸许之天鼎穴,上经喉结正中旁三寸是扶突穴,上行至人中旁五分为禾髎穴,止于鼻翼旁五分之迎香穴(疗穴)。 十二经脉 (1)手太阴肺经部分:手阳明大肠经起自手太阴肺经母指桡侧指甲角端后一分许之少商穴,其支者络入食指内侧端之商阳穴。(2)手阳明大肠经部分:由食指内侧端之商阳穴,循食指而上,经二、三间穴,至两骨间之出合谷,上两筋间之阳溪穴,循手臂而上至偏历、手三里穴,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臑外前至臂臑穴,上肩至肩髃穴,而巨骨穴。(3)督脉部分:从巨骨穴上出于颈项根骨(柱骨)旁,与督脉之大椎穴(第七颈椎下)相会,自督脉大椎穴入交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锁骨上缘中点)。(4)足阳明胃经部分:从足阳明胃经之缺盆穴络肺、下膈、属大肠者。(5)手阳明大肠经部分:其支从缺盆穴上颈复循本经之天鼎穴,贯颊至扶突穴,再入下齿中禾臑穴,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迎香穴而终。(6)足阳明胃经部分:手阳明大肠经行至鼻孔迎香穴后,即交于足阳明胃经。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络图之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

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9腧穴功效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9腧穴功效 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及9个腧穴心包是我们常说的第六脏,配三焦这个腑,相表里,心包经的循行时间为晚上19 -21点,戌时。心包常理解为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不受病的,心脏之病由心包代受,所以心包就是用来保护心脏,让心脏机能正常运行。心包经上的病症跟心脏受到伤害是一样的反应,比如脸红、心悸,心率不齐,心痛等,心包络异常可以从其经络的募穴膻中及其背输穴厥阴俞压痛来确诊,心包经是通过膻中,中脘,和阴交三穴和三焦经相络,其主干是从腋下天池开始,往上沿上臂内侧至掌中劳宫,出于中指的末端中冲穴,共9个穴位。其它五脏五行属性,分属木火土金水,心包经不一样,从夏至到冬至属火,从冬至到夏至属水,这样我们在选用心包经上的五俞穴,利用其穴性来治病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季节的因素,比如现在属冬至到夏至间,心包经属水,中冲是其井穴,属木,水生木,那中冲穴是子穴,当要用中冲穴来泄的时候,根据泄井当泄荥的原则,我们选劳宫穴来用,下半年的时候心包经属火,那我们再选子穴时就不是中冲了,而是大陵穴。区别就在这里。心包经主要治疗的病症也和心经上的差不多,主要是胸心循环系统及其对应的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经络所循行路线上的问题。

天池穴,天泉穴 天池穴在乳头外一寸,也在第4与5肋间,很好找,这个地方是女性有可能乳房里长硬块的地方,如果在这个位置,就要考虑从心包经上治疗。天泉穴在腋横纹头下两寸,在骨头边取穴。用得也不多,知道位置就好。 曲泽穴——心脏上的病症、胃痛 天泉穴往下是曲泽穴,肘中间有一条大筋,筋的外侧是尺泽,内侧就是曲泽。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性为水,如果是现在下半年(冬至到夏至),心包经属水,曲泽穴就是心包经的本穴,曲泽除了利用穴性来治疗心脏上的病症,还有一个作用治治疗急性胃痛,因为腑病合治,曲泽穴刺血或针刺,一般几分钟就可以见效。间使穴——经穴,心脏病人的保健医、心包经上的虚症 腕横纹正中直上5寸,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主急症痛症,当有心脏病突发,心梗,心痛等症,可以快速重按郄门穴,症状很快缓解。是急救要穴,危急时刻使用,效果快速。间使穴——经穴,心脏病人的保健医、心包经上的虚症间使穴从腕横纹往上找为三寸。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第1、第2掌骨)之间,上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肩胛骨肩峰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颈椎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体表循行:食指――合谷――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络肺――属大肠 连接下经:鼻旁――足阳明胃经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2.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发热,癫狂等。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皮肤病瘾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5.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1.商阳井穴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手指麻木。 2.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 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③热病无汗或多汗;④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⑤上肢疼痛、不遂;⑥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3.阳溪经穴 【定位】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手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一、经脉循行?《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第1、第2掌骨)之间,上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肩胛骨肩峰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颈椎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体表循行:食指――合谷――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下齿――鼻旁 体内联系:络肺――属大肠 连接下经:鼻旁――足阳明胃经

二、主治概要 1、头面五官病齿痛,咽喉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 2、神志病、热病昏迷,眩晕,发热,癫狂等。 3、肠胃病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等.? 4、皮肤病瘾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5、经脉循行部位得其她病证手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等。 ?三、常用腧穴得定位与主治要点 1、商阳井穴?【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③手指麻木。 2、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得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得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得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穴.?【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③热病无汗或多汗;④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⑤上肢疼痛、不遂; ⑥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 3、阳溪经穴?【定位】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②手腕痛。?

