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这里分享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一:

[1]黄莹.中国近代女子受教育权的产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付婧.20世纪下半叶以来契丹(辽)音乐史学研究及其思考[D].沈阳音乐学院2014

[3]娄新艺.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05)

[4]滕斐.宋辽时期琵琶音乐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5]段志坚.云南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6]段润涵.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

[7]刘洋.二十世纪内蒙古赤峰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8]廉天雪.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古琴音乐的发展[D].沈阳音乐学院2010

[9]刘楠.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服务与改造[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胡睿.明代河西走廊学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1]陈曙光.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3(57)

[12]胡礼妃.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2012(43)

[13]薛莲.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苍南职业高中民族音乐教学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05)

[14]雷冠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J].成才之路.2010(15)

[15]林莉.当代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解析[J].大舞台.2010(03)

[16]任宇虹.抗战时期西迁高校对西南地区新文学基础教育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

[17]戴琪.寰球中国学生会研究(190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8]牛彩琴.近代宁夏南部山区的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9]林炜.福建教会学校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教育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参考文献二:

[1]邓丽萍.意境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至高追求[J].音乐创作.2013(04)

[2]张可.金湘艺术歌曲的旋律特点[J].大众文艺.2012(06)

[3]王一凡.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朱蓉.钢琴演奏中的琶音[J].电影评介.2009(18)

[5]王扬扬.简梳汉魏六朝相和歌到清商乐的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9(13)

[6]余晓青.浅论声乐钢琴伴奏的艺术魅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9

[7]孙丹红.江苏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伴奏课调查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8]姜洋.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初探[D].沈阳音乐学院2013

[9]王倩.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0]吴晓.格拉纳多斯的《12首西班牙舞曲》之舞蹈元素研究[D].燕山大学2014

[11]韩萌.肖邦夜曲的旋律结构、人文性解释及演奏诠释[D].燕山大学2014

[12]石琳.中国民间舞钢琴伴奏中的几点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3]宁翔良子.威尔第歌剧《弄臣》着名唱段钢琴伴奏乐队思维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0 上学吧论文查重

[14]曲媛.歌剧《卡门》一幕合唱段落的钢琴伴奏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0

[15]刘洋.试论钢琴伴奏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环节[D].山西大学2005

[16]张鹏.穆索尔斯基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声运用特征之探析[D].沈阳音乐学院2013

[17]魏珊.对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伴奏课程建设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8]伍维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金湘的音乐人生[J].音乐创作.2013(03)

[19]曹桦.金湘的艺术歌曲创作[J].人民音乐.2007(09)

[20]刘碧琳.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风格特征与演奏诠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1]孙旗.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的钢琴伴奏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2]金湘.空、虚、散、含、离──东方美学传统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与运用[J].人民音乐.1994(02)

参考文献三:

[1]王夏.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杭州师范大学2009

[2]陆忠波.咏叹之中见“声”“情”[D].福建师范大学2010

[3]姜忠玉.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邹微.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杭州师范大学2011

[5]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7]柏艳.声乐表演艺术心理路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8]闫如玉.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2013

[9]刘青青.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0]林楠.浅析汉乐府民歌《长相知》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D].福建师范大学2013

