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第2节氮的循环

第1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的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些转化是从氮的一种化合物到氮的另一种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不是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含氮化合物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动物尸体腐烂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D.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高温、高压催化剂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3H2

2NH3;动物尸体的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的固氮过程是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把氮气转换为氨;高能固氮是将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进入土壤后转化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而使其茂盛。

答案:B

2.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比较稳定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

解析:N 2不能在O 2中燃烧,与O 2在闪电时反应生成NO 。

答案:B

3.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 .闪电使N 2转化为NO

C .合成氨

D .豆科植物将N 2转化为NH 3

解析: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A 项中没有生成化合态氮,B 、D 两项是自然固氮,C 项合成氨是人工固氮。

答案:C

4.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假设无N 2O 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

解析:3NO 2+H 2O===NO +2HNO 3 Δn

3 1 2

3V 4 V 4 V 2

余下的NO 、N 2共V 2,其中NO 是V 4,则N 2也是V 4,NO 2为3V 4

,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1∶3。

答案:C

5.下列对NO 、NO 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NO 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

B .NO 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 2和O 2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

D.NO、NO2互为同素异形体,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解析: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NO2和碱反应后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NO,故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NO2与H2O反应,且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化合生成NO,故B错误;NO、NO2在氧气参与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故C正确;NO、NO2之间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答案:C

6.在一大试管中装入10 mL NO倒立于水槽中,然后向其中缓慢通入6 mL O2(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B.试管内气体呈无色,是4 mL NO

C.试管内气体呈无色,是2 mL O2

D.试管内液面上升

解析:根据4NO+3O2+2H2O===4HNO3可知,V(NO)∶V(O2)>4∶3时,NO有剩余。由题意,V(NO)∶V(O2)=5∶3可知,NO剩余2 mL,试管内液面上升。

答案:D

7.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NO、SO2、NO2、Cl2中的一种,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放置后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原试管充满NO2的是()

解析:NO2溶于水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故溶于水后剩余原体积1

的NO,B选项表示NO2溶于水的体积变化。

3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4分)

8.(2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

⑦H2S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__(写字号)。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进入。

(3)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使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气体由_____________口进入。

解析:由B口进入适宜于比空气重的气体,由A口进入适宜于比空气轻的气体。

答案:(1)②④⑦⑧(2)①③⑥A(3)①③⑤

(4)①②③④⑥⑧ B

9.(22分)现把盛有48 mL NO、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同温同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 mL,则:

(1)原混合气体中,NO是____________ mL,NO2是________mL。

(2)若在剩余的24 mL气体中,通入6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________mL。

(3)若在剩余的24 mL气体中,通入24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________ mL。

若在原48 mL NO和NO2气体中,通入________ mL O2,倒置于水面上,气体会全部被吸收。

答案:(1)1236(2)16(3)6(4)18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5课_课时作业

第二单元第五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学业水平测试)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A) A.古希腊B.古罗马 C.英国D.美国 [解析]古希腊民主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所以题干中提到的源头“她”是指古希腊。 2.(2018·遵义高一期末)“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D)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解析]材料强调“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显然这是“独立自治”之意,D项正确。 3.(2018·江门高一检测)梭伦改革的一项措施被认为“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该项改革措施应该是(A) A.废除债奴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 C.设立陪审法庭D.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驱走了贵族经济上残酷统治的黑暗,给广大平民带来了光明”,梭伦废除所有债务,这为雅典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创造了条件,故A项正确。 4.(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C) A.才能B.血缘 C.收入D.道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按照财产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因此,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收入,C项符合题意。 5.(2018·通化高一联考)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一变化有利于(A)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 C.产生高素质领导者D.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 [解析]“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说明选举不再由贵族掌控,故A项正确;B项中一切政务说法绝对;抽签选举难以选拔出高素质领导者,故C项错误;雅典仍然是贵族掌握国家权力,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必修1 第二章2.1 函数概念 课时作业

