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学(高教版)复习资料

大学管理学(高教版)复习资料
大学管理学(高教版)复习资料

总论

管理定义:组织为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载体:组织本质:分配/协调资源的过程对象:相关资源目的:实现既定目标

管理者角色△:

1、人际-代表人(代表组织)、领导者(与员工一起工作)、联络者(与外界建立联系并与他人共同工作)

2、信息-监督者(获取信息)、传播者(向内部传递信息)、发言人(向组织外传递信息)

3、决策-企业家(把握机会、经营企业)、冲突管理者(谈判、调解并缓和不同矛盾)、资源分配者(分配相关资源)、谈判者(与各类人员谈判)

管理者技能:

1、技术技能-管理者应当掌握/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技术

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管理思想与理论:

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第一个现代理论,泰罗、吉尔、甘特)

泰罗观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执行职能分离2、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韦伯、巴纳德)

法约尔观点:企业基本活动和管理五职能、十四原则

行为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梅奥):

人物:梅奥;--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工作态度及它与周围人的关系

权变管理理论:依环境变化进行适当的管理

道德观:

1、功利主义道德观(诚信道德观):

内容: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为善

局限:为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不公平、不道德乃至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造成贫富不均

2、权利至上道德观

内容: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为善

原则:强调个人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和组织的权利;否则会演变为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状态

3、公平公正道德观

内容:不因某些因素歧视员工,而按照同工同酬、公平公正标准支付工资的行为为善4、社会契约道德观

内容:按照企业所在地政府/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为善

局限:情境特征强,大多数是各方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契约对象必须严格限制5、推己及人道德观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的阶段

2、个人特性

3、组织结构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挑选高素质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全面评价绩效、进行独立社会审计、提供正式保护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

决策

定义:管理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两个及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好/最满意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原则:满意原则(非最优原则)

原因:可收集信息有限;能拟定的方案有限;时间和成本压力过大;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情况可能与未来不一致

依据:信息(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决策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基础:“经济人”假设-决策者完全理性,在充分了解情况下完全可以做出最佳决策

缺点:忽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二)行为决策理论

内容:决策者有限理性;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受时间和资源限制;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只求满意,不求最佳

决策过程

内容: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

注意: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必须回到上一个环节重新进行

决策的影响因素

内容:环境因素、组织自身因素、决策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决策主体的因素

原则:避免匆忙、限制时间、分清轻急缓重、不后悔已做的决策、不过分追求完美、不期望绝对正确

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

集体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关于活动方向的决策办法: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四板块,瘦幼金明)、政策指导矩阵(九宫格,纵列分布321 654 987)(定量法略)

计划

类型:长/短期计划(时间)、业务/财务/人事计划(职能空间)、战略性/战术性计划(综合性程度)、具体性/指导性计划(明确性)、程序性/非程序性计划(程序化程度)

编制过程:确定目标→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前提→拟定并选择可行计划→制定主计划&派生计划→制定预算

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一般环境(PEST五步分析法):政治(P)、经济(E)、自然(E)、社会文化(S)、技术(T)

(二)行业环境研究:现有企业间竞争、入侵者、替代品厂家、买方/供应商讨价还价(三)竞争对手、企业自身、顾客(目标市场)

战略性计划选择(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法,SWOT)

计划的组织实施

1-目标管理基本思想: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上下各级管理者一起制定共同目标;每个人的分目标就是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人员按总目标进行自我指挥/控制;奖惩依据分目标

2-滚动计划法: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原则:近细远粗;评价:针对时间越长,不准确性与实施难度越大、工作量大、计划更加贴合实际

3-网络计划技术:网络图;所有路径时长相加,时长最长的是关键路径

组织

设计原则:专业化分工原则(尺度合理不可过细)、统一指挥原则(有且仅有一个上级,指挥链清晰)、控制幅度原则(控制人数应当有限且有效)、权责对等原则(明确任务责任)

设计影响因素:环境影响(一般/特定环境、复杂/变动性)、战略影响(四阶段→数量扩大、地区开拓、纵向联合发展、产品多样化;四种类型→防御/探险/分析/反应者型)技术影响、规模/生命周期影响