音乐欣赏论文参考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音乐欣赏心得体会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我们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我们所感受,音乐的内涵不能被我们所理解,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当我听到阿炳缓慢的、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不由自主地在我的心头涌起,当在钢琴上响起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时,我又被它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所深深打动。听到辽阔粗犷的内蒙民歌,不禁让我眼前浮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在这所有的欣赏乐曲中,《黄河大合唱》给了我最震撼的情感体验,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让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下面我将从其创作背景、创作特色及情感抒发、艺术成就三方面来说明我对它的理解。 一、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初稿,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二、创作特色及情感抒发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是《黄河船夫曲》,乐章一开始就采用了大号和大鼓两种乐器,节奏紧促,使人因为音乐的存在,一下子为之振奋。紧接着是男声朗诵,一下把人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音乐剧鉴赏——猫 管理系 130701班李睿 130734020 这学期,我的选修了音乐剧赏析这门课程,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中外音乐剧,并且在第一节课上给我们演唱了很多的音乐剧。当音乐响起,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猫》。 音乐剧《猫》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也是有史以来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剧,也是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头连续公演最长的舞台剧。自从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开始风靡世界21年,共以10几种语言在20几个国家出演无数次。仅仅在伦敦的演出场次就达9000多次。《猫》曾获得七项托尼奖,包括最佳歌剧。而剧中《记忆》一曲则成为现代音乐中的经典。 主要讲的是一年一度的杰克利猫的聚会的故事,在故事中,许多猫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詹尼安点点、剧院猫、厨师猫、摇滚猫、英雄猫、铁路锚、剧院猫等等令人觉得新奇却又觉得亲切的形象让人十分喜欢,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是摇滚猫与铁路猫的故事,摇滚猫的形象张扬有个性,桀骜不驯十分活灵活现,而铁路锚这一形象,让猫穿上马甲,作为铁路秩序的维持员,很有意思,当中的音乐也很好听。 当然,这其中的所有故事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格里泽贝拉的故事,这只早先混迹于人类世界的猫已不受杰里科猫们的欢迎,被排挤被唾弃,但年迈的她仍想回到杰里科猫们之中,先后两次闯入聚会,而这两次的闯入,为我们带来了剧中最经典的曲目——回忆,两次的演唱相似但绝不相同,第一次,更多的是对于往日时光的回忆,当时的美丽已不复存在,而第二次的演唱更加有力,像是对回忆声嘶力竭的控诉,对错误选择的严肃忏悔,我更喜欢第二次的演唱,在演唱之中,她终于像一只猫一样躬下身去,趴在地上,不再像人类一样行走,而趴下之后的再次站起把歌曲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这动情的演唱感动了所有的猫,也打动了所有的观众,最终格里泽贝拉被选上进入杰里科之月,重新来过这一生,这意料之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 分必要的,以下是搜集的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付娜.儿童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xx [2]王扬扬.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师范大学xx [3]王珣.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河南师范大学xx [4]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D].中央音乐学院xx [5]张倩.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河南师范大学xx [6]杜化丽.《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7]刘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贵州 师范大学xx [8]李建荣.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9]桑玉婷.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xx [10]王婷.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 范大学xx [11]王越.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xx

[12]陈兆君.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xx [13]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河北大学xx [14]孙近钧.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5]陈晓静.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河南师范大学xx [16]王哲.临清时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7]徐忠奎.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8]栗晓洋.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9]于琼芳.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参考文献二: [1]王聚伍.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xx [2]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xx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xx

音乐剧产业的现状分析汇总

音乐剧产业的现状分析 汇总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课程论文 标题:中国音乐剧产业的现状分析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班级:B1201 成员:雷xx 曹xx 胡xx 刘xx 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及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 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妈妈咪呀!》中文版总票房达亿元,而原创音乐剧《三个橘子》、《钢的琴》、《大红灯笼》以及《碟》等都凭借完整的剧情故事,完美的制作团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足以证明中国音乐剧的巨大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中国音乐剧市场是一块可以预见的“大蛋糕”,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制作音乐剧,但中国音乐剧的起步太晚,又企图腾飞得快些,难免有些误区,若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目前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并非想象中那般顺利,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国音乐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首先是原版引进,然后是改编中文版,最后是做原创音乐剧”,3个阶段的核心落脚点在于如何本土化,因为音乐剧是西方舶来品。例如,中文版《猫》的场景是垃圾山,所以不同版本的《猫》中,垃

