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在列述了上面的四个“重要”之点后,胡适又说:

曹雪芹的事实,除了《随园诗话》一条之外,别无他种可靠的材料。我们且考他父亲的事实。

【克按:“除了《随园诗话》一条之外,别无他种可靠的材料”。这是说,《随园诗话》上的这一条是可靠的材料。真是大谬!只要将《随园诗话》上说的“曹雪芹”,说的“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对照起来略微想一想,就知道袁枚的话有无可信的成分了。将这种乱编的话搬来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作为登上学术考证另一层的阶梯,非步步踩虚不可。

“且考他父亲的事实”即考曹寅的事实。胡适要“考”的是哪一个“曹寅”?哪一个“曹雪芹”的“父亲”?自己弄明白没有?袁枚说的那个“曹寅”,那个“曹雪芹”,是不是你胡适要“考”的曹寅和曹雪芹?如果不是,你相信他做什么?如果是,那你就上当了。作为胡适,首先要“考”的是袁枚的话有无根据?靠得住,或靠不住?若是靠不住,他说的什么“嗣君”,什么父子关系,当然便全无根据。你还“考”什么呢?

袁枚之编造,话之虚假,以胡适的精明,不可能全无一点觉察,全无一点识别。然而,他却既不表露丝毫怀疑,也不想办法作些查对,反倒一再强调其重要。也许这正是胡适精明的地方,因为他要“考”的,并不是袁枚说的真与不真。只不过是借这个“乾隆时的文人”作自己的幌子,或者说利用袁枚讲的“嗣君”、“其子”几个字作自己的跳蹬。凭着这个跳蹬,胡适便可以将曹雪芹和大富豪曹寅直接钩挂起来,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定论他的“自叙传”、“家史”说了。读胡适的《考证》,我们可以感觉得出,他的“自叙传”、“家史”说,早已在他的观念中形成,是由于读《红楼梦》开端时的那一大段话时,因错解误解而想象出来的。并非是读了《随园诗话》,去考证曹寅和曹家,然后得出的。只不过袁枚的编造,恰好对了他的口味,符合他的需要而已。管他吹不吹牛呢!设若怀疑袁枚的话,指出与实际相差太远,没有任何根据。胡适又找不到别的可靠的能将曹雪芹和曹寅真正挂起来的挂钩,他还能把他的《红楼梦考证》做下去吗?

好在他要“考证”的曹雪芹,并不是袁枚说的那个“曹雪芹”,而是另一个“曹雪芹”,即他胡适自己想象的“曹雪芹”。因此,他的每一步考证,每一个说道,都是在推倒袁枚说的那个“曹雪芹”,只是他不说出。糟糕的是,他的每一个考证,每一个重要结论,也在“改造”、“另铸”创作小说《红楼梦》那个真正的曹雪芹。且在他的这部《考证》中,和后来的一些文章、论述、讲演、谈话中,用他的几合一的“铸造物”,对历史上的曹雪芹进行“掉包”、偷换。

曹寅是康熙时候的大名人,至少在江南如此。交游甚广,多文化人士,留下的信息不少。但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又较零散。胡适在考证过程中,还是耗费了

许多的力气,也弄得了不少材料。不过,说是考证《红楼梦》,说是考证它的“著者”,却去考证人家的上代人或上几代人,这本身就是一件滑稽的事。

红楼梦研究综述只是分享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一.研究热点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1991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1883年2月12日)。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

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红楼梦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红楼梦人物研究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1.课题的来由 《红楼梦》是我们四大名著之一,从清至今,人们对它的拜读不但没有减少半分,反而与日俱增。这都缘于它所描写人物的多样性,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使我们爱恨交加。对于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许是最吸引大家的。随着我们成长,对这个也有深入了解。看过刘心武的“百家讲坛”,认识到这不只是三人的感情纠葛,更大的意义在 于三人后的家庭,社会背景的深入。因此,我们决定去探究。也许只会是冰山一角,也许九牛一毫,但领略一番它的内涵,也并非无所收获。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感受《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体验人生的丰富内涵,走进《红楼梦》,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在阅 读的基础上,鉴赏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命运走向的合理性,

从而更好的把握名著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意义,更好的了解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 3.成员分工 指导老师: 组长 组员 4.活动步骤,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4)对书中的某一人物提出自己相对独立的观点。 (5)提交经验论文,制成开题报告。 5.研究计划 时间内容 1-6周查阅资料确定课题 7-10周开题报告会上网调查、实验调查10-17周筛选资料,形成论文 17-20周展示研究成果,结题报告 4.活动步骤,内容 (1)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 (2)搜集与《红楼梦》相关的人物评论与分析。 (3)制定表格,研究各种不同学说之间的主要差异。