第二讲-手阳明大肠经篇

第二讲手阳明大肠经篇 肺经在那桡骨骨头的内侧,大肠经在外侧。 先讲五腧穴,大肠经是阳经,所以五腧穴属性就改变了,变成金(井)水(荣)木(俞)火(经)土(合)。五腧穴的阴阳五行的性改变了,叫做金水木火土。 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说下为什么阳经以金开始,阴经以木开始,因为我们人体正常的话是阴升阳降,木性轻扬上升,金性重沉下降,所以阴经的井穴为木性,阳经井穴为金性。

大肠经的五腧穴分别为:商阳穴(井),二间穴(荥),三间穴(输),阳溪穴(经),曲池穴(合)。 大肠经的循行时间为早上5-7点,《内经》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又云白肠”。大家要注意,小肠是受盛之官,泌别清浊的。 大肠在体内是从右下腹起,补充一下,小肠与大肠接口的地方就有盲肠在那里,右边上升为升结肠,然后在肚脐上方横过至左边称为横结肠,再往下至直肠接肛门,往下的称降结肠,中医里把直肠也作为大肠的一部。

知道这个结构图,当我们便秘的时候,绕肚脐顺时针按摩可以帮助排便,逆时针按摩可固便。 为什么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的呢。我们人吸气的时候,中医认为吸气是肾在管。吐气是肺在管。所以病人有气喘的时候,要知道是吸气困难还是吐气困难。如果是吸气困难,病在肾。吐气困难,病在肺。那为什么说吸气是肾在管。因为肾脏好的时候。小肠在肚脐下面。吸气是横隔膜下降,气的力量透达到下面,所以正常人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会下降。一下降,会挤压到肝脏。肝脏一挤压,像大气压力,肝脏的血就出来了。肝和大肠中间有个血管,肝脏的血从这里进入大肠,大肠受这个血会产生力量,所以会蠕动。把大便排出来。在二十四小时间不间断的进行。所以呼吸不断在压他的肝脏,就像是两个金在克木。就像马路上的树木要长的好,就要常常修他的枝叶,所以木要长的好,要看他跟肺和大肠的互动。 这又让我想起来了,但凡肝脏有问题的病人,都是容易有大便的问题,而且多数是容易便秘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肝硬化肝癌的一些病人,一定是便秘的。所以要调肝的问题,第一要调脾。 昨天说了,调了脾病恢复病人的胃口就不会再进了,没有一个重病的人在临终前是饿的,都是不饿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最后几天不吃不喝,因为吃不下,会想他饿不饿,我自己也是一样,怎么这几天几夜都不吃不喝的也不知道饿不饿,要当饿死鬼了,总是忍不住的想再给点吃的,哪怕就是死也不当个饿死鬼,岂知如果病人会饿说明他有胃口,有胃气就还能救。 第二就得通大便。包括发烧生病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都要注重大小便,很多孩子发烧时不大便,想办法大便一出来烧哗的一下就降了,所以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出,心情好,能爱自己能爱人就是一个健康的朋友,不用太刻意的在乎一些检查指标。但凡有问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精选试题)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1、治疗经闭、滞产的常用穴位是() A.曲池 B.合谷 C.太冲 D.隐白 E.关元 2、治疗下齿痛应选取腧穴所属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太阴肺经 E.手太阳小肠经 3、以下关于商阳穴主治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齿痛 B.咽喉肿痛 C.五官疾患 D.泄泻 E.手指麻木

4、以下关于肩髃穴主治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痢疾、便秘 B.瘾疹、瘰疬 C.发热、咳嗽 D.鼻塞、流涕 E.月经不调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病证的是() A.热病 B.皮肤病 C.胸胁病 D.神志病 E.头面五官疾病 6、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拇指 B.中指 C.食指 D.无名指 E.小指

7、可治疗热证、急症的腧穴是() A.商阳 B.曲池 C.尺泽 D.太渊 E.列缺 8、下列腧穴中,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是() A.手三里 B.曲泽 C.合谷 D.迎香 E.鱼际 9、循行人下齿中的经脉是() A.胃经 B.大肠经 C.小肠经 D.三焦经 E.胆经 10、以下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