圾山会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做“本地化处理”,这次中文版《猫》在北京演出时,垃圾山里就出现了“鸟笼”等京味元素;《我,堂吉诃德》走的是另一种路径,这部经典音乐剧在得到授权后,由曾为美国百老汇戏剧导演的约瑟夫·格雷夫斯带领一群中国演员排演完成,剧中不论是台词还是唱段,所有演员都用英文完成,在演出形式、舞美、道具甚至是音乐上,导演都有相对较大的改编权限,他可以根据剧场、观众、时间等各种客观环境的不同,而对剧目呈现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或修改。虽然这几部改编的音乐剧反响不错,票房收入较高,但有专家指出,国内大部分音乐剧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它们首轮演出依靠一系列大张旗鼓的宣传,尚有不错的反响。到了第二轮,情况便会明显弱于前一轮,到了第三轮情况显然不容乐观。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1.缺乏资金投入。“除了百老汇音乐剧,国产音乐剧是做文化市场的人最怕碰到的课题,能回避也就尽量回避了,因为基本没有一个赚钱的,能不赔就不错了。”一位从事了多年文化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这些话直接反映了中国音乐剧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资金。在很多中国舞台演出的制作方看来,音乐剧就应该有恢弘的场面、精美的道具、人多势众的舞台,这些外在条件甚至比音乐剧情节本身都来得重要,可出得起这个钱的投资者并不多,就算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以及文化重镇,其间的音乐制作人也轻易不敢碰音乐剧这个话题。例如,在上海,本土音乐剧《狂雪》投资了900万,却只演了5场就不了了之,而有关锦鹏坐镇的《长河》,7场演出也耗去了900万投资。另外,国家对音乐剧这一产业重视程度不高,相关的音乐剧创作扶持政策和引导性政策不完善。 2.演出专有剧场的稀少。毋庸讳言,我们在音乐剧作曲、作词、编剧和编舞等极其重要的具有音乐剧特色的专业方面创作力量薄弱,而缺乏能够展现他们才

音乐剧赏析的论文

我最喜欢的舞剧 这学期,我的公选课神奇的选了音乐剧赏析,本没有抱太大的热情,可是老师每节课都会给我们欣赏一些中外名曲,当灯光轻柔的暗下,音乐响起,随着翩跹的舞蹈,花朵般芬芳的音乐缭绕耳际,指尖以及身体的每个细胞仿佛都开始陶醉,我发现我竟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灵动的音乐和轻盈的舞蹈。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老师将《胡桃夹子》中的一段《花之圆舞曲》单独给我们欣赏。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在公选课下了一会我回到寝室就马上把它载了下来。刚开始音乐很安静,好像是从远方轻轻地慢慢地飘过来,朦胧中透着从容和优雅,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虚幻、美妙、浪漫的童话世界,接着小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饱满抒情的旋律,就好像你置身在一个奇特的花园里,穿着白色的纱裙,踩着舞鞋,一朵两朵三朵,美丽的花一圈一圈一圈在你周围绽放,又好像水珠滴在平静的湖面上荡漾开一朵朵曼妙的水花,优雅轻快,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魔力,总是能把人带到另一个世界,最后,音乐以一段更加活跃热烈的尾声作为节庆狂欢的结束。 其实说实话,我的音乐赏析能力水平很有限,《胡桃夹子》刚刚开始播放的时候,好像是很多很多木偶在荧屏上跳跃起舞,我看到了一个王子出现,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精灵,我听着音乐,享受着视觉的盛宴。 后来,我查了资料,再加上自己观看后的回想,才慢慢懂得整个音乐剧。这是1890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皇家歌剧院之约而作,《胡桃夹子》是取材于法国浪漫派文学家大仲马根据荷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写的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圣诞节,9岁女孩玛利亚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走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小糖果、玩具们都活了起来,在玛丽的带领下同老鼠兵作战。后来胡桃夹子又把她带到果酱山,受到糖果仙子的欢迎,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所带来的快乐。 原来这是小玛利亚的一个美丽而充满幻想的梦。 当音乐一开始,它就把我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这里,所以看得见的东西都是小的可爱的,活泼的但是在孩子的心中又相当具体。小提琴的严重失职显得生机勃勃,描绘出而他和玩家的美丽的幻想世界,接下来是6首特向舞曲。第一首是进行曲,音乐具有生动的画面性,孩子们围着圣诞树上前领取者各种的礼物,你甚至可以感觉到他们的队列规模很小,严肃是装出来的,充满了孩子气,接着是糖果仙子之舞,糖果甜甜的粘粘的,所以用钢琴来表现很自然让人联想到晶莹夺目,五彩缤纷的糖果王国。然后是俄罗斯特列帕克舞曲,舞蹈热烈,表达了一种纯朴的活力和天真的快乐。最后音乐在旋风般的旋转中结束,接下来是阿拉伯舞曲。这是舞剧中咖啡仙子的舞蹈,用音乐来描写咖啡,这可不容易啊,但是作曲家窍门的有用了阿拉伯舞曲来唤起听着的联系,“甜蜜而迷人”木管乐器将这种异国情调的东方舞曲修饰得有滋有味。妈妈的音乐渐弱到消失。中国舞曲是第五部分,这是滑稽舞曲,表现的是茶叶仙子之舞,有长笛和短笛一起演奏主体,然后大管单调低语形成强烈对比,弦乐器跃跃地接过,不过真正的中国舞曲风味很难觅到。芦笛舞曲是玩具牧童吹奏的,一边吹一边翩翩起舞,美妙就在这里充分体现。最后即使我最喜欢的花之圆舞曲,而此时音乐也到达高潮。 整个音乐剧欣赏,不仅是听觉的享受也是灵魂的陶冶,是当今流行歌曲所无法比拟的。 一杯茶,一本书,一支音乐,静静谱写各自的人生。