周汝昌与余英时对当今红学研究格局之贡献

周汝昌与余英时对当今红学研究格局之贡献 内容提要:当今红学研究呈现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双峰并峙的态势,这一格局之形成,颇经波折迂回。期间,中美红学的交锋与推动实有力焉,而周汝昌先生和余英时先生尤属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周、余就红楼梦的研究路向发生“外学”和“内学”之争,而90年代两者关于大观园是“恭王府”还是“理想世界”的学术观点之争,则是研究路向之争的延续和体现。两次交锋却促进了各自方向上红学的发展,实现了双赢互补:前者赢在自曹学之外,又发展出版本学、探佚学和脂学,丰富了红学的研究对象;后者赢在重新“发现”《红楼梦》的内在价值,从而引发了对《红楼梦》创作意图和精神内涵的诸多探讨,深化了红学的文本研究。他们的争辩产生了“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反思、去参与重塑那座“梦想之城”! 关键词:中美红学;周汝昌;余英时;研究路向;皮格马利翁效应 当今的红学研究可谓异彩纷呈,对《红楼梦》的文献、文本、文化研究除了单兵作战,亦有交融创新。[①] 最惹人注目的特征是关于《红楼梦》的外部研究(作者家世、版本考证等等)与内部研究(创作意图、精神内涵阐释等等),各成一学,颇有“双水分流、两峰并峙”的态势。这一格局之形成,并非一帆风顺,而曾经波折迂回,才发展壮大。期间,中美红学的交锋与推动实有力焉,而周汝昌先生和余英时先生尤属功不可没。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周汝昌先生和余英时先生发生过两次交锋。第一次交锋的焦点事关红学研究的路向和方法论,即所谓“外学”与“内学”之争;第二次交锋则是关于大观园是“恭王府”还是“理想世界”的学术观点之争,实际上是研究路向之争在这个具体问题上的体现。而通过辩难,双方各有所赢,各自在一个方向上影响了《红楼梦》研究,又形成互补,共同丰富发展了红学世界。 一、研究路向之交锋 1