B.曲池 C.曲泽 D.商阳 E.合谷 11、位于肘区,屈肘呈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的腧穴是() A.尺泽 B.曲池 C.少海 D.小海 E.曲泽 12、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商阳 B.偏历 C.阳池 D.合谷 E.阳溪 13、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火穴是()

B.偏历 C.阳池 D.合谷 E.阳溪 14、太渊穴主治的病证是() A.咳喘、口 B.咳嗽、无脉症 C.瘾疹、湿疹 D.无汗、多汗 E.惊悸、怔忡 15、曲池穴主治的病证是() A.咳喘、口 B.咳嗽、无脉症 C.瘾疹、湿疹 D.无汗、多汗 E.惊悸、怔忡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依题意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入下齿中”的经脉是: A 足阳明胃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手太阳小肠经 D 足少阳胆经 E 督脉 2.手阳明大肠经的终止穴为: A 迎香 B 口禾髎 C 龈交 D 水沟 E 听宫 3.根据《灵枢·经脉》,手阳明大肠经: A 主大肠所生病 B 主血所生病 C 主肺所生病 D 主津所生病 E 主液所生病 4.曲池穴五行属性为: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5.二间穴位于: A 食指指间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B 食指掌指关节前,尺侧凹陷处缘 C 食指掌指关节后,尺侧凹陷处 D 食指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E 食指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6.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 阳溪 B 合谷 C 三间 D 二间 E 上巨虚 7.大肠的下合穴是: A 委中 B 委阳 C 下巨虚 D 上巨虚 E 足三里 8.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单侧共有: A 20个 B 21个 C 23个 D 18个 E 19个 9.孕妇禁针的穴位是: A 迎香 B 曲池 C 合谷 D 手三里 E 扶突 10.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是: A 外关 B 偏历 C 支正 D 飞扬 E 光明 11.手三里穴位于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 A 2.5寸 B 1.5寸 C 4寸 D 3寸 E 2寸 12.合谷穴治疗面瘫属于腧穴的: A 近治作用 B 远治作用 C 双向作用 D 相对特殊作用 E 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13.手拇指向上翘起,当腕横纹上,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阳溪穴属于: A 简便取穴法 B 固定标志取穴法 C 活动标志取穴法 D 骨度分寸取穴法 E 综合取穴法 14.治疗皮肤疾病应首选: A 商阳 B 偏历 C 臂臑 D 曲池 E 迎香 15.《灵枢·经脉》:“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描述的是:

中医执业医师-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精选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1、治疗经闭、滞产的常用穴位是() A.曲池 B.合谷 C.太冲 D.隐白 E.关元 2、治疗下齿痛应选取腧穴所属的经脉是()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太阴脾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太阴肺经 E.手太阳小肠经 3、以下关于商阳穴主治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齿痛 B.咽喉肿痛 C.五官疾患 D.泄泻 E.手指麻木

4、以下关于肩髃穴主治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痢疾、便秘 B.瘾疹、瘰疬 C.发热、咳嗽 D.鼻塞、流涕 E.月经不调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主治病证的是() A.热病 B.皮肤病 C.胸胁病 D.神志病 E.头面五官疾病 6、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拇指 B.中指 C.食指 D.无名指 E.小指

7、可治疗热证、急症的腧穴是() A.商阳 B.曲池 C.尺泽 D.太渊 E.列缺 8、下列腧穴中,可以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是() A.手三里 B.曲泽 C.合谷 D.迎香 E.鱼际 9、循行人下齿中的经脉是() A.胃经 B.大肠经 C.小肠经 D.三焦经 E.胆经 10、以下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

B.曲池 C.曲泽 D.商阳 E.合谷 11、位于肘区,屈肘呈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的腧穴是() A.尺泽 B.曲池 C.少海 D.小海 E.曲泽 12、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是() A.商阳 B.偏历 C.阳池 D.合谷 E.阳溪 13、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火穴是()

B.偏历 C.阳池 D.合谷 E.阳溪 14、太渊穴主治的病证是() A.咳喘、口 B.咳嗽、无脉症 C.瘾疹、湿疹 D.无汗、多汗 E.惊悸、怔忡 15、曲池穴主治的病证是() A.咳喘、口 B.咳嗽、无脉症 C.瘾疹、湿疹 D.无汗、多汗 E.惊悸、怔忡

倪海厦手阳明大肠经讲义(附穴位彩图)

--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经穴主治《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 --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廉