流行音乐赏析期末论文

方舟流行音乐赏析2班外国语学院14级英本2班1450210068 布鲁斯音乐的发展及影响 通过一学期的流行音乐赏析课程的学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老师最先开始讲述的布鲁斯(蓝调)音乐。 布鲁斯(Blues)是南北战争后,由美国的非洲黑人在困苦的底层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随着黑人生活境遇和思想情感的变化,风格上经历了不同的转变。其对当代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更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布鲁斯的起源有两类,一是在17-18世纪流行于非洲黑奴之间的种植园歌曲(Plantation Song),其特点是洪亮高亢奔放,以田园呼喊(Field Holler)式的独长音为主,没有歌词,情绪伤感。二是产生于19世纪初的灵魂歌曲(Spiritual),其是美国南方黑人在美国白人赞美诗影响下形成的宗教歌曲,英文演唱,五声大调,七声小调,表现了对上帝的诉苦。 布鲁斯的分类又有六种,从时间顺序上排序,分别是: 1.乡村布鲁斯(Country Blues),产生于19末至20世纪初,是布鲁斯的最早 风格,主要乐器为班卓琴(Banjo),形式单纯、音色质朴、歌中充满了呻吟和大量的不协和音。乡村布鲁斯虽然简单,却有比后来的布鲁斯更为直接和刻骨铭心的悲伤。代表人物是查理·柏顿。 2.古典布鲁斯(Classic Blues),产生于20世纪初,是一种女性演唱的商业化 的布鲁斯,以稳定,舒缓为主要特点,与乡村布鲁斯相比,虽被叫做古典布鲁斯,但却显得较为流行,代表人物是妈咪·史密斯(Mamie Smith)。 3.城市布鲁斯(Urban Blues),产生于一战后的美国,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这里分享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一: [1]黄莹.中国近代女子受教育权的产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付婧.20世纪下半叶以来契丹(辽)音乐史学研究及其思考[D].沈阳音乐学院2014 [3]娄新艺.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05) [4]滕斐.宋辽时期琵琶音乐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5]段志坚.云南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6]段润涵.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 [7]刘洋.二十世纪内蒙古赤峰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8]廉天雪.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古琴音乐的发展[D].沈阳音乐学院2010 [9]刘楠.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服务与改造[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胡睿.明代河西走廊学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1]陈曙光.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3(57) [12]胡礼妃.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2012(43) [13]薛莲.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苍南职业高中民族音乐教学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05) [14]雷冠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J].成才之路.2010(15) [15]林莉.当代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解析[J].大舞台.2010(03) [16]任宇虹.抗战时期西迁高校对西南地区新文学基础教育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

经典音乐赏析论文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命运交响曲》蕴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在《中外经典器乐作品鉴赏》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对贝多芬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命运交响曲》了。 这首交响曲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因此这部作品被称作《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命运》)。《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从1805年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得以完成。[1]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情人离他而去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尔后,他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 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等一系列作品中。 [2]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1]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贝多芬继承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