[学业水平训练] 1.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f (x +1)的定义域是( ) A .[-2,0] B .[-1,1] C .[1,2] D .[0,2] 解析:选A.∵f (x )的定义域是[-1,1],∴-1≤x +1≤1?-2≤x ≤0,故选A. 2.下列对应或关系中是A 到B 的函数的是( ) A .A ∈R ,B ∈R ,x 2+y 2=1 B .A ={1,2,3,4},B ={0,1},对应关系如图: C .A =R ,B =R ,f :x →y = 1x -2 D .A =Z ,B =Z ,f :x →y =2x -1 解析:选B.对于A 项,x 2+y 2=1可化为y =±1-x 2,显然对任意x ∈A ,y 值不唯一,故不符合.对于B 项,符合函数的定义.对于C 项,2∈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对于D 项,-1∈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 3.与函数y =x 相等的函数是( ) A .y =(x )2 B .y =3 x 3 C .y =x 2 D .y =x 2 x 解析:选B.A 中,函数定义域为[0,+∞). C 中,y =|x |与y =x 的解析式不同. D 中,函数的定义域为{x ∈R |x ≠0}. 4.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则底边长y 关于腰长x 的函数关系为y =10-2x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R B .{x |x >0} C .{x |0y ,即2x >10-2x ,x >5 2 . 综上可知5 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全集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2:“嫦娥二号”奔月模拟图。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卫星 B.图中包含两级由自然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 C.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嫦娥二号”奔月途中,与地球组成天体系统 2.有关“嫦娥二号”卫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奔月途中工作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B.在地月转移轨道段未飞出地月系 C.在其飞出地球大气层的奔月途中属于天体 D.在月球上探寻到存在生命的证据 解析: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第2题,“嫦娥二号”卫星在奔月途中,满足天体的条件;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提供能量来完成其工作;“嫦娥二号”在奔月过程中都未脱离地月系;从目前情况看,月球上还没有存在生命的证据。 答案:1.C 2.D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重温童谣,据此回答3~5题。 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恒星、行星、卫星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4.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⑤总星系⑥宇宙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5.童谣中涉及的天体系统共有() A.一级B.二级 C.三级D.四级

答案:3.A 4.D 5.B 6.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 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解析:选B。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具有庞大的体积、质量,吸引着众多天体在一定轨道上围绕其旋转。据此回答7~8题。 7.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上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8.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解析:第7题,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而共面性指的是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第8题,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会对地球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因白天气温过高,而使表面无液态水存在,不利于生命物质的合成。大气的存在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有关。 答案:7.B8.B (2012·枣庄高一检测)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于2011年与俄罗斯合作共同开展火星探测活动。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材料回答9~10题。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逆辐射强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10.在八颗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其主要表现是()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和成分相同 ②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和地球的温度比较适宜 ④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④D.①④ 解析:第9题,行星表面的温度与距日距离有关,火星距日较远,温度较低。第10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接近且较适中;由于火星和地球赤道面与轨道面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 作业

第2节氮的循环 第1课时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以及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的元素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些转化是从氮的一种化合物到氮的另一种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不是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含氮化合物的是() A.工业合成氨 B.动物尸体腐烂 C.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D.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高温、高压催化剂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3H2 2NH3;动物尸体的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的固氮过程是在生物酶的作用下把氮气转换为氨;高能固氮是将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进入土壤后转化成硝酸盐,被植物吸收,而使其茂盛。 答案:B 2.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比较稳定 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况下,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跟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时,氮气是氧化剂

