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12T14:36:56.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朱卫华[导读] 外科手术中骨科大手术所需操作时间最长,出血最多,创伤也最大,很多时候必须进行输血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朱卫华(广西北海市中医医院 536000)

【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044-02

【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则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与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异体血,降低输异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骨科大手术

外科手术中骨科大手术所需操作时间最长,出血最多,创伤也最大,很多时候必须进行输血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众所周知,手术中输入血库中预存的异体血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且偶尔还会遇到血源紧张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康复[1]。近几年兴起的回收式自体输血能缓解这种矛盾,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我院回收自体血液后回输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5-88岁,平均(46.8±1.2)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6-76岁,平均(43.8±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凝血障碍、高血压及肿瘤患者。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中出血进行回收处理。术前先应用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管道,手术开始切皮后即启动负压回收血液。回收时合理调节负压,控制抗凝剂滴入量:回收血液量=15:100,设置定量收集,到达设定量后由机器自动开始洗涤和过滤,之后注入专用贮血袋,再回输给患者。对照组患者则直接吸除出血,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输异体血。两组患者术中都给予严密体征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变化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Hb与Hct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变化(-x±s)

注:1)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异体血量、比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异体血输入量及比例

注: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94.5557,P<0.0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X2=16.4835,P<0.05)。

3.讨论

一般骨科大手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术中输血需求大[2],多数只能靠血库库存血液进行补充,由此不仅加大了血库的存血负担,也增加了患者自身的经济负担[3],即使这样异体血输入后还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隐患,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异体血输入需求现已成为骨科手术中的重大课题之一[4]。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洗涤过滤再回输给患者自身,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血库负担与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避免了血液疾病传播,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本组研究资料结果证明虽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输入异体血量和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综上所述,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减轻了社会及患者的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海辉,于巍,陈远声,黄文斌,张子江.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3(23):3560-3561.

[2] 李行勇,李乔.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14):2146-2147.

[3] 韩福旺,林彤.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6):67-69.

[4] 顾观金,吕一.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的新体会[J].中医正骨,2012,24(11):37-38.

[5] 刘昌举.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180例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48-149.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12T14:36:56.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朱卫华[导读] 外科手术中骨科大手术所需操作时间最长,出血最多,创伤也最大,很多时候必须进行输血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朱卫华(广西北海市中医医院 536000) 【中图分类号】R82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044-02 【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则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与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异体血,降低输异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回收式自体输血骨科大手术 外科手术中骨科大手术所需操作时间最长,出血最多,创伤也最大,很多时候必须进行输血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众所周知,手术中输入血库中预存的异体血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且偶尔还会遇到血源紧张供不应求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及术后康复[1]。近几年兴起的回收式自体输血能缓解这种矛盾,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我院回收自体血液后回输技术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5-88岁,平均(46.8±1.2)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6-76岁,平均(43.8±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凝血障碍、高血压及肿瘤患者。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术中出血进行回收处理。术前先应用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管道,手术开始切皮后即启动负压回收血液。回收时合理调节负压,控制抗凝剂滴入量:回收血液量=15:100,设置定量收集,到达设定量后由机器自动开始洗涤和过滤,之后注入专用贮血袋,再回输给患者。对照组患者则直接吸除出血,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输异体血。两组患者术中都给予严密体征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变化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Hb与Hct值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变化(-x±s) 注:1)组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异体血量、比例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异体血输入量及比例 注: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94.5557,P<0.0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X2=16.4835,P<0.05)。 3.讨论 一般骨科大手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术中输血需求大[2],多数只能靠血库库存血液进行补充,由此不仅加大了血库的存血负担,也增加了患者自身的经济负担[3],即使这样异体血输入后还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隐患,增加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异体血输入需求现已成为骨科手术中的重大课题之一[4]。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采用先进设备回收术中出血,经过洗涤过滤再回输给患者自身,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血库负担与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避免了血液疾病传播,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本组研究资料结果证明虽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患者输入异体血量和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综上所述,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安全性,减轻了社会及患者的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海辉,于巍,陈远声,黄文斌,张子江.控制性降压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3(23):3560-3561. [2] 李行勇,李乔.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14):2146-2147. [3] 韩福旺,林彤.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2,13(6):67-69. [4] 顾观金,吕一.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的新体会[J].中医正骨,2012,24(11):37-38. [5] 刘昌举.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180例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48-149.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l、只要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i。或红细胞压积>O.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i。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t) 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红细胞压积)≥O.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O.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 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 回收血禁忌症: 1、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 2、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羊水或消毒液污染。 3、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 4、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 注: ①自体贮血的采血量应根据患者耐受性及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有些行自体贮血的患者术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术中应予重视。 ②适当的血液稀释后动脉氧含量降低,但充分的氧供不会受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