音乐剧欣赏论文

中外音乐剧的欣赏与反思 一直以来,我对音乐剧都有一种敬而远之的畏惧感。从小学过唱歌,弹钢琴和电子琴,最终都被老师授予了个五音不全的称号而半途而废。在大一的时候,几次同学介绍看《歌舞青春》和《妈妈咪呀》等,但由于对外语的抵触和对自己音乐领悟能力的否定,一直都没有勇气进入,只是停留在通俗易懂的国产电视剧的欣赏层面上。 直到这个学期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看了音乐剧,才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音乐剧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深奥难懂。在课堂上看的许多的音乐剧都有诙谐幽默的感觉,即便我们听不懂语言,看着字幕,也很快进入了喜剧的氛围中,享受其中的快乐,真的有一种心灵的放松。 在看音乐剧《发胶》的时候我就深有感触。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被演绎得轻松搞笑,在欢笑过后,我们却又不得不对特蕾西坚韧不拔,执着最求自己梦想的毅力赞叹。如果只是一部普通的“灰姑娘式”的励志剧,也许看过,感慨过没多久也就忘了,它能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整个音乐剧的剧情,音乐与舞蹈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妈妈,我现在是大姑娘了》,那首歌曲给我的感觉就是为《发胶》这部音乐剧中特雷西不顾妈妈的反对,坚持自己理想的情节而量身定做的。同时这首歌也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也是我想要唱给妈妈的歌曲。也许这就是音乐剧不同于普通电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当人物情绪激动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就会配上与剧情情节很吻合歌曲,许多的时候,歌词仍旧是正常说话的台词,但加上了激扬的曲调,就会有正常语言难以表达出来的效果。许多的时候,当演员说说话至激动的时候就很自然地唱了出来,那歌声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不仅好听,而且易唱,易记,使我们不禁地就会产生一种想要随着唱出来的感觉。也许就是这样,那些百老汇优秀的音乐剧大多都会推出几首流行一时的歌曲,他们有的时候比作曲家单独创作出来的歌曲更受欢迎,就如同有些电视剧的主题曲一样。因为音乐剧中的音乐是有背景,有情节的音乐,是有灵魂的音乐。 我还看的另外几部,《猫》,《妈妈咪呀》,《歌舞青春》等,这些音乐剧中的音乐和舞蹈都有一种随心所欲表达情感的感觉,每一段舞蹈和搭配的音乐或歌曲就是角色此刻心情的完美写照。这样的剧情,音乐,舞蹈在情感上的统一就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在观看这样的音乐剧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进入了戏剧中,有身临其境,想要跟着一起唱甚至一起跳的冲动。 看过一部音乐剧,我会觉得很开心,还常常在音乐剧放完后自己哼哼着剧中的歌曲,的确,是获得了压力的释放,烦恼的解脱。然而在欣赏了几部欧美精彩的音乐剧之后,我常常都会陷入一个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一提到音乐剧,大家都想到的总是美国百老汇,是《猫》,是《妈妈咪呀》或是《歌舞青春》,却很少有人能想到中国的某某音乐剧?实话讲,我能想到的或是听大家常说的也就只有《白毛女》而已。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中国却很少能创造出来

流行音乐鉴赏论文

流 行 文 化 赏 析 班级:

摘要 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阳光,感受它的明丽和温暖;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大海,感受它的深奥和玄妙;感受音乐,有时像感受人生,感受它触动心灵的情弦!音乐,不仅仅是一种音与韵,而是在于聆听者用心聆听时,能真实地享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那份美丽心境。只有把自己的心真实地融入音乐,体验与琢磨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心情,才能真实地感受音乐那缕无形的魅力。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它是一种能催人奋发向上,能给人带来愉快,能给人带来伤感,能给人带来心灵上洗涤的一种无形的启示。它像涓涓的溪流,带给人无尽的温暖和慰籍…… 一、音乐给人心灵带来一种无形的启示。 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胜过任何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思想意识,音乐是用“心”去感受的。我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是语言的浓缩,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一个人内心的外在表现。任何人对音乐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到何种程度,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获得这份体会。 当一代宗师贝多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的面对人生。当他创作出一部部经典名作《月光曲》、《献给爱丽丝》、《暴风雨奏鸣曲》……时,他战胜了病魔,这就是音乐给他心灵命运的启示。 我喜欢一个人静夜独处时,让音乐真实地陪伴自己。就这样默默地凝望着夜色,任心绪翻启记忆,点点随着旋律而飞,没有目的也没