国学经典:红楼梦与红学,

红楼梦与红学 一、《红楼梦》的巨大影响 《红楼梦》问世200多年来,赢得了国内外亿万读者的欣赏和赞誉,曹雪芹的名字已被选入大英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中国文学家只有曹雪芹和屈原。 1842年即被部分译成英文,此后陆续有近20个国别语种,六十一种译本,几乎遍及全世界。《红楼梦》的外文论着也有10多种。 《红楼梦》的世界意义已经日益被人认识,以致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一)市场 1、曹雪芹去世后10年、带脂砚斋评的八十回本《石头记》抄本日渐增多,并公开在庙市中抄卖,价格昂贵至数十金一部。 2、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行世以后,文人雅士“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风靡状况。 3、清代商人女因林黛玉焚稿断情而疯癫,家中人不得不把他的手抄本《红楼梦》烧了,埋怨母亲“奈何烧杀我宝玉”文坛佚话。 (二)评价 1、文学 (1)清朝末年,著名诗人黄遵宪称《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 (2)清末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王国维称《红楼梦》是“宇宙一大著述” (3)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4)毛泽东主席认为《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5)著名作家王蒙《红楼启示录》,作过《红楼梦》评点。 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 “《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 “《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 2、文化 (1)华东师大李劼《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 (2)人称《红楼梦》可以容得下一部二十四史。 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艺尺牍、爰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谜,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艺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畜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物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广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官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讽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夭折、暴病亡故、丹戕药误,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吞金服毒、撞阶脱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3)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万字的红学著作。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红坛伪学――全面透析考证派新红学从头探究红楼,寻找暗藏其中的 在列述了上面的四个“重要”之点后,胡适又说: 曹雪芹的事实,除了《随园诗话》一条之外,别无他种可靠的材料。我们且考他父亲的事实。 【克按:“除了《随园诗话》一条之外,别无他种可靠的材料”。这是说,《随园诗话》上的这一条是可靠的材料。真是大谬!只要将《随园诗话》上说的“曹雪芹”,说的“红楼梦”,与小说《红楼梦》对照起来略微想一想,就知道袁枚的话有无可信的成分了。将这种乱编的话搬来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作为登上学术考证另一层的阶梯,非步步踩虚不可。 “且考他父亲的事实”即考曹寅的事实。胡适要“考”的是哪一个“曹寅”?哪一个“曹雪芹”的“父亲”?自己弄明白没有?袁枚说的那个“曹寅”,那个“曹雪芹”,是不是你胡适要“考”的曹寅和曹雪芹?如果不是,你相信他做什么?如果是,那你就上当了。作为胡适,首先要“考”的是袁枚的话有无根据?靠得住,或靠不住?若是靠不住,他说的什么“嗣君”,什么父子关系,当然便全无根据。你还“考”什么呢? 袁枚之编造,话之虚假,以胡适的精明,不可能全无一点觉察,全无一点识别。然而,他却既不表露丝毫怀疑,也不想办法作些查对,反倒一再强调其重要。也许这正是胡适精明的地方,因为他要“考”的,并不是袁枚说的真与不真。只不过是借这个“乾隆时的文人”作自己的幌子,或者说利用袁枚讲的“嗣君”、“其子”几个字作自己的跳蹬。凭着这个跳蹬,胡适便可以将曹雪芹和大富豪曹寅直接钩挂起来,便可以堂而皇之地去定论他的“自叙传”、“家史”说了。读胡适的《考证》,我们可以感觉得出,他的“自叙传”、“家史”说,早已在他的观念中形成,是由于读《红楼梦》开端时的那一大段话时,因错解误解而想象出来的。并非是读了《随园诗话》,去考证曹寅和曹家,然后得出的。只不过袁枚的编造,恰好对了他的口味,符合他的需要而已。管他吹不吹牛呢!设若怀疑袁枚的话,指出与实际相差太远,没有任何根据。胡适又找不到别的可靠的能将曹雪芹和曹寅真正挂起来的挂钩,他还能把他的《红楼梦考证》做下去吗? 好在他要“考证”的曹雪芹,并不是袁枚说的那个“曹雪芹”,而是另一个“曹雪芹”,即他胡适自己想象的“曹雪芹”。因此,他的每一步考证,每一个说道,都是在推倒袁枚说的那个“曹雪芹”,只是他不说出。糟糕的是,他的每一个考证,每一个重要结论,也在“改造”、“另铸”创作小说《红楼梦》那个真正的曹雪芹。且在他的这部《考证》中,和后来的一些文章、论述、讲演、谈话中,用他的几合一的“铸造物”,对历史上的曹雪芹进行“掉包”、偷换。 曹寅是康熙时候的大名人,至少在江南如此。交游甚广,多文化人士,留下的信息不少。但年代久远,文献资料又较零散。胡适在考证过程中,还是耗费了

计算机与“红学”研究综论

计算机与“红学”研究综论 作者:贾洪卫董坚徐锐摘自:《红楼博客站》 自清朝传世二百多年以来,《红楼梦》的艺术魅力长久地吸引着许许多多国内外研究者和普通的读者。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用了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书中还涉及到哲学、经济、教育、诗词、对联、谜语、酒令、成语、修辞、园林、建筑、服装、医药、烹调、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爱情、心理、外貌描写等领域以及人物空间、时间的主体结构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红学。近年来关于红学研究现代化,如何运用计算机分析文学作品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界的普遍关注。国际上关于建立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国际红学资料中心”的呼声也引起红学界的注意。在这种形势下,综论计算机与红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其研究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红楼梦》这部辉煌巨著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于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探索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计算机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研究是近十多年的事情。七十年代中期,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位师生因运用计算机侦破伪造莎士比亚的奇案而震动了西方文学界。他们对一家出版商出版的莎士比亚新作品,用计算机对它的修辞和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把新作品中的句型与公认的莎士比亚作品作比较,发现莎士比亚一向不采用的修辞和用语出现了,句型和结构也同惯用的方法不一样。他们将用计算机分析出来的大量证据向法院起诉,使伪造莎士比亚作品的出版商哑口无言,只得承认作伪。这项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纷纷利用计算机来分析研究别的古典文学作品,导致计算机闯进“红学”研究园地。 1980年6月。在美国梦斗湖畔的威斯康星大学召开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威斯康星华裔学者陈炳藻先生宣读了一篇《从词汇上的统计论〈红楼梦〉的作者问题》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红学界的注意和兴趣。1986年,陈炳藻教授公开发表了《电脑在文学上的应用:〈红楼梦〉与〈儿女英雄传〉两书作者用词的比较》一文;之后又出版了《电脑红学:论〈红楼梦〉作者》的专著。利用计算机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字进行了测定,并从数理统计学的观点出发,探讨《红楼梦》前后用字的相关程度。他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按顺序编成三组,每组四十回。并将《儿女英雄传》作为第四组进行比较研究,从每组中任取八万字,分别挑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虚词这五种词,运用数理语言学,通过计算机程序对这些词进行编排、统计、比较和处理,进而找出各组相关程度。结果发现《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所用的词汇正相关程度达78.57%,而《红楼梦》与《儿女英雄传》所用词的正相关程度是32.14%。由此推断得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作者均为曹雪芹一人的结论。这项关于著作权之争的研究结论能否为红学界所接受,还存在一定的争论。但是,这种用计算机进行探索的创造性研究方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著作权的问题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目前红学家们普遍的看法是: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按照这种看法,从陈炳藻先生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出,曹雪芹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相当成功的。由于高鹗对前八十回研究的深入透彻,不但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而且在文字风格上也几乎一致。所以,曹雪芹、高鹗合著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才被社会普遍承认,一直广泛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运用计算机分析研究《红楼梦》为红学研究现代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让计算机读懂《红楼梦》似乎神秘莫测。但是,我们只要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就能从这种神奇的