解析:N 2不能在O 2中燃烧,与O 2在闪电时反应生成NO 。 答案:B 3. 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 A .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 .闪电使N 2转化为NO C .合成氨 D .豆科植物将N 2转化为NH 3 解析:固氮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A 项中没有生成化合态氮,B 、D 两项是自然固氮,C 项合成氨是人工固氮。 答案:C 4.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假设无N 2O 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 解析:3NO 2+H 2O===NO +2HNO 3 Δn 3 1 2 3V 4 V 4 V 2 余下的NO 、N 2共V 2,其中NO 是V 4,则N 2也是V 4,NO 2为3V 4 ,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1∶3。 答案:C 5.下列对NO 、NO 2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NO 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是酸性氧化物 B .NO 2可用排水法收集,且可由N 2和O 2化合而得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课时练习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主要是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的验纯 C.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胶头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解析:选B A、D项防止污染原试剂,B项防止可燃性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项防止漏气。 2.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B.可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 C.用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D.尝一下实验室里酒精的味道 解析:选A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在闻有毒气体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实验室里,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3.下列仪器常用于进行物质分离的是( ) 解析:选B 应用烧杯、漏斗、玻璃棒等可进行过滤操作,可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 4.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玻璃棒 C.蒸发皿D.酒精灯 解析:选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免外洒;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液体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5.下列生产、生活、实验中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进入煤矿井下作业,戴上安全帽,用帽上的矿灯照明 B.节日期间,可以在热闹繁华的商场里燃放烟花爆竹,欢庆节日 C.点燃打火机,可以检验液化气钢瓶口是否漏气 D.实验室里,可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及时用玻璃棒搅拌,配制稀硫酸 解析:选A 煤矿中的瓦斯气体和液化气都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A正确,C不正确;燃放烟花爆竹应在人少的空旷处燃放,B不正确;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容易因放热过多而导致酸液沸腾溅出,D不正确。 6.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如遇到电线着火,应该先关掉电闸 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 C.不慎将稀盐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 解析:选D 关掉电闸以防二次伤害,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以防爆炸,B正确;酸溅到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伤害,D错误。 7.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D.铁架台(附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选D 由过滤装置可知使用的仪器是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注意滤纸是实验用品不属于实验仪器。 8.下列混合物适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KCl、NaNO3B.水、酒精 C.Na2CO3、CaCO3D.MgSO4、ZnSO4 解析:选C A、D两组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过滤法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水与酒精都是液体,互溶后仍都可以透过滤纸,因此也不能采用过滤法分离;C组中Na2CO3能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可采用过滤法分离。 9.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过滤B.蒸发C.加热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填字母)? (1)除去NaCl溶液中的AgCl悬浮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氮的循环 氨与铵态氮肥 硝酸及其应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气与氮的固定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演示实验】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作业7[ 高考]

课时作业(七) [学业水平层次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 的说法。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箭头是 ( ) A.①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 对。第2题,“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 1.B 2.C 3.“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放射性元素衰变 【解析】据题意可见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可见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 【答案】 B 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完成下题。 4.“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题文“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把吸收的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桶,提高了水的温度,D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6.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 )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 【解析】第5题,图示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由冷热不均导致,读图分析,A地气压高,温度低。A错。垂直方向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B错。B地气压低,温度高,C 错。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D对。第6题,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为白天,吹海风,A对。 【答案】 5.D 6.A 下图中①、②是等压面,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8.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A.a B.b