有方向,更无半点的限制与阻挠,随意地让自己的灵魂游走在想像的空间,享受音乐下短暂而惬意的心境。喜欢在失意的时候,一个人戴着耳机默享音乐的疗愈,让我所有的不愉快随着轻快的音符消失散尽。我还喜欢在我快乐的时候附着音乐的节拍舞动,耳机里飘出的旋律,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清脆,时而深沉,那个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惬意和愉快。 不经意间,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犹如花草对水的需求一样,当音乐进入生命,它便是我所有快乐和悲伤的源泉。音乐已经伴我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音乐也将永远伴我向前迈进。我想让音乐支撑起我所有的价值与尊严,因为是音乐让我多了一种感受,让世界多了几缕温馨。 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流行音乐的感受又有所不同。 而众所周知,时代是变的,人也是变的,人作为智慧的生物思想也在变,所以引起他们共鸣的音乐也需要不断的变。 在遇到自己心里喜欢爱慕的女孩,男孩会对赵传的《爱要怎么说出口》这种粗犷、无奈且又豪迈的歌声产生心底的共鸣,可当他一旦得到女孩的爱,就会感到这首歌很是乏味。再如校园民谣系列中老狼的那首《同桌的你》,曾几何时,风靡大江南北校园内外街头巷尾男女之间经久而不衰,就是因为它平淡的曲调与曲风唱出离开校园的人们再回首时对那段岁月的眷恋。然而,人是永远在集体中生存的生物,所以当他逐渐溶入新的集体中后,他就会淡化当初听《同桌的你》时的心灵感受,于是《同桌的你》就显得“过时”了,成为当时的“流

音乐欣赏论文

浅谈自己关于音乐欣赏的感受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陶冶人类情操的艺术。尼采曾经说过:“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一首经典的音乐可以传递千年,亘古不变,成为永恒。音乐可以洗涤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心情愉悦;音乐可以使人们忘却烦恼,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音乐可以把人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那里没有竞争、没有烦恼,只有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和动听的旋律,别无他物…… 音乐是一种符号,她表达了的人类的所思所想,她是人类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具有内涵的。音乐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会、思想情怀。人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无论是高兴、悲伤、愤怒还是难过。 我喜欢听歌,尤其是喜欢听周杰伦和林俊杰的歌,最近又喜欢听汪苏泷和徐良的歌。凭着对音乐的喜爱,我选修了《音乐欣赏》这门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只是听听流行音乐而已,所以我想通过音乐欣赏这门课来了解更多的有关音乐的知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音乐欣赏这门课就要结课了。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关于音乐的知识,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 首先,在课上老师您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乐器,通过欣赏这些乐器,我对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领略到了乐曲的奥秘。一个看似简单的乐器,却能演奏出许多美妙的乐曲,这是多么的美妙。不同的乐器各具特色,它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比如说,马头琴为我们表现了大草原一望无际的壮阔;唢呐为我们展现了大西北特有的沧桑;而京韵大鼓则让我们感受了老北京特有的京味儿。不同的乐曲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说号称乐曲之王的钢琴,他的声音明朗清脆,他就像是一名优雅的王子。他或悠扬、或沉稳、或欢快、或忧伤,他的每一种不同的曲调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充满幻想,仔细去品味,宁静的月光与流动的河水尽收眼底;莫扎特的《安魂曲》低沉而缓慢,伴随着阵阵平静的和谐乐,人们的思绪被带

歌剧鉴赏论文

《歌剧鉴赏》课程论文评阅表 :

歌剧《魔笛》赏析 摘要:简单介绍了《魔笛》的写作背景,歌剧中的音乐,故事情节, 关键词:魔笛莫扎特歌剧安魂曲音乐 魔笛(Die ZauberFlote)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Oder die Zauberflo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它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der Wiedeo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使者的委托,写一部《安魂曲》。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9月30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故事的中心情节叙述了,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魔笛》中大量的伦理性象征,对莫扎特的歌剧风格来说是全新的。三个肃穆的和弦开始序曲的缓慢引子,在歌剧中作为萨拉斯特罗的智慧之庙中祭典的一个部分重复出现。“三”这个数字是共济会的理想主义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莫扎特是共济会会员。萨拉斯特罗和祭司们的教义同共济会的人道主义原则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一点,《魔笛》的剧情放在令人联想起古埃及的背景上展开,共济会据说就是源于古埃及的。 接在这些肃穆和弦后面的安祥的小节和变换的和声,象是在养精蓄锐,到序曲的快板部分中,迸发成一股晶莹欢跃的对位洪流。这里的对位也有寓意--令人想起全剧中唯一的一个对位场景,塔米诺和帕米娜在获准参加圣餐礼前愿接受赴汤蹈火考验的那一场戏剧性高潮。序曲中这一段优美的对位织体主要由下面的主题编织而成: 1=E 3/2 1111112171 55555565#45 33442255 这个主题在第二小提琴上开始,然后以赋格方式从一组弦乐器转到另一组,最后,颇像“朱庇特交响曲”末乐章中著名的那段,放弃了赋格而走古典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路子。莫扎特仿佛为了强调象征的寓意,在序曲中途的关键时刻重复那