组织层级化:

管理幅度: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人员数量(设计影响因素:工作能力、内容和性质)

组织结构:

扁平式(层级少、信息传递快,失真度低;利于发挥下属积极性;缺点是增加主管管理难度;下属提升机会减少)

锥形式(层级多,主管可及时指导/控制下属;层级间关系紧密,利于任务衔接,增加提升机会;缺点是管理层级过多、信息失真度高;增加主管、基层之间的协调成本)

集权与分权:

影响分权程度的因素:组织规模、政策统一性、员工数量及素质、组织可控性及所处成

长阶段

有效授权的要素:信息共享、提高授权对象的知识技能、充分放权、奖励绩效

授权原则:重要性原则(权限不能无关紧要)、适度原则(把握好尺度)、权责一致原则级差授权原则(不能越级授权)

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来源:广告、员工/关联者推荐(易形成凝聚力、省去部分招聘成本)、职介所推荐(时间短、范围大、易择优录取;难招核心员工、增加招聘成本)、其他来源招聘方式:1、外部招聘-具备“外部竞争优势”、缓和内部竞争、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外聘者与组织相互缺乏了解、打击内部员工积极性

2、内部招聘-调动员工积极性、利于吸引外部人才、保证选聘正确性、利于

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导致不良风气发展(“近亲繁殖”)、引起同事矛盾

组织变革:

定义:根据内外环境变化和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对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结构(机构间的权利配置)等进行的调整

原因:1、外部环境因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科技进步、环境资源、竞争观念改变

2、内部环境因素-组织适时调整的要求;保障信息畅通/克服低效率/快速决策/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过程:1、解冻-改变原有心理:组织通过积极引导、激励员工更新观念、参与变革

2、变革-减少变革阻力,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形成新态度、新行为

3、再冻结-采取手段对员工心理、行为规范/方式等进行规范和强化,巩固成果阻力:1、个人阻力:对未知的恐惧、习惯、选择性信息加工、安全、经济因素

2、团体阻力: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3、外部环境阻力

变革中的压力与管理:

压力:个人面对机遇、规定、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压力起因:1、组织因素-环境因素(政/经/技不确定性)、任务/人际要求、角色、组织结构变动等

2、个人因素-家庭、个体经济、个性等(压力特征:生理/心理/行为)

组织文化

特征: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

结构:精神层次(潜层次)、制度系统(表层)、组织文化载体(显现层)

塑造途径:1、确立正确组织价值观(正确、科学、明晰、特点鲜明;体现组织宗旨、经营战略、发展方向;使其与本组织员工基本素质相协调、听取员工意

见)、

2、强化员工认同感(多宣传、树立典型、加强培训教育)、

3、提炼(精心分析、全面归纳、精炼定格)、

4、巩固

5、不断发展完善

沟通

定义: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在两个及以上的人/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通过相互间的理解、认同使个人/群体间的认知、行为相互适应

过程:下图

控制

分类:1、前馈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2、同期控制:经营过程开始后,对活动中的人或事进行指导/监督

3、反馈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结果进行总结管理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选择题 1.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下列哪一种说法不能反映群体参与式管理的情况 A.众人划桨开大船 B.三个和尚没水喝 C.一个好汉三个帮 D.十根筷子折不断 3.“大河有水小河满”和“小河有水大河干”说明 A.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B.人们所持的心态不同 C.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D.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个体功能之和 4.提出权变理论的理论假设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组织的最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型 B.常规型 C.经验型 D.程序型 6.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 C.拟定方案 D.降低成本 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我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万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A.300 B.130 C.200D.30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哪一种职能? A.领导 B.决策 C.组织 D.计划