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左右四十穴)。合谷、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取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与井荥俞原经合也。上入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是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庚金之腑,脉详右寸。实则脉实,伤热而肠满不通,辛温可泻。虚则脉虚,伤寒而肠鸣泄痛,补必酸凉。蒸黄连而解脏毒奇卷柏黄耆。炒厚朴而止便红。酒毒,肠风妙川乌荆芥,润肠通秘,可止则止。宜调则调;带下百中散,痢中六神丸,麻仁丸果有神效,行滞推坚,六磨汤岂无奇功。痔疮热痛,姜茶煎治出坡仙,胆冰磨敷井水;痢疾腹痛,脑麝研入蜗牛,梅蜜饮方书登父,肠内生痈,返魂汤而加减随宜,十宣散去增适可。尝闻食石饮水,可作充肠之馔;饵松食柏,亦成清腑之方。是以疗饥者不在珍馐,调肠者何烦异术,能穷针里阴阳,自获殊常效验。手阳明大肠经考正穴法商阳(一名绝阳):--- --

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去爪甲角如韭叶。手大指次指内侧,井金。《铜人》灸三壮,针一分,留一呼。寒热痎疟,热病汗不出,喘咳支肿,耳鸣聋,主胸中气满,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立已。二间(一名间谷):大肠实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泻之。《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喎,急食不通,伤寒水结。三间(一名少谷):《铜人》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肠鸣洞泄,嗜卧,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胸腹满,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深取手阳明之东垣曰:荥俞二间、三间。』合谷(一名虎口):虚实皆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拔之。《铜人》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 -- 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

手阳明大肠经

大医养生馆-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上接手太阴肺经于食指,下接足阳明胃经于鼻旁。经脉分布于食指、上肢外侧前、肩前、颈、颊、鼻旁。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商阳,末穴是迎香,左右各20穴。 本经一侧20穴,14穴分布于上肢背面桡侧,6穴在肩、颈和面部。分别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头面、五官、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治疗热病常用商阳、合谷、曲池;治疗头面五官疾病常用合谷;治疗胃肠病常用合谷、曲池;治疗咽喉病可用商阳、合谷;治疗肩臂痛常用合谷、曲池、手三里、臂臑和肩髃;治疗鼻疾常以合谷、迎香为主。针刺天鼎、扶突应注意角度与深度。 商阳穴LI1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合谷穴LI4Hégǔ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 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 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 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 滞产。 曲池穴LI11Qūchí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 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 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 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迎香穴LI20Yíngxiāng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 中间。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 道蛔虫症。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阳溪 ●别名:中魁穴。 ●取穴方法: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 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标准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健与 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疾病: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 2、手腕痛。 3、风湿性关节炎 4、低血压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临床症状 1、眼睛疼痛、流泪、怕光、角膜上有白色溃疡点等。 治疗方法: 取直径约1.5cm大小的生姜1块或大蒜1瓣,切片约0.5cm厚,刺孔数个,置于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将艾绒搓成三角形,如黄豆大小,置于姜片或蒜片上,以火燃点。左眼病灸右侧,右眼病灸左侧,双眼病灸双侧。待艾炷快烧尽或皮肤觉灼痛时,即将艾炷去掉,再换一炷。每次灸5~7炷,以施灸处皮肤潮红,按之灼热为度,每日1~2次,3~5天即可愈。

2、点穴按摩法治疗心律不齐 主穴:阳溪穴(在手腕横纹上端拇指根部凹陷处),先用右手食指尖点按左 手阳溪穴,时间是五分钟,前两分点按不动,后三分钟指尖不离位全手转动。之后换左手食指点右手阳溪穴同上。 配穴:少府、通里、内关。 方法: 1、伸右手拇指点左少府穴(左手掌侧小指与各个指中线横纹十字处)。 2、接着点左手通里穴(掌侧,腕屈肌腱侧缘,腕横纹上一寸处)。 3、再接着点左手内关穴(手腕横纹正中线上二寸)。 以上三穴位点完后,换左手拇指点右手三个穴位同前。每天早晚各一次,坚持5天脉搏正常。为巩固疗效,可再坚持几天。另外,点按以上四个穴位还可治失眠头晕、胸闷等症状。一般人都以为人体的动脉搏动只限于手腕内侧的桡动脉,其实在体表能触摸到的动脉搏动处很多,阳溪穴就是体表可以触及的动脉之一。 穴位刺激降血压 阳溪穴在手背上,也称为“血压反应区”。拍打阳溪时,如果有剧烈疼痛的感觉,高血压必定上升到160-180毫米汞柱,此时应采用血压计测定,若达到160-180毫米汞柱血压,应刺激阳溪穴,而且要强刺激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单纯的按摩并不能收到最佳效果,要拿十根牙签捆成一束刺激,每次十分钟,每天两次(局部红为准)。血压反应区,除了阳溪穴外,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