红楼梦讲义

第三章《红楼梦》 在明清小说中,最为后人称道的莫过于《红楼梦》。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该书问世不久,即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布,“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伟元《红楼梦序》)。20世纪以来,《红楼梦》更以其所塑造的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极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使学术界产生了以该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这恐怕连它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始料不及的。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的学问。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脂砚斋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 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很多派别,比较重要的是评点派、索引派、考证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1、曹雪芹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明末入满洲籍,属满洲正白旗包衣(奴仆)。后来他的祖先随清兵入关,得到宠幸,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据史料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理论 学习的顿悟说 配对联想学习 认知地图 系列学习 学习的试误说 自由回忆学习 图式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应 趋平化 锐化 情境性学习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学习的认知建构理论 强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答案 二、填空 1.条件反应的两大范型是(1)、(2)。

4.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1)记住中国各省名与相应省会名;(2)记忆电话号码;(3)记忆外语单词;(4)记忆班级同学名字。 5.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形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范型来解释。(1)系列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S—R学习;(4)自由回忆学习。 6.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1)人工饲养的黑猩猩;(2)所有野生的黑猩猩;(3)所有灵长类;(4)个别野生黑猩猩。 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1)系列学习;(2)配对联想学习;(3)自由回忆学习;(4)S—R学习。 8.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2)信息加工理论;(3)皮亚杰理论;(4)激进建构主义观。 9.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1)社会建构主义观;(2)信息加工理论;(3)激进建构主义观;(4)奥苏伯尔的理论。 10.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的观点。(1)皮亚杰;(2)信息加工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社会建构主义。 11.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1)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2)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3)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1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1)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2)学生是否主动学习;(3)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4)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 识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通过分析影响学习论流派的各种哲学观点的合理成分与不足之处,论述不能以建构主义观作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唯一哲学基础的理由。答案 五、判断 1.记忆电话号码是一种配对联想学习过程。 2.刺激替代是操作条件反应形式。 3.在操作条件反应作用中,强化物出现在反应之前,并引起反应。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5.认知学习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

《红楼梦》研究 教学大纲

《红楼梦》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红楼梦》研究 二 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二)目的: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研究现状,重新解读《红楼梦》,意识到它对于整个历史文化的审美价值和对于整个人类精神的反省意味。 (三)开课对象:中文系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讲授 (二)考核方式:考查 四、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学 分:2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 《红楼梦》概说 1.1 已成为显学的当代红学 1.2 简介红学大家 1.3 一书以名学的缘由 1.4 红学的超学科特点 1.5 《红楼梦》与民族文化传统 重点难点:《红楼梦》的文化底蕴 学生掌握要点:所谓红学 第二章 红学概说 1.1 考证派红学的危机与生机 1.2 索引派红学的产生与复活 1.3 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 1.4 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重点难点:红学三派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学生掌握要点:红学三大流派 第三章 《红楼梦》总体结构及其存在意味 1.1 《红楼梦》艺术结构 1.2 《红楼梦》对情节冲突的特殊处理--解析宝玉挨打 重点难点:特殊情节处理 学生掌握要点:刘姥姥存在意味 第四章 贾宝玉形象还原及其死亡准备 1.1 宝玉生存状态的还原考察 1.2 宝玉的文化归属 重点难点:宝玉文化归属 学生掌握要点:宝玉形象特征 第五章 大观园内外的男人世界