10.用SWOT分析某玩具企业,得到如下结果:品牌知名度高,石油价格上升,国内需求扩大,人员流失严重.其中是有价格上升属于该企业的-- A.S B.W C.O D.T 11.Giro Sport Design在1986年提出要成为运动产业耐克,这属于制定BHAG 的方法中的— A.定量法 B.定性法 C.角色定位法 D.击垮对手法 12.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五力模型中哪一项与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竞争者的顾客相关— A.进入一个行业的潜力 B.行业的竞争水平 C.行业的力量 D.顾客的力量 13.可口可乐花费巨额广告费,以图为其“经典可乐”树立积极形象,这属于:A.“卡在中间”战略B.特色优势战略C.成本领先战略D.目标集聚战略 14.在波士顿矩阵中,企业对瘦狗类产品实行的战略是— A.市场开发 B.维持战略 C.榨取和放弃战略 D.市场开拓战略 15.某制造企业将工程、会计、制造、人事和采购等专家分别组合到共同的部门中来建立工厂的组织结构,这种划分部门的依据是 A.职能 B.顾客 C.产品 D.人数 16.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3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5人,班组长13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厂长的管理幅度为— A.5 B.8 C.23 D.19 17.我国从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部门职能化的组织形式。 A.产品 B.职能 C.地域 D.流程 18.在下列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中,哪一种更容易存在双重领导问题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 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 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依存性 ③知识性 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 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 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控制 沟通 创新 【 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 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 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 资金 物资 时间 信息(纽带) 环境(空间) 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 决策角色—决策者 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绪论 第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1. 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和监督其他人的活动达到组织目标。他的工作不是取得个人成就,而是帮助他人完成任务。 2. 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工作。有效率是指以见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即“正确地做事”。有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即“做正确的事”。 3.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部分。 4. 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包括人际关系角色(指涉及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职责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指涉及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和决策制定角色(做出抉择的活动,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5. 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的技能或素质,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 第2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1. 科学管理理论是指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 2.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描述了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实践。 3. 管理的定量方法也称运筹学或管理科学:包含统计学、最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4. 理解组织的行为:关注组织的人来考察管理的原因。 5. 系统观点理论:系统研究人员将组织看做由相互依赖的因素(包括个体、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结构、相互作用、目标、地位和职权)所组成的系统。运用这种方式,管理者的工作是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相互依存的部分能够在一起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此外,管理工作的系统观点意味着决策和行动。在组织的某一个部分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组织的掐部分,反之亦然。最后,管理者的职责是要认识和理解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开放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是不能够自给自足的,它们必须依靠所处的环境,从中获取基本的输入,并且将环境作为吸收它们输出的源泉。如果一个组织忽略了政府的法规、供应商关系或者各种外部的利益相关群体,它是不能长久生存的。 6. 权变理论:因为组织不同,面对的情境不同,所以可能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 7. 当前的趋势和问题:顾客服务管理和创新、全球化、道德、劳动力多元化、创业精神、电子企业、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和质量管理等。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1.管理活动的本质是 2在管理者的技能中,将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是指 3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 4.在管理学理论中,管理的载体是 5 在组织中,最有潜力、最为重要的资源是 6西蒙把决策活动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两类,二者区分标准是 7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确定各个经营单位的活动方向的二维因素是 8涉及组织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各个部门和岗位、规定他们的责任和权利,这些工作被称为 9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既可以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但无论从内部提 12事业部制的管理原则是 13在领导行为理论中,密执安大学的研究(即利克特Likert的研究)结论表明,员工导向型的领导者与成正相关。 14激励的期望理论可定量地描述为 15在激励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职工的 16.企业高层领导的主要任务是

17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2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4人,班组长18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这时,厂长的管理幅度为 18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的十大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即() A.领导角色、人际角色与信息角色 B.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决策角色 C.人际角色、信息角色与技术角色 D.领导角色、决策角色与技术角色 2. 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 A.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3. 有一类决策,决策者只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及其发生概率,但不能确定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这类决策称为()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非肯定型决策 D.非确定型决策 4. 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哪种状态最终会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是可以估计的,这类决策是() A.确定型决策 B.战术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5. 将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的决策方法是() A.因果分析法 B.名义小组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

管理学概论简答题终极版

管理学概论简答题终极 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获得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其特征是: (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2、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 答:适度原则: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过宽,又不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完全集中也不完全分散,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 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3、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答: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 首先,管理学的使命感确定其实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

