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1 .1 修订背景

为切实解决企业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实务问题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金融创新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

问题: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过于复杂且主观性强;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过于

原则;金融资产证券化会计实务指导不够;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脱节。

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要求

2 0 0 8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推向风口浪尖。后金融危机时期,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金融工具》和美国财

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均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重

大变革。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

〔2 0 1 0 〕1 0 号)的要求,中国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9 号——金融工

具》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需要,修订了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1 .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金融资产的分类原则

-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基于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 金融资产“三分类”

-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金融

负债的最新变化嵌入式衍生品

的“简化”处理

- 主合同为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 主合同为非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金融工具减值

- 由“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 预期损失模型的核心:“三阶段”的会计处理方法

金融资产转移

- 对企业判断是否保留了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提供了更多指引

- 明确资产证券化等特殊业务终止确认的判断标准

- 增加了继续涉入情况下相关负债的计量

- 明确了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情况下转入方的会计处理

套期会计

- 拓宽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范围

- 改进套期有效性评估:从“定量”到“定性”

- 引入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

- 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 增加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什么是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1 .3 金融资产类原则

1 .3 .1 金 融 资 产 分 类 标 准

新分类标准

-

标准之一: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

标准之二: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特征

1 .3 .

2 金 融 资 产 的 “ 三 分 类 ”

什么是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管理其金融资产以产生现金流量。业务模式共有三种: 收取合同现金流、出售金融资产、两者兼有。

高 顿 观 点 — 业 务 模 式

企业应根据其整体如何管理金融资产以达成业务目标而非管理层对个别金 融工具的意图来评估其业务模式,因此并非是在单个的金融工具基础之上,而应 该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评估(如业务单位层面)

主体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客观事实,而不仅仅是一项认定,通常可以 从主体为实现业务模式的目标而开展的活动中观察出来。

单个主体管理其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可能不止一种。例如,一家主体可能分 别拥有两组投资,管理其中一组投资的目的是收取合同现金流,管理另外一组投 资的目的是出售以实现公允价值变动。

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由于其金融资产可能仅限于应收款项及银行存款,业 务模式大部分属于”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但是对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将需要 投入更大量的工作以了解业务模式并考虑导致金融资产出售的动机。

什么是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属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高顿观点—合同现金流量

管理层必须使用金融资产的计价货币来评估”合同现金流是否仅仅是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如果满足“合同现金流仅仅是对本金和未偿还本金的利息的支付”,则属于基本的贷款安排;如果合同特征导致合同现金流面临的风险或波动敞口与基本的贷款无关,则其产生的现金流并非仅是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例如可转换债券。

案例分析:合同现金流分析

【情景】

工具G是一项永续债,发行人可以在任何时间赎回债券,并向持有人支付面值加累计应付利息。这项工具按市场利率支付,递延利息不再复利计息。判断此项永续债是否仅是对本金和未偿还本金的利息的支付?

【答案】此项永续债不是“仅对本金和未偿还本金的利

息的支付”

【分析】

工具G是永续的事实本身并不意味着合同现金流不是对本金及未偿还本金的利息的支付。实际上,永续债具有连续(多项)的展期权。如果支付利息是强制要求且必须永续支付,则合同现金流满足仅仅是对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条件。但是在本案例中,发行人可能被要求递延支付利息,并且递延的金额不再复利计息,导致利息金额不是未偿还本金的货币时间价值的对价。如果递延的金额复利计算,合同现金流是对本金及未偿还本金的利息的支付。

什么情况下确认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 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

- 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约定,在特定的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高顿观点—摊余成本计量

企业业务模式的目标如果仅是持有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则符合摊

余成本计量。

如果金融资产的出售是在接近金融资产期限时进行且出售所得的收入约等

于拟收取的剩余合同现金流量,则该出售可被视为符合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目标。

什么情况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 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 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约定,在特定的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案例分析: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情景】高吉公司预计五年内将有资本性支出。为了筹集资金,高吉公司

将多余的现金投资于短期和长期金融资产。其中,很多金融资产的合同期

限超过Z公司的预计投资期。高吉公司打算持有这些金融资产,但当有机

会时也会出售转而投资回报更高的资产。判断该类金融资产的类别?