1.1 由石而泥 1.2 父辈与子辈公子哥儿的互补 1.3 由石而玉形象系列 1.4 伟男扛枷贾雨村 1.5 宝玉"死党"茗烟 重点难点:由石而玉 学生掌握要点:贾雨村形象 第六章 《红楼梦》中的女性世界 1.1 提供一个参照系 1.2 《红楼梦》中的女性描写 1.3 是是非非宝丫头 1.4 莫怨东风写黛玉 1.5 晴雯之死袭人冤 重点难点:晴雯之死袭人冤 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女性描写 第七章 余论 1.1 红学论争 1.2 红学公案 1.3 论大观园中人物原型 1.4 《红楼梦》中的象征主义 重点难点:红学论争 学生掌握要点:《红楼梦》中象征主义 六、教材与教参 (一)教材:(无) (二)教参目录: 《周思源看红楼》 周思源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话说<红楼梦>梦中人》 韩三平 张强 刘德宏编著,崇文书局,2006年版 《红楼十二论》(张锦池) 《红楼梦论稿》(蔡和森)

红楼梦 英译本研究

红楼梦》英译本简介 《红楼梦》不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大放异彩,也在世界文坛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红楼梦》先后被译成了英、日、德、意、俄、蒙、朝以及越南等十几种文字,近20年来,各种译本仍有增加。 《红楼梦》最早的外文译本是英译本,由英国人John Davis于1830年翻译,题为Chinese Poetry,作者仅翻译了第三回片段。在1830年至1892年间,《红楼梦》英文译本(节/选译本)陆续面世,包括1842年Karl Gutzlofe所写的Dreams In The Red Chamber (介绍《红楼梦》的摘译文章)、1846年Robert Tom翻译的Dream of Red Chamber (第6回片段)、1868—1869年E.C. Bowra所译的The Dreames of The Red Chamber(前8回)以及1892—1893年Bencraft Joly翻译的Dream of Red Chamber (前56回)。 进入20世纪后,《红楼梦》又陆续出现了3种英文译本,其中一个译本由《红楼梦》德文版转译。直到1973年,世界首部《红楼梦》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终于面世,该译本由英国学者David Hawkes翻译,于1973年起陆续出版,最为西方读者所熟悉。1978年,由我国学者杨宪益和夫人戴乃迭合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 据不完全统计,除霍克斯、杨宪益夫妇的英文全译本外,国外出版的《红楼梦》外译本共约22种。其中英译本7种、德译本6种、匈译本3种、法译本2种、俄、意、荷、罗译本各1种。 《红楼梦》人物别号英文译名 怡红公子:Green Boy(字面含义即“绿公子”) 潇湘妃子:River Queen(字面含义即“江河女王”) 枕霞旧友:Cloud Maiden(字面含义即“云少女”) 蕉下客:Plantain Lover(字面含义即“爱蕉客”) 藕榭:Lotus Dweller(字面含义即“莲花居士”) (摘自《莎士比亚眼中的林黛玉》)

最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超星尔雅满分答案..

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 作业标题:《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上) 1 下列不属于《红楼梦》的第一男女主人公的是()。 A、贾宝玉 B、王熙凤 C、林黛玉 D、薛宝钗 正确答案:B 2小说《红楼梦》就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 正确答案:× 3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经常弄不清作者的原因是()。 A、读者不关注作者情况 B、成书过程经常有很多人参与 C、年代太过久远 D、古代政治影响 正确答案:A 4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判官是()。 A、甄士隐 B、贾琏 C、贾宝玉 D、贾雨村 正确答案:D 5 最早指出《红楼梦》突破传统方法写人物的特征的是哪位作家?() A、胡适 B、鲁迅 C、朱自清 D、沈从文 正确答案:B 6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正确答案:√ 7 《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写法属于()。 A、历史主义写法 B、现实主义写法 C、古典主义写法 D、理想主义写法 正确答案:C

作业标题:《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下) 1《水浒传》是版块结构的古典小说。() 正确答案:√ 2 林黛玉父亲病危时是由谁带她回去奔丧的?() A、贾琏 B、贾宝玉 C、贾政 D、贾雨村 正确答案:A 3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故事。()正确答案:× 4 惜春最后的结局是以下哪一种?() A、客死他乡 B、远嫁他乡 C、剃发为尼 D、流落风尘 正确答案:C 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上) 1 程高刻本系统又叫()。 A、脂本系统 B、刊本系统 C、甲寅本 D、庚辰本 正确答案:B 2 曹雪芹的逝世时间是()。 A、1780年 B、1774年 C、1864年 D、1764年 正确答案:D 3 蔡义江经过考证认为畸笏叟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A、朋友 B、情人 C、父亲 D、妻子 正确答案:C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 一.研究热点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 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 1 723 。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 六月降生的。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 。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 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 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 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 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 1991年第4辑 《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 》,也论证了“雪芹生于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