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普遍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 启示:管理研究应当注重于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1、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 答: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2、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 答: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作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工资支付。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 第三章现代管理理论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答: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的程度。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讲课教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 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历史、基本原理、管理道德、管理基本方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是干什么的)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管理学的几大模块,按此顺序分模块复习 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能分辨出这两种属性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要记住,案例分析中能分辨出是什么角色,并解释 1、人际:在组织之外是礼仪角色,相当于外交官,代表组织整体的利益和形象;在组织之内是领导者的角色; 在内外之间是联络者的角色,是个桥梁。 2、信息角色:监督工作,向上边汇报情况;向下边传递、发布信息;对外边当发言人,代表组织的整体声音。 3、决策角色:企业家,保证组织的更好发展;处理冲突,内部外部;资源分配 四、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人际、概念概念都要记住 五、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标题要记住,内容要会用自己的话来答 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 一)挑战:1、网络使信息变的透明,好事坏事都是一夜天下闻。所以管理者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保守一些秘密。比如对于顾客,产品的好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会迅速地形成舆论,并在瞬间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如三鹿的例子,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加快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利用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反馈等等。此外,在企业内部也应通过网络打造沟通的环境,信息的渠道。 2、经济全球化。宽容、博大、高瞻远瞩。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双赢。对金融危机的处理。体制改革、学习。 3、对知识的管理。技术、理念、制度、品牌、产权、人才,学习型组织。 4、人本。现代文明的标志。重视人尊重人全面发展人。80年代日本与美国管理的比较。 二)应对: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首先也是首要的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规律的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和依据。知识成为更重要的资本,掌握知识的员工很牛逼。他们将得到索取剩余价值的权利,从而颠覆过去的雇佣关系。知识的重要体现于知识产权、品牌价值、技术核心等等。 2、管理原则,就是怎么做,实际工作的时候的做法。对等的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信息共享;集成的过程; 对话式的工作,就是多沟通,了解全局,而不是自己的那一个方面;人类的时间与计时;虚拟组织与动态团队。 3、经营目标创新。以前追求利润最大,现在求可持续发展,包括对员工、社会的责任、影响,业务效率等等。 以前追求市场份额,现在求市场价值。个人理解,市场价值高了,就代表这个公司名声更好,更被社会认可,长远地看,更有发展前途,而市场份额只是中短期战略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4、经营战略创新。以前你死我活,现在双赢。 5、生产系统创新。四大系统:(设计与开发、生产自动化、质量控制、管理) 6、企业组织创新。扁平化;学习型;两级化;虚拟公司,即动态联盟。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主要介绍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由科学管理,到经营管理,到行为管理,到人本管理。 一、科学管理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选择题 1、(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 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和吉尔布雷斯夫妇 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和马克思?韦伯 定量方法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查尔斯?桑顿 组织行为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伯格玛丽?福莱特和切斯特?巴纳德 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2、管理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角色: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 管理技能:技术、人际、概念技能 3、决策定义 决策指非程序化决策决策一词的意思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管理就是决策。是指通过分析、比较,在若干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 4、决策分类 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5、组织结构 即组织的框架体系,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方式的总和。 ?复杂性:分工程度、对知识的依赖程度等。 ?正规化: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集权化:决策权的分布。 6、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幅度:一个主管人员能直接有效地管辖的下属人数。 (管理层次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关系的复杂化而产生的,与规模、管理幅度密切相关。指组织中职位等级的数目。 (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层次成反比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下属的素质和能力、工作相似性、稳定--- 幅度大、计划的完善程度、授权、人员空间分布、配备助手 7、组织文化定义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惯个做事的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并影响他们如何看待、定义、分析、解决问题。 8、组织文化特点 关注细节、成果导向、员工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稳定性、创新与风险承受能力。 9、集权与分权 集权是决策权集中在上级,下级部门和机构只能根据上级的决定和指示行事。 分权是上级将决策权分配给下级部门和机构使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考查分权程度的指标(戴尔指标):下级决策的幅度,夏季决策的频度,下级决策的重要性,对下级决策的控制程度。 影响集权分权的因素:工作重要性,方针的统一性,经营规模,工作性质(流动、变化)企业外部环境 集权的好处:(1)政策的统一(2)行政高效率 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质量(2)降低组织适应能力(3)降低成员工作热情 10、控制活动基本步骤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全套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复习题精选 第一篇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2、非正式组织 3、社会人 4、需求层次论 5、双因素理论 6、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7、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 8、整体性原理,综合性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果、效率、效益 9、企业伦理道德,功利主义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 10、管理哲学 二、问答题: 1、简要介绍西蒙、法约尔、泰罗关于管理的基本观点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认识其优缺点? 5、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介绍法约尔组织管理论的主要内容 7、简述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8、简述ERP思想的主要内容 9、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 11、有哪几种主要道德观?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哪些体现? 12、你是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3、管理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际技能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掌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由于特定的经常性交流而形成的一群人,一般以感情为纽带,以维护共同的利益为特征,在性格、业余爱好以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遵循大家所接受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甚至能左右组织中的每一个人。 3、社会人:指在工作中将物质利益放在次要位置而将与周围人的友好相处、满足社会归属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的那种人。 4、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⑴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因素当其不具备时人们会抱怨,而具备后人们只是不再抱怨,而不能产生激励作用,这类因素一般与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称为保健因素,如公司管理,监督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金,地位等;另一类因素当其不具备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但也不会导致很大不满,而当其具备时就能产生激励作用,这类因素一般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相关,成为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性质,成就感,赞赏,提升,责任,在工作中的成长等。 6、x理论指⑴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⑵对于大