不同时代流行音乐的比较(论文)

不同时代流行音乐的比较 ——中国乐章 班级:高一七班 组长:陈明哲 组员:王麒刘沛巩凡刘磊肖仁杰选题背景(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流行歌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当代乐坛的影响力也愈来愈大。流行音乐种类较为丰富。可以从不同方式来放松心情,流行音乐的流传时代也较为长久不同阶层、年龄段的人群也都有一首属于各个时代值得留念怀念、流传的歌曲。认识到一个时代的首歌就可以映射出一代人、一个时代的精神所在。流行歌曲从它诞生至今,每一个阶段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文化,甚至思想,它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折射,其多姿多彩的风格,富有个性的演唱,既丰富了人们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 选题目的: 通过做此课题。可让不同阶层、年龄段得人更喜欢流行音乐,更好的接受不同的时代的流行音乐,更加深刻的明白流行音乐的广泛性、通俗性。可让流行音乐被更多人认可,也可让90后孩子体会到不同时代的精神。并更还得传承下去。并以此为基础吸收并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流行歌曲更好地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丰富了人们

的艺术视野,又开拓了艺术创作的广阔天地。 课题内容: 一、中国音乐发展时期(1977—1982年) 1976年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首先是一批新作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 70年代末歌坛上主要流行一些电影作品的歌曲,如:《阿诗玛》《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等,还有一些“文革”前创作的优秀作品《我们的田野》《我的祖国》等。这些作品不仅让老一代人重温了过去美好的时光,也让年轻一代领略到了清新质朴的音乐。这时期的歌曲创作也活跃起来,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泉水叮咚》《祝酒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满山红叶似彩霞》《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军港之夜》《太阳岛上》《校园的早晨》等。这些歌曲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这一时期随着录音机在中国的普及,更为这些歌曲的传唱打开方便之门。歌曲内容反映了人们新的生活,反映了祖国的建设面貌。 多都来自电影插曲,涌现出了大量歌手 代表人物如李谷一、苏小明、朱逢博、郑绪岚、谢丽丝、王洁实、索宝丽、牟玄甫等。在这些歌手中,李谷一和苏小明尤为突出。李谷一在她的演唱中大胆创新,听来更觉情真意切,亲切而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如代表作《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心中的玫瑰》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 师范大学 20xx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D]. 四川师范大学 20xx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 大学 20xx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措施[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xx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xx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20xx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儿童心理发展[D]. 卫生学 论文辽宁师范大学 20xx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 [D]. 天津师范大学 20xx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xx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xx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xx(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xx(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xx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xx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xx [16] 朱亚楠. 河南项城“官会响锣”的考察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xx [17] 刘沛着.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般工业技术论文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xx [18] 曹理,何工着.音乐学科教育学[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9] 扎西娜姆.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xx(06) [20] 程红红. 让教师在音乐中作为,让学生在音乐中有所为--重返音乐课堂教学引发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 20xx(30)

大学生音乐鉴赏论文---浅谈贝多芬

浅 析 贝 多 芬 文传张申慧 22号

浅析贝多芬 文传张申慧 22号最开始去了解贝多芬是高中学播音的时候,那时候又一遍文章叫《月光曲》,讲述的是传说贝多芬月光曲的由来。看文章把月光曲形容的很美的样子,于是便搜来听听,由此,变喜欢上了贝多芬的音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 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 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100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 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1段1分18秒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 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 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因此在第一乐章中 那支叹息的主题融人了他的忧郁的思绪。有人曾借助想象力解释了这个乐章说 “第一乐章犹如月之初升,充满希望,但被浮云所掩,万影俱逝,令人悲从中来”。 第二乐章——小快板 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 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冥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得非常完美。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2段1分13秒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二乐章是个小快板。作为过渡性乐章,音乐情绪趋于柔和温馨,像是回忆昔日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乐章中的两个音乐主题仿佛是抚慰着创伤的