“红学”的由来与研究范围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长篇章回小说。从其问世至今二百多年以来,一直引起读者和文人学者的广泛兴趣。《红楼梦》在乾隆年间问世后,即被人们视为珍品,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了三十年。“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今存有多种手抄本:较早的手抄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的甲戌本,残存16回;较完整的手抄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庚辰本,存78回;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甲辰本存80回,书名首次题为《红楼梦》。至1791年程伟元、高鹗的活字印刷本出版后,《红楼梦》很快流行南北,“士夫几于家有《红楼梦》一书”,“家弦户诵,妇竖皆知”。(见道光年间《文章游戏》初编卷六《红楼梦歌》后按语)以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之说,甚至有邹弢和许绍源“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情况发生(邹弢《三借庐笔谈》)。 《红楼梦》研究的出现与《红楼梦》的问世几乎同步。在乾隆年间《红楼梦》尚未完成及以手抄本流传时,脂砚斋等人即对其批注评点,脂砚斋可谓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此后二百多年来,为此书作序跋评点、进行研究评论者,前呼后拥,代不乏人,有关专著和论文数不胜数,从而形成一种专门的学问_______“红学”。 “红学”一词最早出现时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清代道光年间有个小有名气的学者朱子美(昌鼎),对乾隆以来文人们所热衷钻研的《易》、《诗》、《书》、《礼》、《春秋》等“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对《红楼梦》更是爱不释手,无比精熟。有一次,朋友问他:“你怎么不研究‘经学’?”他说:“我也在研究‘经学’,少‘一画三曲’而已。”友人不解,问他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是怎么回事。他笑着说:“我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就是‘红学’呀!”原来,“经”字在当时写作“經”,他研究的“经学”少了“一画三曲”,自然便是“红学”了。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什么是“红学”?“红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本来是一个很清楚的问题_________ “红学”是文人学者研究《红楼梦》所形成的一种专门的学问。大多数学者认为,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研究的范围,如《红楼梦》作者的家世、生平,《红楼梦》的版本、探佚、脂评,《红楼梦》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艺术价值、创作经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以及《红楼梦》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等等,都可纳入“红学”研究的范围。