终极版管理学

2012汽车系《管理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勒 B法约尔 C西蒙 D XX 2.管理者是指( C ) A组织的高层领导 B组织的中层领导 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 D组织的员工 3.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项管理学中(C)的重要性 A计划B人事C协调D激励 4.法约尔的公平原则是指对待员工要(A) A.善意加公道 B.善意 C.公道 D.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5.预算(C) A.只能用于资金计划 B.和计划没有关系 C.是数字化的计划 D.包括计划 6.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在(B)。 A.计划B.决策 C.组织D.协调 7.法约尔xxxxx 答案;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8.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C)。P101 A.平等的关系 B.包含的关系 C.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D.组织促进环境的变化 9.组织老化的特征之一是(A)。P101 A.机构臃肿 B.反应灵敏 C.组织成立的时间长 D.内部不团结 10.事业部结构的组织形式的基本原则是(D)。P101 A.分散决策,分散经营 B.集中决策,集中经营 C.分散决策,集中经营 D.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11.“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 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P190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 C.反馈控制 D.集中控制 12.许多组织设有意见箱、接待日、走动管理等管理办法,是为了(c)。P166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非正式沟通 D.反馈沟通 13.人际关系行为学派认为必须以下面哪项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A)P166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的个性特点 C.文化关系 D.心理分析 14.战略计划是由(B)。P71 A.中层管理者制订 B.高层管理者制订 C.基层管理者制订 D.普通职工制订 15.QC小组……(日本) 16.下面正确的陈述为(B) A.计划层次越高,其内容越明确、具体 B.计划层次越高、其内容越抽象、笼统 C.计划层次越低,其内容越抽象、笼统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复习题精选第一篇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掌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非正式组织: 在正式组织中由于特定的经常性交流而形成的一群人,一般以感情为纽带,以维护共同的利益为特征,在性格、业余爱好以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遵循大家所接受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甚至能左右组织中的每一个人 3、社会人: 指在工作中将物质利益放在次要位置而将与周围人的友好相处、满足社会归属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的那种人 4、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⑴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5、双因素理论 :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因素当其不具备时人们会抱怨,而具备后人们只是不再抱怨,而不能产生激励作用,这类因素一般与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称为保健因素,如公司管理,监督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金,地位等;另一类因素当其不具备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但也不会导致很大不满,而当其具备时就能产生激励作用,这类因素一般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相关,成为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性质,成就感,赞赏,提升,责任,在工作中的成长等 6、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x理论:指⑴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方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⑶一般人都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的工作 y理论:指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超Y理论:指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指导管理工作。有的人却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欢迎以Y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Z理论:是1980年代初由日裔美籍学者威廉大内首先提出,指相对于日本的J型文化和美国的A文化,而提出Z型文化,内容有⑴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该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⑵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⑶实行个人负责制;⑷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⑸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⑹长期评价和稳步提升 7、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 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的“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那些偶然发生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例外问题” 8、整体性原理,综合性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果、效率、效益 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综合性原理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Manager Someone who coordinates and oversees the work of other people so that organizational goals can be accomplished. First-line manager, middle manager and top manager. (concepts & difference) First-line Managers Managers at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organization that manage the work of nonmanagerial employees. Middle Managers Managers between the first level and the top level of the organization who manage the work of first-line managers. Top Managers Managers at or near the upper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the goals and plan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基层管理者(First-line manager)通常称为监工。在制造工厂中,基层(或最低层)管理者可能被称为领班。 在运动队中,这项职务是由被称为教练的人担任的。 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可能享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项目经理、单位主管、地区经理、系主任、主教,或部门经理的头衔。 高层管理者(top manager)处在或接近组织最高领导位置的管理者的头衔,通常有诸如总裁、副总裁、校长、总监、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 The four contemporary functions of management: Planning: Defin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 Organizing: Arranging work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Leading: Working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to accomplish goals. Controlling: Monitoring, comparing, and correcting the work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0 managerial roles developed by Mintzberg. (英文版在p11) Interpersonal roles: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 Informational roles: Monitor, Disseminator, Spokesperson Decisional roles: Entrepreneur, Disturbance handler, 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