音乐鉴赏课论文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 通过对音乐剧<猫>的赏析,使我对音乐剧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剧,不仅仅是音乐,其还融入了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等,表演形式比较随意,多元,音乐部分通俗易懂,正是音乐剧这种表现形式和众多元素的加入深深的吸引了我。《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猫》其实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关系和扣人心悬的内容,但正是这份简单让人们认识了很多东西,明白了一些简单的道理。我们通过每一只猫的肢体表演,通过他们的言行,看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勇敢,有的迷人,有的狡猾,有的慈祥……让观众感觉自己仿佛与猫为伍了,是在自己的的世界里扮演自己的角色。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在一部音乐剧作品中,戏剧,音乐舞蹈通常不是那么壁垒分明,而是相辅相承,在绝大多数音乐剧中,歌唱舞蹈与对白是交替使用。而音乐剧《猫》的音乐与舞蹈一样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全剧几乎有舞必有歌,随着不同角色的出场不断地变换音乐主题。从猫之命名、Jellicle舞会之邀、到唱反调的搞怪猫?、再到年华褪去的Grizabella?,音乐从最初的由远渐近,到摇滚乐风的「The?Rum?Tum?Tugger」,以及《memory》,配乐从大提琴沉稳的弦乐低音,中间大提琴木管乐的舒缓,慢慢到铜管乐来势汹汹的气势,无不令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通过《猫》,我们不仅享受到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盛宴,同时也让我们 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要敢于面对自己丑陋的一面,敢于坦诚的说出自己的 需要,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要勇于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我想,其实 猫的世界深处就是在诠释人间的风景,这些猫展示出的喜悦、彷徨、失意、 沮丧,以及温暖、回忆等等种种个性,其实都是拟人化的表术,猫和我们 人类一样,都需要爱与宽容,更需要大家的尊重……。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论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时,校园歌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的大多数情歌都比较高质量,歌曲歌词简单平淡却又真实深刻的折射了人生,曲调悠缓动听并且总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例如王菲,陈奕迅,张雨生等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如今仍在乐坛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还有很多经典的歌曲,诸如《红豆》之类的经典情歌至今风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而校园歌曲大多成了永恒的经典流传下来,像《同桌的你》,《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些歌曲每在毕业之际几乎都可以听到。 以上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全胜时期的一个简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音乐都成为了经典,但现在的乐坛情况却不尽人意。如今的乐坛出现的歌手一批又一批的,却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歌手能长久屹立不倒,由此可见经典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音乐成为流行,随后这种音乐中好的就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而不好的就会被遗忘被另一种代替,依次类推下去。在前几年,这种感觉依旧很强烈,一提到当时的流行总能很快的想到几首歌,而当这个时期过去,就会有几首歌被人们所铭记;但现在,我却不清楚这个时代的流行在哪里?似乎音乐的世界变得很复杂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几乎将它染得看不见原有的颜色了。以前提起流行就很自然地将它与好的经典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提起流行我们想到的总是一些恶搞的歌词很恶俗的或根本没有内涵的歌,而这些歌人们却甘之如饴。像《爱情买卖》,这首歌的曲调算是不错的,歌手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很有特点,但是我却不明白它的内涵到底在哪(这里并不是批判也不是讽刺这位歌手,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直白的歌词,到底是要讽刺爱情的背叛还是要抨击现实的黑暗呢?而流行还有另一种形成方式,那就是人们的“恶作剧”。《最炫名族风》可以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但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却让它面目全非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完全变成了一首搞笑供人娱乐的所谓的“神曲”。总结而言,音乐的本质没变,但流行的本质却变了。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好的经典的有韵味的有内涵的,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恶搞的能满足一时之乐的或是歌词很极端的这些歌上面,至于歌曲本身的歌词曲调内涵感情就完全忽略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