《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比较.1999

读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不完的莎士比亚,译不完的《红楼梦》。据胡文彬先生《红楼梦在国外》一书附录《(红楼梦)外文译本一览表》介绍,《红楼梦》摘译本有7种文字,17种版本;节译本12种文字,26种版本;全译本9种文字,19种版本。总共17种文字,62种版本。这还只是1991年前的统计,近十几年来新增加的《红楼梦》译本尚未包括在内,但仅此即可看出《红楼梦》不朽的魅力所在。由于《红楼梦》向来有中华古典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翻译工作者们乐此不疲地重译这部不朽之作,对于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至于英译本,据统计,共有三个零星章节译本,三个节译本,一个前56回译本和两个全译本。这两个全译本,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的分译合成本(ne Story of the Stone)(霍克斯译前八十回,闵福德译剩余部分,以下简称霍译本);另一个是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合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以下简称杨译本)。前56回本由英国驻澳门副领事H.Bencraft Joly译成,书名为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以下简称Joly译本)。因手头有这三个译本,时常品读比较,倒也发现一些趣味。其中关于“乌龟”和“忘八”的翻译涉及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其翻译颇见功力。三个译本各有章法,足可借鉴。不敢独享,愿列出一二,与大家一起赏析。 一、《红楼梦》三个英译本中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比较分析。 在《红楼梦》第28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薛蟠道:“我可要说了:女儿悲——”说了半日,不见说底下的。冯紫英笑道:“悲什么?快说来。”薛蟠登时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才说道:“女儿悲——”又咳嗽了两声,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薛蟠道:“笑什么,难道我说的不是?一个女儿嫁了汉子,要当忘八,他怎么不伤心呢?” 先看Joly译本: “A girl is sad.” he said, “When she marries a spouse who is a libertine.” This sentence so tickled the fancy of the company that they burst out into a loud fit of laughter."What amuses you so?”shouted Hsueh P’an.“is it likely that what I say is not correct? If a girl marries a man,who chooses to forget all virtue,how can she not feel sore at heart?’’ Joly译本没有理会原文里的文化专有项,而是自顾自地把乌龟译为a spouse who is a libertine。一个女儿家嫁给一个浪荡子肯定是一件不爽的事情,这样原文似乎不通的地方被译者弄“通”了。殊不知,这样却和下一句发生了矛盾。因为薛蟠这句话这样“通”的话,便不会把座中其他人逗乐乃至哄堂大笑。后面Joly译本仍然没有准确地把“忘八”译出,而把“要当忘八”译成chooses to forget all virtue。译者这样译,表明他对中国文化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他知道清朝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八中对“王八”一词所做的解释:王八在明人小说中又谓忘八,即忘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这八个字,是无耻之徒。但根据上下文,薛蟠口中的“忘八”和“乌龟”应是同义词。而且“乌龟”放在那个位置一定是句非常可笑的话。回过头来分析原文,这是《红楼梦》中并不经典的一个场景。几个男人加上一个久经沙场的妓女喝酒、唱曲。这倒也和大观圃群芳夜宴中一堆女子另加一个多情男子喝酒、吟诗的场景相映成趣。在这个场合,薛蟠这一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个性刻画极为鲜明,这个花花大少自然比不得宝玉那样文雅,可是这样的场合一旦缺少这样的角色,热闹就会减少,文章也就缺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2百多年前,寒士曹雪芹著小说《石头记》,后名《红楼梦》。奈何曹氏后半生穷愁潦倒、英年早逝,小说80回后章节佚失,留下千古之谜,于是,2百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 没有创作能力的庸碌文人,以考证《红楼梦》为借口忽悠学界混饭吃----这就是所谓的“红学”真相! 由此,《红楼梦》以及后来无休止的红学考据索隐,成为中国最庞大的文化产业种群之一,200多年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庸碌文人,解决了他们的谋生就业问题直至今日。这或许是当年喝粥度日的曹雪芹本人万万想不到的! 一、《红楼梦》究竟是部什么书? 《红楼梦》是部什么书,这个问题原本不需要笔者回答,中外文学史基本上都定位他是小说!异议很少。 然而,两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红学家都没有按照小说规则研究这部千古奇书----这就是所谓的“红学”真相! 在此,我们不得不为天下红学家们,补上有关小说常识的基础课! “著小说以穷传奇”中国人关于小说的定义自唐宋已明确!小说者,传奇也!传奇是小说的本体!至于过去所谓的笔记文章,早已退出小说行列,成为稗官野史之类,所以,历史的选择再次证明,传奇是小说的唯一本体! 中国北方农民对于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一个更为生动的比喻,叫做“吃柳条拉鸡笼”---编出来的! 然而,绝大部分红学家自己没有小说创作经验,甚至连很多北方农民都懂得的小说常识不甚了了,所以才出现了天书般的所谓红学考据与索隐。 从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看,几乎所有的红学考据文章都是违反创作常识、随心所欲、望文生义和想当然的“再创作”,然而数百年来,中国文化界竟把这种以《红楼梦》为素材的再创作称作“学问”,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可悲! 其次,《红楼梦》不仅是小说,而且用今天的创作理论来衡量,《红楼梦》不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红楼梦》的主语是“梦”!其原名《石头记》,讲述女娲补天遗留的一块石头,目睹尘世间儿女情长与世故人情的传奇故事,这个情节框架不是现实主义的。后人将其取名《红楼梦》,不是说主人公在红楼做了个梦,而是把红楼里的一切人情世故、儿女情长全部当做梦来写。应了“人生如梦”这样一句古话。因此,《红楼梦》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是写梦,但含义恰好完全相反----一个以梦为梦;另一个则以现实人生为梦! 数百年来,很多文学史家极不负责地把《红楼梦》说成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其实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中国现实主义小说有很多经典:《水浒》、《三国》、《七侠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但惟独《红楼梦》不是!《红楼梦》的整体构思不是现实主义的! 《水浒》虽不乏公孙胜妖术之类,但其整体构思是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元素明显处于边缘地位。但《红楼梦》相反,她首先有一个非现实主义的基本情节框架,而后才是儿女