【分析】该投资组合经理的报酬基于资产组合的整体投资回报。高吉公司

管理金融资产的目标是通过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的

,因此被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什么情况下确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 如果一项或一组金融资产不属于“为收取合同现金流而持有”或“为收取和出售现金流而持有”的业务模式,则用当按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新的金融资产确认标准对企业的影响以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意图对分类的影响,使金融资产分类更客观。同时,将现行金融资产的四分类模式转变为三分类模式,分类标准更加简化,降低了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和把握。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

高顿观点—金融资产分类需要高度的职业判断

新金融工具准则更偏向“原则导向”。运用业务模式的方法以及“仅为本金及利息的支付”标准需要主体进行高度的职业判断,以确保将金融资产分类到适当的类别。

高顿观点—两个分类标准的顺序

疑问:金融资产分的类有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的优先顺序是怎么样的?解答:高顿认为先进行业务模式评估会更有效,因为这通常会在投资组合的层面进行。然而,运用业务模式和“仅为本金及利息的支付”标准的顺序并不影响分类的结论。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金融负债的分类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金融负债计量变化:当主体自身

信用风险变动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

不是损益。

高顿观点—由于信用风险导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主体可选用公允价值选择权进行会计计量,当自身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时计入当

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有悖于常理而且容易以此方法操纵利润。因此,新的金融

准则要求:由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不是损

益。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什么是嵌入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是指嵌入到非衍生工具(即主合同)中的衍生工具。嵌入衍生工具与主合同构成混合合同。该嵌入衍生工具对混合合同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的方式,应当与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类似,且该混合合同的全部或部分现金流量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变量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不应与合同的任何一方存在特定关系。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 混合合同主合同属于非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原规定处理;

- 混合合同主合同为金融资产:应将混合合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会计处理,不再分拆;混合合同不属于金融资产的,基本继续沿用现行准则关于分拆的规定。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高顿观点—新减值准则的适用

新准则适用于广泛的报告主体,并不是针对行业定制的。非金融机构可采用一种简化的实务操作。可大幅减少执行新准则所需的工作量,但金融领域的报告

主体不能采用简化实务操作。所有报告主体都应当对新准则的影响进行评估。

为了满足新准则的要求,预计报告主体不仅需要变更会计政策,还需修改信贷管理系统

什么是“预期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是指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的加权平均值。信用损失,是指企业按照原实际利率折现的、根据合

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即全部现

金短缺的现值。

高顿观点—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2015年1月31日,高吉公司源生一笔2年期贷款,本金为100,票面利率为5%,按年支付。2015年12月31日,高吉公司估计如果借款人发生拖欠,则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如下:

日期合同现金流量预期现金流量差额

2 0 1 6 年 1 月

3 1 日532

2 0 1 6 年 2 月 1 5 日-2(2 )

2 0 1 7 年 1 月

3 1 日 1 0 57 0 3 5

2 0 1 7 年

3 月 3 1 日- 2 0(2 0 )

所有的差额(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都应包括在贷款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中。

“预期损失模型”的核心—三阶段处理方法

- 第一阶段:对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无显著增加或在资产负债表日信用风险较低的金融工具,按照未来 1 2 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确认损失准备,并根据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 第二阶段:对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尚无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工具,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确认损失准备,但仍根据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 第三阶段:对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客观减值证据的金融资产,按照这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并根据资产摊余成本乘以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 为确定金融工具的拖欠风险是否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主体应将报告日的拖欠风险与初始确认时的拖欠风险进行比较。主体应在每一报告日评估信用

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 无论企业采用何种方式评估信用风险否显著增加,通常情况下,如果逾期超过 3 0 日,则表明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

针对贸易应收款和租赁应收款的简化处理方法

- 针对合同资产或应收款项:若应收款项或合同资产未包含收入准则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应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若合同资产或应收款项包含收入准则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企业可以做出会计政策选择,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 针对租赁应收款:企业也可做出会计政策选择,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则。

高顿观点—简化实务操作

由于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通常是由不具备成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的主体所持有,因此模型提供一些简化操作。简化处理不要求计算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同时也不要求评估何时信用风险发生显著增加。

对于不包含重大融资成分的贸易应收账款或合同资产,减值准备应在初始确认时和应收款的存续期内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进行计量。为便于实务操作,报告主体可使用减值准备计提矩阵来估算这类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