必修一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3 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迁峰会业已闭幕,中国作为主动参与制订客观标准的 创建者,其在峰会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 B.2012年4月10日晚,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洛阳国花园工作人员表示,盛 花期在14日以后,届时人们将能看到浩如烟海 ....、千姿百态的牡丹。 C.园内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 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树有198棵,一棵棵 古树老态龙钟,如白衣苍狗 ....,在风雨中飘摇。 D.热播电视剧《蜗居》针砭时弊,描述了当今都市持续攀升的房价下各阶层的 生活情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瑕不掩瑜 ....,剧情过多讲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有 炒作的嫌疑。 解析:A项,“可圈可点”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后多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于此处使用对象不当。C项,“白衣苍狗”意思是白衣般的浮云,刹那间又变得像黑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用于句中属于适用对象不当。D项,“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句中先说的是剧情的优点“瑜”,后说的是剧情的不足“瑕”,应使用“白璧微瑕”。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色已晚,我只得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红旗渠精神”展览大厅,抬眼望去,只见长安街两旁华灯初上,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映照着中南海的绿树红墙。 B.此次布克文学大奖,希拉里·曼特尔不仅拔得头筹,将5万英镑收入囊中,而且她的这本小说也有望可能获得世界关注,进一步热销。 C.众所周知,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许多火灾的起因就是由于使用了质量低劣的电线、电缆造成的。 D.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二届中国全国冬季运动会1月3日晚上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开幕式。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改为“犹如千万朵白玉兰含苞待放”,这样方能与前面的主语“华灯初上”搭配。B项,成分赘余。“有望”意思是有希望、有可能,后面再加“可能”就犯了语意重复的语病,可以将“可能”删去。C项,结构混乱。“火灾的起因就是……”与“由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以把“的起因”删除。 答案:D 3.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2009.11 【学习目标】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重点】 氨气与水的反应及还原性。 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 【自学过程】 3、氨与铵态氮肥 1)氨物理性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 所得溶液称,呈性。 氨水中存在粒子 问题一: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各自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二: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具有下列性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与酸的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若用一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可观察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NH 3 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与氧气的反应 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氨具有性。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为)、 和氮肥——尿素[CO(NH 2) 2 ] 2) 铵盐 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受热容易分解。如: NH 4 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NH 4HCO 3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现象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碱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3)NH 3 的制取 实验室中可以用和(填化学式及状态)共热制NH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法收集 NH 3。检验集气瓶中的NH 3 的是否已收集满,方法 是。可以用来干 燥NH 3。(选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P 2 O 5 ) 针对性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 4 + B、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NH 3 C、NH 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 2 共热生成NO 2 D、NO、NO 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 3 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 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C. 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 NO是红棕色气体 3、现有A、B、C三种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 2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但却能与O 2 反应生成C,A和C都能溶于水,前者呈碱性,后者呈酸性,两者水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的溶液,请填答A、B、C、D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1化学实验安全过滤和蒸发 一、选择题 1.图标所警示的是() A.当心火灾——氧化物 B.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C.当心爆炸——自燃物质 D.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 【解析】图标画的是火苗的形状,因此表示易燃物质,当心火 灾。 【答案】 B 2.根据中国民航总局规定,旅客乘坐飞机时,可以较大量随身携带的物质是() A.硫黄B.氯酸钾 C.硝酸钾D.碘盐 【解析】硫黄是易燃品,氯酸钾、硝酸钾是易爆品。易燃、易 爆、腐蚀品等是旅客乘坐飞机时的禁带物品。 【答案】 D 3.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如果较多浓H2SO4沾到皮肤上,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D.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解析】较多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先用柔软的布或纸拭去,然后再用大量水冲先,最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如果先用水冲洗,则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会灼伤皮肤。 【答案】 C 4.有些化学仪器加热时需要放在石棉网上,但也有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下列各组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A.试管、蒸发皿B.试管、烧杯 C.试管、平底烧瓶D.蒸发皿、圆底烧瓶 【解析】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均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需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答案】 A 5.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其第一步操作是将足量 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①试管、②瓷坩埚、③坩埚钳、④泥三角、⑤酒精灯、⑥烧杯、⑦量筒中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 A.⑤⑥B.①⑤ C.②③⑤D.②④⑤ 【解析】灼烧固体要用到坩埚,而坩埚要放在泥三角上,此外 还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坩埚钳为金属仪器。 【答案】 D 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拿,A选项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C选项错误;托盘天平称量药 品时应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接触托盘,且只能精确到0.1 g,D 选项错误。 【答案】 B 7.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⑤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⑥碱液流到桌子上,先加稀醋酸溶液中和,后用水洗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D.全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①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②____________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③__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④__________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⑤_______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⑥____________。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 3.东亚位于⑦____________东部,东临⑧___________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⑨_________之间、⑩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________________、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热带雨林气候是在?__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________带有很大的关系;在?__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2题。 1.该气压分布状况的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图中G2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D.冰岛低压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 4.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2009—2010学年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002 使用时间2009/12/1 编制人:赵慧丽 审核人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使用说明】 1. 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然后自学。 2. 课上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 分小组展示规定的展示内容,规范快速,声音洪亮。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全面了解和掌握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会制备氨气和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 验。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 力。 3.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 氨和铵盐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 ⑴氨 ①物理性质 氨是 色 气味的 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 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 体积氨气。 喷泉试验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氨气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 性的物质。 ②化学性质 a.与水的的反应 氨的水溶液叫 ,氨水显 性。 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 和 。 b.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生成氯化铵,该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用途:可以用来鉴定氨气的存在 c.氨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体现了氨气的 性 用途: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⑵铵盐 ①铵盐受热分解 NH 4Cl 受热会分解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 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③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 (4)验满方法: (5)尾气处理: 二、合作探究 1. 氨气溶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分析氨水的成分,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2. 写出NH 3 与H 2SO 4 、 HNO 3的反应方程式。 3. 能否用其他的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举例说明。(口头展示) 4.总结铵盐的通性(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总结)(口头展示) 5.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溶液的反应,以NH 4Cl 和NaOH 溶液反应为例,写出离子方程式。 6.如何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7.收集氨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口头展示) 8.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写出1—2种即可) 9.怎样合理的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口头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在1L1mol/L 的氨水中( ) A .含有1molNH 3 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mol C .含NH 3·H 2O1mol D .含NH 3、NH 4+、NH 3·H 2O 共1mol 2.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 分别是( )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高一化学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3.2 氮的循环