尔雅四大名著答案

1.1《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上) 1最早指出《红楼梦》突破传统方法写人物的特征的是哪位作家?B、鲁迅 2“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角是?D、贾雨村 3我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正确答案:√ 4鲁迅先生讲,自从()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C、《红楼梦》 5如果我们要了解二百多年前康熙雍正乾隆这个时代封建大家庭的生活,就要看()。C、《红楼梦》 6《红楼梦》在运用素材题材方面,已经跨进了近代小说的门槛。正确答案:√ 7《红楼梦》是以切实感受的事,作为小说的题材。正确答案:√ 8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之中,《红楼梦》有特殊的地位,是最伟大的作品。 正确答案:√ 9下列不属于《红楼梦》的第一男女主人公的是?B、王熙凤 10小说《红楼梦》就是作者写自己的经历?正确答案:× 11《红楼梦》之前的小说写法属于()。C、古典主义写法 12《红楼梦》之前的小说经常弄不清作者的原因是()。A、读者不关注作者情况 1.2《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下) 1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故事?正确答案:× 2《水浒传》是版块结构的古典小说?正确答案:√ 3神瑛侍者跟绛珠仙草的故事只出现在小说的开头。正确答案:× 4()采用了以假存真的特殊手法。C、《红楼梦》 5《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还体现在,她说中华文化的综合体现。正确答案:√ 6《红楼梦》全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一种结构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正确答案:√ 7《红楼梦》里写人物,是按照观念上的英雄人物、正面人物等概念来写人物的。 正确答案:×

8惜春最后的结局是以下哪一种?C、剃发为尼 9林黛玉父亲病危时是由谁带她回去奔丧的?A、贾琏 2.1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上) 1尤三姐因为什么而自杀?A、柳湘莲要退婚 2程高刻本系统又叫?B、刊本系统 3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正确答案:√ 4《石头记》是《红楼梦》的另外一个书名。正确答案:√ 5《红楼梦》的版本有脂评抄本(脂本)系统和程高刻本(刊本)系统两大类。 正确答案:√ 6《红楼梦》脂评本的批书人就是脂砚斋。正确答案:× 7己卯本、庚辰本是在曹雪芹去世以后才形成的。正确答案:× 8我们研究《红楼梦》,必须依据()。C、“脂本” 9曹雪芹的逝世时间是?D、1764年 10属于脂本系统的《红楼梦》大概有二十几种?正确答案:× 11蔡义江经过考证认为畸笏叟是曹雪芹的什么人C、父亲 2.2脂评、脂本与脂砚斋批书人(下)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脂砚斋实际上评了()。D、四次 2《红楼梦》现存的前八十回的内容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直接分好的。()正确答案:×3脂评提供了作者写作的情况正确答案:√ 4《红楼梦》被借阅者迷失了五六稿。正确答案:√ 5脂砚斋提供的最重要的情况,是我们今天看不到的八十回以后的后半部佚稿的情况。正确答案:√ 6因为脂评中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所以脂评不可信。正确答案:× 7目前,我们过高评价了脂评的价值。正确答案:×

关于红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关于红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江苏省如皋市技工学校孙德祥 《红楼梦》在它产生的同时,就产生了红学,《红楼梦》在社会上流传影响的历史,也就是红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在数百年的红学史上,流派纷纭,名家众多,研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百花齐放。旧红学派的评点、题咏、索隐,新红学派的考据求证及五七年以后对《红楼梦》的群众性研究,在红学史上都各领风骚,各有所得。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变化,促使红学研究随社会历史的进程不断发展进步,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红楼梦》的认识理解不断加深,对红学研究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旧的研究方法越来越暴露出其时代社会的阶级的思想认识的局限性,也就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新的时代社会特点,不能满足人们对红学研究的各种需求,使得目前的红学研究呈现一种沉默徘徊的状态。要想使得红学研究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使之适应于新的时代社会特点,就首先必须有一个方法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特别是历史的辩证法作为红学研究的最根本的指导方法。但这种方法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又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突破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还是几百年来的红学研究,突破创新不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它的扬弃,发扬光大它的合理成份,

剔除舍弃那些旧时代旧社会旧思想认识的糟粕,同时补充大量的新内容新成份新血液,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指导下的各种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红学研究。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对红学研究方法作一个传统的未来的全面综合思考,从而指导和促进红学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发展。 红学研究受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以至整个古典文学研究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自己传统的研究方法。在这些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全部红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人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和理解。但时代、社会、阶级的局限性,直接影响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度,也就直接影响着各项红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研究方法带上某些美中不足之处和缺陷,在推动红学研究工作向前发展的同时也限制着研究的深度,阻碍各项研究的继续深入和发展。因此,对传统的红学研究方法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看到其中辩证的进步的科学的一面,也看到其中主观的落后的形而上学的一面,不能婴儿污水一起泼,也不能核桃栗子一起数,只有这样才是对待文学研究传统方法的正确态度。纵观红学研究产生发展历史,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旧红学派的评点、索隐和新红学派的考据求证,这些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独特的的文化背景和政治背景,是跟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有其时代的历史的必然。它们既满足了一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着红学研究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曾风骚一时,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