案例分析:对短期应收款使用准备矩阵

高吉公司在报告日持有应收账款组合30,000。其中没有一项应收账款包含重大融资成分。高吉公司仅在一个地理区域经营业务,并且拥有大量小客户。高吉公司使用准备矩阵来计量该应收账款组合的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该矩阵以可观察的历史违约率为基础,并根据包括未来一年经济环境恶化的前瞻性估计加以调整。

预期信用损失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未逾期0. 3%1500045逾期 1- 30 天 1. 6%7500120

逾期 31- 60 天 3. 6%4000144

逾期 61- 90 天 6. 6%2500165

逾期超过 90 天10. 6%1000106

合计30000580

购入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

对于购买或源生的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仅将自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累计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金额作为减值损失或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即使该资产负债表日确定的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小于初始确认时估计现金流量所反映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企业也应当将预期信用损失的有利变动确认为减值利得。

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法”示例

高顿观点—对关键绩效指标和损失的影响

新的减值模型可能会对许多主体的关键绩效指标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银行和其他出借人。由于以下几点原因,该项新模型可能会增加权益和损益的波动性:

在该模型范围内的所有金融资产都确认信用损失—而不仅是那些已发生损失的资产所使用的外部数据可能不稳定—例如,评级、信用利差和对未来状况的预测 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之间的任何转换可能导致相应的损失准备发生重大变化。

高顿观点—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新的减值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可能会具有挑战性。该项新方法很可能会对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服务业主体的系统和操作流程会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新方法对数据和计算的额外要求将包括:

估计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

估计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持续关注相关信息和数据,以确定信用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增加或降低转回的情况有些银行缺乏较为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目前可能因为缺乏相应的数据

和系统而难以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另外,他们在开发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可能有所不足。

1 .5 金融资产转移— 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金融资产转移准则变化的点在哪里?

-

明确资产证券化等特殊业务终止确认的判断标准

-

对企业判断是否保留了对被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提供了更多指引

-

明确了对可能产生的对同一权利或义务的重复确认等问题

-

增加了继续涉入情况下相关负债的计量

-

明确了不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情况下转入方的会计处理

修订后的金融资产转移及终止判断标准基本不变

金 融 资 产 转 移 情 形

会 计 处 理

转 移 了 金 融 资 产 所 有 权 上 几 乎 所 有 风 险 和 报 酬

终 止 确 认 该 金 融 资 产

既 没 有 转 移 也 没 有 保 留 金 融 资 产 所 有 权 上 几 乎 所 有 风 险 和 报 酬

未 保 留 对 金 融 资 产 控 制

保 留 对 金 融 资 产 控 制 权

按 照 继 续 涉 入 被 转 移 金 融 资 产 的 程 度 确 认 该 被 转 移 金 融 资 产 , 并 相 应

确 认 相 关 负 债

保 留 了 金 融 资 产 所 有 权 上 几 乎 所 有 的 风 险 和 报 酬

继 续 确 认 该 金 融 资 产 , 并 将 收 到 的

对 价 确 认 为 一 项 金 融 负 债

高 顿 观 点 — 继 续 涉 入 下 相 关 负 债 的 计 量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 值- 保留的权利的摊余成本+ 承担的义务摊余成本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 值- 保留的权利的公允价值+ 承担的义务的公允价值

1 .6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套期工具的范围“增大”

- 允许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工具指定为套期工具。

高顿观点—新增套期工具

在实务中,用于经济套期目的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工具的例子十分有限。然而,如果企业利用基金投资,而该基金对与商品挂钩的工具进行投资,企业利用该投资对预期购买商品的价格风险进行套期,则可能会产生这种情况

新套期会计准则增加了以下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

- 允许将非金融项目的组成部分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 允许将一组项目的风险总敞口和风险净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目,并且对于风险净敞口套期的列报作出了单独的要求;

- 允许将包括衍生工具在内的汇总风险敞口指定为被套期项目

高顿观点—新增被套期项目

新套期会计对于套期项目的制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非金融项目。

此项改进对于希望仅就非金融项目整体价格风险中的商品价格风险进行套期的企业而言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典型的示例包括航空公司对于其购买的燃料中的原油组成部分进行套期,然而基于现行准则,航空公司则需要将航油燃料整体制定为被套期项目,而非仅仅其中的原油组成部分。