回收式自体输血操作规程 回收式自体输血就是用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与适当的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手术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再回输给患者本人的一种输血方法。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不但可以节约血液资源和避免异体输血的危险,而且回收的自体血红细胞半衰期与正常红细胞无差异,其抗渗透压细胞溶解能力及2,3-二磷酸甘油酸、三磷酸腺苷含量均高于库存血,有更好的携氧能力。各项研究表明,对于清洁无污染的手术,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目前,自体血液回收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它适用于创伤、战伤伴随大量的失血及各种手术,尤其是那些出血量较大的肝脏外科、心脏血管外科、整形外科、急诊创伤外科及器官移植等手术。将手术中或手术后流出的血液收集、再输注,可以使患者流出的自体血液不白白浪费,节约血液资源并减少对异体血液的需求量。战时与平时救治大出血患者,如一时找不到相合的血源,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应急措施。血源不足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帮助需血量大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根据是否对回收的血液进行洗涤可将其分为非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术中回收血液是将手术野流出的血液回收,其血液有凝集性,必须使用抗凝剂抗凝。洗涤式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将回收血经抗凝、离心和清洗,去除其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最终得到浓缩的红细泡。 (二)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 手术后6个小时引流出来的血液可以回收。由于手术后或外伤时回收的血液中纤维素已被清除,其血液无凝集性,所以不需要加抗凝剂抗凝。 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 当体内的血液一旦离开血液循环,流到伤口部位时,血液成分就发生了变化。因此,了解流出血管外血液的血液学特性变化,对于掌握自体血回输时对受血者的影响十分重要。 (一)红细胞携氧功能 未经洗涤的回收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Hct也相当低,仅为0.25左右。由于回收的红细胞中有部分受损,致使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的血源。为进一步规范自体输血,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自体输血的申请 (一)自体输血应由患者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二)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体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三)自体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第二条自体输血的方法 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患者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O.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 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

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红细胞压积≥O.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O.25。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

自体输血概述

自体输血概述 一、自体输血发展简史 自体输血的历史已有100余年,早在1818年,英国的一名医生James Blundell首次给狗进行自体输血试验,获得了成功。1885年Miller和Duncan等医生在做髋关节离断术中,用磷酸钠对手术中流出的血液进行抗凝后回输,获得了成功。1886年Duncan医生在给一位铁道事故伤员进行下肢截肢手术时再次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试验,这次手术共输入伤员自体血液约8盎司(1盎司=5.28ml),没有发生并发症。此后自体血液回输陆续出现。1914年德国的Theis报告3例宫外孕破裂的孕妇进行自体血液回输。1917年美国的Iockwood给一名斑氏综合征患者进行脾切除术时,将脾脏的血液回输给患者。截至1936年,美国医学文献已有279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报告。 当时由于回收血液技术的落后,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加上异体血源并不缺乏和使用方便,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内自体输血逐渐被人们遗忘。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过滤与血液加工技术日趋成熟,自体输血并发症大大减少,加之麻醉技术的进步和开展高难手术的需要,异体血液来源日趋不足,特别是80、90年代人们对艾滋病和肝炎等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恐惧,自体输血逐步受到重视,促使自体

输血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又一次得到迅速发展。 1966年Dyer在一项狗的自体输血实验中,发明了一个血液回收装置,通过真空负压将 狗流出的血液吸进一个玻璃瓶的上部,并且当血液通过玻璃瓶上部进入底部时可以被过滤。 20世纪60年代后期,Klebanoff在Dyer基础上发明了一个能够迅速收集和回输流出血液的装置,这个装置采用体外循环中常使用的一个滚动泵和一个可过滤的储血罐,使用前先用肝素盐水灌注,肝素化后开始操作。Klebanoff用他发明的第一台自体血回输装置在越战中为10名伤员成功地进行了自体血回输。 1970年美国第一代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器-Bentlv ATS100问世,它标志着现代血液回收新纪元的开始。1974年美国Haemonetics公司研制出第一代Cell Saverl型术中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机,目前已发展到Cell Saver5+型。L976年Noon等研制出了更为先进的血液回输机,即Sorensen滤过式自体输血系统。1995年德国Fresenius公司研发了连续离心自体血液回输机。1997年我国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2003年又生产出新一代的自体-3000 P型血液回收机,为全国普遍开展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

自体输血管理规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体输血管理制度 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的血源。为进一步规范自体输血,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自体输血的申请 (一)自体输血应由患者主治医师在取得患者的同意下,向输血科提出申请。 (二)输血科医师在确认患者的情况符合自体输血的条件后,方可进行。 (三)自体输血除交叉配血外,其它操作及标准应严格按照异体输血标准进行。 第二条自体输血的方法 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患者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l、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llOg/L(红细胞压积≥,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 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 (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