管理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 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2、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重大的区别,在“正式组织” 中以效率和成本为重要标准,而在“非正式组织”中则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主要理论包括:(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 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2)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3)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岀发,充 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5)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4、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 答案:人本原理一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 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 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 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岀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 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5、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 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岀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岀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类活动为什么要追寻效益原理?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 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6、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决策的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要使得决策达到最优,必须 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 的全部信息b :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 第五版--5计划与计划工作1.doc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5计划 与计划工作1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很多管理界的学者都对“计划”作了详细的解释。无论在名词意义上还是在动词意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 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 What——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 Why——为什么做? 原因 Who——谁去做? 人员 Where——何地做? 地点 When--何时做? 时间 How——怎样做? 方式、手段 二:计划与决策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1、相互区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决策是关于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 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2、相互联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目标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 三:计划的性质 (一)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 (二)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地基础 (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四)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地各个部门在目前地各个较短

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从职能空间分类,可将计划划分为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 三: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指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具有整体性和长期性战术性计划: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目标 四: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 指导性计划: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的自由处置权 五: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1: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如订货,材料入库等。解决这类问题的计划叫程序性计划 2: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决策方法和程序,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叫“非程序性决策”相应的计划叫“非程序性计划 上述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计划的类型。一个计划包括组织将来行动的目标和方式

管理学概论简答题终极版

第一章组织与管理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获得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过程。 其特征是: (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 2、何谓适度原则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管理适度 答:适度原则:组织在业务活动范围的选择上既不过宽,又不过窄;在管理幅度的选择上,既不过大也不过小;在权力的分配上,既不完全集中也不完全分散,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适点,进行适度管理,实现最佳组合。 适度原则要求管理者进行适情管理和适时管理。 3、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它对有效的管理活动有什么启示 答:管理学的科学性既是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逻辑基础,也是管理研究追求的方向。首先,管理学的使命感确定其实作为科学而不是艺术而存在。 其次,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普遍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可证伪性等基本属性 最后,管理实践活动的艺术性就是根植于管理学的科学性。 启示:管理研究应当注重于构建管理知识的普适性、可重复性、逻辑自治性和可证伪性;要努力探索管理理论所隐含的假设前提和使用条件。

第二章早期管理思想 1、根据泰勒的观点,应如何进行作业方法和作业时间的研究 答: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2、泰勒倡导的差别计件工资制为什么能刺激工人提供更多的劳动 答:要刺激工人创造更多的产量,工资标准不仅应当稳定,而且还应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即在计算工作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支付,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工资支付。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工资标准得到报酬,因此工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 第三章现代管理理论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答: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的程度。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这会需要。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 所以,梅奥认为新兴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 2、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 3、有人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你是如何评价这个观点的 答:因为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机器的管理,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