改进套期有效性评估:从“定量”到“定性”

- 取消了现行准则中 8 0 %- 1 2 5 % 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标及回顾性评估要求,代之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更加注重预期有效性评估。

- 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的重点是,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之间应当具有经济关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因面临相同的被套期风险而发

生方向相反的变动,并且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不应当反映被套期项目和套

期工具相对权重的失衡,否则会产生套期无效以及与套期会计目标不一致的

会计结果。

高顿观点—套期关系有效性评估

新套期会计放松了对套期有效性测试的要求,使套期会计可以适用于更多

的风险管理策略,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改进,众多采用套期会计的企业将得以减

轻有效性评估的工作负担。然而,对于拟采用新套期会计模型的企业而言仍有

一些工作是需要提前考虑并准备的。

例如,原有的核算系统及内部流程均着眼于回溯评价有效套期是否在量化

界限的范围内,企业采用新套期会计模型后需要重新审视并更新这些系统及相

关流程。此外,企业在评估套期有效性时可能更多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和估计,

以确定是否有充分的客观依据表明套期关系满足有效性的相关要求。

引入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引入了灵活的套期关系“再平衡”机制,如果套期关系由于套期比率的原

因而不再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但指定该套期关系的风险管理目标没有改变的,企业可以进行套期关系再平衡,通过调整套期关系的套期比率,使其重新满足套期有效性要求,从而延续套期关系,而不必如现行准则所要求先终止再重新指定套期关系。

增加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 会计处理:期权时间价值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首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后续的会计处理根据被套期项目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 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企业交易的经济实质,提供了与其他领域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了会计结果的可比性,减少了企业损益的波动性。

增加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 允许企业对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敞口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方式来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重大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的重大变化(转自中国会计视野)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发布的技术提示 重要提示:本技术提示旨在向各位在第一时间传递相关信息。虽然本技术提示中的信息来源于较为可靠的信息渠道,但由于受时间所限以及尚未取得纸质书籍,因此本技术提示中的信息仍可能不准确及不完整,并且也没有全面列举2010版《讲解》与2008版相比的所有重大变化及其影响。故本技术提示仅可作为目前阶段的初步参考材料使用,请以最终的纸质原书以及技术部根据纸质原书发布的更详细的后续技术提示为准。 据可靠消息,财政部于近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目前正在印制中,预计纸质的书籍将在不久后面世。考虑到该内容对我们今年年审的关系重大,故我们在本期技术提示中,先就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该版本讲解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关联方披露等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版相比的部分重大变化作一概要性的提示。待取得纸质书籍后,我们将尽快组织力量进行详细的新旧比较,并发布更详细的技术提示,必要时还将对本所的新准则下报告模板中的会计政策表述进行调整。请各位留意技术部将于今后发布的后续通知和技术提示。 根据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与《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相比,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关联方披露方面的部分重大变化如下: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 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前实务上一般也是照此办法操作的,新版只是对此正式予以明确,所以预计该条对实务操作的影响不大。) 2、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此条明确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相关直接交易费用的处理,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也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所列的合并报表层面相同的处理原则,即予以费用化。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发布以来,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过多次反复,现在的最终意见与我们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上介绍的观点不一致。待取得纸质原书后,我们将对照原书中的表述修改本所报告模板中的相关会计政策表述。) 3、 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的处理: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9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国境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墓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整理)会计准则年变化.

2010版与2008版的主要变化 2010版与2008版的主要变化如下[1]: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1、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被合并方存在合并财务报表,则应当以合并日被合并方合并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为基础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前实务上一般也是照此办法操作的,新版只是对此正式予以明确,所以预计该条对实务操作的影响不大。) 2、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之和。购买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此条明确了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中相关直接交易费用的处理,即在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也采用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一条所列的合并报表层面相同的处理原则,即予以费用化。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发布以来,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有过多次反复,现在的最终意见与我们在本所“2010年度会计准则最新发展培训班”上介绍的观点不一致。待取得纸质原书后,我们将对照原书中的表述修改本所报告模板中的相关会计政策表述。) 3、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但被投资单位仍然是投资单位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时的处理:

(1)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减少——投资单位应当继续采用权益法核算剩余投资,并按处置投资的比例将以前在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中确认的利得或损失结转至当期损益。 (2)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 ①投资单位应当按照新的持股比例对投资继续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②在新增投资日,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大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如果新增投资成本小于按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按该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营业外收入。 ③在新增投资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新增投资时的原账面价值与按增资后持股比例扣除新增持股比例后的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资本公积。 (上述③为新明确的要求。需关注。) 4、披露 (1)投资者应单独披露其在联营企业的终止经营中所占的份额; (2)长期股权投资构成合营时,合营者应当披露与其在合营中的权益有关的下列承诺的总额,披露时应与其他承诺分开列示: ①与合营者在合营中的权益有关的资本承诺,以及在与其他合营者共同发生的资本承诺中其所占的份额; ②合营者在合营本身的资本承诺中所占的份额。 (上述是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的投资》第38段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的权益》第55段新增的披露要求。)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作者:————————————————————————————————日期:

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趋势 [摘要]: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变化;国际协调; 2006 年2 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成为“我国会计史上新的里程碑”。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己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这样就需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国际协调。 一、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 1、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将“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而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同时取消了“配比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总体上说,新的原则体系,是对原来基本准则中有关基本原则的变更、补充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取消了发出存货成本计算的“后进先出法”

2020年5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整版)程

企业会计准则(2019年8月最新修订完整版)

截止2019年财政部发布了很多新准则或修订准则,它们的执行时间也有所差异,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各项准则的具体执行时间。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7月修订)的执行时间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允许企业提前执行。 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执行时间 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本准则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三、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执行时间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四、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的执行时间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五、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的执行时间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六、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执行时间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七、《企业会计准则第42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的执行时间 本准则自2017年5月28日起施行。 对于本准则施行日存在的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八、《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执行时间 本准则自 2019 年 6 月 10 日起施行。 2006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等 38 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 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7 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废止。 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规定与本准则不一致的,以本准则为准。 九、《企业会计准则第第 12 号——债务重组》的执行时间

企业会计准则变化汇总

2014年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及变化汇总 自2011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先后发布、修订了公允价值计量、合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准则,发起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新一轮变革。为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在2012年发布了一系列准则征求意见稿后,于2014年正式修订了五项、新增了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发布了一项准则解释,并修改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表述。2014年修订发布的准则及变化汇总如下: 序号修订或新增的会计准则备注 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修订 2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修订 3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 4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订 5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修订 6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 7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新增 8 《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新增 9 《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新增 准则变化详细内容 一、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14年7月,财政部作出决定(财政部令第76号),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做了修改,即对“公允价值”重新进行了表述。修改情况如下: 1、主要变化 修改前的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修改后的表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2、基本准则修订的意义 首先,在基本准则修改前,已经印发了新的第39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配合。一方面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做法已经有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因此应该修改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要求和表述;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的确非常重要,从39号准则的印发和基本准则的修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开始正式在会计计量中大规模引入公允计量模式。 其次,对基本准则的修订最主要的目的是服务于经济活动,提升会计活动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规范性等等。 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指南规范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但实务操作中,由于相关规定散见于准则及指南、讲解、解释、年报通知等文件中,不利于从业人员对准则的查询和理解。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单独财务报表》(IAS27)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联营和合营企业中的投资》(IAS28)修订版。因此,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的变化最全版

(财务会计)新会计准则的 变化

新会计准则变化要点 目录 ?第1号——存货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4号――固定资产 ?第6号——无形资产 ?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8号——资产减值 ?第9号——职工薪酬 ?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11号——股份支付 ?第12号——债务重组 ?第13号——或有事项 ?第14号——收入 ?第15号——建造合同 ?第16号——政府补助 ?第18号——所得税 ?第20号——企业合且 ?第22号——金融工具 ?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34号——每股收益 ?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1号――存货》准则变化要点 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存货的成本结转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 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能够资本化。 3、特殊方法取得的存货成本有不同规定。如企业合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