3.2 氮的循环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氮的存在形态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的化合物。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N2与O2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NO2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含氮化合物(如HNO3、氮肥等)。 二、氮气: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 ?溶解性: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放电2NO ?与氧气:N2+O2===== ?与氢气:N2+3H22NH3 ?与镁:N2+3Mg点燃Mg3N2 3.用途 ?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氮气因为性质稳定,经常用作保护气,比如用于焊接金属 ?液氮可用作冷冻剂,应用于医学领域 4、氮的固定 (1) 概念: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2) 分类: ?自然固氮:主要包括生物固氮和高能固氮 ?人工固氮:主要包括合成氨固氮和仿生固氮

三、氮的氧化物: 1 2. 注意事项: ?酸酐的问题:N2O3是亚硝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 ?颜色的问题:只有NO2是红棕色气体,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污染的问题:氮的氧化物都具有毒性,而且都是大气污染物,3. NO和NO2 (1)物理性质 ?色味态:NO是无色无味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溶解性:NO难溶于水,NO2易溶于水 ?密度:NO比空气略小,NO2比空气大 (2) 相互转换 ?NO→NO2:2NO+O2====2NO2 ?NO2→NO:3NO2+ H2O====2HNO3 + NO (3)影响 ?NO:是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但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 ?NO2:能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四、氨气: 1.物理性质 (1)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常温时,1体积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套课时作业第二章 2.2 第1课时

2.2 基本不等式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不等式及推导过程.2.能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比较两实数的大小.3.能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和求最值. 知识点 基本不等式 1.如果a >0,b >0,ab ≤a +b 2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其中a +b 2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 2.变形:ab ≤?? ??a +b 22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a + b ≥2ab ,a ,b 都是正数,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1.对于任意a ,b ∈R ,a 2+b 2≥2ab .( √ ) 2.n ∈N *时,n +2 n >2 2.( √ ) 3.x ≠0时,x +1 x ≥2.( × ) 4.若a >0,则a 3+1 a 2的最小值为2a .( × ) 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例1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第一年产量为A ,第二年的增长率为a ,第三年的增长率为b ,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 (a ,b ,x 均大于零),则( ) A .x =a +b 2 B .x ≤a +b 2 C .x >a +b 2 D .x ≥a +b 2 考点 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题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答案 B 解析 第二年产量为A +A ·a =A (1+a ), 第三年产量为A (1+a )+A (1+a )·b =A (1+a )(1+b ). 若平均增长率为x ,则第三年产量为A (1+x )2. 依题意有A (1+x )2=A (1+a )(1+b ), ∵a >0,b >0,x >0, ∴(1+x )2=(1+a )(1+b )≤?? ??(1+a )+(1+b )22 , ∴1+x ≤2+a +b 2=1+a +b 2,∴x ≤a +b 2. 反思感悟 基本不等式 a +b 2 ≥ab 一端为和,一端为积,使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要善于利用这个桥梁化和为积或者化积为和. 跟踪训练1 若02ab ,a 2+b 2>2ab , ∴四个数中最大的应从a +b ,a 2+b 2中选择. 而a 2+b 2-(a +b )=a (a -1)+b (b -1), ∵00时,求12 x +4x 的最小值; (2)当x <0时,求12 x +4x 的最大值; (3)当x >1时,求2x + 8 x -1 的最小值; (4)已知4x +a x (x >0,a >0)在x =3时取得最小值,求a 的值. 解 (1)∵x >0,∴12 x >0,4x >0. ∴12 x +4x ≥212x ·4x =8 3. 当且仅当12 x =4x ,即x =3时取最小值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