组等取得的存货有新规定。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变化要点 (壹)范围及分类发生变化 范围:新准则只包括长期股权投资 分类:交易性证券投资 可供出售证券 贷款和应收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独立为本准则) (二)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发生了变化 1、同壹控制下的企业合且中,合且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且对价的,应当在合且日按照取得被合且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和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且方以发行股票作为合且对价的,应当在合且日按照取得被合且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股票面值总额作为股本,初始投资成本和股份面值之差,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壹控制下的企业合且及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均以支付的对价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发生变化 ?1、成本法适用范围: (1)无共同控制、也无重大影响的投资企业; (2)实施控制的企业 确认时考虑潜在表决权因素。 ?2、权益法适用范围: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版.doc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18版 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18版 《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本准则对加强和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规范处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财政部相继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等三项具体准则。 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下同〕. 第三条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 第四条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 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六条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第七条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第八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约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017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201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前言 2 0 1 7 年 3 月3 1 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 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 3 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 4 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作为全球财经教育领导者,高顿预计,财政部将相继对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等进行重大修订。结合目前情况,《企业会计准则第1 4 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企业会计准则第1 6 号——政府补助(修订)(征求意见稿)》均已出台多时,鉴于收入准则也将对绝大多数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高顿研究院基于对金融工具准则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等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的理解,权威发布《 2 0 1 7 会计准则最新变化解读报告》! 报告汇总解读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修订意见稿,结合案例研究分析四大类准则变化点及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注意: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内容,具体应以最终文件为准。 ) 2 0 1 7 年 0 5 月 0 6 日

目录 第一部分最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解读 .............................................................................................. 1 .1 修订背景 (4) 1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4) 1 .3 金融资产分类原则 (6) 1 .3 .1 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1 .3 . 2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 ........................................................................................... 1 .3 .3 金融资产分类示例................................................................................................. 1 .4 金融负债的最新变化...................................................................................................................... 1 1 1 .5 嵌入衍生工具的简化处理............................................................................................................. 1 1 1 .6 金融工具减值—以“预期损失模型”替代“已发生损失模型”.................................... 1 2 1 .7 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资产转移判断原则及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 1 8 1 .8 套期会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活动联系更紧密 ........................................................................ 1 9 1 .9 新准则执行时间............................................................................................................................... 2 1 第二部分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2 .1 修订背景.............................................................................................................................................. 2 2 2 .2 修订的主要内容 ................................................................................................................................ 2 3 2 . 3 适用范围.............................................................................................................................................. 2 3 2 .4 收入确认“新模型” ....................................................................................................................... 2 4 2 .4 .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2 .4 . 3 确定交易价格....................................................................................................... 2 .4 .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 ........................................................................... 2 9 2 .4 .5 在主体履行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3 0 2 .5 细化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 .......................................................................................................... 3 1 2 .6 预计实施时间 ................................................................................................................................. 3 1 2 .7 预计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 3 1 第三部分政府补助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 3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2 3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2 第四部分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准则修订意见稿解读.......................................................................... 3 4 4 .1 准则修订的背景............................................................................................................................... 3 4 4 .2 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3 4

2004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变化要点 目录 ?第1号——存货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 ?第4号――固定资产 ?第6号——无形资产 ?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8号——资产减值 ?第9号——职工薪酬 ?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 ?第11号——股份支付 ?第12号——债务重组 ?第13号——或有事项 ?第14号——收入 ?第15号——建造合同 ?第16号——政府补助 ?第18号——所得税 ?第20号——企业合并 ?第22号——金融工具 ?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34号——每股收益 ?第36号——关联方披露 ?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第1号――存货》准则变化要点 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存货的成本结转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 2、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某些存货项目。如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可以资本化。 3、特殊方法取得的存货成本有不同规定。如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取得的存货有新规定。 《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变化要点 (一)范围及分类发生变化 范围:新准则只包括长期股权投资 分类:交易性证券投资 可供出售证券 贷款和应收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独立为本准则)

(二)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发生了变化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以发行股票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股票面值总额作为股本,初始投资成本与股份面值之差,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 ?均以支付的对价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应用范围发生变化 ?1、成本法适用范围: (1)无共同控制、也无重大影响的投资企业; (2)实施控制的企业 确认时考虑潜在表决权因素。 ?2、权益法适用范围: 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 (三)投资差额处理变化 ?原准则将初始入账成本大于拥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部分计入“股权投资差额”;以后分期摊销。 ?新准则因初始计量的变化,不再出现股权投资差额。 (五)权益法下,投资收益的计量变化 (六)减值规定变化 减值计提后不得转回 《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变化要点 (新准则) ?1、概念: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2、两种计量及核算要点 ?(1)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折旧和摊销及计提减值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